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復習是對已學知識加以回憶,并進行系統整理的過程,不是講授新知識,因此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到本冊教材為止,小學階段的三種統計圖已經全部教學結束,所以在本節課中要特別注重三種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如何根據統計需要選擇恰當的統計圖,不同的統計圖能反映出數據的哪些信息等;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和比較,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歸納整理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習了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組內交流。
借鑒教材“獨立思考”板塊,引導學生從統計圖的類型、特點和分段整理、分析數據等方面進行回憶整理。
2.學生匯報,相互補充。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相互補充,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統計與概率部分的知識,學生對統計圖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建立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
⊙分類整理
1.復習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回顧。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扇形統計圖,你們對扇形統計圖有哪些了解?
(①特點: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用圓內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數。②作用: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總數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鞏固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106頁1題。
①呈現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
②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根據統計要求選擇恰當的統計圖。
(1)呈現問題:
下面幾組數據分別選用哪種統計圖表示更合適?(課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況統計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額/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所占百分比情況統計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還購房貸款
水電費
服裝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情況統計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還購房貸款
水電費
服裝
其他
金額/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確三種統計圖的作用。
師:你們知道三種統計圖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和作用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條形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
特點
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
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用圓內扇形的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比。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
用折線的起伏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作用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較。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也能看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減變化情況,應選用折線統計圖;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況,應選用扇形統計圖;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的具體數量,應選用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三種統計圖的作用,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復習分段整理數據。
(1)回顧:本學期在學習數據的整理、分析方面我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交流:除了可以將數據進行排序外,還可以將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和作用。
(2)鞏固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106頁2題。
①組織學生整理數據。
②小組內討論解題方法并匯報。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67-6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面積,探索并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運用圓面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極限的思想,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大膽猜想、動手操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通過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圓形白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出示主題情景圖:
①從圖中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②提問:“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占地面積”指什么?誰能上來指一指?
2、認識圓的面積: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如一根圓柱形鋼材的橫截面面積、圓形體育場的占地面積等都是指的圓的面積。拿出自己手中的圓,指一指哪是這個圓的面積?
3、說一說:什么叫圓的面積?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舊知回顧:
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課件配合演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轉化過程。)
指出:轉化的方法是我們學習數學新知識的一種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轉化的目的是為了--將沒學過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2、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圓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
3、操作探究:
(1)探究轉化的方法。
①提出實驗要求: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請同學讀讀實驗要求。
a.把圓分成若干(偶數)等份并剪開。
b.想辦法拼成學過的圖形。
②動手實驗,合作探究。
③分組匯報,展示成果(分層展示學生研究成果)。
第一層次:展示不同的轉化圖形,如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肯定同學們愛動腦筋,想出了多種不同的轉化方法。
第二層次:展示不同的等份數拼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感受極限的思想。
觀察不同等份數拼成的不同圖形,發現規律(課件配合演示,從將圓4等份、8等份……直到128等份,拼成的近似平行四邊形到幾乎拼成長方形,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隨著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圖形也就越接近于長方形)。
(2)推導圓面積公式。
①比較轉化后的圖形與圓,你發現了什么?
既然圖形面積沒變,那能否根據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呢?
②提出要求,合作探究。
③全班交流,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 =c2 ×r
=Лr×r
=Лr
4、小結: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是 S =Лr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出示例1:讀一讀題中提供的信息,學生獨立完成。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出示例2: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厘米,外圓半徑是6厘米。圓環的面積是多少?
(1) 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2) 你認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圓面積-小圓面積或外圓面積-內圓面積
(3)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4) 匯報解答過程及結果,集體評價
(5) 出示算法二:這種解答方法行不行?與前一種比較,哪一種簡單?
4、比較上面兩道題,要求圓面積,可以通過哪些什么條件去求?通常都回到哪個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5、完成68頁“做一做”;練習十五的1-4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你有哪些收獲?(引導學生從知識、學習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小結)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2. 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
求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說一說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1. 教學例2。
(1) 出示課文例題及插圖。
(2) 說一說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條件:
① 1號線的圖上長度是10㎝;
② 這幅地圖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問題: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3) 你認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① 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② 教師巡視課堂,了解解答情況,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 匯報解答情況。
方程解:
解:設地鐵1號線的實際長度是X厘米。
根據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問:根據什么?)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X=5000000
5000000㎝=50㎞
答:略
算術解:
根據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等于比例尺 ,得出:實際距離等于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
=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略
2. 教學例3。
(1) 出示例題,學生了解題目要求。
(2) 討論:你想怎樣畫?
