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6-29 22:55:21 曉麗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通用2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通用23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第十冊27~29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觀察和電腦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小組合作,經歷探究長方體特征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各種有效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有序的觀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2個(其中一個兩面是一正方形的長方體)、尺子、報告單、制作好的燈籠一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圖形王國里開演唱會,下面該誰出場了呢,讓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歡迎它。

  生:長方體。

  師:那長方體是不是平面圖形,(不是)那是什么圖形?(立體圖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學生列舉)

  看來生活中的物體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發現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然后匯報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還有邊的角。

  師:把你手中的長方體舉起來,說一說什么地方是平平的?還有你說的邊和角都在哪?

  師小結:長方體上這種平平的面叫做長方體的面,把兩個面相交的叫做長方體的棱,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師邊摸邊說)

  電腦演示。

  師:現在教師要考察一下你們這段知識掌握的怎么樣,注意觀察,我摸到長方體的哪個部分,你們就快速說出它人名稱,好嗎?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活動環節是讓學生摸長方體,使他們對長方體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長方體的點滴認識充分激活。面對長方體的物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入新的學習狀態。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現在我們將要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研究時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個或兩個長方體,在做的過程上,各小組要齊心協力,然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發現?并將你們的發現填在報告單上。

  附表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制作長方體,讓學生調用直觀感知、生活經驗、做中觀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發現,做的過程將實物、表象、模型建立聯系,對特征有淺表的認識。)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師:你想先說說面、棱、頂點,哪個部分的特征?

  生: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數的嗎?舉起來數一數。(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對他的方法進行一下評價。數得好不好?

  師:同學們在數圖形的時候要做到有規律,這樣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大家也一起來摸一摸,數一數。

  師:你還發現有的長方體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嗎?用手指出來哪個面是正方形?那這個長方體上有幾個面是長方形、有幾個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沒有找到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看看。(板書: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繼續匯報。

  生: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師:你能指一指哪兩個面是相對的?

  那你是怎樣知道這兩個相對的面面積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來的,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現相等,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師:長方體有幾組這樣相對的面(3組)哪三組你能上臺指出來嗎?

  學生回答,電腦演示。(板書: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師及時表揚鼓勵)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仔細觀察,在同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呢?

  它的前面是個什么形狀?它的上面呢?也是一個長方形,由于觀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右面也是這樣的。其實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般添加3條虛線,畫出它的透視圖。這樣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長方體有六個面了。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是面的特征,誰來繼續匯報。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師:都不相等嗎?

  生:是4條4條相等。

  師:哪4條相等?(指名學生上臺摸一摸)

  師:這4條棱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生:互相平行。

  師:他們組發現了這樣一組互相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還有這樣的和這樣一組平行的4條棱相等。(師邊說邊摸)

  (電腦演示)

  師:你們認為他們小組的發現怎么樣?還有哪些也有這樣的發現,你們的發現真是太精彩,來,我們給自己一點掌聲鼓勵一下。那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來的。

  生2:用尺子量出來的。

  師:有的小組是用眼睛觀察出來的,而這個小組同學還對它進行測量,說明他們有很嚴謹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再一次給他們鼓鼓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的演示。

  師:另外,頂點有什么特點呢?

  生:有8個頂點。(電腦演示)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是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交流中發現特征,溝通聯系和區別,說的過程是數學名詞,數學概念結合操作體驗,通過匯報語言實現轉化的過程,把感知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由感悟上升為理性認識。)

  3、認識長、寬、高。

  師:每個頂點上都有幾條棱相交?

  生:每個頂點有3條棱相交。

  師:我們把相交與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是長方體的現下面也叫底面,我們通常把底面上較長的棱中做長方體的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長方體的寬,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長方體的高。

  (電腦演示)

  師:下面長們來進行一個快速搶答,注意看老師摸到的是長方體的長、寬、還是高。

  (注意糾正不對的同學)(學生糾正)

  師:它也是長,因為它和長是相對的,互相平行的,屬于同一組,所以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呢?

