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1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經歷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動,探索、歸納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能力,積累活動經驗。
3.滲透模型思想,體驗數據分析,數形結合方法在探究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難點:
理解兩條線段和等于第三條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義。
教學資源:
小棒、多煤體課件。
教學過程:
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研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主題圖。小明上學,你猜他會走哪條路?這條路與其他兩條路相比有什么特點?(中間這條路直直的',是一條線段,上面哪條路是兩條線段組成的,下面這條路是一條曲線。)小明為什么走中間這條路?(這條路最短)課件演示:三條連線比較長短(師: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2.實物展臺上放三根小棒: 現在這樣圍成三角形了嗎?誰來圍一圍?剛才沒圍成三角形,現在就圍成了,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什么?(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3.如果從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兩根能圍成三角形嗎?能想辦法變成三小棒嗎?(把一根小棒剪成兩段,變成三根小棒)把兩根小棒變成三根,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邊的關系。板書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二、操作演示,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單位:厘米)
2.任意取三根擺一擺三角形,會有幾種情況?(課件:①6、5、3;②6、5、2;③6、3、2;④5、3、2。
3.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并填寫好學習單,小組交流有什么發現?。
4.組織全班交流:學生邊說,老師邊課演示。
第一種情況:6+5>3,6+3>5,5+3>6;
第二種情況:6+5>2,6+2>5,5+2>6;
第三種情況:6+3>2,6+2>3,3+2<6;
第四種情況;5+3>2,5+2>3,3+2<5
5.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cm)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通過量一量、擺一擺、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應用這關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各準備幾個長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擺一擺,激發探究欲望
師: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給你三根小棒,誰能到黑板上圍成一個三角形?
(指兩名同學到黑板上來。提供的小棒一組能擺成三角形,另一組擺不成三角形。)
在學生擺不出來時,引導學生發現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擺出三角形來。
師:若想再擺個三角形,你有解決的辦法嗎?
看來,要想擺成一個三角形,對三條邊的長度是有要求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邊的關系。(板書課題)
師:誰來猜一猜,這三條邊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師: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實驗來驗證吧。
[反思]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圍三角形,第一名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很順利地圍成了三角形,第二名學生怎么也圍不成。這樣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產生思維沖突,從而提出“數學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課一開始,就牢牢的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饒有興趣的投入到下一輪的學習中去。
二、操作驗證,揭示三邊關系
(一)分組研究,四人小組長拿出準備好的四組小棒。
出示實驗要求:
1、 量出每組小棒的長度。
2、 將三根小棒首尾相接,看是否能圍成三角形。
3、 把任意兩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再與第三邊進行比較。(用式子表示)
4、 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將實驗結果填寫在探究報告單上。
(二)小組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引導學生理解“任意”的意思)
再用這個結論解釋實驗中圍不成三角形的原因。
[反思]: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學中,我有意設置這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由讓學生在高昂的學習興趣中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
三、應用與拓展
1、判斷下面幾組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快速判斷的方法)
(1)1厘米、3厘米、5厘米
(2)3厘米、5厘米、2厘米
(3)11厘米、6厘米、7厘米
[反思]:課堂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及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教學中我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即讓學生用所學內容來說明為什么這一環節。同時我們引導學生發現,快速判斷的方法,使學生在原來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原知識又有發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斷方法。
2、小華上學走哪條路近?為什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解釋)
書店
學校
小華家
[反思]:教材是學習的載體,我充分挖掘教材知識之間的聯系。這副情境圖既能靠直覺來判斷,又能用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來解釋,還可以用“連接兩點的線中,線段最短”來解釋。這樣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性,又領悟到知識與實際的結合,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一個三角形,其中兩條邊長是4厘米和6厘米,第三條邊長是多少厘米?
(引導學生探究第三邊的取值范圍)
[反思]:此題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第三邊的取值范圍是大于另兩邊的差,小于另兩邊的和。教學中開始學生逐漸答出了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接著就沉默了,我就提出了9.2厘米行不行?學生略一思考得出結論:行。于是他們的思維又活躍起來,9.6厘米、9.9厘米……當學生發現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時,得出結論第三邊小于10厘米大于3厘米就可以,于是我又提出問題:現在同學們找到的最小答案是3厘米,2.5厘米行不行?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答案:第三邊要小于10而大于2。由于時間關系,當時我有些著急,直接將我想要學生了解的“第三邊的取值范圍要大于另兩邊的差,小于另兩邊的和”這個結論直接說了出來,結果效果并不是太好。不如讓學生自己課下探究“三角形兩邊之差與第三邊的關系”更好。雖然此處處理并不是很恰當,但在這道題中師生、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質疑探究的能力。
4、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在已經準備了兩根3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并說明理由。
(引導學生實際生活中要講究美觀、實用)
[反思]此題是上一道題的延伸,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5、 用15根等長的火柴棒擺成的三角形中,最長邊最多可以由幾根火柴棒組成?
