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說:稱稈 鴨子 耳朵 紅旗 小棒。
生配合回答1~5各數
1.教師報數請學生拿:2、5、3、1、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的開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喚起學生的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于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于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誰和誰比較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于,小數在前用小于,相同數間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么問題嗎?(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小組討論后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方法應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小猴,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
1.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于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于幾?
(三)游戲:比一比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既運用了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又體現了新《課標》精神。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這節課大家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檢測
(一)游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里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游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二)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
(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 趕走一只小免)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P34、3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拼擺圖形、畫圖形、分圖形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有直觀地認識。
2、讓學生在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體驗“面在體上”。
3、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在具體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教學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體驗“面在體上”。
教具準備:
幾何圖形掛圖,每位學生一個學具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變魔術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它們也會變魔術,你們想看嗎?請看變、變、變。(教師邊操作把圖形拼成房子、汽車、人等)
2、誰已經認識它們了,請介紹一下。
3、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有趣的圖形。板書:平面圖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圖形特征的認識。
(1)師:現在我們來幫這些圖形按形狀不同分分家好嗎?
(2)學生討論:怎么分?(先獨立想想,再小組討論一下)
(3)指名上臺分,并匯報:分成幾類?怎么分?
說說看,為什么這么分?你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為什么叫它這個名字?(板書: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觀察發現,感知“面在體上”。(找家)
(1)這些圖形朋友不但會變魔術,而且還喜歡捉迷藏,它們就藏在我們帶來的物體身上,你能找到它們嗎?
(2)學生獨立找找。
(3)誰來說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
3、啟發“再創造”。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你能獨立想辦法讓它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住在紙上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完成,匯報交流(描、印、折、畫)
(2)引導學生看書P34頁,你們想的和書上小朋友的一樣嗎?
(3):同學們真聰明,想出的辦法比書上小朋友的還要多,真棒!
(4)剪下所折或畫出的圖形,引導學生給它們找新家(在教室)。
學生給圖形找新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找圖形的新家)
全班交流。(生:黑板的面是長方形的“家”……)
:同學們真能干,都幫助這些平面圖形找到了新家。
4、師出示在不同位置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數個,讓學生辨認。
5、分類(滲透圖形特征的認識。)
師:現在請各同桌從桌上的作品中,每種選取一個最漂亮的.圖形按要求貼到黑板上。(學生分類。)
——他們分對了嗎?
抽象、變式。(引導學生做練習五P37頁第5題)
師:小淘氣也有3個圖形,你們看它放在哪里比較合適?為什么?
:剛才同學們通過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圖形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留在紙上,還懂得通過觀察各種圖形的細微不同來辨析各種圖形的類型。
三、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1、游戲1
①教師說出平面圖形的名稱,學生從學具袋中取出相同圖形并舉趣。
②搶答:教師出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說出圖形的名稱)。
③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辨析(教師分別說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名稱,學生按要求出示相應的圖形。)
2、游戲2
四個人一組分角色做游戲(一個人蒙眼睛,一個人摸,另一個人當小老師出題,再一個作)。
3、(課件演示)分出哪些是立體圖形,哪些是平面圖形。
4、提問題:想一想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的嗎?
四、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6~98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轉化為10加幾的轉化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關鍵】
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游戲用品。
學具:小棒20根、圓片20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啟思
師:今天,錢老師想帶一(1)班的小朋友去參觀運動會,在出發之前讓我先來考考你們。
1.對口令。
復習2、4、5、8等數的組成。
2.10加幾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師:這些都是幾加幾的算式?
師:小朋友們學得真不錯,咱們出發吧!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師:我們來到運動會場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運動項目,分別有多少人參加?先小聲說給自己聽,再舉手匯報。(指名回答)
小結:運動會場里有運動員和裁判員,賽跑組有6名運動員,跳繩組有3名運動員,踢毽組有9名運動員,跳遠組有7名運動員。
2.試著說說想法。
師:服務隊的小朋友為運動員買了一些盒裝飲料,紙箱里裝了幾盒?散的有幾盒?你知道共有幾盒飲料嗎?(指名回答,板書算式)
師:你是怎樣算一共有幾盒的?(指幾名學生發表看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1)1、2、312、13依次數。
(2)從9數到13。
(3)9和4合起來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撿一盒放進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好呢?為什么?
師:幾種方法都很好,不過依次數比較麻煩,9和4合起來是多少一下子很難想出來,先看紙箱本來可以裝幾盒,這時還是要先把它變成10盒再來想,10加幾比較簡單。 (演示湊+過程)為什么要拿1個放進紙箱里呢?
