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認識小學教案

時間:2024-01-08 13:51:1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認識小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小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小學教案

認識小學教案1

  設計教學目的:

  1、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2、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征。圓的畫法的掌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學具準備:各種不同的圓形實物、剪刀、彩筆、直尺、圓規、圓形、紙片等

  教學主要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六(五)班同學一起來學習、研究一個數學問題。

  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生舉例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師:看來大家平時非常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

  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并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匯報。

  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

  幾分鐘后分別從圓心、半徑、直徑各方面紛紛展示匯報。(5分鐘)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

  。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現?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樣發現的?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

  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預設板書: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半徑(r):線段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r=d/24、學習畫圓(5分鐘)你是如何畫圓的?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大小位置的確定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迷語。

  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

  (很多學生都說可以猜“樣”)再學生猜兩個字的水果名,學生在啟發下猜出草莓(草沒的諧音)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圍有多大好嗎?(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句號是圓形的)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認識小學教案2

  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學會兌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教育。

  教學設想

  給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誰?

  二、探究新知

  1、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操作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匯報認識情況

  小結: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活動后,匯報識別方法)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么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2、小游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說面值,你舉起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說顏色,你來回答

  3、元、角、分的關系

  (1)1元=()角1角=()分

  生口答,齊讀。

  (2)1元=()分

  小組討論后再回答。

  (3)想一想:1元可以換幾個5角,幾個2角?

  2元可以換幾個1元,幾個5角,幾個2角,幾個1角?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九的第1題

  (1)學生獨立操作,訂正(學生上臺操作)

  (2)說湊成的錢數

  師:說說每一張人民幣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出示第48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第49頁的做一做

  師:1元錢能買什么學習用品?10元呢?

  學生先在小組里說,然后指名說。

  3、游戲:模擬購物

  出示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個小口袋,在購物時把錢放進去)

  (1)選出三個柜長

  (2)學生隨意購物(看清價格后,購買)

  (3)請柜長檢查交錢的情況

  四、全課總結

  教后反思錄

認識小學教案3

  設計說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基于這樣的觀點,本節課的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和創新,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意識,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悅。具體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情境引入,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本節課很自然地引入到乘法知識中來。在觀察主題圖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根據提出的問題來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不要求學生列出算式。通過一系列情境的觀察,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想要進一步解決問題的欲望。

  2.發現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學生首先根據情境圖提出不同的問題,分別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解決,列出一些加法算式。通過觀察加法算式,使學生體會到這些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可以用“幾個幾”的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能概括地認識到相同數相加問題的特征。然后巧妙地提出“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從而溝通相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最后在列出乘法算式,認識乘號,學習乘法算式寫法和讀法的基礎上進行乘法與加法的對比,感受乘法的意義。

  3.應用新知,自主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在這一環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依照情境圖提出一些常見的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并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同時“雙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小朋友們都到游樂園來玩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他們都玩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46頁主題圖)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教師提問:通過觀察你都知道了什么?

  2.提出問題:根據主題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準備怎樣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主題圖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認識乘法,建立概念

  1.選取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課件出示)

  (1)有5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里坐3人。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有4節小火車車廂,每節車廂里有6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上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2.學生根據課件出示的問題,自主解答。

  (1)分組討論,列出算式。

  ①3+3+3+3+3=15

  ②6+6+6+6=24

  ③2+2+2+2+2+2+2=14

  (2)請學生觀察算式,找出共同特點。

  預設

  生1:每個算式都是相同的數相加。

  生2:每個算式中所有的加數都相同。

  (3)教師明確:第一個算式里一共有5個3,那么第二、第三個算式可以怎樣說呢?

  預設

  生1:第二個算式里一共有4個6。

  生2:第三個算式里一共有7個2。

  (4)師小結。

  同學們回答得很正確,相同數相加的算式里有幾個加數,就可以用“幾個幾”的形式表示出來。其實這樣的算式還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特點,使其能夠用“幾個幾”的形式表示出來,為下一步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數相加打好基礎。

認識小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P19例1課堂活動1練習一1、4

  教學目的:1、通過購物的情景圖說明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引發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需求。

  2、讓生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及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具準備:面值不等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生交流,匯報)

  師: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場里的商品應有盡有,購買東西的人也很多,我們買東西要用人民幣,你知道人民幣有那些嗎?根據生答,師板:元、角、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課題:認識人民幣

  三、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拿出自己帶來的人民幣(請生在小組、內介紹自己手中的人民幣面值)

  生交流

  師:你們知道20元、50元、100元背面的圖案,防偽標志嗎?

