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3-15 14:21:1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優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優選【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游戲。

  2×6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 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2

  學習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6頁。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數。

  2、會給月份分類,能運用左拳和歌訣識記各月的天數。

  3、能運用多種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數。

  自主預習

  自學教材第46頁

  1、多媒體展示新成立圖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體展示第29屆北京奧運會圖片,說說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候?( 8年8月8日 )

  3、多媒體展示植樹節與兒童節圖片,說說各是哪一天?

  4、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組內交流年歷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識。

  (1)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2)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有幾種情況?把它統計下來。

  2、綜合:

  (1)你能根據每月天數的不同,對十二個月進行分類嗎?

  31天:有()()()()()()()月

  30天:有()()()()月

  28天:有()月

  29天:有()月

  (2)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月。

  (3)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識記大小月

  (1)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哪幾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嗎?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2)(課件出示)用左拳記憶法,你能用左拳給我們試一試嗎?

  (3)(課件出示)歌訣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戲:小組長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兩手五指張開,要是小月兩手握拳。

  4、認識二月

  (1)二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閏年是多少天?

  5、找節日。

  (1)找出教師節、六一兒童節,并說出是星期幾?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標記。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認真傾聽,適時補充糾正。教師及時點撥。)

  反饋測評

  1.填空:

  ①常用的`時間單位,除了時、分、秒以外,還有()

  ②一年有()個月,每月有31天的叫()月,有()個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月,有()個月。

  2.猜一猜:小明說:我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連續的2個月,你知道我是哪兩個月去的嗎?

  拓展延伸

  1、時間是寶貴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2、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關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3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挖掘小學生的興趣點

  生活化教學是結合生活來進行的教學,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必須認識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性。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純的加減乘除運算的學習比較枯燥,教材中也較少有有趣的內容,練習題也比較單一,生活化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另外,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也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以實現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統計》學習中,學生們已經有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經驗,因此,完全可以進行復雜一點的統計研究。在課堂教學例題后,教師可以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生活來設置統計練習題。比如,讓學生統計全班同學的年齡、體重、生日,制成復式統計表并分析表中數據,還可以進行些簡單的推斷,對全班同學提一些可行的建議,從而綜合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作為教師,應及時發現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再對教學形式進行改善。

  二、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

  合作探究教學方式通常是以小組合作為基礎所進行的探究式教學,即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形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模式。小學數學中也應重視合作探究教學的應用意義。在進行合作探究教學前,教師應提前做好相應的詳細規劃,以確保課堂秩序、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學習效率;應給學生提供有探究興趣的問題和任務,加強相關的引導,讓學生把興趣點集中在數學知識上,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一般在進行相對復雜的問題研究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討,學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遇到困難時一起解決,一方面可以綜合提高個人能力,一方面也促進學生形成團隊精神。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認識數對》一課的教學為例,特別適合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以小組為單位,可以進行相互的位置提問和回答練習,并在一人回答時,其他人檢查其答案是否正確。

  三、用游戲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學數學可以采取游戲教學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游戲教學如果找準了學生的興趣點,能夠將學生充分的帶動起來,讓學生形成自發性的積極參與,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構成了教學的有效互動。一般來說,游戲教學形式是游戲,但是內容必須是圍繞數學知識的。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的設計非常重要,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相應的游戲,一方面突出趣味性,一方面實現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設計了幾種常用的數學游戲:

  1、分類游戲:數學中逐漸會學習到多種圖形,每當多學習一類圖形,就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圖形分類游戲,鞏固學生對于圖形的認識。

  2、角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情境的設置來設計不同的角色游戲,比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可以安排學生成為存錢者和銀行柜員,扮演銀行柜員角色的學生必須準確報出存錢人要存的錢數。又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扮演成不同的小動物,每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小動物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比如夜晚12點,貓頭鷹在抓老鼠;白天12點,考拉在睡覺等等,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出不同的鐘表時間,學生必須做出所扮演動物應有的動作表現。

  3、速算游戲:小學加減乘除的學習是基礎,因此,教師應多通過速算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小學生的心算、筆算能力。總體而言,學生們在游戲教學中體會了數學學習的樂趣,體驗了數學知識應用的成就感,能夠促進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新的學習感受,因此,在教學前先拓展自己的思維,不要總囿于教學參考書中所提供的一些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有條件的情況下就多給學生提供一些新的學習思路,比如經常變換一下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感受,時刻保持對數學學習的新鮮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P113第1題及練習二十五第2、3、13、14、2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建構小數乘法的知識網絡,并能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能熟練、正確地進行筆算小數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積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關的小數乘法應用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題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概括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數學交流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正確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積與因數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合作題組練習,使學生自我意識中建立小數乘法的知識網絡,并能準確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各個知識點,在思維中理清各知識之間的聯系。

  難點:深刻理清積與因數的聯系及培養合作意識和數學交流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復習歸納,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生獨立做一做

  老師生交流小數點的移動的規律。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113頁第1題(1)。

  二、整理和復習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老師:元旦節,老老師家搞了一次小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老師的購物清單吧!

