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9 12:45:40 高中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高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高中數學教案

高中數學教案1

  課題:

  等比數列的概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推導并掌握通項公式、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類比、歸納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精神,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是等比數列的定義的歸納及通項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投影儀,多媒體軟件,電腦、

  教學方法

  討論、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給出以下幾組數列,將它們分類,說出分類標準、(幻燈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學生發表意見(可能按項與項之間的關系分為遞增數列、遞減數列、常數數列、擺動數列,也可能分為等差、等比兩類),統一一種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為有共同性質的一類數列(學生看不出③的情況也無妨,得出定義后再考察③是否為等比數列)、

  二、講解新課

  請學生說出數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師指出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如變形蟲分裂問題、假設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每個變形蟲都分裂為兩個變形蟲,再假設開始有一個變形蟲,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它分裂為兩個變形蟲,經過兩個單位時間就有了四個變形蟲,…,一直進行下去,記錄下每個單位時間的變形蟲個數得到了一列數

  這個數列也具有前面的幾個數列的共同特性,這是我們將要研究的另一類數列——等比數列、(這里播放變形蟲分裂的多媒體軟件的'第一步)

  等比數列(板書)

  1、等比數列的定義(板書)

  根據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的名字的區別與聯系,嘗試給等比數列下定義、學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夠完美,多數情況下,有了等差數列的基礎是可以由學生概括出來的教師寫出等比數列的定義,標注出重點詞語、

  請學生指出等比數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無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③是這樣的數列,教師再追問,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讓學生再舉兩例、而后請學生概括這類數列的一般形式,學生可能說形如的數列都滿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數列,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當時,數列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數列,當時,它只是等差數列,而不是等比數列、教師追問理由,引出對等比數列的認識:

  2、對定義的認識(板書)

  (1)等比數列的首項不為0;

  (2)等比數列的每一項都不為0,即

  問題:一個數列各項均不為0是這個數列為等比數列的什么條件?

  (3)公比不為0、

  用數學式子表示等比數列的定義、

  是等比數列

  ①、在這個式子的寫法上可能會有一些爭議,如寫成

  ,可讓學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來再問,能否改寫為

  是等比數列?為什么不能?式子給出了數列第項與第

  項的數量關系,但能否確定一個等比數列?(不能)確定一個等比數列需要幾個條件?當給定了首項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項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項公式、

  3、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板書)

  問題:用和表示第項

  ①不完全歸納法

  ②疊乘法,…,,這個式子相乘得,所以(板書)

  (1)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得出通項公式后,讓學生思考如何認識通項公式、(板書)

  (2)對公式的認識

  由學生來說,最后歸結:

  ①函數觀點;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數列中已有認識,此處再復習鞏固而已)、

  這里強調方程思想解決問題、方程中有四個量,知三求一,這是公式最簡單的應用,請學生舉例(應能編出四類問題)、解題格式是什么?(不僅要會解題,還要注意規范表述的訓練)

  如果增加一個條件,就多知道了一個量,這是公式的更高層次的應用,下節課再研究、同學可以試著編幾道題。

  三、小結

  1、本節課研究了等比數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項公式;

  2、注意在研究內容與方法上要與等差數列相類比;

  3、用方程的思想認識通項公式,并加以應用。

  探究活動

  將一張很大的薄紙對折,對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話)有多厚?不妨假設這張紙的厚度為0、01毫米。

  參考答案:

  30次后,厚度為,這個厚度超過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如果紙再薄一些,比如紙厚0、001毫米,對折34次就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了、還記得國王的承諾嗎?第31個格子中的米已經是1073741824粒了,后邊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個格子中的米應是粒,用計算器算一下吧(對數算也行)。

高中數學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二.目標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

  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2.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

  四.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首先提出問題:(1)介紹自己的家庭、原來就讀的學校、現在的班級。

  (2)問題:像“家庭”、“學校”、“班級”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活動給予評價.

  2.活動:(1)列舉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2)分析、概括各實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這節要學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二)研探新知,建構概念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投影出下面7個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3)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橋;

  (6)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的點;

  (7)國興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的全體.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7個實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個小組選出——位同學發表本組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7個實例的特征,并給出集合的含義.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簡稱為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4.教師指出: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a,b,c,d?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三)質疑答辯,發展思維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并注意個別輔導,解答學生疑難.使學生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2.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并說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數;(2)我國的小河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解.

  3.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并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

  4.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b是(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體學生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學,

  高一(4)班的一位同學,那么a,b與集合A分別有什么關系?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兩種:屬于和不屬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組成的集合,則中國.日本與集合A的關系分別是什么?請用數學符號分別表示.

  (3)讓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第1題.

  5.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數集擴充過程,然后閱讀教材中的相交內容,寫出常用數集的記號.并讓學生完成習題1.1A組第1題.

  6.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要表示一個集合共有幾種方式?

  (2)試比較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時,各自的特點?適用的對象是什么?

  (3)如何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集合表示法?

  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和體會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設計意圖: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從而突破難點。

  (四)鞏固深化,反饋矯正

  教師投影學習:

  (1)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舉法表示集合A?{x?N|1?x?8}

  (3)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頁練習第2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新知,體會三種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小結: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例問題: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

  3.選擇集合的表示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概念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回顧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種表示方式。

  作業:1.課后書面作業:第13頁習題1.1A組第4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多少種?如何表示?類似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又有多少種

呢?如何表示?請同學們通過預習教材.

  五.板書分析

高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進一步理解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3)初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4)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轉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求曲線的方程。

  教學用具:

  計算機。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

  1、提問:什么是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強調。

  2、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基本問題。

  對于一個幾何問題,在建立坐標系的基礎上,用坐標表示點;用方程表示曲線,通過研究方程的性質間接地來研究曲線的性質,這一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稱為坐標法,這門科學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的兩大基本問題就是:

  (1)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

  (2)通過方程,研究平面曲線的性質。

  事實上,在前邊所學的直線方程的理論中也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線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線。本節課就初步研究曲線方程的求法。

  【問題】

  如何根據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

  【實例分析】

  例1:設、兩點的坐標是、(3,7),求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方程。

  首先由學生分析:根據直線方程的知識,運用點斜式即可解決。

  解法一:易求線段的中點坐標為(1,3),

  由斜率關系可求得l的斜率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為

  ①

  分析、引導:上述問題是我們早就學過的,用點斜式就可解決。可是,你們是否想過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嗎?或者說①就是直線的方程?根據是什么,有證明嗎?

  (通過教師引導,是學生意識到這是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應該證明,證明的依據就是定義中的兩條)。

  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

  即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這說明點的坐標是方程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設點的坐標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則

  到、的距離分別為

  所以,即點在直線上。

  綜合(1)、(2),①是所求直線的方程。

  至此,證明完畢。回顧上述內容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中,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腳標,這不就是所求方程嗎?可見,這個證明過程就表明一種求解過程,下面試試看:

  解法二: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也就是點屬于集合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所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當然也不要忘了證明,即驗證兩條是否都滿足。顯然,求解過程就說明第一條是正確的(從這一點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優越一些);至于第二條上邊已證。

  這樣我們就有兩種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線方程的理論,又非常自然,還體現了曲線方程定義中點集與對應的思想。因此是個好方法。

  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試解如下問題:

  例2:點與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的距離的積是常數求點的軌跡方程。

  分析:這是一個純粹的幾何問題,連坐標系都沒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標系,顯然用已知中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作坐標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進行求解。

  求解過程略。

  【概括總結】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

  分析上面兩個例題的求解過程,我們總結一下求解曲線方程的大體步驟:

  首先應有坐標系;其次設曲線上任意一點;然后寫出表示曲線的點集;再代入坐標;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證明或修正。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

  (1)建立適當的坐標系,用有序實數對例如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坐標;

  (2)寫出適合條件的點的集合

  ;

  (3)用坐標表示條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為最簡形式;

  (5)證明以化簡后的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一般情況下,求解過程已表明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過程中的轉化都是等價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說明以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所以,通常情況下證明可省略,不過特殊情況要說明。

  上述五個步驟可簡記為:建系設點;寫出集合;列方程;化簡;修正。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已知一條曲線在軸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點的距離減去它到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動畫演示】用幾何畫板演示曲線生成的過程和形狀,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尋找關系。

  解:設點是曲線上任意一點,軸,垂足是(如圖2),那么點屬于集合

  由距離公式,點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①

  將①式移項后再兩邊平方,得

  化簡得

  由題意,曲線在軸的上方,所以,雖然原點的坐標(0,0)是這個方程的解,但不屬于已知曲線,所以曲線的方程應為,它是關于軸對稱的拋物線,但不包括拋物線的頂點,如圖2中所示。

  【練習鞏固】

  題目:在正三角形內有一動點,已知到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且有,求點軌跡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應建立坐標系,以正三角形一邊所在的直線為一個坐標軸,這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為另一個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比較簡單,如圖3所示。設、的坐標為、,則的坐標為,的坐標為。

  根據條件,代入坐標可得

  化簡得

  ①

  由于題目中要求點在三角形內,所以,在結合①式可進一步求出、的范圍,最后曲線方程可表示為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解析幾何研究研究問題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線的方程?

