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

時間:2023-03-18 16:18:0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2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22篇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現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么(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①測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③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匯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動手測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后再學。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聯想推理的能力。

  3、聯系實際,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我們班的小畫家白宗岳和宋潤杰畫的畫。

  這幅畫的是猴媽媽,這幅畫的是一只可愛的小猴子。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在美麗的花果山上,由于猴媽媽突出的表現,得到了猴王的表揚,并獎給猴媽媽12個又大又肥的鮮桃。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猴媽媽是怎樣處理這些鮮桃的?說說你的理由。

  (評析:讓學生去猜一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猴媽媽可能要把這些桃平均分給小猴吃,從而鞏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新課

  1、教師:猴媽媽是這樣想的:我有12個桃,每個孩子分4個,正好分完。

  請你算一算,猴媽媽有幾個孩子?

  學生思考后發言。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以下4種算法

  學生1:12÷4=3

  學生2:3×4=12

  學生3:12-4-4-4=0

  學生4:4+4+4=12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讓其他的學生能聽懂,并做出簡單的評價。

  教師:這幾種算法,你最喜歡哪種?說說理由。

  教師:試試看,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卡片上的題目,驗證一下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出示卡片:10÷2=

  15÷3=

  16÷4=

  20÷5=

  ……

  教師: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想說什么?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猴媽媽有幾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的多種算法,力爭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而通過驗證活動,則讓學生自己本能地體會到用乘法口訣求商比較簡便。)

  2、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算出了猴媽媽有3個孩子,猴媽媽也可以這樣分:把這些桃平均分給3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幾個?

  學生列出:12÷3=4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樣算出來的'。

  (評析:這一環節過度自然,既復習了除法的含義,又體會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

  3、教師:猴媽媽正想把這些桃平均分給它的3個孩子,有1只小猴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你猜,它提出了什么意見?應該怎樣分?

  引導學生知道,有好東西時不要自己獨用,要想著媽媽,想著別人。

  列出算式:12÷4=3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它與剛才寫出的12÷4=3有什么不同?

  (評析:設計“小猴提出不同意見”這一環節,對學生滲透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數學課的人情味,同時深化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4、課堂小結: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師:計算除法時,要看除數和哪個數相乘得被除數,就用哪句乘法口訣求商。

  三、鞏固練習

  1、你能很快地算出來嗎?

  15÷5= 20÷4= 25÷5=

  18÷3= 30÷5=

  出示一組口算題,讓學生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法計算,抽幾道題讓學生說說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求商。

  特別地說一說像5÷5= 、1÷1=這樣的算式是怎樣求商的?

  2、你知道這句乘法口訣可以算幾個除法算式嗎?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

  出示乘法口訣,讓學生說出除法算式,特別要注意像“五五二十五”這樣的乘法口訣。

  3、自編5道除法式題,并用乘法口訣算出來。

  小組交流。注意學生出現的問題,如:20÷2= 引導學生用除法的意義來解答。

  4、課本練習題。

  四、 課后小結。

  (評析:本課的練習設計巧妙,層次感強,循序漸進,步步深入,既需要獨立思考,又體現了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學生在練習活動中鞏固了基礎知識,分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時、分的知識,初步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表,能準確地讀出、寫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重點:

  認識鐘表,準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出示主題圖:我們贏了。

  引導學生描述這一情境,并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師:你會認這個時間嗎?“你知道有關時間和鐘表的哪些知識?

  二、問題探究

  1、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邊總結,邊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及12個大格、60個小格。

  2、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1時、1分的時間概念。以及時分間的聯系。

  3、借助鐘面撥一撥,說一說,初步了解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體驗感悟

  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①認讀整時。通過幾組整時的圖片的認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時整。

  ②、認讀幾時幾分。(播放課件)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分時針、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是幾時幾分。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指導。

  ③、兩種記時方法

  師先把學生認出的時間用漢字記時法寫在黑板上,再問:你還有不同的記時方法嗎?

  注意:幾個較難的時刻記錄

  9:05、10:00、8:12等。

  四、實踐應用

  鞏固,并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意識。

  1、CAI出示:P65—1、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認讀時間,并說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滲透按時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戲。

  教師講清游戲規則,并指導學生怎樣表達,宣布游戲開始。

  指導學生小組活動

  小組同學一人撥鐘面,其他人說時間,或寫時間,再輪換角色。

  教師設疑

  有幾種情況,如

  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8;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在兩數之間。……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P44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科書P74-7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推理的活動中,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過程。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過程,并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獨立整理7的乘法口訣。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對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一星期正好是7天,本設計通過創設情境,在體育用品商店中的幾個同學的對話進行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機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調動起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環節是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先是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并說出為什么填得這么快,特別是7個星期、8個星期、9個星期各有多少天的算法,讓學生充分的交流。然后根據所填表格的數據小組合作整理7的乘法口訣,學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了。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對口訣進行整理和記憶。為了幫助學生記憶,設計了對口令的游戲,使枯燥的記憶變成了有趣的數學活動。

  最后是7的乘法口訣的應用。通過看口訣寫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和看算式編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我們學校再過四個星期就要廣播操比賽了,你們想參加嗎?有誰知道2個星期有多少天?