  出示購物清單:蘋果每千克2.5元,買了4.8千克;

  買了3件同樣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老師:從清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據信息你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老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算一算蘋果的總價和玩具的單價吧!教老師巡視,算完后。

  老師:誰來說說蘋果的總價你是怎么解決的?

  (先讓一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并讓他說說2.5×4.8是怎樣算的,

  老師:那也就是說,計算小數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書:計算方法

  老師:玩具的單價你又怎么解決的?(再讓一個學生說73。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憶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老師:算算糖果的單價吧。教老師巡視,算完后匯報方法。22.32÷1.2

  老師:也就是說在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必須先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像這里的22.32÷1.2就要轉化為223.2÷12,再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老師:這幾道題在計算時該怎么轉化呢?

  除法法則:一看:看看除數是幾位小數。二移:把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數位(把除數轉換成整數)。三對齊: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老師:同學們剛才算的三道題到底對不對呢?你有什么好辦法?(說驗算的方法)

  老師:小數乘除法的驗算與整數乘除法的驗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時練習: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2題。

  三、整理和復習小數乘除法的簡算

  老師:剛才我們用豎式算出了蘋果的總價,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數的特征,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試試吧!

  (巡視,選有代表性的作業展示,指名說簡算依據。)

  老師:看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也適用于小數。(板書:運算定律)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五第3、13題。

  四、復習取近似數

  老師:既然是元旦節就要有節日的氣氛,老老師準備用彩帶布置家。我們一起看看吧!

  用40米彩帶做花環,彩帶每卷長7.5米。

  (1)需要買幾卷彩帶?40÷7.5=5.333(卷)≈6(卷)

  老師:5.333是循環小數,而且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板:循環小數—無限小數)

  老師:這里要用進一法取商的`近似數。(板書:取近似數:進一法)

  (2)一卷彩帶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錢?(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3.18×6=19.08(元)≈19.1(元)(板書:四舍五入法)

  (3)每1.5米做一個花環,40米彩帶可以做多少個花環?

  40÷1.5=26.666(個)≈26(個)(板書:去尾法)

  老師:取近似數就有三種方法,同學們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喲!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117頁練習二十五第14題。

  五、混合運算

  老師:同學們的表現可真棒!這么快就把清單中的一些問題解決了。老老師這也有兩道題目想請你們幫忙算一下,好嗎?比比看誰算的快。

  4.6+5.4÷0.27 3.2×25 ÷8

  (學生匯報時要說運算順序。)

  老師: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再算

  老師:看來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板書: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

  六、拓展提高:教材第118頁練習二十五第21__題。

  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

  分析:領先的運動員與最后的運動員相遇時,兩人跑完了2個3km即6km,所以兩人的相遇時間可以用兩人跑的總路程6km除以兩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時離返回點的距離可以3km減去最后的運動員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領運動員跑的路程減去3km求得。(10分鐘,100m)

  七、小結

  老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小數乘除法進行了整理與復習。誰來說說我們主要復習了哪些知識?這節課你收獲最大的是什么?

  八、作業:教材第113頁第1題(2),練習二十五第3、5、6、16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除法復習課

  因數→整數計算方法先,再,最后

  除數→整數一看、二移、三對齊

  運算定律

  小數乘除法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

  循環小數——無限小數

  四舍五入法

  近似數進一法

  去尾法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以及自己的經驗來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更好地理解千以內的數。

  教學過程:

  一、請一個學生背對黑板、面對大家站好,然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三位數。

  猜數開始,被請的學生大聲地說自己所猜的數,其他同學則把該數與黑板上的數比一比,再分別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點”等詞語予以提醒;直至猜中為止。

  二、老師試一試:

  游戲規則不變,但學生很容易看出老師的水平更高,往往可以更快的猜對數。

  引發大家思考:老師為什么可以猜得那么快?交流秘訣。

  三、學生再試。

  熟練運用猜數方法。學生認識了不同的計數在玩這個猜數游戲的時候,同學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但老師要在不同的環節引導學生及時地發現困惑、解決困惑,使游戲更順利、有效地進行下去。

  比如:

  1、 “多很多”、“多一些”、“多一點”的區別在哪里?就該有一個大致的統一的標準。最后我們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差幾百的算“很多”、差幾十的算“一些”、差幾的算“一點”。

  2、為什么老師可以那么快的猜對?這里就有一個策略問題,除了仔細聽清楚學生的提示,還要用“減半縮小范圍”的方法。具體猜的時候可以每次都從中間數開始猜,可以大大減少猜的.次數。

  3、這個游戲用的時間是比較多的,而且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掌握游戲的玩法,還要留比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找朋友繼續玩,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益。

  游戲的收獲:

  1、通過這個游戲,學生能在游戲情境較熟練地理解、運用整百數、整十數,并進行有關的加、減計算。既復習了概念,又復習了計算。

  2、培養學生的數感,能熟練地運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點”等詞語來描述兩數之間的關系。

  3、注意培養學生發現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認識能力,有利于他們今后的自主學習。

  4、在這一游戲過程中,學生非常的快樂,積極的參與,培養了他們愛學數學的積極情感。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了解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感知其特征,學會識別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意識。

  4、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了解數學的普遍存在。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生活聯系,導入

  1. 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看看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些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嗎?