我們可以把這種想法用思維圖表示出來,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來是10,再想10+3=13。
(板書: )
我們的想法在思維圖上一目了然。
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往運動場上看一看,你能提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呢?先問問同桌,比一比誰提得多,老師有獎品。
(指名提問題,并發給獎品)
師:剛才小朋友提的問題真棒,我們來共同解決它。
(單獨出示踢毽組和賽跑組)問:踢毽組和賽跑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9+ 6= )
(展示湊十過程)畫思維圖:
(展示踢毽組和跳繩組)問:踢毽組和跳繩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9 +3= )
(展示湊十過程)畫思維圖,
(展示踢毽組和跳遠組)問:踢毽組和跳遠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算式9+7=16 )
5.歸納算法特點。
齊讀算式。問:算式有什么特點?第一個加數是幾?我們叫它9加幾。
師:我們是怎樣算9加幾的呢?都是把9加幾變成10加幾來算的。 (用箭頭將算式和 10加幾連起來)
邊畫邊說順口溜:看大數,分小數,湊成+,算得數。學生齊說后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6.動手操作。
(1)擺小棒,左邊擺9根紅色的,右邊擺3根黃色的,怎樣列式計算一共有幾根小棒?(實物展示臺出示)
(指名列式)師:說說怎樣想的?(學生說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擺圖片, 左邊擺9個紅色的圓片,右邊擺7個黃的圓片,怎樣算一共有幾個圓片?(指名列式)說說怎樣想的?
師:把你想的過程在書上填思維圖。(指名報答案)
三、鞏固新知,尋找規律
游戲:摘蘋果。
引導學生觀察得數的特點: (先小聲說給同桌聽)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結:
(1)結果都十幾。
(2)得數十幾中的幾比第二個加數少1。
問:這個1哪兒去了?掌握這個特點,我們就能又準又快地計算9加幾的加法了。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老師有幾個問題要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1.數菠蘿。
(大屏展示9個再添5個)問:怎樣列式計算一共有幾個菠蘿?說說怎樣想的。(圈住其中10個)
2.數蘋果。
(大屏展示15個蘋果)問:一共有幾個蘋果?說說怎樣想的(圈住其中10個)
3.數雞蛋。
(大屏展示雞蛋圖)指導觀察:一個雞蛋箱可以裝幾個雞蛋?現在已裝有幾個了?問:一共有多少個雞蛋?怎樣又快又準地算?(展示移入一個雞蛋的過程)
4.數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圖)師:一個箱可以裝幾個蛋糕?箱子里有幾個蛋糕?外面呢?怎樣算?(指名列式)(演示湊十過程)
五、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解答這些題比較簡便的方法該怎樣想? (學生能說多少說多少)
師:對于這些題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9加1湊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數,這種方法叫湊十法。湊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學習中還要經常用到。
板書設計
【設計說明】
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6~98頁的內容,它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學目標。
由于一年級兒童認知結構里具體思維是主要特點,他們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運用自如,遷移到8加幾、7加幾、6加幾等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于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即為什么用湊十法和如何用湊十法)是本節課的難點。
用什么教學方法才能突破教學難點,把握教學重點,又能讓學生多方面得到發展呢?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思維缺乏獨立性,容易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讓一切教學活動都有利于學生盡快地形成探索性學習模式,課堂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的陳述,都應該接受課堂中其他人的提問、反詰和推敲,讓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運用主題圖培養學生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上學期讓學生提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進行引導,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橋梁,去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讓學生在自提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方法的過程中,發現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把學生的主體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著眼于新舊知識的聯系,放手讓學生探索學習,將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首先,在帶著學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現與新知有關的原認知,復習數的分解和10加幾的知識,為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作鋪墊。
其次,仔細觀察,積極探索。
教學中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舉例,學生模仿的消極被動狀況。以學生集體的自主觀察討論為主旋律,由學生在主題圖中發現數學問題,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報告自己或小組研究的結果,表達自己的見解,促進數學交流。
大屏幕顯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觀察到運動場上有哪些比賽小組,他們各有幾位運動員。小組討論可以提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緊接著小組討論,匯報本小組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幾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運用動畫操作,啟發學生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湊十法計算。這樣就抓住教學重點,學生自己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索解決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點,在引導學生歸結算理時,我先讓學生擺小棒和圓片,再填寫思維圖。然后學生小結算法,齊讀算式,發現共同點,教學順口溜: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
再次,鞏固新知,尋找規律。
一年級學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后,用一個摘蘋果游戲,調節學生注意方式,鞏固9加幾的知識,按規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觀察得數特點,找尋又快又對的計算竅門。
最后,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觀察菠蘿、蘋果圖,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數雞蛋、蛋糕是運用湊十法于實際生活中,進一步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用途。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揭示出9加幾的算理,融入轉化的學習方法,既突出了重點、難點,又布局合理美觀。
總之,這節課通過觀察、討論和操作,積極探索,學習氣氛活躍,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會數數量是5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用l~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寫法。
難點:使學生掌握1~5的基數含義。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課件出示課本第14、15頁的彩圖)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來數一數它們的數量,并用相同的小圓片表示出來。 (學生觀察圖畫,數數,并動手擺圓片)
(1)與組內的小朋友交流。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數量是多少。
你是用幾個圓片表示它的數量的?
