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1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并根據需要會簡單的計算。
【數學思想】
轉化思想,歸納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出示主題圖,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揭示單元主題: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大家先來認識長方體。
從圖中找一找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
二、共同探索,總結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一、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學生了解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
4、學生邊說師邊板書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
⑴觀察、交流。提示:同學們在數面、棱、頂點的數目時拿著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復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⑵匯報、展示: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棱、頂點的個數。
引導學生認識有特殊情況(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完全相同)
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棱。
(3)引導學生小結。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學生動手操作,深化認識。提示:在制作中你發現長方體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么樣?
2、認識長、寬、高。
學生討論后指出:像這樣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引導學生歸納公式:長方體棱長總和=(長+寬+高)×4
3、學生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找出長方體的棱。
用手摸摸看。
小結:說一說自己知道了什么?
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么發現?參考課本19頁的表格進行自學,再小組里說一說。
面:長方體一共有6個面,,每個面是長方形。
棱: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
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自己動手。
匯報發現:長方體12條棱可以分成3組,每一組棱的長度相等。
討論: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討論: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怎樣求總棱長?
橫著、豎著、側著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課本19頁“做一做”:巡視指導,組織學生交流。
同桌合作制作、討論,再匯報交流。(重點:最多看到3個面)
四、反饋鞏固,分層練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基礎練習:練習五1題。
拓展練習:練習五2、3題。
如回答困難,可讓學生拿出實物如圖中那樣擺放后再回答。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五、課堂總結,提升認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組織學生總結收獲。
1、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和特征,棱長總和的計算方法。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3
教材解讀:
1、長方體、正方體的引出,直接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圖形,不再從與平面圖形的對比中引出。
2、直觀地、直接地給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概念。
3、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來學習的。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現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預習提綱: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2、長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4、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5、正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7、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那幾條?
8、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流程:
一、獨立自學
結合預習提綱自學課本18-20頁
1、長方體和正方體由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2、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互動交流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用手摸一摸它們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2、讓學生分小組去數和量:
①數:它們分別有多少條棱?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學生觀察。
學生回憶并回答。
3、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4、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
三、總結評價
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完全相同,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四、鞏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導上的相關作業。
條件強化:獨立完成,核對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4
教學目標
1、與技能
了解并熟記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長方體的面數,熟練計算長方形面積。
2、知識與方法
掌握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幾種不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提高空間構想思維以及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方體有哪些特點: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
2、長為3、寬為4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12。
3、長為10、寬為8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80。
4、邊長為5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25。
二、新課引入
1、計算
這是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填寫下列表格。
前、后兩面的面積和70左、右兩面的`面積和42上、下兩面的面積和30長方體的表面積142
2、你能想出別的方法計算上述展開圖的面積嗎?
3、一個邊長為5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如何計算?
(正方體六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4、總結歸納
(1)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5、練習
在下面的長方體展開圖上,先把相對的面涂上相同的顏色,再標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單位:cm)
說一說,如何得到這個長方體的面積。
解:
三、例與練
例一:做一個長54cm、寬50cm、高95cm的洗衣機包裝箱,需要多大面積的硬紙板?
解:
答:洗衣機包裝箱需要12580cm2的硬紙板。
例二:求下列圖形的表面積。(單位:cm)
例三:制作一個棱長為35cm的正方體無蓋玻璃魚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玻璃?
解:
答:魚缸至少需要6125cm2的玻璃
練習:淘氣的房間長3.5m、寬3m、高3m。除去門窗4.5cm2,房間的墻壁和房頂都貼上墻紙,這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墻紙?
解:
答:這個房間至少需要45cm2的墻紙。
四、課堂小結
五、擴展延伸
包裝一個長方體紙盒,選擇下列哪種尺寸的包裝紙比較合適?與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解:
答:選②更加合適。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回答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讓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可以集中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并填完表格。
學生做第3題,根據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和每組對面的形狀,分辨出6個不同的面的編號。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中6個面的長、寬來做成面積相等的`紙片,然后組成一個長方體來進一步熟悉長方體的6個面的大小和相對的位置。
教師根據課本第4題中的長方體插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制作一個這樣的長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條。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6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 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
3.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動腦和同伴間協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怎么算?