  2. 小組間展示帶來的物體,盡可能地說出名稱。

  3. 兒童帶來的物品如此之多,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4. 因為你們對這些知識很感興趣,今天我們將一起認識這些東西。(掃描主題:了解這些形狀)

  [說明:通過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創造生動的畫面及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呈現讓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動手探究,領悟經驗

  活動一:觀察、摸索

  導語:請在桌面上看看、觸摸一下這些物體,你有什么感想?

  1、 讓學生仔細觀察桌面上的`物品,初步感知物品的形狀。

  2、 讓學生用手摸物品,了解物品的特點。

  3、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說說物品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說明:理解數學知識首先要觀察數學現象。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初步感知物品的形狀,為進一步探究物品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礎。]

  活動二:分類、比較

  導語:班級里有幾種不同形狀的物品,請你們把它們分類一下。

  1、 指導學生將物品分類。

  2、 學生按組討論分類原因,比較不同物品的共性和差異。

  [說明:通過分類和比較,讓學生了解物品的特征,并進一步建立空間認知的基礎。]

  三、歸納總結,檢驗成效

  導語:我們今天學到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認識了這些形狀物體的特點。你們對它們的認知有了何等的提高?

  1. 總結學過的知識點,并讓學生回顧學習效果。

  2. 交流看看其他學生是否也學到了沒有自己學到的知識點。

  [說明:通過互相學習交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四、拓展應用,開闊思路

  導語:現在,看看我們周圍,我們有哪些形狀的物品和圖形,這些形狀和我們學過的有什么相似之處?

  1. 讓學生找出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品和圖形,并分析其特征。

  2. 討論當今社會各種形狀的物品和圖形與數學的聯系。

  [說明:通過拓展應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活動一:尋找立體圖形的名稱。

  首先,教師使用相機展示各種立體圖形的名稱,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然后,學生分成小組,說出它們是如何將這些立體圖形進行分類的。為了達成共識,全班進行了交流。

  接下來,各小組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在桌面上滾一滾和堆一堆,交流各自感受。這樣的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深入感知各種幾何形體的特點,并初步形成了空間觀念。

  活動二:認一認、找一找。

  在這個活動中,電腦將四種立體圖形的形狀畫出來,學生需要從中認出它們的名稱。接著,四名學生分別戴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頭飾,并舉起來,其他學生要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舉起來響應。

  教師讓學生留意我們教室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同時要求他們想一想哪些地方也出現了這些形狀的物體。這樣的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幾何形體的特點,并建立更為廣泛的現實情境中的認識。

  活動三:搭一搭、數一數。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根據剛剛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來搭建積木。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創造力,搭建自己喜歡的模型。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參觀和評價,并數一數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這一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鼓勵他們自由地發揮個性,同時引導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些幾何形體。

  以上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感受幾何形體的特點,并建立初步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發揮創造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1、今天我們結交了新的好友,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2、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朋友,讓我們下課后再一起探索!

  [說明: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的方法和掌握的知識點,體會互相合作、積極主動的探究是學習的最佳方式。]

小學數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透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實際好處,了解比例尺的含義,并且明白什么是圖上距離,什么是實際距離。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透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構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和創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透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圖,簡易建筑圖紙。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這天,老師要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反應潛力,你們準備好了

  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單位轉換”)

  2、學生群眾回答。(個別難題,教師引導計算,并且提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注意學生的鼓勵表揚)

  3、創設情境

  (1)師:這天我們班的兩位同學產生了一場爭論,你們想明白是怎樣回事嗎?

  (2)學生情景表演。(師播放動畫)

  (3)透過剛才的觀看,你們會支持哪一位同學呢?你有什么辦法把操場畫進本子嗎?

  生:按照必須的比例縮小。

  (4)教師:你的想法很對,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長80米,用多長的距離表示操場的寬60米?

  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板書)

  (5)其他同學認為他說的對嗎?我們一齊來表揚他。

  4、師:此刻,在我們的黑板上出現了兩組量,這兩組量中,哪組是我們畫在圖上的距離?(8厘米和6厘米)哪組是實際生活中的距離?(80米和60米)

  5、小結:我們把畫在圖上的距離叫圖上距離,把實際生活中的距離叫實際距離。(板書)

  6、師:當我們用8厘米表示80米時,實際上把80米縮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們一齊來看看他們的比是多少?

  (引導:比的前項和后項單位要統一,再劃成最簡整數比)

  板書:8cm:80m=8cm:8000cm=1:1000

  7、繼續引導,并板書:6cm:60m=6cm:6000cm=1:1000

  8、師:那里的1:1000說明我們用圖上距離1cm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厘米?(1000厘米)

  9、小結:像這種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叫比例尺。我們這天要學習的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二)探索發現

  1、揭示比例尺的好處。(課件播放)

  教師補充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公式轉換: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2、補充說明比例尺的特點:比的前項與后項單位要統一,并且是最簡整數比。例如:1:100或1/100說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100cm。

  3、小組比賽,說一說:以上比例尺分別說明了什么意思?

