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1-16 14:46:01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這節課我們來復習比例的知識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比和比例(二)]

  ⊙回顧與整理

  1.構建比例知識網。

  通過課前的復習,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識?(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知識網絡)

  預設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且能判斷兩個量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與比例的區別以及正、反比例的區別。

  ……

  2.復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比例的意義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明確:

  ①比例的意義: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向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解比例。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項,都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看內項之積是否等于外項之積。

  3.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關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關系式:x×y=k(一定)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本單元教學100以內的數,是在認識了11~20各數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分認識整十數、認識非整十數、整理100以內的數、比較數的大小、單元復習與實踐活動五部分編寫。每個部分都有教學重點,呈現了全單元的教學線索,組成了系統的知識結構。在認識整十數這部分教學計數單位與數位,整十數與一百的意義;在認識非整十數這部分教學數的組成和讀、寫方法;整理100以內的數教學完成百數表,鞏固認、讀、寫數的知識技能,發現有趣的規律;通過比較數的大小加強數概念,發展數感;通過實踐活動體會100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利用實物圖形、小棒、計數器等教、學具,幫助學生認識數位,理解數的意義,初步感受十進制計數法。

  學生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要經過形象抽象的過程。實物表示的數比較直觀,數字組成的數比較抽象。在認數時,實物圖形、小棒能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進而逐漸形成數的概念。計數器十位上的1顆算珠表示1個十,百位上的1顆算珠表示1個百,比實物表示的數抽象,又比數字表示的數形象,在形成數概念的過程中有特定的作用。

  (1) 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的教學編排了數數和表示數兩道例題。在數數的例題里,通過數小棒的捆數繼續體會十,初步認識百。先從3捆是三十根、6捆是六十根直觀形象地感知幾捆就是幾十根。再看著小棒圖十根十根地從十數到一百,進一步體會幾個十就是幾十,接受10個十是一百。在表示數的例題里,把用計數器的算珠表示數和用數字表示數結合起來,教學數位及順序,整十數的意義和讀寫。這種結合,有利于數概念的形成,能提高教學效率。這道例題首先在計數器上確定百位(認識11~20已確定過個位和十位),描述三個數位的位置順序。然后把十位上的1顆算珠表示十擴展到幾顆算珠表示幾十,以及百位上1顆算珠表示一百。撥珠與寫數的過程都體現了十進制計數法的位值思想。

  想想做做緊扣數的意義進行設計。第1~3題數珠子、方塊和彩球的個數能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幾個十是幾十。第5題的填空能讓學生形成整十數和一百的數概念。

  (2) 認識非整十數的教學也編排了兩道例題,仍然遵循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規律。

  第29頁例題和想一想包括三個內容: 一是通過擺二十三根小棒和看出三十四根、三十九根小棒,體會幾捆和幾根小棒合成幾十幾根;二是三十九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四十根,形象展示這兩個數的相鄰關系,滲透個位滿10向十位進1的道理;三是一個一個地從四十數到一百,初步體會數的順序。這三個內容中,第一個內容是基礎,要利用教、學具或聯系圖示讓學生理解2捆和3根是二十三根,并向三十四根、三十九根以及更多的根數逐漸擴展。第二個內容是難點,要抓住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實現3捆10根向4捆的轉化,從中抽象出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想想做做第6題呈現29個木塊添上1個的情境,通過填空引導學生理解29添上1是30的道理。教學時還可以通過擺一擺、想一想等活動明白四十九、五十九九十九添上1分別是幾。經過前兩個內容的教學,學生應該能從四十數到一百。每數到幾十九的時候,要提醒他們想一想下面的數是幾。

  第30頁例題把非整十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融合在一起教學,設計了三個步驟: 首先是看計數器上的算珠說出它表示的數;然后對照計數器寫出數24、34和43;最后讀讀寫出的數,填方框體會各個數的組成。教材精心選擇34與43,給學生留出了比較的空間。通過比較這兩個數的組成和讀、寫,深刻地體會非整十數的意義。

  2、把認數教學和相應的口算結合起來,促進對數的理解。

  教材在初步認識整十數后,緊接著安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在初步教學非整十的兩位數后,緊接著安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口算。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運用對數的認識積極探索算法,并使教學口算的過程成為進一步認識數的過程。

  (1)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教學30+20為例,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不要求全體學生使用同一種方法。在算法多樣化的前提下,把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方法遷移到整十數減整十數中去。如果學生能從一位數加、減一位數類推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則是很好的,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題中也有這樣的引導,但教學中不要規定學生一定按這樣的思路去想。