(2)交流匯報。
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說說你看到的事物的數量是多少?
(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出相應的圓片數量,邊說邊擺,全班進行簡單評價)
(3)小結。
同學們擺出的圓片的數量都在1~5之間,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1~5。
(板書課題:1~5的認識)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1)擺一擺。
師:你們能根據老師擺出圓片的個數,從你們的學具卡片里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嗎?找一找,看誰找得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操作情況)
組內同學相互評價誰找得正確,請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擺出圓片和拿出相應的'數字卡片,全班交流。
(2)感知數的順序。
①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在哪個數字后面?
再擺1個是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順序。
②整體感知1~5的順序。
a.出示點子圖,你們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臺擺,其他學生動手自己擺。
b.擺好后教師提問。
師:5前面的一個數是幾?
(生:5前面的一個數是4)
師:2的前面和后面一個數分別是幾?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間互問互答。
③數一數。
a.讓學生從l數到5。
b.讓學生從5數到1。
3、鞏固運用,深化拓展。
(1)聯系生活,運用知識。
你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1~5這幾個數?
學生可能說出:我每天上學、放學坐5路公共汽車;我家住2號樓4單元……
四、教學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5的加減法及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重點是根據一幅圖寫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換律的滲透和加減法的關系。為了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對本節課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1.獨立操作,理解“一圖兩式”和“一圖四式”,體會計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從學習者轉變成參與者,從圖中兩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圖兩式”和“一圖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對比,通過觀察和探究,進一步感受6和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學中得以強化。
2.建立表象,由具體操作到看圖列式。
兒童的認知特點是由形象直觀到抽象具體,教學中必須要遵循學生的這個認知規律,使學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煉。本教學設計就是由這一觀念出發,先讓學生觀圖,闡述列式,分析“一圖兩式”的特點,感悟計算方法,由看圖計算到根據組成計算。接著延伸到“一圖四式”,對加減法進行對比,感知加減法計算的互逆性,對計算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探究。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 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復習6和7的組成。
3.引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6和7的組成,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是6和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及6和7的組成,讓學生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為學習6和7的加減法做好鋪墊。
⊙觀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學5+1和1+5。
課件出示教材42頁主題情境圖左圖(去掉圖中的.算式)。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幅圖中的兩個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圖中的兩個小朋友相對而坐,正在擺圓片寫算式,圓片被分成兩份,一份有5個,一份有1個)
(2)如果把圖中圓片的擺放情況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來,你能做到嗎?(學生觀察,寫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據同一組圓片寫出的兩道加法算式為什么不同?
預設 生1:從女孩的角度看:左邊有5個圓片,右邊有1個圓片,所以我寫出來的算式是5+1。
生2:從男孩的角度看:左邊有1個圓片,右邊有5個圓片,所以我寫出來的算式是1+5。
小結:由于兩個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寫出的兩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讓學生計算5+1和1+5的得數,然后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5+1=6 1+5=6)
(5)引導學生比較5+1=6和1+5=6。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兩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師引導學生得出:在這兩道算式中,相加的兩個數相同,得數相同,相加的兩個數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結:從這幅圖中我們知道,根據一幅圖通常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調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不變。
2.教學6-1和6-5。
課件出示教材42頁主題情境圖右圖。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這幅圖中一共有6個圓片,被分成了5個和1個兩部分)
①從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從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還剩多少個圓片?怎樣列算式?(學生觀察,寫出算式:6-1=5)
②從男孩的角度看,情況又是怎樣的?你能列出算式嗎?(6-5=1)
(2)想一想,同一幅圖,為什么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減法算式呢?(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兩道不同的減法算式)
(3)如果不看圖,怎樣計算“6-1”和“6-5”比較簡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減5等于1,6減1等于5)
小結: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知道,從總數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減法計算。
設計意圖:借助圓片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體會“一圖兩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觀察、比較中繼續深化對加法和減法意義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教學4+2、2+4、6-2和6-4。
課件出示教材42頁中間笑臉圖。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中一共有多少個笑臉?從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從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圖,怎樣計算4+2等于幾呢?怎樣計算2+4等于幾呢?(引導學生從6的組成進行理解)
(3)根據笑臉圖,你能列出減法算式嗎?(學生小組交流后寫出算式:6-2=4,6-4=2)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 生1:我是這樣想的,從6個笑臉中去掉2個笑臉,就剩下4個笑臉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類似,從6個笑臉中去掉4個笑臉,就剩下2個笑臉了。
(4)如果不看圖,你想怎么計算這兩道減法算式?(引導學生根據算式之間的關系,利用聯想推出兩道減法算式的得數)
小結:同一幅圖,觀察的角度不同,不僅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還可以列出兩道減法算式。
4.學生合作學習5+2、2+5、7-2和7-5。
(1)教師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
師:剛才同學們很聰明,根據笑臉圖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們有信心根據這幅小棒圖也列出四道算式嗎?(課件出示小棒圖)
(2)學生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
根據擺和算的過程,觀察、比較5+2=7和2+5=7、7-2=5和7-5=2,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
(3)匯報,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5.學習3+3和6-3。
課件出示教材42頁三角形圖。
(1)讓學生擺三角形,邊擺邊寫出加法算式。
(3+3=6)
(2)讓學生根據擺三角形的過程寫出減法算式。
(6-3=3)
(2)想一想,為什么這幅圖只能列出兩道算式?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討論交流得出:因為這幅圖分成的兩部分相等)