  (生小組交流)

  師小結:20元背面的圖案是山水圖,他的防偽標志是荷花。

  50元背面的圖案是黃河口,他的防偽標志是工人叔叔。

  100元背面的圖案是山,它的防偽標志是毛主席頭像。(生觀察)

  師:你還認識哪些人民幣?請你告訴小組的同學。(生交流,匯報)

  時:還有新版的10元、50元、100元、紙幣1分、2分、5分、硬幣1角。

  四、練習

  1、課堂活動1

  師:圖中所表示的是蘭蘭,方方,源源,丁丁為希望小學捐的錢,請同學們數一數,他們各自捐了多少,然后填出來。

  (生完成,訂正)

  2、練習二1

  師:同學們在購物要付的錢下面畫O

  3、練習二4課后調查

  (師出示硬幣1分)

  師:他的面值是多少呢?(1分)10個1分是多少?(10分)

  你知道10分與1角誰多誰少?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同桌討論,匯報)

  第二課時認識人民幣

  教學內容教材P20例2課堂活動2練習二23

  教學目的1、通過1張1元的人民幣和10張1角幣相等,1張1角人民幣和10張1分幣相等的幫助生抽象出1元=10角1角=10分的人民幣相鄰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

  3、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認識小學教案5

  設計說明

  1.抓住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認讀時間的具體方法。本設計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時間,在認、讀時間的基礎上總結出讀時間,要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確定。時針過了數幾就是幾時多,分針過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2.結合學習錯誤點,展開針對性指導。

  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面對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善于捕捉,靈活處理,以新的觀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視角對其價值進行重新定位,對其進行新的探究和實踐。本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發現意識,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反思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鐘面模型

  學生準備 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課件出示6時的鐘面)每天早上鬧鐘一響老師就起床了。同學們看看鬧鐘上現在是幾時。(學生觀察,讀出6時)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就是6時。

  師:同學們,你們是什么時間起床的?(讓多名學生說說)

  師:同學們的起床時間有的不是整時,也不是半時,那么該如何認讀這些時間呢?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整時和半時的讀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不是整時也不是半時的時間的讀法,也就是認識幾時幾分。(板書:認識幾時幾分)

  設計意圖:通過輕松的談話,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由學生內心的需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觀察探究、自主學習

  1.教學例2第一個鐘面。

  師:同學們,現在鐘面上的時間是多少?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1)小組交流,學生匯報。

  (時針指向4過一點,是4時多;分針指向1,是5分,所以鐘面上的時間是4時5分)

  (2)師小結: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

  (3)教學寫法:表示分鐘的'數要占兩位,如果分鐘數不滿10,要在分鐘數的前面加0。如4時5分,分鐘數不滿10,在分鐘數的前面加0,即“4:05”。

  2.教學例2第二、第三個鐘面。

  (1)學生先試著讀出來,再寫出來,小組交流一下觀察4:45這個鐘面時應注意什么。

  (2)指名匯報,教師強調。

  (時針在4和5之間,看起來接近5,但還不到5,差15分到5時,也就是4時45分)

  3.師生共同總結讀時間的方法:要讀出一個時間,先看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

  設計意圖:在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環節思考、探究讀幾時幾分的方法,再加上教師適當的說明和點撥,既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觀察探究,解決疑難

  1.情境描述:(出示7時5分的鐘面圖)這是小芬的起床時間,(出示6時55分的鐘面圖)這是小蘭的起床時間。這兩位小朋友誰起得比較早呢?

  2.同桌討論。

認識小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年級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版)第16頁的例題,

  第1617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幾和第幾實際上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凡事物排列的順序號。例題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務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

  想想做做讓學生在涂色、觀察、數數、交流等活動中,進一步識幾和第幾的區別,培養學生用數表示個數或順序并現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并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2、發展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隊買票圖。

  過渡: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來排隊買票了,你們看。

  出示課件。

  2、談話。

  (1)這時有幾個人在排隊?

  (2)請小朋友數一數小明排在第幾?小剛排在第幾?

  (3)排在第1的是誰?原來老爺爺排第幾?老爺爺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進行禮貌教育。)

  (4)黃頭發的小姑娘前面有幾個人?后面有幾個人?

  說明:排隊的時候我們都從前面數起,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要數第幾的時候。

  [評:緊密結合排隊買票的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幾和第幾的不同,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進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題(左圖)。

  過渡:小明買好票來找小麗

  (1)問:小麗住在第幾層呢,你是怎么數的?(同桌討論后交流)

  指出:一般樓房的第幾層,是從下往上數的。

  (2)問:如果小麗住在3樓應該出現在哪個陽臺?

  (3)問:老師想了解哪些同學住的是樓房?你家住幾樓?

  2.想想做做第1題。

  過渡:小明、小麗要進動物園要做對點燈籠的游戲才行?你想試一試嗎?

  (1) 老師點燈籠學生回答。

  ○●○○○問:點的是第幾個燈籠?你是怎么數的?

  注意數的時候要說清楚是從左邊數起還是從右邊數起。

  ○○○●○問:現在點的是第幾個燈籠?