  (交換位置再說一說)

  師:長方體的長、寬、高會隨關它擺放的位置不同發生改變。

  (三)鞏固應用:

  1、判斷。(題略)

  2、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長和寬是多少。

  3、做燈籠,把所需要的木條和紙的數記錄下來。

  (四)教學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6所有的面都是長方開,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平均數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補少的統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課件出示;一個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個桃子,回到家后叫來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給他們,猴一7個、猴二4個、猴三1個。

  師:對老猴分桃這件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樣多。

  生:應該三只猴分的一樣多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一樣多 一樣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圓片代替桃子(老師將磁性小圓片按照7、4、1、分別排列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組的個數一樣多。

  2、交流反饋

  (1)引出移多補少、(2)(7+4+1)÷3

  師:觀察移動后的小圓片,思考:移動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板書: 總數不變

  一樣多 不一樣多

  3、小結,并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個同樣的數4,這個數就叫平均數

  (板書課題)

  4、剛才有同學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們的平均數,現在老師再擺一組為8個,這時平均數又是多少呢?會嗎?

  生:會。(生自己完成)

  反饋 (7+4+1+8)÷4=5

  比較歸納得出 : 總數÷份數= 平均數

  (三)應用數學

  教師課件出示列舉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學生自己閱讀這些信息

  1、 國家旅游局關于20xx年“十一”黃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東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門票收入為130萬元,北京故宮平均每天門票收入為200萬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開北京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超過10℃。

  3、三年級1班平均身高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剛才談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該怎么辦呢?

  出示三年級某班的`身高統計表(單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③130 131 132 130 128 127

  ④128 129 128 127 127 125

  ⑤124 127 124 125 124 123

  ⑥123 122 120 123 124 122

  2、師:估計,全班的平均身高會在什么之間或是多少厘米?該怎么辦?現有三種方案,你選擇哪一種呢?

  A、 選擇第一排最矮的

  B、 選擇第六排的

  C、 選擇第一組有高,有矮的

  師: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3、學生試算

  4、師:看到這個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對于這個平均身高還有沒有更大膽的想法,它還能代表哪些范圍內的大概平均身高?

  學生反饋

  (五)、鞏固發展。

  選一選(用手勢表示)

  1、少先隊第三中隊發動隊員種樹,第一天種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種了315棵,平均每天種多少棵?( )

  2、(180+315)÷2 2、(180+315)÷3

  3、氣象站在一天的1點、7點、13點、19點,測得的溫度分別是攝氏8度、15度、24度、17度。請算出這天的平均氣溫。( )

  4、(8+15+24+17)÷4 2、(8+15+24+17)÷(1+7+13+19)

  (六)、拓展練習

  1、猜老師平均每個月的開支

  2、教師板書:平均每月開支1000元 提問,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老師把今年前三個月的開支情況做了大概的統計,

  出示:20xx年陳老師1——3月每月開支情況統計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

  金額108010201050

  你能不能幫老師算一算,今年前三個月的平均每月開支多少元?

  3、學生反饋

  4、你們能不能預測一下老師4月份的開支大概是多少?

  5、如果要使前4個月每月平均開支不超過1000元,四月份老師最多能花多少錢?

  五、總結:

  “求平均數”是新教材“ 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現代社會的公共媒體大量使用統計圖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基于此本課教學把重點放在運用平均數的理念分析數據、理解數據的意義上,放在根據數據做出必要推斷上。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比較合發現的過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并會根據需要進行簡單計算。

  3、在觀察、比較、測量等學習活動中,培養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二、學情分析

  根據本班學生情況,學生都很熟悉類似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物體,面對這一節知識點,學生們更傾向于從實際物體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找出書本上的答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問同學們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狀,裝書包用的抽屜是什么形狀,出示自己制作的課件上的圖畫,問學生是什么形狀。學生回答:長方體。這節課就讓我們學習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認識長方體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體,自己先觀察,摸一摸長方體感受它的面、棱、頂點是什么感覺,從而給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線段。

  頂點:棱和棱的交點。

  三)、小組活動

  將學生相交分為6組,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

  1、長方體有6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長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長方體有12條棱。

  5、哪些棱長度相等?