  (2) 結合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口算,教學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例題根據圖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讓學生運用兩位數的組成研究計算方法,

  并在試一試里計算另一道加法和另一道減法,體會計算思路。想想做做通過一圖四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兩位數的意義。

  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教學主要采用讓學生有意義的接受這一學習方式。認識兩個加數很容易,區分被減數和減數也不難,記住加法的得數叫和、減法的得數叫差則稍難一些。想想做做第4題填出表格里的和與差,讓學生結合計算鞏固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整理百數表,進一步理解兩位數的含義。

  在學生初步認識兩位數后,教材及時對兩位數進行整理,并以百數表的形式呈現100以內的各個數。

  百數表中給學生留了許多空格,先讓學生研究表中數的排列順序并把空格填滿。然后在表中橫著選幾行數、豎著選幾排數讀一讀、比一比,從中發現一些規律。在空格里填數,整理了數的順序,練習了數的讀寫。探索百數表里的規律,比較同一行或同一排里數的相同與不同,能加強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試一試讓學生在百數表上做框數游戲,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用課前準備的框到百數表中每次框出幾個數,分縱、橫方向研究框內的幾個數間的聯系,再現了前面發現的規律;第二步是猜數,即根據框里一個已知的數猜出其他幾個數,并到百數表里去驗證猜得是不是正確。學生進行框數游戲時,會主動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讀數與分析數的組成上,對進一步理解兩位數的含義是十分有益的。要注意的是,框數游戲是在特定的百數表里進行的,離開了百數表或改變百數表的結構,框數游戲就沒有意義了。因此,試一試不要作為考查的試題。

  4、比較數的大小,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比較兩個數量多少的實際問題,初步積累了一些方法和經

  驗。例題在比較46和38的大小時,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并在交流中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

  教材倡導學生把估計與比較數的大小結合起來。46是四十幾、38是三十幾,這里面有估計的成分。四十幾比三十幾大,是聯系生活經驗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題也是為此而設計的。

  學生在比較數的大小時,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會完全相同。教材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較,不強求全體學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總結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勵比較方法多樣化。

  例題先讓學生比較十位上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然后在試一試中比較十位上相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和比較100與兩位數的大小,既包括了比較兩位數大小的各種情況,又體現了由易到難,逐漸完善比較方法的意圖。想想做做第2~6題逐步提高學生比較數的大小的能力。第2題結合計數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直觀形象;第3題抽象地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讓學生掌握方法;第4、5題比較三個數的大小;第6題是開放題,而且是逆向思考。

  5、聯系實際,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生活中經常有比較數的大小的實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時除了應用數學思想方法,還要結合具體情境用適宜的語言表達。教材引導學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數感,另一方面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1) 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描述,體會詞語的含義。

  例題里貓做了38個五角星,猴做了34個五角星,學生已經知道38>34、34<38,在此基礎上教材示范貓做的比猴多一些,再讓學生試著說出猴做的比貓少一些,從中體會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

  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題里分別出現了少得多和多得多。在學生初步接觸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詞語以后,想想做做第4題先引導學生說50比45大一些和85比45大得多,感受大一些與大得多的不同含義。然后讓學生把10、48、92、42等數與45分別比大小,并用小一些、大一些、小得多、大得多來描述,他們的數感在選擇詞語時得到了發展。

  (2)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選擇答案。

  多一些與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是相對而言的。離開具體情境,不在一定的范圍內是很難選用這些詞語的。因此,教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選擇。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3題分別要求為比50個少得多比46下多得多比38人少一些比25元貴多啦選擇合適的答案,這種形式比較適合一年級學生。

  6、實踐活動注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認識的數》組織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學過的數,設計了說一說猜一猜和數一數三個欄目。說一說中先讓學生用100以內的數說一句話,體會數能清楚地描述和表達生活里的事物和現象。如我班有42名同學和我班有同學兩句話表達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再讓學生知道年齡都是用數表示的,引導他們關心家里每個人的年齡,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猜一猜先抓一把蠶豆數數有幾粒,再分別抓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黃豆,估計有幾粒,并數一數粒數,評價自己的估計。這里不要求學生估計得很準確,只要能體會到花生比蠶豆小一些,花生的粒數比蠶豆多一些;黃豆比蠶豆小得多,黃豆的粒數比蠶豆多得多。物體的大小關系到物體的多少是難點,教材在抓花生米以后,提出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蠶豆的粒數多這個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加以體會。