  舉例:1:200說明用圖上距離1cm表示實際距離200cm。

  (分組回答)

  4、師:仔細觀察,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

  師:為什么要寫成前項是“1”,而不寫成前項是別的數字呢?

  生:這樣能夠清楚的看出圖上距離代表實際距離多少厘米。

  師:真了不起,真是一針見血。

  5、師:同學們此刻看到的是老師的房屋平面圖,你能從看到哪些呢?(課件出示房屋圖,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臥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師:你觀察真仔細!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

  學生1: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學生2: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7、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此刻請大家量一量,圖中我的臥室,長是()厘米,寬是()厘米。()

  算一算我的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上記錄)

  8、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板書:黑板左側)

  生1:先量出臥室的長4厘米,實際長=4厘米×100=400厘米=4米

  生2:再量出臥室的寬5厘米,實際寬=5厘米×100=500厘米=5米

  生3:臥室的實際面積是5×4=20平方米

  9、師:誰能算一算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10×11=110平方米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師:我打算在父母臥室北墻正中開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就應畫多長距離呢?

  2、引導計算

  (1)題目中,2米是什么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我們就應如何計算圖上距離?

  板書:2米=200厘米200×1/100=2(厘米)

  3、師:笑笑在本子上用8厘米表示了我的臥室的長,圖上1厘米表示了實際距離多少厘米?你是怎樣算的?

  板書:4米=400厘米400÷8=50(厘米)

  4、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課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師:題目中,已知哪些條件?(圖上距離6厘米,比例尺1/)

  師:根據以上條件,北京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

  (生獨立計算,群眾回報)

  (四)總結深化、拓展延伸

  1、師:這天我們主要學習并認識了比例尺,明白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比例尺。這天所學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離縮小,我們能夠把它叫做縮小比例尺,為了計算方便,前項一般為1。但是有時我們也需要把一些小的東西放大,因此我們把這樣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后項一般為1。

  2、師:透過這天的學習,你們還學會了哪些?

  六、板書設計

  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2米=200厘米

  實際長……8cm:80m=8cm:8000cm=1:1000

  200×1/100=2(厘米)

  實際寬……6cm:60m=6cm:6000cm=1:1000

  4米=400厘米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400÷8=50(厘米)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答:比例尺1:50

  七、課后反思

  《比例尺》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情境再現,建立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本課資料距離學生生活較遠,雖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圖等知識中,會有所體現,但是以目前六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講,卻不會接觸。所以,我將導入情境設置在學校的范圍內,透過讓學生表演談話情境,引出問題:“你能把學校的操場畫進本子嗎?”利用這樣的導入,很快拉近了本課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在講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又以臥式的建筑圖引出了計算練習,有一次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在動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透過讓學生設計制作校園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如何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計算數據,如何作圖等。在匯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3、適當點撥,大膽放手。

  新課標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如何充當號者一主角呢?我認為,教師既然是引導者,教學中的講解和點撥是必需的,教師既然是組織者、參與者,講解和點撥又應是適時適度的。在將本課概念講授清楚以后,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務,而教師的大膽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再進行一些適當地點撥,即實現了教學目標,又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變得簡單自如。

  4、對于學生的理解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評價。

  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引下,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數學學習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既要尊重學生的數學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學生的數學思維成果。

  在教學中,求比例尺時,學生出現了多種求法,我就循著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我和學生在認真傾聽學生講解的同時,對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與評價,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說明,學生能夠有自己不一樣的解法,但要注意書里的規范與完整。

  總之,要遵循學生學習心理規律,就要尊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和感悟中總結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在掌握知識,提高潛力的同時,學會學習。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1、出示題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觀察與發現: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3、運用規律快速說出答案: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迅速說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并說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

  1、出示題目:142857分別乘1、2、3、4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999×999= 的得數有什么特點。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數。

  四、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

  1、出示題目: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9

  一、班級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

  我班共21人,整體上講,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但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需要老師的調動。培養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少數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著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有一定難度。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動腦的好習慣。

  (2)繼續加強紀律教育。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5)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干凈整潔。

  (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2、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及簡單數量關系過程,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分數。

  (2)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

  (3)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的技術

  3、數學思考方面:

  (1)能對現實生活有關的數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形描述并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2)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平面圖形特征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進行歸納、分析和條理。

  (4)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能借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5、情感與態度方面:

  (1)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務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并可以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44頁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喜歡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大膽探索問題,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所以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圖形”這個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大正方體中各種涂色問題,并總結出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有趣,激發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教學難點: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四、 教學準備

  魔方、正方體教具(教師)、正方體教具(學生)、學生小組探究卡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同學們玩過魔方嗎?它是一個什么幾何形體?(正方體),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有8個頂點、12條長度相等的棱、6個大小相等的面。

  教師隨機板書正方體的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體,不僅復習了正方體的特征,為新課的學習做好良好鋪墊,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出示①②③組圖,它們分別是由多少塊小正方體組成的嗎?

  生:圖①2×2×2=8(塊)

  圖②3×3×3=27(塊)

  圖③4×4×4=64(塊)

  師:在它們的表面涂上顏色,那么這些小正方體都會被涂上顏色嗎?

