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11-13 08:38:2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優]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優]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代表多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2、使學生初步體驗收集動態統計數據、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1格表示多個單位。

  難點:動態數據的收集方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吃什么早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學喜歡的`一種早餐統計表。今天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在書上畫出統計圖,教師巡視。

  2、思考:

  (1)書中有兩幅條形統計圖,每幅圖的1個格代表幾個人?

  (2)最喜歡哪種早餐的人最多?

  兩種圖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結果。

  (3)你認為哪幅圖表示數據比較合適呢?為什么?

  (4)如果喜歡牛奶的是5人,在右圖中怎樣表示呢?

  一個格表示2人,那么半個格則表示1人。

  3、教學例3

  (1)出示例3:想一想1格表示1個單位或2個單位合適嗎?為什么不合適?每個格表示1個單位或2個單位太麻煩,數據太大,怎么辦?

  (2)出示條形統計圖。在書上完成。并回答問題。

  (3)學生展示畫圖結果,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當數據較大時,每格代表的數據也應該相應增大。如(3)可以表示10個單位。

  (三)鞏固練習

  1、P97做一做獨立完成后訂正

  2、P99做一做獨立完成后訂正

  教師指導:因為周末銷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議是,周末進行促銷活動,增加銷售量。

  (四)拓展延伸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1格表示2個單位

  1格表示5個單位

  1格表示多個單位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用計算器計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會用鄰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進行估算,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

  3.能利用計算器探究計算規律。過程與方法:

  在利用計算器探究的過程中,敢于提出疑問,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利用臨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常規積累

  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392-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獨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復習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對加減乘除關系進行運用。

  一、開放引入

  (一)監控選擇題1.理解題意

  2.計算器的演示過程展示

  補充圖示的算圖,讓學生學會看圖

  示。

  小結:靈活使用計算器

  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針對學生上學期使用計算器遇到的問題進行回顧、反思,進一步明確算圖的意義和計算器的靈活運

  用。

  二、核心推進

  (一)用計算器計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計算嘗試用計算器計算小結:先估后算

  獨立操作

  過程中發現

  方法

  嘗試練習交流反饋

  在經歷學生的自主學習后,由學生的資源,發現總結方法。

  嘗試用剛才的方法自主學習乘除法混合運算。

  三、靈活運用

  (一)使用計算器計算找規律書p7T2

  小結規律

  (二)找規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結:觀察發現規律

  獨立記錄本

  記錄

  思考發現交流反饋

  獨立練習

  同桌討論、交流

  生獨立練習

  讓學生通過已有計算器操作經驗,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斷觀察,從操作到自主寫出答案,發現規律。

  掌握方法鞏固練習。

  四、拓展延伸

  計算器的靈活使用與生活運用(網上資料)

  觀看

  多層面了解計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書:

  用計算器計算

  利用關系靈活使用先估后算經過觀察

  驗證結果估整十、百、千發現規律接近

  練習:

  一、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并寫出正確結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二、找規律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計算器探究為什么會還原?探究p44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5

  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方法。

  2、會運用這個除法運算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簡便方法計算

  609-51-49 846-121-279

  3、動手做

  24個圓片平均分成2組,再把每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體會連續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兩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課:除法的運算性質。

  5、出示目標(見學習目標)

  二、自互學習:(出示例3)

  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1、指名讀題。

  2、(出示學習指導)

  (1)根據題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計算。

  (2)試一試,你還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嗎?如果有困難,可以與書進行交流。

  (3)對比一下,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能用語言概括一下你發現的規律嗎?

  (5)試著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律。

  自學時間5分鐘。

  3、學生自學(學生對照學習指導,自學,并完成學習指導的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4、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三、精講要點

  1、小組匯報。

  2、解決各小組中在自學中遇到的不會的問題。

  3、小結:除法的運算性質。

  4、練習: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當堂檢測

  1、判斷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3200÷25÷4 20xx÷25÷8 350÷14

  3、有1440個玩具,每24個裝一盒,每6盒裝一箱,一共要裝多少箱?