  數一數指導學生在校園里看看、走走、數數,用數表示校園里的一些物體有多少,用數表述自己在校園里的活動,從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整體感知

  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分散在一至六年級,本課是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認請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的本質,在復習中把知識條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較完整知識結構。

  由于本課涉及的意義和法則的內容均是舊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力戒重復舊知,而把重點應放在知識整理,運用歸類,比較等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難點是對四則運算法則本質特點的高度概括。

  針對本課意義、法則、文字,表述內容較多,整理和復習時要多學一些典型實例,通過具體實例來整理復習意義和法則,既能減輕不必要的思維難度,又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秘。

  另外,整理復習課不同于其它新授課的課堂結構,往往是復習和整理渾然一體,在復習的同時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學內容:教材P90、91、92,練習二十16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分數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

  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驗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能力,比較異同能力,形成知識結構能力。

  2。運用法則熟練、靈活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本質。

  教學重點: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四則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四則計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歸納知識結構

  1。四則運算的意義。

  (1)舉例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下面算式,說一說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

  [用具體實例說明四則意義,不僅避免死記硬背,而且還能喚起學生記憶,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2)觀察表格。

  請同學觀察課本90頁表格,看一看,整數、小數、分數的哪則意義相同?哪則意義有擴展?學生回答。

  (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相同,減法意義相同,除法意義相同,只有乘法意義在小數和分數中有所擴展)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意義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表示為:

  [通過看表格,指出知識的異同點,通過畫圖式,弄清知識間相互聯系,從而使學生對同一層面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縱向認識,弄清了橫向關系,形成了知識網絡。]

  2。四則運算的法則。

  (1)加法和減法的法則。

  ①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并改正。

  學生回答,它們的錯誤分別是:數位沒有對齊,小數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②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么樣的共同的規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相同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或相減。)

  [學生進入高年級,要不斷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加以總結和概括,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①出示兩道題:

  對照上面兩題,口述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再把上面兩道題改編成小數乘除法計算:1。422。3、4。1821。23讓學生在整數計算的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②通過上面計算,你發現小數乘法和除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么不同,(小數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說一說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點是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不同點是分數除法轉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數。)

  3。口算

  (1)計算后說一說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

  8。70。3 (商是整數)

  3。1315 (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要除到小數點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總結口算中容易出錯的情況,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確率]

  (2)完成課本92頁的口算,教師用秒表計時。

  4。法則中的特殊情況。

  (1)先把結果填在課本92頁上。

  (2)請同學們根據a與0的運算,a與1的運算和a與a的運算分類。學生分類后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 0a=0

  第三組:a—a=0 aa=1

  5。驗算。

  (1)根據四則運算的關系,完成課本92頁的等式。

  (2)根據這些關系,說一說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完成課本92頁的做一做第2題。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二十第一題。讓學生說出計算根據,復習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性質。

  2。課本95頁第二題。讓學生總結一個非零的數乘以比1小的數或比1大的數后積的變化規律。

  3。課本95頁第三題。讓學生口述出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以一個分數,再轉化成乘以一個整數的口算過程。

  4。課本95頁第五題。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復習,總結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四、課堂作業課本95頁第四、六兩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例1,“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難點:把收集的信息轉化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學實錄: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創設情境,體驗收集和整理數據。師:老師今天很高興,帶了點禮物想送給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禮物?(出示動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動物。師: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能告訴老師喜歡哪種動物嗎?

  生1:我最喜歡猴子。

  生2:我最喜歡熊貓。

  生3:我也最喜歡熊貓。

  生4:我最喜歡馬。

  生5:我最喜歡鴨子。

  ……師:那你們能說說我們班上喜歡什么動物的人最多?

  生1:我認為是喜歡猴子的人數量最多。

  生2:我覺得是喜歡熊貓的人數最多。

  生3:我猜測應該是喜歡馬的人數最多。

  師:有的同學說喜歡猴子的人數最多,有的同學說喜歡熊貓的人數更多,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能種動物的人數最多呢?

  生1:我建議喜歡熊貓的同學站一排,喜歡猴子的同學站一排,喜歡馬的同學站一排,喜歡鴨子的同學站一排。

  生2:我認為這種辦法很麻煩,我們可以在紙上寫出這四種動物,然后用畫正字的方法去統計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

  師:你們覺得這種辦法怎么樣?