  相對的4條棱

  6、長方體有8個頂點。

  四)、小組制作并討論

  用細木條和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細木條。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問題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為3組。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五)課堂練習

  剪下本書附頁中的.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復習之前的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及其長、寬、高。引入正方體。

  二)、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讓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正方體觀察并填下表。

  1、正方體的6個面都相同。

  2、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三)、動手操作題

  1、照書上后面附頁的圖樣做一個正方體,

  2、討論長方體于正方體的聯系于區別。

  3、討論長方體于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做一做

  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1)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寬、高。

  (2)搭一個四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你發現了什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單位的大小。

  能力目標動手操作,正確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并能熟練計算它們的體積。

  情感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歸納推理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

  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趣引入

  同學們,最近你們發現的城市有哪些變化呢?在城市里為什么要建這么多高樓大廈呢?如果建平房,會怎么樣?

  老師帶來一件衣服,誰想試一試?(點名讓一胖一瘦上來)問:同樣一件衣服,為什么有的寬松,有的緊?(因為他們體型不一樣,也就是占的空間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跟空間有關的內容。板書課題:體積

  二、學習“體積”、“體積單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蘋果,問:哪只蘋果占的空間大?你能從自己的身邊選兩件物體,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個長方體石塊,你知道它們哪個大嗎?那你有什么辦法?

  演示書上的'實驗,得出:土豆占的空間小,石塊占的空間大。

  3、師揭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土豆和石塊相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4、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請同學們自學14頁中間部分。

  5、學生匯報:

  (1)常用的體積單位

  (2)拿出課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說說哪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規定的?老師用3根1米長的木條搭成一個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墻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擺一擺:用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下圖中不同形狀的模型,你知道它們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見教材)

  得出: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三、自主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

  1、猜一猜: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跟什么可能有關?

  2、實踐:拼擺長方體,四人一組,用不少于16塊小正方體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體積。

  3、小組合作:學生四人一小組操作并做好實驗記錄。

  四、知識遷移推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師: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師:根據這種關系,你能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2、師生共同歸納: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 a×a×a= a3

  師強調: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3 a表示3個a相加。

  拓展應用學校要在操場修建一個長方體的沙坑,如果長6米,寬4米,里面要鋪墊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噸計算,這些沙子重多少噸?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最高興的是什么?你還有什么疑惑?

  作業布置33頁8、9題

  板書設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體的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

  ‖ ‖ ‖ ‖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 = a×a×a= a3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仔細計算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空。

  (1)3/4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 )個1/8是5/8,7/12里有( )個1/12。

  (3)3個1/5是( ),4/7是4個( )。

  2.談話: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個知識。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89頁例1。

  (1)提問:觀察圖,從圖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把一張餅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張餅,媽媽吃了1/8張餅,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提問: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怎樣列式?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1/8+3/8,表示把這兩個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提問:你能算出結果嗎?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1/8是1個1/8,3/8是3個1/8,合起來也就是4/8,提問:1/8+3/8的'和是4/8,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

  (因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板書:1/8+3/8=1+3/8=4/8=1/2

  說明: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提問: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小結: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

  (3)即時練習

  1/5+1/5

  2/7+3/7

  7/10+1/10

  2.同分母分數減法。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6

  【學習內容】

  方格紙上的圖形旋轉變換(教材第84頁例2、3,第85~86頁練習二十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2、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復習導入】

  1、要想把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怎么說?

  2、鐘表上分針從12轉到6,轉了多少度?這時時針轉了多少度?

  【新課講授】

  1、探索旋轉圖形的特征和性質。

  (1)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84頁例2三角形繞點O順時針旋轉90°的圖形。

  教師:剛才觀察三角形的旋轉過程你發現了什么?你怎樣判斷三角形是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組織學生觀察,并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2)三角形旋轉后,三角形有什么變化?

  教師再次演示風車旋轉的過程,讓學生觀察。然后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并匯報。(教師注意引導)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是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順時針旋轉了90°。

  (3)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師:從畫面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轉后,位置都發生了變化,那什么是沒有變化的呢?