  ○○○●●問:從右邊看點了幾個燈籠?

  (2) 老師提要求學生涂色。

  左邊第3個,左邊3個。

  右邊第2個,右邊2個。

  問:這里的第2個和2個意思一樣嗎?

  (3) 書上練習。

  過渡:大家都想來點燈籠,下面我們打開書一起來涂一涂。

  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指名上黑板涂色

  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幾和第幾。(板書:幾和第幾)

  [評:老師在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不僅檢驗前面對新知感悟,還著重對幾和第幾的內容通過學生動手畫一畫幫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

  3.想想做做第2題。

  過渡:來到動物園,小紅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撈月亮的表演。

  問:同學們看哪只猴子比較特別?它是第幾只猴子,你是怎么數的?(說:老師將這個問題交給小組討論,每組選個同學匯報你們討論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從上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從下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問:猴子能撈起月亮來嗎?為什么?讓我們來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題。

  過渡: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們聽說山那邊有場精彩的比賽,正興高采烈地去看比賽呢!

  (1) 問: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誰第二?

  問:上山的動物有幾只?誰第一?誰第二?

  [評:每個畫面都引導、組織學生充分地說、自由地說,在說的過程中感悟幾和第幾的不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把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4題整合成學生喜愛的連續的動畫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顯得生動活潑。]

  5.想想做做第4題。

  問:4號車前面有幾輛車?是哪些車?

  問:5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后面又是幾號車?

  問: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后面又是幾號車?

  問:除了這幾個問題外,你還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組討論)

  交流:1號車前面是5號車;5號車前面是2號車;1號車后面是4號車和3號車;前3名的是2號、5號、1號車;最后一名是3號車

  追問:剛才說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幾和第幾是不一樣的,幾表示一共有多少個,第幾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個。

  [評:這一段采用學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學,使學生既學會了肯定自己,又學會了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從中補充、完善了自己的認識。另外,這里除了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互幫互助,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三、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題。

  過渡:小動物們回家了,小動物們的家住在幾樓幾室呢?說說你們是怎么看的?

  交流:豎著看有幾層,就說是幾樓。橫著看有幾家,也就說是幾室。小兔家豎著看在5樓,橫著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樓1室。

  A:出示小動物的位置說住在幾樓幾室。

  B:告訴小動物住在幾樓幾室學生在電腦上點位置。

  2.你能說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引導:自己的座位是幾排幾座,紅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幾樓幾室等等。

  [評:把數學知識拓展、應用到生活中來,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3.發散練習。

  告訴同學你喜歡吃的東西是第幾個,讓同學猜猜你喜歡吃的是什么?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學生相互說一說,再交流。

  [總評]

  本堂課分三步走:從買票情境圖的初步感知,到連續動畫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戲的深化鞏固,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層次很清晰。在拓展應用中注意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魅力。練習中采用了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表現,提高了學習興趣。

認識小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倍的認識

  教學目標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問題,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義與作用。

  3、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建立求倍數的計算思路。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葉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展示多媒體圖片:學校里兩個隊正在進行拔河比賽,男生隊有3名隊員,女生隊有6名隊員,請孩子們猜一猜是哪個隊將取得勝利,并說出理由。

  引導孩子說出:女生會贏,因為6個女生比3個男生多3個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個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數不一樣,這場比賽不公平等說法。

  教師:要想知道結果,咱們先把他們的人數用小棒擺一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

  教師示范擺,先擺第一行的3根,再擺第二行,擺第二行時要3根3根地擺,一共擺6根小棒,學生再擺。

  同桌檢查,你是老師這樣擺的嗎?

  教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我們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幾個這樣的3根呢?把你們的小棒移動一下讓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個3根嗎?請一個孩子上講臺移一移。

  教師: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們這樣擺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個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幾個3呢?6里面有2個3。(板書)。

  6里面有2個3,我們也可以說6是3的2倍(板書)。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句話。(學生邊說老師邊指黑板)。再請兩個同學起來說一說。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2)教師揭示倍的含義。

  指著學生擺的兩行小棒小結:第一行擺了3根小棒為一份,第二行擺了2個3根是2份,我們就說,6里面有2個3,6是3的2倍。

  (3)教師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問:第二行里有幾個3根?第二行的小棒數是第一行的幾倍呢?

  讓同桌學生兩個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說。再添上3根呢?

  (4)擺一擺,說一說。8是4的幾倍?8是2的幾倍?

