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04 09:07:5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1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于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征。例1通過說圓、畫圓、感

  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里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練習十七在安排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特別說明:由于本屆五年級學生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及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及其特征,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導入新課:

  (1)(指著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學生借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試著畫一個圓,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用圓規規范地畫圓、剪圓,讓學生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征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圓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過讓學生折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征。

 、弁ㄟ^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發現,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征

  ①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征。

 、谕瓿商畋眍}和判斷畫圓,讓學生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里?噴水距離應滿足什么條件?為什么?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畫?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里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匯報,公布正確答案:鐘表。

  3.提問:你知道鐘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表”。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說說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W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么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么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匯報: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用教具鐘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匯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著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只鐘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么鐘?這個電子鐘表示的是幾時呢?怎么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后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說說當時一般在做什么?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鐘(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么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說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說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鐘并說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并說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鐘、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跋胂胱鲎觥5。

  丁丁聽說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表,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說說缺少什么。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并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跋胂胱鲎觥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說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說10時的時候她在床上已經睡著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說一說。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并說說當時自己在干什么。(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系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周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周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1、出示題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觀察與發現: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3、運用規律快速說出答案: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迅速說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并說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

  1、出示題目:142857分別乘1、2、3、4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999×999= 的得數有什么特點。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數。

  四、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

  1、出示題目: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口頭表達能力。

  3.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7頁的“用數學”及“做一做”中的習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展臺,屏幕,小兔子圖。

  學具:6個大信封,6種數量不一的小動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頭駱駝、7匹小馬〈見附圖〉),每種小動物都分為同向的和反向的兩種。6幅情境圖(天空、花叢、大海、荷葉、沙漠、草地),6塊小黑板,6支粉筆。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師:有這么多老師來聽咱們同學的課,大家高興嗎?今天除了老師這些大客人,還來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們是誰嗎?那就打開信封,請他們出來吧!(學生分組活動:爭先恐后地打開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動物和情境圖。)

  2.師: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學生爭先恐后地說自己小組的客人。)

  3.師:小客人都是第一次來我們班做客,同學們想不想和他們玩呀?不過小動物們有個要求,就是在玩的過程中,大家要把小動物貼到情境圖中,并根據你們貼的圖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把它寫在紙條上。你們能行嗎?(生:行。

  師:這么有信心呀?那就發揮你們小組的力量開始吧。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學生分組活動:

  1組:天空中,左邊貼了9只小燕子,右邊貼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組:海洋中,左邊貼了7只海豚,右邊貼了6只海豚。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組:草地上,左邊貼了4匹小馬,右邊貼了3匹小馬。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馬?

  4組:紅花上貼了8只蝴蝶,黃花上貼了6只蝴蝶。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組:荷葉上,左邊貼了6只青蛙,右邊貼了5只青蛙。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組:沙漠里,左邊貼了3頭駱駝,右邊貼了5頭駱駝。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頭駱駝?

  4.展示各小組提出的問題。

  師:老師剛才到小組中去,看到同學們合作得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組提的問題?(請每組學生分別展示他們貼的畫面和提出的問題。)

  5.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你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呢?(讓學生任選一個問題,但不能選自己小組的,分組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W生分組活動。)

  6.小組匯報。

  可引導學生采用互相提問的形式。

  例如:上來匯報的小組同學可以提問下面的同學,下面的同學也可以提問匯報的同學。無論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學生能夠說清楚每個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為什么用這種方法,怎樣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結合小馬圖,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小馬圖,除了按左右來分,還可以怎樣計算?(小組討論)

  生1:還可以按顏色來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還可以按大小來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能從左右、顏色和大小這三個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一共有多少匹馬?”這個問題。你們真棒!