  (3)請對求解曲線方程的五個步驟進行評價。各步驟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應注意什么?

  【作業】課本第72頁練習1,2,3;

高中數學教案4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理解隨機抽樣的概念,掌握抽簽法、隨機數表法的一般步驟;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現實生活或其他學科中提出具有一定價值的統計問題;

  (2)在解決統計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現實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統計問題的提出,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及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認識數學的重要性。

  4、重點與難點:正確理解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掌握抽簽法及隨機數法的步驟,并能靈活應用相關知識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假設你作為一名食品衛生工作人員,要對某食品店內的一批小包裝餅干進行衛生達標檢驗,你準備怎樣做?顯然,你只能從中抽取一定數量的餅干作為檢驗的樣本。(為什么?)那么,應當怎樣獲取樣本呢?

  二、探究新知

  1、統計的有關概念:總體:在統計學中,所有考察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個體:每一個考察的對象叫做個體、樣本:從總體中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叫做樣本的容量、統計的基本思想:用樣本去估計總體、

  2、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一般地,設一個總體含有N個個體,從中逐個不放回地抽取n個個體作為樣本(n≤N),如果每次抽取時總體內的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都相等,就把這種抽樣方法叫做簡單隨機抽樣,這樣抽取的樣本,叫做簡單隨機樣本。

  下列抽樣的方式是否屬于簡單隨機抽樣?為什么?

  (1)從無限多個個體中抽取50個個體作為樣本。

  (2)箱子里共有100個零件,從中選出10個零件進行質量檢驗,在抽樣操作中,從中任意取出一個零件進行質量檢驗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3)從8臺電腦中,不放回地隨機抽取2臺進行質量檢查(假設8臺電腦已編好號,對編號隨機抽取)

  3、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

  (1)抽簽法的定義。一般地,抽簽法就是把總體中的N個個體編號,把號碼寫在號簽上,將號簽放在一個容器中,攪拌均勻后,每次從中抽取一個號簽,連續抽取n次,就得到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

  思考?你認為抽簽法有什么優點和缺點:當總體中的個體數很多時,用抽簽法方便嗎?例1、若已知高一(6)班總共有57人,現要抽取8位同學出來做游戲,請設計一個抽取的方法,要使得每位同學被抽到的機會相等。

  分析:可以把57位同學的學號分別寫在大小,質地都相同的紙片上,折疊或揉成小球,把紙片集中在一起并充分攪拌后,在從中個抽出8張紙片,再選出紙片上的學號對應的.同學即可、基本步驟:第一步:將總體的所有N個個體從1至N編號;第二步:準備N個號簽分別標上這些編號,將號簽放在容器中攪拌均勻后每次抽取一個號簽,不放回地連續取n次;第三步:將取出的n個號簽上的號碼所對應的n個個體作為樣本。

  (2)隨機數法的定義:利用隨機數表、隨機數骰子或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進行抽樣,叫隨機數表法,這里僅介紹隨機數表法。怎樣利用隨機數表產生樣本呢?下面通過例子來說明,假設我們要考察某公司生產的500克袋裝牛奶的質量是否達標,現從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進行檢驗,利用隨機數表抽取樣本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第一步,先將800袋牛奶編號,可以編為000,001,799。

  第二步,在隨機數表中任選一個數,例如選出第8行第7列的數7(為了便于說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從選定的數7開始向右讀(讀數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個三位數785,由于785<799,說明號碼785在總體內,將它取出;

  繼續向右讀,得到916,由于916>799,將它去掉,按照這種方法繼續向右讀,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樣本的60個號碼全部取出,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容量為60的樣本。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1、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一般地,設一個總體的個體數為N,如果通過逐個抽取的方法從中抽取一個樣本,且每次抽取時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稱這樣的抽樣為簡單隨機抽樣。

  2、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簽法隨機數表法

  五、課后作業

  P57練習1、2

  六、板書設計

  1、統計的有關概念

  2、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

  3、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1)抽簽法(2)隨機數表法

  4、課堂練習

高中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前面已學習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線性運算,這里引入一種新的向量運算——向量的數量積。教科書以物體受力做功為背景引入向量數量積的概念,既使向量數量積運算與學生已有知識建立了聯系,又使學生看到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模的大小及夾角有關,同時與前面的向量運算不同,其計算結果不是向量而是數量。

  在定義了數量積的概念后,進一步探究了兩個向量夾角對數量積符號的影響;然后由投影的概念得出了數量積的幾何意義;并由數量積的定義推導出一些數量積的重要性質;最后“探究”研究了運算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數量積的定義、重要性質及運算律;

  2.能應用數量積的重要性質及運算律解決問題;

  3.了解用平面向量數量積可以解決長度、角度、垂直共線等問題,為下節課靈活運用平面向量數量積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二)過程與方法

  以物體受力做功為背景引入向量數量積的概念,從數與形兩方面引導學生對向量數量積定義進行探究,通過例題分析,使學生明確向量的數量積與數的乘法的聯系與區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從物理學中“功”這個概念引入課題,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容易切入課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加強數學與其它學科及生活實踐的聯系。

  教學重點:

  1.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

  2.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表示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夾角。

  教學難點: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包括向量的加法、減法、以及數乘運算,它們的運算結果都是向量,既然兩個向量可以進行加法、減法運算,我們自然會提出:兩個向量是否能進行“乘法”運算呢?如果能,運算結果又是什么呢?

  這讓我們聯想到物理中“功”的.概念,即如果一個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產生位移s,F與s的夾角是θ,那么力F所做的功如何計算呢?

  我們知道:W=|F||s|cosθ,功是一個標量(數量),而力它等于力F和位移s都是矢量(向量),功等于力和位移這兩個向量的大小與它們夾角余弦的乘積。這給我們一種啟示:能否把功W看成是兩向量F和s的一種運算的結果呢,為此我們引入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二)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高中數學教案6

  一、向量的概念

  1、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時,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向量的,有向線段的箭頭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

  2、叫做單位向量

  3、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因為任一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條直線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做。零向量與任一向量平行

  4、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叫做相反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

  幾何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坐標表示法

  三、向量的加減法及其坐標運算

  四、實數與向量的`乘積

  定義:實數 λ 與向量 的積是一個向量,記作λ

  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個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向量,那么對于這一平面內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對實數λ1,λ2,使a=λ1e1+λ2e2 ,其中e1,e2叫基底

  六、向量共線/平行的充要條件

  七、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

  八、線段的定比分點

  設是上的 兩點,p是上xx的任意一點,則存在實數,使xxx,則為點p分有向線段所成的比,同時,稱p為有向線段的定比分點

  定比分點坐標公式及向量式

  九、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1)設兩個非零向量a和b,作oa=a,ob=b,則∠aob=θ叫a與b的夾角,其范圍是[0,π],|b|cosθ叫b在a上的投影

  (2)|a||b|cosθ叫a與b的數量積,記作a·b,即 a·b=|a||b|cosθ

  (3)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

  十、平移

  典例解讀

  1、給出下列命題:①若|a|=|b|,則a=b;②若a,b,c,d是不共線的四點,則ab= dc是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的充要條件;③若a=b,b=c,則a=c;④a=b的充要條件是|a|=|b|且a∥b;⑤若a∥b,b∥c,則a∥c

  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xx

  2、已知a,b方向相同,且|a|=3,|b|=7,則|2a-b|=xxxx

  3、若將向量a=(2,1)繞原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得到向量b,則向量b的坐標為xx

