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面圖形》教案
《認識平面圖形》教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中,體驗“面在體上”的道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養成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教學難點 :
初步體驗“面在體上” 的道理。
教具準備:
實物教具、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鋪墊。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物體的形狀,請大家看一看老師帶來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2、拿出三棱柱,問:看見過這種形狀嗎?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導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師:你們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體,請每人輕輕的拿一個長方體,舉起來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覺?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么熟悉的圖形?
2、大家都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那么你們能不能在其他物體的面上找到別的圖形呢?把你找到的圖形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學生小組交流)
3、誰來說說你找到了什么圖形。老師要當記者采訪幾位同學。
生1:我在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長方體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圓柱體上找到了圓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長方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學生在課前已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有或多或少地了解,先讓學生在“體”上找熟悉的圖形,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創設了條件。〕
4、剛才大家從物體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它們都是物體上的一個面,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
教師邊說邊從教具上撕下貼在面上的紙,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體驗“面在體上”的道理。
(板書:長方體 正方體 圓 三角形)
(二)進一步認識。
1、你能想辦法讓物體面上的這些圖形跑到紙上嗎?想想怎么辦。
生1:把物體按在紙上,沿著圖形的邊畫出來。
生2:在物體的面上涂上顏料或印油,印在紙上。
生3:可以剪下來。
生4:把物體按在紙上,把紙沿著圖形的邊折起來,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圖形。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很多種辦法,想不想動手試一試?
“要求小組合作,每種圖形至少要有三個,請組長先分好工,誰做什么,誰做什么,再動手做。比一比哪組做得多,做得快,哪組合作的最好。”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小組活動,合作學習。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小組活動呢?在活動之前,給學生提出預定的目標和一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并給予適當的語言提示,能讓學生更加明確老師的要求和意圖。〕
2、你們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什么圖形從什么形狀的物體上跑下來。我又要采訪幾個小朋友了。
3、互相欣賞一下你們的勞動成果。再把紙上的圖形分類,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師:你們的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師有個請求,每個小組能不能從組內的作品中,每種選一個最漂亮的圖形送給我,留作紀念。
4、玩“幫圖形找家”的游戲。
出示的圖形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劃分每種圖形的家,請學生“幫圖形找家”。
5、 老師看長方形和正方形,覺得它們很像,都差不多,怎樣把它們區分開呢?
6、 同學們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小組里互相說說它們都是什么樣子。(小組交流)
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一想長方形的樣子,用手在空中畫一個長方形,再依次畫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三)實踐應用。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的面是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
(四)小結:回想一下,這節課你認識了哪些圖形?它們都是什么樣子?
三、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圖形,同學們搶答說出圖形的名稱。
2、教師說圖形的名稱,學生出示相應的圖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戲。
4、拼圖形活動。
《認識平面圖形》教案
【《認識平面圖形》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圖形之認識平面圖形》教案設計04-27
小學數學教案:平面圖形的認識04-12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5-02
圖形的認識教案02-13
《認識平面圖形》教案設計(通用10篇)12-29
《認識圖形》教案02-22
小學圖形認識教案01-29
認識圖形教案11-22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通用7篇)02-24
小班教案《認識圖形》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