[反思]這是一道要同學動手探究的問題,作為家庭作業學生更愿意做這樣的題。
本課總結: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不僅能猜想,而且能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量一量、擺一擺、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應用這關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各準備幾根長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這是什么圖形呢?(三角形)誰來說說什么是三角形?怎樣理解這個“圍”字(端點首尾相連)。同學們還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識?關于三角形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動手操作,發現問題
師:老師這里有三根小棒,分別長3、5、10厘米,這3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誰愿意上來圍一圍?圍的時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連。
師:這三根小棒為什么圍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板書課題)。
三、猜想驗證,發現規律
師:我們發現這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怎樣做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換一根小棒
師:怎樣換?同學們說的都是你們的猜想(演示猜想1)
1、學法指導
師:你們的這些猜想是否正確,三角形的三條邊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現在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試著圍一圍三角形。同學們親自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結果。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組合作完成四種拼法
(2)、圍三角形時要注意首尾相連。
(3)、完成后,填寫好活動記錄表準備交流
第一根小棒長
第二根小棒長
第三根小棒長
能否圍成三角形
2、 動手操作,尋找規律(師巡視,并指導)
3、 交流匯報,探究規律。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
小組上臺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 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 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師:其它組有不同意見嗎?
師:仔細觀察四種結果,有的圍不成,而有的卻能圍成。這是為什么呢?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每組小棒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說說你能發現些什么?同桌討論一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幾組小棒長度之間又有什么聯系?
三根小棒要圍成三角形,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通過剛才的實驗和分析,你發現三角形三條邊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這組情況,誰愿意說說3、5、10這三根小棒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
師:其他同學贊同嗎?誰再來說一說。
師:我明白了,3厘米的邊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邊圍成三角形的,因為這兩條邊之和小于第三條邊。(板書3+4〈8)你很會觀察。(演示)
師:再說3、5、8這三根,同學們有些爭議,到底它們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呢?不能,為什么?有誰愿意談談?
生:3+5=8 重合了 不能
師:是這樣嗎?(演示)請看大屏幕。
師:真的'是這樣,通過演示現在明白這個同學的意思了嗎?誰愿意再來說一說。
師:通過以上的動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們發現了當兩邊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條邊時,這3條邊是圍不成三角形的。
師:那么怎樣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兩條邊加起來要大于第三邊就行了。
師(板書):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師:我們來看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兩組是不是這樣的呢,3+8>10、8+5>10
看起來是這樣的。
3、師:回頭看不能圍成的情況,也有3+8>4、4+8>3、3+8>5、5+8>3(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情況,怎么就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種不符合就不行了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于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條邊。
生3:無論哪兩條邊之和都要大于第三邊。
4、歸納小結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于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師:這句話概括說就是: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書:任意)
師:是這樣嗎?再挑選一組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來驗證:
生:3+4>5、3+5>4、4+5>3,
師:這個例子證明了你的想法是對的,這兩個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都是: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齊讀)
四、課堂小結
老師在生活中還看到了這么一種現象:(演示)公園里有一條這樣的路,路的兩旁是草坪,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間走?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平時多觀察、多動腦,你一定能成為數學的好朋友。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教學重難點:
1、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教具準備:
直尺、小棒
教學過程:
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四組小棒,課上組織學生擺一擺,讓學生邊操作邊把有關的數據記錄在表內。當學生完成操作活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組小棒的數據,并在填出“>”“<”或“=”。
一、數學活動
1、出示一組長短不一的幾根小棒,請你挑選幾根圍成三角形。
不重復,你還可以怎么圍?
通過實驗,發現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你發現了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線,從郵局到杏云村,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
3、是不是任意兩條邊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條邊大呢?畫一畫,算一算。把計算結果填寫在第33頁的表上。
二、運用知識模型
1、第1題:下面各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嗎?
