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綱要細則》中指出:“教師要利用兒童感興趣的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 3歲的幼兒對圖形和色彩非常感興趣。設計這個活動,是以幼兒看動畫片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幼兒對學過的圖形有進一步的了解。進而通過拼擺圖形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此年齡階段的幼兒,認知水平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開放性材料,為每個兒童都能運用多中感官、多種方式 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合理地運用幻燈片,給幼兒以直觀具體的形象。更有利于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大膽的思考和積極的創作欲望。幼兒喜歡動畫片,幻燈片手段的可變性特點,正是滿足了幼兒的這一需求。
活動目標:
1. 在認識圓形、長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組合圖形。
2. 喜歡參加操作性活動,積極動腦,大膽地發揮想象力。
活動準備:
精神準備:幼兒會使用膠棒,對圖形比較熟悉。
物質準備:幻燈片、人手一份的圖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若干)、圖畫紙、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 以故事形式導入。放映幻燈片,復習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1、 逐個點擊綠草地、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出現幻燈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圖形寶寶格外地關注。為后面聽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看誰來了?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3、 圖形寶寶都變成什么東西啦?(圓形、長方形、三角形逐個說)幻燈片緊密結合老師講的`故事,幼兒邊聽邊看,視聽結合。幻燈片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利用圖形寶寶的變化幫助幼兒理解一種圖形的組合。使用幻燈片直觀、形象、具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4、 什么出現了?(小問號)它在問什么呀?“小問號”作為人物的出現,符合幼兒“泛靈論”的年齡特點,激勵幼兒大膽想象。
二. 幼兒獨立操作,創造性地拼擺圖形,教師個別指導。《綱要細則》中指出:“教師要支持、鼓勵兒童運用以有經驗進行猜想和解釋;”
1. 老師:“小問號要請咱們聰明的小朋友,幫助圖形寶寶在一起變成更多的東西。”
2. 幼兒獨立操作。教師觀察并問問幼兒在拼什么。幼兒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知覺形象性、邊做邊想的認知特點。教師在觀察后的個別提問,有利于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進行拼擺。
3. 指導幼兒完成作品并記錄名稱。教師有目的的記錄
三. 幼兒作品展示,演示老師的設計。
1. 請幼兒為大家講一講自己拼成了什么東西,并說出用了什么形狀。《綱要細則》中指出:“幫助兒童歸納整理經驗,得出結論促成新經驗的主動建構。”
2. 教師也將自己的創作用動畫片的形式展示出來。
3. 再次講故事《圖形寶寶的比賽》。添加孩子作品為故事結局。
再次運用幻燈片手段,將孩子的作品有機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獲得成功感,也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綱要細則》中指出:“激發兒童對科學的興趣…激發探究欲望…而不是以教授大量的科學知識為目的。”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區域活動時,發現孩子對于2個物體之間的長短區分很好,但是對于多個物體時,不能很好的區分長短,所以設計了本節課。
活動目標
1、能辨別5個以內物體的長短。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列的順序關系,嘗試按長短排序。
3、樂于參與集體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操作活動中體驗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順序關系;
難點:能辨別5以內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5支不同長短的筆;
2、學具準備:長棒;5根不同長短的繩子;5支不同長短的筆;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好
走線,線上游戲:師幼邊走邊念兒歌,可是教師說,也可是師幼同說;
2、集體活動:
1)師幼共同探索按長短排序
創設情境:教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群好朋友,他們是小朋友學習的好幫手。我們先給他們排排隊吧。教師拿出5支不同長短的筆,師范將5支筆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觀察,體驗筆一支比一支短;在從下至上看,體驗筆一支比一支長;
2)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長棒寶寶也想請小朋友給他們排排隊。”
幼兒拿出長棒,將長棒按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提樣長短的順序關系。
3、分組活動,教師對幼兒進行觀察,操作完成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給物品排序的。
第一組:操作長棒,從長到短排序或從短到長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組:按長短順序給繩子排隊,方向不限;
第三組:操作筆,按長短排序,體驗長短的順序關系。
4、游戲活動:游戲“說相反”,教師說“××物品長”,幼兒接說“××物
品短”,要求接說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車長——汽車短……。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引導幼兒將學具按要求收拾好。
活動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13——14頁的活動;
2、玩“吃小棒”游戲,幼兒3人一組,手上各有3根長短不同的長棒,3個幼兒一同說:“一、二、三、出”,幼兒分別拿出一根長棒,比較長短,長的'吃短的,最短的能吃最長的。最后比一比誰手里剩下的小棒數量多。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
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節發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節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和引導。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感知三種顏色交替排列的變化規律,并續排。
2、愿意參加操作活動,體會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小太陽笑臉,紅、黃、藍圓形色卡紙若干。
2、學具:操作卡,三色蘑菇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集體學習,“小太陽邊辮子”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種顏色交替排序的變化規律。
①(出示第一、二條辮子)
提問:這根辮子有幾種顏色?