  生:很好。

  師:這個同學聰明,提出這么好的一個辦法,那我們就以畫正字的方式去記錄本班同學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

  ①小組長統計各喜歡動物的人數。

  ②老師收集數據,老師報學生以畫正字的形式記錄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2.小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統計圖。(1格表示工作單位)

  ①學生報統計結果,學生說教師板書:喜歡的動物人數猴子12熊貓14馬8鴨子4

  師: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喜歡猴子的有12人,喜歡熊貓的有14人,喜歡馬的有8人,喜歡鴨子的有4人。

  生2:我還知道喜歡熊貓的人數最多,喜歡鴨子的人數最少。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所收集的數據除了在統計表中表示出來,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來?

  生1:用統計圖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師:你們能教教老師怎樣涂嗎?(出示統計圖) 猴子 熊貓 馬 鴨子

  生:一個格子表示1個人,喜歡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歡熊貓的有14人,就涂14個格子;喜歡鴨子的有4人,就涂4個格子;喜歡馬的有8人,就涂8個格子。(教師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師:現在格子不夠了怎么辦呢?小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辦法?(學生小組交流)

  ②學生合作交流嘗試多種方法。

  組1:我們組認為在馬旁邊的格子再涂5個格子,合起來剛好是12個格子。

  組2:我們組認為現在格子不夠了,就在上面再畫5個格子合起來剛好是12個格子。

  組3:我們組認為在圖的下面畫5個格子,這樣合起來也是12個格子。組4:我們組覺得一個格子表示1個人不夠,就用1個格子表示2個人,涂6個格子就是12人,這樣更方便一些。

  師:你們覺得哪種辦法好?

  生1:我們認為組4的方法好,這樣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節省時間。

  生2:我也喜歡組4的方法,這樣很方便。生:……

  師:既然你們都喜歡組4的辦法,那我們就以這種辦法去完成統計圖。

  ③學生合作,動手操作完成統計圖,并選有代表性的上臺展示,學生評論。

  ④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都涂得非常好,當我們在遇到數據比較大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或者是更大的'數子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統計(板書課題)

  ⑤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師:剛才我們把統計圖完成得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你能從統計圖中獲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歡猴子的人數比喜歡熊貓的人數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歡鴨子的人數最少。

  生3.我知道喜歡猴子的和喜歡熊貓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歡熊貓的人數最多。

  生5:我知道喜歡熊貓的比喜歡鴨子的人數少6人。

  三、聯系生活,鞏固新知

  1.師:同學們學習得可認真啦!你們喜歡參加些體育運動嗎?

  生(齊):喜歡。師:誰來告訴老師喜歡參加些什么體育運動?

  生1:我最喜歡跑步。

  生2:跳繩。

  生3:我喜歡打球。

  生4:我也喜歡參加跑步這項運動。……(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板書體育運動名稱)

  師:老師把同學們喜歡的體育運動板書在黑板上,下面我們推舉一位統計員上臺以畫正字形式統計我們班上喜歡各種體育運動的人數。

  ①學生自己報,統計員統計。

  ②匯報統結果。最喜愛的體育運動人數跑步12跳繩16打球10

  ③小組合作完成統計圖。師:同學們畫得真好,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1:我是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人,喜歡跑步的有12人,就涂6個格子;喜歡跳繩的有16人,就涂8個格子;喜歡打球的有10人,就涂5個格子。這樣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這樣的方法來涂的。師:你們能說說你從統計圖中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1:我從圖中可以知道喜歡跑步的比喜歡跳繩的少4人。

  生2:我從圖中可以知道喜歡打球的比喜歡跳繩的少6人。

  生3:我從圖中可以看出喜歡跑步的和喜歡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歡跳繩的比喜歡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歡跳繩的和喜歡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從圖中可以看出喜歡這三種體育運動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統計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種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表和統計圖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統計到的數據。通過看同時也可以依據統計出的數據制作統計表和統計圖。如果收集的數據過大,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或更大的數去制作統計圖。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課后請同學們調查每個同學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情況,把數據填寫入統計表中,并把數據大小制作統計圖。丟棄塑料袋個數7891011其它戶 數

  反思:統計在生活隨處可見,本節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信息來自生活,并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欲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知識的程序就越高,課中教師就從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導入新課,從“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種動物的人數最多”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2.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如在這節課中,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很自然地引入統計,然后學生又根據數據制作統計圖,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得出當數據比較大時為了方便,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充分展現出來。

  3.放手讓學生交流合作,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探索環境。如在教學由以前的一個格子表示一個人過渡到1個格子表示2個人時,充分讓學生討論“格子不夠了怎么辦?”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在數據比較大時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的辦法。使得教學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4.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設計學生課后自己實踐,把收集的數據按不同的單位制作統計圖,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縱觀整節課,教師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一)點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平移 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旋轉 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二)線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三)面的平移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長方形 平移 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著“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應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思維發展目標:在學習估算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估算,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教學例題:

  師:小朋友們,葉老師剛幫了新家,要去商場買東西。你們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們各是多少錢呢?(電話機、取暖器、自行車、電飯鍋、電風扇)

  師:每樣商品各接近幾百元呢?

