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內容:科學活動——雨
活動目的:
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了解云、雨的形成,培養幼兒觀察和探索自然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次組織幼兒觀看不同的云和雨。
2、準備兩瓶開水,一個較大的'燒杯和一塊玻璃片;為每組幼兒準備一個杯子和一塊玻璃片。
活動過程:
1、猜謎引題:
云: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象棉絮,有時象魚鱗。
雨:千條線,萬條線,數不清,剪不斷,落在水里就不見。
提問:你見過的云、雨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實驗:教師為每組幼兒的杯子里倒入開水,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上升現象及蓋上玻璃片后,水蒸氣產生的變化。
3、教師在大燒杯里演示邊提問幼兒操作結果,幫助幼兒小結云、雨的形成
4、討論:雨給人們帶來哪些益處和害處。
5、教師講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6、延伸活動:讓幼兒結合日常生活進一步觀察云和雨。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坐標方式嘗試定位動物的不同房間,提高空間方位的感知能力。
2、在游戲中根據規則與同伴一起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認識10以內的`數字、掌握常見動物的名稱和習性。
(材料準備)ppt,幼兒操作材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參觀養殖場
養殖場里有哪些動物
這些動物喜歡和誰在一起散步,為什么?(分類并說出依據)
二、參觀動物房間
猜猜這是誰的家?——根據食物猜測房間主人。
這是誰家的鑰匙?——鑰匙上的房間號與住了小動物的樓房匹配。
這間房間在哪里?——根據鑰匙上的房間號找到對應的房間。
三、學當飼養員
觀察操作材料,說說玩法。
小結:請你用連線的方法,把小動物送回它的家。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引導幼兒了解和感受數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的特點,設計了這節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數字“0”,感知“0”的意義。
2、引導幼兒能準確將數字0-9與相應的量進行對應。
3、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到數字和生活息息相關。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數字“0”,感知“0”的意義
活動難點:幼兒能準確將數字0-9與相應的量進行對應。
活動準備
教具:三個奶粉罐子、兩個木球、八片雪花片
學具:學具“紅色圓片”、“數字卡片”、操作盤若干 、圖片三張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搖罐子”,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三個奶粉罐子,請一位幼兒上來搖一搖三個奶粉罐子有什么不同,幼兒感知后打開奶粉罐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為什么不同。引導幼兒可以用數字表示奶粉罐子里面的東西。2個木球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8個雪花片可以用數字8來表示,空的罐子表示什么都“沒有”,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
教師總結:“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2、引導幼兒將數字與相應的量進行一一對應。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學具,按照0-9的順序在數字的下方擺上相應的紅色圓片。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邊操作教師邊將操作的幼兒照片拍下來,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擺的,再將老師擺放的圖片展示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數字“0”的.下面一個紅色圓片也沒有。和幼兒一起鞏固,“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3、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的“0”。
引導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數字“0”。
教師出示圖片(溫度計),引導幼兒找找溫度計中的“0”在哪里(在溫度計的中間),并提問幼兒是什么意思。教師總結:溫度計的溫度在“0”的下方,天氣會變得很冷,水會結冰。如果溫度慢慢上升到“0”的位置以上,天氣會越來越暖,結的冰會慢慢融化成水。教師繼續出示圖片(尺子),引導幼兒尋找尺子中“0”的位置,提問幼兒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教師總結:我們用尺子量東西的時候從“0”開始測量,所以這里的“0”表示起點的意思。
教師繼續出示圖片(電話),引導幼兒尋找“0”,并問小朋友們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教師總結:電話里的“0”表示一個電話號碼。
教師總結: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鞏固今天在活動中學習到數字寶寶“0”的本領,不僅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號碼,表示起點,和表示溫度計的界限等等。告訴幼兒數字寶寶“0”還有很多很多本領,讓幼兒關注身邊的“0”。
4、結束:游戲“0”的舞蹈。
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各個部分或者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出“0”的形狀。教師和幼兒一起做一個大大的“0”結束活動。
5、活動延伸:幼兒回到家里和家長一起找一找生活中遇到的“0”,學習“0”表示的不同的意義并與小朋友們進行分享。
活動總結
活動時,幼兒能夠根據生活當中的不同物品找準數字“0”,比如空調的溫度等等。在最后的游戲過程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出像“0”的肢體動作,這節活動可以將數字和生活聯系起來,并且幼兒真正認識到了“0”明白了“0”的不同含義。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表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么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么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么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游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歡快與幽默,能聽出aba段式,初步了解波爾卡音樂的特點。
2、在童話情境中愉快地欣賞音樂,能根據音樂用相應的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3、在音樂中大膽想象,積極表現感受,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啤酒卡波爾卡的音樂、課件、圖譜、幼兒用書第1冊第42頁。
2、特點鮮明的波爾卡音樂三首。
活動過程:
1、教師嗲齡幼兒隨歡快的波爾卡音樂進人活動室進行簡單表演。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1)以《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情景將幼兒帶人音樂,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節拍和三段體結構。
(3)用視聽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分段欣賞音樂。(欣賞課件)
(4)引導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樂句圖譜提示進行表演。
(5)請幼兒看課件完整地欣賞音樂。
3、通過幾曲特點鮮明的波爾卡音樂幫助幼兒了解波爾卡音樂的基本特點。
4、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組織幼兒分角色隨音樂表演。
