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后會變出顏色。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個、瓶蓋2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桌子上,顏色標記19份。
活動重點:
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會變色。
活動難點:
知道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出新顏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有顏色嗎?輕輕搖一搖水會動。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還會流動。
師:水寶寶可好玩了。它不但會動,它還想和我們玩變魔術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二、初步探索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在玩的時候我們要一起念一句好聽的話:"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聽到這句話才會變色。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自由搖動,使其變色。(提醒幼兒觀察自己的水寶寶是不是透明的)(教師可以用動作提醒幼兒先橫著搖動瓶身,瓶寶寶喜歡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師:你發現你的水寶寶都變了嗎?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自由回答)師:哇,水寶寶太厲害了,有的變成了紅色,有的變成了藍色,有的變成了黃色。
師:小朋友們,水寶寶玩累了!我們把瓶子放在地上,讓水寶寶休息一會吧!
2、水寶寶變色的秘密
師:你們的水寶寶怎么都變顏色了?肯定有秘密,我們快來找找。
。ń處熗瑫r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教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這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同時打開瓶蓋讓幼兒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原來蓋子里的顏料掉進水里水寶寶就變色了,而蓋子里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
3、顏色對應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寶寶變色的秘密了,現在我們的魔術要升級了。玩魔術之前我們要先把不同顏色的水寶寶送回它們自己的家。藍色的的水寶寶住藍色的家,紅色水寶寶住紅色的家,黃色水寶寶住黃色的家里。(教師將紅黃藍顏色標記貼在桌上引導幼兒顏色對應)師:小朋友們,現在把你的水寶寶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后你也找個小椅子挨著你的水寶寶坐好,我們馬上又要和水寶寶玩變魔術了。
三、再次探索--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師:老師手里原有一瓶黃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跡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
2、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提醒幼兒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師:現在你們拿著自己的水寶寶,要先把瓶蓋慢慢地擰下來,放在空盒子里。再選一個和你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的瓶蓋顏料,緊緊地擰在瓶子上。
。ㄓ變航粨Q瓶蓋,分組操作,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3、交流總結
師:寶貝們,你們的魔術都變好了嗎?變好了就拿著你的水寶寶到老師身邊來給老師看看你的'水寶寶吧。▽⒂變壕奂谝黄疬M行交流)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你的水原來是什么顏色,后來又拿了什么顏色,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請個別幼兒講述)
四、結束環節
師總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秘密帶到區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科學領域說課稿一、說活動來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象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艷、美麗的顏色讓孩子喜歡,顏色的變化更讓他們驚嘆不已!额伾冏冏儭愤@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的奇妙,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我將目標確定為: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后會變出顏色。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綱要》指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孩子們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會變色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定位于本次活動的重點?紤]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特點把"操作探索兩種顏色配色后發生變化的過程"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過程
。ㄒ唬⿲胫苯拥恼勗拰,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憶水的特點,知道水是物色透明會流動的液體。同時以和水寶寶變魔術的游戲,引起幼兒興趣,自然過渡到第二環節。
。ǘ┏醪教剿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自由搖動,使其變色。魔術之前提醒幼兒觀察自己的水寶寶是不是透明的,增加魔術的神秘性
2、水寶寶變色的秘密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引導幼兒猜測探索水變色的秘密,并打開瓶蓋讓幼兒親自驗證。
3、顏色對應教師將紅黃藍顏色標記貼在桌上,引導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是寶寶送回自己的家,顏色對應
。ㄈ┰俅翁剿--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幼兒交換瓶蓋,分組操作,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2、交流總結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你的水原來是什么顏色,后來又拿了什么顏色,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請個別幼兒講述)
。ㄋ模┙Y束環節結束環節讓幼兒知道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并提醒幼兒將"這個秘密帶到區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同時作為活動的延伸。
五、說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以變魔術貫穿始終。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兩種顏色混合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在活動中,幼兒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顒酉聛,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本次活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最后環節結束的比較混亂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沒有具體直觀的讓幼兒明白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新的顏色,可以準備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操作,將幼兒說到的顏色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顏色混合的變化,作為活動的延伸。其次,在回答問題是,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如在水變色后的提問以及最后環節的提問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多問幾名幼兒,也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最后,教師的語速較快,第一環節導入太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了,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科學教案 篇2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師:老師這里有兩組實驗材料,你能利用它們分別使兩個小燈泡亮起來嗎?誰愿意來試試?
