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04 08:51:1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編10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等分水果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2、理解等分的含義,能按水果的數量和種類進行等分。

  3、仔細觀察水果的種類和數量,并能按要求取放游戲材料。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⑴教具:購物單2―5,水果卡片32張,實物4個梨、4個蘋果、2個香蕉,2個大盤子,3個小盤子

  ⑵幼兒材料:購物單2―6,水果卡片54張

  2、經驗準備:理解種類和數量這兩個詞的含義,在數學活動中,已了解等分的基本含義。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完成幾個任務――分水果,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任務?

  二、通過實物等分,初步感知等分的含義。

  1、出示4個梨,進行實物等分,初步了解等分。

  問:這里有幾個梨呢?請把它們分在兩個盤子里,兩個盤子要一樣多,該怎么分呢?把4個梨分成了幾個和幾個? 兩個和兩個是不是一樣多呢?

  小結:像這樣把4分成2和2,就是兩等分。我們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第二盤水果該怎么分呢?

  2、出示4個蘋果和2個香蕉,按數量和種類進行等分。

  問:這里有幾種水果呢?這兩種水果各有多少呢?請你把這兩種水果分在兩邊的盤子里,每邊都要兩種水果,每種水果的數量要一樣多,該怎么分呢?

  小結:我們把4個蘋果和2個香蕉分成了一樣的兩份,也就是把他們按種類和數量進行了等分。我們順利的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小朋友們非常的聰明。

  3、水果的種類和數量不變,盤子的數量變了,左邊一個,右邊兩個,按數量和種類進行等分。

  問:請小朋友觀察,兩邊的盤子怎么樣了?左邊幾個?右邊幾個?同樣是這些水果,請你把這兩種水果分在兩邊的盤子里,每邊都要兩種水果,每種水果的數量要一樣多,該怎么分呢?

  小結:雖然兩邊裝水果的盤子數量不一樣,但是我們分的水果種類和數量是一樣的。

  剛才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完成的任務,現在把任務交給你們自己來完成,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

  三、探索購物單

  2、3,通過操作進行水果數量和種類的等分,理解等分的含義。

  1、認識購物單。

  2、幼兒探索操作購物單2、3。

  問:你們的桌上有許多水果購物單,請你拿出購物單2、3,請你把這兩種水果分在兩邊的盤子里,每邊都要兩種水果,每種水果的數量要一樣多,該怎么分呢?

  分好的小朋友請舉手。剛才我發現小朋友們很快完成了購物單1,而且完成得非常好,購物單2該怎么分呢?

  3、驗證購物單2,并糾錯。

  問:①這里有些什么水果?有幾種?②有幾個蘋果?有幾個梨?要把他們分成一樣的.兩份,你是怎么分的?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結果。

  問:①這邊有幾種水果?另一邊有幾種水果?②這邊有幾個蘋果和幾個梨?另一邊有幾個蘋果和幾個梨?

  兩邊分得的水果是一樣的。你們非常棒!

  問:如果一個筐只能放一張卡片,我們該怎么辦呢?請在卡片中找一找,有沒有既有蘋果又有梨的卡片?

  4、驗證購物單3,并糾錯

  我們成功的完成了購物單2的任務,請你把水果卡片整齊的放回到你的正前方。

  四、操作購物單

  4、5,能按水果的數量和種類進行等分,同伴間互相檢查等分結果。

  師:今天每個小朋友都認真的動腦筋,成功完成了任務,非常了不起,你們愿意,請拿出購物單3、5,將購物單上的水果也分成一樣的兩份,分好以后,請和你旁邊的小朋友相互檢查。

  五、活動結束。

  你們真了不起,有了你們的幫忙,水果超市的生意會越來越好的。鼓勵自己。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數的分解及組成,理解除1以外的數,都可以分成兩個數,分析一個數的多種分發。

  2.發展分析能、觀察能力以及記錄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通過觀察、分析一個數的多種分發,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瓶蓋若干、數字卡若干。記錄卡每人1張。

  四、活動流程:

  活動一:拍手游戲,情境創設,導入。

  (1)看數字卡片:排相應次數的'手。

  (2)老師這里有2個蘋果,要分給兩個小朋友,你會分嗎?想一想,怎樣分?有幾種分發呢?

