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數學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總時:4時 使用人:
備時間:第十五周 上時間:第十六周
第3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中位數、眾數的概念,會求出一組數據的中位數與眾數;能結合具體情境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的區別,能初步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作出自己 的正確評判。
過程與方法: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區分刻畫“平均水平”的三個數據代表,讓學生獲得一定的評判能力,進一步發展其數學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知識的學習放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通過數據分析與處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求出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教學難點:利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情境引入 (5分鐘,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內容: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們經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數據說話”,所以對數據作出恰當的評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請看一例:
某次數學考試,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學的成績為1個100分,4個90分,22個80分,2個62分,1個30分,1個25分。
小英計算出全班的平均 分為77.4分,所以小英告訴媽媽說,自己這次數學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上水平”。小英對媽媽說的情況屬實嗎?你對此有何看法?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作出評判:
平均數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數據代表,但是在這里,利用平均數把倒數第五的成績 說成處于班級的“中上水平”顯然是不屬實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兩個極端數據30分和25分的影響,利用平均數反應問題就出現了偏差。
怎樣說明這個問題呢?我們需要學習新的數據代表—中位數與眾數。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20分鐘,教師點撥,學生合作解決,全 班交流)
內容:問題:某公司員工的月工資如下:
員 工經理副經理職員A 職員B職員C職員D職員E職員F雜工G
月工資/元6000 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 0
經理說:我公司員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資為20xx元。
職 員C說:我的工資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職員D說:我們好幾個人工資都是1100元。
一位應聘者心里在琢磨:這個公司員工收入到底怎樣呢?
你怎樣看待該公司員工的收入?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對表現積極的學生予以鼓勵。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
上述問題中,經理、職員C、職員D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該公司的收入情況:
。1)月平均工資20xx元,指所有員工工資的平均數是20xx元,但只有正副經理的工資比平均工資高,是他兩人的工資把平均工資“拉”高了。
(2)職員C的工資是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員工工資的“正中間”(恰有4人的工資比他高,有4人的`工資比他低),我們稱1200元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3)9個員工中有3個人的工資為1100元,出現的次數最多,我們稱1100元是這組數據的眾數。
議一議:你認為用哪個數據表示該公司員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適?
讓學生討論,充分發表不同的觀點,然后 歸納起:用中位數1200元或眾數1100元表示該公司 員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適些,因為平均數20xx元受到了極端值的影響。
結合上述問題的探究,引入中位數、眾數的概念:
一般地,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
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
教師指出: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數據的代表,它們刻畫了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讓學生用中位數、眾數的概念回頭望,解釋引例中小英的數學成績的問題。
第三環節:運用提高(10分鐘,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內容:1. 對于一組數據:3,3,2,3,6,3,10,3,6,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組數據的眾數是3;
B. 這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的數值不等;
C.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與平均數的數值相等;
D. 這組數據的平均數與眾數的數值相等。
答案:A
2. 20xx—20xx賽季上海東方大鯊魚籃球隊隊員身高的中位數、眾數分別是多少?(本213頁)
3.(1)你前所調查的50名男同學所穿運動鞋尺碼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分別是多少?
(2)你認為學校商店應多進哪種尺碼的男式運動鞋?
第四環節:堂小結(5分鐘, 學生思考問題,回顧)
內容:議一議: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哪些特征?
學生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特征:
1. 用平均數作為 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可靠和穩定,它與這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都有關系,對這組數據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為充分,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2. 用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據的信息,但它不受極端值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有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可用它描述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3. 用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較差,其大小只與這組數據中的部分數據有關,但它不受極端值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多次重復出現時,眾數往往是人們尤為關心的一種統計量。
要根據不同的實際需要,確定是用平均數、中位數還是眾數映數據的平均水平。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本習題8.3。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除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是8,比除數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是2,比除數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余數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比除數大,還可以再分;余數比除數小,不能再分。
小結:在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與除數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賹W生獨立完成。
、谥该卮,集體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僦该逖,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跈z查計算結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賹W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谡易鲱}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分數乘、除法及比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為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及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復習。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是分數乘法的逆運算的同時,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及某些知識間相互關系的復習。
教學中,把比的相關概念、倒數的相關概念、比的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等作為重要的復習內容,結合教材相關習題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將比與分數、除法聯系起來。
3.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和用比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復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以及比的有關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系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①題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②題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總結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
、俜椒ǎ罕硎締挝弧1”的量已知,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②關鍵:找準表示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習題,復習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5頁6題。
地球上海洋面積是36000萬平方千米,占地球總面積的。地球總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頁8題。
(1)五年級同學收集了165個易拉罐,六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多收集了。六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四年級比六年級少收集了,四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頁10題。
一列火車的速度是180千米/時。一輛小汽車的速度是這列火車的,是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這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頁11題。
(1)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84÷2=42(cm) 長:42×=28(cm)
寬:42×=14(cm)
(2)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三條邊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什么是質數和合數,掌握了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內的質數,記住了20以內的質數。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
學習重點:
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習難點:
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會給自然數分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3.試試身手:第23頁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利用課本24頁的表格,用恰當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2.展示、交流:你們是怎樣找出100以內質數的?
3.小組討論:(1)有沒有最大的質數或合數?(2)根據因數的個數,可把非零自然數分成哪幾類?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記20以內的質數。
5.獨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2)是不是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4)是不是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6.組內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關于青蛙的一些知識?(學生互相說說。)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愛護人類的朋友——動物。青蛙就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每天可以幫助農民伯伯除掉農田里許多的害蟲,今天我們就請來了兩只可愛的青蛙。(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觀察“青蛙吃害蟲”情境圖,看圖編故事。
師:誰能看圖給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指名講故事)
2、學生自已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你能解決自已提出的問題嗎?
3、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討論:你是怎么樣算的?
討論:你是怎么樣想的?
誰能用計數器撥一撥自已的計算過程?
4、撥計數器,學生根據撥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5、游戲:看誰看得最快。
6、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7、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么?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