  (5)拍手游戲

  教師:孩子們學得真好,我們還繼續學習,你們有信心嗎?讓我們用掌聲來激勵自己。

  先由老師拍,第一次拍兩下,第二次拍4下,問孩子:第二次拍了幾個兩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再由師生對拍,老師拍1下,要求孩子們拍的'是老師的4倍,老師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師的5倍。

  2、教學例3。

  (1)教師擺。

  第一行擺:2片楓葉

  第二行擺:6片黃葉 問:黃葉的片數是楓葉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孩子挪動第二排的樹葉,2片為一份,可以看出兩排樹葉之間的關系。

  擺一擺。有什么發現?(把6片葉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黃葉的片數是楓葉的3倍。

  6÷2=3

  (2)教師擺第三排葉子。

  問:綠葉的片數是黃葉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挪動第三排的樹葉,6片為1份,擺一擺。有什么發現?(把12片葉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兩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銀杏葉的片數是黃葉的2倍。

  12÷6=2

  3、教學例4。

  小朋友去參加植樹活動,第一小組的小朋友高興地告訴大家:“我們植了7棵樹。”

  第二小組的小朋友說:“哈哈,我們小組植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3倍喲!”

  那么第二小組植了多少棵樹? 7×3=21(棵) 則第二小組植了21棵樹。

  4、新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么?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我們就說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5、比一比,看誰答得好。

  看多媒體圖片并填空,同時說出理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爭)

  三、鞏固練習

  老師的年齡是4的倍數,請孩子們猜一猜老師多少歲了。

  四、總結課堂

  教師:現在我們再去看看那場拔河比賽,觀看多媒體錄像,女生贏了男生。為什么呢?

  引導孩子們說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2倍。

  今天我們認識了“倍”這個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識是和“倍”有關的。

  只要你認真觀察,還會發現數學王國的許多樂趣。

  今天哪個小組表現的最好?你能找到這里的倍數關系嗎?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數量之間存在倍數關系呢?

認識小學教案8

  課題:

  四邊形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正確區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

  2、盡量提供各種感性材料,通過涂一涂、找一找、畫一畫、剪一剪、圍一圍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用于生活的意識。

  重點難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利用四邊形的特點正確區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具學具:

  課件一套、釘子板、三角尺、各種圖形、有一定硬度的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大家在我們學校已經學習了兩年多了,不知道大家對咱們學校的印象怎么樣?咱們的'學校很美,是吧?要是請你當設計師,你準備怎樣設計我們的學校呢?大家想的真好,要是提高一下要求:讓你在設計中用到所學的數學知識,把數學元素體現在你的設計中,你準備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學習新知

  (1)請你觀察一下這幅圖中的數學知識體現在什么地方?(課件出示校園圖,引導觀察:數學知識體現在哪些方面?)

  (2)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細心的好孩子。剛才大家都談到了四邊形,那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板書:四邊形)

  生:四邊形有四條邊。

  師:有四條邊的圖形就是四邊形?(板書:)

  生:(眾)不對,它的邊不直。

  師:邊還得是直的,你們也沒說啊?以后記住說清楚。我明白了,四邊形應該是這樣的。(板書)

  生:不對!得連起來!

  師:怎么又不對了?還得連起來。哪位同學來連一下?

  生:(板書)

  師:原來這樣的圖形是四邊形。誰能用語言來敘述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式四邊形?

  生:由四條直邊連在一起的圖形是四邊形。

  生:四邊形得有四條直的邊連起來。

  師:我明白了。我再畫一個四邊形,你看符合不符合要求?(板書)

  生:這不是四邊形。它的角不是尖的。

  師:怎么還不對啊?那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啊?

  生:還得有四個角。

  師:完整地說一遍。

  生:四邊形得有四條直的邊連起來,有四個角。

  師:嗯,你們真棒!我們可以這樣說:四邊形是有四條直邊圍起來,有四個角的圖形(板書)。同桌兩個人互相重復一下。

  (3)感受圖形,深化認識課本79頁例1:涂一涂

  (1)(課件出示圖形圖片)四邊形可就藏在這里面,你能把他找出來嗎?請給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相同的顏色,看誰找得準。(讓學生給四邊形的都涂上相同的顏色,教師巡回指導,同桌互相檢查評價。)

  (2)學生匯報,課件展示答案

  為什么這幾個圖形是四邊形呢?其它的幾個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呢?(強調:四邊形的邊必須是直直的。)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1:剪一剪、畫一畫、圍一圍

  (1)看來同學們都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四邊形的特征,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分組練習,第一組,用剪刀剪四邊形;第二組,用筆畫四邊形;第三組,用釘子板圍四邊形。(點擊課件播放音樂,教師巡回指導。)

  (2)每組派一位代表,說一說,你所做的是一個什么圖形,它有什么特點。

  練習2:游戲

  (1)同學們表現都好極了,我相信以后再出現四邊形你們肯都認識它。但是,我們的好朋友小猴子遇到了一點麻煩,它只能沿著四邊形走,才能順利回到家,它希望同學們能利用剛學到的知識來幫助它找到回家的路。

  (2)出示情境圖,課件出示答案練習3:找一找

  (1)四邊形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很多物體的表面上都有四邊形。例如,我們經常用到的文具盒,看它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在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呢?請你找一找,摸一摸。(點擊課件播放音樂,學生自由尋找,自由發言,教師及時鼓勵。)

  (2)在我們這小小的教室里已經找到那么多的四邊形,那走出課堂,生活2中肯定會有更多的四邊形。請看:(點擊課件,讓學生欣賞圖片)

  (3)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開心嗎?