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
① 確定比例尺;
② 求出圖上的距離;
③ 畫出操場的平面圖。
(3) 小組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練習活動時,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
(4) 匯報,交流。
① 小組派代表說明你的方案和結果。
② 選擇合適的方案,展示結果,并說明解決方案
如:選擇比例尺1:1000畫圖。求出圖上的長度
80×1/1000=0.08m
0.08m=8㎝
圖上的寬=60×1/1000=0.06m
0.06m=6㎝
操場平面圖: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文“”做一做”
2. 完成課文練習八第4~10題。
輔導記錄:學習用比例尺解決問題后,要求學生必須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個別學生圖簡便,直接用算術法,而忽略了比例尺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單位換算是最容易出錯的。
補充練習:
比例尺
1、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量的甲乙兩地的距離是8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2、在一幅地圖上,甲、乙兩地之間的.距離是3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15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3、有一種手表零件長5毫米,在設計圖紙上的長度是10厘米,圖紙的比例尺是( )
4、從海口到三亞全長340千米,如果將它畫在1:50000的地圖上,約是( )厘米。(得數保留整厘米數)
5、一塊長方形的地,長75米,寬30米,用1/1000 的比例尺把它畫在圖紙上,長畫( ),寬畫( )。
6、大新小學體育場長150米,寬80米,請用1/10000 的比例尺把它畫在圖紙上,并求出圖紙上的體育場的面積是多少?
7、在長28厘米,寬18厘米的紙上,畫學校的平面圖。校園東西長520米,南北寬320米。用多大的比例尺比較合適?運動場長150米,在圖上應畫多長?
8、在比例尺是1:400的地圖上,量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3:2。這個長方形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填空:
1、如果 a×3=b×5,那么 a∶b=( )∶( )。
2、1:20xx的圖紙上面積是24平方厘米,實際面積是( )公頃。
3、一個精密儀器零件圖紙的比例尺是50:1,圖上長5厘米,實際長( )厘米。
4、將2、5、8再配上一個數組成比例,這個數可以是( )。
5、如果x÷y = 712 ×2,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 )比例。
6、一種精密零件長5毫米,把它畫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圖上長應畫( )厘米。
7、在一幅中國地圖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離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8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8、、A的 與B的 相等,那么A∶B=( )∶( ),它們的比值是( )。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距離是38厘米,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10、甲乙兩個互相咬合的齒輪,它們的齒數比是7:3,甲乙齒輪的轉數比是( ).
11、在一張比例尺為1∶300的圖紙上量得一個房間的長是2厘米,寬1.5厘米,這個房間的實際長是( )米;如果有一條道路的長60米,畫在這張圖紙上應畫( )厘米。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欣賞〕
片段一(序幕部分)
師:〔出示一個圓柱體(用一個圓柱體外殼套住一個圓錐體)〕這是一個圓柱體,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體遮住(邊說邊演示),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到圓心時,那么這個圓柱體將變成怎樣的一個物體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圓形,上面是一個頂點。
生3:下面是圓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邊是一個曲面,從上到下慢慢變大。
師:你們能在本子上把這個物體的形狀試著畫下來?(叫一生到黑板上畫)
生:(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錐體)
師:現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體變成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
(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體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體)
生(驚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師:像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嗎?
生:像。
師:這個物體叫圓錐體。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圓錐體的有關知識。(師邊說邊板書:圓錐的認識)
片段二(終曲部分)
在學完圓錐體的特征后,臨近下課前7分鐘,教師模仿《幸運52》設計一個搶答游戲環節。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巳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搶答游戲,游戲規則是:在老師描述的過程中,你們就可以進行搶答,看看是我們學習過的哪種立體圖形?不一定要等老師題目全部敘述完,看哪組同學回答的又對又快。
師:請從我的描述中回答,這是什么形狀?這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三個面,其中一個面是曲面,沿著它的高將它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
生:圓柱體。(在老師還沒說完學生就馬上回答出)
師:這也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
生1:長方體。(生沒等教師說完搶著舉手說)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體。
師: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體呢?