  師:現在我要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把商品拿出來)請你幫我估計一下,大約要付幾百元?你是怎樣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買這兩樣商品需要的總錢數,再看它接近哪個整百數是嗎?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約需要500元。

  師: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

  (板書:200+300=500)

  我們就說206+292大約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師:(如果學生出現了第一種)比較這兩種估計的方法,你覺得那種方法更好些?為什么?(把兩個加數都看成整百數,估算起來比較簡單)(我也覺得這種方法估算起來更比較簡單,給這種方法打顆星)

  師:(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約等于500元,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符號來表示。(板書:)它就是約等號。(板書:約等號)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表示估算的結果。

  師:誰來說說我是怎樣寫約等號的?(兩條邊都先向上彎一彎,再向下彎一彎)

  師: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樣長,一樣彎)

  我們一起來寫個約等號。(豎空)

  師:約等號讀作約等于。這道算式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師: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約等于500元)

  師:約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把206看作 )

  二、試一試

  師:說得真好。如果我想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將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列式,說想法

  師:算式怎樣列?

  師:這兒為什么要用約等號?(因為得數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計的)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如果我帶了800元錢,能買回這兩樣東西嗎?為什么?

  (對,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們的和就應該比800元多,所以我帶800元是買不回這兩樣東西的。)

  師:請你幫我任意挑選兩樣東西,估計大約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學生列式指名匯報(23個)

  (當學生說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買回這兩樣商品嗎?為什么?

  (對,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們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夠買回這兩樣商品)

  (如果學生說到305+195500)這兒能用約等號嗎?為什么?(因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號)

  師:還有的同學想說。就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小結: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會把要買的商品的價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就能得出買這兩樣商品大約需要的錢數。這就是加法估算。(板書課題:加法估計)要想進行正確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數所接近的整百數。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第1題。

  你知道每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說接近的整百數)

  同桌說指名匯報。

  2.想想做做 第2題

  師:說得真不錯。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來活動了。(點電腦)

  師:能解決嗎?動手連一連

  指名匯報。(直接說出接近500的數 )

  3.想想做做 第3題

  師:剛才我們已經順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數所接近的整百數。繼續看,把每個加數看作整百數,再估算結果。(示第3題 說明題意:用約等號表示計算結果)

  獨立計算。

  匯報。校對(如有錯題問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

  師:把兩個加數都看作整百數的加法估算咱們小朋友都會了,你瞧

  (出示 498+344 498+344)

  師:(指498+344)這道算式中的兩個加數也都能看成整百數嗎?

  師: 哪個不能?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間,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師:(217+356)這道算式中那個加數接近整百數?

  師:像這樣只有一個加數接近整百,怎樣就能很快地估計出它的得數是幾百多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個加數接近整百數的算式中我們只要把接近整百數的加數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加上另一個加數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是幾百多。小朋友你們會了嗎?下面我們就運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

  4. 示想想做做 第4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小于700?在□里畫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校對

  根據學生錯誤進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結果還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還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數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大于500?在□里畫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

  指名匯報 校對(針對錯題講解)

  師:想一想,怎樣就能很快地比較出這些算式的得數比幾百大還是比幾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數的加數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和另一個加數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大于幾百還是小于幾百)

  師:那天,我還看中了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題)

  電腦顯示要求

  師:能解決嗎?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里交流。好,開始。

  四人小組活動。

  指名匯報(23) (板書)

  師:我身上有1000元,買哪些商品大約需要1000元呢?請你幫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四、總結

  本屆可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還可以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2、滲透環保教育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教學難點: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 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

  教具準備:計數器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準備掛圖。

  2、引導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同時進行環保教育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3、小組活動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4、引導學生提問題。

  (1) 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蟲?。

  據題意列式計算

  5、引導學生嘗試列式解答。(a)學生小組內用計數器探索計算的方法。

  (b)在小組內說一說怎樣算出得數的

  6生說出算法。

  7練習。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結。

  板書: 青蛙吃害蟲

  56+30=86 56-30=26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