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教案1
1. 你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比較端正,課堂上你也坐得比較端正。如果在學習上能夠更加主動一些,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
2. 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所以大家都喜歡你。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習不夠刻苦,有畏難情緒。學習方法有待改進,掌握知識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習成績比上學期有一定的進步。平時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有益的文娛活動。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學習時間,各科全面發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學生。
3. 你性格活潑開朗,總是帶著甜甜的笑容,你能與同學友愛相處,待人有禮,能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大多數的時候你都能遵守紀律,偶爾會犯一些小錯誤。有時上課不夠留心,還有些小動作,你能想辦法控制自己嗎?一開學老師就發現你的作業干凈又整齊,你的字清秀又漂亮。但學習成績不容樂觀,需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希望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開動腦筋,遇到問題敢于請教。
4. 你熱情大方,為人豪爽,身上透露出女生少有的霸氣,作為班干部,你會提醒同學們及時安靜,對學習態度端正,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少了點耐心,試著把心沉下來,上課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一步一個腳印,一定能走出你自己絢麗的人生!
5. 學習態度端正,效率高,合理分配時間,學習生活兩不誤,善良熱情,熱愛生活,樂于助人,與周圍同學相處關系融洽。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做好筆記,課后能按時完成作業。記憶力好,自學能力較強。希望你能更主動地學習,多思,多問,多練,大膽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注意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6. 作為本班的班長,你對待班級工作能夠認真負責,積極配合老師和班委工作,集體榮譽感很強,人際關系很好,待人真誠,熱心幫助人,老師十分欣賞你的善良和聰明,希望在以后能夠積極發揮自己的所長,帶領全班不僅在班級管理上有進步,而且能在學習上也能成為全班的領頭雁,在下學期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7. 身為班委的你,對工作認真負責,以身作則,性格和善,與同學關系融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不太張揚的你顯得穩重和踏實,在學習上,你認真聽課,及時完成各科作業,但是我總覺得你的學習還不夠主動,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若從被動的學習中解脫出來,應該穩定在班級前五名啊!加油!
8. 你是個懂禮貌明事理的`孩子,你能嚴格遵守班級紀律,熱愛集體,對待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能夠專心聽講,課下能夠認真完成作業。你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若能做到學習時心無旁騖就好了,掌握知識也不夠牢固,思維能力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老師相信你會在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9. 你為人熱情大方,能和同學友好相處。你為人正直誠懇,尊敬老師,關心班集體,待人有禮,能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有集體榮譽感,樂于為集體做事。學習刻苦,成績有所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思維活躍,積極回答問題,積極思考,認真做好筆記。今后如果能注意分配好學習時間,各科全面發展,均衡提高,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學生。
10. 記得和你說過,你是個太聰明的孩子,你反應敏捷,活潑靈動。但是做學問是需要靜下心來老老實實去鉆研的,容不得賣弄小聰明和半點頑皮話。要知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望你下學期重新抖擻精神早日進入狀態,不辜負關愛你的人對你的殷殷期盼。
高中數學教案2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理解隨機抽樣的概念,掌握抽簽法、隨機數表法的一般步驟;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現實生活或其他學科中提出具有一定價值的統計問題;
(2)在解決統計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現實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統計問題的提出,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及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認識數學的重要性。
4、重點與難點:正確理解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掌握抽簽法及隨機數法的步驟,并能靈活應用相關知識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假設你作為一名食品衛生工作人員,要對某食品店內的一批小包裝餅干進行衛生達標檢驗,你準備怎樣做?顯然,你只能從中抽取一定數量的餅干作為檢驗的樣本。(為什么?)那么,應當怎樣獲取樣本呢?
二、探究新知
1、統計的有關概念:總體:在統計學中,所有考察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個體:每一個考察的對象叫做個體、樣本:從總體中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叫做樣本的容量、統計的基本思想:用樣本去估計總體、
2、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一般地,設一個總體含有N個個體,從中逐個不放回地抽取n個個體作為樣本(n≤N),如果每次抽取時總體內的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都相等,就把這種抽樣方法叫做簡單隨機抽樣,這樣抽取的樣本,叫做簡單隨機樣本。
下列抽樣的方式是否屬于簡單隨機抽樣?為什么?
(1)從無限多個個體中抽取50個個體作為樣本。
(2)箱子里共有100個零件,從中選出10個零件進行質量檢驗,在抽樣操作中,從中任意取出一個零件進行質量檢驗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3)從8臺電腦中,不放回地隨機抽取2臺進行質量檢查(假設8臺電腦已編好號,對編號隨機抽取)
3、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
(1)抽簽法的定義。一般地,抽簽法就是把總體中的N個個體編號,把號碼寫在號簽上,將號簽放在一個容器中,攪拌均勻后,每次從中抽取一個號簽,連續抽取n次,就得到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
思考?你認為抽簽法有什么優點和缺點:當總體中的個體數很多時,用抽簽法方便嗎?例1、若已知高一(6)班總共有57人,現要抽取8位同學出來做游戲,請設計一個抽取的方法,要使得每位同學被抽到的機會相等。
分析:可以把57位同學的學號分別寫在大小,質地都相同的紙片上,折疊或揉成小球,把紙片集中在一起并充分攪拌后,在從中個抽出8張紙片,再選出紙片上的學號對應的同學即可、基本步驟:第一步:將總體的所有N個個體從1至N編號;第二步:準備N個號簽分別標上這些編號,將號簽放在容器中攪拌均勻后每次抽取一個號簽,不放回地連續取n次;第三步:將取出的n個號簽上的號碼所對應的n個個體作為樣本。
(2)隨機數法的定義:利用隨機數表、隨機數骰子或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進行抽樣,叫隨機數表法,這里僅介紹隨機數表法。怎樣利用隨機數表產生樣本呢?下面通過例子來說明,假設我們要考察某公司生產的500克袋裝牛奶的質量是否達標,現從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進行檢驗,利用隨機數表抽取樣本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第一步,先將800袋牛奶編號,可以編為000,001,799。
第二步,在隨機數表中任選一個數,例如選出第8行第7列的數7(為了便于說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從選定的`數7開始向右讀(讀數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個三位數785,由于785<799,說明號碼785在總體內,將它取出;
繼續向右讀,得到916,由于916>799,將它去掉,按照這種方法繼續向右讀,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樣本的60個號碼全部取出,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容量為60的樣本。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1、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一般地,設一個總體的個體數為N,如果通過逐個抽取的方法從中抽取一個樣本,且每次抽取時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稱這樣的抽樣為簡單隨機抽樣。
2、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簽法隨機數表法
五、課后作業
P57練習1、2
六、板書設計
1、統計的有關概念
2、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
3、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1)抽簽法(2)隨機數表法
4、課堂練習
高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線性規劃的概念;會解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
2.在運用建模和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線性規劃的概念及其解法
教學難點:
代數問題幾何化的過程
教學方法:啟發探究式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
教學過程:1.實際問題引入。
問題一:小王和小李合租了一輛小轎車外出旅游.小王駕車平均速度為每小時70公里,平均耗油量為每小時6公升;小李駕車平均速度為每小時50公里,平均耗油量為每小時4公升.現知道油箱內油量為60公升,兩人駕車時間累計不能超過12小時.問小王和小李分別駕車多少時間時,行駛路程最遠?