生:正方體也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
師:那么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呢?請接著聽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體。(搶著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師:這還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將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生:圓錐體。
師:這還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十二條棱,八個頂點,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也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生:長方體。(生幾乎搶著舉手說)
師:這是一種立體圖形,沿著它的高切開,可以得到兩個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時也可能是兩個完全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生:圓錐體。(等學生說完,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圓錐體蘿卜演示給學生看)
(每道題出后,下面的學生都搶著舉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序幕扣人心弦。
一個好的開頭,往往蘊育著成功。一堂課好的序幕如同吸鐵石,可以一下子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為后面成功進行教學奠定心理、認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礎。
課始,教師用一塊布遮住圓柱體,讓學生想像,當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小到圓心時,這個圓柱體將變成一個怎樣的物體?在學生說出或畫出這個物體的形狀時,無形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更難能可貴的是,教師獨辟蹊徑,巧妙地將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扣住了學生的心弦,學生在驚訝中不知不覺步入這節課所學習的圓錐體,主動參與到研究圓錐體特征的狀態之中。教者這一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學習數學的欲望與內在的動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終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活動。因此,一堂課精彩的終曲如同壓軸戲,可以把課堂氣氛再度推向高潮,讓學生保持繼續探索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驅使下進行新的認知活動。
課尾是學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學習效率比較低的時候。在此時,教師巧妙的將練習內容蘊含于搶答游戲中,使原先枯燥、單調的練習過程轉化成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游戲內容,學生個個躍躍欲試。通過這個搶答游戲,不僅復習過去所學的知識,也將本節課的內容得以升華,特別是最后一道搶答,極大的考驗了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這個搶答游戲,也將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到極點,學生的知識被激活,思維被激發,情感被激勵,取得課雖終,趣未盡、思不止的效果。這樣的課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這兩個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如果我們的教師都能在教學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們的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這樣,才會是課伊始、趣已生,課結束、趣猶存。從而做到: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的認識”是分數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熟練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
1、交流
師:我們的黑板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墻面又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么聯系?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為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聯系。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么,數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聯系的現象呢?
生:約數和倍數。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聯系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約數。不能說成8是倍數或4是約數。因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數學中具有相互依存聯系的現象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新知
對數游戲
1、學習倒數的意義
我們六年級辦公室里有7人,男教師4人,女教師3人,下面我和同學們做個對數游戲,就是我先根據3和4說一個數,同學們跟著根據3和4說一個數。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師: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
提問;看我們做游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
生1:第一個分數的分子就是第二個分數的分母,第一個分數的分母就是第二個分數的分子。
生2: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互調換了位置。
生2:兩個分數的乘積是1。
提問:像符合這種規律的兩個數叫做什么數呢?誰能給這種數取個名字。(倒數)出示課題:倒數的認識
提問:那么怎樣的兩個數才是互為倒數呢?指導看書。
思考:(1)什么是倒數?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你能找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嗎。請舉例
評析:回答問題
理解“互為”的意義。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找朋友游戲(課前每位同學發一張數字卡片)
練習出示卡片(六位同學舉著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 11/4 1/50 8 6/5 99
(2)規則:如果下面的同學拿到的數是以上這些數字的倒數就到相應的同學前面排隊
提問:下面的同學你們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嗎?那么你們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教學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
出示例題:找出下列各數的倒數
2/3 7/4 1/5 9 1/7/8 0、4
小組討論指名板演
提問: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數的.?
生1:因為2/3與3/2乘積是1,所以2/3的倒數是2/3
生2:因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分子與分母正好調換位置。2/3的分子與分母調換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數是3/2 。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數的?
……
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很快地找到一個數的倒數?為什么?
4、練習請剩下的沒有找到朋友的同學繼續找倒數
5、討論:1的倒數是誰?0的倒數呢?
生:1的倒數是1
師:能說明一下理由嗎?
生1:因為1與1的乘積還是1。
生2:因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與分母調換位置后還是1/1,即1,所以1的倒數是1。
師:0的倒數呢?
生1:0的倒數是0。因為1的倒數是1,所以0的倒數是0。
生2:因為0與任何數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數是任何數。
生3:0的倒數是沒有的。因為乘積是1的兩個數才互為倒數,而0乘任何數都得0,說明0乘任何數都不得1,所以0沒有倒數。
生4:0可以寫成0/1,0/1的倒數是1/0。
生5:不對,1/0分母是0,沒有意義,所以0是沒有倒數的。
6、完善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填空
1、因為5/3_3/5=1,所以()和()互為();
2、因為15_1/15=1,所以()和()互為();
3、4/7與()互為倒數;
4、()的倒數是6/11
5、()的倒數是2
6、1/8的倒數是()
7、1/2/7的倒數是()
8、0、3的倒數是()
判斷
1、得數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互為倒數的兩個數乘積必定是1。()
3、 1的倒數是1,所以0的倒數是0 。()
4、分數的倒數都大于1。()
思考
4/5_()=()_8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第一課時
教材第13—16頁,分數連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解答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及其計算方法。
2、讓學生在“用數學”活動中,學會收集、選擇和加工信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共同探討中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預習提綱:
讀一讀:教材13頁
算一算:
16(15)×21(20)×5(1)10(9)×3(2)×6(5)33(5)×22×2(1)
做一做: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預習展示
1、通過預習你獲得哪些知識?
2、交流做一做及算一算的情況。
3、談話:同學們喜歡玩沙包游戲嗎?不同大小的沙包有不同的玩法,想不想自己也動手來制作沙包?那我們就來了解幾條制作沙包的信息,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本13頁的情境圖,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1)裝一個綠沙包需要多少玉米?