  4、下列算式中不正確的是( )

  (a) ab+bc+ca=0 (b) ab-ac=bc

  (c) 0·ab=0 (d)λ(μa)=(λμ)a

  5、若向量a=(1,1),b=(1,-1),c=(-1,2),則c=( )

  ?函數y=x2的圖象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的圖象的函數表達式為( )

  (a)y=(x-2)2-1 (b)y=(x+2)2-1 (c)y=(x-2)2+1 (d)y=(x+2)2+1

  7、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已知兩點a(3,1),b(-1,3),若點c滿足oc=αoa+βob,其中a、β∈r,且α+β=1,則點c的軌跡方程為( )

  (a)3x+2y-11=0 (b)(x-1)2+(y-2)2=5

  (c)2x-y=0 (d)x+2y-5=0

  8、設p、q是四邊形abcd對角線ac、bd中點,bc=a,da=b,則 pq=xx

  9、已知a(5,-1) b(-1,7) c(1,2),求△abc中∠a平分線長

  10、若向量a、b的坐標滿足a+b=(-2,-1),a-b=(4,-3),則a·b等于( )

  (a)-5 (b)5 (c)7 (d)-1

  11、若a、b、c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兩個向量都不共線,則( )

  (a)(a)2·(b)2=(a·b)2 (b)|a+b|>|a-b|

  (c)(a·b)·c-(b·c)·a與b垂直 (d)(a·b)·c-(b·c)·a=0

  12、設a=(1,0),b=(1,1),且(a+λb)⊥b,則實數λ的值是( )

  (a)2 (b)0 (c)1 (d)2

  16、利用向量證明:△abc中,m為bc的中點,則 ab2+ac2=2(am2+mb2)

  17、在三角形abc中, =(2,3), =(1,k),且三角形abc的一個內角為直角,求實數k的值

  18、已知△abc中,a(2,-1),b(3,2),c(-3,-1),bc邊上的高為ad,求點d和向量

高中數學教案7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函數是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高中階段不僅把函數看成變量之間的依

  賴關系,同時還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高中階段更注重函數模型化的思想與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

  (3)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4)能夠正確使用“區間”的符號表示函數的定義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函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函數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

  難點:符號“y=f(x)”的含義,函數定義域和值域的區間表示;

  教學用具

  多媒體

  4.標簽

  函數及其表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復習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強調函數的模型化思想;

  2、閱讀課本引例,體會函數是描述客觀事物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的思想:

  (1)炮彈的射高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

  (2)南極臭氧空洞面積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

  (3)“八五”計劃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

  3、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4、引導學生應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各個實例中兩個變量間的依賴關系;

  5、根據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否是函數關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數的有關概念

  (1)函數的概念:

  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function).

  記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domain);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數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數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數符號“y=f(x)”中的f(x)表示與x對應的函數值,一個數,而不是f乘x.

  (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義域、對應關系和值域

  (3)區間的概念

  ①區間的分類: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

  ②無窮區間;

  ③區間的數軸表示.

  (4)初中學過哪些函數?它們的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分別是什么?

  通過三個已知的函數:y=ax+b(a≠0)

  y=ax2+bx+c(a≠0)

  y=(k≠0)比較描述性定義和集合,與對應語言刻畫的定義,談談體會.

  師:歸納總結

  (三)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展思維。

  1、如何求函數的定義域

  例1:已知函數f(x)=+

  (1)求函數的定義域;

  (2)求f(-3),f()的值;

  (3)當a>0時,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數的定義域通常由問題的實際背景確定,如前所述的三個實例.如果只給出解析式y=f(x),而沒有指明它的定義域,那么函數的定義域就是指能使這個式子有意義的實數的集合,函數的定義域、值域要寫成集合或區間的形式.

  例2、設一個矩形周長為80,其中一邊長為x,求它的面積關于x的函數的解析式,并寫出定義域.

  分析:由題意知,另一邊長為x,且邊長x為正數,所以0<x<40.

  所以s==(40-x)x(0<x<40)

  引導學生小結幾類函數的定義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實數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實數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數的定義域是使根號內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實數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幾個部分的數學式子構成的,那么函數定義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義的實數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滿足實際問題有意義.

  鞏固練習:課本P19第1

  2、如何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為同一函數

  例3、下列函數中哪個與函數y=x相等?

  分析:

  1構成函數三個要素是定義域、對應關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義域和對應關系決定的,所以,如果兩個函數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完全一致,即稱這兩個函數相等(或為同一函數)

  2兩個函數相等當且僅當它們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完全一致,而與表示自變量和函數值的字母無關。

  解:

  課本P18例2

  (四)歸納小結

  ①從具體實例引入了函數的概念,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了函數的定義及其相關概念;②初步介紹了求函數定義域和判斷同一函數的基本方法,同時引出了區間的概念.

  (五)設置問題,留下懸念

  1、課本P24習題1.2(A組)第1—7題(B組)第1題

  2、舉出生活中函數的例子(三個以上),并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描述函數,同時說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和對應關系.

  課堂小結

高中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負角、零角)與區間角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會建立直角坐標系討論任意角,能判斷象限角,會書寫終邊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難點:

  終邊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顧角的定義

  ①角的第一種定義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種定義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二)教學新課

  1、角的有關概念:

  ①角的定義:

  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②角的名稱:

  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角α ”或“∠α ”可以簡化成“α ”;

  ⑵零角的終邊與始邊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經過推廣后,已包括正角、負角和零角。

  ⑤練習:請說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義:若將角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那么角的終邊(端點除外)在第幾象限,我們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例1、如圖⑴⑵中的角分別屬于第幾象限角?

高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與原象的概念,和一一映射的概念.

  (1)明確映射是特殊的對應即由集合 ,集合 和對應法則f三者構成的一個整體,知道映射的特殊之處在于必須是多對一和一對一的對應;

  (2)能準確使用數學符號表示映射, 把握映射與一一映射的區別;

  (3)會求給定映射的指定元素的象與原象,了解求象與原象的方法.

  2.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3.通過映射概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映射是一種特殊的對應,一一映射又是一種特殊的映射,而且函數也是特殊的映射,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下圖表示出來,如圖:

  由此我們可從集合的包含關系中幫助我們把握相關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映射和一一映射概念的形成與認識.

  ①映射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初中所學對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教學中應特別強調對應集合 B中的唯一這點要求的理解;

  映射是學生在初中所學的對應的基礎上學習的,對應本身就是由三部分構成的整體,包括集 合A和集合B及對應法則f,由于法則的不同,對應可分為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 其中只有一對一和多對一的能構成映射,由此可以看到映射必是“對B中之唯一”,而只要是對應就必須保證讓A中之任一與B中元素相對應,所以滿足一對一和多對一的對應就能體現出“任一對唯一”.

  ②而一一映射又在映射的基礎上增加新的要求,決定了它在學習中是比較困難的.

  教法建議

  (1)在映射概念引入時,可先從學生熟悉的對應入手, 選擇一些具體的生活例子,然后再舉一些數學例子,分為一對多、多對一、多對一、一對一四種情況,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再引導學生發現其中一對一和多對一的對應是映射,逐步歸納概括出映射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的認識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2)在剛開始學習映射時,為了能讓學生看清映射的構成,可以選擇用圖形表示映射,在集合的選擇上可選擇能用列舉法表示的有限集,法則盡量用語言描述,這樣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可以比較直觀的認識映射,而后再選擇用抽象的數學符號表示映射,比如:

  (3)對于學生層次較高的學校可以在給出定義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舉出映射的例子,教師也給出一些映射的例子,讓學生從中發現映射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最后教師加以概括,再從中引出一一映射概念;對于學生層次較低的學校,則可以由教師給出一些例子讓學生觀察,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映射的特點,一起概括.最后再讓學生舉例,并逐步增加要求向一一映射靠攏,引出一一映射概念.

  (4)關于求象和原象的問題,應在計算的過程中總結方法,特別是求原象的方法是解方程或方程組,還可以通過方程組解的不同情況(有唯一解,無解或有無數解)加深對映射的認識.

  (5)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啟發,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實例中去觀察,比較,啟發學生尋找共性,共同討論映射的特點,共同舉例,計算,最后進行小結,教師要起到點撥和深化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2.1映射

  教學目標(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與原象及一一映射的概念.