師:(出示一個紙做的袋子)想知道做這樣一個漂亮的紙袋子需要多少紙嗎?想一想,解決這個
問題要用到什么知識呢?
師:今天我們就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來解決這一實際問題。
二、探究學習
1.教學例2
讓學生齊讀例2。
師:請大家結合生活實際想想看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考慮什么問題?
生:有一個面不做,只需要求出5個面的面積。
讓學生先試著計算,再交流匯報。
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25×35×2+10×35×2+25×10=2700(cm2)。
生2:(25×35+10×35+10×25)×2-10×25=2700(cm2)。
……
師: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思考,明確應算哪幾個面。
2.試一試
師:做這樣一個燈籠(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紅綢?
先讓學生結合實際來思考應算哪幾個面,再獨立解決。
匯報交流:
生1:我是這樣思考的:這個燈籠上下面都是空的,不需要做,只需求前、后、左、右4個面
的面積。35×5×2+35×5×2=70(dm2)
生2:我認為還可以這樣算:35×5×4=70(dm2),因為它4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師:他的思考方法很獨特,明白這樣算的'原因嗎?再把你喜歡的計算方法給同桌說說吧。
師:在解決與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有關的實際問題時,應注意些什么?
(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應結合實際來思考問題。)
三、課堂活動
1.教科書第41頁的課堂活動第1題。
讓學生4人小組先猜一猜擺成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會不會相等,再動手擺一擺,算一算。
匯報交流:
生1:我把它們放一排,擺成了一個長方體,發現表面積減少了7cm2。
師:為什么表面積會減少呢?
生1:8個小正方體擺在一起就會減少14個面,所以表面積減少了14cm2。
生2:我把它們放兩排,擺成了一個長方體,發現表面積減少了20cm2。
生3:我把它們放兩層,擺成了一個正方體,發現表面積減少了24cm2。
師:表面積的大小是否與擺成的形狀有關呢?
2.課堂活動2。
先動手量出計算表面積需要的數據,再算一算,然后同桌間相互交流,進一步知道計算表面積
需要哪些數據,以及應怎樣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3.課堂活動3。
量一量,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書皮紙。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同伴間的協作
能力。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第4題。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匯報時談談需要求幾個面的面積,怎樣算。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成功的體驗。
2.培養同學們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4.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具學具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誰來說說什么是它們的表面積?
出示一個長方體,指名摸它的表面。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的特征,也會計算每個面的面積,今天就運用這些知識
來計算它們的表面積。
二、探究學習
1.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
師:請大家想一想,這道題實際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4人小組合作完成這個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匯報交流計算情況,教師總結學生的不同算法,點撥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生1:我們組是這樣算的:8×4×2+4×5×2+8×5×2=184cm2, 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師:你能把這種求表面積的方法歸納一下嗎?
生:長×寬×2+長×高×2+寬×高×2。
生2:我們組是把6個面的面積分別算出來后再相加。
生3:我們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
×2=184cm2。
師:為什么求出這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長方體6個面可以分為3組,相對的面相等,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
可以了。
師:你能把這種求表面積的方法歸納一下嗎?
生:(長×寬+長×高+寬×高)×2。(師板書)
師:觀察真仔細,歸納能力真強。
師:在這些方法中你認為哪些比較簡便?把你喜歡的方法給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通過大家的積極思考,我們學會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正方體的表面積又怎樣
算呢?
出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自主探索方法。
匯報交流。
生1:我是把6個面的面積加起來。
生2:我是用(長×寬+長×高+寬×高)×2的計算方法來做的。
生3:我覺得只要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就可以了。
師:能給大家講講你的想法嗎?