(2)裝一個黃沙包需要多少玉米?
師:解決這兩個問題哪一個稍復雜一些?為什么?
談話:同學們分析的很準確,那今天我們就來解決“裝一個黃沙包需要多少玉米?”這個問題。
二、研究問題指導點撥
找一名學生把屏幕上的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讀一遍,并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1)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是如何理解“裝一個綠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紅沙包的3/4”和“裝一個黃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綠沙包的7/9”這兩句話的?
學生自由發言,統一認識。
(2)明確要求,分組學習。
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示出題目中所描述的等量關系。
列出算式并講出道理。
分組活動,教師巡視,看學生是否需要幫忙。
(3)小組匯報,評價訂正(讓學生板演)
訂正線段圖(或其他圖示)課件動態出示P13圖示。
注意讓學生說清黃沙包的線段的畫法及依據。
分析題意,解釋算式。
關鍵看學生能否說清“裝一個黃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綠沙包的7/9”的意義;要引導學生說清是按怎樣的數量關系列的.算式。
方法一:先求裝綠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60×3/4=45(克)
再求裝黃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45×7/9=35(克)
方法二:列綜合算式:60×3/4×7/9=45×7/9=35(克)
(4)抽象概括構建模型。
討論: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看看能發現什么?
師:60×3/4求的是什么?是把誰看作單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數再乘7/9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誰作單位‘1’的?
教師小結:今后解題時一定要認真分析題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計算,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計算,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分數連乘。(板書課題:分數連乘)
師:分數連乘除了剛才同學介紹的方法外,還有一種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想知道嗎?
同學們自學課本P13頁,再比較課本上介紹的方法和剛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計算分數連乘時,要先約分,再把約分的結果相乘。
三、類化練習拓展創新
1、類化練習
A、甲數是30,甲數的2/3相當于乙數,丙數是乙數的2/5,求丙數是多少?
2、限時作業:
課本14頁自主練習第1、2、3題。
四、課后札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5~16頁,自主練習第7~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連乘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能熟練進行分數連乘的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這節課我們對分數連乘的有關內容進行練習。
板書課題:分數連乘練習。
2、自主練習第1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說說分數乘法時,有整數怎么辦?
二、綜合練習
1、完成自主練習第7題。
讓學生說出4/5是以誰為單位“1”?,然后說出這個分數的意義。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自主練習第8題。
讓學生說說要求“西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
獨立完成計算。
3、完成自主練習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明確:要求黑板的面積要先求什么?怎樣求?
4、完成自主練習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每個分數都是以誰為單位“1”的?所求的問題分別和哪個條件有關?
三、綜合練習,拓展應用。
1、出示自主練習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出示自主練習第15題。
這是一道圖示題,首先讓學生認真審題,弄清圖示出示的信息,看清所求問題。
重點明確要求牡丹的花期是多少天?要先知道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
完成自主練習的第13、14、16題
課后札記: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36頁例7、“練一練”,第39頁練習六第16~21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找乘積是1的兩個數”和“找一個數的倒數”的過程,認識和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使學生在認識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特點的過程中,發展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學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朋友”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能說說教室里哪些同學是你的朋友嗎?
指名回答。
談話:在將近六年級學習生活中,很多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朋友”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關系,在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存在一些關系,比如兩個數的乘積是1,就可以說是這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哪些數之間有這種關系呢?怎樣找這樣的兩個數呢?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學習新知。
1、理解倒數的意義。
(1)出示例7,學生獨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例如 和 互為倒數。可以說 是 的倒數, 是 的倒數。
引導:請大家仔細觀察,剛才我們找出的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交流后明確:這些算式里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
指出:像這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學生舉例來說。進行及時的評議。
(4)追問: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為什么要說“互為倒數?”
小結:倒數不是指一個具體的數,而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當兩個數乘積是1時,這兩個數互為倒數。
2、歸納方法
(1)提問:我們已經知道了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你能分別找出 和 的倒數嗎?
提問:觀察上面互為倒數的各組數,它們的分子和分母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小組討論:引導觀察倒數和原數的關系,想一想一個數的倒數與原數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
指名回答:找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交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問:0有倒數嗎?為什么?1呢?
指出: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的積都不會是1,所以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1。
除0以外,在求一個數的倒數時,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位置即可。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六第17題。
學生分別說出每個數的倒數,并選擇幾個數說說是怎樣想的。
2、做練習六第18題
學生獨立宛成,再集體交流,選擇兩題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3、做練習六第19題
練習之前明確要求:觀察每組的3個數有什么共同點,寫出的倒數又有什么共同點,帶著問題邊寫邊觀察。
全班交流結果,板書每組里各數的倒數。
提問:你發現每組數和它們倒數的.特點了嗎?把你的發現和大家交流。
提出:從這四組數可以看出:真分數的倒數是假分數,大于1的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幾分之一的倒數是幾,幾的倒數是幾分之一。
4、做思考題。
啟發:聯系倒數的意義想一想,要使三個分數乘積是1,[板書:( )×( )×( )=1]必段符合什么條件?