  (2)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對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映射概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映射概念的形成與認識.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啟發討論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初中,我們已經初步探討了函數的定義并研究了幾類簡單的常見函數.在高中,將利用前面集合有關知識,利用映射的觀點給出函數的定義.那么映射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詳細的概念.

  二、新課

  在前一章集合的初步知識中,我們學習了元素與集合及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而映射是重點研究兩個集合的元素與元素之間的對應關系.這要先從我們熟悉的對應說起(用投影儀打出一些對應關系,共6個)

  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一類特殊的對應,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提問1:在這些對應中有哪些是讓A中元素就對應B中唯一一個元素?

  讓學生仔細觀察后由學生回答,對有爭議的,或漏選,多選的可詳細說明理由進行討論.最后得出(1),(2),(5),(6)是符合條件的(用投影儀將這幾個集中在一起)

  提問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幾個對應的共性嗎?

  經過師生共同推敲,將映射的定義引出.(主體內容由學生完成,教師做必要的補充)

高中數學教案10

  整體設計

  教學分析

  我們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已了解了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和運算性質。從本節開始我們將在回顧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礎上,類比出正數的n次方根的定義,從而把指數推廣到分數指數。進而推廣到有理數指數,再推廣到實數指數,并將冪的運算性質由整數指數冪推廣到實數指數冪。

  教材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之外就感受到指數函數的實際背景,先給出兩個具體例子:GDP的增長問題和碳14的衰減問題。前一個問題,既讓學生回顧了初中學過的整數指數冪,也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數模型,并且還有思想教育價值。后一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函數模型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分數指數冪、無理數指數冪的興趣與欲望,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

  本節安排的內容蘊涵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推廣的思想(指數冪運算律的推廣)、類比的思想、逼近的思想(有理數指數冪逼近無理數指數冪)、數形結合的思想(用指數函數的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等,同時,充分關注與實際問題的結合,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教學中要注意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盡量利用計算器和計算機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

  三維目標

  1、通過與初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類比,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概念,進而學習指數冪的性質。掌握分數指數冪和根式之間的互化,掌握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的能力。

  2、掌握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互化,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運算訓練,養成學生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數學來自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的哲理。

  3、能熟練地運用有理指數冪運算性質進行化簡、求值,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和科學正確的計算能力。

  4、通過訓練及點評,讓學生更能熟練掌握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展示函數圖象,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而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潔美和統一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數指數冪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運用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運用有理指數冪的性質進行化簡、求值。

  教學難點

  (1)分數指數冪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2)有理指數冪性質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作者:路致芳

  導入新課

  思路1.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否知道考古學家如何判斷生物的發展與進化,又怎樣判斷它們所處的年代?(考古學家是通過對生物化石的研究來判斷生物的發展與進化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不太清楚)考古學家是按照這樣一條規律推測生物所處的年代的。教師板書本節課題:指數函數——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思路2.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那么有沒有四次方根、五次方根…n次方根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本堂課研究的課題:指數函數——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個數的平方根有幾個,立方根呢?

  (2)如x4=a,x5=a,x6=a,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又能得到什么呢?

  (3)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能得到一般性的結論嗎?

  (4)可否用一個式子表達呢?

  活動:教師提示,引導學生回憶初中的時候已經學過的平方根、立方根是如何定義的,對照類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解釋上面的式子,對問題(2)的結論進行引申、推廣,相互交流討論后回答,教師及時啟發學生,具體問題一般化,歸納類比出n次方根的概念,評價學生的思維。

  討論結果:(1)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正實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如:4的平方根為±2,負數沒有平方根,同理,若x3=a,則x叫做a的立方根,一個數的立方根只有一個,如:-8的立方根為-2.

  (2)類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一個數的四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四次方根。一個數的五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五次方根。一個數的六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六次方根。

  (3)類比(2)得到一個數的n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n次方根。

  (4)用一個式子表達是,若xn=a,則x叫a的n次方根。

  教師板書n次方根的意義:

  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 th root),其中n>1且n∈正整數集。

  可以看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是n次方根的概念的特例。

  提出問題

  (1)你能根據n次方根的意義求出下列數的n次方根嗎?(多媒體顯示以下題目)。

  ①4的平方根;②±8的立方根;③16的'4次方根;④32的5次方根;⑤-32的5次方根;⑥0的7次方根;⑦a6的立方根。

  (2)平方根,立方根,4次方根,5次方根,7次方根,分別對應的方根的指數是什么數,有什么特點?4,±8,16,-32,32,0,a6分別對應什么性質的數,有什么特點?

  (3)問題(2)中,既然方根有奇次的也有偶次的,數a有正有負,還有零,結論有一個的,也有兩個的,你能否總結一般規律呢?

  (4)任何一個數a的偶次方根是否存在呢?

  活動:教師提示學生切實緊扣n次方根的概念,求一個數a的n次方根,就是求出的那個數的n次方等于a,及時點撥學生,從數的分類考慮,可以把具體的數寫出來,觀察數的特點,對問題(2)中的結論,類比推廣引申,考慮要全面,對回答正確的學生及時表揚,對回答不準確的學生提示引導考慮問題的思路。

  討論結果:(1)因為±2的平方等于4,±2的立方等于±8,±2的4次方等于16,2的5次方等于32,-2的5次方等于-32,0的7次方等于0,a2的立方等于a6,所以4的平方根,±8的立方根,16的4次方根,32的5次方根,-32的5次方根,0的7次方根,a6的立方根分別是±2,±2,±2,2,-2,0,a2.

  (2)方根的指數是2,3,4,5,7…特點是有奇數和偶數。總的來看,這些數包括正數,負數和零。

  (3)一個數a的奇次方根只有一個,一個正數a的偶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4)任何一個數a的偶次方根不一定存在,如負數的偶次方根就不存在,因為沒有一個數的偶次方是一個負數。

  類比前面的平方根、立方根,結合剛才的討論,歸納出一般情形,得到n次方根的性質:

  ①當n為偶數時,正數a的n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正的n次方根用na表示,如果是負數,負的n次方根用-na表示,正的n次方根與負的n次方根合并寫成±na(a>0)。

  ②n為奇數時,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這時a的n次方根用符號na表示。

  ③負數沒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上面的文字語言可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a為正數:n為奇數,a的n次方根有一個為na,n為偶數,a的n次方根有兩個為±na.

  a為負數:n為奇數,a的n次方根只有一個為na,n為偶數,a的n次方根不存在。

  零的n次方根為零,記為n0=0.

  可以看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質是n次方根的性質的特例。

  思考

  根據n次方根的性質能否舉例說明上述幾種情況?

  活動:教師提示學生對方根的性質要分類掌握,即正數的奇偶次方根,負數的奇次方根,零的任何次方根,這樣才不重不漏,同時巡視學生,隨機給出一個數,我們寫出它的平方根,立方根,四次方根等,看是否有意義,注意觀察方根的形式,及時糾正學生在舉例過程中的問題。

  解:答案不,比如,64的立方根是4,16的四次方根為±2,-27的5次方根為5-27,而-27的4次方根不存在等。其中5-27也表示方根,它類似于na的形式,現在我們給式子na一個名稱——根式。

  根式的概念:

  式子na叫做根式,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n叫做根指數。

  如3-27中,3叫根指數,-27叫被開方數。

  思考

  nan表示an的n次方根,式子nan=a一定成立嗎?如果不一定成立,那么nan等于什么?

  活動:教師讓學生注意討論n為奇偶數和a的符號,充分讓學生多舉實例,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注意歸納整理。

  〔如3(-3)3=3-27=-3,4(-8)4=|-8|=8〕。

  解答:根據n次方根的意義,可得:(na)n=a.

  通過探究得到:n為奇數,nan=a.

  n為偶數,nan=|a|=a,-a,a≥0,a<0.