  小學四年級數學《乘除法的運算性質教案》教學反思

  這節課進行當中,我就覺得自己的準備不充分,對所教學的內容理解不到位。看到學生沒能掌握學習的重點知識,我頭上冒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心里就一個詞“砸了”……第一次嘗試“探究式教學”我就遭遇了“滑鐵盧”,心里很不是滋味。痛定思痛,我靜下心來找失敗的原因。在聽課領導的指導下,我認為導致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自己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刻,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學中重難點沒有突破。另外,由于選擇的是五年級的學生,我對學生的了解不多,而且也沒有提前和班主任溝通,對學生的知識底細沒有清楚地認識。總之一句話,備課備得不夠充分,備學生備得不夠深入!

  2、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不到位。例如,學生在開始計算后發現“先乘后除以與先除以后乘的結果相同”規律的時候,孩子的回答不規范,我并沒能及時指正學生“先乘3后除以5與先除以5后乘3的結果相同”,導致有37.5%的學生沒有真正明白是交換運算順序,而不是交換前后的數字。如果,在教學中我能把學生發現的規律板書出來,讓學生有直觀的文字刺激思維,把重點突破,這樣學生在接下來的探究過程中就不會迷茫了。

  3、對“探究式學習”的`認識不深,不能在合適的環節提出問題,沒有設置讓學生有興趣的進行探究學習的情景。探究式學習分為五個主要環節:

  ⑴提出問題;⑵收集數據;⑶合理解釋;⑷評價結果;⑸檢驗結果

  對于這五個環節,我沒能深入分析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系,還不懂得如何收集數據、怎樣引導學生合理解釋,評價結果。傳統教學的痕跡還存在,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而仍然是受教師的牽引。

  有失敗的經驗就會有成功的收獲,面對這次“滑鐵盧”我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深入學習“探究式學習”的理論,準備第二次上陣嘗試。我相信會有成功的體驗!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6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教學中課本上的結論是否就是定論?

  2.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萬一發言一發不可收,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或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任務完不成怎么辦?

  3.課堂上小組討論是否會流于形式,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背景

  最近,我教《約數和倍數》這一章,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我教書8年來,一直認為這章概念多,難理解,要想學生學好,必須講得細,扎扎實實練好每一節。所以,我認真備課,把要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準備講得清清楚楚。但事與愿違,上課時,許多學生覺得挺簡單,我在講解時,他們不停地插話,打斷我的思路;可讓他們做作業時,卻錯誤百出,真是“自以為是”!但是不讓他們插話,認真聽我講,結果他們興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聽課!我真是不知該怎么辦,甚至埋怨這班學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后來,我停止了抱怨,開始反思:如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呢?嗯……對!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案例描述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什么叫最大公約數?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如能簡便,請用簡便方法計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來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學生們認真地觀察這些數字,進行著思考和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喜形于色,有的學生緊鎖眉頭,此時的教室里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思索(進入了狀態),5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輕輕問:“段老師,講講吧?”我歉然一笑,說:“老師現在不會告訴你的。”接著又向大家說:“現在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

  一句話擊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認為4個題都可簡便,有些學生認為有三個可簡便,有些學生還認為簡便的方法不只一種。這時,我出示了一張表:

  根據工作表,小組長帶領組員思考要探究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嘗試著進行實踐證明……在一番自主活動之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過程——

  生:我認為第一組“11和12”可以簡便計算,它們相差是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對剛才那個學生反問)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11和12互質,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1。

  生:(支持第一個學生)我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我認為只要是兩個互質數,它們的公約數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約數也是1,例如:第一組中的“11和12”,第二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約數是1,也正好相差是1,這是一個巧合,也是正確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質數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鄰的兩個數的求法,又因為相鄰的兩個數一定互質,我們為何不把它歸為一類:兩個互質數,最大公約數就是1。

  同學們聽后紛紛投去贊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道理只有越辯越明,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們組認為第三組“12和18”求最大公約數也可用簡便方法,可以用公約數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還有沒有其他公有質因數,結果沒有了公有質因數,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是6。

  生:(反對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我們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時,只能用質因數去除,怎么能用公約數去除呢?