一名學生很快點亮了小燈泡;
另一名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也點亮了小燈泡。
師:請拿起來給大家看看。
一名學生在舉起小燈泡時手不能拿開,否則燈泡會滅。
另一名學生則可以將手拿開,燈泡仍然亮。
引導學生概括一個簡單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師:兩個同學都利用手中的材料點亮了自己的小燈泡。我們不妨來比一比這兩組裝置的優缺點,你認為哪組裝置更方便?
請同學說說
指明回答
請一學生到前面來,操作,其它同學觀察并進行交流。
生答。使學生意識到有了適當的器材的幫助,我們操作起來會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獲。
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到了科學就在身邊。教者改變了教材中直接推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呈現方式,創設了給兩位同學不同的實驗材料,讓他們接通電路,然后再對比這兩組材料的優缺點的情境,開始了本課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科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身邊處處有科學的教育思想。
使學生意識到有了適當的器材的幫助,我們操作起來會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獲。
二、初試身手、熟悉新器材
師:他們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這組電路應用了這兩種器材:(師邊說邊演示)這個叫電池盒,盒內的兩端分別裝有銅片,并連接外面的兩個接口,兩個接口又分別連有彈簧夾。這個叫小燈座,小燈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燈泡的螺紋相吻合。小燈座的旁邊有兩個連接電線的接口。就是這樣簡單的小東西,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過嗎?想不想親自試一試?
師巡視,給與學生必要的幫助。
師:點亮小燈泡的小組請舉手示意一下老師。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運用電池盒、小燈座來組裝電路,那么我們在組裝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三、總結經驗、再接再勵,點亮兩個燈泡
師:同學們考慮得非常全面,正是因為我們關注了這一個個細節。我們才能成功地點亮小燈泡。假如老師再給你一個燈泡,你能使兩個小燈泡都亮起來嗎?
(板書)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師:請各組同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來取實驗材料。
看哪組同學最先成功。
師:這組同學已經成功地點亮了兩個小燈泡,請他們來介紹一下他們成功的經驗。
師:你能否利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出你們的連接方法?
師:剛才這名同學所畫的圖就叫電路圖,以后我們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來記錄我們連接的'電路。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連接方法嗎?我們在連接時應注意些什么?
師:老師也給同學幾個建議:
⑴兩個燈泡是怎樣連接在電路里的?有幾種連接方法?
、圃陔娐分邪惭b一個燈泡和兩個燈泡亮度是否相同?
師:如果你們已經商量好了,就可以開始了。
四、交流匯報、總結提高
師:同學們,你們的兩個燈泡都亮起來了嗎?誰愿意到前面來在黑板上畫出你們的電路圖。
師:連接兩個燈泡和只連接一個燈泡哪個更亮些?
師:假如我們將兩個燈泡之間的導線去掉一根,燈泡還會亮嗎?我們不妨試一試。
師:你看到了什么?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兩個燈泡都不亮的電路里,這兩個燈泡是怎樣連接的?
師:在一個燈泡仍然亮的電路里,這兩個燈泡又是怎樣連接的?
師:如果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或者更多的燈泡,你能讓他們同時亮起來嗎?我們還需要哪些材料?
師:有多少種連接方法?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在課堂上進行了,請同學們在課下試試看。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并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么和如何著手做。
2.能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搜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現,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教學準備
1.搜集與自由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和圖片。
2.白紙一張,鉛筆、彩色筆、剪刀。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保シ乓曨l或閱讀一段有關宇宙單元的。
。玻治觯
。ǎ保┻@些資料描述了哪些內容?
(2)哪些是我們已經學習了解過的內容?哪些是新知識?
。ǎ常┩ㄟ^《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么?
。ǎ矗┻想了解哪些內容?(教師可一一列舉出來)
3.整理和分類: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二、自由組合,選擇研究主題。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2.集體交流。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4.提出要求: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閱資料,辦一張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
三、制定計劃,合作研究。
1.討論:怎樣才能結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教師小結辦報步驟:
。1)根據主題每個同學分頭搜集相應的圖文資料;
。2)對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并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3.分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4.匯報交流。
四、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相關主題的圖文資料。
第二課時
1.交流個人搜集的圖文資料,并進行整理和篩選。
。玻畬W生自己辦報,教師巡視。
二、展示與評議。
1.討論:
各小組已經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玻中〗M討論,設計展示方案。
。常中〗M展示科普小報。
。矗w交流與評議。
三、總結與交流。
1.集體交流:
。ǎ保┩ㄟ^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ǎ玻┬蕾p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ǎ常┩ㄟ^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問:
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3.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希望大家回家后繼續學習宇宙知識,了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有興趣進行影子創意造型。
2.探索發現影子的重疊與錯位現象。
重點難點:
進行影子創意造型。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電子資源《影子變魔術》、禮帽、木棍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欣賞電子資源中的圖片,感受影子造型的美。
2.這些影子造型有趣嗎?
