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大全(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小花片數量變化的過程,嘗試根據小花片數量結果,推導出小花片數量與游戲輸贏結果以及游戲規則之間的關系。
2.提高判斷推理能力,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喜歡學習數學,在數學游戲中感受到快樂。
二、活動準備
小花片人手三片,磁性黑板一塊,磁鐵塊6個,油畫棒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回憶熟悉的游戲,了解新的游戲規則
1.回憶熟悉的游戲。
(1)回憶游戲“石頭剪刀布”的玩法和規則。
提問:“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規則?
(2)介紹新的游戲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們要把原來的兩人游戲變為集體游戲。每個小朋友邊念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邊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個朋友和他面對面,一起念“石頭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時出手勢,比出勝負。每一對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戲、比出一次輸贏,然后更換一個朋友再游戲。
2.試玩新的集體游戲。
(1)請幼兒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兩兩找朋友輪流玩游戲,引導幼兒一起念兒歌、一起說“石頭剪刀布”的指令。
(2)提問:誰贏了?誰輸了?出了一樣的手勢該怎么辦?比出一次輸贏后就要怎么樣了?
(3)待游戲比出輸贏后,請幼兒回座位坐下。
(4)幫助幼兒理解新規則:一輪游戲中,每個人要換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頭剪刀布”。
3.了解增加小花片后的新玩法。
(1)講解新的玩法和規則:游戲前每個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小花片,游戲中每一次輸的小朋友要給贏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戲中每人要想辦法保管好自己的小花片,不要掉落和丟失。
(2)在活動室前面的桌子上放三堆小花片,請每位幼兒上來拿取3片小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與旁邊的同伴互相驗證有否拿對。
二)開始游戲,體驗3片小花片的變化過程并進行推理
1.嘗試游戲,體驗3片小花片的變化過程。
(1)請幼兒進行第一次游戲。游戲中教師提問:現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兩(一)片小花片了,他還能玩幾次游戲?
(2)游戲結束后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在手上有幾片小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在手上剩幾片小花片了?
(3)請幼兒進行第二次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在手上有幾片小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在手上剩幾片小花片了?
(說明:一輪游戲進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會有幼兒輸完3片小花片。教師要重點關注幼兒是否遵守游戲規則,即每次輸贏后能否正確拿出一片小花片,以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關注自己手上小花片數量的變化及其與輸贏結果之間的關系。)
2.游戲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小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則”,并獎勵每人一片小花片。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提問:大家來猜猜,他的3片小花片怎么會一片都沒有了呢?如果是因為他輸了,那么他一共輸了幾次?為什么是輸了3次?
(3)提問:誰認為自己手上的小花片最多?有幾片?
(4)請手上有6片小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小花片變為6片的過程。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小花片怎么會變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為他們贏了,那他們每人贏了幾次?為什么?
(5)幼兒作出推理后,教師呈現磁性黑板,請手上有6片小花片的幼兒上來在集體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小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三)結束環節,為小花片涂色
師:現在每個人手中都有小花片了,請小朋友為小花片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名稱。
比比誰最快。
二、活動目標。
1、正確認讀1——10的數字,學習用序數詞表述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從不同方向辨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1、畫出樓房圖,10種動物卡,1——10的數字卡。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1頁,筆。
四、活動過程。
(一)動物排隊。
1、小動物們排好隊伍準備去參加比賽,看看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2、將10種動物排成一行,指導幼兒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說出他們的位置,然后粘上相應的數字卡。
3、教師任意說出某種動物的名稱,幼兒說出該動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4、變換排列方向,重新擺放數字卡。想一想,小兔剛才排在第幾位?現在排在第幾位?為什么不一樣了呢?(排隊的'方向變了,位置也變了。)
(二)比比誰最快。
1、動物們開始進行跑步比賽了,咱們看看誰跑的最快。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指導幼兒觀看畫面,看清誰在前面,誰在后面,把他們的名次記錄在獎杯上。
2、教師認真檢查,給予指導幫助。
(三)活動體驗。
帶領幼兒到活動場地,每10人一組,看看自己排在第幾位。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分析
幾何體的教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圓柱體、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圓圓的、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已認識了多個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了用游戲的形式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它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并進行組合造型。
3、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剪、粘貼的技能。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2、難點簡單了解它們和長方形、圓形的關系及它們的特征。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長方形、圓形雪花片積木。
3、剪刀、膠水、彩紙、調查表。
活動過程
㈠ 幼兒在玩中探索發現玩具的特征,并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幼兒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師:“剛才你們發現了什么?他們能滾動嗎?(幼兒自由回答)
師:“請小朋友把能滾動的玩具放好紅色的籃子里,把不能滾動的玩具放到綠色的籃子里。
㈡ 讓幼兒對正方體和圓柱體進行測量,在測量中驗證它們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能滾動的物體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回答)我們來看一看不能滾動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觀察的真詳細,那這個圓圓的玩具,它兩邊的圓一樣大嗎?這個長方形的玩具每個面一樣大嗎?幼:一樣大,不一樣大。(幼兒爭執不下)
2、老師出示紙條,幼兒親自動手測量,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結論。
3、教師小結:這種身體像柱子一樣,而且上下中間一樣粗,兩頭都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圓柱體,圓柱體放倒了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這種身體像盒子一樣,有六個面,十二條邊,一種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一種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另外兩個面是正方形的物體,我們稱它為長方體。
㈢、幼兒在疊一疊、擺一擺中加深對長方體、圓柱體特征的認識。
1、師:在我們生活中,像圓柱體、長方體的東西有許多,今天我們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請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車出發吧!哎呀,超市還沒開門,我們找塊空地坐下。師:老師這里有一些長方形、圓形的雪花片積木,請小朋友先來玩一玩、數一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兒玩積木后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就是圓柱體,一樣大的長方形疊起來就是長方體。
㈣、幼兒買商品,構建對圓柱體、長方體的知識經驗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請每個小朋友買一種像圓柱體的商品,一種像長方體的商品。
2、小朋友都賣了自己的商品,請你說一說買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這些圓柱體的商品大小不一樣,高矮不一樣,粗細不一樣。這些長方體的商品大小不一樣,它們都有六個面,一種六個面都是長方形,一種兩個面是正方形,四個面是長方形。
㈤、幼兒分組用買的商品造型。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衛生紙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樣的房子?應該怎么做?(幼兒自由用買來的商品搭房子)
2、幼兒用繪畫、折紙等形式對作品進行裝飾。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調查家中有多少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并完成調查表。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理解3的組成。
2、通過操作、實踐、啟發幼兒看圖口述3的加、減法應用題。
3、培養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
4、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地口算3以內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數字卡、硬紙片、掛圖、3的加減法算式卡、寶藏。
活動過程
1、看圖啟發幼兒在“2”的基礎山發現“3”的形成。
給“2”添“1”是3,3里面有3個“1”。
2、教師利用游戲,引導幼兒理解3的組成,并讓幼兒觀察游戲人數的變換來擺硬紙片。
3、教師和幼兒玩“湊數”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熟練3的組成。
4、教師出示掛圖示范口述3的加減法應用題,讓幼兒列出算式并學習看圖口述3的加、減法應用題列算式。
5、游戲“尋找寶藏”學習計算3的加、減法算式。
(教師在藏寶的途中放著3的加減法算式,把全體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能最先算完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一、使用游戲活動,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在比賽中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紅旗”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我將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于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7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17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23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22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2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2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