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地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地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科學地震教案1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有關地震的文字資料。
2.學生能折斷干木棍(每人一根)。每組若干積木,紙杯。
教師準備:
1.地震的視頻資料(現象、對比照片)、課件資料(地震成因、前兆、保護、實驗要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古代、現代對地震的研究和預測,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關注人類社會的情感。
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識,學會地震自救的方法。
3、培養學生應急自救的適應能力和臨危不亂的心理品質
教學重、難點
難點:
地震的'成因。
重點:
地震的危害及避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地震現象視頻)
2008年5月12號,在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地震,這是繼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又一次在我國發生的大地震。
課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對比照片和視頻。
看完這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關于地震,有沒有問題要提出來?
學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提出問題: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地震前兆?預測?自救?……
2.確定本節課主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3.根據地震現象,研究地震的成因
①觀察地震現象
播放地震現象的視頻,觀察、了解地震現象
結合看到的視頻資料和生活中的了解,來談一談伴隨著地震發生時看到了什么現象?
(大地、建筑物在劇烈地晃動……)
是什么力量使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動甚至倒塌呢?
(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板塊碰撞等)。
②研究地震成因
學生猜測。
模擬實驗:折木棍
出示實驗要求: (課件展示)
(1)握住木棍的兩頭用力再用力,觀察會有什么現象發生?手有什么感覺?】
(2)準備的積木和紙杯小組合作塔建美麗的建筑在課本上。突然搖晃課本
實驗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學生進行實驗,匯報實驗現象。
大家想,一個木棍在斷裂時都會引起我們手的震動,幾千米厚的巖石層在壓力作用下發生快速、突然的斷裂引起的震動,釋放出的能量該是何等的巨大。
(三)科學與生活
1、地震有什么危害?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匯報。
2、地震有什么好處嗎?
(1)地震能緩解地球本身的壓力,釋放過多能量,保持巖石圈受力平衡。
(2)同時地震也會把地下的礦物帶到地表
(3)地震還造就了無數奇山異水。
3、預防地震與正確避震
①地震前兆
地震的破壞力巨大,地震的發生也不可避免,我們怎樣來對地震進行預測,減少災難的發生呢?
學生匯報。
(1)地震前地下水、動物、天氣都會出現異常現象。
(2)除了觀察地震前兆,還有先進的測震儀對地震進行預測。
(課件展示)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預報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比歐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既然地震的發生不可避免,當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樣做呢?學生匯報。
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著、冷靜,然后再迅速的進行自救。
小學科學地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器木才做模擬實驗;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2、愿意合作交流,喜歡大膽想象。
3、了解地震現象,認識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識。
二、教學過程:
1、回顧所學知識,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地球的構造,知道了從地表到地心,可將地球分為三層,誰能說一下,著三層分別是什么?(畫圖揭示地球的三層:地殼、地幔、地核)地殼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層,主要由什么構成?(解釋:巖石不是一層,而是很多層,因此構成了地層)
師: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火山的成因,并且知道在火山噴發時常伴隨有地震,地震和火山一樣,也是地球上的自然現象,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地震的問題。
2、探究過程
活動一:談話增強對地震的認識。
師:建國以來,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發生過兩次比較強烈的地震,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發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這次地震震級是 7.6級,共造成了24.2萬人死亡。還有一次我們至今還記憶猶新,它就是今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在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的大地震,這次地震震級高達里氏8.0級,造成了6922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人民幣。前一段時間,同學們肯定從電視上、報紙上看到了許多關于地震的消息,能說說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畫面嗎?
師:從剛才的數據和同學們的描述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地震巨大的破壞力,那么關于地震,你想研究哪些問題呢?
活動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師:關于地震的成因,同學們來大膽的猜一猜,地震的`發生可能與什么有關系?
師:到底我們的猜想正確與否,就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這些毛巾漂亮嗎?用毛巾可以來干什么?動手玩一玩。
師:好玩嗎?下面我們用我們手中的毛巾來做一個實驗如何?
師:把毛巾疊起來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毛巾兩頭,用力向中間擠壓,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師: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疊了一層,有的同學疊了很多層,你認為怎樣疊更合適?(交流)
師:對呀!正像這位同學說的,地殼中的巖層有很多層,所以應該多疊幾層,再來玩玩試試,看你觀察到了什么?
師:交流,(毛巾有的地方凹下去,有的地方凸起來)那么為什么毛巾會變形呢?在這個實驗中,疊起來的毛巾相當與地殼中的什么?
講解:實際地殼中的巖層像毛巾一樣,也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當巖層受到壓力時,它也會發生變形。
講解:當巖層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會發生什么呢?接下來讓我們繼續來做一個實驗,讓我們從毛巾中抽出一層地殼,(教師故意從毛巾中抽出一根木棍),請同學們也像老師這樣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木棍,要注意安全,用力,木棍有什么變化?松手后,你發現了什么?再繼續用力,你聽到了什么?你的手又感覺到了什么?在這個實驗中,木棍相當于什么?木棍是一開始就會斷裂嗎?什么時候才會斷裂呢?
講解:對,當巖層受到的壓力大到不能承受時,巖層就會發生突然的、迅速的斷裂,斷裂所產生的地震波傳到地表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形成了地震。誰能根據剛才我們做過的實驗,來說一下,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學生交流。
講解: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了地震的成因,課本也用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了地震的成因,下面讓我們來一個記憶大比拼,看誰能夠記住它。
檢查交流
活動三:如何防震。
講解:地震發生的突然又迅速,破壞力很大,加之地震發生的頻率很高,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地震的頻率高達500萬次,但這些地震有些因為震級不高,有些發生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在今年10月5日和6日就在新疆烏恰縣和西藏當雄發生了里氏6.5級的地震,因此掌握一定的避震常識就顯得猶為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地點:野外、家里、學校,同位兩人任選一個地點,假如你就在這個地點,又恰巧發生了地震,我們該怎么辦?商量出避震小策略。
學生商量交流
教師小結:野外:
①躲到開闊的地方(溝底)。
②避開電線桿、路燈、廣告牌等高大的危險物。
家里:
①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
②躲到炕沿下、家具下;墻角等形成三角的地方。
③時間來得及要關閉電源、氣源。
上課時:抱頭,躲在課桌下或及時有序的撤出。
操場上:原地不動,蹲下,抱頭并避開危險物。
3、回顧交流: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課后仔細查閱關于地震的資料,了解地震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小學科學地震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地震教案03-01
地震預防教案04-01
小學防地震安全教案(通用6篇)09-24
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優秀教案08-25
地震自救安全教案03-29
小學地震演練總結10-13
小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通用5篇)09-24
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精選7篇)09-23
小學科學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