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能聯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圖片、動畫、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投影出示生字詞)
2、邊讀邊想,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實在不明白的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系句子理解詞義。
(2)指名說說,集體討論。(其實從這幾個句子這幾個詞語中,我們已經可以把整個故事串連起來)
3、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這個故事中寫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經過結果又是哪些?
2、組成小組分別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課文,爭取能利用剛才出示的詞語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出示幾個比較難寫的生字:侯、稟。
2、指名讀。
3、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容易出錯。
4、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能聯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圖片、動畫、
一、復習
1、齊讀課文。
2、簡要說說螳螂和蟬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
3、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收獲?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系?
3、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
1、指名復述,師出示復述用的關鍵詞語。
2、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
1、補充習題第10課。
2、復述課文。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 篇2
教學過程:
一、即興說話,激趣導入
任選其中的一組詞語,想象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
大象螞蟻鯊魚老虎
老虎狐貍鶴蚌(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1、自選話題進行交流。
2、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一起認識兩個新“朋友”,看老師板書:螳螂蟬
指導書寫“螳螂”,(憑借生活經驗認識這個“朋友”,螳螂又叫刀螂,但不是“刀郎”,加深對“螂”的認識,螳螂對莊稼有益。)
想象,它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板書: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3、教師拓展:說得完整一點,還可以怎么表達?(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出自《韓詩外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它原文: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指導學生理解,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的精確與簡練。
(設計意圖:由“狐假虎威”、“鶴蚌相爭,魚翁得利”這些成語引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質樸、自然而又意蘊深長,因為課題的本身就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其內在的“美”,牽一發而動全身,一開始就為學生的閱讀奠定情感基調。)
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讀讀下面一段話,看你有什么新發現?(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對照閱讀。)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閑的,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
2、說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自由自在”?
3、自讀感悟:說說各自都從中讀懂了什么?
4、交流讀書感受,填空:
。1)蟬眼前的利益是:,隱伏的禍患是:
。2)螳螂眼前的利益是:,隱伏的禍患是:
5、總結: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把成語故事“拿出來”單獨進行的教學,并非要脫離文本,而是要扎根成語,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下面更好地出入文本作好鋪墊,即通過反復的朗讀品味,挖掘成語內在的意蘊。)
三、整合資源,巧妙入境
過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讀下面這個小故事: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墒菂峭豕虉痰卣f:“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讀過這個故事后吳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得出來?
2、如何理解“固執”,讀一讀吳王的這句話“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3、交流:反復朗讀,吳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么?(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其中就暗含了所隱伏的禍患)
4、想象說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ㄔO計意圖: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用好教材,發揮教材“例子”的作用,這是非常關鍵的,所謂“教無定法”,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偏離“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發展的軌道,這就是“好法”。所以,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分割、重組與整合,將課文內容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呈現在課堂上,讓學生樂“學”不疲。)
四、追根溯源,感召生命
過渡,請同學們打開書50頁,對話追問:既然不能正面勸阻,那我們該怎么做呢?談談各自的看法。自由朗讀課文。
1、說說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怎樣?
2、出示: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你講得太有道理了!”少年是怎樣“講”的.,反問,是一種簡單的講嗎?(少年的“巧勸”究竟“巧”在哪兒?而使那位固執的吳王最終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再讀課文2—11自然段。圈畫出相關的內容。
4、交流:
(1)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并想想少年說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是指?
。2)賞讀:“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填空c、d內容)
a、蟬的眼前的利益是:,隱伏的禍患是:
b、螳螂眼前的利益是:,隱伏的禍患是:
c、黃雀眼前的利益是:,隱伏的禍患是:
d、吳王眼前的利益是:,隱伏的禍患是: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 篇3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內容,并領會故事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了解吳王為什么會聽了少年的話,同時體會少年的計謀巧妙在哪里。
教學準備:課件
養教訓練點:
1、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2、注重對信息的搜集與整理
教學流程:
一、動畫引入
1、老師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所以今天特地送大家一份禮物——動畫片,請欣賞。(展示課件:“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
2、提問:你能從畫面中找到一個成語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3、師:“螳螂捕蟬”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我們今天一起學習它,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
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敘述畫面故事的段落。
(1)指名讀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故事中寫了三種小動物,你能從故事中體會到“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呢?誰能再用簡短的話說說。
師依據回答板書:蟬———螳螂———黃雀
捕 啄
(2)角色體驗:每位同學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一個角色,你就是蟬、螳螂或黃雀,找出描寫你這個角色的句子,讀一讀,想想你當時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想好后說一說。
(3)交流各自的體驗(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
師:在美麗的王宮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兒們,快來說說你當時的想法和心情
a蟬
生:我爬得很高,這里很安全,我可以美美地喝露水了。
生:這露水真甜,這是我這些天來最好的早餐,我太高興了!