  生:不是,有的會被涂上顏色,有的不會被涂上顏色。

  師:涂色的面數有幾種情況?

  學生觀察分類:3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沒有涂色。

  教師隨機板書:3面 兩面 一面 沒有涂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正方體表面涂色的問題——探究圖形

  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面涂色的`問題

  師: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呢?

  生觀察回答:圖①有8塊、圖②有8塊、圖③有8塊。

  師:怎么都是8塊?分別在哪里?

  生:都在大正方體的8個頂點上。

  師:那么棱長上有5個、6個或7個小正方體的圖形呢?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生:也是8塊。

  師:這跟什么有關系?

  生:跟正方體的頂點有關系,因為有8個頂點,頂點上的小正方體是三面涂色的。

  教師隨機板書:頂點

  (二)探究兩面涂色的問題

  師: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又有多少塊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利用學具四人小組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提示:

  1、四人合作,利用學具探究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試著將發現的結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組探究卡的表格中

  小組探究

  小組匯報

  生:一面有4塊,6面一共有12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體塊數非常多的話,用這種方法還方便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一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1×12=12塊.

  師:③號圖形兩面涂色的有多少塊呢?你發現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生:在棱上。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兩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2×12=24塊.

  師:那棱長是5塊、6塊的呢?怎樣列式計算?

  生:(5-2)×12=36塊 (6-2)×12=48塊

  師:用字母n表示棱長上的小正方體的塊數,怎樣表示出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n-2)×12

  師板書:在棱上 (n-2)×12

  (三)探究一面涂色的問題

  師: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試著借助剛才的經驗進行探究并填表。

  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匯報(使用希沃軟件同屏互傳,讓孩子邊展示列式邊解釋方法)

  生:②號圖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一面有1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6塊。③號一面有4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24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一面有1塊、4塊一面涂色的呢?

  生:數的

  師:如果正方體的塊數非常多的時候呢?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有局限性

  師:是的,不具有一般化,并且還需要一定的計算前提。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生:②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3-2)得到的,6個面就有(3-2)×(3-2)×6=6塊。

  生:③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4-2)得到的,6個面就有(4-2)×(4-2)×6=24塊。

  師:看來你們發現了一定的規律,棱長是5塊、6塊的圖形呢怎么計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5-2)×(5-2)×6=54塊

  (6-2)×(6-2)×6=96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6=(n-2)2×6

  (四)探究沒有涂色的問題

  師: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怎么計算?

  生:可以用小正方體的總塊數減去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以及一面涂色的。

  師:這也確實是個辦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沒有涂色的塊數是不是還需要算出其他的情況呢?是不是有些麻煩?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呢?

  生:在里面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呢?

  生:拆開看一看

  師用教具給學生演示拆開的過程,觀察里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師:現在你知道有多少塊沒有涂色了嗎?

  生:②號圖形有一塊沒有涂色

  ③號圖形有8塊沒有涂色的

  師:可以用算式計算出來嗎?結合剛才拆的過程我們再看一看動畫演示過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計算出沒有涂色的塊數。

  組織學生觀看動畫過程。

  生:②號圖形每條棱上有3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3-2)×(3-2)×(3-2)=1塊。

  生:③號圖形每條棱上有4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4-2)×(4-2)×(4-2)=8塊。

  師:真棒!你能試試棱長是5、6塊的嗎?

  生:(5-2)×(5-2)×(5-2)=27塊

  (6-2)×(6-2)×(6-2)=64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n-2)=(n-2)3

  三、知識應用

  出示棱長由1000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請問三面、兩面、一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

  學生計算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能說說你用什么方法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

  五、版書設計

  探索圖形

  頂點上 棱上 面上 中心

  正方體的特征:8個頂點 12條棱 6個面

  三面 兩面 一面 沒有涂色

  8 (n-2)×12 (n-2)2×6 (n-2)3

小學數學教案11

  一、復習預習

  一、導入:

  1、回顧策略:昨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策略來解決問題?

  總結歸納:畫圖、列表、倒推、替換

  2、提出課題:利用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知識講解

  考點: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分為以下5種情況:

  1、已知總頭數和總腳數,求雞兔各多少只?

  (總腳數—每只雞的腳數×總頭數)÷(每只兔的腳數—每只雞的腳數)=兔數總數—兔數=雞數

  或者(總腳數—每只兔的腳數×總頭數)÷(每只兔的腳數—每只雞的腳數)=雞數總數—雞數=兔數

  2、已知總頭數和雞兔腳數的差數,當雞的總腳數比兔的總腳數少

  (每只雞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兔數總數—兔數=雞數

  (每只兔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雞數總數—雞數=兔數

  3、已知總頭數和雞兔腳數的差數,當雞的總腳數比兔的總腳數多時

  個性化教案

  (每只雞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兔數總數—兔數=雞數

  (每只兔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雞數總數—雞數=兔數4、得失問題

  (1只合格品得分數×產品總數—實得總分數)÷(每只合格品得分數+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數)=不合格品數。

  或者是總產品數—(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數×總產品數+實得總分數)÷(每只合格品得分數+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數)=不合格品數

  5、雞兔互換問題(已知總腳數及雞兔互換后總腳數,求雞兔各多少的問題)

  〔(兩次總腳數之和)÷(每只雞兔腳數和)+(兩次總腳數之差)÷(每只雞兔腳數之差)〕÷2=雞數

  〔(兩次總腳數之和)÷(每只雞兔腳數和)—(兩次總腳數之差)÷(每只雞兔腳數之差)〕÷2=雞數

  三、例題精析

  【例題1】雞兔同籠共有32只,共有腿100條,有幾只雞?幾只兔?