引導:通過交漢我們知道,三個分數乘積是1,其中兩個分數的乘積和第三個分數互為倒數,你能在這七個分數里分別找出這樣的3個分數嗎?試著找找看。
學生先嘗試練習,再集體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是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五、作業
補充習題。
板書計劃:
倒數的認識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求一個數的倒數時,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位置即可。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課本第68--69頁例1和“練一練”,練習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讓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用“假設”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弄清在有差數關系的問題中假設后總量發生的變化。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談話:同學們,咱們先來做一個數學游戲,注意聽了。
一種易拉罐飲料搞促銷活動,4個有獎拉環換一個杯子。老師收集了8個有獎拉環,可以換幾個杯子?要想換5個杯子,需要幾個有獎拉環?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假設的策略
1、談話:下面,咱們再來做一個搶答游戲。開始: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個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滿,每個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個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滿,每個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談話:下一題,看誰反應快。
(3)出示例題。
2、談話:能用720÷7嗎?為什么?(題目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杯子了)
出示例題圖。
這兩種杯子有關系嗎?(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什么意思呢?“正好都倒滿”又怎么理解?
要解決什么問題?“各多少毫升”意思是……
3、探索假設的.過程。
談話:這道題中有兩種不同的杯子了,同學們,能解決嗎?請拿出作業紙,先在圖上畫一畫,然后解答,并且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
選擇兩名學生展示不同解法。
(1)提問:你怎樣想的?(把大杯換成小杯)怎么想到的?明白他的意思嗎?(找學生再說一遍)方法和他一樣的同學請舉手。
這些同學都是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
板書:假設都是小杯。
(2)提問:你又是怎樣想的?(把小杯換成大杯)為什么要換?在圖上怎么表示?這兒的“3”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同學請舉手,這些同學都是怎樣想的呢?
板書:假設都是大杯。
4、比較。
談話:同學們用兩種方法解決了這題。原來既有大杯又有小杯,第一種方法假設都是小杯了,第二種方法假設都是大杯。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這兩種方法都是把兩種不同的杯子假設成一種相同的杯子。
5、檢驗。
談話:我們解答的對不對呢?同桌相互說說檢驗過程。
指名口答。
如果學生只說出滿足一個條件,教師就引導:這才滿足題目中的一個條件……,還要滿足另一個……還要用……
談話:希望同學們能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三、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完成P69“練一練”。
學生獨立讀題,分析題意,指名說說思考過程,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答過程。
四、全課總結,優化策略
談話:這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這樣幾道題。
出示例題、練習題和練一練。
提問:解題時我們運用了什么方法?
談話:是把兩種不同的杯子假設成一種相同的杯子,練一練是把桌子假設成椅子,或把椅子假設成桌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假設。
板書課題。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一第1-3題。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同一個圓內直徑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2、 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學會畫圖。
3、 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4、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5、 通過生活實例、工藝設計感受數學之美,了解數學文化,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
3、創設步步遞進的課堂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自覺地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從生活中引入圓
1、 出示生活中圓形物體的圖片,讓學生找“圓”。
2、 除了剛才這些圖形,你還能舉出哪些圓形的物體?
3、 師:圓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飛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圓的知識,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的'研究就有偉大的成就,因此我們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數學之美,板書“圓的認識”)
二、在畫圓過程中認識圓
1、 你會畫圓嗎?你能借助哪些工具來畫圓?
(圓規、硬幣、有圓孔的三角板、瓶蓋)
2、 說說各種畫法的不同特點。
3、 介紹圓規,用圓規畫圓。
展示學生作品,分析失敗案例,請成功同學介紹經驗,教師總結。
4、 教師示范畫一個圓。請學生上臺畫一個和老師一樣的圓(同一地方、同樣大小)。
5、 師: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圓心、半徑。
6、 認識圓的特征和圓各部分的名稱,師生一起操作進行。
(1) 認識圓心
取出圓紙片,先對折,打開,換方向后再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折過若干次后。
問:像這樣折可以折多少次?(無數次)
問:這些折痕意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這些折痕意是在圓中心這一點相交)
老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導學生在自備圓中心標出圓心,用字母O表示
(2) 認識半徑
指導學生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用直尺連一條線段,老師講解并板書,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問: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
問:量一量,半徑長幾厘米?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3) 認識直徑
指導學生把圓形再對折然后打開,讓學生把這條折痕用直尺畫出來,看看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師指出同時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
問: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
問:量一量,直徑長幾厘米?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4) 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問:剛才我們量了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長度,誰能說出同一個圓里直徑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
(1) 做課本第58頁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題。
(2) 判斷題
(1) 通過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 ( )
(2) 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 )
(3) 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1/2。 ( )
(4) 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
四、小結
今天學了哪些知識?