  (①三角形的形狀沒有變;②點O的位置沒有變;③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④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如果我們將三角形在旋轉后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那么三角形應該轉到什么位置?

  2、學習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1)教師出示教材第84頁例3。

  教師:怎樣畫出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呢?

  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是怎樣旋轉的?應該怎樣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學生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①先畫出點A′,OA′垂直于OA,點A′與O的.距離是6格;

  ②再用同樣的方法畫出點B′;③然后把點OA′,OB′,A′B′連接起來。

  (2)組織學生在課本上畫一畫,然后相互交流檢查。

  3、完成第83頁“做一做”。

  4、完成課本第84頁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讓學生獨立畫。再全班匯報交流,最后教師小結。結合生活中的數學介紹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作業】

  1、完成課本第84頁“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頁練習二十一第4~6題。

  (1)第3題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對稱、平移和旋轉變換的知識進行判斷,注意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圖形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第4題練習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再進行交流,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旋轉的特點和性質,體會旋轉所創造的美。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3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第2課時欣賞與設計

  變換旋轉90°時,中心點的位置不變,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轉90°旋轉后的圖形與旋轉前的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不變,對應線段長度不變。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7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10冊第3單元第1課時《倒數》

  教材學情分析:

  倒數的認識屬于新課標教材中數與代數部分數的認識范疇,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會計算分數乘法,具有一定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課的教學為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倒數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主動通過參與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索求倒數的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向學生滲透現象與本質的辨證思想,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快速找到一個數的倒數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

  二、教法學法

  1、指導思想:本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導思想,以內容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以教法導學法。

  2、學法:指導學生會觀察、會思考、會交流。

  3、教法:發現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相結合。

  三、教學流程

  1、情境引入,激趣揭題

  (1)“學生做倒立”引入:“誰來說一說,這位同學的倒立的姿勢和剛才正立時有什么不同?”

  設計目的: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課的倒數的特征,為下一步教學埋下伏筆。

  (2)口算練習。根據學生回答,引出課題:《倒數》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什么是倒數?a:分子分母倒過來的數是倒數。就像剛才做倒立一樣。

  b:只要乘起來得數是1,就叫倒數。

  設計目的:根據學生產生不的同意見,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必要時適當引導,得出倒數的真實意義: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倒數關系:生:。引導學生說出:的倒數是,的倒數是,和互為倒數。(同桌互說)

  設計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生生互動,調動所有學生參與熱情,強化學生對倒數的理解,從而突破了理解倒數意義的難點。

  (3)判斷題:

  設計目的:分別根據倒數意義中“乘積”“兩個”“互為”三個關鍵詞設計,深化理解倒數意義。

  (4)求倒數方法:依次給出真分數、假分數、整數1,0及帶分數,小數,必要時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求一個數的倒數(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設計目的:真分數、假分數、整數、1,0,及帶分數、小數,層層深入,由易到難,一般到特殊,在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做一定量練習后再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水到渠成,這是本節課處理教學重點的特色設計。

  3、鞏固與提高

  “你說我寫”活動方案:學生兩人一小組,甲任意說一個數,乙寫出它的倒數,然后調換過來,乙任意說一個數,甲寫出它的倒數。

  設計目的:再次把所有學生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達到——,鞏固求一個數的倒數,突出重點。

  四、板書:倒數

  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求一個數的倒數(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設計目的:簡單,明了,既幫助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又加深學生的印象。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8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材通過創設用整塊的正方形地磚鋪滿長方形地面的問題情境,應用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求方磚的邊長機器最大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及求法,本課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分析,使學生發現這樣的地磚必須即使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不難。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以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方法指導: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5分鐘)

  課件展示教材62頁例3,今天我們要給這個房子鋪磚大家感興趣嗎?要求要用整數塊。

  二、自主學習

  (約5分鐘)

  1.幾個數( )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 )

  2.16的因數有( ),24的因數有( ),16和24的公因數是( ),最小公因數是( ),最大公因數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數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數。

  三、合作交流

  (約13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教材第62頁例3。

  1.學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方格紙表示地面,用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表示地磚,我們發現邊長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紙可以正好鋪滿,沒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能鋪滿的地磚邊長有什么特點?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

  3.總結。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把鋪磚問題轉化成求公因數的問題來求。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根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況明確展示任務,進行展示。教師引導講解。

  五、測評總結

  (約9分鐘)

  1.達標練習

  (1)要將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紙剪成正方形的紙,沒有剩余,邊長可以是幾厘米?最長是幾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蘭花48朵,用這兩種花搭配成同樣的花束(正好用完,沒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幾朵玫瑰花和玉蘭花?