小結:當兩部分的數量相同時,根據同一幅圖只能列出一加一減兩道算式。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主合作學習等方式,理解“一圖四式”的列式方法,促進學生對加減法之間關系的理解,從而有利于學生根據算式之間的關系,利用聯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數,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數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具、學具準備:
積木塊、兩朵紅花。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 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在黑板上方貼一朵紅花,下方貼一朵紅花。
問:誰愿意將黑板上的紅花摘下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摘紅花。
學生拿到了下方的紅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紅花。
這時,老師輕松地將黑板上方的紅花拿下來。
問:老師為什么能拿到這多紅花?
生:因為老師的比小朋友高。
師:為什么小朋友沒能拿到這朵紅花呢?
生:因為小朋友個子矮。
指出:下面我們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書課題: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兩個高矮相差較大的小朋友上臺。
師:你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能。
師再請兩位高矮差不多的學生上臺,并讓兩人分開站在講臺的`左右兩邊。
師:大家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組合作
各組同學討論比高矮的方法。
3.匯報交流
以組為單位,匯報不同方法 鼓勵合作活動肯定方法
腳跟并攏,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來了。
還可以靠墻作記號,比一比誰高。
三、排隊游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斷并說明方法 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 反饋
同桌糾錯匯報,獨立判、并改正 鼓勵互查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用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游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比高矮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六、評價總結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7
1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數的大小、數序的理解,以及對基數和序數含義的認識。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捕捉信息,發現問題,經歷數數、畫圖、推理等解決問題的策略。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系。
2學情分析
繼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使學生理解“畫示意圖”是幫助理解題意,數數才是解題的策略。
3重點難點
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一、復習舊知,揭題導入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誰來數一數一起數一數。
2、加個要求數。
3、揭題看來大家已經能非常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數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同學們,你們喜歡大熊貓嗎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隊去動物園參觀大熊貓,那么在小朋友排隊中藏著怎樣的數學問題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讀懂題意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
誰能說說,在這些發現中和我們數學有關的是哪些信息
生小麗排在第10 生小宇排在第15 師那從“小宇排在第10”這個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從“小宇排在第15”這個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師課件出示問題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誰能說說“小麗和小宇之間”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讀圖訓練,培養分析問題的意思和能力 )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
(2)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識)
(3)動手操作,展示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數一數
11 12 13 14
畫一畫
畫一畫的方法
4、回顧新知
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般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呢
三、鞏固新知,反饋練習
1、玩滑梯
2、坐車
四、拓展練習
看書問題 思 考 比較觀察和前面學習的排隊問題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進一步靈活運用數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喚起更多的生活經驗) 五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怎樣解決的呢首先要找準信息,看清楚數學問題,在解決兩人之間有幾人時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還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這樣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同時記得在公共場所要文明排隊,下課。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引導探究兩位數比較兩位數的規律1。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總結兩位數比較兩位數的規律。
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探究法、練習法
學法:
討論法、鼓勵發
教具準備:
例4放大圖兩幅、
課型:
新授課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教育
一、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課。
二、五月是份民族團結、所以經常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十位是8的兩位數有
(80。81。82。83。84。85。86。87。88 。89)
2。比89多1的數是()
比89少1的數是()。
3。 84是由()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
同學們表現真棒,看來你們把昨天的數的.順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們今天來學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二、新授。
教學例5。
(1)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 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2)出示小棒圖2。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 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3、另一幅圖創設情景,幫小烏龜回家: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學生可對照數目表,做完后集體訂正。
2、擊掌辨大小游戲:出示卡片,并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四、課堂小結
兩位數比較兩位數,十位相同,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兩位數比較兩位數,十位大的那個是就大。
五、作業:完成同步練習冊比較大小。
板書:比較大小
23<25 42="">37
教學反思:
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反思如下:
學生語言表述不清楚,不流暢;這節課我主要訓練學生會說誰和誰比,誰大于誰,誰小于誰,學生表述比較費力,在后面的教學中必須加強訓練。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5各數的實際含義,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來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運用“=”、“>”、“<”來描述數的大小。
2、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開火車數數。
2、說一說上節課學了哪些內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
讓學生回顧怎樣區分“=”、“>”和“<”,借助順口溜來記憶。
二、鞏固提升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1)指導學生看第1幅圖,然后說說這道題是什么意思。
(2)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指導學生看圖理解題意,然后獨立解答,小組內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評價展示。評選出每組畫的同學,讓其他學生說說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1)師: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師:“數一數,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樣數才不會數錯?