  反饋練習,強化新知

  1.師:看到同學們玩得這么開心,小兔子們也想來咱們班做客,它們都等急了,讓我們用掌聲請出他們好嗎?(出示:帶問題的兔子圖。)

  2.師:今天小兔子是帶著問題來的.,它問咱們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合作完成,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3.分組匯報。(學生出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按左右來分:“9+6”或“6+9”;一種按顏色來分:“10+5”或“5+10”。)

  4.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不但說得很好,而且還想出了兩種方法來解答,連小兔子都在夸獎你們呢!

  對想出兩種方法的小組給予獎勵:每組獎一顆智慧星。

  當堂作業,鞏固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課本上第107頁的內容。打開書,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還想不想繼續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生:想。┰搸椭l解決問題了?(生:小鳥和松鼠。)

  1.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題。

  2.同位互評。做對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體訂正,請個別學生說一說。(這里要體現對做錯題學生的輔導。)

  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上得非常好,我們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都是用的什么知識?(生:數學知識)用數學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出示課題:用數學)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教學設計說明

  “用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07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習了前面第47頁、第58頁、第101頁的“用數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科書上呈現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戲的情景,讓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的問題。與101頁“用數學”的內容相比,難度有所增加。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需要學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圍繞“一共有多少兔”的問題,顯示出不同的解決方法:(1)點數出兔子的總只數;(2)按群計數(左邊8只,右邊7只)后,算出總只數;(3)按顏色分類計數(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總只數。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探尋不同的解答問題的方法。我在備課時,感覺這一課的資源信息比較單一,留給學生分組學習和主動探索的空間不足。我認為學生在前面已經多次接觸過“用數學”的問題,他們對這樣的內容已不陌生了,已經具備了根據畫面提出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教材提供的這組“小兔子”信息作為練習內容。而在學習新知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和小班分組教學的特點又增添了6種小動物(每組一種,每種又分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圖。教學中,以“小客人來做客”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從信封中請出小動物,并把它們粘貼到背景中,這樣不僅留給學生充分地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機會,而且能出現多種資源信息。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貼的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并寫在圖的下面。這樣就出現了6幅圖文并茂的畫面,接著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幅畫面(不能選擇自己小組的),通過小組討論,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最后以“小馬圖”為例,讓學生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一共多少匹馬?”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按群來分,可以按顏色來分,還可以按大小來分。這種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級的學生,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種設計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小動物的可愛,從而很自然地實現了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目標。

  教學中,我還結合小班分組教學的特點,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匯報的形式,自己去提出問題并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我又引導學生從創設的情境中走出來,回到生活實際中,去發現身邊的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生在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了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專家評析

  在學習新知時,教師創設了貼近學生并富有童趣的資源信息,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組內合作學習、組間相互匯報、交流、提問、評價等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提出問題,并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改進了教材的編排形式,在強化新知這一環節中把書上的主題圖作為練習題出現,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進行了拓展練習。在鞏固練習時,充分利用書上的“做一做”,讓學生進一步“用數學”解決問題,并通過生生互評,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評價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談話,創設出“小客人來做客”的情境。這種形式比較活潑,易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小學數學教案5

  一、自學導航

  活動一:認識簡單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1.○□○〓△□〓□〓□△○□△○△□△〓〓△

  2.畫一個統計圖

  3.○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4.( )最多,( )最少,( )與( )同樣多!醣取鞫啵 )個,□比○多( )個,○比□少( )個,○比△少( )個。

  活動二: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調查全班同學喜歡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各有多少名同學?

  2.學習小組四個同學比較一下,哪個同學的記錄方法你最喜歡?

  3.在數學書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說一說,你一共調查了( )名同學,

  喜歡( )色的人數最多,喜歡( )色的人數最少。

  活動三:

  1.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兒女

  C.貓和老鼠

  D.天線寶寶

  2.調查你們大組成員,喜歡這四種節目的同學有哪些?

  3.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說說你的方法。

  4.喜歡哪種節目的人數最多,哪種最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數據的收集及過程,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2.能力目標:體驗通過統計結果,進行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情感目標: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合作交流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預習、質疑,看書買氣球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三,教師下組指導看書,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

  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三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

  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

  1.

