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北師大版上冊教案(精選1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北師大版上冊教案(精選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22、2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能夠說出相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情境,能夠說出一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體會到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義有所不同。
評價方案設計:
1、目標1達成的評價方案
通過學生對“想一想,連一連”的做題情況進行評價。
2、目標2達成的評價方案
通過學生對“3×6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和區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邊敘述美麗的'童話故事邊出示主題圖:秋天到了,勤勞的小動物們都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慶祝共同的豐收,它們喜氣洋洋地歡聚在一起。(板書:動物聚會)
二、問題探究
1、教師啟發:你能提出什么乘法問題?
要求
A、獨立觀察主題圖,思考問題;
B、小組內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解釋算式的意義。
2、小組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3×3=9(只)
表示: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3根樹枝上有3個3只。
要求
A、求加數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確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義:2表示每架飛機上有2個人,4表示有四架飛機;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數、乘數和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調換位置,積不變。
活動(一):火車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與活動一相同)
活動(二):劃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與活動一相同)
活動(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質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嗎?為什么?(加數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調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張椅子,每張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張椅子坐2人]
三、鞏固應用
完成“試一試”中的第1、2題。
要求
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匯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結題:知道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簡;學會了乘法算式的讀寫法。認識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
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引起認知沖突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擺筷子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于生活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學習編、記、用2的乘法口訣,理解2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之間的關系,掌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們在家里幫媽媽做家務嗎?小明和大家一樣,也是個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來了許多客人,他幫媽媽做什么家務呢?
學生觀察回答后,借機教育學生要體會長輩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意識。
二、探究新知。
1、擺一擺,填一填。
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并完成書上的表格。
2、編2的乘法口訣。
讓學生借助筷子圖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編5的乘法口訣的經驗編出2的乘法口訣。
3、探究乘法口訣的規律。
小組活動:觀察2的乘法口訣,和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匯報:請幾名學生匯報他們發現的規律,其他學生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舉手補充。
三、鞏固與提高。
1、游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乘法口訣,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學將算式將相應的算式舉起來,其他同學判斷。
2、游戲:摘蘋果。
課件出示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的蘋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來嗎?仔細看看哪個蘋果長大了,你能解決它身上的問題嗎?
學生回答蘋果上面算式的得數,并說說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
3、小組比賽:有幾只手?
課件示范規則。
4個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好。
4、思考題。
課件出示題目。
同桌談論、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上74、75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此時學生對口訣的編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對教材進行了重新創設教學內容,把7的乘法口訣的編寫和練習融為一體。使學習內容更具挑戰性。
教學目標:
1. 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應用舊知識與推理,編制7的乘法口訣。在探索規律的基礎上掌握7的乘法口訣。
2.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編制口訣與應用中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編制7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應用7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好朋友,你認識他們嗎?都是誰?他們在談論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指名讀題上的話語)在一旁的小明在想什么呢?(指名讀)你們知道嗎?(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要想知道兩個星期,三個星期有幾天我們必須要先知道什么?那一個星期到底有幾天呢?(七天)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板書)(齊讀)請你思考2個星期有幾天?你是怎樣想的,3個呢?怎樣想的?
二、自主探究
1.同學們真厲害,這樣小明就能準時參加淘氣和笑笑的生日PARTY了。既然你那么聰明,那你能計算出4個星期、5個星期、6個、7個、8個、9個星期更有多少天嗎?(課件)請把你的結果填寫在教材74頁填一填的表格中。(填好的同學自己小聲的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說你的結果和想法?
3.編口訣
師:同學們,還記得老師教過大家編口訣的方法嗎?
(齊說)一算,算什么?(用連加法計算結果)二編,編什么?(根據表格編口訣)三看,看什么?(看其中的規律和需要注意之處)四記,記什么?(根據規律記口訣)
師:同學們真厲害,下面就轉動自己的小腦筋用我們的方法快速的編口訣,記口訣吧。完成教材74頁第2題。
4、匯報
誰來讀讀自己的口訣?(兩生讀同時板書)和老師一樣嗎?一樣的舉手,真厲害,你們都是小數學家。看黑板老師寫的這三句口訣,1-6的我們已經學過了,只有這三句是最陌生的,讓我們齊讀一下好嗎?怎么記這三句口訣呢?