  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質因數去除,6是一個合數,不能用6去除。(一片議論聲。)

  師(引導):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約數是求什么?

  生:是求兩個數公有的約數中最大的一個。

  師:既然這個最大公約數既是18的約數,又是12的約數,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約數去除,大家之所以習慣用公有質因數去除,是因為短除法當時從分解質因數演變過來的,但從最大公約數的意義考慮,是可以用它們的公約數去除的。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發現第四組“21和7”也有簡便方法,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7的約數有7,21的約數也有7,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較小數7。

  生:我對剛才那位同學進行補充,因為21是7的倍數,所以,21的約數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約數,因此,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

  師: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這就是第二個規律(投影出示):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約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經過剛才的發言,舉手的人漸漸少了,可有一位同學仍堅持不懈地高高舉著手,我便請他發言。

  生:我認為除了老師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簡便,還有一種可以簡便處理的方法,那就是:兩個相鄰的奇數一定互質,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也是1,雖然它包含在互質數這一類中,但仍比較特殊。

  他的回答著實讓我和同學們吃了一驚,當時,我也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握不準。于是便領著學生們進行驗證,發現果然是正確的,同學們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來,同學們又認真地看書中例題,并且積極地做了相關的練習題。

  課后反思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它體現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創新和轉變。

  1.由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性探索轉化。

  在前段時間教學時,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結果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因為真正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的`活動。這一節課中,學生自己在進行觀察、假設、探究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在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見解,此時的合作有了基礎。當有了不同意見時,才會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當意見相同時,就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現欲,那小組合作怎會流于形式呢?可能這會“浪費”些時間,但這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能力啊!

  3.課本不能被當作惟一不可改變的標準。

  課本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例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們總結出來的規律可能被分別歸入書中幾類,但他們所發現的細微的結構特征是書上所沒有的,它是那樣有新意,我們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充分從事探究學習活動,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今天你們的早餐吃得飽飽的嗎?你們最喜歡的早餐是什么呢"?

  2、師:"針對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四(1)班調查了一下,制作了一個統計表,讓我們看一下吧"。

  師:"統計結果除了用統計表表示外,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呢?"(條形統計圖)

  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1、師:"這里有兩個統計圖,讓我們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分組完成條形統計圖。

  3、你覺得哪個更好?為什么?

  4、完成例題第1—4題。

  5、(第4題拓展)如果最喜歡的牛奶是5人呢?——半格表示1。

  板書:條形統計圖——以1代2

  6、練習鞏固,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出示四(2)早餐統計表,用以1代2的統計圖來表示。

  發現比較麻煩,還要添格子。——以1代5

  2、出示四年級早餐統計表,拓展練習以1代10。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條形統計圖——以1代2,以1代5,以1代10,以1代多。

  板書:

  條形統計圖——以1代2

  以1代多

  簡潔

  快速、半格表示1

  方便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分析簡單數據的過程,體驗條形統計圖的特點,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2、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會繪制簡單條形統計圖。

  3、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會繪制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體驗條形統計圖表的特點,能對數據做簡單的分析。

  教學準備:

  課件、鉛筆、作業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熊出沒》的主題曲。

  2、出示天氣情況記錄表,認識天氣符號。

  3、每種天氣各有幾天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作業單上表示出來。

  二、親身體驗,主動探究

  1、分類對比,體會優點。

  師:老師挑選了幾位同學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1)觀察用數表示天數的作品,體會到用數表示的方法很清楚。

  (2)觀察用圓圈的個數來表示天數的作品,體會到用圖形表示的'方法很直觀。

  2、結合優勢,學習新知。

  (1)結合優勢,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

  ①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

  ②這幅條形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小結:一個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包括橫軸、縱軸、直條、統計的名稱、制圖的日期。

  (2)分析數據

  (3)再次對比,凸顯優勢

  同學們,這三種表示方式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聯系生活,了解橫式條形圖

  三、聯系實際,感受價值

  1、完成書本上的"做一做"——————基本練習

  (1)完成數據收集,填寫統計表。

  (2)學生繪圖,并進行數據分析。

  2、蛋糕銷售量中的統計。

  師:觀察這兩個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哪種蛋糕最受歡迎?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下次進貨時你準備給光頭強提什么建議呢?