認識小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 提問:你己經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長嗎?這兩個長度單位中,哪一個大,哪一個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線、1厘米、2厘米、3厘米。從哪里到哪里是3厘。

  [評析:通過比劃、找刻度等方法喚起學生對已學長度單位的回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二、進行新課

  1. 教學分米。

  (1)出示一個文具盒(長2Ocm、寬l0cm)。提問:猜一猜,文具盒的寬是多少厘米?長呢?

  (2)談話:要準確地說出物體的長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的長。

  讓學生動手量。

  (3)講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板書:1分米=10厘米)

  (4)談話: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1分米的長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嗎?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互相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數一數1米有幾分米,你發現了什么?(板書:1米=10分米)

  (6)談話: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

  [評析:由學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寬和長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過數一數、比劃比劃、畫一畫等方法,加深對分米的認識,了解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學毫米。

  (1)認識毫米。

  談話:猜一猜數學書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講述: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單位,不能準確地量出它們的長度,接著我們認識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同學們用鉛筆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長?

  談話: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1分硬幣再慢慢抽掉,這時兩指之間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體厚度大約是1毫米?(電話卡、銀行卡、10張紙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談話: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數數看。

  1枚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這樣的硬幣疊起來是1厘米?為什么?

  (3)認識幾十毫米、幾十幾毫米。

  提問:從0刻度開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體演示)

  你能畫一條26毫米長的線段嗎?

  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評析:讓學生猜測、想像、討論、觀察,可以深化學生對毫米的認識。解決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系統地認識學過的長度單位及符號。

  (1)提問: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從大到小排一排嗎?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長度的?

  (2)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這些長度單位,說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3)講述:這幾個長度單位在國際上還有統一的寫法,你們想說說嗎?請看第27頁橫線下邊的文字,誰能讀出這些英文字母?

  指名讀后,再一起讀一讀、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提問: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樣很快看出來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體的長,你認為用什么單位合適。

  語文書的厚度;筷子的長度;教室的長;橡皮的厚度;鉛筆的長。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題。寫在書上,同桌相互檢查。

  4. 游戲找朋友。大樹、筷子、課桌、螞蟻想跟長度單位交朋友,你們誰愿意做它們的朋友呢?(邊唱《找朋友》邊做游戲)

  一棵大樹高5( )

  一根筷子長20( )

  課桌寬3( )

  小螞蟻身長5( )

  5. 選擇題。

  (1)哪個物體長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筆

  ③ 1枝毛筆

  (2)哪個物體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① 一本《新華字典》

  ② 一本語文書

  ③ 一張IC電話卡

  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6.想想做做第6題。

  同桌先猜再量,看誰猜得對。

  [評析:練習設計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練習形式生動、形象,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評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趣味性。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接著通過猜測、驗證,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運用了猜測驗證的學習方法。再通過討論、數一數、畫一畫、比劃、舉例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整節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學會學習。

認識小學教案10

  教學內容:西師版第四冊P100~10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思考過程中學會探究圖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幫助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學會探究圖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演示法、歸納法、啟發法。

  學 法:操作法、總結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釘子板、長方形和正方形紙各一張、課件。

  學 具:長方形和正方形紙個一張、方格紙、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筆。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思

  1、創設情景: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前做游戲,歡樂多又多。(師唱前一句,引導學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創設學生熟悉的智慧樹欄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樹欄目。)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智慧樹欄目嗎?

  生齊答:喜歡!

  師: 紅果果姐姐給我們出了一道數學題(課件出示):機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圖形?

  生回答: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師:請同學們具體說一說哪部分是長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長方形。頭、手、腳是 正方形。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長方形。

  生2:地板磚、手帕是正方形。

  生3:鉛筆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戶上的玻璃表面。

  師重點強調某一物體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學生找的物體的面是近似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應強調有些,例如有些鉛筆盒的面是長方形的等。只要學生回答的正確或接近正確就應給以不同方式的鼓勵。例如你觀察的真仔細,你的眼力真準,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結導入: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長方形、正方形,其實數學就在我們周圍。前邊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繼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長方形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按要求操作:(課件出示)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生: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長方形的邊,你能發現什么?