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把你記口訣的方法說給同桌聽聽,比比誰的方法好(同桌交流)
5、記憶口訣:下面就請大家在下面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一背這些口訣。
6、游戲(多種形式背口訣)
(1)拍掌齊背
你們記住了嗎?老師準備考考大家,伸出你的雙手,讓我們一起背一遍。
(2)師生對口令。
我來問,你來答,準備好了嗎?(打亂順序問)
(3)同桌對口令
同桌兩個人像老師這樣對口令。
三、練習(15分鐘)
1.師:你們背的真棒,老師想考考你,敢接受考驗嗎?聽要求,讀算式,說口訣(7x8=,8x7=,567=,568=)
你們的小腦瓜轉的可真快,看這兩個式子,你能總結出什么?是不是每一句口訣都有四個對應的算式?(不是)
真是個善于歸納總結的好孩子,請同學們打開教材75頁,快速完成第一題目。
匯報!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結果,和他一樣的'舉手。真厲害!
2.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注意仔細看卡片,搶答,注意站姿。要求,直接說答案。(答錯的起立讀算式,說口訣)
3.同學們,你們做的可真快!小小七星瓢蟲也想來考考我們了!(出示瓢蟲圖)你看到了那些和7有關的數學信息了呢?你能看圖提問一個問題代替七星瓢蟲考考大家嗎?
4.教材75頁第3題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你愿意試試嗎?(做好的同學嘗試說說這幾道題的數量關系。指名匯報。)
5.說了那么多,你口渴了嗎?你一天大約能喝幾杯水?那要是一周呢?你是怎樣計算的。原來你一周要喝這么多的水啊,可見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水的,但是如果世界上的水資源枯竭了,我們也就不能生活了,所以平時一定要節約用水
6.好啦,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是誰?他是哪里的人物?其實乘法口訣運用非常廣,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也存在,比如說:孫悟空打白骨精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到了什么口訣?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關在八卦爐里煉成火眼金睛,一共關了七七四十九天,用到了什么口訣?唐曾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用到了什么口訣?你看口訣是不是無處不在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口訣。
四、總結(2分鐘)
誰能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5
課題
7的乘法口訣—— 《一共有幾天》
教材分析
《一共有幾天》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6~9的乘法口訣的第二課時。本課時7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學生討論運動會、生日、放假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用圓圈代替天數,在具體操作中探索星期個數與天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填表表示其對應關系,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7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不僅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后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2~6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經有編制口訣的經驗,因此可以通過具體的動手操作,經歷用7連加的過程,自己嘗試編制7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訣,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運用學過的連加式算出得數,借助編制2~6的乘法口訣的經驗,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3、培養合作學習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編制并掌握7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熟練應用。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聽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播放兒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師:同學們,剛剛動畫里面的7個小朋友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而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誰呢?她有幾位好朋友,又是誰呢?
生: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
師:白雪公主跟七個小矮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白雪公主打算在自己生日那天開個生日party,邀請小矮人們到時一起去玩,但是,白雪公主給小矮人們出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助小矮人們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愿意。
2、問題探究
師:嗯,真棒,大家都是熱心的好孩子。白雪公主說,再過九個星期就是她的生日,但是小矮人們卻不知道那是幾天之后的事情,其中一個小矮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畫出了下面這樣一個表格。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知道這個表格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第一行表示有幾個星期,第二行表示一共有幾天。
師:嗯,很好,那現在請大家幫助小矮人們填好表格。
教師巡視,同時請一位同學上講臺講解。填表格并寫乘法算式。
師:好,那么接下來我們用這些圓圈表示天數,一個星期有一天,老師用7個圓圈來表示。(拿起7個圓圈)大家看一下,這表示第一個星期,有多少天呢?生:7天。
(在黑板上貼上一串紅果)
師:一排圓圈有7個,也就是1個7,那應該怎么列出乘法式子呢?生:1×7=7。
教師貼上第二排圓圈,問:兩排圓圈有幾個啊?
生:有14個。
師:嗯,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2個7。2×7=14。
師:好,接下來請大家按照黑板上面的格式,填寫學習單的前面兩列。好,大家動手寫一寫。
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有那個同學能告訴我你是怎么列式的呢?