  四、總結回顧,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它有什么特點呢?

  師:"小數據,大作用",讓條形統計圖成為我們的朋友,探究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

  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清晰、直觀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會對策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對策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難點:對對策論的應用能做到舉一反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都聽說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講。

  指名學生講或教師講述“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贏了齊王?同學們想知道嗎?

  其實呀,這其中也蘊藏著很深奧的數學問題,那么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我們都能反敗為勝。

  二、自主探究

  1、討論:田忌是怎樣贏了齊王的?

  田忌取勝的策略:

  2、提問設疑。

  (1)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取勝的辦法呢?

  (2)田忌到底有多少種可以采用的應對策略呢?結果是怎樣的呢?討論、交流、匯報。

  田忌共有6種應對策略:

  3、舉一反三。

  請同學們想一想,田忌的這種策略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學生眾說紛紜,會提到各類比賽)

  那么請你們來安排一下,如果有這樣的比賽,你們會怎樣安排他們的出場順序?看來呀,一場比賽,我們光水平高還是不夠的,我們要知己知彼,凡事懂得講究策略,才會取得勝利。

  4、總結規律。

  通過以上的練習題,你們有沒有發現對待這樣的策略問題,我們有我們的解決技巧呀?(學生試說)

  最后總結:最低級的對最高級的,其他的對略低一籌的,這樣就會保證勝利。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106頁“做一做”。

  數學游戲,先弄清游戲規則,再同桌兩人合作完成。并思考:如果一人拿9、7、5三張,一人拿8、6、3三張,拿8、6、3這三張的人有可能獲勝嗎?該按怎樣的順序出牌才能獲勝?同桌兩人試試。

  2、教材“練習二十”第3題。

  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56頁-57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相互平行”與“相互垂直”的含義。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線定義中“在同一個平面內的”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整理明標

  1、復習導入:

  師:我們在第三單元學習了線段、直線和射線,現在請你在你的本子上畫出一條直線,再回憶一下直線有哪些特征?

  預設:(1)直的(2)向兩邊無線延伸(3)無法測量(2)沒有端點

  師:在你剛才所畫的直線旁邊隨意再畫一條直線,會發生什么情況?

  預設:

  預設:通過回憶直線的'特征,構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點——平行與垂直。

  2、整理明標

  (1)認識平行

  (2)認識垂直

  二、明確路徑,合作探究

  問題一: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而發現什么是平行。

  問題二:通過學生觀察,教師講授,得出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饋,對抗質疑

  問題一:認識平行

  (1)提出問題:觀察一下每組中的兩條直線,它們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將他們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將它們分類。

  (3)匯報: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義:我們將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下了一個定義: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5)提出問題:你從剛才讀的這句話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匯報:①同一個平面內②不相交

  (7)對抗:為什么要強調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內?不在同一平面內行不行?

  (8)演示:出示畫著兩條平行的直線的白紙,然后將紙沿著兩條直線中間剪開,成兩個平面展示。

  (9)提出問題:如何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線嗎?

  (10)小結: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線的存在,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問題二:認識垂直

  (1)操作:跟著老師一起來量一量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匯報: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義:我們將兩條直線相交成90度的情況下了一個定義: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4)對抗:你從剛才所讀的這句話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5)匯報: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問題:我們如何表示他們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嗎?

  (7)小結: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

  四、檢測總結,拓展延伸

  1、練習

  (1)教材第57頁做一做:獨立完成

  2、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3、課后拓展:

  (1)判斷

  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③、過直線外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的平行線.