引導學生先數出小狗和小貓以及花朵的數量并把數字寫上去,再進行比較。
(3)還可以怎樣比?
4、完成練習三第4題。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2)師:圖中都有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
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除了動物,你還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充分地說,鼓勵學生把一句話說完整,并且出示相應的數字卡片,進一步理解1~5各數表示的實際含義。
(3)師:小鳥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嗎?
【設計意圖】
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有序看圖的學習習慣。通過數一數活動加深學生對于1~5每個數字的含義的理解,并進一步建立數與圖之間的聯系,培養良好數感。
5、完成練習三第5題。
(1)引導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來表示1~5這幾個數字。對于學生的不同的表示形式,要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同桌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式表示出的這幾個數字。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示?
6、完成練習三第6題。
(1)出示愛心桃和三角形,讓學生說一說它們各有幾個?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4=4。
(2)讓學生給圓形涂色,要求圓形要比愛心桃多。
師:圓形要比愛心桃多,應該怎么涂?
先讓學生說一說應該涂幾個圓,再指導學生填空。圓形有5個,所以圓形比愛心桃多,5>4。
(3)師:五邊形比愛心桃少,應該怎么涂?
提示學生可以少1,可以少2,也可以少3,告訴學生只要比愛心桃的數量少就可以,讓學生體會答案的不唯一性,但是涂的數量要和式子相對應。
7、完成練習三第7題。
讓學生先觀察這幾個數字,再填入正確的括號里。使學生體會4大于2,也可以說成2小于4。
8、完成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觀察珠子的排列規律,再用水彩筆涂一涂,最后把數量填入括號里。
三、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19頁思考題。
師:這只猴子說的對嗎?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升華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獲?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序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建立學生數感。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5根小棒,5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數數從1~5,從5~1
2、比較大小
3○44○25○12○3
3、看圖回答
○○△△□△□○□△☆△
一共有()△。
從右邊數,☆排第()。
從左邊起,第5個是()。
二、探究新知
1、學習4的`分解與組成
(1)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紅花的游戲,4朵紅花,分成兩份,看誰分得又快又好。看誰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討分的方法
剛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個也不落下?
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
444
132231
引導學生讀數的組成,先領讀: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再自由讀
(4)引導學生把這些擺法加以整理。
(5)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點?看到3和1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練習數字4的組成。
2、學習5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分分看。以小組為單位,結合4的組成的操作過程,人人動手操作。互相啟發幫助總結出5的幾種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匯報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樣才能記住5的組成呢?
練習5的組成。(猜數游戲、對口令)
三、鞏固運用
完成21、22頁的內容以及23頁的3、4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小結】: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2.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說出并會表示幾時,并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實物表、學具鐘表,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學具鐘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錄音機放鬧鐘的聲音。
2.教師:這是什么聲音?
3.出示教科書第84頁上的學生起床圖,提問:這位同學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們早晨都在什么時間起床?(同學們會說出不同的時間)我們要向這位同學學習,聽到鬧鐘響了就要馬上起床,不要睡懶覺。那么你們自己會看鐘表嗎?
二、教學新課
1.初步認識鐘面。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鐘表,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
教師:這兩根針有什么特點?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個鐘面。
教師拿著實物鐘表,邊演示邊說:這根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又
短又粗的針叫時針;鐘面上有1到12這12個數,還有12個格。
2.認識整時。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教科書第84頁最上面的鐘表,所指示的時刻是多少?請大家每4人一組討論,你是怎樣認識整時的,7時的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什么?