  同學們,再過4個星期就是元旦了,你們高興嗎?有誰知道4個星期有多少天?

  2、知道了2(4)個星期是14(28)天,那3(5)個星期、4(6)個星期呢?算才最簡便呢?如果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我們就能很快的算出來了。

  揭示課題:7的乘法口訣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表格,師:仔細觀察你發現這張表格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嗎?

  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填寫完了,而且完成得很好,說說你的竅門好嗎?

  生:我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從1個星期到6個星期的填寫,可以運用前面學過的乘法口訣來算,從7個星期到9個星期的填寫,是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

  師:真棒!你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法,而且問題都解決得很好。那你們能根據自己填寫的表格的數據,四人小組合作,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

  2、理一理

  (1)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進行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寫到小組記錄單上。

  (2) 全班交流編寫的7的乘法口訣。

  (3) (師在黑板上出示從學生編的口訣中整理出來的一張大的7,8并排的乘法口訣表。)師:你們仔細觀察,發現7的乘法口訣中有哪些秘密?師:你們仔細觀察,發現7的乘法口訣中有哪些秘密?

  3、記一記

  (1)口訣意義的理解

  師:(指口訣:六七四十二)誰知道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生:六七四十二表示6個7相加是42,也表示7個6相加是42。

  師再指兩個口訣讓學生進行練習。

  (2)引導學生記住口訣,讓學生交流如何記得又快又準的?

  (4) 對口令

  同桌進行如:四七二十八的對口令游戲。

  三、聯系生活,鞏固應用

  師:口訣記熟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行嗎?

  1、搶答比賽

  如:7( )=( )

  2、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全班交流。

  3、編有趣的數學故事

  電腦顯示:78

  師:同學們,這是一道普通的乘法算式,但它蘊藏著好多有趣的數學故事,你能看算式編出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嗎?比一比,誰編的故事最動聽。

  四、情境交流、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30-31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借助乘法的意義編制乘法口訣。

  3、培養社會人文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乘法口訣的歸納方法。

  教學難點:

  熟記乘法口訣。

  教具:

  掛圖、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教學新課。

  1、數松果(出示松鼠數松果圖)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根據同學口述:每堆有5個松果,在表格中板書。

  堆數 1 松果的個數 5 那么兩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們能繼續將這個表格填完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匯報,填表。

  從這張表格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

  你能把松果的個數用乘法算式計算出來嗎?

  板書:1個5是5,1×5=5或5×1=5。

  2個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寫,你們會嗎?請你們在本子上接著往下寫,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齊讀所寫的算式。

  有誰知道10×4的積是多少?獨立計算,小組交流。

  根據這些乘法算式,你還能算哪些乘法題?

  大家所說的這些算式都是根據黑板上這9個算式推算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都含有一個乘數5,為了方便我們應用,我們將這些算式改編成一句句的口訣,我來說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試著說下去嗎?小組說一說并分組把它寫出來。

  強調幾個編寫要注意的問題。

  齊讀5的乘法口訣。

  給3分鐘記憶口訣。

  你是怎樣記口訣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尋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訣有關系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你們想聽嗎?

  一個小組5個人,兩個小組10個人,三個小組15個人,四個小組20個人……

  你還能編出其它的兒歌嗎?

  三、鞏固練習。

  請你用今天所學的口訣,解決問題。

  1、5的乘法口訣口算題。

  2、填一填:P11第3題。

  3、P11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讀、背有關5的乘法口訣。

  板書設計:

  數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是確定的。

  2、會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詞匯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在課堂學習中接觸不確定現象,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認識,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親身感受,獲得直觀的體驗。教學時,應重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有趣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教師應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使學生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自己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

  三、學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聞名的學校,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備了電腦,為使用多媒體課件提供了條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級的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開展豐富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大部分來自于市區,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學中我一直培養學生寫數學日記,學生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了解周圍的事物,從數學角度去發現、分析生活。我班學生比較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足球,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有關足球的活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幣,猜猜這枚硬幣在我的左手還是右手?

  (學生進行猜測)

  師:有的同學認為在左手,有的同學認為在右手,在這種不能肯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怎么說?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評析 引入比較自然、合理。)

  師:你們瞧,硬幣在老師的右手。

  (出示硬幣)

  師:硬幣有兩個面,一個是正面,一個是反面,老師這樣一拋(拋硬幣),硬幣落下后,結果會怎么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拋硬幣的游戲,好嗎?

  ( 評析 剛提出問題沒讓學生進行猜測,就讓學生做試驗驗證,沒有引起學生的心理需要。可讓學生猜測,再驗證。)

  (板書:拋硬幣)

  (二)實踐驗證,探索求知

  1、活動一:拋硬幣。

  (請一學生拋硬幣,其余學生做記錄。)

  (評析這種游戲簡單、易操作,應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的記錄單,誰愿意告訴我硬幣落下后的結果是什么?