2.探究和討論下列問題。
(1)實際問題轉化為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
(2)滿足不等式組①的條件的點構成的區域如何表示?
(3)關于x、y的一個表達式z=70x+50y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4)z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5)z的最大值如何確定?
讓學生達成以下共識:小王駕車時間x和小李駕車時間y受到時間(12小時)和油量(60公升)的限制,即
x+y≤12
6x+4y≤60 ①
x≥0
y≥0
行駛路程可以表示成關于x、y的一個表達式:z=70x+50y 由數形結合可知:經過點B(6,6)的直線所對應的z最大.
則zmax=6×70+6×50=720
結論:小王和小李分別駕車6小時時,行駛路程最遠為720公里.
解題反思:
問題解決過程中體現了那些重要的'數學思想?
3.線性規劃的有關概念。
什么是“線性規劃問題”?涉及約束條件、線性約束條件、目標函數、線性目標函數、可行解、可行域和最優解等概念.
4.進一步探究線性規劃問題的解。
問題二:若小王和小李駕車平均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和40公里,其它條件不變,問小王和小李分別駕車多少時間時,行駛路程最遠?
要求:請你寫出約束條件、目標函數,作出可行域,求出最優解。
問題三:如果把不等式組①中的兩個“≤”改為“≥”,是否存在最優解?
5.小結。
(1)數學知識;(2)數學思想。
6.作業。
(1)閱讀教材:P.60-63;
(2)課后練習:教材P.65-2,3;
(3)在自己生活中尋找一個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寫出約束條件,確定目標函數,作出可行域,并求出最優解。
《一個數列的研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列的有關概念和性質;
2.在對一個數列的探究過程中,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提高問題探究意識、知識應用意識和同伴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問題的提出與解決
教學難點:
如何進行問題的探究
教學方法:
啟發探究式
教學過程:
問題:已知{an}是首項為1,公比為 的無窮等比數列。對于數列{an},提出你的問題,并進行研究,你能得到一些什么樣的結論?
研究方向提示:
1.數列{an}是一個等比數列,可以從等比數列角度來進行研究;
2.研究所給數列的項之間的關系;
3.研究所給數列的子數列;
4.研究所給數列能構造的新數列;
5.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可以從函數性質角度來進行研究;
6.研究所給數列與其它知識的聯系(組合數、復數、圖形、實際意義等)。
針對學生的研究情況,對所提問題進行歸類,選擇部分類型問題共同進行研究、分析與解決。
課堂小結:
1.研究一個數列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
2.你最喜歡哪位同學的研究?為什么?
課后思考題: 1.將{an}推廣為一般的無窮等比數列:1,q,q2,…,qn-1,… ,上述一些研究結論會有什么變化?
2.若將{an}改為等差數列:1,1+d,2+d,…,1+(n-1)d,… ,是否可以進行類比研究?
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一、對“研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與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研究性學習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是美國數學教育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主要口號,即認為應當以“問題解決”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中心。
問題解決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能力,其核心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途徑。
二、“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 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下簡稱為“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試圖通過問題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形式,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培養處理信息、獲取新知、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一)關于“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實施“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希望能夠達到以下的功能目標:學習發現問題的方法,開掘創造性思維潛力,培養主動參與、團結協作精神,增進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覺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二)數學學科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目標
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目標可以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會審題,會建模,會轉化,會歸類,會反思,會編題。
(三)“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四)“問題解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1. 教學目標的確定;
2. 教學方法的選擇;
3. 問題的選擇;
4. 師生主體意識的體現;
5.教學策略的運用。
(五)了解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途徑
(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
高中數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掌握圓的標準方程的基礎上,理解記憶圓的一般方程的代數特征,由圓的一般方程確定圓的圓心半徑,掌握方程x+y+Dx+Ey+F=0表示圓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方程x+y+Dx+Ey+F=0表示圓的的條件的探究,學生探索發現及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激勵學生創新,勇于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圓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數法求圓的一般方程。
【難點】
二元二次方程與圓的一般方程及標準圓方程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復習圓的標準方程,圓心、半徑。
2、提問1:已知圓心為(1,—2)、半徑為2的圓的方程是什么?