生: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是相同的。
師:你能把這種求表面積的方法歸納一下嗎?
生: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第2題。練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后集體評析。
2.練習十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討論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觀察和電腦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小組合作,經歷探究長方體特征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各種有效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有序的觀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2個(其中一個兩面是一正方形的長方體)、尺子、報告單、制作好的燈籠一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圖形王國里開演唱會,下面該誰出場了呢,讓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歡迎它。
生:長方體。
師:那長方體是不是平面圖形,(不是)那是什么圖形?(立體圖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學生列舉)
看來生活中的物體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發現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然后匯報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還有邊的角。
師:把你手中的長方體舉起來,說一說什么地方是平平的?還有你說的邊和角都在哪?
師小結:長方體上這種平平的面叫做長方體的面,把兩個面相交的叫做長方體的棱,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師邊摸邊說)
電腦演示。
師:現在教師要考察一下你們這段知識掌握的怎么樣,注意觀察,我摸到長方體的哪個部分,你們就快速說出它人名稱,好嗎?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活動環節是讓學生摸長方體,使他們對長方體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長方體的點滴認識充分激活。面對長方體的物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入新的學習狀態。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現在我們將要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研究時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個或兩個長方體,在做的過程上,各小組要齊心協力,然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發現?并將你們的發現填在報告單上。
附表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制作長方體,讓學生調用直觀感知、生活經驗、做中觀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發現,做的過程將實物、表象、模型建立聯系,對特征有淺表的認識。)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師:你想先說說面、棱、頂點,哪個部分的特征?
生: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數的嗎?舉起來數一數。(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對他的方法進行一下評價。數得好不好?
師:同學們在數圖形的時候要做到有規律,這樣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大家也一起來摸一摸,數一數。
師:你還發現有的長方體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嗎?用手指出來哪個面是正方形?那這個長方體上有幾個面是長方形、有幾個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沒有找到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看看。(板書: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繼續匯報。
生: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師:你能指一指哪兩個面是相對的?
那你是怎樣知道這兩個相對的面面積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來的,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現相等,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師:長方體有幾組這樣相對的面(3組)哪三組你能上臺指出來嗎?
學生回答,電腦演示。(板書: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師及時表揚鼓勵)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仔細觀察,在同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呢?
它的前面是個什么形狀?它的上面呢?也是一個長方形,由于觀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右面也是這樣的。其實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般添加3條虛線,畫出它的透視圖。這樣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長方體有六個面了。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是面的特征,誰來繼續匯報。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師:都不相等嗎?
生:是4條4條相等。
師:哪4條相等?(指名學生上臺摸一摸)
師:這4條棱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生:互相平行。
師:他們組發現了這樣一組互相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還有這樣的和這樣一組平行的4條棱相等。(師邊說邊摸)
(電腦演示)
師:你們認為他們小組的發現怎么樣?還有哪些也有這樣的發現,你們的發現真是太精彩,來,我們給自己一點掌聲鼓勵一下。那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來的。
生2:用尺子量出來的。
師:有的小組是用眼睛觀察出來的,而這個小組同學還對它進行測量,說明他們有很嚴謹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再一次給他們鼓鼓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的演示。
師:另外,頂點有什么特點呢?
生:有8個頂點。(電腦演示)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是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交流中發現特征,溝通聯系和區別,說的過程是數學名詞,數學概念結合操作體驗,通過匯報語言實現轉化的過程,把感知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由感悟上升為理性認識。)
3、認識長、寬、高。
師:每個頂點上都有幾條棱相交?
生:每個頂點有3條棱相交。
師:我們把相交與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是長方體的現下面也叫底面,我們通常把底面上較長的棱中做長方體的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長方體的寬,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長方體的高。
(電腦演示)
師:下面長們來進行一個快速搶答,注意看老師摸到的是長方體的長、寬、還是高。
(注意糾正不對的同學)(學生糾正)
師:它也是長,因為它和長是相對的,互相平行的,屬于同一組,所以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呢?