  因此我們得到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

  ①(na)n=a.先開方,再乘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

  ②n為奇數,nan=a.先奇次乘方,再開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

  n為偶數,nan=|a|=a,-a,a≥0,a<0.先偶次乘方,再開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的絕對值。

  應用示例

  思路1

  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3(-8)3;(2)(-10)2;(3)4(3-π)4;(4)(a-b)2(a>b)。

  活動:求某些式子的值,首先考慮的應是什么,明確題目的要求是什么,都用到哪些知識,關鍵是啥,搞清這些之后,再針對每一個題目仔細分析。觀察學生的解題情況,讓學生展示結果,抓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癥下藥。求下列各式的值實際上是求數的方根,可按方根的運算性質來解,首先要搞清楚運算順序,目的是把被開方數的符號定準,然后看根指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是奇數,無需考慮符號,如果是偶數,開方的結果必須是非負數。

  解:(1)3(-8)3=-8;

  (2)(-10)2=10;

  (3)4(3-π)4=π-3;

  (4)(a-b)2=a-b(a>b)。

  點評:不注意n的奇偶性對式子nan的值的影響,是導致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準,記熟,會用,活用。

  變式訓練

  求出下列各式的值:

  (1)7(-2)7;

  (2)3(3a-3)3(a≤1);

  (3)4(3a-3)4.

  解:(1)7(-2)7=-2,

  (2)3(3a-3)3(a≤1)=3a-3,

  (3)4(3a-3)4=

  點評:本題易錯的是第(3)題,往往忽視a與1大小的討論,造成錯解。

  思路2

  例1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A.4a4=a

  B.6(-2)2=3-2

  C.a0=1

  D.10(2-1)5=2-1

  活動:教師提示,這是一道選擇題,本題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應首先考慮根據方根的意義和運算性質來解,既要考慮被開方數,又要考慮根指數,嚴格按求方根的步驟,體會方根運算的實質,學生先思考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再回答。

  解析:(1)4a4=a,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當n為偶數時,應先寫nan=|a|,故A項錯。

  (2)6(-2)2=3-2,本質上與上題相同,是一個正數的偶次方根,根據運算順序也應如此,結論為6(-2)2=32,故B項錯。

  (3)a0=1是有條件的,即a≠0,故C項也錯。

  (4)D項是一個正數的偶次方根,根據運算順序也應如此,故D項正確。所以答案選D.

  答案:D

  點評:本題由于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與運算順序,有時極易選錯,選四個答案的情況都會有,因此解題時千萬要細心。

  例2 3+22+3-22=__________.

  活動:讓同學們積極思考,交流討論,本題乍一看內容與本節無關,但仔細一想,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方根,這里是帶有雙重根號的式子,去掉一層根號,根據方根的運算求出結果是解題的關鍵,因此將根號下面的式子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就更為關鍵了,從何處入手?需利用和的平方公式與差的平方公式化為完全平方式。正確分析題意是關鍵,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解題的思路。

  解析:因為3+22=1+22+(2)2=(1+2)2=2+1,

  3-22=(2)2-22+1=(2-1)2=2-1,

  所以3+22+3-22=22.

  答案:22

  點評:不難看出3-22與3+22形式上有些特點,即是對稱根式,是A±2B形式的式子,我們總能找到辦法把其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思考

  上面的例2還有別的解法嗎?

  活動:教師引導,去根號常常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有時平方差公式也可,同學們觀察兩個式子的特點,具有對稱性,再考慮并交流討論,一個是“+”,一個是“-”,去掉一層根號后,相加正好抵消。同時借助平方差,又可去掉根號,因此把兩個式子的和看成一個整體,兩邊平方即可,探討得另一種解法。

  另解:利用整體思想,x=3+22+3-22,

  兩邊平方,得x2=3+22+3-22+2(3+22)(3-22)=6+232-(22)2=6+2=8,所以x=22.

  點評:對雙重二次根式,特別是A±2B形式的式子,我們總能找到辦法將根號下面的式子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問題迎刃而解,另外對A+2B±A-2B的式子,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去解。

  變式訓練

  若a2-2a+1=a-1,求a的取值范圍。

  解:因為a2-2a+1=a-1,而a2-2a+1=(a-1)2=|a-1|=a-1,

  即a-1≥0,

  所以a≥1.

  點評:利用方根的運算性質轉化為去絕對值符號,是解題的關鍵。

  知能訓練

  (教師用多媒體顯示在屏幕上)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

  B.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

  C.0的n次方根是零

  D.a的n次方根用na表示(以上n>1且n∈正整數集)

  答案:C

  2、化簡下列各式:

  (1)664;(2)4(-3)2;(3)4x8;(4)6x6y3;(5)(x-y)2.

  答案:(1)2;(2)3;(3)x2;(4)|x|y;(5)|x-y|。

  3、計算7+40+7-40=__________.

  解析:7+40+7-40

  =(5)2+25?2+(2)2+(5)2-25?2+(2)2

  =(5+2)2+(5-2)2

  =5+2+5-2

  =25.

  答案:25

  拓展提升

  問題:nan=a與(na)n=a(n>1,n∈N)哪一個是恒等式,為什么?請舉例說明。

  活動:組織學生結合前面的例題及其解答,進行分析討論,解決這一問題要緊扣n次方根的定義。

  通過歸納,得出問題結果,對a是正數和零,n為偶數時,n為奇數時討論一下。再對a是負數,n為偶數時,n為奇數時討論一下,就可得到相應的結論。

  解:(1)(na)n=a(n>1,n∈N)。

  如果xn=a(n>1,且n∈N)有意義,則無論n是奇數或偶數,x=na一定是它的一個n次方根,所以(na)n=a恒成立。

  例如:(43)4=3,(3-5)3=-5.

  (2)nan=a,|a|,當n為奇數,當n為偶數。

  當n為奇數時,a∈R,nan=a恒成立。

  例如:525=2,5(-2)5=-2.

  當n為偶數時,a∈R,an≥0,nan表示正的n次方根或0,所以如果a≥0,那么nan=a.例如434=3,40=0;如果a<0,那么nan=|a|=-a,如(-3)2=32=3,

  即(na)n=a(n>1,n∈N)是恒等式,nan=a(n>1,n∈N)是有條件的。

  點評:實質上是對n次方根的概念、性質以及運算性質的深刻理解。

  課堂小結

  學生仔細交流討論后,在筆記上寫出本節課的學習收獲,教師用多媒體顯示在屏幕上。

  1、如果xn=a,那么x叫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正整數集。用式子na表示,式子na叫根式,其中a叫被開方數,n叫根指數。

  (1)當n為偶數時,a的n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正的n次方根用na表示,如果是負數,負的n次方根用-na表示,正的n次方根與負的n次方根合并寫成±na(a>0)。

  (2)n為奇數時,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這時a的n次方根用符號na表示。

  (3)負數沒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2、掌握兩個公式:n為奇數時,(na)n=a,n為偶數時,nan=|a|=a,-a,a≥0,a<0.

  作業

  課本習題2.1A組1.

  補充作業:

  1、化簡下列各式:

  (1)681;(2)15-32;(3)6a2b4.

  解:(1)681=634=332=39;

  (2)15-32=-1525=-32;

  (3)6a2b4=6(|a|?b2)2=3|a|?b2.

  2、若5

  解析:因為5

  答案:2a-13

  3.5+26+5-26=__________.

  解析:對雙重二次根式,我們覺得難以下筆,我們考慮只有在開方的前提下才可能解出,由此提示我們想辦法去掉一層根式,

  不難看出5+26=(3+2)2=3+2.

  同理5-26=(3-2)2=3-2.

  所以5+26+5-26=23.

  答案:23

  設計感想

  學生已經學習了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根式的內容是這些內容的推廣,本節課由于方根和根式的概念和性質難以理解,在引入根式的概念時,要結合已學內容,列舉具體實例,根式na的講解要分n是奇數和偶數兩種情況來進行,每種情況又分a>0,a<0,a=0三種情況,并結合具體例子講解,因此設計了大量的類比和練習題目,要靈活處理這些題目,幫助學生加以理解,所以需要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服務教學。

  第2課時

  作者:郝云靜

  導入新課

  思路1.碳14測年法。原來宇宙射線在大氣層中能夠產生放射性碳14,并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后進入所有活組織,先為植物吸收,再為動物吸收,只要植物和動物生存著,它們就會不斷地吸收碳14在機體內保持一定的水平。而當有機體死亡后,即會停止吸收碳14,其組織內的碳14便以約5 730年的半衰期開始衰變并消失。對于任何含碳物質只要測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便可推斷其年代(半衰期:經過一定的時間,變為原來的一半)。引出本節課題: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之分數指數冪。

  思路2.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習了整數指數冪及其運算性質,那么整數指數冪是否可以推廣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本節的主講內容,教師板書本節課題——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之分數指數冪。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是什么?