生:第一空格填21,3排圓圈就是3個7,有21個,3×7=21;4排圓圈有28個,4×7=28
師:他回答得太棒了,掌聲送給他。
教師在黑板上展示九排圓圈,學生回答,教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根據乘法算式,編乘法口訣
師:同學們,能發現這九個乘法算式有沒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啊?
生:乘數都有7。
師:嗯,很好,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7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師:那么我們怎樣快速記住這9個乘法算式呢?我們已經學習了2,3,4,5的乘法口訣。那么我們能不能也編出5的乘法口訣呢?對于第一條式子,1×5=5,我們可以編成“一五得五”。那么對于接下來的式子,大家自己嘗試著編一下,待會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他的成果。下面大家動手試試看。
提問學生,編制7的乘法口訣。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7的乘法口訣。板書完畢后,學生齊讀7的乘法口訣。
師:同學們表現得太好了,自己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我們大家用一分鐘的時間小聲讀幾遍,待會請同學來背誦一下。
3、鞏固練習
(1)對口令
游戲規則是: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口訣的前半部分,兩一個同學對出后半部分。
同桌之間對口令,看誰能考倒同桌。
(2)課本練習
4、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與同伴說一說。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數的具體含義的基礎上,正確讀寫這些數,體會并認識5以內數的順序,會解決關于數的認識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分類的思想,初步體驗把總個數分成兩部分的事實。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3、感受數與數的關聯,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5的意義、正確規范的書寫1~5各數。
難點: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資源
學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個數的實際含義,會認、讀、寫1~5各數,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材分析:第5題體會數的順序,第6題指導學生先想后畫,第7題啟發學生按不同的標準分,第8題讓學生站一站,再說一說前后各有幾個同學。
教學準備:PPT圖片、圓片、計數器、磁性教具等。
學程設計
導航策略
修改調整
一、揭示目標,知識梳理。(預設2分鐘)
1、學生按順序數數。
2、明確學習目標。
二、鞏固內化,查漏補缺。(預設28分鐘)
1、基本練習:
①擺圓片數數
邊擺圓片邊數數,集體從1數到5。
②黑板上貼出1~5五個數(不按順序),請你從中選出其中兩個數寫在練習本上,寫的.幾就在后面畫幾個○。
請幾個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數下面擺出相應的圓片。
③“想想做做”第5題。
排一排、讀一讀,進一步明確1-5的順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嗎?
2、發展練習:
①“想想做做”第6題。
導學單:
(1)讀一讀花瓶上的數,看看每個瓶里花的朵數對不對?
(2)根據花瓶上的數補畫出缺少的花。
分別補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題。
導學單:
(1)你能把星分成兩類嗎?
(2)你是按什么分的?
(既可以按顏色分,也可以按形狀分)
③“想想做做”第8題。
說說每個孩子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
同學們一起按順序,一個一個地把他們說的話說一說,好嗎?
④“想想做做”第9題。
先讀一讀格子里的數,再描數與寫數。
比一比,誰寫得最認真、最漂亮。
三、當堂檢測,拓展延伸。(預設10分鐘)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進步?
2、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第6頁1、2、3、4題。
3、拓展題:數一數你家里在5以內的東西,說給你父母聽一聽。想一想,你還可以用這些數字記錄什么?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47頁例1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4個方向,并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經歷辨別方向的過程,初步體驗方向的相對性,發展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觀念。
3.明確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單元主題圖、例1圖、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拍手活動,引入課題
師生邊拍邊說: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師:我們剛才拍手時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詞語?
學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師:你知道還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詞嗎?
學生:東南西北。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利用這幾個方向來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4個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出示書中第50頁中國地圖。
教師:在地圖上怎樣辨認東南西北呢?誰會看地圖?(會看地圖的學生舉手) (課件中內蒙古自治區整塊閃動)
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的哪一方?誰知道?
學生: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北方。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是看了電視后知道的。
教師:你的知識可真豐富,在內蒙古自治區有美麗的大草原(課件出示)。我們再來看看地圖下方的海南吧!(課件出示美麗的大海圖片)這里有藍色的大海,氣候溫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兒去過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嗎?