學生分小組討論之后,讓大家說一說怎樣認識整時,整時的時候鐘面的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什么。
教師: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請同學們用自己手中的鐘表模型,撥出7時。讓大家每4人一組相互檢查一下撥的對不對。讓撥得不對的同學說一說,自己錯在什么地方。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撥出8時,然后和教科書第84頁下面的鐘表圖對照一下,看撥得對不對。
訂正后讓大家看顯示8時的數字表示法,討論:這是什么?這種表示法有什么特點?
學生說完后教師略做:用數字表示整時,冒號右邊是2個“0”,冒號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然后放手讓學生獨自練習撥3時和6時,并認讀下面數字表示的'整時。最后訂正,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正確認識整時。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獨立做第85頁的練習題。
2.做練習十九的第1~3題。
作業:完成練習冊第34頁。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2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7頁及練習七第13、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圖上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上看清楚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切實感受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引導他們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以及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結合用數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具準備:課件、展示臺、錄音機。
教學過程:(黑板上已板書:金色的秋天)
一、錄像激趣,引入新課
師: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好,請看大屏幕!
1.兩段錄像場景。(動畫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實例)
師: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2.學生舉出身邊的具體實例。
師: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種事嗎?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3.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用了數學知識去解答。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好嗎?
(教師板書:用數學)
二、新課部分
(一)教學圖1
師: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對,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課件出示背景圖:孩子們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們來了!(演示課件,不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師:你看到了什么?(有四個小朋友在玩,又跑來了兩個小朋友。)
說得好,孩子們接著看……
(課件演示大括號和問號閃動)
師:現在在我們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多了一個大括號和一個問號,他們表示什么意思你們知道嗎?誰來說?(學生自由回答)
師:大括號表示把先跑來的四個小朋友和又跑來的兩個小朋友合起來(師邊說邊做手勢),下面的“?人”就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問我們“先跑來4個人,又跑來2個人,合起來是多少人?”(結合教師手勢)孩子們,你們自己說說,邊說邊做動作,開始!
師:誰來說給大家聽?(指定學生回答)
師:誰能完整地說說圖上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請幾個人說)
師:(稍慢)先跑來的4個小朋友和又跑來的2個小朋友是這道題的兩個條件,求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問題。先跑來的4個小朋友是告訴我們的第一個條件,又跑來的2個小朋友是告訴的第二個條件,要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師:根據原來有4個小朋友,又跑來了2個這兩個條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能!)
師: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學生回答)
師:對了,因為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教師手勢),所以用加法算。
師:加法算式怎樣寫呢?誰來寫?
(生說,教師板書:4+2=6,課件也出示算式)
師:4、2、6各指的什么?(請學生到屏幕前來指)
師:原來有4個小朋友,又跑來2個小朋友,現在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6個!)你們運用這兩個條件求出了這個問題。(結合教師手勢)孩子們真能干!
(二)教學圖2
師: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強就在旁邊住,想去小強家休息一下,小強見他們來了,可高興啦!趕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來招待這群好朋友!瞧,小強在地里正忙著呢!(課件演示:7個向日葵,大括號)
師:大括號表示什么?(一共有7個向日葵)
師:真不錯,接著看──(課件演示:摘了3個,?個)
師:你看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聽!
師:誰來說給大家聽?(學生回答)
師:有7個向日葵,小強哥哥摘了3個,問我們還剩幾個,那么告訴了什么條件?提出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師:這幅圖告訴了我們有7個向日葵,小強哥哥摘了3個這兩個條件,提出了還剩多少個這個問題。
師:誰來完整地說說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學生回答)
師:誰來告訴我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用減法算。因為是從7里面去掉3個,所以用減法算。)
師:誰來列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7-3=4,課件也出示算式)
師:7、3、4、在圖上各指的什么?(請學生到屏幕前來指)
師:有7個向日葵,小強哥哥摘了3個,還剩幾個?(4個)孩子們真能干!你們運用這兩個條件解決了這個問題。(伴隨教師手勢)
(三)小結,指導看書
師:剛才圖上的兩件事,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我們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所以這樣的題我們也叫它──“應用題”(課件出示這三個字)。孩子們,這種題叫什么呀?(應-用-題!)你們以后會解答應用題嗎?(會!)
師:好,翻開書第47頁,從上往下看,第一幅圖你們見過嗎?(見過)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嗎?
(能)第二幅圖你們見過嗎?(見過)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嗎?(能)好,填在書上。
(四)課間活動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上 下(位置)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 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 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 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文試表述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動物分房圖若干;四只動物頭像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初步體會上下的含義,培養想象能力
1、 看看我們的教室,你發現了什么?
2、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頂,穿透這棟樓房,你的上面還會有什么?
4、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繼續往下想,你的下面還會有什么呢?