科學教案 篇6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著媽媽的笑臉、可愛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著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去游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如旋轉的理發店標志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游戲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游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教具:①色彩鮮艷的花一束;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③花瓶圖片一張;④彩色轉筒一個。
2.幼兒錯覺游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游戲等。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指指點點”形式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指指點點”的游戲吧!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指指點點”游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二、體會、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一束花,問:
1.我變出來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里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游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秘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艷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并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錯覺現象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幼:左邊中心的圓大,右邊中心的圓小。
②將兩個中心圓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幼:哦,原來兩個圓一樣大呀!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著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著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①出示花瓶圖案。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個藍色的花瓶、杯子、馬桶、臺燈……
師:如果只看黃顏色部分,你能發現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兩個對臉說話的小人兒。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臺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說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②觀察彩色條紋的轉筒。
師:看一看轉筒上面有什么?
幼:轉筒上有彩條……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么變化?
幼:彩條一會向上跑,一會向下跑……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并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為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四、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里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試一試,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1.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轉傘、硬幣、轉筒、魔扇、水果、動畫游戲……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探索。
2.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觀察也很仔細,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幼:我發現小鳥飛到了籠子里;我發現小傘這樣轉,就變大了,那樣轉,就變小了;我使勁搓這兩個硬幣,發現變成三個硬幣了;這個陀螺上有紅色和黃色,可一轉起來就變成橘子的顏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的這些現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錯覺,也是眼睛變的魔術。
(評析: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各式各樣的玩具為幼兒所喜愛,孩子們興趣濃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的動兒創設了寬松的談話環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新發現,體驗錯覺游戲的奇妙,共享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五、觀看錄像:生活中的錯覺現象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分享一下吧!
師幼交流、分享,體會錯覺現象帶來的美妙感受。
結束語: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錯覺現象,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美的感受。當你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錯覺現象時,請及時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來和你一起欣賞、分享吧!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的目的: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由觀察、感知、區分,從而體驗聲音的產生,懂得聲音強弱、長短、高低等粗淺的知識;
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加操作活動,使之對各種發聲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及節奏感;
4、通過發現聲音與人的關系,教育幼兒講禮貌、遵守紀律。
活動準備:
1、各種小樂器、玻璃瓶、瓶蓋、易拉罐、小塑料桶、鐵條、小沙石等;
2、讓幼兒在家、在外觀察各種有趣的聲音,并知道一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活動過程:
1、體驗聲音的產生:
(1)我們一起來跳快樂舞;
“請你們想一想,剛才快樂舞中所發出的聲音如啪啪啪、踏踏踏、噓噓噓、嘚嘚嘚是怎樣發出來的?”兩手拍在一起,就能拍出啪啪啪的聲音,用腳朝地面踏地時就會發出踏踏踏的聲音,用舌頭用力在口里彈動時就會發出嘚嘚嘚有聲音,當把嘴撮起從口中用力向外噴氣時,就能發出噓噓噓的聲音。
(2)請全體幼兒在室內用器械或身體想辦法讓東西發出聲音,引導幼兒用手用力拍門、窗,用鐵條敲扔玻璃瓶,用力拍椅子,把石頭放進易拉罐搖,把瓶扔下地,用手掌拍臉,用力揉紙等。除了剛才你們自己動手發現各種聲音,平時你們還聽見過什么聲音?它們怎樣發聲?引導幼兒:吃飯時,聽到湯匙碰碗的聲音,水龍頭的水滴到水桶里的聲音,洗澡時發出的聲音,用手按門玲發出的聲音,電視機打開開關就響的聲音,回家開關門的聲音。當你們不用手或其它東西碰東西,會不會有聲音發出來?請試試。引導幼兒:兩只手不拍在一起,沒有聲音。腳不碰地面也沒有聲音,不用手拍桌子也沒有聲音等。
(3)小結:對了,剛才小朋友都說了,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動了才能發出聲音,不動它就不會發出聲音,同時教育幼兒要做一個愛動腦筋、想問題的好孩子。
2、感知、區分聲音,初步知道聲音有強弱、長短、高低之分。
(1)你們都聽見過什么聲音?