3.這些影子造型和它們的主人一樣嗎?
4.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奇妙的現象呢?大家可以猜一猜。
二、幼兒用書,嘗試發現疊影與光影錯位的現象。
1.除了大人能玩影子造型的游戲,小朋友也可以。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怎么做的,為什么他們能做出這樣的效果?
2.有兩個小朋友,為什么影子里只有一個腦袋一個身體?
3.小朋友沒戴帽子,為什么小朋友戴著帽子?
4.為什么小朋友沒牽手,影子里卻可以握手呢?
三、幼兒結伴嘗試進行影子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1.找你的小伙伴進行影子造型吧,看誰的造型最有意思。
2.如果需要道具,可以向老師提出。
四、對幼兒的影子造型討論,激發幼兒更多的思考。
1.你和誰做了影子造型?你們的造型是什么?你們是怎么做出造型的`?
2.誰的影子造型最有趣?為什么?他們是幾個人進行造型的?少一個人行不行?
3.身材不同的小朋友能不能在一起做個造型?怎么利用他們身材高矮胖瘦不同的特點?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昆蟲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2、對認識昆蟲產生興趣。
3、知道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昆蟲圖片、字卡
活動重難點:
知道幾種常見昆蟲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了解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當幼兒說到昆蟲時,教師導入活動主題。
二、游戲:"猜猜它是誰"。
1、教師遮擋圖片的一部分,:蝴蝶圖只露出翅膀,蜻蜓圖只露出翅膀,螳螂圖只露出腳,螢火蟲只露出熒光,瓢蟲圖只露出圓點圖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請你猜猜他們是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露出全部圖片,請幼兒說出圖片中昆蟲的正確名稱。
三、昆蟲長什么樣子?
1、出示圖片,分別講解"飛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飛龍"(蜻蜓)、"勤勞的使者"(蜜蜂)、"草叢中的殺手"(螳螂)、"提著燈籠的甲蟲"(螢火蟲)、"蚜蟲殺手"(瓢蟲)。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幾種生物,看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特點?
3、出示字卡"頭""胸""腹""足""翅",請幼兒認讀,請幼兒找這些生物的頭、胸、腹在哪里,數一數他們有幾對足,幾對翅膀,幫助幼兒了解,他們的身體有頭、胸、腹組成,都有3對足,2對翅。
4、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嗎?"昆蟲"的名稱。
四、我認識的昆蟲朋友
1、除了這些昆蟲是生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屬于昆蟲?它長什么樣子?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昆蟲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
五、游戲"我來做,你來猜"。
請幼兒任意選擇一張昆蟲的圖片,記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語言對這種昆蟲進行描述,但不許說出昆蟲的名稱。請其他幼兒根據該幼兒的描述猜測是哪種昆蟲?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課后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學習運用環節,在培養幼兒動手、動腦方面有待加強。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型海綿積木一套。
2、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海綿塊若干。
3、廣口瓶子若干與幼兒人數同。
4、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毛線每組一團。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隨意的拼搭海綿積木。
2、教師提示幼兒摸一摸這種積木有什么感覺,它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ǘ┱归_。
1、教師:剛才大家玩了積木,誰能告訴老師這種積木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2、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3、教師:你知道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嗎?(拉開拉鏈讓幼兒觀察)告訴幼兒這叫“海綿”。
4、教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請4—6位幼兒說一說見聞。
5、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讓幼兒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幼兒分組,每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綿塊、彩色顏料盒,廣口瓶子、毛線等。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操作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干什么?
6、幼兒活動10分鐘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這些物品的,發現了什么?
7、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三)結束。
教師小結:
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們能把海綿捏成一團或扎成蝴蝶,但松開后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里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
2. 體驗觀察探究蝸牛的樂趣,萌發關注、喜愛蝸牛的情感。
3.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難點:
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蝸牛視頻、關于蝸牛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見過蝸牛嗎?你見過的蝸牛是什么樣的?
——誰能把你見過的蝸牛畫出來,并告訴我它的身體名稱嗎?