  2.

  3.

  4.

  完善導學案2分鐘。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學以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去春游嗎?我們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礙,誰能掃清路上的這些障礙?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

  (一)觀察第91頁情景圖。

  1.仔細觀察,從這幅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的問題?

  2.學生提問題。

  (二)觀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31 32+39

  (三)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三、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探究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二)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

  四、鞏固練習。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后,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五、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7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ㄒ唬┳鲲L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ǘ┱f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ㄒ唬┳鲆蛔觯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ǘ┱f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在方格紙上移動圖形(課本第5頁的做一做):

  1、指導學生邊操作、邊交流。

  先讓學生把紙片放在方格紙的中間位置,再把紙片向右平移5個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過程、方法、結果。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把一個圖形平移幾個方格,只要看圖形一條邊平移的格數即可。

  2、將紙片從A處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點了解學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確。

  3、想一想:把紙片從A處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紙片平移了幾個方格?

  讓學生自己平移,再說一說平移的距離。

  二、試一試:

  做課本第5頁的試一試。

  1、出示問題,讓學生自己試著畫,再交流。

  2、鼓勵學生畫出其他平移后的圖形。

  三、練一練:

  課本第6頁的練一練。

  第1題:師生一起邊討論,邊填空。

  第2題:鼓勵學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線。

  第3題:先共同判斷,再涂色。讓學生說一說另一個虛線圖是向右平移幾個方格后得到的.。

  第4題:鼓勵學生自己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分別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交流時,讓學生說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動了幾個格。

  教學隨筆:

  二、除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購書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學重、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并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課本第8頁的題。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師提問:能買多少本《趣味數學》?

  (3)學生列出算式后嘗試解答。

 。ǎ矗┙涣鲗W生的解決方法。重點使學生學習口算方法。如,把15個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即150÷5=30;也可以這樣想,因為5×30=150,所以150÷5=30。

  (5)師提出:150元能買多少本《科普讀物》?

  (6)師生先討論:150÷6能直接用口訣計算嗎?然后共同完成豎式計算。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商“2”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議一議:怎樣檢驗算得對不對呢?

  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學過的“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式,想到檢驗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用商乘除數的方法可以檢驗除法算得對不對。

  四、練一練:

  第1題:弄清題意后,讓學生計算。教師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方法。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重點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情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驗算的情況。

  第3題:在進行練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的教育。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月餅裝盒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里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并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說你做游戲)

  如:我說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說說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梯形的認識》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觀察梯形的特點,概括歸納出定義,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稱;通過動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對所學四邊形進行建構,能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建構,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取新知,親身經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教學具 :

  實物投影、剪刀、一張16k白紙、等腰梯形紙、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組梯形的題卡等。

  教學過程:

  一、從經驗出發導入新課。

  通過收集展示學生課前所畫的各種四邊形,并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ㄔu析:學生對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整理,為后面進行四邊形的建構奠定基礎。)

  二、從需要出發合作探究。

  1.了解學生的需要

  師:憑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們想從哪些方面認識梯形呢?

  預設:生可能從以下方面回答:

 。1)定義

  (2)各部分名稱

 。3)特性

 。4)特征

  ……

  師:那我們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樣的圖形是梯形。

  (評析: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對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教師可就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是教師跟著學生走,而不是教師拽著學生走,學生跟著教師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義

  學生選擇老師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組梯形的題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獨立思考,再以小組匯總意見討論。(學生以組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組織小組匯報交流,預設:小組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圖形是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等特點歸納為“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兩句話歸為一句話。

 。3)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提問:“只有”起什么作用。

  ……

 。ㄔu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學生由于有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基礎,自己利用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

  3.動手操作,創作梯形。

  學生創作梯形,然后交流學生的作品及方法。

 。ㄔu析:通過畫、折、剪等操作活動,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稱,同桌拿起剛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匯報交流,重點說說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學生把剪的梯形(標出各部分名稱的)貼在黑板上展示。