學生:南方。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1:海南有個南字。
教師: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中國的許多地方在命名的時候確實考慮到了方向這個問題。
學生2:南和北是相對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從這里可以看出,地圖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書:南、北)想一想,地圖的左邊、右邊是什么方向呢?
學生:左西右東。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1:我從書上看到過,況且我爸爸也告訴過我。
學生2:因為西藏在我國的西方,西藏在地圖的左邊,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學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國的東方,被稱為東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教師:同學們真能干,能夠從生活中積累知識。人們規定,繪制地圖時,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邊表示西方,右邊表示東方,簡單地說,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今后同學們就可以根據這句話來判斷地圖上的方向了。(板書:東、西)
(2)介紹十字形方向標。
教師將黑板上的東西相連,南北相連,做成十字形方向標,學生快速記憶地圖上的方向。
(3)在課間活動中體驗東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體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說:面向地圖,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②游戲:小小機器人,面向地圖指方向!(教師說地圖方向,學生用小手指出這個方向)
2.理解運用
(1)教師:請孩子們看書中47頁圖,這張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繪制的嗎?你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地圖的'右上角有一個箭頭和一個北字。
教師:這個叫做方向標,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地圖的上方就是北方)你還能聯想到其他幾個方向嗎?(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學們在面向地圖,看地圖的時候,只要看見方向標,然后就可以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來判斷方向了。
(2)教師:請大家在書中的圖上標出東、南、西、北。
(3)說一說:以崗亭為中心,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說一說。
教師:如果站在草坪、新華書店、紅光路轉盤、少年宮看,崗亭的方向又該怎樣說呢?(學生分別回答)
教師:崗亭沒動,為什么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呢? (小組討論,匯報)
學生:因為觀察地點不同,以草坪為觀察點,崗亭在草坪的東面;以新華書店為觀察點,崗亭在新華書店的北面
教師:物體所在的方位是相對的,觀察的地點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導學生完成書中例1第(2)小題,然后再集體訂正。如果學生有難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標。
三、解決簡單問題
出示課堂活動第1題的中國地圖。
教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重慶市,看一看,找一找,我們的家鄉重慶的東、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四、聯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2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代替軍艦,更形象直觀。)
五、反思小結,自我評價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8
學習內容: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0-31頁《數松果》。
學習目標:
1、結合數松果的具體情境,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遷移類推和按規律識記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記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學會乘法口訣的編制方法。
課型:
新授課(計算教學)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圓片、5的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知道小松鼠喜歡吃什么嗎?
師:小松鼠喜歡吃松果,所以經常采集很多的松果。你瞧,小松鼠們正在忙著收集采到的松果呢!
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情景圖。
師:你從圖中發現了什么?
生1:兩只小松鼠在采集到了多少個松果。
生2:它們是5個5個地數的。
(二) 自主探究
1、數一數,填一填。
師:是啊,這些松果有多少個呢?1堆有幾個松果?2堆呢?讓我們邊數邊整理數據填在表格中吧。
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表格。
學生匯報,教師填寫,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算一算,說一說。
師:這些松果,小松鼠是幾個擺成了1堆?
