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二年級上冊《認圖形》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認圖形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認圖形,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6~27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這是本節課的學習的支撐點。本課教材緊密聯系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先把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按邊的數量統一命名為四邊形,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圖形邊的數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一數它有幾條邊”的認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作準備。
在“想想做做”教材安排了折、剪、拼、搭等多種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感知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特點,讓他們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系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圖形的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3、初步激發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交往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在折、拼、剪、搭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每人若干根小棒、一個信封,內裝一套四、五、六邊形紙片(地磚紋樣)、一張正方形紙,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情景圖:小朋友,新年里小狗史努比蓋了一座新房子,看多漂亮!可惜還沒鋪地磚,史努比正為該鋪什么地磚發愁呢!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它去挑選一下嗎?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一)認識四邊形
1、引導觀察:
⑴讓我們先來看看地磚樣品吧(多媒體出示)請小朋友把自己信封中的地磚樣品拿出來放在桌上。
看,這些地磚的形狀可真多。你認識其中的哪幾種圖形呢?把它們找出來放在一邊。
⑵學生獨立操作。
⑶指名匯報:你找的是哪些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
⑷引導發現:觀察一下,這幾種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四個角,四條邊)
(評:巧妙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使抽象的幾何圖形的認識建立在已有的經驗上,使新知的展開顯得十分自然。)
2、建立概念
⑴認識邊:真不錯,你們已經認識邊了!誰來把正方形的邊指給大家看看?(指名板演)
⑵揭示“邊”:象這樣直直的一條,我們就叫它“邊”(板書:邊)
⑶數邊:
①先拿起自己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邊,再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教師根據學生數的方法強調:數的時候要按一定的順序,注意首尾相連)
②小結:正方形有四條邊,我們就說“正方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演示:圍成)
③那么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是由幾條邊圍成的呢?先自己數一數,再告訴同桌。
⑷小結:通過數一數這些形狀的邊,我們發現它們都是由四條邊圍成的,(板書:4)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給他們取個共同的名字,叫“四邊形”(板書:四邊形)
(評: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找一找,數一數,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圖形邊的數量,并體會到可以根據圖形的邊的數量來命名,為后面學習五、六邊形巧設伏筆。)
3、鞏固認識:
⑴再找一找,你們桌上還有四邊形地磚嗎?(指名展示)
其他同學判斷:你們認為他找得對嗎?為什么?
⑵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四邊形?是的在( )里畫“√”。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并說說剩下的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評:抓聯系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這里讓學生繼續找出其他的四邊形,使學生能用聯系的眼光來認識四邊形“有四條邊”的共性,并通過使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更進了一步。)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分類、探究
⑴提出要求:觀察桌上剩下的地磚,你能把它們按照形狀分一分嗎?
⑵學生操作:先分一分,再告訴你的同桌,你是根據什么分的?指名板演。
⑶匯報分法:你是怎樣分的?(五條邊的分在一起,六條邊的分在一起)為什么要這樣分?你能分別給他們取個名字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五邊形、六邊形)
⑷驗證:他說得對嗎?讓我們一起拿起自己的地磚數數看。
⑸小結: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叫什么名字?由六條邊圍成的呢?
2、鞏固認識:(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①提問:你會用小棒搭一個五邊形嗎?
②嘗試操作:每人獨立搭一個五邊形
③交流匯報:搭一個 五邊形,你用了幾根小棒?(指名板演)
思考:搭一個五邊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為什么?
搭一個六邊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呢?請你搭搭看。
(評:通過組織分類、取名活動,使學生利用認識四邊形的經驗自主遷移,從而建立五、六邊形的概念,并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一數它有幾條邊”的認識,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課堂小結,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把這些地磚按形狀分成了幾類?在分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真了不起,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圖形,你們都已經認識啦!(板書課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①提出要求:先數一數這些圖形各有幾條邊,照樣子寫在圖形上,再填表。
②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①先電腦演示折法,讓學生說說折出的是幾邊形。
②讓學生照樣子折,邊折邊自己填空。
③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①嘗試練習:先自己試著動手分一分。
②匯報交流:(指名展示)你是怎樣分的?
③小結:分的時候可以從一個頂點開始,每次分出一個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個數最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拓展思維(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⑴提出問題: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⑵小組交流、合作:先動手剪一剪,看看和你猜的一樣嗎?再互相交流。
⑶全班交流,互相展示
(評:在鞏固環節,教師通過組織各種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更深刻、更清晰,而且也使學生對圖形間的聯系和變換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在動態中認識事物。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探索和嘗試,激活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能力。)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認圖形】相關文章:
數學二年級上冊《認圖形》教案12-20
小班數學《認一認》教案03-29
一年級數學教案:認圖形06-01
一年級數學教案《認圖形》04-07
二年級數學上冊對稱圖形教案03-15
《認一認》教案02-20
數學圖形大班教案01-10
數學《圖形分類》教案03-25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軸對稱圖形》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