高中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復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3、設a,b是非零實數,那么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于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
∴ = 不一定屬于集合G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高中數學教案6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
1、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⑴圓心(3,—2)半徑為5
⑵圓心(0,3)半徑為3
2、指出下列圓的圓心和半徑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3、判斷3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4、圓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的數學方法)
練習:
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P811,2,3,4
高中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本節的中心任務是研究導數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概念的形成分為三個層次:
(1)通過復習舊知“求導數的兩個步驟”以及“平均變化率與割線斜率的關系”,解決了平均變化率的幾何意義后,明確探究導數的幾何意義可以依據導數概念的形成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2)從圓中割線和切線的變化聯系,推廣到一般曲線中用割線逼近的方法直觀定義切線。
(3)依據割線與切線的變化聯系,數形結合探究函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在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處的導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的幾何意義,使學生認識到導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就是函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的圖象在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處的切線的斜率。即: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曲線在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處切線的斜率k
在此基礎上,通過例題和練習使學生學會利用導數的幾何意義解釋實際生活問題,加深對導數內涵的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感受逼近的思想方法,了解“以直代曲”的數學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感知、動手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感知發現的能力。
(2)學生通過對圓的切線和割線聯系的認識,再類比探索一般曲線的情況,完善對切線的認知,感受逼近的思想,體會相切是種局部性質的本質,有助于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3)結合分層的探究問題和分層練習,期望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盡力走在教師的前面,獨立解決問題和發現新知、應用新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在探究過程中滲透逼近和以直代曲思想,使學生了解近似與精確間的辨證關系;通過有限來認識無限,體驗數學中轉化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2)在教學中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如: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新知,例題則采用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綜合能力,學會學習,進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與態度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切線的新定義、導數的幾何意義及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形結合、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
難點:發現、理解及應用導數的幾何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導數的定義是什么?求導數的三個步驟是什么?求函數y=x2在x=2處的`導數.
定義:函數在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處的導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就是函數在該點處的瞬時變化率。
求導數的步驟:
第一步:求平均變化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第二步:求瞬時變化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即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平均變化率趨近于的確定常數就是該點導數)
2.觀察函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的圖象,平均變化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在圖形中表示什么?
生:平均變化率表示的是割線PQ的斜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師:這就是平均變化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的幾何意義,
3.瞬時變化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在圖中又表示什么呢?
如圖2-1,設曲線C是函數y=f(x)的圖象,點P(x0,y0)是曲線C上一點.點Q(x0+Δx,y0+Δy)是曲線C上與點P鄰近的任一點,作割線PQ,當點Q沿著曲線C無限地趨近于點P,割線PQ便無限地趨近于某一極限位置PT,我們就把極限位置上的直線PT,叫做曲線C在點P處的切線.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追問:怎樣確定曲線C在點P的切線呢?因為P是給定的,根據平面解析幾何中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知識,只要求出切線的斜率就夠了.設割線PQ的傾斜角為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切線PT的傾斜角為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易知割線PQ的斜率為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既然割線PQ的極限位置上的直線PT是切線,所以割線PQ斜率的極限就是切線PT的斜率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即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由導數的定義知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由上式可知:曲線f(x)在點(x0,f(x0))處的切線的斜率就是y=f(x)在點x0處的導數f'(x0).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導數的幾何意義。
C類學生回答第1題,A,B類學生回答第2題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重點講評第3題,然后逐步引入導數的幾何意義.
二、新課
1、導數的幾何意義:
函數y=f(x)在點x0處的導數f'(x0)的幾何意義,就是曲線y=f(x)在點(x0,f(x0))處切線的斜率.
即: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口答練習:
(1)如果函數y=f(x)在已知點x0處的導數分別為下列情況f'(x0)=1,f'(x0)=1,f'(x0)=-1,f'(x0)=2.試求函數圖像在對應點的切線的傾斜角,并說明切線各有什么特征。
(C層學生做)
(2)已知函數y=f(x)的圖象(如圖2-2),分別為以下三種情況的直線,通過觀察確定函數在各點的導數.(A、B層學生做)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2、如何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增減?
小結:附近:瞬時,增減:變化率,即研究函數在該點處的瞬時變化率,也就是導數。導數的正負即對應函數的增減。作出該點處的切線,可由切線的升降趨勢,得切線斜率的正負即導數的正負,就可以判斷函數的增減性,體會導數是研究函數增減、變化快慢的有效工具。
同時,結合以直代曲的思想,在某點附近的切線的變化情況與曲線的變化情況一樣,也可以判斷函數的增減性。都反應了導數是研究函數增減、變化快慢的有效工具。
例1函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上有一點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求該點處的導數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并由此解釋函數的增減情況。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函數在定義域上任意點處的瞬時變化率都是3,函數在定義域內單調遞增。(此時任意點處的切線就是直線本身,斜率就是變化率)
3、利用導數求曲線y=f(x)在點(x0,f(x0))處的切線方程.
例2求曲線y=x2在點M(2,4)處的切線方程.
解: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y'|x=2=2×2=4.
∴點M(2,4)處的切線方程為y-4=4(x-2),即4x-y-4=0.
由上例可歸納出求切線方程的兩個步驟:
(1)先求出函數y=f(x)在點x0處的導數f'(x0).
(2)根據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得切線方程為y-y0=f'(x0)(x-x0).
提問:若在點(x0,f(x0))處切線PT的傾斜角為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求切線方程。(因為這時切線平行于y軸,而導數不存在,不能用上面方法求切線方程。根據切線定義可直接得切線方程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先由C類學生來回答,再由A,B補充.)
例3已知曲線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上一點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求:(1)過P點的切線的斜率;
(2)過P點的切線的方程。
解:(1)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
y'|x=2=22=4. ∴在點P處的切線的斜率等于4.
(2)在點P處的切線方程為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即12x-3y-16=0.
練習:求拋物線y=x2+2在點M(2,6)處的切線方程.
(答案:y'=2x,y'|x=2=4切線方程為4x-y-2=0).