  生:硬幣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書:可能)

  師: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硬幣落下時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這就是我們數學中的不確定現象。

  (評析此處若能就拋硬幣深入展開,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動太多,沒有層次有些雜亂。)

  師:為了表揚大家通過觀察、思考發現了新知識,我們再來玩個游戲吧?

  2、活動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師:這里有1個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個紅球、3個綠球。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1個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小組合作摸球:小組長裝球,記錄員記錄,其余同學摸球。)

  (各小組的記錄員匯報摸球的情況。)

  師:從摸球游戲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摸到的球,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綠球。

  師: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嗎?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為我們沒有裝黑球。

  師: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還有什么顏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書:不可能。)

  師:老師有一種魔法,無論誰從這個袋子里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么顏色的,你們相信嗎?

  生:不信。

  師:誰來摸摸看,注意觀察,看誰最先發現老師的秘密。

  (學生摸,老師猜。)

  師:老師怎么猜得這么準?誰發現老師的`秘密了?

  生:老師袋子里全是藍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藍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書:一定。)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生:想。

  師:請這三組的同學分別在袋子里裝10個球,讓老師不可能摸到紅球;這三組的同學請你們也分別裝10個球,但是要讓老師一摸就摸到紅球;這兩組的同學請你們也裝10個球讓老師有可能摸到紅球。裝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裝好。

  ( 評析 讓學生在活動中反饋什么現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學生加強對確定不確定現象的理解。)

  (三)實踐應用

  1、活動一:結合生活經驗,分析生活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師:同學們通過拋硬幣、摸球游戲發現,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發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還有的事是一定會發生的,現在請同學們幫老師判斷一下這幾件事是可能、不可能、還是一定會發生的。

  (1)西瓜變桃子。

  (2)我們會長大。

  (3)明天會下雨。

  (4)人要喝水。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你能舉出事例嗎?

  (學生舉例)

  2、活動二:足球比賽。

  (課件播放:紅隊和藍隊舉行了一場足球比賽,比賽中,紅隊和藍隊各踢進一個球,比分是1比1,整場比賽馬上就要結束時,紅隊得到一個罰點球的機會,準備射門。射門后比賽就結束。)

  師:同學們,比賽馬上就結束了,紅隊能踢進去嗎?

  生:可能踢進去,也可能踢不進去,我希望他們能踢進去。

  師:如果紅隊踢進去了,比賽結果會怎樣?

  生:紅隊一定取勝。

  師:如果紅隊踢不進去,比賽結果又會怎樣?

  生:紅隊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四)課后小調查

  師:請同學們課后調查一下,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是一定發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發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把調查的結果記錄在你們的數學日記中。

  四、教學反思

  1、把問題情境生活化。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置身于生活問題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拋硬幣作為幫助人們作出兩難選擇時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運用很廣,因此,從拋硬幣這一生活現象引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和興趣,使學生產生想弄清拋硬幣背后存在的數學事實,從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拋硬幣的探索中。

  2、以猜想實踐驗證為活動主線,讓學生從親身實踐中體驗事件的可能性。

  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教學中安排了拋硬幣、摸球等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通過猜想實踐 驗證來獲得結論。活動中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想、實踐、探索、驗證的時間,使學生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過程,獲得直觀的體驗,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3、組織游戲,激發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戲,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4、結論要從實踐中得出。

  第一次教學時,無論是拋硬幣活動還是摸球活動,我都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實際地拋一拋、摸一摸。我發現這樣一來,結論實際是學生在猜的時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猜,而是讓學生直接實踐,通過實踐得出結論。

  5、活動的要求應由學生自己提出。

  在學生裝球教師摸球的這一活動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師僅作為活動的組織者來進行,效果可能會更好。

  五、案例點評

  本案例設計比較精巧。比如讓學生自己裝球,使教師摸到的一定是紅(或有可能是紅)球的活動,使學生在直觀的活動中體驗客觀事件的不確定性。

  不足之處是活動較多,沒有明顯的層次。如在拋硬幣時,只是讓學生體驗了可能性,接下來又換了一個活動,讓學生進行摸球游戲。若是能就拋硬幣深入展開,如提問硬幣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幣一定會落到地面上嗎?,讓學生體驗確定不確定現象,則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游戲深入展開都可,下面的游戲就可作為鞏固練習。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角,會判斷角,并會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放多媒體,生猜圖形,揭示課題。

  師貼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系實際感知角

  1、第38頁主題圖。

  生觀看主題圖從圖中說出物體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從自帶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從生活中找角。

  生舉手匯報。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從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頂點和邊。

  2、電腦抽象出折紙的角,生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3、出示活動角讓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1)師變魔術引出活動角。

  (2)生動手操作活動角。

  (3)生說發現。

  四、畫角

  1、生探索畫角的過程。

  2、生說畫角過程。

  3、觀看多媒體畫角過程。

  4、生再次畫角。

  五、鞏固練習

  1、判斷。

  2、數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戲

  用角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七、課后小結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8

  學習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第67、70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學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學習重難點:

  使學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學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學習過程

  一、用學學生喜愛的游戲入手,創設情境

  1、 播放有多種動物叫聲的vcd,請學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學生回答說是根據動物的聲音。)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學生是什么動物?

