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數學教案:《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教師準備: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24塊;課件。
學生準備: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2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課件演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通過觀察,你能說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實驗: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先說一說它們的體積是多少?師: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這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觀察結果: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體積(單位:立方厘米)
43112
62112
121112
32212
師: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
問:為什么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即形狀不相同而體積相同呢?
體積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含體積單位數: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學習--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思考并回答: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正方體的體積該怎樣計算呢?
結論: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0.2=0.2×0.2×0.2;()
②5X×2=10X;()
③一個正方體棱長4分米,它的體積是:4=12(分米);()
④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
4、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以“圖形的認識、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圖形與證明”等四條線索展開,并且都以圖形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認識與把握我們生存的現實空間為目標,不僅著眼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幾何事實,而且強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
鑒于新課標的要求,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生操作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推理和最后的結論,都由學生得出,老師只起“導”的作用。正方體體積公式,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把它歸為長方體的特殊情況來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對長、正方體之間包含關系的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其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總之,新課力求體現兩個特點:
1、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實驗與實踐的空間。
2、課堂教學的組織,將突出探究性活動,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認識和掌握圖形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其間特別注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交流的機會。
【五年級數學教案:《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1-22
五年級數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04-07
正方體與長方體數學教案08-31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2-12
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