  (3)有一個長方形紙,長60厘米,寬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沒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五5,6題。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2)

  鋪磚問題:求公因數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棱、閃爍)

  導入:為什么,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征。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制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制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棱、面、頂點。

  6、結合制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征和正方體的特征。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卜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長文體,并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棱長。

  并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通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制成一個棱長為40厘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禮品盒系上彩帶,至少要買多少彩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筑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歡什么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布置

  用12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發展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

  正方體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比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有幾條?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觀察并思考。

  師:這些都叫什么立體圖形?

  生:都是正方體。

  師:要探究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

  生: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師: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正方體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比較

  教學反思

  正方體的學習是以長方體知識為基礎的,在教學時可以將兩者聯系在一起,便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1.可采用觀察彩圖和實物、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注重知識的整體性,把長方體和正方體放在同一節中呈現,有利于對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3.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正是讓學生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和歸納事物特征的方法,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學會設計一個未知數,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并能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4x+5=543×2.1+2x=13.40.3x÷2=94(x+8)=20

  2、學校科技小組的男生是女生人數的4倍,設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學校圖書組有女生x人,男生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學共()人。

  4、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課

  教學教科書第70頁的例3。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分析本題的數量關系。

  請學生說出數量關系,教師板書。

  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教師:這道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而這兩個未知數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我們在解題時,只要設其中的一個未知數為x,而另一個未知數就可以用這個未知數來表示,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況下,設一倍數為x。

  3、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問:1.5表示什么?(1.5表示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積該怎樣求呢?

  一種:5.1-1.5=3.6(億平方千米)

  另一種:2.4x=2.4×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是3.6億平方千米。

  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三、鞏固練習

  1、甲乙兩堆貨物共重60噸,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兩堆貨物各種多少噸?

  2、蘋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蘋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蘋果各重多少千克?

  3、練習13(4、6、7題用方程解)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評講

  小結:今天你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同學相互交流)

  四、作業:

  練習十三(5—10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理解實際問題中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學會設未知數,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4、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特點,靈活選擇較簡潔的算法,進而在提高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學難點:

  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

  y-20=42x=24a+4=715=3x

  說說你解方程的思路?

  2、說說各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列出帶有未知數的方程式:

  ①母雞有30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只?

  ②甲數是17,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③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二、導入例題并教學例1

  對題目進行改編,添加條件導出例1:

  ①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對這個題目的改編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方程》。

  1、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呢?

  (學生分析:白皮塊數與黑皮塊數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黑皮塊數×2-4=20黑皮塊數×2-20=4

  2、怎樣根據關系式列方程呢?

  3、小組討論怎樣解答?

  4、小組匯報解復雜方程的基本步驟:

  ①找出題中選題關系;②寫出“解、設”;

  ③列方程、解方程;④檢驗;

  三、反饋練習:

  ①母雞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只?

  ②甲數是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3、討論:小組合作怎樣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4、還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嗎?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一)情境設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鞏固練習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5

  教學要求

  1、根據正方體特征,推導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問題。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

  教師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和例3的實物模型、投影儀;學生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看圖并回答。(投影顯示)

  (1)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2)怎樣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看看各自準備的正方體回答問題。

  (1)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2)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怎樣?

  (3)如果給你正方體一條棱的長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嗎?

  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①題中的棱長就是每個面的什么?

  ②你能算出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嗎?

  ③小組合作,尋找計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說明:上面兩種做法都對,32表示2個3相乘。

  2、教學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時還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如:投影顯示例3,拿出實物模型。

  (1)幫助學生分析題意。

  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體?

  ②“上面沒蓋”就是沒有哪一個面?