  3、 根據學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學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峰……

  老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老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老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老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為什么汽車有這么多不同形狀?

  學生:因為我是從側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后面看的……

  老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老師:請學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說說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學生回原位。)

  5、請學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并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評價

  我們的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學生活。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課本P8---P10例1、例2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景導入,激發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現。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三、練習,實踐應用

  1、 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 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兩位數加兩位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如果只要求正確計算得數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又快又準地用最恰當的方法計算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覺得本節課的難點是: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優化算法。算法多樣化不是一題多解,而是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體現。我們的學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識經驗不同,所以對于相同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這時學生便需要教師的肯定、激勵和引導。最后讓學生自主地去比較、選擇和完善自我。

  在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的'計算教學,改變了原由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把靜態的情景動態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和實踐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交流、質疑親歷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這個數學問題的全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樣化。 課堂中我把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大膽猜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實的情境再現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了新課標理念。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聯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樣,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題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并在交流中內化計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時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的驗證,從多種算法中選取學生認為簡便的計算方法。 在動腦筋猜一猜()+()=43,有多少種答案,你能有序地寫出來嗎?學生喜歡猜一猜的活動,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可是由于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的激發。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位置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并及時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學習情況,及時捕捉信息,使教與學真正容為一體。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法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輕松運用關于6、7、8、9的乘除法綜合知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運用6、7、8、9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游樂場嗎?和誰一塊兒去的?

  師:在游樂場里,你看到了哪些游戲項目?

  二、問題探究

  1、觀察主圖,明白圖意。

  今天,我們玩的第一個項目是小火車。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小火車的.附近,同學們,你們看見什么?

  2、肯定學生觀察認真,現在丁丁和麗麗要考考大家,你們接受挑戰嗎?

  請一位學生說說丁丁提出了什么問題?誰能愿意解答這個問題?肯定這位學生說得好,再請一位同學說說麗麗的問題。誰能愿意解答這個問題。肯定這位學生解答得好

  3、 讓學生同桌互動

  4、 反饋

  我們先請大家來提出問題。誰愿意先說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肯定解答學生做得,再請一個學生提出問題。

  5、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6、有9個人坐碰碰車,夠嗎?

  三、體驗感悟

  今天的飛行塔和同學們平時玩的不一樣,老師在飛行塔里的每一架飛機上都貼上一道算式。只有把算式的得數計算出來,飛機才能真正起飛。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1、第1題 同桌同學互相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準。

  2、第2題 獨立完成。老師指導。

  3、第3、4題:小組同學一起完成。

  五、小結

  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游樂場

  提問: 回答

  買5張碰碰車的車票需要多少錢? 55=25(元)

  24人能坐滿幾節車廂? 244=6(節)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1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九第1~3題。

  教學目的:

  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記住一5的乘法口訣。

  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過乘法口訣的學習,訓練學生觀察、比較和歸納的努力

  教具、學具準備:

  在長條紙上畫5個格,5根小棒,學生每人準備2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大家齊背1~4的乘法口訣。

  2、師生對口令。教師說口訣的前半句,學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背的過程中熟記口訣。

  二、新課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訣

  今天我們學習5的乘法口決,教師邊說邊在黑板上寫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1、教師出示主題圖并提問。你們看,小麗和她的伙伴有在擺小棒了,他們在拼什么呢?(引導學生觀察沒擺一個要用5根小棒)

  2、指導學生操作,讓我們和他們一起來擺學具好嗎?

  1)請大家用小棒擺出一把小傘,你擺一把小傘用了幾根小棒?就是幾個5?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1×5=5 5×1=5)

  2)再擺出一個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做解答。大家看到這,我們用小棒擺出的兩個,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請你來解決好嗎?

  板書:5 + 5 10 2×5=10 5×2=10

  4、教學口訣“二五一十”剛才兩個算式都表示有2個5,而他們的結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訣來表示。一起讀口訣。那么1×5=5 5×1=5

  口訣怎樣編?試一試一五得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在得出結果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義,并為編制相關的乘法口訣,打下了基礎。

  教學其余口訣。

  引導學生擺放第三個。

  問:這時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0 +5 15 3 ×5=15 5× 3=15

  引導學生編口訣。你能根據這個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

  4)用相同的的辦法教學最后兩句口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5 +5 20 4×5=20 5× 4=20四五二十

  20 +5 25 5×5=25五五二十五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給如何有效地記住口訣帶來了方便。

  5、引導學生記憶5的乘法口訣。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5的乘法口訣,你們看5的口訣共有幾句?怎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記住這些口訣呢?你有什么好辦法?把你的好辦法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進一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體驗口訣編制的過程,明確口訣的來源,加深對乘法口訣的理解。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2

  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學們這里會也藏著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著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條魚? 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么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里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后著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法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輕松運用關于6、7、8、9的乘除法綜合知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運用6、7、8、9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游樂場嗎?和誰一塊兒去的?

  師:在游樂場里,你看到了哪些游戲項目?

  二、問題探究

  1、觀察主圖,明白圖意。

  今天,我們玩的第一個項目是小火車。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小火車的附近,同學們,你們看見什么?