它們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什么顏色在前?什么顏色在后?
②發現規律,接著往下排。
(出示第三條辮子)
提問同①
2、引導幼兒觀察感知三種顏色交替排列的變化規律,并續排。
(依次出示第四、五條辮子)
“小太陽想用三種顏色編出更美的辮子,我們它!”
提問:這條辮子有哪三種顏色?按什么順序來編的.?
什么顏色在前?什么顏色在中間?什么顏色在最后?
接下去該排什么顏色?
(二)操作活動
“小兔今天起得真早,她要做一件事——種蘑菇,請你幫助小兔把這三種不同顏色的蘑菇象編辮子一樣,按一個顏色在最前、一個顏色在中間,一個顏色在最后的順序,有規律地種在點子上”。
四、活動結束
1、
2、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三原色中兩種顏色相混合都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
2.激發幼兒樂于觀察、樂于發現、樂于表達的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小藍和小黃》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與小朋友們打招呼,播放課件《小藍和小黃》第一部分
2.提出問題:小藍和小黃是好朋友,小綠是誰?從哪里來的?
3.播放課件第二部分(小藍和小黃融合變成綠)
二、驗證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1.老師進行配色活動。
2.操作后,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3.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播放課件第三部分:藍色和黃色融合變成綠)教師示范用記錄卡記錄。
4.綠色真漂亮,讓你們想到什么東西是綠色的?
三、配色游戲,感知多種配色方案
1.探索紅和藍會變出什么顏色?
(1)出示課件第四部分:小紅出現,
(2)幼兒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3)投放記錄卡,請幼兒把配色結果記錄下來。
(4)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5)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課件第五部分:紅色和藍色融合變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還有什么物品是這個顏色的?
2.探索紅和黃會變出什么顏色?并記錄。
(1)幼兒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2)投放記錄卡,請幼兒把配色結果記錄下來。
(3)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教師小結: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課件第六部分:紅色和黃色融合變成橙色)。橙色真漂亮,還有什么東西是這個顏色的?
四、你還知道什么漂亮的顏色?播放課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顏色我們去找找還有什么漂亮的顏色。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布置三角形的實物。
2、正方形的蠟光紙、剪刀、膠水、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2、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后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3、提出問題:“你怎么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4、出示三角形組合的掛圖:
1)引導幼兒找出掛圖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2)請幼兒說說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5、出示左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接起來成三角形。
6、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講評連接三角形的情況。
7、剪貼花: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花是用什么圖形粘貼的。
2)提出問題: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么辦?(引導幼兒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進行粘貼。)
活動反思:
在這堂課上幼兒是被理解、尊重、接納。是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能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發展。
在這堂課上教師是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是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的發展。師幼配合很好,教師能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2-26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數學教案09-29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24
小班數學教案10-23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8-01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3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8-05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8-02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