——我們先看個小短片,再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畫的完不完整。
二、請幼兒觀看視頻,了解蝸牛外形特征。
——觀看完視頻,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總結:蝸牛背上有一個殼,頭上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身體是軟軟的,有點透明。
三、出示PPT《蝸!,介紹蝸牛的身體及名稱。
——關于蝸牛的殼,你有什么發現呢?(蝸牛殼上有旋轉的線——螺線)
——出示蝸牛殼圖片,觀察(從蝸牛殼中間的螺線向右順時針旋轉的螺線叫右旋,從蝸牛殼中間的螺線向左逆時針旋轉的螺線叫左旋。)
——我們再來看看蝸牛的頭,它有幾對觸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蝸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歡吃什么嗎?(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多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
——蝸牛是怎樣行動的?(蝸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減少摩擦,蠕動腹足移動。)
四、分享尋找蝸牛的經驗,并討論蝸牛喜歡居住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小朋友,你沒有有抓過蝸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師總結:早晨潮濕的樹叢中、下雨過后的草叢或墻面、,潮濕的墻角、潮濕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蝸牛,看來蝸牛待在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見到蝸牛嗎?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節見到蝸牛的?(蝸牛要冬眠和夏眠)
——請幼兒觀看視頻,了解蝸牛是怎樣冬眠、夏眠的。(蝸牛分泌一種黏膜把殼的'開口封起來,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護身體軀體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這層硬膜具有輕微的透氣性,使蝸牛能夠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時,任何水分都很難經此而散失。)
活動延伸:
和孩子們一起尋找夏眠中的蝸牛,用放大鏡仔細觀察。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視頻、圖片,來了解了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本來本節課打算帶孩子們一起用放大鏡觀察蝸牛,但因為現在是夏季,大部分蝸牛已經夏眠,不好找到了,所以沒有讓幼兒用放大鏡觀察。
改進措施:
在區角中投放放大鏡與小螞蟻,請幼兒觀察放大鏡下螞蟻的樣子,并把觀察到的螞蟻畫下來。
小百科:蝸牛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發現用瓶子看物體的多種變化,感受瓶子的神奇功能。
2.樂意探索影像變化的秘密,能用較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猜測和發現。
3.萌發進一步探究瓶子的興趣和愿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教具:記錄板、筆、ppt
學具:人手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卡片兩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回憶,產生探究瓶子的愿望。
。ǔ鍪酒孔樱├蠋煄砹耸裁矗磕悄阏f說看,瓶子有什么本領呢?
你們坐在位置上說,讓老師聽聽看,你說的什么本領。
二、探索記錄、表述發現并思考原因。
實驗一:觀察現象,發現變化——記錄表達初次實驗探究中的發現。
今天我們要來一起玩一個新游戲,這個游戲我們需要用水來幫忙。你看,瓶子加上稅就變成了一個瓶子眼鏡,通過瓶子眼鏡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有趣的變化呢?想不想來試一試。
待會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老師在桌上準備了3份實驗材料,一個就是瓶子眼鏡,還有兩張卡片。
。ń榻B卡片,認識卡片上的圖案特征)
你發現了什么?什么變大了?還有什么變化,你是怎么發現的?
。ń處熝惨暡⒑蛡別幼兒交流發現)
分享交流:請大家來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師生共同記錄發現。
通過第一次實驗,你們有了一些發現。有的...有的...可是這些發現你們都找到了嗎?
實驗二:再次觀察,探究原因——驗證歸納因方法不同導致的變化。
提出要求:你們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找到這些變化呢?除了這些變化,你還能找到那些新的發現,把你所有的新發現都記錄在這張表格里,另外請你想一想、說一說你使用什么方法看到這些變化的。
1.剛剛的發現有沒有都找到?有沒有新的發現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繼續記錄幼兒的新發現)
2.裝滿水的瓶子就像一個魔術師,讓我們看到的圖片發生了這么多奇妙的變化,瓶子的本領真大,真神奇!一起來說一說這些變化吧。
3.我們用同樣的瓶子看卡片,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變化呢?(師生共同記錄并總結。)
4.集體驗證:瓶子拿得近和遠,透過瓶子看會有不一樣的變化。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透過瓶子你們看得到我的眼睛嗎?如果要讓我的眼睛看上去特別大,該怎么辦?
三、合作實驗,猜測驗證——發現改變物體位置后新的影像變化
1.出示實驗材料,引發猜測:如果把一群小鴨子放在一個瓶子的后面移動,透過瓶子看,小鴨子會有什么變化呢?
2.觀看視頻操作,表述發現:你們發現了什么變化?