圓的各部分的名稱各是什么?
圓的特征是什么?
怎樣畫圓?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P42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有關圓錐體積的實際應用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探作中完成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內在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學與我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靈活利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習者特征分析:
接受教育者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六年級的學生盡管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感性知識對于他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真正做到“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2)以實驗要求為主線,既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努力探索圓錐體的計算方法。
(3)問題解決為主的教學策略:通過演示、小組交流、動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本課從具體的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每位同學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6水槽紅顏色水。直尺6把。
(2)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課前鋪墊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兩名板演,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二、提出質疑,引入新課
圓錐有什么特征?它的體積如何計算呢?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動手操作,獲得新知
1、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鑒這種方法,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么?(這個圓柱體和這個圓錐體的形狀有什么關系)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等高)
(2)為什么?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為什么?
教師: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么樣的關系?(指名發言)
用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學們匯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么樣的倍數關系。
(3)學生分組做實驗。
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發現有什么倍數關系?(學生發言: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指名發言)
(4)學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組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體積大小的比較,通過比較你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整理歸納: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老師拿起一個小圓錐、一個大圓柱)如果老師把這個大圓錐體里裝滿了砂子,往這個小圓柱體里倒,倒三次能倒滿嗎?(不能)
為什么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里裝滿了水往圓柱體里倒,倒三次能倒滿呢?(因為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
(老師在體積公式與“等底等高”四個字上連線。)
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復敘述公式。)
教師:同學們圓錐體里裝滿了水往圓柱體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辦法推出計算公式?讓學生動腦動手?
得出用尺子量圓錐里的水倒進圓柱里,水高是原來水高的1/3、
小結:今后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方法來計算。
(5)應用鞏固
1、出示例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自己解決問題。
例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完成后,進行小組交流。
你是怎樣想的和怎樣解決問題。(提問學生多人)
教師板書: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2、練習題。
一個圓錐體,半徑為6cm,高為18cm。體積是多少?(學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饋。)
3、出示例2:要求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思。
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計算出這堆小麥的體積嗎?
(1)提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提問。并回答同學的質疑:3、14×()×1、5表示什么?為什么要先求圓錐的體積?得數保留整千克數是什么意思?4、比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訴了我們底面積,而(2)沒有直接告訴,要求我們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出圓錐體積。
四、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1、一個圓錐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徑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
2、選擇題。
每道題下面有3個答案,你認為哪個答案正確就用手指數表示。
(1)一個圓錐體的體積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
立方米3a立方米9立方米
(2)把一段圓鋼切削成一個的圓錐體,圓柱體體積是6立方米,圓錐體體積是()立方米
6立方米3立方米2立方米
3、學生操作
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么體?(長方體)
要在我們的教室里放一個盡可能大的圓錐體,想一想,怎樣放體積?(小組討論)
指名發言。當爭論不出結果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數據:教室長12m,寬6m,高4m、并板書出來,再比較怎樣放體積的圓錐體。
五、課后小結,歸納知識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哪個同學、哪個小組學習?
六、作業布置,鞏固新知
1、本節課后第3、4、5題。
2、回去觀察你生活身邊有哪圓錐物體?測量計算它們的體積。下節課交流匯報。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速度”、“圖形放大縮小”“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的目的。
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生活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過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利用“蘋果買賣”“圖形放大縮小”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第一單元位置
內容:P2~3位置
目標:1、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數對確定位置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我們在前幾年的課程中多次學習了位置與方向,說一說我們以前是怎樣確定位置的。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置,看一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確定位置。
2、教學例1。
(1)出示P2例1,觀察主題圖。
(2)問:教師是怎么知道確定張亮的位置的?
(3)介紹操作臺的情況。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第幾列是從左往右數,第幾行是從前往后數。這是一種約定。
(4)你能指出哪個是張亮同學嗎?
(5)說一說其他同學的位置。
(6)張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來。
張亮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2,3)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7)小結:可以用有順序的兩個數組成數對表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用括號把列數和行括起來,并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8)試一試:用數對表示出其他同學的位置。
(9)張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嗎?
注意:用數對表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P3例2
(1)觀察動物園示意圖,這幅圖和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么不同?
①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②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③方格紙的豎線(橫線)從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標注了0,1,2……。
(2)找一找動物園大門的位置,可以用數對怎樣表示出大門的位置?