結合回答理解“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
師:讓我們把蟬的悠閑與自由自在讀出來。(朗讀句子)
b螳螂
生:今天真幸運,遇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蟬,沒人和我爭,我可以獨自享受美味了。
生:哈哈,那只蟬真笨,他還不知道我在它后面,正要吃他呢。
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指導朗讀(帶著高興、得意的心情)
c黃雀
生:我今天真走運,看見一只又肥又大的螳螂,可以大飽口福了。
生:我今天一下子碰到了兩樣食物,你看,那蟬肥肥的,螳螂胖胖的,我可以飽餐一頓了!
指導朗讀句子
2、同學們的想象好豐富啊!你們發現沒有,雖然這幾位各自打著小算盤,但他們有共同點,你知道是什么嗎?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3、出示下表,分別說說蟬、螳螂、黃雀的“眼前利益”和“隱伏的禍患”。
事物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4、“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完全沒有顧到自己身后隱伏的禍患,這可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啊!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么作為旁觀者的你們,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
三、整合資源,巧妙入境
過渡:是啊,凡事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讀下面這個小故事: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墒菂峭豕虉痰卣f:“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反復朗讀,在其中你能找到蟬、螳螂、黃雀的影子嗎?吳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隱伏的禍患呢?能不能把板書的內容替換一下?(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其中就暗含了所隱伏的禍患)
2、想象說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3、教師補充資料:事情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磥韰峭醯墓虉淌怯性虻摹?僧敃r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吳王明白了這個道理嗎?
4、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話。假如你是吳王,你從中明白了什么?會說些什么?(打消念頭)
(1)、什么是恍然大悟,“悟”又是什么意思,你有恍然大悟的體驗嗎?說說看。(指導造句)
(2)、想一想:吳王從中“悟”到了什么?你從中“悟”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寫下你“悟”到的東西。
(3)小結:對,不戰,不去侵犯別人,不去一心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
四、追根溯源,感召生命
1、故事我們讀懂了,其中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它告訴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身后隱患。學到這里,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的故事和道理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講給吳王聽,如果是大臣上朝時講給吳王聽,他是不是也能欣然接受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上堂課歸納出的問題——少年是怎樣利用故事讓固執的吳王打消攻楚的念頭的?默讀課文2—8小節,看看哪些詞句一下子跳入你的眼簾,劃出來,想想為什么要劃這句或這個詞呢?體會體會少年這個人物。
2、學生自由圈畫,想想原因。
3、交流:
(1)轉來轉去、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要讓吳王來找他,不露自己真實的目的,同時說明他很有決心)
(2)毫不介意——他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他一心想的是吳王來找他,想的是國家的'安危。
(3)王宮花園——為的是讓吳王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指導讀好3自然段)
(4)挺有意思——激發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從哪可以看出吳王真的感興趣了?
(5)有勇氣。(大臣們在底下議論,少年冒死進諫)
通過剛才的讀書交流,我們知道少年選擇了恰當的地點、選擇了恰當的時機,用了巧妙的方法才獲得了成功,你覺得少年怎樣?
4、想想大臣們是怎么勸的?
如果說大臣的勸說是直勸、力勸、明勸的話,那少年的勸又是什么呢?(少年:暗勸、智勸、巧勸、妙勸)(板書)
5、分角色朗讀。想不想來讀少年勸吳王這段精彩的對話?
先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自行練習朗讀(少年、吳王、敘述語言,鼓勵讀敘述語言。)
6、引入古文,加深理解。
(1)我們今天讀這則故事很簡單,因為他是用白話文寫的,老師還有這則故事的原著,你有興趣讀一讀嗎?
(2)出示古文,學生理解。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x自劉向《說苑》
(3)指名讀,讀正確。師稍作引導,激發學生讀古文的興趣。
五、通讀全文,整體建構
讀后,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評價一下吳王和少年
吳王:(1)固執、(2)知錯就改(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少年: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六、拓展延伸,遷移內化
1、可之前吳王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他會對大臣們怎樣解釋這一新決定呢?來,請同學們為吳王設計一個講話稿,待會兒看哪位吳王得到的掌聲最熱烈。
課件出示:第二天,上早朝時吳王當即宣布:“攻打楚國一事暫緩不議!北姶蟪悸犃舜篌@不已,議論紛紛。吳王掃視了一眼群臣,微笑著說:“各位愛卿,事情是這樣的……”
(幾天前,本王決定攻打楚國。可后來,我到后花園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給我講了個“螳螂捕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說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準備捉它。那么螳螂拱著身子,舉起爪子,要去捕蟬,卻沒想到有只黃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聽了這個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國,其它諸侯國必然乘虛而入,那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今天,我決定不再攻打楚國了!)
2、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的瑰寶。你會填這些成語嗎?
成也蕭何,( ) 八仙過海,( )
千里之堤,( ) 君子一言,( )
養兵千日,( ) 當局者迷,( )
不入虎穴,( ) 明槍易躲,( )
3、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的人或事呢?如果有,請你想想怎樣勸?