3.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瓶子排成一排,讓一群小鴨在瓶子后面移動,透過瓶子看,小鴨會有什么變化呢?(演示操作,觀看發現。)
小小的瓶子本領卻是非同凡響的,它能讓我們看到的東西發生很多有趣的變化。
四、拓展延伸,欣賞并感受瓶子創意之趣。
那小小的瓶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本領和作用呢?
(觀賞PPT)
小小的瓶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么多創意,瓶子的本領真大呀!
同一種瓶子眼鏡就會有這么多的發現,那么大小形狀不同的瓶子,那他們當瓶子眼鏡又會有哪些不同的變化呢?請你們回去自己探索一下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已經是第二研了,我采納了各位老師的建議,并結合自身對這個活動的了解,對整個活動進行了一些調整,而活動進行得比第一研要順利很多,很明顯的是孩子們為主體了,孩子們在發現和探討。而且實驗的時候孩子們就是邊說邊操作的,沒有像上一研那樣“安靜”。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幼兒的主動探索,關注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表現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重在欣賞、鼓勵,避免打擊幼兒的積極性。在對于幼兒的發現我并沒有給予否認,似的幼兒更加積極得去探索發現。
但是在活動中也遇到了突發狀況,就是有部分幼兒在拿到操作材料后沒有按我的要求去觀察圖片,而是去觀察別的東西了。有的孩子去觀察旁邊的小朋友有的'孩子去觀察旁邊的裝飾品。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再三強調操作規則,后來學科組的老師們也跟我說到在那個環節我一共說了3到4次“請觀察圖片!”。她們給我的建議是讓孩子們觀察旁邊的事物之后,慢慢引導幼兒觀察到操作卡上,或者在講述操作要求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去用“瓶子眼鏡”觀察操作卡片。這樣或許孩子們會更有目的性的去觀察,而不是一拿到材料后就到處亂看。
在活動后的研討活動中,老師們也指出了我得不足之處:臨場反應能力有些薄弱,還需要再 “加工”。同時也指出疑問: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觀賞PPT”是否有必要,或者可以把它放在課前準備中,那樣或許孩子們在第一個導入環節能加會講述了。其實在研究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這個環節與之前的有些脫軌,但是也沒能大膽的提出這個看法。我想在今后的研討活動中還是應該要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樣不管正確與否對自己都是一個提升。
在經過兩次的教研活動,我對科學活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并且我也將這種新的嘗試加入到了這階段的科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這種的活動更加的喜歡,參與的積極性也更加高。科學活動還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讓我們來學習、來研究,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應該多關注活動是否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更多的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探索斜面與滾動現象,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
2.引導幼兒分析操作錄表并概括實驗結果,培養幼兒認真細致的實驗態度;
3.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制作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圖1)。
(1)制作材料
廢舊1號電池人手一個;長20厘米、寬7厘米的卡紙人手一張;長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人手四張;透明膠、水彩筆、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將1號廢舊電池橫著包在長20厘米、寬7厘米的卡紙中間;
b.兩頭用兩張長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封口;
c.在另兩張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上畫上兩個可愛的娃娃,剪下來貼在卡紙中間。
2.同等長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樣高度的水彩筆盒子若干,鉛筆,吸管,粉筆,記錄單等。
活動過程
1.設疑,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請幼兒自由地在板子上玩電池娃娃,看看有什么發現?
幼兒:只要用力一推,電池娃娃就會在板子上翻跟頭,很有趣。
(2)教師:如果不用力推,怎樣使電池娃娃從板子的一頭很快地滾到另一頭?
幼兒討論并合作嘗試,交流探索后的`發現:只要把板子的一頭用積木或水彩筆盒墊高,然后把電池娃娃放在高的一頭,就是不用力推,電池娃娃也會很快地從板子高的一頭滾到另一頭。
(3)教師分別請幾位幼兒進行演示:有的幼兒用一盒水彩筆盒子墊在板子的一頭,有的用了兩盒,也有的用了三盒,這樣就出現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滾動的速度之間的關系
(1)教師: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速度一樣嗎?
幼兒:可能是一樣快;也可能是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也許是從低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
教師出示記錄表(表1),引導幼兒用水彩筆盒數的多少來區別斜坡的高低,并記錄自己的猜想。(在相應的表格中打“√”)
(2)教師: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快,還是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快?或者是一樣快呢?