  生1:上邊、下邊都是8厘米,左邊、右邊都是4厘米。

  生2:上邊、下邊都是7厘米,左邊、右邊都是3厘米。

  生3:上邊、下邊相等,左邊、右邊相等。

  師:上邊、下邊我們叫做對邊,左邊、右邊也叫做對邊。所以我們說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接著課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驗證剛才的發現嗎?

  生獨立操作后上臺演示。

  師再演示一邊重點強調兩邊重合。(接著課件演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的角,你能發現什么?

  生1:4個角都與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個角都相等。

  生3:4個角都是直角。

  接著課件演示,進一步驗證長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

  (二)歸納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學生自己歸納探究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知道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的?

  生:用數一數的方法。

  師:我們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長方形對邊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師:我們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長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師:我們剛才用數一數的方法可知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長方形對邊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長方形4個角都是直角。(師邊總結邊課件出示)

  數一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對邊相等

  比一比:4個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師:同學們,下面我們用剛才的方法來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樣的特征,好嗎?

  生:好!

  1、(課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數一數、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時間:三分鐘。

  探究內容:①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度,你能發現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發現什么?

  2、小組合作交流。(4人一組,由組長負責)

  3、小組代表匯報。

  生1:我們組認為: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都一樣,4個角都是直角。

  生2:我們組認為: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師:(對于以上答案都要給予肯定)誰能用折一折的方法來驗證正方形的4條邊都相等?

  生上臺演示。

  師再演示一遍重點強調4條邊都重合。

  接著用課件進行演示,進一步驗證學生們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四)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數一數、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進一步探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誰能完整地告訴大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學生總結。

  2、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

  長方形:4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條邊,對邊相等(并且4條邊都等);

  4個角都是直角。

  3、 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 過渡語:同學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么綠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們了!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

  師:好,請同學們勇闖第一關: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二、 拓展應用

  (課件出示)我會填:(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強調學生把題讀完整,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1、 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師對回答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予鼓勵,例如你真棒!第一關你已成功闖過!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來請同學們巧奪第二關:慧眼識圖,眼疾手快!(課件出示)

  第二關:慧眼識圖,眼疾手快!

  判斷下列各圖是不是長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開火車的方式進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斷正確或錯誤,個別地方教師適當要求學生說:為什么?例如圖5為什么不是長方形?等。

  師在學生回答完畢后,說:能獨立闖過這一關的同學給自己以掌聲鼓勵。生拍手說:嘿!嘿!我真棒!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勝利闖過兩關了,還想不想繼續闖關?

  生:想!

  師:那么請同學們接著挑戰第三關:手腦并用,心靈手巧!(課件出示)第三關:手腦并用,心靈手巧!

  1、照下圖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判斷。

  2、我能用小手擺出漂亮的圖形。

  用同樣長的小棒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①學生獨立用小棒拼擺。

  ②上臺演示,并說說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幾根小棒,為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③評價:小手真巧!思維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畫出美麗的圖形。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①學生獨立用彩筆在方格紙上畫。

  ②上臺展示作品。

  ③評價:色彩多鮮艷!大小多勻稱!線條多專業!

  4、我會動腦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①學生獨立折。

  ②互相幫助折。

  ③找個別學生演示折的過程。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智取第四關:團結協作,智中取勝!

  (課件出示)

  第四關:團結協作,智中取勝!

  長方形有( )個,正方形有( )個

  形式:小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體指出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數一數長方形有幾個?正方形有幾個?

  生1:長方形有4個,正方形有3個。

  生2:長方形有6個,正方形有3個。

  師:同學們到底哪組數得對呢?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數對的同學給自己以掌聲鼓勵!

  過渡語:同學們真聰明!連闖4關,小刺猬咕咚都想問候大家了:你們學的快樂嗎?

  生:快樂!

  師:為什么快樂?

  生1: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2:我學會了用數一數、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學習數學知識。

  生3:

  生4:

  四、總結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的收獲真不少!老師從你們那里也學到很多知識,我也很快樂,謝謝大家!

認識小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來發現角,畫角,創造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上課前,將學生按作為分成5個小組,師在黑板右邊寫著:星級小組,及1、2、3、4、5字樣。接著說明星級小組評比方法。

  上課

  師(拿出一個五角星):同學們,喜歡這個嗎?

  生:喜歡。

  師: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課好,聽得認真的

  生:舉手積極

  師: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誰上來找找?

  生上臺指五角星的五個角(點了一下角尖)。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問題要補充,剛才這個同學指得太快了,只指了個頭,應該還有什么?

  生:邊,2條邊。

  師:誰再來指?

  生上臺指(這次是將整個角捏住)。

  師:看老師怎么指。(指點、邊)大家一起跟老師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師:張老師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個小組加一個五角星,現在你們是幾星級了?

  生:一星級。

  師: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幾個角?互相指一指。(后補充:看誰指得好)

  師(指名一學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生指。

  師:同意的給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學生上臺指。

  師:找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角,輕輕壓它的頭,有什么感覺?