(3)說出熊貓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4)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數對,第2個數都是4,說明什么?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說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么特點?
如果用(X,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里嗎?
(5)在圖中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4練習一第2題。
四、分課小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怎樣用數對表示位置?應該注意些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4練習一第1題。
第二單元分數乘分數
第一課時分數乘以整數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重點難點: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展示教學目標:1、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2、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二、自學:計算下面各題:
思考: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出示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兩名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板演
3、用加法算:(塊)
用乘法算:(塊)
學生思考:這里為什么用乘法?乘數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學生齊讀一遍。
練習:說一說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題。)
問:那么分數乘以整數方法應該是怎樣算?(通過觀察例1,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三、鞏固練習。
1.第2頁做一做。
2.練習一
第二課時分數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第11頁例4以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第3、4題
教學目標:1.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重難點、關鍵1.重難點: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關鍵: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計算下面各題。
12×3/4 5/16×32 15×3/5 3/8×12
2.說一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步驟。
(1)整數與分子相乘的乘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3.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1)一袋大米,每天用去3/4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某修路隊,每天修路3/2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全程的3/20,4小時行駛全程的幾分之幾?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題目:(出示課文插圖)
問題一: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1)你想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5×1/4
(2)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
①1/5×1/4表示什么?
經過討論,使學生理解1/5×1/4,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也就是說把1/5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②畫示意圖分析。
③從圖上可以看出,這面墻的1/5的1/4,是哪一塊?它占整面墻的幾分之幾?
通過觀察得出:這面墻的1/5的1/4,是占整面墻的1/20。
板書:1/5×1/4=1/20
④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結果,看一看其中的聯系。
板書:1/5×1/4=( )/( )=1/20
想一想:應該是怎樣的一個計算過程呢?
學生經過思考交流,不難發現其中的計算過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補充其中的計算過程。
1/5×1/4=(1×1)/(5×4)=1/20
然后,聯系以上的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學生不難發現: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教師可不急于作出歸納,再提出問題,繼續驗證學生自己的發現。
問題二:3/4小時粉刷多少呢?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1/5×3/4
(2)你認為計算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5×3/4=1×3/5×4=3/20
(3)畫示意圖加以驗證。
注意:畫示意圖時,要緊密結合1/5×3/4的意義加以分析。
(4)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教師板書:
分數乘分數,應該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教學例4
出示教材例題,學生簡要了解蜂鳥。
(1)2/3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列出算式
3/10×2/3
②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計算情況。
完成后,選擇兩位不同計算過程的學生上臺板演。
③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2)5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學生獨立列式解答,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②教師出示算式,學生判斷可以不可以。
③說明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約分的方法。
強調:整數約分后的結果要寫在整數的上面,并與分子相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題后“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第3、4題
第三課時運算定律的應用
教學內容: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教材第14頁例5、例6,練習三的1、2、4、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乘法,并使一些計算簡便。
2、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重難點、關鍵: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第2頁~3頁的例題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7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位置,并會用數對表示位置。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54名同學,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六、教后記:
通過呈現確定多媒體教室中學生的座位這個情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積極引導與點撥,加深了學生對數對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3頁例2,練習一第3、4、6、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在方格紙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對的第1個數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字表示什么?
2、 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
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 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指名學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問題1:熊貓館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館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館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問題2:讓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標出各個場館的位置。如:飛禽館(1,1)在第1列第1行交*點上……
三、拓展知識外延。
1、完成練習一第3、4題。
2、完成練習一第6題。
(1) 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組內互相交流、探討。)
(4) 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5)匯報:圖形不變,右移時,列變了,數對的第一個數字改變了,上移時,行變了,數對的第二個數字改變了。
(6)學生質疑問難,激發知識沖突。
a、針對同學的匯報,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b、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四、歸納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練習一第5、7題。
六、教后記:
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分數乘法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知識目標:學習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分數乘以另一個分數的結果。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整數乘以分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注意兩種約分方式。)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課本例題:一張長方形的紙條,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時,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個例題,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也就是
教師讓學生從圖中看出是,讓學生從=中思考,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規則,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教師提問學生說說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法則。并對學生的說法給以鼓勵。
教師和全班學生共同總結出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法則:分數乘以分數,分子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為分母。
驗證法則:讓學生折紙驗證?,并讓學生分析為什么?