B類學生做題,A類學生糾錯。
三、小結
1.導數的幾何意義.(C組學生回答)
2.利用導數求曲線y=f(x)在點(x0,f(x0))處的切線方程的步驟.
(B組學生回答)
四、布置作業
1.求拋物線導數的幾何意義教案在點(1,1)處的切線方程。
2.求拋物線y=4x-x2在點A(4,0)和點B(2,4)處的切線的斜率,切線的方程.
3.求曲線y=2x-x3在點(-1,-1)處的切線的傾斜角
4.已知拋物線y=x2-4及直線y=x+2,求:(1)直線與拋物線交點的坐標; (2)拋物線在交點處的切線方程;
(C組學生完成1,2題;B組學生完成1,2,3題;A組學生完成2,3,4題)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變化率問題、導數的概念”等知識的基礎上,研究導數的幾何意義,由于新教材未設計極限,于是我盡量采用形象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作圖,自我感受整個逼近的過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導數的幾何意義及“以直代曲”的思想。
本節課主要圍繞著“利用函數圖象直觀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和“利用導數的幾何意義解釋實際問題”兩個教學重心展開。先回憶導數的實際意義、數值意義,由數到形,自然引出從圖形的角度研究導數的幾何意義;然后,類比“平均變化率——瞬時變化率”的研究思路,運用逼近的思想定義了曲線上某點的切線,再引導學生從數形結合的角度思考,獲得導數的幾何意義——“導數是曲線上某點處切線的斜率”。
完成本節課第一階段的內容學習后,教師點明,利用導數的幾何意義,在研究實際問題時,某點附近的曲線可以用過此點的切線近似代替,即“以直代曲”,從而達到“以簡單的對象刻畫復雜對象”的目的,并通過兩個例題的研究,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完整地體驗導數與切線斜率的關系,并感受導數應用的廣泛性。本節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每一個發現,總設法由學生自己得出,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筆演算等活動后,再組織討論,本教師只是在關鍵處加以引導。從學生的作業看來,效果較好。
高中數學教案8
一、預習目標
預習《平面向量應用舉例》,體會向量是一種處理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等的工具,建立實際問題與向量的聯系。
二、預習內容
閱讀課本內容,整理例題,結合向量的運算,解決實際的幾何問題、物理問題。另外,在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例1如果不用向量的方法,還有其他證明方法嗎?
2、利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的“三步曲”是什么?
3、例3中,
⑴為何值時,|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嗎?為什么?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內容
1、運用向量的有關知識(向量加減法與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法則等)解決平面幾何和解析幾何中直線或線段的平行、垂直、相等、夾角和距離等問題。
2、運用向量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
二、學習過程
探究一:
(1)向量運算與幾何中的結論"若,則,且所在直線平行或重合"相類比,你有什么體會?
(2)舉出幾個具有線性運算的幾何實例。
例1、證明:平行四邊形兩條對角線的平方和等于四條邊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
求證:
試用幾何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向量的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幾何與向量的聯系,
(2)通過向量運算,研究幾何元素之間的關系,
(3)把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關系。
例2,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點E、F分別是AD、DC邊的中點,BE、BF分別與AC交于R、T兩點,你能發現AR、RT、TC之間的關系嗎?
探究二:兩個人提一個旅行包,夾角越大越費力。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運動,兩臂夾角越小越省力。這些力的問題是怎么回事?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兩個人共提一個旅行包,夾角越大越費力;在單杠上作引體向上運動,兩臂的夾角越小越省力。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嗎?
請同學們結合剛才這個問題,思考下面的問題:
⑴為何值時,|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嗎?為什么?
例4如圖,一條河的兩岸平行,河的`寬度m,一艘船從A處出發到河對岸。已知船的速度|v1|=10km/h,水流的速度|v2|=2km/h,問行駛航程最短時,所用的時間是多少(精確到0。1min)?
變式訓練:兩個粒子A、B從同一源發射出來,在某一時刻,它們的位移分別為,(1)寫出此時粒子B相對粒子A的位移s;(2)計算s在方向上的投影。
三、反思總結
結合圖形特點,選定正交基底,用坐標表示向量進行運算解決幾何問題,體現幾何問題。
代數化的特點,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向量作為橋梁工具使得運算簡練標致,又體現了數學的美。有關長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行、垂直等問題常用此法。
本節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識解決平面幾何問題和物理問題;掌握向量法和坐標法,以及用向量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高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理解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概念,能根據曲線的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了解兩條曲線交點的概念。
(3)通過曲線方程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數與形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通過求曲線方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轉化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解析幾何的思想方法。
(5)進一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曲線與方程是在初中軌跡概念和本章直線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幾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討論曲線方程概念后,介紹了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即由曲線的已知條件,求曲線方程;通過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曲線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線方程的問題又有內在的邏輯順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線方程,后者解決如何求出曲線方程。至于用曲線方程研究曲線性質則更在其后,本節不予研究。因此,本節涉及曲線方程概念和求曲線方程兩大基本問題。
(2)重點、難點分析
①本節內容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曲線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線方程方法,以及領悟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
②本節的難點是曲線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議
(1)曲線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幾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礎概念,教學中應從直線方程概念和軌跡概念入手,通過簡單的實例引出曲線的點集與方程的解集之間的對應關系,說明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曲線與方程對應關系的基礎是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注意強調曲線方程的完備性和純粹性。
(2)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直線方程的知識幫助學生領會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學習解析幾何的`意義和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習求曲線的方程做好邏輯上的和心理上的準備。
(3)無論是判斷、證明,還是求解曲線的方程,都要緊扣曲線方程的概念,即始終以是否滿足概念中的兩條為準則。
(4)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
設 表示曲線 上適合某種條件的點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對應的點的坐標的集合。
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來定義“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即
(5)在學習求曲線方程的方法時,應從具體實例出發,引導學生從曲線的幾何條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代數方程(曲線的方程),這個過渡是一個從幾何向代數不斷轉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轉化是否為等價的,這將決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時教師不要生硬地給出或總結出求解步驟,應在充分分析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然地獲得。教學中對課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這五個步驟的實質是將產生曲線的幾何條件逐步轉化為代數方程,即
文字語言中的幾何條件 數學符號語言中的等式 數學符號語言中含動點坐標 , 的代數方程 簡化了的 , 的代數方程
由此可見,曲線方程就是產生曲線的幾何條件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個形式的特點是“含動點坐標的代數方程。”
(6)求曲線方程的問題是解析幾何中一個基本的問題和長期的任務,不是一下子就徹底解決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的,教學中要把握好“度”。
高中數學教案10
[核心必知]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6~P9,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程序框有哪些?