  生1:癢癢的。

  生2:有點痛。

  生3:尖尖的。(板書:尖尖的)

  師:再壓壓邊,有什么感覺?

  生1:滑。

  生2:溫柔。(課堂上出現一陣笑聲)

  生3:舒服。

  師:為什么會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師:請指出。

  生上臺指桌面上的4個角。

  師:對,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

  生2:這個鉛筆盒上有角。

  師(舉鉛筆盒):大家看看,這個頭是(生:圓圓的),所以(不是角)。

  生3:書(用手指)。

  師:書本有4個角。

  生4:門。

  師:上來指一指。

  生指教室門上的角(4個)。

  師:大家找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看誰能找出角,把它指出來。(課件出示剪刀圖)

  生1指剪刀頭。

  師:同意嗎?(生不同意)誰來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條邊是彎彎的,不能算。

  師:回答的很好,給第二小組加一個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師:這個是角嗎?

  生:不是。

  師:到底這個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細找找。

  生3:指剪刀張開部分。(課件顯示找正確了)

  師: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描一描角。這個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來看這個(顯示插一根吸管的可樂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師:你也找對了嗎?對的給自己鼓勵一下。

  師:看看鐘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圖:一個鐘面。

  生指分針和時針的夾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現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脫掉,來仔細看看。(課件顯示3個角)

  師指第一個角:這個點叫什么?

  生:起點。

  生:頂點。

  生:點。

  師:(板書頂點)這兩條呢?

  生:邊。(師板書:邊)

  師:請同學們指這個角(第二個角)的頂點和2條邊。

  生指。

  師指第三個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

  逐個判斷:1、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遠);

  2、正確的;

  3、一邊是曲線的。

  師:為什么不是?

  生:因為有一條邊是圓圓的。

  4、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近);

  師:為什么不是?

  生:兩條邊沒有連住。

  師:沒有頂點了。

  5、正確的。(要求學生指出頂點和邊)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好,每個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二星級的別灰心,因為還有(生:機會)。

  師:這是老師畫的一個角。大家也想畫畫嗎》

  生畫角。師提醒不要用波浪線畫角,有的尺子的一條邊是波浪線的。

  很快有學生畫好了。

  師:畫好的,再好一個。

  生繼續畫,有的還沒畫好,有的2個都畫好了。

  師:畫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勢擺出來,讓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已經畫好了。

  師:誰愿意把你畫的角展示給大家?

  生1上臺展示:畫了2個。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1:先畫一條邊,再畫一個點

  師插:叫什么?

  生:頂點。

  生1:再畫一條邊。

  師:我知道了,他是先畫

  生2展示。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2:先畫2條邊,再畫頂點。

  生3展示:畫了2個三角形。有學生嘆氣。

  師:為什么?他畫了2個三角形,其實他畫了幾個角呀?

  生:6個角。

  師問生3:你是不是描出來的?

  生3:是的。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

  生:想。

  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再畫一條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畫的?(有幾個學生舉手)大家用老師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

  生畫,師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邊。

  師:畫角就到這兒。下面我們來做游戲。

  要求學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繩子,圖釘,長方形小紙片,小棒。可以自由選擇。

  生做角。

  師:做好后將你的角展示給同學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學生開始展示。

  師展示一學生的角(用紙片和圖釘做的):你們看看,這個角會怎樣?

  生:會變形。

  師:對,可以變形,它的嘴巴可以張大,也可以縮小。(邊說邊演示)

  有一個學生說象:剪刀。

  師:做好的可以展示給聽課老師看看。

  師:我們今天學了什么?

  生:認識角。(師板書)

  評課意見:

  總體感覺: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我認為執教者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學生的動:

  1、葉圣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新課程提出的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堂課的很多地方正體現了這一點:從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邊的角,到后來畫角、做角,學生動起來了,而且動的很充分,學的很充分,角的知識就這樣在學生的動中被消化、吸收。

  2、課堂的動態生成。這堂課上得很精彩,因為有很多學生的回答是動態的,非預設的,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說一處亮點: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老師問學生:壓邊有什么感覺?第一個學生回答是: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溫柔。這時課堂上還出現一陣笑聲。第三個學生回答的是:舒服。這三個回答雖然是學生的真實感受,但看似與正確答案無關。(當時我也很體上課教師擔心:該如何引導)很快,老師的一句為什么會感到舒服?就輕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領,真實的體驗,是那么的自然無痕,讓聽課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學生的笑

  整堂課感覺學生學得很開心,笑聲陣陣,我認為主要原因又以下幾個:

  1、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師珍視學生的回答,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說出不同的、真實的感受。如在講角的概念時的那段精彩的引領。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時,就有了開心的笑。