(交換位置再說一說)
師:長方體的長、寬、高會隨關它擺放的位置不同發生改變。
(三)鞏固應用:
1、判斷。(題略)
2、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長和寬是多少。
3、做燈籠,把所需要的木條和紙的數記錄下來。
(四)教學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6所有的面都是長方開,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12相對的棱長度相等8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為什么?
2、小明在上學的路上,遇到兩個物體,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3、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誰的體積大呢?還能分割嗎?怎么辦?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再比較,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二、概括公式
1、學生猜想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動手實踐操作
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課件出示記錄表。(課本29頁)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后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派代表匯報
生: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厘米。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的展開圖,加深對正方體、長方體特點的認識。
2、經歷展開與折疊的活動過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動中,初步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一種轉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學習,體會學科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漂亮的大禮品盒,引發學生研究興趣)想做漂亮的.禮品盒么?打算怎樣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課題:展開與折疊
1、引發猜想,喚起思考: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后會得到什么形狀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提出“展開”的要求:
①沿棱剪開,不能剪散
②邊剪邊想,相對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對的面用相同的符號標出來。
教師巡堂,并與學生一起“展開”長方體和正方體。
(2)初步感知“展開”與“折疊”的關系。
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展開活動)提問:“為什么把展開的圖形又折疊回去呢?”
(3)請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不同的形狀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開圖的概念:
象這樣由立體圖形展開后得到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探究長方體、正方體展開的特征:
觀察黑板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感悟:
①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小圖形的特點
②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不唯一的特點
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對折后能圍成正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判斷。
能圍成正方體的在課本上打√,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打×。
(2)反饋、辨析。
①把你認為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想象折疊的過程)
②找出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
教師提出要求:能確定哪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的請想象一下它是怎樣圍成的;如果無法確認能否圍成正方體的請拿出老師為大家提供的學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2、出示做一做2: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判斷。
(2)小組交流。
(3)反饋、辨析。
①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在腦子里想象你是怎樣圍的。
②引發爭論:4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嗎?
全班動手折疊驗證,說明理由。
③哪些圖形不能圍成長方體?說明理由。
提升思維,深層探究
由上例引發的思考:(出示3號圖形)
怎樣變一變使3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
相機點撥:擺放的規律
2、出示下圖:
怎樣移動兩個小正方形可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
(設計意圖:由上例不能圍成長方體的圖形引發的探究活動,變不能圍為能圍、變靜為動、變特殊為一般,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更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課后延伸,拓展探究
簡單的展開與折疊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其實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研究其它的立體圖形。相信同學們隨著課后的不斷研究一定會有了不起的發現。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讓學生認識到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相差程度有關的道理。
2、通過數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獲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方法以及成功的體驗。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策略意識、實踐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到,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要使表面積較小,長、寬、高應越接近的道理。
【教具學具】
為每組學生準備8個規格為16×8×4(單位:cm)的長方體紙學具盒,包裝紙,直尺,透明膠,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
師:觀察自己桌上的學具盒,你發現這些學具盒有什么特點?
生:形狀都是長方體,每個盒子的規格都是16×8×4(單位:cm),每組都有8個。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8個長方體盒子包裝成1盒,怎樣包裝更省包裝紙呢?今天我們就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設想與擺放
1、設想與擺放
設想:
(1)要將這些長方體的盒子包裝起來,在包裝的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2)要達到節省包裝紙的目的,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學生思考后發表意見:要想節約包裝紙,學具盒中間不能留空隙,表面要平整;擺法不同,所用的紙的大小不同;接頭處盡量不要浪費等等。
(3)明確長方體盒子的擺法不同是造成包裝紙用量大小的主要原因。
2、記錄與計算
(1)你認為造成所需包裝紙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需包裝紙的面積=所擺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接頭部分用紙量(按2dm2計算)
生:擺成的大長方體的`表面積越大,所用的包裝紙越多,反之就少。
(2)究竟哪種擺法會更節約包裝紙呢?