5、 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感受"上、下"
二、創設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1、 創設情境(1),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
A:深秋,大地豐收了,小兔子忙著收蘿卜,準備回家過冬呢!(CAI)顯示:可愛的小鳥正忙著摘果子呢!(CAI)顯示
B:看它們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誰能完整的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 創設情境(2),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A:大家說得好,小松鼠也想來聽一聽(CAI)顯示
B:觀察:你還能用"上"或者"下"來說說它們現在的位置嗎?先跟你的同伴說說看
C:再觀察小松鼠的位置:說"小松鼠在上面"對嗎?
"小松鼠在下面"對嗎?,那怎樣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來說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結:看來,比的參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 創設情境(3),進一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A:大家都說對了,小松鼠和小鳥高興得在樹枝了蹦上蹦下(CAI)顯示,松鼠和小鳥交換了位置
B:現在,你又發現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比一比,誰問得好,誰答得好。
小結:看來,位置變,上下關系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三、創設活動,加深理解,促進情感體驗
1、 擺一擺。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1)聽口令擺一擺
先擺數學書,再把數學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最后把筆盒放的數學書的上面,并說說,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擺一擺,說一說
2、 找一找。在生活中體會上下的位置關系
(1)全體起立,從教室中,你能發現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還能用上下來說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嗎?
四、分層活動,鞏固理解、增強應用意識
1、 出示練習圖,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2、 讓學生自由的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3、 確定位置,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
小紅住在小英樓上,
小英住在小蘭的樓上。
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前 后 (第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準備: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把原來排在第二位的同學,依次往后進行調換,換三次,最后一次換到了隊伍的末尾。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引導學生"( )同學在( )同學前面,在( )同學后面,""( )在最前面"等較規范的語言來描述。
二、 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設計做鋪墊,學生已初步體驗到了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因此新課知識,應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討論來掌握。)
2、老師出示電腦:小動物賽跑
電腦演示:小鹿、小狐貍、小白兔,小蝸牛參加賽跑,起跑后不久,他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學生看電腦觀察小動物的位置變化)
(暫停演示)問:你看到了什么?現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蝸牛跑第幾?
問:如果比賽繼續進行,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生?(目的:啟發學生的法語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再次體驗到前后順序具有相對性)
3、看書:第2頁上面的圖:讓學生看圖答
三、 練習鞏固、啟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后面數,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3、游戲:
(1)請一名學生扮演司機,老師扮演售票員,5名學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個不同的地方),其余學生扮演等車的乘客(可任意選擇站起來牌),在教室里進行坐車游戲。
師出示其中一個站牌,請學生說說站起來牌的意義。
師:各位乘客,歡迎您坐我們的公共汽車,本車的起點站起來是"火車站",終點站是"動物園",有上車的乘客請上車。
師: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師都報出站不同,學生自由地上下車,但要求說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請同學們看,現在老師是前面朝你們站著,那么黑板在老師的哪一面?老師在黑板的哪一面?你們在老師的哪一面?(與一名學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換位置后再問:現在呢?(后面)師生同時向左轉后再問:現在呢?(后面)
師:對,請同學們記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師:背對的方向則是----生:后師:前與后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四、 家庭游戲、知識鞏固
(1)回家后,幫你的玩具排排隊(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狀的積木),并向家里人說說他們的前面順序
(2)向家長說說,做課間操時,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別是誰?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左 右(第3頁)
教學要求:
1、 在生活中看關于"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能初步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正確確定"左右"。
教學難點:"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計算機 筆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學過程:
一、通過左手、右手的活動,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師:小朋友們,今天誰有信心上好這節課?請舉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師:看看你舉起的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師:大家說說,我們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學生自由發言)
師:左、右手要多鍛煉,特別是左手,多鍛煉會使我們的小腦袋越變越聰明。
2、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師: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戲 聽口令做動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 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剛才已經熟悉了自己身體的"左"和"右",其實生活中的"左"和"右"還有許許多多,今天我們就來確定一下"左"和"右"
(板書課題:左 右)
師:請小朋友們記住,"左"字下邊是個"工"字,"右"
字下邊是個"口"字。
二、 玩學具,理解左邊和右邊
1、擺一擺
師:同桌合作,像電腦上一樣的順序擺放好事先準備好的學習用品。
(計算機演示:按順序擺好:鉛筆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樣學具)
師:大家先來確定一下,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
2、數一數
師:按左右的順序來數一數。(點著學具來數,數好后請學生回答,從而完成電腦中的填空題)
從右數橡皮是第--------個
從左數橡皮是第--------個
師:同樣的東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不同。
3、說一說
尺子的左邊是什么?右邊呢?