結束語:多么了不起的少年啊!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也要向這位少年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也耐人尋味,它所蘊涵的道理我們也要牢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隱患。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捕 啄 瞄準
蟬←——螳螂←——黃雀←——“我”
攻打 乘虛而入
楚國←——吳國←————諸侯國
只顧眼前利益 忽視身后隱患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 篇4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后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而明白本課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聯系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課前準備:
寫有詞語的黑板,光盤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么是語言故事?
。ㄍㄟ^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濫竽充數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正音
勸阻瞄準毫不介意螳螂捕蟬隱伏念頭不堪設想乘虛而入
侍奉固執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諸侯得獎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里。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3)吳王主觀、專橫。(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
1、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一、聽寫幾組詞語
1、師:這節課先請同學們聽寫幾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同學們仔細聽,記住了再寫下來,邊寫邊想這幾組詞有什么聯系?
蟬悠閑自由自在
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正隱伏著禍患
2、出示詞語,自己批改,全對的打“A”,錯的在旁邊訂正,統計對錯。
二、講故事
1、師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不聽大臣的勸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誰再來勸他,他就處死誰,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在花園里給吳王講了這么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是怎樣一件事。老師講完要請同學們來講。
2、師出示:圖(1),示范講故事
3、指一名同學講
師:故事講完了,誰記住了能講這個故事,可以看看我們剛才默的幾組詞,其他同學仔細聽,等會兒請你們評一評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學生評價后,再請另一位同學講)
4、小結,引出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板書)
雖然黃雀在螳螂和蟬的背后,但它也沒有想到自己背后還有一個少年。所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所寓示的一個道理。
三、學習課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給吳王講這么一個故事,那么他只是為了講這個故事嗎?(不是的,為了勸諫吳王)
2、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請你仔細地讀課文,想象當時他的神態、動作
。1)自由讀,(2)指名讀,再評議
。3)同桌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
。4)推薦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議)
四、明理
1、少年給吳王講故事的目的達到了嗎?
2、從哪里看出來的?(恍然大悟)
。1)出示詞語,指名讀
(2)說說詞語的意思
。3)吳王徹底明白了什么?聯系前文想一想。
五、總結
1、學到這里,你對吳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執
。2)知錯就改
2、小結:是啊,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3、那你們覺得這位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C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后來,人們把它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記住這個道理。
六、作業
1、復述課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書: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恍然大悟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文言文,選自漢代劉向所撰的(說苑正諫).課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后,不要顧此失彼,要通盤謀劃。
教學目的:
能在明確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意思。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螳螂捕蟬”和“吳王伐荊”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教學構想
本文由學生自讀,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自由讀、試讀、品讀、指名讀、引讀、男女生分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并當堂背熟全文。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
二、讀譯文,了解故事的內容。
1、默讀譯文,了解故事的內容。
2、兩人一組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三、逐字逐名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在每句話前標上序號,全文共七句話。
2、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逐字逐句對照注解,譯文,準備。
(2)投影出來,學生口頭完成練習:
“其”常作(1)他,他們(2)那,那個,那些。
這兩種解釋,下面每個“其”指的是什么。
告其左右曰()露沾其衣()其上有蟬()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不知黃雀在其傍也()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面不顧其后之患也()乃罷其兵()
(3)學生試講每句話的意思。
學生試講,老師做必要的指點,講解。重點理解和解釋”閱讀思考,練習中帶點的詞語。逐字弄懂第五句話,準確地譯成白話。
四、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1、指名詳細講述故事
2、畫出課文的中心句,理解含義。(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患也。)
提問:(1)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這句話的含義是比喻目光短淺,一心力謀侵害別人,卻不知道有人在背后算計他呢。(2)課文告訴我們處理問題時,應該怎樣做?圍繞句子含義談感受。
板書:欲得其前利不顧其后患
3、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
(1)學生發言
(2)老師補充完整
五、背誦古文
1、自己背
2、指名試背。
六、練習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1、老師過渡,導入:
本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新的復術形式:創造性復述,練習了兩種形式(1)擴展內容;在文中嗇一些情節或細節。(2)續編故事:在課文的結尾續寫一些情節。這篇課文我們采用擴展內容的方法進行創造性復述。
2、思考:
(1)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層。
(2)吳王開始是怎決定的.?
(3)吳一聽了少孺子的話是怎么想的?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吳王明白了少孺子所講的故事中的道理,考慮了攻打楚國的利弊,放棄了派攻打楚國的想法。
3、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1)分組試講
。2)指名復述。
。3)全班評議
七、總結
1、為什么少年勸說,吳王沒把他置于死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
2、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擴寫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
不要只顧眼前顧此失彼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08-26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精選10篇)08-11
優秀教案設計02-25
優秀教案設計12-17
《匆匆》的優秀教案設計02-07
《將心比心》教案設計優秀10-14
橋優秀教案設計03-30
《雨后》優秀教案設計01-22
《絕招》優秀教案設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