提示:終端框(起止框),輸入、輸出框,處理框,判斷框、
(2)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有哪些?
提示: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程序框圖
程序框圖又稱流程圖,是一種用程序框、流程線及文字說明來表示算法的圖形、
在程序框圖中,一個或幾個程序框的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個步驟;帶有方向箭頭的流程線將程序框連接起來,表示算法步驟的執行順序、
(2)常見的程序框、流程線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圖形符號名稱功能
終端框(起止框)表示一個算法的起始和結束
輸入、輸出框表示一個算法輸入和輸出的信息
處理框(執行框)賦值、計算
判斷框判斷某一條件是否成立,成立時在出口處標明“是”或“Y”;不成立時標明“否”或“N”
流程線連接程序框
○連接點連接程序框圖的兩部分
(3)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
①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為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盡管算法千差萬別,但都是由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構成的
②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步驟組成的這是任何一個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用程序框圖表示為:
[問題思考]
(1)一個完整的程序框圖一定是以起止框開始,同時又以起止框表示結束嗎?
提示:由程序框圖的概念可知一個完整的程序框圖一定是以起止框開始,同時又以起止框表示結束、
(2)順序結構是任何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嗎?
提示:根據算法基本邏輯結構可知順序結構是任何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
[課前反思]
通過以上預習,必須掌握的'幾個知識點:
(1)程序框圖的概念:
(2)常見的程序框、流程線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3)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4)順序結構的概念及其程序框圖的表示:
問題背景:計算1×2+3×4+5×6+…+99×100。
[思考1]能否設計一個算法,計算這個式子的值。
提示:能。
[思考2]能否采用更簡潔的方式表述上述算法過程。
提示:能,利用程序框圖。
[思考3]畫程序框圖時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名師指津:
(1)使用標準的框圖符號。
(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向畫。
(3)除判斷框外,其他程序框圖的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判斷框是一個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程序框。
(4)在圖形符號內描述的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
(5)流程線不要忘記畫箭頭,因為它是反映流程執行先后次序的,如果不畫出箭頭就難以判斷各框的執行順序。
高中數學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很普通的一個空間圖形。“二面角”是人教版《數學》第二冊(下B)中9.7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點研究的一種空間的角,它是為了研究兩個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個概念,也是學生進一步研究多面體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還對學生系統地掌握直線和平面的知識乃至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的化歸思想。
能力目標:(1)突出對類比、直覺、發散等探索性思維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分析、比較和操作來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自實踐,并服務于實踐,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2)通過揭示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情感目標:在平等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拉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3、重點、難點:
重點:“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難點:“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過程
二、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在引入課題時,我采用多媒體、實物演示法,在新課探究中采用問題啟導、活動探究和類比發現法,在形成技能時以訓練法、探究研討法為主。
2、教學控制與調節的措施:本節課由于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和實物教具,預計學生對二面角及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能夠理解,根據學生及教學的實際情況,估計二面角的具體求法一節課內完成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將其放在下節課。
3、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益,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確定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此外,為加強直觀教學,還要預先做好一些二面角的模型。
三、學法指導
1、樂學: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意識,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會: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要注意領會化歸、類比聯想等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學會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
3、會學:通過自己親身參與,學生要領會復習類比和深入研究這兩種知識創新的方法,從而既學到知識,又學會創新,既能解決問題,更能發現問題。
四、教學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明確數學概念的學習目的和意義時,就會對概念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了創新思維的氛圍。
(一)、二面角
1、揭示概念產生背景。
問題情境1、在平面幾何中“角”是怎樣定義的?
問題情境2、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學習了哪些角?
問題情境3、運用多媒體和身邊的實例,展示我們遇到的另一種空間的角——二面角(板書課題)。
通過這三個問題,打開了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為知識的創新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到,二面角這一概念的產生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2、展現概念形成過程。
問題情境4、那么,應該如何定義二面角呢?
創設這個問題情境,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展開提供了空間。引導學生回憶平面幾何中“角”這一概念的引入過程。教師應注意多讓學生說,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結果,教師要給與積極的評價。
問題情境5、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二面角的實例嗎?通過實際運用,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
(二)、二面角的平面角
1、揭示概念產生背景。平面幾何中可以把角理解為是一個旋轉量,同樣一個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半平面以其棱為軸旋轉而成的,也是一個旋轉量。說明二面角不僅有大小,而且其大小是唯一確定的。平面
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總的說來只有相交或平行兩種情況,為了對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進一步的探討,我們有必要來研究二面角的度量問題。
問題情境6、二面角的大小應該怎么度量?能否轉化為平面角來處理?這樣就從度量二面角大小的需要上揭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產生的背景。
2、展現概念形成過程
(1)、類比。教師啟發,尋找類比聯想的對象。
問題情境7、我們以前碰到過類似的問題嗎?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過的兩種空間角的定義,電腦演示以提高效率。
問題情境8、兩定義的共同點是什么?生:空間角總是轉化為平面的角,并且這個角是唯一確定的。
問題情境9、這個平面的角的頂點及兩邊是如何確定的?