  (2)下面的圖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況嗎?

  出示“雙杠”圖讓學生找出平行與垂直。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射線,明確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重點和難點:

  建立射線的概念,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認識射線、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的聯系和區別。

  1.拿出一條長線,用兩手把一部分拉直,兩個學生把一部分拉直。

  問:這是一條什么線?(直線)

  我們已經學過直線,說說直線有什么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說明:直線的特點首先是直,是無限長的,可以延伸得很長很長,不管延伸多長,都是直的。直線沒有端點,但實際畫直線時,不可能畫出無限長的直線,只能用不畫端點來表示,沒有端點就表示可以無限延長。

  板書:直線 無限長 沒有端點

  2.教學線段。

  師在直線上點兩個點,板書:

  問: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做什么?(線段)線段有什么特點?(線段也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明確:線段長度是有限的,它是直線的一部分。

  板書:線段 有限長 兩上端點 是直線的一部分

  3.教學射線。

  師先畫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

  問:這個圖形叫直線嗎?它還是線段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它不同于直線,因它有一個端點;它也不同于線段,它只有一個端點,我們叫它射線。

  問:射線有什么特點?和直線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明確:射線也是無限長的,只有一個端點,不能度量長短,它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板書:射線 無限長 一個端點 是直線的一部分

  4.引導學生比較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填表:

  名稱 長度 端點個數 與直線的關系 圖示

  直線

  射線

  線段

  反饋:

  1.下面圖形,說出哪些是線段,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

  2.從一點可以畫出幾條射線?

  學生動手畫,得出可以畫無數條。

  二、建立角的概念。

  1.啟發學生自己舉例,哪些圖形是角?角有幾條邊?角的邊是直線、線段還是射線?

  學生通過三角板看出:角有兩條邊,角的邊是射線,因為角只有一個端點。

  2.師在黑板上畫有,畫角的步驟如下:

  畫出一點,從這一點引出一條射線。

  從這一點再引出另一條射線。

  寫出各部分名稱,用∠1表示。

  3.啟發學生總結角的概念。

  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4.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找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學生用準備的兩個硬紙條做成一活動角,按住一個紙條不動,轉動另一個紙條,可以出現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角。

  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指導學生,先使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右圖。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這兩個角相等。

  總結性提問:

  (1)角的概念是什么?

  (2)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怎樣確定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還是小、還是相等。

  (三)角的`度量。

  1.首先說明要準確地比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還要確定計算角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觀察半圓儀,平分成180份,1份就是1度,用表示。

  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先讓學生認識量角器,觀察它的構造,有兩圈刻度,中心點和零刻度線。

  指導學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關鍵是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線和角的第一條邊重合,在哪一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教師邊演示邊說明,邊引導學生觀察。

  學生閱讀課本,并用量角器測量131頁上的兩個角,各是多少度。教師巡視加以指導。

  3.研究角的大小與邊長的關系。

  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個的角,延長角的兩條邊,讓學生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有關系?

  引導學生明確:延長角的兩條邊,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的越大,角就越大。

  想一想,在本上畫一個的角,兩條邊長都是3厘米,在操場上畫同樣的角,兩條邊長都是3米。這兩個角的大小有區別嗎?為什么?

  反饋:完成131頁的“做一做”

  (四)總結提問:

  1.射線、直線和線段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什么樣的圖形叫做角?

  3.怎樣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是上什么決定的?與邊長有什么關系?