生:5個。
師:好。請同學們拿出5個小圓片擺好,表示1堆有5個松果,我們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
乘法算式應該是1X5=5。
師:現在我們繼續擺圓片,表示出2堆松果的數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
生:2X5=10。
師:一直這樣擺下去,直到擺好9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一次表示出來嗎?在小組內分工合作,擺好小圓片,做好記錄。
學生在小組里進行擺小圓片活動,并把相應的乘法算式記錄下來。
組織匯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應的乘法算式。
師:看著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算式和得數都有一定的規律。
師:你能記住這些算式嗎?動腦筋想一想,然后小組里商量一下,看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
學生討論。
生1:多讀幾遍就記住了。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2節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課“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提出并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并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為后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說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屬于小學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定,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節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活、發現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可以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為主導,主要采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于創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過聯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三個環節: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三,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節:創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象這樣每個加數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節: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節。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并進行匯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可以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一個是相同加數(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的個數(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節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
第三個環節: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節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后,把本課引入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說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著寫,這樣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2.體會于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體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和遵守交通規則等日常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游戲激趣: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現在你們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出示畫面)
星期天,小明、小剛和小紅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認識路,只有一張圖,請大家仔細觀察勢掛圖,請大家仔細觀察掛圖,幫助他們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線。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說一說
請大家算一算誰家離敬老院遠,誰家離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們怎樣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現、再向南走20米;小剛向增走50米,再向東走30米。
二、問題探索
完成練一練第1題,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圖文:讀懂題意,獨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確定游樂場的方法,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匯報交流。
設疑:如果在商場西20米處設停車場,用O標出,怎么確定位置?你還可以確定哪些物體(景物)用適當的符號標出來,小組內說一說。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出示尋寶圖,引導觀察,自由說一說小動物的尋寶路線。
學生匯報。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小兔送信,請你們幫他算算,從出發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組內討論:確定路線,再計算。
三、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4題。
請你說一說回家的路線,要求運用四個方向準確地表述。
把大家說的路線制成一幅線路圖。每小組指定一人說,其余同學共同完成圖。
板書設計: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時、分的知識,初步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表,能準確地讀出、寫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重點:
認識鐘表,準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出示主題圖:我們贏了。
引導學生描述這一情境,并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師:你會認這個時間嗎?“你知道有關時間和鐘表的.哪些知識?
二、問題探究
1、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邊總結,邊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及12個大格、60個小格。
2、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1時、1分的時間概念。以及時分間的聯系。
3、借助鐘面撥一撥,說一說,初步了解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體驗感悟
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①認讀整時。通過幾組整時的圖片的認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時整。
②、認讀幾時幾分。(播放課件)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分時針、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是幾時幾分。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指導。
③、兩種記時方法
師先把學生認出的時間用漢字記時法寫在黑板上,再問:你還有不同的記時方法嗎?
注意:幾個較難的時刻記錄
9:05、10:00、8:12等。
四、實踐應用
鞏固,并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意識。
1、CAI出示:P65—1、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認讀時間,并說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滲透按時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戲。
教師講清游戲規則,并指導學生怎樣表達,宣布游戲開始。
指導學生小組活動
小組同學一人撥鐘面,其他人說時間,或寫時間,再輪換角色。
教師設疑
有幾種情況,如
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8;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在兩數之間。……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P44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2
教材分析:
本單元方向與位置是在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來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了開放性、趣味性很強的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增加探索體驗的機會。因此,這部分內容不能作為知識點去講授,而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形成方向感。
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學會辨認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對位置。但要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親自到操場去觀察、辨認,讓學生在活動中,具體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 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2. 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3.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與反思。
教學重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方位。
教學難點:
在實景中辨別方向。
教學關鍵:
讓學生學會如何辨認東、南、西、北。
導學策略:
小組合作、實踐探究。
教具準備:
練一練第3題的算式卡片、透明膠。
學具準備:
剪下教材第105頁的記錄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板書:東南西北)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東南西北。我們先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認一認方向,好嗎?別急,請大家帶上筆和老師讓你們準備的記錄紙,按照小組排隊,小組長帶隊。(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排好隊到操場去。)
二、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一)室外觀察與記錄。
1. 找一找。
同學們,你們知道太陽每天早上是從哪個方向升起來的嗎?(東)
你能用手指一指東方嗎?(學生用手指向東,眼睛看著東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東邊有什么呀?
大家真能干,通過找一找太陽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東邊,而且觀察得非常認真,找到了操場東邊的許多景物,真了不起!那么傍晚的`時候,太陽又是從哪個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嗎?(學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著西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西邊有什么呀?
好,除了東和西,你還聽說過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們知道中午的時候,太陽是在我們的哪一邊呢?(南邊)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嗎?(學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著南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南邊有什么呀?
那么南邊的對面又是什么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嗎?(學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著北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北邊有什么呀?