  2、肯定學生觀察認真,現在丁丁和麗麗要考考大家,你們接受挑戰嗎?

  請一位學生說說丁丁提出了什么問題?誰能愿意解答這個問題?肯定這位學生說得好,再請一位同學說說麗麗的問題。誰能愿意解答這個問題。肯定這位學生解答得好

  3、 讓學生同桌互動

  4、 反饋

  我們先請大家來提出問題。誰愿意先說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肯定解答學生做得,再請一個學生提出問題。

  5、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6、有9個人坐碰碰車,夠嗎?

  三、體驗感悟

  今天的.飛行塔和同學們平時玩的不一樣,老師在飛行塔里的每一架飛機上都貼上一道算式。只有把算式的得數計算出來,飛機才能真正起飛。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1、第1題 同桌同學互相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準。

  2、第2題 獨立完成。老師指導。

  3、第3、4題:小組同學一起完成。

  五、小結

  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游樂場

  提問: 回答

  買5張碰碰車的車票需要多少錢? 55=25(元)

  24人能坐滿幾節車廂? 244=6(節)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4

  學習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第67、70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學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學習重難點:使學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學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學習過程

  一、用學學生喜愛的游戲入手,創設情境

  1。 播放有多種動物叫聲的vcd,請學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學生回答說是根據動物的聲音。)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學生是什么動物?

  3。 根據學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學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峰……

  老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老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老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 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老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為什么汽車有這么多不同形狀?

  學生:因為我是從側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后面看的……

  老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老師:請學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說說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學生回原位。)

  5。 請學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并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評價

  我們的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學生活。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5

  教學任務分析: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9頁的“數學廣角”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向學生滲透有關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當然在“擺數”、“握手”等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溝通,也促進知識的互補和互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再如組合題中用錢買物品等,學生基本上都能準確地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學的重點應該偏重于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并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盡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節,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三只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3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猬、小鴨、小雞)小刺猬、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猬沒帶傘,怎么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猬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只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后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活動

  師:三只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圖片)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呢,讓我看看紙條上寫著什么呢?(教師讀紙條上寫的內容: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只小動物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么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后,再小組內交流匯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全寫出來,當然重復的數字不用再寫,然后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后小組匯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在所有的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匯報找密碼的過程。

  師:那么剛才你們擺兩位數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后,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么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么擺的,學生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后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后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隨便擺一個看一個的。或者是這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第一種方法有序地去擺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

  ▲讓剛才不是用第一種方法去擺的學生按這種方法再重新擺一擺,感覺一下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說,以“擺”來幫助思,以“說”來表達思,在“擺”中發現問題,在“說”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它們激動地互相握起手來,小刺猬邊握手邊在想:“我們三個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呢?”(教師邊說邊在小刺猬的頭上打個問號。)

  ▲ 學生猜好后,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握手的次數,找出答案。最后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時用了3個數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么出現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兩個數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只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后通過比較,找出區別,在區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四、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出示實物投影)第101頁第1題,問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搭配衣服”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出示實物投影)一張5元,4張2元的紙幣及3個1元的硬幣,還有一輛標價為8元的跑車。

  (1)買1輛玩具跑車夠嗎?買2輛夠嗎?

  (2)如果買1輛,可以怎樣付錢?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把書中的“做一做”中的買“5角錢的拼音本”改為買“8元的玩具跑車”,在鞏固簡單組合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估算的練習,提高了這道練習題的層次,訓練學生多元化、多角度綜合地考慮和解決問題。)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6

  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迅速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歸納、遷移、類推的能力。

  3、能結合具體的'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及解決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在美麗的動物樂園,長頸鹿正在跟小動物們開會。

  長頸鹿說:春天到了,大地開始復蘇,南方的小鳥又回來了,我要為他們準備幾間房子。

  小猴子說:我們也參加蓋房子的勞動。長頸鹿伯伯,飛回來多少只小鳥?幾只小鳥住一間房呀?

  二、討論計算方法(獨立嘗試)

  觀察畫面上飛來了多少只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三、體驗乘、除法的關系

  1、動物樂園飛來了一些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有7間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鳥?

  怎樣列式計算?用哪句乘法口訣?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每6只鳥住一間房子,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平均住在7間房子里,每間房子住多少只小鳥?

  觀察以上三題,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正確迅速地進行除法口算的關鍵是什么?

  四、變式練習

  如果來了48只小鳥,長頸鹿需要準備幾棟房子?

  五、鞏固練習

  完成書上練一練的題目。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7

  教學內容:

  教科書43-44頁

  教學目標:

  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并能比較熟練地運用2~6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的`除法。

  教學重點:

  如何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提高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64=答案

  56=答案

  35=答案

  246=答案

  305=答案

  153=答案

  244=答案

  306=答案

  155=答案

  二、解決問題

  1、出示P43第4題圖(一):你看到什么?茄子老師要我們怎樣做?學生在書上列式計算。

  然后指明交流:為什么用除法?84=2是什么意思?

  2、出示P43第4題圖(二):你知道什么?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為什么用除法?

  計算它們用了哪句口訣?