  (3)看課件:看看你分對了沒有?怎樣用數字表示?

  今天,我們要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你有信心嗎?敢挑戰嗎?

  活動二:學習3和4的組成。

  1、學習3的組成。

  問題一:3個橘子分成兩份,先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填寫出分

  合式?讀一讀。

  問題二:看課件演示。說說怎樣分更有序,不會漏掉。

  2、學習4的組成與分解

  問題:4朵花,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有序地分?

  1、請個別幼兒上來分一分,說一說。

  2、看課件,集體讀分合式。

  活動三:學習5的組成。

  1、幼兒每人與個瓶蓋。

  要求:

  (1)有序地分成兩份。獨立操作,填寫分合式。

  (2)讀一讀分合式。

  (3)舉手交流。

  2、小結: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活動三:幼兒操作,獨立完成練習。

  1.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2.幼兒獨立操作完成練習。

  3.教師巡視指導幼兒。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人民幣,嘗試在生活中運用人民幣.

  2、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數學與我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

  活動難點: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仿真人民幣”;小猴子的果樹園場景布置;若干附有錢幣的果子;文具店、圖書店等商店布景;愛心捐款箱;各類標有價格的文具、圖書等貨物;災區錄像。

  2、學具準備:“仿真人民幣”。幼兒自制的小存錢包;小果筐。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導入語。

  教師:親愛的小朋友你們好,你們最近都喜歡什么樣玩具或圖書呢?這些東西都是誰買來送給你們的?用什么買的呢?(提出問題,引導幼兒進入主題)

  教師:媽媽、爸爸那些送你們禮物的人他們的錢又是從那來的呢?(引導幼兒知道人民幣與我們生活的之間的關系)

  教師: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去商店買東西呢?

  幼兒:想。

  教師:要想去買東西就必須有人民幣,那我們要怎么辦呢?

  幼兒:像爸爸、媽媽一樣去工作。(引導幼兒知道只有靠勞動和付出才能獲得回報。)

  教師:好吧,今天我剛好在路上遇到小猴子它說它的果園里想請一些園丁去幫忙摘果子,那讓我們一起去幫他吧!你們愿意嗎?

  幼兒:愿意。

  教師:去小猴子的果園要經過一座很窄很窄的獨木橋,大家排好隊,都跟著我一個跟著一個的走。(教師帶領幼兒走線)

  二、集體活動。

  1、采果子,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啊,我們終于到了小猴子的果園了,你們看小猴子在等我們呢!

  小猴子(教師扮):小朋友你們終于來啦,快來幫我摘果子吧。每一個果子里都有一個小秘密哦!

  幼兒拿小果筐幫助小猴子摘果子,并從果子里取出不同面值的貨幣。2、認識人民幣。

  教師:小朋友,剛剛我們大家幫助小猴子采摘了那么多果子,工作了這么久辛苦啦現在要給小園丁們發工資了。

  教師:那你們都認識他們的面值嗎?(出示仿真人民幣,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幣,引導幼兒認讀。)

  3、幼兒操作認讀。

  請幼兒認讀自己手中的人民幣。

  4、感知人民幣的兌換關系。

  出示100元人民幣,提問幼兒可以兌換幾個50元(幾個20元、幾個10元)?

  請幼兒用學具擺一擺。(引導幼兒按群計數)(出示課件)

  教師小結:100元可以兌換成2個50元,5個20元,10個10元。

  3、游戲:小小銀行家。

  請幼兒清點自己的仿真人民幣,并按面值分類記錄數量,記錄在記錄表里。(記錄表見附圖)

  4、觀看災區錄像。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的災區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家,沒有學校沒有書讀。他們多么想和我們一樣,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學唱歌跳舞學知識啊!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引導幼兒關心他人,愿意將自己的愛心奉獻)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怎么幫助這些受災的小伙伴呢?

  幼兒:我要送她禮物……

  幼兒討論自己要送給災區小朋友的禮物。

  5、獻愛心活動。

  請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傳遞愛心的方式。

  ①、文具店、圖書店、玩具店,教師選幼兒扮演營業員,請幼兒按購物規則進行購物。

  ②、愛心捐款箱,請幼兒將自己的善款捐進愛心箱內。在與幼兒一起統計“愛心捐款箱”里的捐款數目。

  三、結束活動“送愛心”。

  教師:小朋友讓我們把我們的愛心禮物送到災區的小朋友那里吧!