2. 記一記。
請小組長組織自己組的同學,把剛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記在帶來的記錄紙上,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標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分工完成,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內整理與辨別。
1. 看一看。
請每個組的小組長把觀察記錄紙貼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小組長依次貼記錄紙。)
指導學生觀察,每張記錄紙上所標的地方位置一樣嗎?(學生觀察,發現圖上標注的位置不同。)
提問: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記的地方是一樣的,為什么看起來位置不一樣呢?(我們組是把北記在上面,我們組是在上面記東)
看起來很亂,為了大家記的圖能統一些,我們規定:把北記在上面。 北沒有記在上面的小組,請小組長上來調整一下。(小組長上前調整。)
再指導觀察:現在這四個地方的位置一樣了嗎?看來我們班的同學記錄得都不錯。圖的上方都是北,那么圖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別畫的是什么方向呢?(學生觀察并回答。)
請大家翻開書本第58頁,聽聽智慧老爺爺是怎么說的?
(學生齊讀智慧老人的話: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現在你們知道,剛才老師為什么要規定把北記在上面了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能比較清晰地表達多與少。
2、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數一數、畫一畫的活動,在一一對應數數的情況下,理解誰多誰少,并能用數學語言比較清晰的表達數量的多與少。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目標分析:
本節課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設計了有趣味的主題圖,讓孩子通過觀察不同類量物體的多少,來感知“同樣多、多、少”的含義。為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知識作準備。學生在幼兒園已經接觸過比較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比較思想;但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要訓練學生把意思表達清楚。特別是多種數量同時比較是孩子比較難理解的一類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情境中,首先幫助學生了解比較的事物,再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最后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一一對應”的過程,發現比較的結果。
教學難點:
注意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圖示卡片、數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回答問題。
(一)教師講故事:小豬幫助小兔蓋房子。(邊講故事邊出示圖)
(二)聽完故事后,看圖回答老師的問題。
1、故事中有幾只小兔?(教師貼圖)
2、故事中有幾只小豬?(教師貼圖)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塊磚,他們一共搬了幾塊磚?(教師貼圖)
4、小豬在做什么?每只小豬搬1根木頭,他們一共搬了幾根木頭?(教師貼圖)
5、快來看一看小兔在搬磚,小兔的數量和磚的數量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出示一一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時板書“同樣多”)
6、小豬搬木頭,小豬的數量和木頭的數量比一比,你發現有什么發現?(出示一一對應的表達方式,同時板書“多、少”)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較”的步驟和方法。】
二、創編數學小故事,回答其中有關比較的數學問題。
(一)教師創編的數學故事。
1、小貓釣魚:小花貓和小白貓比賽釣魚,小花貓釣了4條魚,小白貓釣了7條魚。誰釣的魚多,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2、秋天到了小動物們要舉辦一年一度的采摘大會了。你們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請你比一比說一說看誰能夠當上采摘冠軍?
(二)讓學生獨立創編數學故事。(可以是身邊發生的事情)
【設計意圖:通過創編活動使學生感受比較的量。】
三、課堂練習
(一)練習。
1、老師今天請來了許多小動物和我們做朋友,請你挑一挑,哪幾種小動物的只數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給同學們擺一擺,讓同學們一眼就看出它們是同樣多的嗎?
2、做拍手游戲。
聽清老師拍了幾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師同樣多。
請你給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樣多。
3、小結:說能說一說什么是“同樣多”?
(二)繼續做拍手游戲。
老師拍5下,要求學生拍的比老師多2下。學生開始拍手。
老師拍5下,要求學生拍的比老師少2下。學生開始拍手。
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兩次拍手的次數不一樣?
(三)完成第7頁做一做的題。說一說,為什么?
(四)看圖標注多、少和同樣多。
(五)看圖猜一猜。
擋住的▲和●同樣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樣多嗎?請說明理由。
擋住的▲和●同樣多,所有的▲和●比,誰多誰少,請說明理由。
所有的▲和●誰多誰少,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設計意圖:在看圖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推理,說出比較兩個數多與少的猜測理由,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93~9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熟練運用6~9的乘法口訣完成乘、除法計算;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鞏固乘、除法和倍數的知識。
2、提高乘、除法計算能力;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選取信息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有關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相關信息,提出簡單的乘法和除法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很多農作物和水果都在這個季節成熟,也是農民伯伯最忙碌的時候,你們愿不愿意到農家小院去玩一玩,幫幫忙呢?(板書課題:農家小院)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看圖找信息。課件出示第93頁主題圖,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匯報:
(1)墻上有6掛玉米,每掛有8根。
(2)叔叔摘了54個柿子,每盒裝6個。
(3)有12只兔子,它們住在4個籠子里。
(4)結了20個南瓜,每筐能裝4個。
(5)黃瓜的“身高”是35厘米,青椒的“身高”是7厘米。……
2、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在組內互相提問題。
3、全班匯報。
(1)墻上掛著多少根玉米?