  (2)觀察以下式子,并總結出規律:a>0,

  ①;

  ②a8=(a4)2=a4=,;

  ③4a12=4(a3)4=a3=;

  ④2a10=2(a5)2=a5= 。

  (3)利用(2)的規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嗎?

  ,,,(x>0,m,n∈正整數集,且n>1)。

  (4)你能用方根的意義來解釋(3)的式子嗎?

  (5)你能推廣到一般的情形嗎?

  活動:學生回顧初中學習的整數指數冪及運算性質,仔細觀察,特別是每題的開始和最后兩步的指數之間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方根的意義,用方根的意義加以解釋,指點啟發學生類比(2)的規律表示,借鑒(2)(3),我們把具體推廣到一般,對寫正確的同學及時表揚,其他學生鼓勵提示。

  討論結果:(1)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n=a?a?a?…?a,a0=1(a≠0);00無意義;

  a-n=1an(a≠0);am?an=am+n;(am)n=amn;(an)m=amn;(ab)n=anbn.

  (2)①a2是a10的5次方根;②a4是a8的2次方根;③a3是a12的4次方根;④a5是a10的2次方根。實質上①5a10=,②a8=,③4a12=,④2a10=結果的a的指數是2,4,3,5分別寫成了105,82,124,105,形式上變了,本質沒變。

  根據4個式子的最后結果可以總結:當根式的被開方數的指數能被根指數整除時,根式可以寫成分數作為指數的形式(分數指數冪形式)。

  (3)利用(2)的規律,453=,375=,5a7=,nxm= 。

  (4)53的四次方根是,75的三次方根是,a7的五次方根是,xm的n次方根是。

  結果表明方根的結果和分數指數冪是相通的。

  (5)如果a>0,那么am的n次方根可表示為nam=,即=nam(a>0,m,n∈正整數集,n>1)。

  綜上所述,我們得到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教師板書:

  規定: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nam(a>0,m,n∈正整數集,n>1)。

  提出問題

  (1)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是怎樣規定的?

  (2)你能得出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嗎?

  (3)你認為應怎樣規定零的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4)綜合上述,如何規定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5)分數指數冪的意義中,為什么規定a>0,去掉這個規定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6)既然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那么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是否也適用于有理數指數冪呢?

  活動:學生回想初中學習的情形,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回答,根據零的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來類比,把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與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融合起來,與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類比可得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合作交流,以具體的實例說明a>0的必要性,教師及時作出評價。

  討論結果:(1)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是:a-n=1an(a≠0),n∈N+。

  (2)既然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是這樣規定的,類比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可得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規定: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 =1nam(a>0,m,n∈=N+,n>1)。

  (3)規定:零的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零的正分數次冪等于零,零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4)教師板書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就是:

  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nam(a>0,m,n∈正整數集,n>1),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 =1nam(a>0,m,n∈正整數集,n>1),零的正分數次冪等于零,零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5)若沒有a>0這個條件會怎樣呢?

  如=3-1=-1,=6(-1)2=1具有同樣意義的兩個式子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只說明分數指數冪在底數小于零時是無意義的。因此在把根式化成分數指數時,切記要使底數大于零,如無a>0的條件,比如式子3a2=,同時負數開奇次方是有意義的,負數開奇次方時,應把負號移到根式的外邊,然后再按規定化成分數指數冪,也就是說,負分數指數冪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總表示正數,而不是負數,負數只是出現在指數上。

  (6)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后,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

  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對任意的有理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我們利用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來看下面的例題。

  應用示例

  例1求值:(1);(2);(3)12-5;(4) 。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考慮解題的方法,利用冪的運算性質計算出數值或化成最簡根式,根據題目要求,把底數寫成冪的形式,8寫成23,25寫成52,12寫成2-1,1681寫成234,利用有理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解答,完成后,把自己的答案用投影儀展示出來。

  解:(1) =22=4;

  (2)=5-1=15;

  (3)12-5=(2-1)-5=2-1×(-5)=32;

  (4)=23-3=278.

  點評:本例主要考查冪值運算,要按規定來解。在進行冪值運算時,要首先考慮轉化為指數運算,而不是首先轉化為熟悉的根式運算,如=382=364=4.

  例2用分數指數冪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

  a3?a;a2?3a2;a3a(a>0)。

  活動:學生觀察、思考,根據解題的順序,把根式化為分數指數冪,再由冪的運算性質來運算,根式化為分數指數冪時,要由里往外依次進行,把握好運算性質和順序,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解題步驟,教師評價學生的解題情況,鼓勵學生注意總結。

  解:a3?a=a3? =;

  a2?3a2=a2? =;

  a3a= 。

  點評:利用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進行根式運算時,其順序是先把根式化為分數指數冪,再由冪的運算性質來運算。對于計算的結果,不強求統一用什么形式來表示,沒有特別要求,就用分數指數冪的形式來表示,但結果不能既有分數指數又有根式,也不能既有分母又有負指數。

  例3計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數)。

  (1);

  (2)。

  活動:先由學生觀察以上兩個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四則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內的,整數冪的運算性質及運算規律擴充到分數指數冪后,其運算順序仍符合我們以前的四則運算順序,再解答,把自己的答案用投影儀展示出來,相互交流,其中要注意到(1)小題是單項式的乘除運算,可以用單項式的乘除法運算順序進行,要注意符號,第(2)小題是乘方運算,可先按積的乘方計算,再按冪的乘方進行計算,熟悉后可以簡化步驟。

  解:(1)原式=[2×(-6)÷(-3)] =4ab0=4a;

  (2)=m2n-3=m2n3.

  點評:分數指數冪不表示相同因式的積,而是根式的另一種寫法。有了分數指數冪,就可把根式轉化成分數指數冪的形式,用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進行運算了。

  本例主要是指數冪的運算法則的綜合考查和應用。

  變式訓練

  求值:(1)33?33?63;

  (2)627m3125n64.

  解:(1)33?33?63= =32=9;

  (2)627m3125n64= =9m225n4=925m2n-4.

  例4計算下列各式:

  (1)(325-125)÷425;

  (2)a2a?3a2(a>0)。

  活動:先由學生觀察以上兩個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化為同底。利用分數指數冪計算,在第(1)小題中,只含有根式,且不是同次根式,比較難計算,但把根式先化為分數指數冪再計算,這樣就簡便多了,第(2)小題也是先把根式轉化為分數指數冪后再由運算法則計算,最后寫出解答。

  解:(1)原式=

  = =65-5;

  (2)a2a?3a2= =6a5.

  知能訓練

  課本本節練習1,2,3

  【補充練習】

  教師用實物投影儀把題目投射到屏幕上讓學生解答,教師巡視,啟發,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

  1、(1)下列運算中,正確的是()

  A.a2?a3=a6 B.(-a2)3=(-a3)2

  C.(a-1)0=0 D.(-a2)3=-a6

  (2)下列各式①4(-4)2n,②4(-4)2n+1,③5a4,④4a5(各式的n∈N,a∈R)中,有意義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34a6)2?(43a6)2等于()

  A.a B.a2 C.a3 D.a4

  (4)把根式-25(a-b)-2改寫成分數指數冪的形式為()

  A. B.

  C. D.

  (5)化簡的結果是()

  A.6a B.-a C.-9a D.9a

  2、計算:(1) --17-2+ -3-1+(2-1)0=__________.

  (2)設5x=4,5y=2,則52x-y=__________.

  3、已知x+y=12,xy=9且x

  答案:1.(1)D (2)B (3)B (4)A (5)C 2.(1)19 (2)8

  3、解:。

  因為x+y=12,xy=9,所以(x-y)2=(x+y)2-4xy=144-36=108=4×27.

  又因為x

  所以原式= =12-6-63=-33.

  拓展提升

  1、化簡:。

  活動:學生觀察式子特點,考慮x的指數之間的關系可以得到解題思路,應對原式進行因式分解,根據本題的特點,注意到:

  x-1= -13=;

  x+1= +13=;

  。

  構建解題思路教師適時啟發提示。

  解:

  =

  =

  =

  = 。

  點撥:解這類題目,要注意運用以下公式,

  =a-b,

  =a± +b,

  =a±b.