(2)、提出猜想:二面角的大小也可通過平面的'角來定義。對學生提出的猜想,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培養他們大膽猜想的意識和習慣,這對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大有幫助。
問題情境10、那么,這個角的頂點及兩邊應如何確定呢?生:頂點放在棱上,兩邊分別放在兩個面內。這也是學生直覺思維的結果。
(3)、探索實驗。通過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繼續探索,得到定義。
問題情境11、那么,怎樣使這個角的大小唯一確定呢?師生共同探討后發現,角的頂點確定后,要使此角的大小唯一確定,只須使它的兩條邊在平面內唯一確定,聯想到平面內過直線上一點的垂線的唯一性,由此發現二面角的大小的一種描述方法。
(5)、自我驗證:要求學生閱讀課本上的定義。并說明定義的合理性,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并加以理論證明。
(三)、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畫法
主要分為直立式和平臥式兩種,用電腦《幾何畫板》作圖。
(四)、范例分析
為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由于時間的關系設置了一道例題。來源于實際生活,不但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領會到數學概念來自生活實際,并服務于生活實際,從而增強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
例:一張邊長為10厘米的正三角形紙片ABc,以它的高AD為折痕,折成一個1200二面角,求此時B、c兩點間的距離。
分析:涉及二面角的計算問題,關鍵是找出(或作出)該二面角的平面角。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知圖形的性質,最后發現可由定義找出該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讓學生先做,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加學生的參與感,活躍課堂的氣氛,教師可給學生板演的機會。教師講評時強調解題規范即必須證明∠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變式訓練:圖中共有幾個二面角?能求出它們的大小嗎?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本題的變式訓練也可作為課后思考題。
題后反思:(1)解題過程中必須證明∠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是:先找(或作)——后證——再解(三角形)
(五)、練習、小結與作業
練習:習題9.7的第3題
小結在復習完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后,要求學生對空間中三種角加以比較、歸納,以促成學生建立起空間中角這一概念系統。同時要求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領會復習類比和深入研究這兩種知識創新的方法。
作業:習題9.7的第4題
思考題:見例題
五、板書設計(見課件)
以上是我對《二面角》授課的初步設想,不足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數學教案12
一、單元教學內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結構:順序、條件、循環結構
(3)算法的基本語句:輸入、輸出、賦值、條件、循環語句
二、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算法是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科學的重要基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算法在科學技術、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經成為現代人應具備的一種數學素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古代數學中蘊涵了豐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在中學教育階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對具體數學實例的分析,體驗程序框圖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通過模仿、操作、探索,學習設計程序框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發展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三、單元教學課時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3課時
2、程序框圖與算法的基本結構5課時
3、算法的基本語句2課時
四、單元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對解決具體問題過程與步驟的分析體會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義
2、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通過設計程序框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理解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循環結構。
3、經歷將具體問題的程序框圖轉化為程序語句的過程,理解幾種基本算法語句:輸入、輸出、斌值、條件、循環語句,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過閱讀中國古代數學中的.算法案例,體會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數學發展的貢獻。
五、單元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重點
(1)理解算法的含義(2)掌握算法的基本結構(3)會用算法語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程序框圖(2)變量與賦值(3)循環結構(4)算法設計
六、單元總體教學方法
本章教學采用啟發式教學,輔以觀察法、發現法、練習法、講解法。采用這些方法的原因是學生的邏輯能力不是很強,只能通過對實例的認真領會及一定的練習才能掌握本節知識。
七、單元展開方式與特點
1、展開方式
自然語言→程序框圖→算法語句
2、特點
(1)螺旋上升分層遞進(2)整合滲透前呼后應(3)三線合一橫向貫通(4)彈性處理多樣選擇
八、單元教學過程分析
1.算法基本概念教學過程分析
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解決具體問題過程與步驟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問題),體會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義,能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圖教學過程分析
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通過設計流程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語言的區別;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理解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分支、循環,會用流程圖表示算法。
3.基本算法語句教學過程分析
經歷將具體生活中問題的流程圖轉化為程序語言的過程,理解表示的幾種基本算法語句:賦值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條件語句、循環語句,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語言、流程圖和基本算法語句表達算法,
4.通過閱讀中國古代數學中的算法案例,體會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數學發展的貢獻。
九、單元評價設想