  教師帶領幼兒開上“幸福火車”前往災區送愛心。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超市購物,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運用。

  點評建議:

  人民幣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它與我們密切相關。在幼兒的生活中,一個玩具、一個蛋糕、……,都要接觸到人民幣。《幼兒園教育綱要》將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定位于:“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依據這一理念,我設計此活動。以便讓孩子正確認識一些貨幣的面額,并了解使用貨幣購物的常識,懂得合理地消費,同時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和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數學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戲化、綜合化。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探究精神。

  2、發展幼兒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特征。

  活動準備:圓圓世界(內有圓圓的會滾動的物體)白紙、籃子、膠泥、表格40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復習圓的特征,并請幼兒進入圓圓世界。

  (二)展開活動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歸納,提煉球體特征,并用記錄的方法展現球體特征。

  3、教師小結球體特征。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選擇所拿物品。

  5、教師指導幼兒再次感知球體特征,并幫助個別幼兒分析所選物品是否球體。

  6、請幼兒想一想,并說出生活中的球體。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圓形娃娃做一份是球體的禮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表格。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通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展了孩子的思維;最后,通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盡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盡管我的語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范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于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于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后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積累的經驗會更加扎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嘗試用3個數字進行排列。

  2、同伴之間相互合作。

  3、通過排列體驗車牌在生活中的意義。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操作材料(數卡,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提問)

  1、提問:小狐貍為什么會遇到這么多的誤會的事情呢?

  2、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小動物來區分它們的車呢?--引出設計車牌。

  二、球球的.車牌(排列組合數字)

  1、出示三道題,讓幼兒找出給定的3個數字。

  2、操作規則和要求:

  ·兩人一組,一人用數字卡排列, 一人記錄

  ·用3個數字編車牌,前后排列的順序不能重復,要不一樣的

  ·5分鐘內比一比,哪一組編的車牌最多

  3、幼兒分組操作。

  4、分享交流自編車牌。

  (1)根據幼兒所說出示排列卡

  (2)小結:三個數字可以編出6種不同的號碼,每個數字都可以做領頭羊,成為帶隊的數字,后兩個數字變化,就會出現不同的排列

  5、球球的車牌。

  三、生活中的車牌。

  1、出示畫面:幼兒觀察并說一說生活中的車牌(有漢字,英文,4個數字)

  2、思考和延伸:用4個數字進行排列。可以編出幾種不同的號碼?還有什么好辦法能做到不重復不漏掉。

  附:故事

  狐貍球球買了一輛新車,"嘀嘀--"真神氣。

  一天,球球去郵局寄信,回家的路上,球球發現車后座上有一只搖籃,里面還有四只嘰嘰叫的小雞。

  糟了,開錯車了!球球趕緊回去,雞媽媽正坐在郵局門口哭呢!

  球球說:"對不去,雞媽媽,我錯開了您的車,您的孩子都在車上呢!"雞媽媽這才放心。

  半路上球球被狗警官攔住了,警官說球球撞了豬大嬸。球球覺得真冤枉。后來總算查清楚了,撞豬大嬸的是和球球開一模一樣車的大猩猩。

  汽車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麻煩,球球不想開車了,可不開車,出門真不方便。球球想了個好辦法,在車窗上貼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都跟著貼,沒過多久,這個辦法也不靈了,因為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

  最后,大家終于想出了更好的辦法:給車編上號。這下子,每輛車都掛上了牌照,再也不會弄錯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感知單雙數在生活中的運用與意義。

  活動準備 1.數字卡片1~7,車牌號碼“84527”一張。

  2.幼兒每人一張車牌,車牌號不重復。

  活動過程

  一、觀察車牌號,區分單雙號。

  1.師:今天我們要來玩開汽車的游戲,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車牌號,看看自己的車牌號是多少。(幼兒自由觀察,了解自己的車牌號)

  2.師:你的車牌號是多少?車牌號的數字應該從哪里開始報?