  2、已知,探究下列各式的值的求法。

  (1)a+a-1;(2)a2+a-2;(3) 。

  解:(1)將,兩邊平方,得a+a-1+2=9,即a+a-1=7;

  (2)將a+a-1=7兩邊平方,得a2+a-2+2=49,即a2+ a-2=47;

  (3)由于,

  所以有=a+a-1+1=8.

  點撥:對“條件求值”問題,一定要弄清已知與未知的聯系,然后采取“整體代換”或“求值后代換”兩種方法求值。

  課堂小結

  活動:教師,本節課同學們有哪些收獲?請把你的學習收獲記錄在你的筆記本上,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同時教師用投影儀顯示本堂課的知識要點:

  (1)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就是: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nam(a>0,m,n∈正整數集,n>1),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 =1nam(a>0,m,n∈正整數集,n>1),零的正分數次冪等于零,零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2)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后,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

  (3)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對任意的有理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4)說明兩點:

  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一種規定,我們前面所舉的例子只表明這種規定的合理性,其中沒有推出關系。

  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對任意的有理數指數冪也同樣適用。因而分數指數冪與根式可以互化,也可以利用=am來計算。

  作業

  課本習題2.1A組2,4.

  設計感想

  本節課是分數指數冪的意義的引出及應用,分數指數是指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要讓學生反復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通過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互化來鞏固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用觀察、歸納和類比的方法完成,由于是硬性的規定,沒有合理的解釋,因此多安排一些練習,強化訓練,鞏固知識,要輔助以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完成大容量的課堂教學任務。

  第3課時

  作者:鄭芳鳴

  導入新課

  思路1.同學們,既然我們把指數從正整數推廣到整數,又從整數推廣到正分數到負分數,這樣指數就推廣到有理數,那么它是否也和數的推廣一樣,到底有沒有無理數指數冪呢?回顧數的擴充過程,自然數到整數,整數到分數(有理數),有理數到實數。并且知道,在有理數到實數的擴充過程中,增添的數是無理數。對無理數指數冪,也是這樣擴充而來。既然如此,我們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師板書本堂課的課題〔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3)〕之無理數指數冪。

  思路2.同學們,在初中我們學習了函數的知識,對函數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到了高中,我們又對函數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僅僅學了幾種簡單的函數,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三角函數等,這些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還要學習許多函數,其中就有指數函數,為了學習指數函數的知識,我們必須學習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為此,我們必須把指數冪從有理數指數冪擴充到實數指數冪,因此我們本節課學習: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3)之無理數指數冪,教師板書本節課的課題。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我們知道2=1.414 213 56…,那么1.41,1.414,1.414 2,1.414 21,…,是2的什么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是2的什么近似值?

  (2)多媒體顯示以下圖表:同學們從上面的兩個表中,能發現什么樣的規律?

  2的過剩近似值

  的近似值

  1.5 11.180 339 89

  1.42 9.829 635 328

  1.415 9.750 851 808

  1.414 3 9.739 872 62

  1.414 22 9.738 618 643

  1.414 214 9.738 524 602

  1.414 213 6 9.738 518 332

  1.414 213 57 9.738 517 862

  1.414 213 563 9.738 517 752

  … …

  的近似值

  2的不足近似值

  9.518 269 694 1.4

  9.672 669 973 1.41

  9.735 171 039 1.414

  9.738 305 174 1.414 2

  9.738 461 907 1.414 21

  9.738 508 928 1.414 213

  9.738 516 765 1.414 213 5

  9.738 517 705 1.414 213 56

  9.738 517 736 1.414 213 562

  … …

  (3)你能給上述思想起個名字嗎?

  (4)一個正數的無理數次冪到底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數呢?如,根據你學過的知識,能作出判斷并合理地解釋嗎?

  (5)借助上面的結論你能說出一般性的結論嗎?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積極交流,及時評價學生,學生有困惑時加以解釋,可用多媒體顯示輔助內容:

  問題(1)從近似值的分類來考慮,一方面從大于2的方向,另一方面從小于2的方向。

  問題(2)對圖表的觀察一方面從上往下看,再一方面從左向右看,注意其關聯。

  問題(3)上述方法實際上是無限接近,最后是逼近。

  問題(4)對問題給予大膽猜測,從數軸的觀點加以解釋。

  問題(5)在(3)(4)的基礎上,推廣到一般的情形,即由特殊到一般。

  討論結果:(1)1.41,1.414,1.414 2,1.414 21,…這些數都小于2,稱2的不足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這些數都大于2,稱2的過剩近似值。

  (2)第一個表:從大于2的方向逼近2時,就從51.5,51.42,51.415,51.414 3,51.414 22,…,即大于的方向逼近。

  第二個表:從小于2的方向逼近2時,就從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的方向逼近。

  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在數軸上近似地表示這些點,數軸上的數字表明一方面從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的方向接近,而另一方面從51.5,51.42,51.415,51.414 3,51.414 22,…,即大于的方向接近,可以說從兩個方向無限地接近,即逼近,所以是一串有理數指數冪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和另一串有理數指數冪51.5,51.42,51.415,51.414 3,51.414 22,…,按上述變化規律變化的結果,事實上表示這些數的點從兩個方向向表示的點靠近,但這個點一定在數軸上,由此我們可得到的結論是一定是一個實數,即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 <…<51.414 22<51.414 3<51.415<51.42<51.5.

  充分表明是一個實數。

  (3)逼近思想,事實上里面含有極限的思想,這是以后要學的知識。

  (4)根據(2)(3)我們可以推斷是一個實數,猜測一個正數的無理數次冪是一個實數。

  (5)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

  一般地,無理數指數冪aα(a>0,α是無理數)是一個確定的實數。

  也就是說無理數可以作為指數,并且它的結果是一個實數,這樣指數概念又一次得到推廣,在數的擴充過程中,我們知道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我們規定了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知道它是一個確定的實數,結合前面的有理數指數冪,那么,指數冪就從有理數指數冪擴充到實數指數冪。

  提出問題

  (1)為什么在規定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時,必須規定底數是正數?

  (2)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是怎樣的?是否與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相通呢?

  (3)你能給出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嗎?

  活動:教師組織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討,引導他們用反例說明問題,注意類比,歸納。

  對問題(1)回顧我們學習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時對底數的規定,舉例說明。

  對問題(2)結合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既然無理數指數冪aα(a>0,α是無理數)是一個確定的實數,那么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應當與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類似,并且相通。

  對問題(3)有了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和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實數的運算法則自然就得到了。

  討論結果:(1)底數大于零的必要性,若a=-1,那么aα是+1還是-1就無法確定了,這樣就造成混亂,規定了底數是正數后,無理數指數冪aα是一個確定的實數,就不會再造成混亂。

  (2)因為無理數指數冪是一個確定的實數,所以能進行指數的運算,也能進行冪的運算,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同樣也適用于無理數指數冪。類比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得到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

  ①ar?as=ar+s(a>0,r,s都是無理數)。

  ②(ar)s=ars(a>0,r,s都是無理數)。

  ③(a?b)r=arbr(a>0,b>0,r是無理數)。

  (3)指數冪擴充到實數后,指數冪的運算性質也就推廣到了實數指數冪。

  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對任意的實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R)。

  ②(ar)s=ars(a>0,r,s∈R)。

  ③(a?b)r=arbr(a>0,b>0,r∈R)。

  應用示例

  例1利用函數計算器計算。(精確到0.001)

  (1)0.32.1;(2)3.14-3;(3);(4) 。

  活動:教師教會學生利用函數計算器計算,熟悉計算器的各鍵的功能,正確輸入各類數,算出數值,對于(1),可先按底數0.3,再按xy鍵,再按冪指數2.1,最后按=,即可求得它的值;

  對于(2),先按底數3.14,再按xy鍵,再按負號-鍵,再按3,最后按=即可;

  對于(3),先按底數3.1,再按xy鍵,再按3÷4,最后按=即可;

  對于(4),這種無理指數冪,可先按底數3,其次按xy鍵,再按鍵,再按3,最后按=鍵。有時也可按2ndf或shift鍵,使用鍵上面的功能去運算。

  學生可以相互交流,挖掘計算器的用途。

  解:(1)0.32.1≈0.080;(2)3.14-3≈0.032;(3) ≈2.336;(4) ≈6.705.