  2、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樂于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師觀念轉變了,對學生更尊重了,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更多的是肯定的評價、激勵,好象沒聽到錯、不好等話語,以前常說的失敗,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這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驕傲的笑聲。

  4、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星級評比從上課開始就進行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笑臉和哭臉展示學生的評價結果,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請學生用漂亮的姿勢展示出來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討的5個問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從三個維度來確定的。張老師制定的第三個目標是: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但實際在課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學生交流的機會也挺少的。是否可以從此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方面去考慮。

  2、小組評價應有結果:雖然在黑板上已經展示了結果,但應在小結時對本次比賽進行總結、肯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延伸,這也關系到評價的完整性。

  3、角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這堂課呈現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雖然在畫角時,教師提到過可以朝上、朝左,但強調得不夠,應該將角的形式多樣化的呈現給學生。

  4、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書本有4個角。這兩句話敘說不夠妥當。課后的做一做1是這樣描述的: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注意科學性。

  5、活動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動角展示時不少學生還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學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師說的那些活動角的認識也應該讓展示的學生來說,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應該能說也能夠說完整的,而且這是下節課角的認識的知識基礎。

認識小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認識11~20各數

  教材分析:

  11~20各數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個個數,而是以十個為一體進行數數,這是建立十進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教材中所呈現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數一數,擺一擺,這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20各數的表象;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是把圖像與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節。同時,學習本部分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合成的。二是數的認識的拓展。為了讓學生較全面認識數,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讀數。

  學情分析:

  10~20各數學生能數出來,但是對于它們的組成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的數的簡便性,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教學目標: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經歷觀察、操作、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

  建立初步的數位概念。

  教具學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開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主題圖)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火眼金睛,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中有什么?它們的數量各有多少?

  生1:圖中有水果、小棒、正方體、圓球。

  生2:水果有11個,小棒有10幾根,正方體也有10幾塊

  師:說的真不錯,那到底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呢?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物體的個數超過10的時候,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老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新知

  1、認識計數單位十

  師:張老師這里有一些鉛筆,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有多少根?

  師:指名學生來數一數。 師:你猜對了嗎?

  師:有什么好的方法讓大家一下子看出鉛筆有多少根?

  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先數出10根,十個一是10;捆成一捆,一個十是10。因此,10個一就是1個十。

  學生操作:自己先數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數感,通過圈10為以后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

  (1)師:現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老師手里的鉛筆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還有1根,合起來就是11根),這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如果現在讓你自己擺15根小棒,你會怎樣擺?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己開始擺小棒,并思考: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現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4)現在擺出19根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一?說一說再添加1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設計意圖:老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尋找好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數的順序

  (1)補充上面沒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數,并齊讀一遍。

  (2)看著直尺上的數,從0數到20,20倒數到0。再從7數到13,20倒數到11。

  (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 )面,14小于15;15在14的( )面,15大于14。

  (4)看著直尺上的數,你還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通過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既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

  三、練習延伸

  1、數一數73頁的學具各有多少?

  2、讀一讀。20 13 15 18 11

  3、翻書游戲:比一比,看誰翻得快。找出數學書的第7頁、12頁、18頁、20頁。介紹好的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數出20張,看看有多厚。

  四、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 11~20各數的認識,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些數?你能用從這之間選一個數,說一句話嗎?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11~20以內的數?找一找。

認識小學教案13

  一、課題:噸的認識和換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四、教具、學具準備:課件

  五、課前預習設計:

  1.關于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六、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觀形成表象:

  1.關于“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臺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三、解決問題: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么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告訴學生:在陜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1)課本第34頁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認識小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第89頁例3、例4,90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二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負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會用正、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教師: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誰先試一試?

  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電梯上升15層 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

  二、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負數,你能舉幾個負數的例子嗎?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三、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東走200米,小軍向西走200米。

  教師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示這兩個不同意思的量?

  學生1: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學生2:向西走200米記作+200米,向東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教師對這兩種記法都應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試一試

  (1)如果汽車向正北方向行駛50m記作+50m,那么汽車向正南方向行駛100m該怎樣記?

  (2)如果體重減少2kg記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小結: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用正數、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3)練習:課堂活動第2題:說出表中正數、負數表示的意義。

  項目、父母工資、電話費、父母獎金 水、電、氣費 伙食費

  收支情況(元) 4500 -130 1000 -280 -1750

  2.教學例4。

  教師:其實,正、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某農用物資商場把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做了一個表:(出示例4)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認識小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么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么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么辦呢?

  圓規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為什么還會發明圓規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現了什么?(折痕)

  你發現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的點、折痕中發現)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謂圓出于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現在的這種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現!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認識小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色彩認識教案08-26

小學語文《認識時間》教案08-26

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案06-23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2-30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秒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01-19

小學數學《認識方向》教案02-11

小學數學《米的認識》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