  (五)作業。

  練習二十八第1-3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2

  師:好的同學們,不知不覺,就要下課了,你們告訴我,你們學的開心嗎?你們有收獲嗎?還有遺憾的地方嗎?(指名說)李老師也有收獲,我發現我們三(5)班的'同學表現都很出色,有的同學善于思考問題,有的同學集體合作意識強,有的同學善于傾聽別人的發言,這都是很好的學習習慣,我相信,你們以后會做得更好。最后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吧!(好),下課!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3

  課題一: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

  教具準備:把下面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復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復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學們做紙花。第一組做了45朵,第二組做的和第一組同樣多,第三組做了50朵。三個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么?”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插圖,再提問:

  “要求盤里的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

  “還可以怎樣求?”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個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數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

  “乘法算式中的乘數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

  “你能說出乘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教題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說明并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著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1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么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后,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教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教學一個數和1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3=3,表示3個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最后教師說明:1個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個3還是3,再板書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1個1相加?”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教師再說明:1個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個1還是1,算式是1×1=1。

  “這三個乘法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1有關系)

  下面我們一齊看一看一個數和1相乘它們的乘積怎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誰能說一說一個數和1相乘的積有什么特點?”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教學一個數和0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0×3 = 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0個3相加?”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再說明:0個3不能表示0個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個3還是0。板書:3×0=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0有關系)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么特點?”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教學乘法交換律。

  讓學生再看例2的插圖,然后教師提問:

  “要求一共有多少雞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5=30(個)

  “比較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讓幾個學生發言,互相補充。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乘,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通過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

  學生發言后,教師邊說邊板書:兩個數相乘,并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發言后,教師肯定學生回答,并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60頁“做一做”中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后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再集體核對。核對第4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于什么,等號右面等于什么。教師再說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5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4

  課題:你寄過賀卡嗎?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根據閱讀材料內容和調查結果分析數據,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4、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2、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用所學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賀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賀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同學們在元旦的時候都收到過賀卡嗎?你給誰寄過賀卡嗎?

  2、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你寄過賀卡嗎?的實踐課(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發現問題;

  1)呈現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學生閱讀。

  平時寄賀卡的行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對廢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師布置了小組調查:本小組成員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

  學生制成統計表,填寫統計表。

  2、分析問題:

  1)出示問題: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學生共收到多少張賀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賀卡相當于砍掉多少課大樹?

  2)引導思考:怎樣根據小組的統計結果,估計全班、全年級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張賀卡?

  出示閱讀資料,小組合作探索。

  3)引發學生對統計數據的思考,引出結論。

  4)問題:除了保護森林,少寄賀卡還有哪些好處?提出更多的問題,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

  2、解決問題。

  實施解決方案——行動起來吧!

  全班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和同學交流一下。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

  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寫一篇數學日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探究獲勝的對策,體驗對策的重要性。

  2、通過做游戲,聽故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感受我國古人的數學思想文化,幫助學生用數學的視角觀察思考身邊的問題,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列舉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來找出并體會田忌贏齊王的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將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準備:

  紙牌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上課之前我們進行兩個熱身小游戲

  游戲一:石頭剪刀布看誰能戰勝老師,一起來,三局兩勝制

  戰勝老師的請舉手,你能說下制勝秘訣嗎?

  (老師三次都是出的布)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不光想自己出什么,還要觀察對手出什么,也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

  設計目的:

  1、熟悉三局兩勝制的游戲規則。

  2、引導學生要想贏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在后面紙牌問題中要讓對方先出。

  3、激發學生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當中來

  游戲二:請你快速的將1、2、3這三個數字進行排列,要求做到不重不漏!

  要想做到不重不漏就得進行有序排列!

  設計目的:為后面探究田忌的所有策略做鋪墊

  還想繼續玩游戲嗎?我們這節課就來做游戲,看一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課件出示):一個字贏!探究獲勝的方法也叫作對策,體會對策的重要性。

  設計目的:獲勝的方法也就做獲勝的對策,初接觸對策這個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對策的含義。

  出示紙牌游戲,熟悉游戲規則。

  先觀察再選牌:這兩組牌,如果要你選,你想選哪組?為什么?

  (大牌,因為是比大小,大牌更容易獲勝。)

  同意他的觀點嗎?那我們來試試。

  學生大牌,老師小牌。上臺比試。

  誰先出?你覺得誰先出對你有利?為什么?