師:你們可以先將幾個盒子擺一擺,量出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計算出擺成的不同長方體的表面積,從而算出所用包裝紙的面積,并將數據和計算過程記錄下來。
(3)小組合作:記錄3種不同擺法下的包裝紙用量,并選擇一種用紙最少的方案。
為什么這種方案的用紙量會最少?在全班進行交流。
三、交流與比較
比一比誰的方案用紙少,并分析出用紙量不同的原因。
重點思考并討論:
為什么同樣是將8個學具盒打捆包裝,表面積的大小會不相同?影響表面積大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將分析的原因記錄下來。
四、發現與思考
通過本次包裝設計,你有什么發現?
1、物體重合的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用的紙也就越少。
2、同樣的體積下,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長度有關,長、寬、高的長度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當長、寬、高相等時,它的表面積最小。
五、知識拓展
師:解決用料省的問題在生活中有什么意義?聯系實際談自己的想法。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20本數學書,想想看,怎樣擺表面積最小?為什么?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約的包裝方法,懂得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相差程度有關的道理。
2、通過數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策略。
3、滲透有序思考和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約的包裝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策略。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制作一個規格為5×3×1(單位:cm)的長方體紙盒。教師準備設計記錄紙以及展示設計方案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種包裝圖,這些包裝盒有什么特點?(長方體)
2、揭題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包裝有關的學問,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板書: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3、包裝需要注意什么?(美觀、大小、省料)
4、還記得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嗎?(板書公式)
5、出示5×3×1的學具,學生計算表面積。
二、小小設計師
(一)兩塊學具的包裝方案
1、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想一想,怎樣包裝呢?(學生兩人小組合作用兩塊學具設計包裝方案。)
2、學生匯報方案,教師貼圖。
3、電腦顯示介紹三個面:大面、中面、小面,再展出示三種包裝方法圖:上下(大面)重疊、前后(中面)重疊、左右(小面)重疊。
4、觀察拼成的大長方體與原來的兩個小長方體,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什么沒變?什么改變?(體積沒變,表面積改變)
5、猜一猜,那種包裝方案最省料?大面重疊,因為這樣重疊的部分最多
6、學生分組計算三種方案的表面積進行驗證。(板書結論: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二)四塊學具的包裝方案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用四塊學具設計包裝方案,并填寫記錄單。
填實踐統計表
包裝方案
重疊面
長(cm)
寬(cm)
高(cm)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方案六
2、生匯報方案。
3、電腦展示介紹六種包裝方法圖:單面重疊:3種——6個面,雙面重疊:3種——8個面
4、不計算,比一比那種包裝方案最省料?6個大面重疊和4個大面與4個中面重疊可能最省料。
5、引導理解比較的方法:除去4個大面,兩個大面和4個小面比較,只需1個大面和2個小面比較,有可能相等,有可能大,也有可能小。
6、學生分組計算可能的兩種方案的表面積進行驗證。
7、觀察討論記錄單上長寬高數據的規律,得出結論。(板書: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三)八塊學具的包裝方案,怎樣最省材料?
1、學生八人小組合作用八塊學具設計最優包裝方案。
2、學生匯報并說設計理由。(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三、課堂小結
啟發:通過這次包裝設計,從節省包裝材料出發,設計出最好的方案。你有什么發現?
四、省料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同學們真棒,說得真好!包裝問題應用在生活中可以節約包裝紙,節省包裝材料,省料問題在生活中的的運用就更多了,做服裝的時候精心設計節省布料,可以多做衣服,使用節能燈,可以節約用電……省料問題在生活中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創造利潤……當今社會提倡節約,我們要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五、大膽嘗試
12個旺旺牛奶盒的包裝方案,長8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接口處按300cm2計算)
六、板書設計
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紙越少
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紙越少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教案02-14
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教案(15篇)02-14
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教案15篇02-14
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教案通用15篇02-14
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3-04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