  5. 觀察發現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老師給準備的等腰梯形,以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找一找這樣的梯形特殊在哪兒。

 。2)匯報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

  可能出現的情況:a兩條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別相等

  c 對角度數的和是180

  ……

  6.知識建構

  師:現在,我們認識的四邊形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成員,你們能把這幾位成員間的關系想辦法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學生分類整理學過的四邊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結果,組織互評,激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學生可能用集合圖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ㄔu析:通過對所學過的四邊形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系統整理掌握的知識。)

  三、從興趣出發實踐應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嗎?

 。ㄔu析: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玩數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2.找一找,數一數。在下面的圖形中找我們學過的圖形,數數分別有幾個?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學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師絕不要代替。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說一說等操作活動,在猜想、爭論、驗證、互相補充中匯報交流、親自參與、親身感知、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發展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建構,使其理清關系、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力爭始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征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么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么畫?(指名回答)

 。ɡ蠋熢诤诎迳涎菔居美K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后拉緊繩子,繞著這個固定的點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么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后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ㄏ茸寣W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么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么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說說什么叫半徑?(指名回答)

 。ɡ蠋熢僭趫A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說說什么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ɡ蠋熥寣W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么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圓的特征。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么特征?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么特征?

  (學生分小組討論。)

 。ɡ蠋熢僭诨脽羯涎菔疽槐椋釂栍懻摻Y果。)

 。ò鍟o數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征。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么圓在什么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征?(板書:同一圓里)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里,半徑是4厘米,直徑一定是2厘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系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倍數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厘米的圓怎么畫?直徑6厘米的圓怎么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厘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么決定圓的位置?什么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厘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厘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么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位置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ɡ蠋熍e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后,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么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后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并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征。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著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著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4的減法

  教學目標:在學生理解4的組成及初步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能真確地計算4以內的減法。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學具盒、實物、磁性貼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圖寫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4的加法,我們已經知道把兩個數合起來等于4用加法計算,那么從4里面去掉一個數,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

  揭示課題:

  四. 新授.

  1. 教學“4-1=3”(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 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數,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 教師拿走一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1”

  (3) 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 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1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還剩3只。

 。5) 齊讀算式:4-1=3

  2. 教學4-3=1(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數,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教師拿走3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3”

 。3)、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3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3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還剩1只。

 。5)、齊讀算式:4-1=3

  3。 教學4-2=2

  請4名優秀生演示4-2的過程:

 。1)、請4名學生排隊,師問:“教室里有幾個學生”?學生回答后,師板書“4”。

 。2)、走出去2個學生,師問:“出去幾個學生”?然后板書“2”

 。3)、師問:“教室里還剩幾個學生”?即從4個學生里去掉2,個學生,還剩幾個?

 。4)、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2中間添上什么符號?

  (5)、齊讀算式:

  4-2=2

  五、 鞏固練習

  1、 齊讀算式:4-1=3 4-3=1 4-2=2

  2、 請一名學生板演(用磁性貼片:“汽車”演示)

  4-3=1 4-1=3 4-2=2

  3、 請大家齊動手擺一擺。(用學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請學生填空,并根據出現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師小結(略)

  布置作業:一課一練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

 、偈裁礃拥膱D形為1平方厘米?

  ②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勰隳芘c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后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并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范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僖龑W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鄞龠M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贍I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趶牟煌较蛴^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叟囵B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范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了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了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伙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痹诒竟澱n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并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范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著,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接著,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并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范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焙汀罢f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里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么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師布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征:(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折)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折,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么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征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后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么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么?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折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么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么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么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發現這些特征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于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奧秘。瞧,老師這里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厘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練習二 Px。

  教學要求:

  鞏固6、7、8、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算式卡、小圓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1、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3、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游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游戲

  先講評游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