幼兒:汽車叫、小鳥叫、小狗叫、歌聲、笑聲、流水聲、喝水聲、爸爸打呼嚕聲等。
(2)應啟發幼兒運用對比法初步掌握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你們想一想,誰和誰相比,它們的聲音強(大聲、有力)、弱(小聲)、長的、短的、高高的、低低的?誰說的對,模仿得好、像,我們就跟他(她)學。
幼兒:“老虎叫的聲音強,小貓叫的聲音弱”,“打雷的聲音強、閃電的'聲音弱”,“公雞叫的聲音高,母雞叫的聲音低”,“小羊叫的聲音長,青蛙叫的聲音短”,“手鈴的聲音高,雙響筒的聲音低”,“火車鳴叫聲長,汽車鳴叫聲短”等。
(3)利用聲音與人的關系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同時對有趣的聲音做個小結。“聲音是很奇妙的,如果你是一個好孩子,那么平常生活中你所發出的不同聲音一定很好聽,如果你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那么你在平常生活中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一定很難聽,甚至影響到別人。”請幼兒們自由交談,在平時自己怎樣做,才能使各種聲音發出來很好聽,才能得到老師、父母的夸獎。在幼兒園生活、學習,有些什么聲音不應該發出來?讓幼兒們自由討論,老師指導。“小朋友經過討論,都知道什么聲音好聽,什么聲音不好聽?希望小朋友們無論在玩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小心不要發出難聽的聲音影響別人,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這樣老師和大家都喜歡他(她)。
3、復習打擊樂《西班牙斗牛士》。
(1)全班幼兒自由選擇樂器進行合奏;
(2)要求幼兒打擊樂器節奏穩,注意樂曲中強弱部分,用正確的方法打擊各種樂器,使它們發出動聽的聲音;
4、以律動的“叫聲“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按多種特征給動物進行正逆排序。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排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桃子和小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話題。
提問:看這是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你們喜歡吃嗎?
森林里的小動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動物,請你們來說一說。
2、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引導提問:你們看這是長耳朵的小兔,還有什么樣的小動物呢?
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動物的高矮、長短排序。
師:五個小動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讓誰先吃好呢?他們決定比一比。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引導提問:長頸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教案來源:)你們猜,他會說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長頸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說:"這樣不行"。
引導提問:猜猜看,兔子會說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嗎?有沒有小動物反對呢?
(3)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這樣也不對"猴子大喊了一聲。
引導提問:猜猜看猴子會說比什么才能讓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提問:猴子有沒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馬使勁地跺著腳說。
引導提問:剛才長頸鹿要比個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猜猜看這一次大肚皮的河馬會要求比什么呢?它會怎么說?
3、按動物的高矮、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排序。
"不行!"這時一點不起眼的毛毛蟲大喊了一聲。
引導提問:毛毛蟲那么小,猜猜看,他會想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蟲得了幾個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師小結。
三、品嘗桃子
四、拓展活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