  【題干】雞+兔=32只腿一共100條

  【答案】雞:18只兔:14只

  【解析】假設32只全部是兔子,這樣就應該有腿4×32=128(條),這比題目已知的100條腿多了128—100=28(條)。為什么會多出28條腿呢?顯然是把其中的雞當作兔子計算了,把一只雞當兔子計算就多出兩條腿,把兩只雞當兔子計算便會多出2個兩條腿,推而廣之:把幾只雞當兔子計算,便會多出幾個兩條腿,因此雞的只數一定是:28÷2=14(只);兔子的只數自然是32—14= 18(只)。綜合列式:(4×32)—100)÷(4—2)=28÷2 =14(只)

  32—14=18(只)

  答:有雞14只,兔18只。

  變式訓練:今有雞兔共居一籠,已知雞頭和兔頭共35個,雞腳和兔腳共94只,問雞兔各多少只?

  解析:假設全是雞﹙94—35×2﹚÷﹙4-2﹚=24÷2=12(只)兔35—12=23(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例題2】雞與兔共有200只,雞的腳比兔的腳少56只,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題干】總頭數=200只,兔的腳—雞的腳=56只【答案】雞有124只,兔有76只。

  【解析】假設全是雞

  (200×2+56﹚÷﹙2+4﹚=456÷6

  =76(只)兔的只數200—76=124(只)雞的只數答:雞有124只,兔有76只。

  變式訓練:現有大、小油瓶共50個,每個大瓶可裝油4千克,每個小瓶可裝油2千克,大瓶比小瓶共多裝20千克。問:大、小瓶各有多少個?解析:假設去拿書大瓶(50×4—20﹚÷﹙4+2﹚=30(個)小瓶50—30=20(個)大瓶答:大瓶有20個,小瓶有30個、

  【例題3】雞與兔共有100只,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只,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題干】雞+兔=100只雞的腳—兔的腳=80只

  【答案】雞有80只,兔有20只

  【解析】假設100只全是雞,那么腳的總數是2×100=200(只)這時兔的腳數為0,雞腳

  比兔腳多200只,而實際上雞腳比兔腳多80只、因此,雞腳與兔腳的差數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這是因為把其中的兔換成了雞、每把一只兔換成雞,雞的腳數將增加2只,兔的腳數減少4只、那么,雞腳與兔腳的差數增加(2+4)=6(只),所以換成雞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雞(100—20)=80(只)。

  列示為:(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雞有80只,兔20只。

  變式訓練:

  現有大、小油瓶共72個,每個大瓶可裝油5千克,每個小瓶可裝油3千克,大瓶比小瓶少裝40千克。問:大、小瓶各有多少個?解析:假設全是小瓶(72×3-40)÷﹙5+3﹚=176÷8=22(個)大瓶72—22=50(個)

  答:大瓶有22個,小瓶有50個、

  【例題4】“燈泡廠生產燈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給工資。每生產一個合格品記4分,每生產一個不合格品不僅不記分,還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產了1000只燈泡,共得3525分,問其中有多少個燈泡不合格?

  【題干】合格的得4分,不合格的'不記分,還要扣除15分,一共生產1000只,得3525分,求不合格數?

  【答案】25個

  【解析】假設全是合格的,應該得到1000×4=4000分,與實際相差4000—3525=475分,這里面有一部分不合格的,因為一個不合格在總分上會少15+4=19分,所以475÷19=25(個)列式為:﹙1000×4-3525﹚÷﹙15+4﹚=475÷19 =25(個)答:不合格的有25個。

  變式訓練:

  某次數學競賽共20道題,評分標準是:每做對一題得5分,每做錯或不做一題扣1分.小華參加了這次競賽,得了64分.問:小華做對幾道題?解析:假設全是對的﹙20×5—64﹚÷﹙5+1﹚=36÷6 =6(道)10—6=4(道)

  答:小華做對了4道題。

  【例題5】有一些雞和兔,共有腳44只,若將雞數與兔數互換,則共有腳52只。雞兔各是多少只?