(1)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圖說出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2)說出尺子的左邊或右邊各有哪二樣學具?
(計算機演示印證)
5、 相怎么擺就怎么擺,然后同桌互說
三、 體驗"相對",加強理解
1、找一找 (計算機演示圖意)
2、師: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記得小明家住在三樓的左邊,你們能告訴他小明家住幾號房嗎?(展開討論,計算機學示結果)
2、想一想
師:我跟大家面對面地站著(老師舉起右手),請問:老師舉起的是右手嗎?
師:(老師把右手放下)請小朋友把右手舉起來再判定一下老師舉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師又舉起右手)學生討論
老師舉著右手轉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
師:我們面對面地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會剛好相反。
練習:老師和學生一同舉左手體驗。
四、 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說一說:你相鄰的同桌都有誰?
問:相鄰是什么意思?
面對黑板說說你相鄰的同學有誰?
背對黑板說說你相鄰的同學有誰?
側轉身再說說你相鄰的同學有誰?
師:每轉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發生了變化,但相鄰的同學總是這幾個。
2、用電腦演示同學們上下樓梯的情景
問: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學生討論,也可以讓學生試著走一走,體會一下)
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以走路的人為標準。平時我們上下樓梯時,都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會相撞,保證安全。
3、擺一擺
老師說,學生擺
把本子放在書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書的左面
把鉛筆放在書的右面
4、計算機出示圖
師:停車場上的汽車們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汽車們告訴大家: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猜一猜一共有幾輛車?
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還有不同的相法嗎?
點擊電腦:出現7輛車
五、 總結
我們學習了什么?(左右)對!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別是行走時,人注意靠右走。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4
第五單元分類
課題:分類(單一標準)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
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觀察商場物品近鏡頭(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師小結:像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2)猜一猜
繼續觀察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柜臺,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的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時,將學生的用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是不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能一組分
得又對又快又準備。然后匯報說明。
三、全課總結
課題:分類(不同的標準)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等與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4、讓學生體裁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生每6———7個人一組圍坐在一起,并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讓學生感受到教室里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在我們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都看見了有哪能些東西?
(2)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議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嗎?今天我們就來開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賽,看看哪能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干,能把東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齊、最美觀。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先把雜的進行整體劃分。
(1)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不安全的現象呢?
(學生有序的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3)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東西(不同的標準分類)
(1)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這樣就算收拾好了嗎?
(2)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更便于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嗎?
(學生操作,學習小組匯報)
(3)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
(4)這樣收拾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找東西了,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認為哪能一組整理的最好?可以當選“小管家”的稱號?你們對別人的整理還有什么
看法和建議嗎?
(學生提出建議,師問被提建議的組是否接受這個建議?)
(5)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這樣分一外,還能怎么分?請你們試一試(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后,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里。
三、活動
想一想:你們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學生活動,教師指導,然后學生匯報情況。
(1)你們是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
(2)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
(3)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的嗎?
四、小結
(1)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
(2)平時,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五、布置課外活動
請小朋友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事理好。
課后反思: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15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初步建立數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1.注重認數與生活相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本節課教學中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從農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數,通過培養學生建立概念,使學生感受到數就在自己的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許多現象。
2.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
通過“找一找”“擺一擺”“撥一撥”“寫一寫”等活動,使學生把數物體的個數與認數聯系起來,初步建立數感,同時培養了學生認真寫數的習慣,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5的數字卡片 點子圖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1~5的數字卡片 學具盒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雙休日,小明來到了鄉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熱鬧啊!(課件出示教材14~15頁的主題圖)
觀察圖畫,你能把圖畫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嗎?
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新穎的圖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數一數。
1.觀察教材14~15頁的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每種事物分別有幾個。
2.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
4.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將卡片1~5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與同伴說一說,既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看到的東西,也能使學生從交流中獲得新的信息,培養學生清楚表達的能力。
(二)認真觀察,自主學習。
1.認識1。
(1)你看到圖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學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這樣,1個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數1表示。
(2)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1表示?
(3)請你從學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1)圖中哪些事物是用數2表示的?(學生自由回答)
像這樣,2盆米、2只鵝都可以用數2表示。
(2)圖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2表示?
(3)請你從學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認識3。
(1)你從圖中看到了3個什么?
(2)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3表示?
(3)請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試著擺一擺。
4.認識4、5。
(1)你會用上面的`方法來認識4和5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2)舉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3)動手擺一擺,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把事物的個數與認數聯系起來,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同時明確事物的個數相同,可以用同一個數來表示,使學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數的過程。然后,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通過學生進行有關數的表述,加深學生對數的概念的理解,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20
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1-29
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06
數學上冊教案01-15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0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教案01-03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14
一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1-13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認識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