2、第2題:組織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并填入表中。
3、第3題:擺一擺,填一填。
4、第4題:如果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條邊可能是多長?有多個答案,第三邊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系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教案反思
《三角形邊的關系》是在學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雖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邊,但三角形“邊”的'研究卻是學生首次接觸,短短的四十分鐘之內,要讓學生從抽象的幾何圖形中得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這個結論,并加以運用,并非易事。開課前我先觀摩網上優秀視頻,學習優秀案例,用兩天的時間準備教案,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該如何引導“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因此,教學中,我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的過程,圍繞“怎樣的三根小棒能擺成一個三角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再次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接著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雖然本節課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在實驗活動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我對這節課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關注學生親身經歷
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在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上,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導入部分,通過聯系生活,激發興趣。出示一組實物圖片,使學生初步體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動手操作部分,學生用手中的小棒來擺三角形,并且做好記錄。這個過程必須得每個學生親自動手,在此基礎上觀察、發現、比較,從而得出結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學中,我有意設置這些實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要,又讓學生在濃烈的學習興趣中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個實驗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例如:讓學生到展示臺展示準備得不夠充分,只是簡單的叫幾位學生去展示,沒有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實驗結果,感覺只是停留在表面。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學生實驗后,我只是出示一個例子就下結論,評課后,通過老師的點評,讓我明白了,一個實驗活動要有兩到三個例子,才能下結論。
二、練習設計層層深入
評價一節數學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練習得到的反饋,而學生之間參差不齊,為了能兼顧全班學生的整體水平,練習題我設計層層深入,由淺入深。
1.判斷三組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
2.用同樣長的3根、4根、5根、6根小棒能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第1小題我要求學生除了判斷能不能擺成三角形?還要求學生們寫出為什么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為什么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的理由。從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正確率很高,讓我驚訝的是,他們理由說的很棒,只要比較兩根較短的小棒是否大于那根長的小棒就能知道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學生用算式表示(如:3+4>6 )等,學生們能懂得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
第2個小題,我讓學生們通過動手操作、猜想、實驗、驗證及同桌互相討論等活動,來解答用3根同樣長的小棒能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若能擺成,它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學生都擺出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出來。接下來再分別動手操作4根、5根、6根同樣長的小棒是否能擺成一個三角形。若能擺成,它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通過這個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勇于實踐、敢于發現問題,從而在動手能力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的好品質。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能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在探索體驗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通過學習,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教學準備:、不同長度紙條若干張、實驗表格。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出示情境圖。
師:通過剛才擺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用的三張紙條中有兩條長的和大于第三條長卻沒有擺成三角形呢?)
師:通過剛才是實驗,我們可以發現三角形三條邊在長短上有某種關系,但究竟怎樣的三張紙條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讓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2、 動手實驗2:進一步探究怎樣的三張紙條才可以擺成三角形。
師:每組同學任意選擇下面三組中的任意一組紙條做進一步實驗,并完成相應的'實驗記錄。
(1)4c 5c 9c
(2) 3c 6c 10c
(3) 6c 7c 8c
學生匯報展示:能或不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是否大于第三邊
( 1 )不 能4+5=9 4+9>5 5+9>4發現:兩邊之和有時大于第三邊,有時等于第三邊,不能擺成三角形
( 2 )不 能6+10>3 3+10>6 3+6<10發現:兩邊之和有時大于第三邊,有時小于第三邊,不能擺成三角形
( 3 )能6+7>8 6+8>7 7+8>6發現: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能擺成三角形師:對于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怎樣表達更嚴密?體會任意兩邊的含義。
三、 拓展應用:
1、 說一說老師為什么走中間的這條路最近?
2、 判斷:哪一組中的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三角形?(單位:厘米)
(1)3,6,9
(2)4,4,10
(學生通過比較任意兩邊之和是否大于第三邊,來判斷是否可以圍成三角形,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好方法)
3、解決問題:
師:小明想要給他的小狗做一個房子,房頂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條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條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數)
(2)第三邊的木條的長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圍是( ) 四、 回顧反思: 同學們,今天學到了什么知識?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嗎?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能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獲得成功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 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難點: 探索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你能告訴大家什么是三角形嗎? 生: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師:不錯,那么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能(不能) 師:那我們就來圍圍看吧。誰愿意上來圍?(兩生上臺演示——評析) 2、師:看來,有的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那下面我們大家都來圍圍三角形,好不好? 二、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 (一)圍三角形,創建研究素材 1、師:同桌兩人合作,每次從5根小棒中任取3根來圍三角形,將圍的情況記錄在白紙上。要求分工合作:一人圍,一人記錄。 2、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反饋:學生匯報能和不能圍成的情況(教師板書記錄) 師:還有嗎?情況不少,我們就用省略號來表示吧! [檢測錯誤情況——對同學們匯報上來的能和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各種情況,對照自己的記錄,看看誰還有意見?] 由同一平面內,且不在同一直線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常見的三角形按邊分有等腰三角形(腰與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與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邊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其中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統稱斜三角形。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操作活動和計算觀察,讓學生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2.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和發現活動,經歷操作、發現、驗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樂于探究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的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 2.復習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關于三角形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的特點: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3條高…… 3.導入新課。 三角形還有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探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77頁例題3: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2.