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教師教案 ,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函數的概念,弄清自變量與函數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函數概念的過程,感受函數的模型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觀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識,體會函數的實際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認識函數的概念。
2、難點:對函數中自變量取值范圍的確定。
3、關鍵:從實際出發,由具體到抽象,建立函數的模型。
教學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升函數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聚焦問題
1、變量(P94)中5個思考題。
教師提問
同學們通過學習“變量”這一節內容,對常量和變量有了一定的認識,請同學們舉出一些現實生活中變化的實例,指出其中的常量與變量。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踴躍發言。(先歸納出5個思考題的關系式,再舉例)
教師活動激發興趣,鼓勵學生聯想,
2、在地球某地,溫度T(℃)與高度d(m)的關系可以挖地用T=10—來表示(如圖),請你根據這個關系式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這個關系式中的變量和常量。
(2)填寫下表。
高度d/m 0,200,400,600,800,1000
溫度T/℃
(3)觀察兩個變量之間的`聯系,當其中一個變量取定一個值時,另一個變量就______。
3、課本P7“觀察”。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互動交流,踴躍發言
二、討論交流,形成概念
函數定義
一般地,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x與y,并且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教師活動歸納出函數的定義。強調在上述活動中的關系式是函數關系式。提問學生,兩個變量中哪個是自變量呢?哪個是這個自變量的函數?
學生活動辨析理解,如:T=10—這個函數關系式中,d是自變量,T是d的函數等。弄清函數定義中的問題。
三、繼續探究,感知輕重
課本P8探究題。
學生活動使用計算器進行探索活動,回答問題,理解函數概念。(1)y=2x+5,y是x的函數;(2)y=2x+1,y是x的函數。
四、范例點擊,提高認知
例1一輛汽車的油箱中現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單位:L)隨行駛里程x(單位:km)的增加而減少,平均耗油量為/km。
(1)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關系的式子。
(2)指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汽車行駛200km時,油箱中還有多少汽油?
教師活動講例,啟發引導學生共同解決上述例1。
五、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99練習。
六、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1、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的方法叫做表達式法(解析式法),它只是函數表示法的一種。
2、求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方法。
(1)要使函數的表達式有意義;(2)對實際問題中的函數關系,要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3、把所給自變量的值代入函數表達式中,就可以求出相應的函數值。
七、布置作業,專題突
課本P106習題14。1第1,2,3,4題。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 篇2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關于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組成不等式組的不等式必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從數量上看,不等式的個數必須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3)每個不等式在不等式組中的位置并不固定,它們是并列的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組: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求這個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就叫解不等式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1)先分別求出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數軸或口訣求出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也就是得到了不等式組的解集.
三.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數軸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知識點
1.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應記住下面的規律: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原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2.不等式組的解集,可以在數軸上先畫同各個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公共部分即為不等式的解集。公共部分也就各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重合部分;
3..我們根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化簡成最簡不等式組后進行分類,通常就能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分成如上四類。
說明:當不等式組中,含有“≤”或“≥”時,在解題時,我們可以不關注這個等號,這樣就這類不等式組化歸為上述四種基本不等式組中的某一種類型。但是,在解題的過程中,這個等號要與不等號相連,不能分開。
四.求一些特解:求不等式(組)的正整數解,整數解等特解(這些特解往往是有限個),解這類問題的步驟:先求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借助于數軸,找出所需特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考點分析】
(1)考查不等式組的概念;
(2)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以及在數軸上的表示;
(3)考查不等式組的特解問題;
(4)確定字母的取值。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知識點誤區】
(1)思維誤區,不等式與等式混淆;
(2)不能正確地確定出不等式組解集的公共部分;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組解集時,混淆界點的表示方法;
(4)考慮不周,漏掉隱含條件;
(5)當有多個限制條件時,對不等式關系的發掘不全面,導致未知數范圍擴大;
(6)對含字母的不等式,沒有對字母取值進行分類討論。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矩形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積累一定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這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既是平行四邊形知識的延伸,又為學習其它特殊平行四邊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也為今后學習其它有關知識奠定了基礎,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節內容的要求及本課內容的特點,運用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
1、理解矩形有關概念,根據定義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關性質。
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根據矩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的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合情推理意識,掌握幾何思維方法。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探究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矩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應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轉化的習慣,進一步體會類比及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通過收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意識。
情感態度: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讓學生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大膽猜想、樂于探究的良好品質以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質。
四、教法及手段:
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的要求,采用教師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PowerPoint,幾何畫板)、實物投影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本課的設計環節如下: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動手操作 得出定義、引導探究 得出性質、運用新知 解決問題、歸納小節 鞏固新知、分層作業 學有所得。
在本課各個環節設計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問題生活化
設計中我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課標要求。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活動1我展示給同學們一張校園門口的照片,讓同學們感受生活中到處傳遞著數學信息,通過觀察、搜集并分析熟悉的圖形,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引出活動2 ; 性質應用中計算電視屏幕的大小,也是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問題,有的學生還不知道電視的'大小是指的對角線的長短,通過這道題目,讓學生了解到生活的常識,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熱情。
2、創設自主探究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矩形定義的探究,學生拿出自制平行四邊形學具,分組活動,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把平行四邊形的演變過程,遷移到矩形的概念與性質上來,明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并通過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受數學美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矩形性質的探究是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觀察、測量、分析、證明等手段,讓矩形的性質在活動中"浮出水面"。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在評價中對活動積極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增強學生創造的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性質1是學生小組交流完成的證明。而性質2要求學生認真寫出已知、求證和證明過程,在此基礎上請一個學生上黑板板書,其余學生觀察其板書正確與否。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化轉化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活動中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同時也積累了良好的學習經驗。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嚴謹的解題習慣。
本節課新知應用環節,我設計了3個題目。練習1是性質的定義的直接應用,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與矩形中所包含的基本圖形,從而讓學生感受矩形與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關系,讓學生體會知識的聯系與延伸,培養幾何直覺向思維邏輯轉化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例題的設計是讓學生體會性質應用的同時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和格式,讓學生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練習2是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做到學用結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的熱情和情趣。
4、教學活動中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首先根據不同學生的智力、能力、基礎不一,把學生編排成探究小組,在探究中注重組內幫帶,以互幫互助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提高,其分組的原則是:數學成績優秀的,組織能力強的、動手能力強的、成績中等的、基礎差的。 其次是作業的設計體現的是層次性。我把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種。必做題較基礎,可以發現和彌補課堂學習的遺漏和不足。備選題則僅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用。另外數學日記是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5、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課是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給學生以直觀感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表述、歸納的能力。 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以上,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有不妥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 】相關文章:
【推薦】初中數學教師教案02-15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08-30
初中數學教師研修計劃01-14
初中數學教師述職報告10-04
初中數學教師述職報告02-28
初中數學教師培訓總結03-01
初中數學教師述職報告06-29
初中數學教師對學生評語11-19
初中數學教師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