  44第6題仔細看一看,同桌說一說你看到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請小朋友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說一說每個算式什么意思?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獨立完成第7、8題

  三、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

  第44頁第9題

  板書設計:

  用乘法口訣求商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8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于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19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54

  教學目標:

  1、熟練3、6、9的乘法口訣。

  2、通過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探究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填表

  2、復習2、4、8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板書:4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4的倍數

  3、猜測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出示課題)

  預設: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兩兩之間的關系

  1、3與6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拼一拼,驗證猜想

  6的1倍=3的2倍

  6的2倍=3的4倍

  6的3倍=3的6倍

  結論: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2、3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驗證猜想

  板書:9的1倍=3的3倍

  9的2倍=3的6倍

  9的3倍=3的.9倍

  結論:9的倍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9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3、6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拼一拼,驗證猜想

  板書:9的2倍=6的3倍

  9的4倍=6的6倍

  9的6倍=6的9倍

  結論:9的雙數倍一定是6的倍數。

  (三)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

  1、 數射線

  共同的積:18、36 猜想下一個共同的積。

  2、表格

  (1)第一次出示

  再次驗證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預設: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

  (2)第二次出示

  結論:9的雙數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3)第三次出示

  驗證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三、練習鞏固

  1.書本第54頁的練一練。

  30=()6 30=()3

  隱藏積,出示算式

  ()6 =()3

  2、媒體出示

  ()3 = ()9

  ()6=()9

  四、總結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20

  一、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發現、探究中心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和基本性質的過程,積累一定的審美體驗。

  2、了解中心對稱圖形及其基本性質,掌握平行四邊形也是中心對稱圖形。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質。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以魔術創設問題情境:教師通過撲克牌魔術的演示引出研究課題,激發學生探索“中心對稱圖形”的興趣。

  【魔術設計】:師取出若干張非中心對稱的撲克牌和一張是中心對稱的牌,按牌面的多數指向整理好(如上圖),然后請一位同學上臺任意抽出一張撲克,把這張牌旋轉180O后再插入,再請這位同學洗幾下,展開撲克牌,馬上確定這位同學抽出的撲克。

  (課堂反應:學生非常安靜,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做動作。每完成一個動作之后,學生就進入沉思狀態,接著就是小聲議論。)

  師重復以上活動

  2次后提問: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老師手中的撲克牌圖案有什么特點?

  (2)你能說明為什么老師要把抽出的這張牌旋轉1800嗎?(小組討論)

  (反思:創設問題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幾點理由:(1)采取從學生最熟悉的實際問題情境入手的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步感悟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所有新知識的學習都以對相關具體問題情境的探索作為開始,它們是學生了解與學習這些新知識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撲克魔術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獲得的答案將是豐富的。在最后交流歸納時,他們感覺到,自己在活動中“研究”的成果,對最終形成規范、正確的結論是有貢獻的,從而激發他們更加注意學習方式和“研究”方式。這也是對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情感態度的培養。學生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發展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成為可行。)

  2.教師揭示謎底。

  利用“Z+Z”課件游戲演示牌面,請學生找一找哪張牌旋轉

  180O后和原來牌面一樣。

  3.學生通過動手分析上述撲克牌牌面、獨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得到答案:

  (1)只有一張撲克牌圖案顛倒后和原來牌面一樣。

  (2)其余撲克牌顛倒后和原來牌面不一樣,因此,老師事先按牌面的多數(少數)指向整理好,把任意抽出的一張撲克牌旋轉180O后,就可以馬上在一堆撲克牌中找出它。

  (反思:本環節是在撲克魔術揭密問題的具體背景下,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總結、歸納,進一步理解中心對稱圖形及其特點,發展空間觀念,突出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性。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概括能力,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的發現思維的火花。)

  (二)學生分組討論、思考探究:

  1.師問:生活中有哪些圖形是與這張撲克牌一樣,旋轉180O后和原來一樣?

  生舉例:線段、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圓、飛機的雙葉螺旋槳等。

  2.你能將下列各圖分別繞其上的一點旋轉180O,使旋轉前后的圖形完全重合嗎?(先讓學生思考,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利用 “

  Z+Z”演示其旋轉過程。)3

  .有人用“中心對稱圖形”一詞描述上面的這些現象,你認為這個詞是什么含義?

  (對于抽象的概念教學,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力求讓學生采取發現式的學習方式,通過“想一想”、“議一議”、 “動一動”等多種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克服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

  (三)教師明晰,建立模型

  1給出“中心對稱圖形”定義:在平面內,一個圖形繞某個點旋轉180O,如果旋轉前后的圖形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這個點叫做它的對稱中心。

  2.對比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圖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直線有一個對稱中心——點沿對稱軸對折繞對稱中心旋轉1880O對折后與原圖形重合

  旋轉后與原圖形重合

  (四)解釋、應用與拓廣

  1.教師用“Z+Z

  智能教育平臺”演示旋轉過程,驗證上述圖形的中心對稱性,引導學生討論、探究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

  (利用計算機《Z+Z智能教育平臺》技術,通過圖形旋轉給出中心對稱圖形的一個幾何解釋,目的是使學生對中心對稱圖形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2.探究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

  板書:中心對稱圖形上的每一對對應點所連成的線段都被對稱中心平分。

  3.師問:怎樣找出一個中心對稱圖形的對稱中心?

