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面的旋轉》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面的旋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數學《面的旋轉》教案1
設計說明
基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一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觀察、發現。
教學伊始,創設情境,讓學生“觸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再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課件生動再現幾個蘊涵數學知識的生活現象,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快速得到激活,在思考、討論中較快地發現“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2.在動手操作中思考、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促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在積累對圓柱、圓錐特征認識的同時,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也得到培養。
3.在合作學習中內化、建構知識。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去學習新知,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自己對新知的認識,完成對圓柱、圓錐知識的建構,進而培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和圓錐模型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圓柱、圓錐形實物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膠水小棒直尺平板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面的旋轉(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發現。
將自行車后輪架支起,在后輪車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車輪,觀察并思考彩帶隨著車輪轉動后形成的圖形是什么。(課件出示情境圖)
學生根據發現的現象(彩帶隨著車輪的轉動形成了圓)說明自己的想法,并體驗“點動成線”。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結合“面的旋轉”的知識來認識圓柱、圓錐。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自行車后輪車條上系上的彩帶,并想象彩帶隨著車輪轉動后形成的圖形是什么,讓學生初步體驗“點動成線”這一現象,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新舊知識銜接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頁上面的3幅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風箏的運動、雨刷掃過車窗、旋轉門轉動的現象,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討論并匯報發現。
發現一蜈蚣形的風箏在天空運動的過程中,很多小節在天空中連成了一條線。
發現二雨刷掃過車窗,雨刷在左右擺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扇形。
發現三長方形旋轉門在轉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圓柱。
教師小結:通過這三幅圖可以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
2.做游戲。
(1)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用膠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
(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轉游戲”,認真觀察小旗旋轉后形成的圖形,可以動手畫一畫。
(3)學生匯報,明確小旗旋轉后所形成的圖形。
3.認識圓柱與圓錐。
師:以前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學習的圓柱、圓錐也是立體圖形,只是與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圍成的圖形上有曲面。拿出我們的學具一起探索吧!
(1)看: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介紹一下圓柱與圓錐。(圓柱由兩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圓錐由一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
(2)滾:學生拿出圓柱和圓錐形學具在桌面上滾一滾,說說自己的發現。
(3)剪:試著將圓柱和圓錐剪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們動手操作發現:圓柱剪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圓錐剪開后得到一個扇形和一個圓。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快速旋轉小旗的活動,結合想象空間,體會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六年級數學《面的旋轉》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一)點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平移 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旋轉 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二)線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三)面的平移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長方形 平移 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著“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應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小學六年級數學《面的旋轉》教案3
教學目標:
1、 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初步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類比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學具準備: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
教學過程:
一、 溝通點、線、面、體之間關系
1、 多媒體出示:帶著問題欣賞奧運會場景,
問題:2008、8、8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當天晚上8:08的開幕式,看了嗎?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開幕式好嗎?這些圖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嗎?
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這些點線面體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這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第一個任務。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奧運會開幕式的鏡頭入手,很自然的把點線面體這些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就存在于身邊。)
2、點動成線
我們看看燃放煙花的圖片,煙花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可以看到煙花是很多點運動形成,成了一條條的線)。
看過流星嗎?流星劃過星空會形成什么?(演示多媒體)
同學們還可以自己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嗎?(風扇轉動,風扇上的一點快速轉動成一條曲線;車輪上的蝴蝶結經過轉動后成一條曲線;射擊時子彈的運動軌跡)
剛才同學們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點快速運動可以形成了一條曲線或者直線)。
3、線動成面(演示多媒體)
奧運會期間,中國迎來了很多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這么多人他們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賓館。而各個比賽地點離住所較遠,他們要從住所到各個比賽地點,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車)
汽車前面的擋風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條什么?(線段)現在讓我們來觀察雨刷擦玻璃的過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過的面是個扇形,雨刷經過旋轉會形成一個平面),
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過的面是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
可以自己在舉個例子嗎?(線編織而成布;卷軸展開時)剛才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經論:線經過運動會得到一個平面。
4、 面動成體(演示多媒體)
比賽完了,運動員們回到酒店,他們開門了,你們看酒店的旋轉門,觀察這個旋轉門,你們想象得出這個門經過旋轉后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嗎?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這些都是平面圖形,先來看長方形,猜猜它轉動后成什么圖形,(圓柱)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向一個方向旋轉,轉動小旗。你發現了什么?繞哪里旋轉?(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為軸旋轉形成圓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兩個圖形,繞軸旋轉,會形成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剛才我們把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圓小旗,經過旋轉分別成了什么立體圖形? (圓錐、圓柱、球體,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這些立體圖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5、 總結
能用自己話總結一下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嗎?(板書:點———線———面———體)
(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圓柱形的壓路機經過旋轉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的面,長方形的面經過折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個點呢?點是構成線的基本要素,線是構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構成體的基本要素,這里點是最基本的要素。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動態的知識,使學生在動態中充分感悟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建立模型
顆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體,在這些立體圖形中,長方體、正方體我們已經研究過它們的特征、還學過表面積和體積。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外兩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師板書課題。)
1、圓柱的認識。
①把你們準備的圓柱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下面我們就研究一下圓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②師將圓柱體透視圖貼于黑板。
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觀察圓柱體有什么特征?先獨立觀察,然后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
④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生有序地總結圓柱體的特征,并在圓柱透視圖旁板書。
2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個圓
1個側面,是曲面,展開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無數條高
(在教學側面展開圖時,師讓學生用剪刀將圓柱形紙筒剪開,體會沿高剪,展開后是長方形,斜著沿直線剪,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
(在教學圓柱的高時,先拿出高矮不同的兩個圓柱體,讓學生描述什么是圓柱的高,有幾條高?體會圓柱有無數條高及為什么圓柱有無數條高,再讓學生指出透視圖上圓柱的高)
⑤學生邊總結圓柱的特征,師邊演示課件,介紹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圓柱、圓臺、圓錐的過渡與比較。
師課件出示圓柱透視圖,演示上底面逐漸縮小,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現在還是不是圓柱?為什么? 師告訴學生這樣的形體叫做圓臺。
課件演示上底面繼續縮小,變成一個點,它叫什么?
3、認識圓錐。
① 能不能和圓柱對比著研究一下,圓錐有哪些特征?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② 學生匯報,師引導學生有序歸納,并在圓錐透視圖旁板書。
1個頂點
1個底面,是個圓
1個側面,展開是扇形
1條高
(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有幾條高?先讓學生嘗試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再讓學生嘗試在透視圖上畫出圓錐的高)
③學生總結圓錐的特征,師課件演示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4、圓柱與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側面都是曲面。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
不同點: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形。
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根據你的理解,能不能說說為什么圓柱有無數條高,而圓錐只有1條高?
(設計意圖: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讓學生制作圓柱和圓錐,所以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學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不必教師的講解,就可以自己總結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三、練習應用
1、下面哪些形體是圓柱體?
2、想一想,連一連。(課本第四面第四題)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是圓錐體積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學的反對:“是3倍”。師: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2倍還是3倍?這是我們下一節課要繼續研究的。)
【小學六年級數學《面的旋轉》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01-16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面的旋轉》教案設計02-11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精選10篇)08-29
《面的旋轉》教學反思03-03
面的旋轉教學反思04-24
小學數學旋轉課件01-15
六年級數學下冊《面的旋轉》教學反思范文05-26
數學教案之圖形的旋轉01-11
旋轉軸對稱曲面的數學-光學性質研究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