操作交流。 (1)學生從自己準備的四根小棒中選出三根小棒來圍一圍,看看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操作情況。 (2)小組交流。 布置學生將各自的操作情況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選擇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回答預設: ①選擇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②選擇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③選擇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④選擇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追問:第③種情況和第④種情況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 引導學生認識到:第③種情況中,4cm、2cm這兩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種情況中,5cm、2cm這兩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師小結:因為4cm+2cm8cm,5cm+2cm8cm,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 3.探索規律。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當兩根小棒長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時,不能圍成三角形。那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長度又有什么特點呢? (1)布置探索任務。 從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選出兩根,將它們的長度和與第三根比較,結果怎樣? (2)學生獨立探索。 (3)交流匯報。 第①種情況:4+58、4+85、5+84; 第②種情況:4+25、4+52、5+24。 小結:任意兩根小棒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驗證規律。 提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嗎? (1)畫一畫:用三角尺畫一個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邊長度。(單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長度的關系。 (4)總結規律。 提問:通過驗證,你發現三角形三邊的長度有哪些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追問:對于“任意兩邊”這四個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議一議:如果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圍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5厘米長的小棒和3厘米長的小棒長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沒有大于8厘米,所以這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再組織交流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教師可以介紹用兩短邊的和與第三邊比較。 2.完成教材第78頁“練一練”第2題。 這道題是已知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度,求第三條邊的長度范圍。題目提供了四個答案讓學生進行選擇,降低了思維難度,學生在練習時可以進行嘗試。在學生完成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條邊的長度范圍,即“兩邊之差第三邊兩邊之和”。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3、通過觀察和操作,培養學生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并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正遷移,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 【教學難點】 學會給三角形畫高。 【教具】 三角板一套、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三角形的含義是什么? 2、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是什么? 3、怎樣畫三角形的高? 二、展示交流 1、動手操作:用四邊形、三角形撐起兩個支架,然后對比、觀察,發現了什么結論? 2、課件出示電線桿、自行車圖片,體會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列舉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4、提示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三、探究活動,掌握特征 1、理解三角形的含義 ①通過實物演示和出示課件,總結:什么叫三角形? ②學生自己畫一個三角形。 2、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1)課件演示,說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邊、頂點和角) (2)課件出示三個三角形,觀察這三個三角形,你還性理了什么? (3)動手畫一個三角形,標出頂點、邊和角。 (4)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課件出示三角形屋頂的房子和斜拉橋,你能想出辦法測量三角形的房頂和斜拉橋的高度嗎? (2)課件演示,抽象出三角形,學生作反饋測量方法,引出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 (3)出示有一組底和高的三角形,觀察、討論,還有其它的底和高嗎? (4)完成教材第86頁練習十四第1題 四、檢測反饋 1、填空 ①三角形是由()條邊同()個頂點,()個角組成的。 ②三角形具有()性。 ③三角形有()條高,有()個底。 2、判斷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是三解形。() (2)三角形有三條高,三個底。() (3)自行車車架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 3、畫出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高。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 穩定性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教后反思:本節課的概念比較多.學生在學習這本課的時候,對于畫高,有個別同學畫得不對,可見是以前學習畫垂線的時候,掌握得不太好.在今后,應該多加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多個三角形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展示交流匯報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1)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2)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3)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4)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5)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檢測反饋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猜一猜 甲:我拿的三角形沒有鈍角。他可能是什么角? 乙: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 丙:為什么? 課后反思: 三角形的分類,對于學生來說,有了前面基礎知識的鋪墊,孩子們學起來非常容易.本節課,學生掌握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內容 四邊形分類P29~3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技能目標: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觀察,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難點: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教具準備 各種四邊形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看,淘氣剪了許多四邊形,你能將這些四邊形進行分類嗎? 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后進行匯報。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師展示學生的分類方法,如和課本不一致,引導學生觀察智慧老人的分法。 教師總結: A.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B.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師:請學生說一說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如學生說不出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教師可以準備幾根小棒。 師提問:你能選幾根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認為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四條邊? 學生進行選擇,拼擺。 討論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每組對邊想等。 2.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教師:長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特征得出: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師邊引導邊板書:如果用一個圈把平行四邊形都放在里面的話,請你也畫一個圈來表示長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外面再畫一個圈,你覺得這應該是什么?再用一個圈畫出梯形的地盤,應該怎么畫?試試看。 三、鞏固練習。 1.在第30頁的點陣圖上畫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學生獨立完成,注意指導學生在畫圖是,借助點子,將圖形畫得美觀。 2.第30頁練一練1題分類。(剪下課本附頁中的圖形。)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你對這幾種圖形又有哪些新的認識?(學生發言) 五、課堂拓展。 如果把一個梯形,一條邊不斷地變小,一直小到一個點,就是什么形狀?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狀? 六、作業設計。 1.教材30頁3題。 2.教材30頁4題。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03-05 三角形的邊數學教案02-22 三角形的邊數學教案15篇02-22 數學全等三角形教案12-30 初中數學三角形教案01-25 數學教案三角形面積03-25 三角形的內角數學教案02-08 三角形分類數學教案02-02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6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7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8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9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