  3.師:誰的車牌號上的第一位數字是單號?請起立。(教師較快的詢問站起來的幼兒,第一個數字是多少并集體驗證)

  4.誰的車牌號上的第二個數字是單數?請起立。(站起來的幼兒報出車牌號上第二個數字,集體驗證)

  5.你的車牌號上有幾個單數?有幾個雙數?它們分別是多少?(個別幼兒交流,集體驗證)

  二、玩“開車”游戲,感知單雙號的用途。

  1.師:杭州市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風景很美。你知道杭州最美的地方時哪里嗎?(幼兒自由講述)

  2.師:杭州的西湖是最美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西湖邊欣賞美麗的風景,馬路上車子很多,交通非常擁擠,大家就玩得不開心了,交警叔叔想出了一個辦法:當這一天的日期是單號時,車牌號尾數是單號的車子才可以開,當這一天的日期是雙號時,車子尾數是雙號的車子才可以開,這樣西湖邊的'車子就少了,大家玩得就開心了。

  3.師:車牌尾號是哪個數字?(引導幼兒車牌號最后一個數字就是尾號)

  4.誰的尾號是單數?是數字幾?(引導幼兒區分單雙號)

  5.教師出示卡片1(1代表星期一),這個數字是單號的還是雙號的?請尾數是單號的車子跟我來(教師帶領幼兒繞教師走一圈),集體驗證,錯的幼兒給予罰款,對的幼兒給予表揚。

  6.教師出示卡片2(2代表星期二),這個數字是單號的還是雙號的?請尾數是雙號的車子跟我來(教師帶領幼兒繞教師走一圈),集體驗證。錯的幼兒給予罰款,對的幼兒給予表揚。

  7.教師出示不同的卡片,對應尾數的幼兒模仿開車。

  8.教師(出示車牌):小明家的車牌號是“84527”,你覺得他家的車是星期二還是星期一能去西湖邊?為什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本活動旨在讓幼兒理解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初步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觸換算類數學內容,考慮到幼兒現有的經驗水平有限,我們選擇了數量較少的“西瓜、菠蘿、蘋果”這套教具。在學具的使用上,幼兒活動材料與教師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議使用。“積木”教具雖然難度較大,但對幼兒思維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動目標:

  1、理解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2、初步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重量。

  活動準備:

  1、羊貓雞圖各一張;動物圖片、水果圖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積木的幼兒操作圖人手一份。

  3、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7頁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圖片演示,理解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圖片羊、貓和雞,請幼兒比一比它們誰輕誰重?

  2、讓幼兒按輕重給它們排排隊(從重到輕、從輕到重)。

  3、演示動物圖片,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比較輕重。

  ⑴教師將圖一:

  一只羊等于三只貓

  提問:一只羊和幾只貓一樣重?

  ⑵出示圖二:

  一只貓等于三只雞。

  提問:一只貓和幾只雞一樣重?

  ⑶出示圖三:

  一只羊等于?

  提問:那么一只羊和幾只雞一樣重?(根據孩子的回答把9只雞擺放在天枰的另一端。

  4、演示水果圖片,繼續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比較輕重。

  ⑴直接出示三張圖片:

  請幼兒觀察討論。

  師:請你們先觀察一下,然后說說一只西瓜和幾只菠蘿一樣重?

  ⑵出示第四張圖片:

  那么兩只菠蘿呢?

  二、結合操作活動,初步探索運用換算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重量。

  1、第一次操作探索活動。

  ⑴教師演示材料,介紹它們之間的關系:

  一塊大積木和兩塊中積木一樣大,一塊中積木和三塊小積木一樣大,想想一塊大積木應該和多少塊小積木一樣大?

  ⑵提出要求:

  請小朋友也來試一試、擺一擺、貼一貼。

  ⑶孩子擺弄材料:

  在操作紙上排出等值關系1塊大積木=6塊小積木。

  ⑷個別幼兒介紹操作過程。

  2、第二次操作探索活動。

  ⑴教師演示積木教具:

  一塊搭積木和兩塊中等積木一樣大,一塊中等積木和四塊三角形積木一樣大,想一想一塊搭積木和多少快三角形積木一樣?