幼兒:可以兩個小朋友一組來做實驗,只要把電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兩塊板子上,同時松開手,讓屯池娃娃從高的一頭滾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結果了。
(3)幼兒合作實驗,教師提示幼兒:兩位小朋友要同時松開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里(圖2、圖3)。
(4)幼兒交流、討論實驗情況
教師:你們剛才是怎么玩的?你們的猜想和實驗結果一樣嗎?有什么發現?
幼兒:我們兩人每人拿一個電池娃娃,同時松開手,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和我們猜想的不一樣。
幼兒:我們兩人輪流玩的,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分別拿一個電池娃娃,兩手同時松開,另一個小朋友記錄。我們也發現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實驗結果和我們猜想的一樣……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結果越明顯。有時候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科學的實驗才能知道答案。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通過做做、玩玩的活動,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揉面團的樂趣。
活動準備:面粉、水、盤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面粉!斑!這些是什么呀?我們一起看看、摸摸、聞聞,猜猜這是什么?”(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好娣凼前咨蹱畹、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東西是用面粉做出來的呢?(面包、饅頭等面粉制品)
2、 教師這些好吃的東西是用面團做成的。
3、 怎樣把面粉變成面團呢?(加水)
介紹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請你們試一試將面粉變成面團。
三、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1、 讓幼兒感受面粉變成面團的過程。
2、 通過對比幼兒知道面粉加適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團。
四、。
中班科學活動:《趣識面粉》
說課:幼兒喜歡吃各種面食,但對面粉的特性一無所知。面粉的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強。中班幼兒喜歡探索、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并且做一些能吃的食品就更為愉快,所以我們設計了關于面粉的主題系列活動。活動前我們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面食制品,為開展活動感性經驗。本次活動中,幼兒大膽操作、探索,滿足了他們極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時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了面粉的特性,體驗了揉面團的樂趣。本次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通過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入手,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面粉”,并給予幼兒一定的探索機會,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第二環節為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活動之前我們帶領幼兒參觀拉面館、水餃店等等,感知面粉加水將面粉變成團的過程。設計中我注重激發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嘗試活動發現問題,在動手操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幼兒自主發現、相互討論、學習經驗并極大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感知了面粉與水之間的關系,知道放適量的水才能使面粉變成面團。此環節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體驗了揉面團的樂趣。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幼兒在揉面團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水放的過多,造成面團過稀;二是水放的過少,使面團變形。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濃厚,基本完成目標要求。
《綱要》組成員討論與建議:
1、幼兒語言詞匯較豐富,語言能力強,教師指較好,第一次出示面團時可以出示老師自己的示范團。幼兒不大會搓,教師可以直接在桌面展示、教授方法。操作碗可以選擇盤子,讓幼兒看幼兒作品時也要出示盤子裝的。時可以看看小手怎么樣變干凈,教師也要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技能。
2、語言精練,環節過度自然,層次清楚,分享經驗不夠及時,要深入幼兒的提問。不要輕易否定幼兒的答案。不要說“好不好?對不對?”座位可圍成圓,教師可成為一員參與,可以考慮增加做好的面食,讓幼兒品嘗會好一些。教師可以參與中去,進行隱性指導。
3、科學活動生活化,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教師的教態、語言很符合幼兒特點,教學要求清楚。座位可采用小組形式,讓幼兒在討論時能再細一些,進行對比;顒娱_始時可以從主題中來,結束時可以品嘗,回到生活中去。
4、幼兒手上的面團太多時,可以指導幼兒將手上弄干凈的方法。
評析:
科學活動:孩子興趣很高,活動時間三十一分鐘。幼兒一點點加水做成面團是需要很大力氣的。對于技能的問題,教師可隨機地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可以滲透進去。教師可以出示做好的面食再說說哪些東西是用面粉做成的。此方面幼兒的經驗少了一些,可以課后進行豐富。教師對于幼兒回答出來的問題反饋的少了一些,每個環節要強化一下,給幼兒一個反饋?梢哉n后在幼兒面前做成面片,讓幼兒來吃,讓幼兒來體驗制作的成果,也是一種愛惜糧食的體現。教師研究值得學習,幼兒上來講述的語言聲音很大,挺好。幼兒在制作面團中興趣很高,在體驗失敗與成功中獲得發展,目標一可具體些,感知面粉的特征。面粉散的特征可以提升。前期準備中要加入知識經驗準備。在探索活動中觀察、指導是本節活動的弱點。幼兒的問題要觀察、提出來。怎么解決問題方面要請幼兒多講,讓幼兒觀察。有的幼兒做的團小,團大,要引導幼兒去觀察,解決問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