  【題干】雞腳+兔腳=44只互換后=52只

  【答案】雞有10只,兔有6只

  【解析】首先用雞兔互換的數相加,大家想想,那出來的結果是什么,是不是雞兔的數都變成了雞兔的總數,已經是變成了雞兔總數只的六條腿的小怪物,所以(52+44)÷(4+2),得出的是雞兔的和,這時其實就變成了一道普通的雞兔同籠問題了,但如果我們再看看用雞兔互換的數相減得到的是什么數,為什么交換了會有差捏,因為兔子4條腿,雞2條腿,所以每把一只雞換成一只兔子就會多出兩條腿,所以(52—44)÷(4—2),得出的是雞兔的差。那么這是不是就變成和差問題了,下面大家就能很容易的解答了。雞數:〔(52+44)÷(4+2)+(52—44)÷(4—2)〕÷2=20÷2=10(只)兔數:〔(52+44)÷(4+2)—(52—44)÷(4—2)〕÷2=12÷2=6(只)答:雞有10只,兔有6只、

  變式訓練:

  雞、兔共有腳100只,若將雞換成兔,兔換成雞,則共有腳86只.問:雞、兔各有幾只?解:兔數:〔(100+86)÷(4+2)+(100—86)÷(4—2)〕÷2=38÷2=19(只)雞數:〔(100+86)÷(4+2)—(100—86)÷(4—2)〕÷2=24÷2=12(只)答:雞有12只,兔有19只。

  四、課堂運用

  【基礎】

  1、小梅數她家的雞與兔,數頭有16個,數腳有44只。問:小梅家的雞與兔各有多少只?

  解:有兔(44—2×16)÷(4—2)=6(只),有雞16—6=10(只)。答:有6只兔,10只雞

  2、小強愛好集郵,他用1元錢買了4分和8分的兩種郵票,共20張、那么他買了4分郵票多少張?

  解析:假設去全是8分的則共有8×20=160分,比實際多出60分是因為把1張4分郵票當成了8分的就會多出4分,60分相當于15張4分的,所以列示為(20?8—100)?(8—4)=15(張)答:4分的有15張、

  3、某校有100名學生參加數學競賽,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學比女同學多幾人?

  解析:假設100名全是男生,則總分是6000分,比實際分數少了6300—6000=300分,因為我們把其中的女生當成男生了,總數就會少10分,300分相當于30個女生,列示為:

  女生:(63?100—60?100)?(70—60)=30(人)男生:100—30=70(人)70—30=40(人)

  答:男同學比女同學多40人、

  4、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個,雨天每天可采12個,它一連采了112個,平均每天采14個,這幾天中有幾天是雨天?

  解析:題目中它一連采了112個,平均每天采14個,可以算出一共采了112÷14=8天,題目就變成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個,雨天每天可采12個,一共采了8天,共采了112個松子,這幾天有幾天是雨天?

  列式為:(112?14?20—112)?(20—12)=6(天)答:這幾天有6天是雨天、

  【鞏固】

  1、 100個和尚140個饃,大和尚1人分3個饃,小和尚1人分1個饃。問: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解:假設100人全是大和尚,那么共需饃300個,比實際多300-140=160(個)。現在以小和尚去換大和尚,每換一個總人數不變,而饃就要減少3—1=2(個),因為160÷2=80,故小和尚有80人,大和尚有100-80=20(人)。答:大和尚有20人,小和尚有80人。

  2、樂樂百貨商店委托搬運站運送500只花瓶,雙方商定每只運費0、24元,但如果發生損壞,那么每打破一只不僅不給運費,而且還要賠償1、26元,結果搬運站共得運費115、5元。問:搬運過程中共打破了幾只花瓶?解析:假設500只花瓶在搬運過程中一只也沒有打破,那么應得運費0、24×500=120(元)。實際上只得到115、5元,少得120—115、5=4、5(元)。搬運站每打破一只花瓶要損失0、24+1、26=1、5(元)。因此共打破花瓶4、5÷1、5=3(只)。

  (0.24×500-115.5)÷(0.24+1.26)=3(只)。答:共打破3只花瓶。

  3、小朋友們去劃船,大船可以坐10人,小船坐6人,小朋友們共租了15只船,已知乘大船的人比乘小船的人多22人,問大船幾只,小船幾只?解析:大船:(6×15+22)÷(6+10)=7(只);小船:15—7=8(只)或者小船:(10×15—22)÷(6+10)=8(只)大船:15—8=7(只)答:大船是7只,小船8只、

  4、有黑白棋子一堆,其中黑子的個數是白子個數的2倍,如果從這堆棋子中每次同時取出黑子4個,白子3個,那么取出多少次后,白子余1個,而黑子余18個。

  由黑子的個數是白子個數的2倍,假如每次取出白子2個(黑子的一半)的話,那么最后余下黑子18個,白子應余下18÷2=9(個)

  現在只余下一個白子,這是因為實際每次取3個比假設每次多取一個,故共取(9—1)÷(3—2)=8(次)答:取出8次后

  課程小結

  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1)引導學生整體回顧:先提出假設,假設后的總人數與實際人數不一樣,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借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后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1、假設2、調整3、檢驗)

  (2)突破難點回顧:

  a、在借助畫圖和表格進行調整時,我們又是怎么想的呢?我們先算出假設與實際總數相差多少,再算算每一份相差多少,最后算出調整數量。

  b、你是如何確定需要把大船調整為小船,還是把小船調整為大船的呢?(結合板書使學生明確:人數多了,需要把大船調整為小船;人數少了,需要把小船調整為大船。)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P2~3位置

  教學要求:

  1、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數對確定位置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我們在前幾年的課程中多次學習了位置與方向,說一說我們以前是怎樣確定位置的。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置,看一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確定位置。

  2、教學例1。

  (1)出示P2例1,觀察主題圖。

  (2)問:教師是怎么知道確定張亮的位置的?