(2)需要幾個盒子
(3)平均每個籠子住幾只兔子?
(4)需要裝幾筐南瓜?
(5)黃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幾倍?……
4、同桌兩人之間討論解題方法,全班交流匯報。
(1)墻上掛著多少根玉米?每掛8根,有6掛就是求6個8是多少,用乘法。
8×6=48(根)
想:六八(四十八)
(2)需要幾個盒子?54個柿子,每盒裝6個,看54里有幾個6,用除法。
54÷6=9(個)
想:六(九)五十四
(3)平均每個籠子住幾只兔子?12只兔子,4個籠子,就是求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12÷4=3(只)
想:三(四)十二
(4)需要裝幾筐南瓜?20個南瓜,每4個裝一筐,就是求20里面有幾個4,用除法。
20÷4=5(筐)
想:四(五)二十
(5)黃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多少倍?黃瓜35厘米,青椒7厘米,看35厘米里有幾個7厘米,用除法。
35÷7=5
想:(五)七三十五
5、小練習: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嘗試解答。小結:解決實際問題時,先找出已知條件,再根據條件之間的關系,提出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
(1)如果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
(2)如果是平均分,用除法;
(3)如果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也用除法解答。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94頁“練一練”第1題。學生說說圖中的數學信息,再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獨立解答,最后集體核對。
2、完成教材第94頁“練一練”第3題。指導學生根據7和8的乘法口訣分別求出7和8的倍數,并連線。
五、拓展提升
1、河里的鴨子比鵝多24只,鴨子的只數是鵝的4倍,鴨子和鵝各有多少只?
4—1=3
鵝:24÷3=8(只)
鴨子:8×4=32(只)有25人要過河,河邊只有1條小船(沒有劃船的人),小船最多可以坐5人。需要多少次才能全部過河?
25—1=24(人)
5—1=4(人)
24÷4=6(次)六、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在農家小院過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你表現怎么樣?七、作業布置完成教材第94頁“練一練”第2、4題。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看圖找信息。互相提問題,比比誰提的問題多。踴躍發言。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總結。學生練習。動腦思考并完成解答。回顧課堂,暢談收獲。
板書設計
農家小院
(1)墻上掛著多少根玉米?
8×6=48(根)
(2)需要幾個盒子?
54÷6=9(個)
(3)平均每個籠子住幾只兔子?
12÷4=3(只)
(4)需要裝幾筐南瓜?
20÷4=5(筐)
(5)黃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幾倍?
35÷7=5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弄清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課件出示問題,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課件出示第33頁圖。提出問題:
(1)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這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么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70是7個十組成的,46是4個十加6個1組成的。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七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課件。(數紐扣)
大家數一數黃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紅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綠色的紐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寫這些數嗎?我們先在計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再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7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兩人一組,互相說數字,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們今天學習的數。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到校呀?為什么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么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后,由同學們自己來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煉同學們的觀察力并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制作作息時間表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制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制作規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
預設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第二次見面了,就是老朋友了,對嗎?你知道我這個老朋友喜歡怎樣的學生嗎?我更喜歡愛提問題的小朋友。你想問我什么呢?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小朋友,這個數學的好朋友帶來了嗎?(三角板)你怎么跟這個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時你有什么感覺?(尖尖的、有點疼…)讓我來試試看,真的,它怎么會咬人?(角)原來是這樣的。(板書: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們身邊,很多物體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嗎?小朋友先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這么多。
2、老師明白了,小朋友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小學數學教案《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多媒體演示)它們是角嗎?
3、那你們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樣的?(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每組派一個代表把你們組想象的一個角畫出來好嗎?你們對黑板上畫出的角想說些什么?(小朋友畫的一個角是不是都正確呢?我們等一下再來看。)
4、但老師又有點明白了,看來角不單單是一個點,(多媒體演示)這一點尖尖的只是角的頂點,那還有什么呢?還有兩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的邊,這樣的圖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來指。(再用多媒體演示兩個角的頂點與邊,學生模仿指)
5、用這個方法把你身邊的角指給同組同學看。(指名上來指)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6、小朋友閉上眼睛,把角記在頭腦里,問:頭腦里有角了嗎?是怎么樣的?