  (兩組對應點連結所成線段的交點)

  4.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嗎?若是,請找出其對稱中心,你怎樣驗證呢?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回答。

  討論:根據以上的驗證方法,你能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哪些性質?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回答。

  討論:根據以上的驗證方法,你能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哪些性質?

  5.逆向問題:如果一個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那么這個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討論回答。

  6.你還能找出哪些多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反思: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種學習方法,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否則合作學習將會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所于我在上課時強調學生先獨立思考,再由當天的小組長組織進行,并由當天的記錄員記錄小組成員的活動情況(每個小組有一張課堂合作學習參考表,見附錄)。)

  (五)拓展與延伸

  1.中國文字豐富多彩、含義深刻,有許多是中心對稱的,你能找出幾個嗎?

  2.正六邊形的對稱中心怎樣確定?

  (六)魔術表演:

  1.師:把4張撲克牌放在桌上,然后把某一張撲克牌旋轉180o后,得到右圖,你知道哪一張撲克被旋轉過嗎?

  2.學生小組活動:

  以“引入”為例,在一副撲克牌中,拿出若干張撲克牌設計魔術,相互之間做游戲。

  (新教材的編寫,著重突出了用數學活動呈現教學內容,而不是以例題和習題的形式出現。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歷探究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收獲,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同時能調節課堂的氣氛,培養學生之間的情感。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意識才會充分地發揮出來。)

  四、案例小結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正體現了新教材的重要變化——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習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同時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現實性的生活內容,能夠賦予數學足夠的活力和靈性。對許多學生來說,“撲克”和“游戲”是很感興趣的內容,因此,也具有現實性,即回歸生活(玩撲克牌)——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可以讓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學習的數學應當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身邊的數學”。這樣,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學生就能在游戲中學得輕松愉快,整個課堂顯得生動活潑。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2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并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學具準備:

  小長方體、正方體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面和高處拍照。

  在電腦上展示剛才拍的照片。

  生:這些都是老師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臺,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臺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現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二、觀察、交流(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

  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學生活動。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3)匯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

  么樣子的?

  生:我站在左側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里(指了指側面)

  師:哦。看到了兩個面,這是左面。

  生:我站在講臺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臺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的觀察講臺圖。

  2、說一說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個面?

  3、想一想,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面?

  生:我先說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臺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老師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師:為什么?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發現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4、連一連

  (1)按照剛才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連書上的圖。

  (2)交流。(讓學生說說哪幅圖是誰看到的。)

  四、認一認

  1、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2、交流、體會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著上、側、正面,讓學生說說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著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正面,從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著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的面稱側面,最后讓學

  生自己說說,只要意思說對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上、側、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著說說它們上、側、正面在哪里?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的面稱為側面。

  五、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1)引導學生審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饋:說一說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2、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反饋。

  3、連一連,說一說。

  4、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說說他們的上、側、正面各是什么樣的?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

  回家觀察一個物體向家長說出你看到的面。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22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來發現角,畫角,創造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上課前,將學生按作為分成5個小組,師在黑板右邊寫著:星級小組,及1、2、3、4、5字樣。接著說明星級小組評比方法。

  上課

  師(拿出一個五角星):同學們,喜歡這個嗎?

  生:喜歡。

  師: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課好,聽得認真的

  生:舉手積極

  師: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誰上來找找?

  生上臺指五角星的五個角(點了一下角尖)。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問題要補充,剛才這個同學指得太快了,只指了個頭,應該還有什么?

  生:邊,2條邊。

  師:誰再來指?

  生上臺指(這次是將整個角捏住)。

  師:看老師怎么指。(指點、邊)大家一起跟老師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師:張老師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個小組加一個五角星,現在你們是幾星級了?

  生:一星級。

  師: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幾個角?互相指一指。(后補充:看誰指得好)

  師(指名一學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生指。

  師:同意的給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學生上臺指。

  師:找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角,輕輕壓它的頭,有什么感覺?

  生1:癢癢的。

  生2:有點痛。

  生3:尖尖的。(板書:尖尖的)

  師:再壓壓邊,有什么感覺?

  生1:滑。

  生2:溫柔。(課堂上出現一陣笑聲)

  生3:舒服。

  師:為什么會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師:請指出。

  生上臺指桌面上的4個角。

  師:對,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

  生2:這個鉛筆盒上有角。

  師(舉鉛筆盒):大家看看,這個頭是(生:圓圓的),所以(不是角)。

  生3:書(用手指)。

  師:書本有4個角。

  生4:門。

  師:上來指一指。

  生指教室門上的角(4個)。

  師:大家找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看誰能找出角,把它指出來。(課件出示剪刀圖)

  生1指剪刀頭。

  師:同意嗎?(生不同意)誰來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條邊是彎彎的,不能算。

  師:回答的很好,給第二小組加一個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師:這個是角嗎?