1.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關注學生在數學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是否對用集合語言描述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充滿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能否體會集合語言準確、簡潔的特征;是否能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2.正確評價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關注學生在本章(節)及今后學習中,讓學生集中學習算法的初步知識,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結構、基本語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將貫穿高中數學課程的相關部分,在其他相關部分還將進一步學習算法
高中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算法的含義,體會算法思想。
(2)會用自然語言和數學語言描述簡單具體問題的算法;
(3)學習有條理地、清晰地表達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算法的含義、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算法設計。
難點:把自然語言轉化為算法語言。
情境導入
電影《神槍手》中描述的凌靖是一個天生的狙擊手,他百發百中,最難打的位置對他來說也是輕而易舉,是香港警察狙擊手隊伍的第一神槍手、作為一名狙擊手,要想成功地完成一次狙擊任務,一般要按步驟完成以下幾步:
第一步:觀察、等待目標出現(用望遠鏡或瞄準鏡);
第二步:瞄準目標;
第三步:計算(或估測)風速、距離、空氣濕度、空氣密度;
第四步:根據第三步的結果修正彈著點;
第五步:開槍;
第六步:迅速轉移(或隱蔽)
以上這種完成狙擊任務的方法、步驟在數學上我們叫算法。
課堂探究
預習提升
1、定義:算法可以理解為由基本運算及規定的運算順序所構成的完整的解題步驟,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設計好的有限的確切的計算序列,并且這樣的步驟或序列能夠解決一類問題。
2、描述方式
自然語言、數學語言、形式語言(算法語言)、框圖。
3、算法的要求
(1)寫出的算法,必須能解決一類問題,且能重復使用;
(2)算法過程要能一步一步執行,每一步執行的操作,必須確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經過有限步后能得出結果。
4、算法的特征
(1)有限性:一個算法應包括有限的操作步驟,能在執行有窮的操作步驟之后結束。
(2)確定性:算法的計算規則及相應的計算步驟必須是唯一確定的。
(3)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的基本操作,并能得到確定的結果。
(4)順序性:算法從初始步驟開始,分為若干個明確的步驟,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后續,且除了最后一步外,每一個步驟只有一個確定的后續。
(5)不唯一性:解決同一問題的算法可以是不唯一的
課堂典例講練
命題方向1對算法意義的理解
例1、下列敘述中,
①植樹需要運苗、挖坑、栽苗、澆水這些步驟;
②按順序進行下列運算:1+1=2,2+1=3,3+1=4,…99+1=100;
③從青島乘動車到濟南,再從濟南乘飛機到倫敦觀看奧運會開幕式;
④3x>x+1;
⑤求所有能被3整除的正數,即3,6,9,12。
能稱為算法的個數為( )
A、2
B、3
C、4
D、5
【解析】根據算法的含義和特征:①②③都是算法;④⑤不是算法、其中④,3x>x+1不是一個明確的步驟,不符合明確性;⑤的步驟是無窮的,與算法的`有限性矛盾。
【答案】B
[規律總結]
1、正確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特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針對判斷語句是否是算法的問題,要看它的步驟是否是明確的和有效的,而且能在有限步驟之內解決這一問題、
【變式訓練】下列對算法的理解不正確的是________
①一個算法應包含有限的步驟,而不能是無限的
②算法可以理解為由基本運算及規定的運算順序構成的完整的解題步驟
③算法中的每一步都應當有效地執行,并得到確定的結果
④一個問題只能設計出一個算法
【解析】由算法的有限性指包含的步驟是有限的故①正確;
由算法的明確性是指每一步都是確定的故②正確;
由算法的每一步都是確定的,且每一步都應有確定的結果故③正確;
由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故④不正確。
【答案】④
命題方向2解方程(組)的算法
例2、給出求解方程組的一個算法。
[思路分析]解線性方程組的常用方法是加減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這兩種方法沒有本質的差別,為了適用于解一般的線性方程組,以便于在計算機上實現,我們用高斯消元法(即先將方程組化為一個三角形方程組,再通過回代方程求出方程組的解)解線性方程組、
[規范解答]方法一:算法如下:
第一步,①×(-2)+②,得(-2+5)y=-14+11
即方程組可化為
第二步,解方程③,可得y=-1,④
第三步,將④代入①,可得2x-1=7,x=4
第四步,輸出4,-1
方法二:算法如下:
第一步,由①式可以得到y=7-2x,⑤
第二步,把y=7-2x代入②,得x=4
第三步,把x=4代入⑤,得y=-1
第四步,輸出4,-1
[規律總結]1、本題用了2種方法求解,對于問題的求解過程,我們既要強調對“通法、通解”的理解,又要強調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2、設計算法時,經常遇到解方程(組)的問題,一般是按照數學上解方程(組)的方法進行設計,但應注意全面考慮方程解的情況,即先確定方程(組)是否有解,有解時有幾個解,然后根據求解步驟設計算法步驟。
【變式訓練】
【解】算法如下:S1,①+2×②得5x=1;③
S2,解③得x=;
S3,②-①×2得5y=3;④
S4,解④得y=;
命題方向3篩選問題的算法設計
例3、設計一個算法,對任意3個整數a、b、c,求出其中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比較a,b比較m與c―→最小數
[規范解答]算法步驟如下:
1、比較a與b的大小,若a
2、比較m與c的大小,若m
[規律總結]求最小(大)數就是從中篩選出最小(大)的一個,篩選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保證了篩選的可行性,這種方法可以推廣到從多個不同數中篩選出滿足要求的一個。
【變式訓練】在下列數字序列中,寫出搜索89的算法:
21,3,0,9,15,72,89,91,93
[解析]1、先找到序列中的第一個數m,m=21;
2、將m與89比較,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搜索到89;
3、如果m與89不相等,則往下執行;
4、繼續將序列中的其他數賦給m,重復第2步,直到搜索到89。
命題方向4非數值性問題的算法
例4、一個人帶三只狼和三只羚羊過河,只有一條船,同船可以容一個人和兩只動物,沒有人在的時候,如果狼的數量不少于羚羊的數量,狼就會吃掉羚羊。
(1)設計安全渡河的算法;
(2)思考每一步算法所遵循的共同原則是什么?
高中數學教案14
【課題名稱】
《等差數列》的導入
【授課年級】
高中二年級
【教學重點】
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能夠運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的性質、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三維目標】
㈠知識目標:
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確一個等差數列的限定條件,能根據定義判斷一個等差數列是否是一個等差數列;
㈡能力目標:
通過尋找等差數列的共同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
通過對等差數列概念的`歸納概括,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資料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上兩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數列的定義以及給出表示數列的幾種方法—列舉法、通項法,遞推公式、圖像法。這些方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數列的特點。下面我們觀察以下的幾個數列的例子:
(1)我們經常這樣數數,從0開始,每個5個數可以得到數列:0,5,10,15,20,()
(2)2000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奧運會上,女子舉重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該項目工設置了7個級別,其中較輕的4個級別體重組成的數列(單位:kg)為48,53,58,63,()試問第五個級別體重多少?
(3)為了保證優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水庫管理員定期放水清庫以清除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即可得到一個數列:18,15.5,13,10.5,8,(),則第六個數應為多少?