  (老師先出,老師先出我就能根據你出的牌想應對的方法。也就是做到知己知彼)

  老師輸了,學生贏了

  老師反問:小牌就一定會輸嗎?小牌能戰勝打牌嗎?

  設計目的`:先觀察再選牌,誰先出對你有利,用兩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小牌能戰勝大牌嗎?引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田忌賽馬的故事做鋪墊

  二、聽故事,學對策

  1、在我國古代就有一個以弱勝強的故事叫做《田忌賽馬》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下這個故事里的對策。

  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聽故事。(板書課題)

  2、聽讀質疑:

  (1)田忌和齊王一共賽了幾次?每次比幾場?

  (2)每次比的結果怎樣?分別是怎么比的?

  聽故事,找學生回答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用課件中的表格回顧田忌賽馬的過程。

  3、用問題引發學生對以弱勝強策略的思考與理解。

  (1)第一次田忌是怎樣和齊王對陣的?為什么輸了?

  (2)第二次田忌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3)第二次比賽中為什么能戰勝齊王呢?

  (4)為什么要用自己最弱的下等馬去對齊王最強的上等馬?這場他不就輸了嗎?

  引導學生理解:要想獲勝不能光考慮一場比賽的輸贏,要全盤考慮。用最弱的馬去牽制對方最強的馬,以確保后面兩場比賽的勝利。

  (5)同學們觀察這兩次的對戰,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受?

  在同等級別的馬中,田忌的馬不如齊威王的馬,而經過孫臏這么一調換,卻讓田忌贏取賽馬的勝利。這說明對策在這場比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設計目的:通過對比兩次賽馬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體會對策的重要性

  (6)田忌總共有多少種應對的策略呢?都是誰獲勝了呢?

  (7)田忌所用的這種對策是不是唯一能贏齊王的方法呢?

  那就需要同學們把田忌所用可能應對的策略一一列舉出來。

  下面就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上面的問題。

  學生匯報,教師課件展示。

  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性都一一找出來,然后從中找到最優策略,這是數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設計目的:通過列舉法滲透最優策略的數學方法

  4、第三次賽馬

  在第二次比賽中,強一些的齊王意外地輸給了田忌很不服氣,強烈要求再賽一場,第三次賽馬,想一想,他應如何使自己獲勝?

  要想獲勝,就要讓對方先出!

  設計目的:轉換角度,齊王要想獲勝就要讓對方先出,為尋找田忌獲勝的條件埋下伏筆

  5、田忌要想獲勝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1)讓齊威王先出;(對方先出)

  (2)田忌用最弱的馬牽住齊王最強的馬才能換取其他兩場的勝利。(全盤考慮)

  設計目的:總結回顧田忌賽馬的對策

  三、應用對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田忌能以弱勝強,那我們小牌能戰勝大牌嗎?

  同桌用手中的紙牌嘗試探究出牌對策。

  找兩個學生上臺比試,從中讓學生根據情況理解以弱勝強的對策。

  2、對策問題在我們生活中也常常用到。

  出示拍球比賽問題。

  設計目的:學會了以弱勝強的對策,回到課前的紙牌游戲,小牌怎樣戰勝大牌?通過對以弱勝強對策的應用加深對對策的理解

  3、你學會以弱勝強的對策了嗎?這只是對策中的一類,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也需要運用數學上的對策去解決。

  取筆問題:

  有3枝筆,甲、乙兩人輪流取走,每次只能取1枝或2枝,誰取到最后一枝筆誰就贏。怎樣確保獲勝?

  先讓學生嘗試,后上臺演示,說獲勝的對策。

  如果是4枝筆、5枝筆呢?

  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交流后,匯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一類問題的處理方法。

  設計目的:以弱勝強只是對策中的一類問題,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四、課堂小結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上的對策去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只要同學們敢于動腦筋,我們就能從中找到最好的那種策略。

  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田忌賽馬

  ——對策問題

  對方先出、全盤考慮

  最優策略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2-02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4-29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精選)09-11

(精選)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8-13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教案01-13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4-2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