  (3)介紹操作臺的`情況。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第幾列是從左往右數,第幾行是從前往后數。這是一種約定。

  (4)你能指出哪個是張亮同學嗎?

  (5)說一說其他同學的位置。

  (6)張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來。

  張亮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2,3)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7)小結:可以用有順序的兩個數組成數對表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用括號把列數和行括起來,并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8)試一試:用數對表示出其他同學的位置。

  (9)張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嗎?

  注意:用數對表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P3例2

  (1)觀察動物園示意圖,這幅圖和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么不同?

  ①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②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③方格紙的豎線(橫線)從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標注了0,1,2。

  (2)找一找動物園大門的位置,可以用數對怎樣表示出大門的位置?

  (3)說出熊貓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4)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數對,第2個數都是4,說明什么?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說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么特點?

  如果用(X,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里嗎?

  (5)在圖中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4練習一第2題。

  四、分課小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怎樣用數對表示位置?應該注意些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4練習一第1題。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用計算器計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會用鄰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進行估算,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

  3.能利用計算器探究計算規律。過程與方法:

  在利用計算器探究的過程中,敢于提出疑問,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利用臨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常規積累

  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392-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獨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復習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對加減乘除關系進行運用。

  一、開放引入

  (一)監控選擇題1.理解題意

  2.計算器的演示過程展示

  補充圖示的算圖,讓學生學會看圖

  示。

  小結:靈活使用計算器

  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針對學生上學期使用計算器遇到的問題進行回顧、反思,進一步明確算圖的`意義和計算器的靈活運

  用。

  二、核心推進

  (一)用計算器計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計算嘗試用計算器計算小結:先估后算

  獨立操作

  過程中發現

  方法

  嘗試練習交流反饋

  在經歷學生的自主學習后,由學生的資源,發現總結方法。

  嘗試用剛才的方法自主學習乘除法混合運算。

  三、靈活運用

  (一)使用計算器計算找規律書p7T2

  小結規律

  (二)找規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結:觀察發現規律

  獨立記錄本

  記錄

  思考發現交流反饋

  獨立練習

  同桌討論、交流

  生獨立練習

  讓學生通過已有計算器操作經驗,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斷觀察,從操作到自主寫出答案,發現規律。

  掌握方法鞏固練習。

  四、拓展延伸

  計算器的靈活使用與生活運用(網上資料)

  觀看

  多層面了解計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書:

  用計算器計算

  利用關系靈活使用先估后算經過觀察

  驗證結果估整十、百、千發現規律接近

  練習:

  一、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并寫出正確結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二、找規律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計算器探究為什么會還原?探究p44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為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并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并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介紹教室

  (一)創設情景

  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一定對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氣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誰愿意給淘氣介紹一下我們的教室?

  (二)介紹教室

  1.學生介紹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這樣介紹淘氣只知道我們的教室中有什么東西,你能用我們所學過知識來介紹嗎?

  3.誰愿意到前面給淘氣和全班同學介紹一下.

  4.剛才兩位同學介紹的.一樣嗎?為什么?

  5.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6.小結:你們面對面坐著,因為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在敘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動二:介紹去學校各個專業教室的路線和各個專業教室

  1.淘氣現在想到我們的各個專業教室去參觀,你能說說怎么才能到各個專業教室嗎?

  2.出示圖片:學校示意圖

  3.學生介紹專業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氣想到自然教室去參觀,你能說說應該怎樣走才能到那嗎?

  5.學生選擇任意一個專業教室說路線.

  三、活動三:游戲

  1.淘氣:同學們,你們愿意和我一起來做游戲嗎?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學生看卡片做動作.(卡片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張.學生看到卡片后將手指指向相應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聽口令反指方向.

  規則:手指指向與淘氣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動四:介紹自己的房間

  1.我已經了解了你們的學校,還沒有了解你的房間呢?請你介紹一下.

  2.學生任意介紹自己房間物品所擺放的位置.

  教案點評:

  這節課中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教室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教室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案》。通過“淘氣與我們一起上課,參觀校園”這一情景貫穿全課。學生在具體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進一步感知位置、確定位置,不斷體驗探究位置與順序。對有關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和運用。位置的相對性是本課中的重點、難點,巧妙的創設情景,設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感受體驗前后變化的相對性。讓學生體會位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同學們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斷推理出位置的順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本課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于一體,有效的進行教學,突破難點。本節課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上好一節復習課作了一些嘗試。

  探究活動

  聽口令指方向

  游戲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游戲過程

  1.教師將學生平均分成兩組,面對面站成兩橫排.

  2.教師站在兩隊學生的中間.

  3.教師發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學生根據教師的口令指方向.

  游戲說明

  1.將學生分成面對面的兩隊,一是使學生體會位置的相對性;二是增加游戲的難度.

  教師也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同向的幾組.

  2.指錯方向的學生可以為大家表演節目,然后繼續活動;也可以將其淘汰,等待下次機會.

  營救隊員

  游戲目的

  1.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領會前、后、左、右的意義.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頁,當前在第1頁12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