(4)10072,10144,10216,(),10360
請同學們回答以上的四個問題
生:第一個數列的第6項為25,第二個數列的第5個數為68,第三個數列的第6個數為5.5,第四個數列的第4個數為10288。
師:我來問一下,你是依據什么得到了這幾個數的呢?請以第二個數列為例說明一下。
生:第二個數列的后一項總比前一項多5,依據這個規律我就得到了這個數列的第5個數為68.
師:說的很好!同學們再仔細地觀察一下以上的四個數列,看看以上的四個數列是否有什么共同特征?請注意,是共同特征。
生1:相鄰的兩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
師:很好!那作差是否有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生2:作差的順序是后項減去前項,不能顛倒!
師:正如生1的總結,這四個數列有共同的特征: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即等差)。我們叫這樣的數列為等差數列。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推進新課
等差數列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就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從剛才的分析,同學們應該注意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
師:有哪個同學知道定義中的關鍵字是什么?
生2:“從第二項起”和“同一個常數”
高中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子集、真子集、補集、兩個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義。
(3)掌握有關子集、全集、補集的符號及表示方法,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培養學生的符號表示的能力;
(4)會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會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補集;
(5)能判斷兩集合間的包含、相等關系,并會用符號及圖形(文氏圖)準確地表示出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結合的數學思想;
(6)培養學生用集合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子集、補集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弄清元素與子集、屬于與包含之間的區別
教學用具:
幻燈機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與集合的關系等知識。
【提出問題】(投影打出)
已知xx,xx,xx,問: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舉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將集M、集從集P用圖示法表示。
4、分別說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將每個集合中的元素與該集合的關系用符號表示出來、將集N中元素3與集M的關系用符號表示出來。
6、集M中元素與集N有何關系、集M中元素與集P有何關系。
【找學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筆練結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xx,xx,xx,xx,xx,xx,xx,xx(筆練結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見到的集M與集N;集M與集P通過元素建立了某種關系,而具有這種關系的兩個集合在今后學習中會經常出現,本節將研究有關兩個集合間關系的問題、
(二)新授知識
1、子集
(1)子集定義:一般地,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記作:xx讀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當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時,則記作:AxxB或BxxA、
性質:①xx(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xx(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說成是由原來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釋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組成的集合。
因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這個子集是由B的全體元素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這個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釋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組成的集合是不確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記作A=B。
例:xx,可見,集合xx,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xx,并且xx,我們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xx(或xx),讀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這樣定義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個元素不屬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間的關系,可用文氏圖表示,其中兩個圓的內部分別表示集合A,B。
【提問】
(1)xx寫出數集N,Z,Q,R的包含關系,并用文氏圖表示。
(2)xx判斷下列寫法是否正確
①xxAxx②xxAxx③xx④AxxA
性質: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xxAxx,且A≠xx,則xxA;
(2)如果xx,xx,則xx。
例1xx寫出集合xx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xx的所有的子集是xx,xx,xx,xx,其中xx,xx,xx是xx的真子集。
【注意】(1)子集與真子集符號的方向。
(2)易混符號
①“xx”與“xx”:元素與集合之間是屬于關系;集合與集合之間是包含關系。如xxR,{1}xx{1,2,3}
②{0}與xx:{0}是含有一個元素0的集合,xx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xx{0}。不能寫成xx={0},xx∈{0}
例2xx見教材P8(解略)
例3xx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加以改正、
(1)xx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xx不是xx;
(4)xx的所有子集是xx;
(5)如果xx且xx,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xx與xx不能同時成立、
解:(1)xx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確;
(2)不正確、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確、xx與xx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確、xx的所有子集是xx;
(5)正確
(6)不正確、當xx時,xx與xx能同時成立、
例4xx用適當的符號(xx,xx)填空:
(1)xx;xx;xx;
(2)xx;xx;
(3)xx;
(4)設xx,xx,xx,則AxxBxxC、
解:(1)0xx0xx;
(2)xx=xx,xx;
(3)xx,xx∴xx;
(4)A,B,C均表示所有奇數組成的集合,∴A=B=C、
【練習】教材P9
用適當的符號(xx,xx)填空:
(1)xx;xx(5)xx;
(2)xx;xx(6)xx;
(3)xx;xx(7)xx;
(4)xx;xx(8)xx、
解:(1)xx;(2)xx;(3)xx;(4)xx;(5)=;(6)xx;(7)xx;(8)xx、
提問:見教材P9例子
(二)xx全集與補集
1、補集:一般地,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xx),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記作xx,即
、
A在S中的補集xx可用右圖中陰影部分表示、
性質:xxS(xxSA)=A
如:(1)若S={1,2,3,4,5,6},A={1,3,5},則xxSA={2,4,6};
(2)若A={0},則xxNA=N;
(3)xxRQ是無理數集。
2、全集:
如果集合S中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全集通常用xx表示。
注:xx是對于給定的全集xx而言的,當全集不同時,補集也會不同。
例如:若xx,當xx時,xx;當xx時,則xx。
例5xx設全集xx,xx,xx,判斷xx與xx之間的關系。
解:
練習:見教材P10練習
1、填空:
xx,xx,那么xx,xx。
解:xx,
2、填空:
(1)如果全集xx,那么N的補集xx;
(2)如果全集,xx,那么xx的補集xx(xx)=xx、
解:(1)xx;(2)xx。
(三)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五個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補集、全集,其中子集、補集為重點)
2、五條性質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xx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xxAxx(A≠Φ)
(3)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如果xx,xx,則xx、
(5)xxS(xxSA)=A
3、兩組易混符號:(1)“xx”與“xx”:(2){0}與
(四)課后作業:見教材P10習題1、2
【高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必修數學教案01-07
高中必修4數學教案03-13
高中數學教案09-28
高中數學教案10-26
高中必修數學教案5篇01-08
高中必修數學教案(5篇)01-09
高中數學教案模板01-15
【熱門】高中數學教案11-21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12-05
高中數學教案【推薦】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