7、畫角:剛才我們認識了角,頭腦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嗎?
(1)你準備怎么畫呢?
(2)(多媒體演示正確畫角的方法)電腦老師是怎么畫的?再來看一遍,對的,先畫一個頂點,再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小朋友也用正確的方法畫兩個方向不同的角,畫好后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師:再看看你們組畫的角,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你真會欣賞人。
8、小結:學到這里,你對角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三、鞏固拓展,辯論提高
1、角爺爺要過生日了,小動物們送來了好多角家族的成員,小朋友,快來看,你想對小動物們說些什么?
2、學到這里你對黑板上的這些角又想說些什么?
3、做角:拿出毛線、小棒、紙、吸管來,問:這里面有角嗎?請你當一回魔術師,變出角來,也送給角爺爺。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做的?你為什么也說它也是角呢?小朋友真是心靈手巧,用不同的材料做了不同的角,但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小猴也急急忙忙地趕來了,說:你們看,你們看,我送來的角才多了,你們看出來了嗎?誰也象小猴那樣多送幾個角給角爺爺,你想送什么圖形呢?
5、這下小豬明白過來了,他不但把這條邊拉直變成了角,而且還添上了一條線,你猜小豬送了幾個角呢?
6、你們都送這么多角給角爺爺,這下小猴可急了,猴媽媽說:“別急,別急,你只要在這個三角形上……就會使角變多起來。你們有辦法嗎?那趕快來試一試。(小朋友也可以到別組去看看,看哪一組畫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4頁例3及課堂活動第2,4題,練習十八第2~5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進一步加強對倍的認識。
2、能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學具:小三角形紙片、小圓片、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二(1)班小朋友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請看屏幕:(實物投影儀出示例3圖)
教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一小組和二小組一共植樹多少棵、
教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能)真行!
學生:……
學生:第二小組植樹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幾倍、
教師:說得真棒!誰能解答嗎、
學生:用14÷7=2。
教師:這是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個小組植了多少棵樹、
教師:你能解答嗎、請小朋友以4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時可以借助你的學具,代替樹苗。
學生活動,教師在教室巡回檢查、指導。學生可能用學具來擺:先擺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為1份,擺3份來表示第三個小組植樹棵樹。也可以用畫豎線的方式來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憑借前面對“倍”的理解直接說出“第三組植樹棵數是3個7棵那么多。”
教師: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辦法通過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理解了這幅圖的意思,誰愿意代表你們小組向同學匯報你們討論的結果、
學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先在一個圈里畫7根豎線代表7棵樹苗,再在右邊一個更大的`圓圈畫3個7根豎線,因為3個7是21,所以第三小組植了21棵。
教師:你們小組能用畫圖的方法幫助理解題意,真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學生2:我們小組用小棒代替樹苗,第一排先擺7根,第二排擺7根、7根、7根,數一數,3個7根一共是21根。
教師:太棒了!你們小組同學很善于動手操作,值得大家學習。
學生3:因為第一小組植了7棵樹,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組植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個7。
教師:你們現在知道“第一小組的3倍”應怎樣計算嗎。
學生1:求3個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學生2:也可以寫成3×7=21(棵)。
教師:你們說得都對,求3個7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請學生完成書上例3的方格填數。
三、課堂活動
1、第3題學生分小組,一人出示卡片(小組每人準備4張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誰說得最準確。一人出完題后交換。
2、第4題學生完成第4題,獨立完成后請學生用投影儀展示,并向同學們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1:因為△有4個,○是△的3倍,我就畫了4個○表示1份,再畫了這樣的2份,就有3個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個。
學生2:因為△有4個,○的個數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個4是12個,我就畫了12個○。
3、練習十八第2~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八的第2,3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這兩題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堂講評,結合題說一說算式的意義。
四、反思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引導學生小結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1-26
二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2-10
二年級上冊數學幾倍教案03-13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8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25
二年級教案數學上冊最新01-06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5-15
二年級上冊數學厘米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