課堂討論:讓學生能夠根據課本7頁中的.插圖,說一說,紅色部分占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初步理解求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8頁試一試,讓學生運用分數乘以分數的法則來進行計算。注意能約分的先約分,如:中的7和14先約分。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
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法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一、說教材
《百分數的應用(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有兩個層次的基礎: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和百分數知識的學習。同時,本課的學習還將是學生初中代數學習的知識基礎。
本課的編排是這樣的,教材呈現出一幅笑笑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統計表以及針對表格提出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和課后閱讀資料主要是體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而第二問則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本課編排特點,我將本課目標設定為以下兩點
1.通過探索、交流、比較,使學生掌握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與人交流以及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找準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二、說教法與學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一堂好的數學課,最終目標是學習能力和數學思想的培養,而應用于生活則是這個目標的價值所在。為此,在本課中我將主要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探究交流自主構建。
2.聯系生活體驗價值。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較、聯系生活都是學習本課的有效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環節分為3大塊:閱讀資料,導入新課自主探究,分析比較拓展思路,學以致用。
課始,閱讀資料,導入新課。課件出示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關于恩格爾系數的介紹。請學生帶著下列問題獨立閱讀恩格爾系數指什么?結合課前收集的數據你能計算出你家的恩格爾系數,并對此做出科學解釋嗎?,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饋并小結得出:百分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百分數的應用(三)。
選擇這一導入而沒有選擇復習導入有以下3點考慮:1.這樣導入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2.對恩格爾系數的`學習能更好的體現教材的編寫意圖。3.如果選擇前面學過的列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或用分數問題復習導入,雖然能幫學生尋找知識的生長點和鏈接點,以實現知識的遷移,但壓縮了學生的探索空間。所以不設相應的復習題就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尋找新的知識生長點,感悟新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較分為3個層次:循序漸進,動態示題探究交流,夯實基礎比較優化,激活思維。
首先:循序漸進,動態示題。笑笑也調查了一份他們家的食品支出情況,我們去看一看然后運用課件將表格中的第一排數據一一出示,讓學生分別判斷處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說一說有什么發現。這樣逐一出示,能夠讓學生的觀察視野隨著時間的推移,直觀的發現笑笑家生活水平從貧困溫飽接近小康的巨大變化,感受到這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張表格。這時,我將問題(1)去掉,因為它已經在動態出示表格的過程中完成了,直接將問題(2)改成(1)隨著表格一起出現: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嗎?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環節和比較優化環節。
探究交流,夯實基礎。這個環節主要通過以下4步完成
1.獨立審題,并嘗試畫圖、列式、解答。
2.小組內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饋。
獨立完成有利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形成,以達到自主建構。交流想法則是用語言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再一次論證,展現。
而在展示方法這一步,由于前面的學習基礎,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用方程來解這道題,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會出現這一種(65%-35%)X=210,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同學用算術方法---210(65%-35%)。所以將這三種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饋的時侯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尤其是對等量關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種65%X-35%X=210根據要求,學生一般都會先畫出線段圖,那么首先要讓學生根據線段圖說出圖意,其次說出列方程的根據:你是抓住哪句話來分析的?通過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關系:食品支出的錢數-其他支出的錢數=210元,再根據等量關系說出所列方程的含義:65%X、35%X分別表示什么?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并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于(65%-35%)X=210雖然從算式來看只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實際上他們所依據的數量關系是完全不一樣的,可適時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程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期間對于學生因為粗心比較容易犯的錯誤,要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錯的原因。總之,對于基礎好的同學多放手,給他們探索的空間,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既要讓他們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時給予引導。
比較優化,激活思維環節:新課標倡導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類問題,因為這種順向思維的方法,既化難為易,又加強了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因此,針對學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術2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比較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討論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時指出列方程這種方法在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試一試的第2題(2)20xx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兩項支出一共540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來鞏固所學。由于第一題(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與例題是重復的,所以刪掉。而第(2)題作為例題的延伸和對主題資源的有效利用做為課堂練習。
課尾拓展思路,學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學習比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練習題和例題基本處于同一層次水平,所以我在豐富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以及聯系生活實際這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據此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某班在一次數學單元訓練中這道題是從扇形圖的練習形式以及涵蓋了基本訓練、變式訓練、發散訓練的練習內容兩方面豐富了本課,其意圖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數學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環保意識的培養。 第二道題選用的材料是《我國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情況》的財經報道。
2.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局面下,我國經濟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15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其中中央本級收入27526.8億元,同比增1.6%,地方本級收入23992.07億元同比增長9.8% 問題:根據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并列出算式? 這道題的數據雖然復雜不方便計算,但是體現了數學材料的真實性。其傾向性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綜合運用的能力。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本課的板書: 因為本課本著放手讓學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書的設計遵循黑板是學生的試驗田的原則,除了教師板書課題及一些重點要求外,主要是學生上來展示他們的解題方法。
就是這樣,一堂樸實數學課的探究與應用,就此結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專家與同仁的指導。謝謝!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02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教案01-07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1-07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06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5-29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12
數學上冊教案01-15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教案03-15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應用》教案05-28
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