  ⑵幼兒操作材料:

  排出等值關系1塊大積木=8塊三角形積木。

  三、算算畫畫,鞏固所學經驗。

  1、出示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7頁,引導幼兒按畫頁提示要求完成操作材料。

  2、加強個別指導。

  3、講評活動。

  課后反思

  本活動旨在讓幼兒理解三種物體之間的關系,初步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觸換算類數學內容,考慮到幼兒現有經驗水平,我將活動內容進行如下調整:先出示水果的1=2=4的換算內容,再出示動物的1=3=9的例子,從易到難幼兒好理解。再通過教具的演示幫助幼兒理解換算關系,誰和誰換,怎么換。最后運用積木學具擺擺放放加深理解。如果給幼兒也畫兩個天平,讓他們在天平上擺放我想會更直觀。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

  (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

  (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

  (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

  (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

  (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提高孩子們的握力。

  3、培養孩子們的組織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三角形的物品, 鐵砧, 彩泥, 簽字筆

  活動內容

  [導入]

  1.通過唱“形狀歌”來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

  - 做個圓形 做個圓形

  我們用手做個圓形

  圓形 圓形 做個圓形

  我們用手做個圓形

  做個方形 做個方形

  我們用手做個方形

  方形 方形 做個方形

  我們用手做個方形

  [展開]

  1、找一找周圍的三角形物體。

  - 我們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 一起來觀察老師準備的三角形物品。 (三角鐵, 三明治, 三腳架, 三角帽)

  2、研究一下三角形的物品,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 觀察三角鐵,三明治,三腳架和三角帽,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尖尖的,末端很尖銳,摸起來刺刺的。)

  3、用鐵砧制作三角形。

  ① 用鐵砧做出三角形的模子。

  ② 在模子里面用彩泥填滿。

  ③ 填滿后把模子取下來,研究三角形的彩泥。

  ④ 把三角形的物品用鐵砧做出來,并用粘上彩泥。

  4、用活動紙中的.三角形裝飾出各種圖案。

  ① 說說在我們周圍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② 用活動紙中的三角形物品畫出各種圖畫。

  ③ 說說你畫的是什么。

  [結尾]

  1、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5的減法,理解每幅圖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走掉”“還剩”的含義。

  2.學習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述的圖意。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兩組圖片。

  2.幼兒每人一套數字列式操作卡。

  3.幼兒用書《數學》第19頁。

  教學過程:

  1.做游戲“碰球”,復習5的組成。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來玩一玩“碰球”的游戲。

  講解游戲規則:幼兒說出的球的.數量和老師的球的數量合起來是5個。如:教師說“我的一球碰幾球?”幼兒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兒可集體回答,也可個別練習。

  2.導入課題,學習5的減法。

  教師(出示圖片):樹上有幾只蝴蝶?用數字寶寶幾表示?(幼兒可集體回答。)

  飛走了幾只蝴蝶?用數字寶寶幾表示?還剩下幾只蝴蝶?

  教師(出示“”):這個符號表示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減號”的含義。)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5 - 1 = 4 (大家一起讀讀這道算式。)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可引導幼兒理解算式的含義。)

  教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看圖講述算式的含義,并擺一擺算式。

  教師(出示第二組圖片):海里有5條鯨魚,游走了2條鯨魚,還剩下幾條鯨魚?請你用算式來表示。

  請幾位小朋友講述圖意 ,其他小朋友擺一擺算式。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你的算式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個別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5 2 = 3

  3.列式計算,進一步掌握5以內的減法。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大家喜歡吃的開心果,每人5顆開心果,請小朋友吃掉3顆開心果,還剩下幾顆?請你用算式來表示。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你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板書,集體驗證。)

  4.活動延伸,小動物吃東西。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把幼兒用書翻到第19頁,看看小動物們喜歡吃什么?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圖意,其他小朋友邊聽邊寫算式。(小猴家有幾根香蕉?小猴吃了幾根香蕉?還剩下幾根香蕉?)

  個別幼兒回答,集體驗證。

  教師:誰的算式不一樣?表示什么意思?(不同算式的交流與驗證。)

  同樣方法引導幼兒驗證其他幾個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01-06

優秀大班數學教案01-02

【薦】大班數學教案01-05

大班數學教案【薦】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