  點評:熟練掌握用計算器計算冪的值的方法與步驟,感受現代技術的威力,逐步把自己融入現代信息社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若保留小數點后n位,只需看第(n+1)位能否進位即可。

  例2求值或化簡。

  (1)a-4b23ab2(a>0,b>0);

  (2)(a>0,b>0);

  (3)5-26+7-43-6-42.

  活動:學生觀察,思考,所謂化簡,即若能化為常數則化為常數,若不能化為常數則應使所化式子達到最簡,對既有分數指數冪又有根式的式子,應該把根式統一化為分數指數冪的形式,便于運算,教師有針對性地提示引導,對(1)由里向外把根式化成分數指數冪,要緊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和運算性質,對(2)既有分數指數冪又有根式,應當統一起來,化為分數指數冪,對(3)有多重根號的式子,應先去根號,這里是二次根式,被開方數應湊完全平方,這樣,把5,7,6拆成(3)2+(2)2,22+(3)2,22+(2)2,并對學生作及時的評價,注意總結解題的方法和規律。

  解:(1)a-4b23ab2= =3b46a11 。

  點評:根式的運算常常化成冪的運算進行,計算結果如沒有特殊要求,就用根式的形式來表示。

高中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以及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

  【過程與方法】

  經歷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的探索過程,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猜想計算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以及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

  【教學難點】

  探究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以及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如何研究三角函數的單調性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學習了什么?

  引導學生回顧: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導證明過程。

  課后作業:

  思考如何用三角函數單調性比較三角函數值的大小。

高中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線性規劃的意義以及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化問題、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優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線性規劃問題的圖解法,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聯想以及作圖的能力,滲透集合、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建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的意識,激勵學生勇于創新.

  重點難點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是教學重點。

  如何擾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并給出解答是教學難點。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研究過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為約束條件的二元線性目標函數的.線性規劃問題。那么是否有多個兩個變量的線性規劃問題呢?又什么樣的問題不用線性規劃知識來解決呢?

高中數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B版)數學必修四,第一章第二節內容,其主要內容是公式(一)至公式(四)。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公式(三)。教材要求通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和公式(一)(二)的基礎上,發現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之間關系,進而發現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案背景:

  通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和公式(一)(二)的基礎上,發現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之間關系,進而發現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要求。因此本節內容在三角函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題,以發現為主線,盡力滲透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采用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共同探究、綜合應用等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借助單位圓探究誘導公式。

  能正確運用誘導公式將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化為銳角三角函數。

  教學重點:

  誘導公式(三)的推導及應用。

  教學難點:

  誘導公式的應用。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情景設計:

  一.復習回顧:

  1. 誘導公式(一)(二)。

  2. 角 (終邊在一條直線上)

  3. 思考:下列一組角有什么特征?( )能否用式子來表示?

  二.新課:

  已知 由

  可知

  而 (課件演示,學生發現)

  所以

  于是可得: (三)

  設計意圖:結合幾何畫板的演示利用同一點的坐標變換,導出公式。

  由公式(一)(三)可以看出,角 角 相等。即:

  .

  公式(一)(二)(三)都叫誘導公式。利用誘導公式可以求三角函數式的值或化簡三角函數式。

  設計意圖:結合學過的公式(一)(二),發現特點,總結公式。

  1. 練習

  (1)

  設計意圖:利用公式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小組研究討論,得到新公式。

  (學生板演,老師點評,用彩色粉筆強調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公式。)

  三.例題

  例3:求下列各三角函數值:

  (1)

  (2)

  (3)

  (4)

  例4:化簡

  設計意圖:利用公式解決問題。

  練習:

  (1)

  (2) (學生板演,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觀察公式特點,選擇公式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將任意角三角函數轉化為銳角三角函數,體現轉化化歸,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應用解決問題。

  五.課后作業:課后練習A、B組

  六.課后反思與交流

  很榮幸大家來聽我的課,通過這課,我學習到如下的東西:

  1.要認真的研讀新課標,對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把握要到位

  2.注意板書設計,注重細節的東西,語速需要改正

  3.進一步的學習網頁制作,讓你的網頁更加的完善,學生更容易操作

  4.盡可能讓你的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的'思考,能夠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5.上課的生動化,形象化需要加強

  聽課者評價:

  1.評議者:網絡輔助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態大方,作為新教師,開設校際課,勇氣可嘉!建議:感覺到老師有點緊張,其實可以放開點的,相信效果會更好的!重點不夠清晰,有引導數學時,最好值有個側重點;網絡設計上,網頁上公開的推導公式為上,留有更大的空間讓學生來思考。

  2.評議者:網絡教學效果良好,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空間發揮,教學設計得好;建議:課堂講課聲音,語調可以更有節奏感一些,抑揚頓挫應注意課堂例題練習可以多兩題。

  3.評議者:學科網絡平臺的使用;建議:應重視引導學生將一些唾手可得的有用結論總結出來,并形成自我的經驗。

  4.評議者: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探究。

  建議:課件制作在線測評部分,建議不能重復選擇,應全部做完后,顯示結果,再重復測試;多提問學生。

  ( 1)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長,語調相對平緩,總結時,給學生一些激勵的語言更好

  ( 2)這樣子的教學可以提高上課效率,讓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

  ( 3)網絡平臺的使用,使得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存在問題:1.公式對稱性的誘導,點與點的對稱的誘導,終邊的關系的誘導,要進一步的修正;2.公式的概括要注意引導學生怎么用,學習這個誘導公式的作用

  ( 4)給學生答案,這個網頁要進一步的修正,答案能否不要一點就出來

  ( 5)1.板書設計要進一步的加強,2.語速相對是比較快的3.練習量比較少

  ( 6)讓學生多探究,課堂會更熱鬧

  ( 7)注意引入的過程要帶有目的,帶著問題來教學,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

  ( 8)教學模式相對簡單重復

  ( 9)思路較為清晰,規范化的推理

高中數學教案14

  教學目的:

  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并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圓的標準方程及有關運用

  教學難點:

  標準方程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

  1、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⑴圓心(3,—2)半徑為5

  ⑵圓心(0,3)半徑為3

  2、指出下列圓的圓心和半徑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3、判斷3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4、圓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的數學方法)

  練習: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P811,2,3,4

高中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流程圖的選擇結構這種基本邏輯結構.

  2.能識別和理解簡單的框圖的功能.

  3. 能運用三種基本邏輯結構設計流程圖以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方法:

  1. 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求解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流程圖的感知.

  2. 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圖的畫法和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情境:

  某鐵路客運部門規定甲、乙兩地之間旅客托運行李的費用為

  其中(單位:)為行李的重量.

  試給出計算費用(單位:元)的一個算法,并畫出流程圖.

  二、學生活動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解 算法為:

  輸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么,

  否則;

  輸出行李的重量和運費.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圖表示為:

  教師邊講解邊畫出第10頁圖1-2-6.

  在上述計費過程中,第二步進行了判斷.

  三、建構數學

  1.選擇結構的概念:

  先根據條件作出判斷,再決定執行哪一種

  操作的結構稱為選擇結構.

  如圖:虛線框內是一個選擇結構,它包含一個判斷框,當條件成立(或稱條件為“真”)時執行,否則執行.

  2.說明:(1)有些問題需要按給定的條件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并按判

  斷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操作,這類問題的實現就要用到選擇結構的設計;

  (2)選擇結構也稱為分支結構或選取結構,它要先根據指定的條件進行判斷,再由判斷的結果決定執行兩條分支路徑中的某一條;

  (3)在上圖的選擇結構中,只能執行和之一,不可能既執行,又執

  行,但或兩個框中可以有一個是空的,即不執行任何操作;

  (4)流程圖圖框的形狀要規范,判斷框必須畫成菱形,它有一個進入點和

  兩個退出點.

  3.思考:教材第7頁圖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進行了判斷?

【高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必修數學教案01-07

數學教案高中教學06-11

高中必修4數學教案03-13

高中數學教案09-28

高中數學教案10-26

高中數學教案模板01-15

高中高二數學教案11-14

高中數學教案【熱】11-15

【精】高中數學教案11-13

【推薦】高中數學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