  ③要求的問題,實際上是算哪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2)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計算。

  (3)學生講所列出的算式的含義,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課堂實踐

  做第27頁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講一講自已是怎樣想的,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堂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5、6、7題。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2.能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設定未知數,列出簡單方程并求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解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

  一、課題講解

  1.方程的定義和意義

  (1)出示簡易天平,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這是一臺天平,它是用來稱物品

  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方程是不是一種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與一般的等式相同嗎?你發現方程有什么特點?

  ③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讓學生說,然后師歸納總結。

  明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9)練習鞏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簡易方程

  (1)再次強調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數的過程就是解方程。師: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師講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它表示未知數等于的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的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時,20+x=100的等號左右兩邊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出示例題:

  ①你能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②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師講解:首先要寫“解”字,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各部分的關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所以x=9-3,x=6。運算的“根據”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著,師一邊板書,一邊指出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且強調,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口頭檢驗的習慣。

  (4)解方程3x=18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符合規定,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師再次強調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以及驗算過程。

  (5)完成例題

  ①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②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板演整個解題過程。著重強調思考過程以及書寫格式。學生自學例題4。

  二、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知道了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數。解方程時,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再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書寫時,要注意先寫“解”字,上、下行的等號要對齊,注意不能連等。)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7

  備課時間:

  20xx年9月25日。

  教學內容:

  練習八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進程:

  一、復習。

  1、口算。

  2、計算并驗算。

  3、找出錯誤的地方。

  學生解決,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二、練習深化。

  1、練習八第7題。

  學生地理思考解決問題。

  指名回答。

  針對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2、練習八第8題。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教師講解,糾正錯誤,予以改正。

  3、練習八的第九題。

  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4、練習八的第十題:

  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三、課后延伸。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你認為你學的怎么樣?能給自己一個評價嗎?

  布置作業:補充習題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8

  一、教學目標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二、重點難點

  整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

  難點:學生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地毯上的圖形面積》。請同學們把書P18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地毯圖,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組討論。

  3、匯報:對稱圖形、邊長為14米的正方形、圖案由藍色組成。

  4、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3、小組內交流、討論。

  4、全班匯報。

  a)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b)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c)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d)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5、師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第一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說一說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二題。獨立解決后班內反饋。

  3、第三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后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說發現。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

  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面積的一半。

  (四)總結

  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

  四、板書設計

  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一個一個地數(數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為零法)

  總面積減去白色面積。(大減小法)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情況優化選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計算:×3=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計算?×3表示什么?

  (3個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2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425×7×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小數乘整數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能比較熟練的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

  二、用分數表示各題的`得數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噸

  13分=()小時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2、比較分數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并用小于號連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四、總結歸納

  1、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進行比較。

  2、幾個分數排列是,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根據意思進行解答。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1

  教學目標和要求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2、較熟練地進行分數乘法的計算;

  3、能正確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第3題。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講評。

  2、教科書第11頁第11題。

  先讓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進行判斷,再計算確認。

  二、基本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第1、2、4、5、6、7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說說解題思路,集體講評。

  2、教科書第11頁第8題。

  如果有時間,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現價全部算出來。

  3、教科書第12頁第12、13、14題。

  同桌互相討論完成,集體講評。

  三、拓展練習

  教科書第11頁第9題。

  每人提三個問題后嘗試解決。同桌交流。有異議提出來讓全班評議。

  四、嘗試練習

  教科書第12頁“你知道嗎?”。

  鼓勵學生回家查找資料,把問題求出來。比一比,誰完成得最快。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借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等過程,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滲透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我國古代哲學著作的情景。

  2.出示復習題

  3×2/54/5×2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畫圖引導學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導學生驗證上面的計算方法,巖石推理過程。

  3.出示2/31/5,5/62/3寫出計算過程,

  小結計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8頁試一試1-3題。

  2.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預習:教材10-11頁練習一。

  板書

  意義: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計算法則: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這時只要比較和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和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化成小數是:=4÷5=0.8,0.8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1-19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05

數學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01-12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9-28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10

五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3-12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0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的教案01-12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