  生:不是。

  師:到底這個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細找找。

  生3:指剪刀張開部分。(課件顯示找正確了)

  師: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描一描角。這個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來看這個(顯示插一根吸管的可樂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師:你也找對了嗎?對的給自己鼓勵一下。

  師:看看鐘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圖:一個鐘面。

  生指分針和時針的夾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現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脫掉,來仔細看看。(課件顯示3個角)

  師指第一個角:這個點叫什么?

  生:起點。

  生:頂點。

  生:點。

  師:(板書頂點)這兩條呢?

  生:邊。(師板書:邊)

  師:請同學們指這個角(第二個角)的頂點和2條邊。

  生指。

  師指第三個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

  逐個判斷:1、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遠);

  2、正確的;

  3、一邊是曲線的。

  師:為什么不是?

  生:因為有一條邊是圓圓的。

  4、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近);

  師:為什么不是?

  生:兩條邊沒有連住。

  師:沒有頂點了。

  5、正確的。(要求學生指出頂點和邊)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好,每個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二星級的別灰心,因為還有(生:機會)。

  師:這是老師畫的一個角。大家也想畫畫嗎》

  生畫角。師提醒不要用波浪線畫角,有的尺子的一條邊是波浪線的。

  很快有學生畫好了。

  師:畫好的,再好一個。

  生繼續畫,有的還沒畫好,有的2個都畫好了。

  師:畫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勢擺出來,讓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已經畫好了。

  師:誰愿意把你畫的角展示給大家?

  生1上臺展示:畫了2個。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1:先畫一條邊,再畫一個點

  師插:叫什么?

  生:頂點。

  生1:再畫一條邊。

  師:我知道了,他是先畫

  生2展示。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2:先畫2條邊,再畫頂點。

  生3展示:畫了2個三角形。有學生嘆氣。

  師:為什么?他畫了2個三角形,其實他畫了幾個角呀?

  生:6個角。

  師問生3:你是不是描出來的?

  生3:是的。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

  生:想。

  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再畫一條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畫的?(有幾個學生舉手)大家用老師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

  生畫,師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邊。

  師:畫角就到這兒。下面我們來做游戲。

  要求學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繩子,圖釘,長方形小紙片,小棒。可以自由選擇。

  生做角。

  師:做好后將你的角展示給同學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學生開始展示。

  師展示一學生的角(用紙片和圖釘做的):你們看看,這個角會怎樣?

  生:會變形。

  師:對,可以變形,它的嘴巴可以張大,也可以縮小。(邊說邊演示)

  有一個學生說象:剪刀。

  師:做好的可以展示給聽課老師看看。

  師:我們今天學了什么?

  生:認識角。(師板書)

  評課意見:

  總體感覺: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我認為執教者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學生的動:

  1、葉圣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新課程提出的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堂課的很多地方正體現了這一點:從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邊的角,到后來畫角、做角,學生動起來了,而且動的很充分,學的很充分,角的知識就這樣在學生的動中被消化、吸收。

  2、課堂的動態生成。這堂課上得很精彩,因為有很多學生的回答是動態的,非預設的,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說一處亮點: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老師問學生:壓邊有什么感覺?第一個學生回答是: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溫柔。這時課堂上還出現一陣笑聲。第三個學生回答的是:舒服。這三個回答雖然是學生的真實感受,但看似與正確答案無關。(當時我也很體上課教師擔心:該如何引導)很快,老師的一句為什么會感到舒服?就輕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領,真實的體驗,是那么的自然無痕,讓聽課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學生的笑

  整堂課感覺學生學得很開心,笑聲陣陣,我認為主要原因又以下幾個:

  1、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師珍視學生的回答,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說出不同的、真實的感受。如在講角的概念時的那段精彩的引領。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時,就有了開心的笑。

  2、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樂于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師觀念轉變了,對學生更尊重了,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更多的是肯定的評價、激勵,好象沒聽到錯、不好等話語,以前常說的失敗,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這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驕傲的笑聲。

  4、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星級評比從上課開始就進行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笑臉和哭臉展示學生的評價結果,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請學生用漂亮的姿勢展示出來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討的5個問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從三個維度來確定的。張老師制定的第三個目標是: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但實際在課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學生交流的機會也挺少的。是否可以從此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方面去考慮。

  2、小組評價應有結果:雖然在黑板上已經展示了結果,但應在小結時對本次比賽進行總結、肯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延伸,這也關系到評價的完整性。

  3、角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這堂課呈現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雖然在畫角時,教師提到過可以朝上、朝左,但強調得不夠,應該將角的形式多樣化的呈現給學生。

  4、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書本有4個角。這兩句話敘說不夠妥當。課后的做一做1是這樣描述的: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注意科學性。

  5、活動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動角展示時不少學生還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學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師說的那些活動角的認識也應該讓展示的學生來說,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應該能說也能夠說完整的,而且這是下節課角的認識的知識基礎。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2-10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03-17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09-10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熱】03-18

【熱門】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03-18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熱門】03-18

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推薦】03-18

【薦】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03-18

【精】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03-18

【熱】二年級數學上冊優秀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