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9篇(推薦)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
2、鼓勵幼兒通過語言交流、表格記錄,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欲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學習打開包裝袋并學會記錄。
活動準備:
1、帶包裝的牙刷、糖果、火腿腸、午餐肉、罐頭食品等需打開的物品。
2、將所裝備的物品放入四個箱子內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打開箱子。
每5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打開一個箱子。
2、教師交代要求,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并進行記錄。
(1)“剛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將箱子打開了,看見里面放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打開來看一看?”
(2)現在我請小朋友每打開一種包裝袋就把你打開的物品和打開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再打開另外一種包裝袋。(教師可先舉例)
(3)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并進行記錄,教師輔助幼兒完成。
3、師生交流并統計幼兒打開的'方法:
(1)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將幼兒的記錄結果進行統計。
(2)共同探討解決未打開的物品。
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東西很難打開,請帶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鐘表,知道它們的不同外形特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探索各類鐘表的構造,對各類鐘表的動力來源感興趣。
3、能積極表達探索的結果,并延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外形各異的機械鐘表、電子鐘表、光能鐘表布置成"鐘表展覽會"。
2、停止走動的鐘表(沒有動力源)若干以及電池、發條旋柄等若干。
3、實物投影儀一臺。
4、座鐘、掛鐘、手表等標記卡,機械表、電子表、光能等標卡。
5、幼兒人手一個可拆卸的小鐘,人手一個小框子或小盒子。
6、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引出鐘表。
1、教師朗誦兒歌《太陽和小兔》,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小兔和太陽真是好朋友,小兔每天看著太陽,太陽到哪兒了它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可是,有一天太陽沒有出來,小兔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了?怎么辦被?(引發幼兒討論,知道鐘表可以看時間)二、參觀《鐘表展覽會》,感知各種各樣的鐘表,發現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教師:用你的眼睛看一看、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用你的耳朵聽一聽,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幼兒分散觀察)。
2、教師:鐘表展覽會上有哪些鐘表?它們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鐘是什么樣?表是什么樣?
3、教師:為什么要造各種各樣的鐘表?它們有什么用處?這些鐘表適合在什么場合用?
4、教師小結:
①座鐘一般適合放在桌子上、柜子上,方便我們觀察了解時間。(出示表示座鐘的標記卡)
②這些鐘適合掛在墻壁上,我們叫它們掛鐘或壁鐘。掛鐘節約空間,不占地方,掛鐘的面積比較大,站在遠處也能看清時間,(出示表示掛鐘的標記卡)。
③手表和掛表(懷表)比較小,可隨身攜帶,方便人們隨時觀察了解時間。(依次出示手表、掛表等標記卡)三、探索鐘表走動的秘密,學習根據不同的動力源為鐘表分類。
1、教師:為什么這些鐘表會不停地走動?(把幾只鐘表放在視頻展示儀上,使鐘表指針走動或數字閃爍陳為特寫畫面)你知道鐘表走動的秘密嗎?
2、教師:是什么給了鐘表不停走動的力量呢?你想揭開鐘表走動的秘密?
3、幼兒操作活動,鼓勵幼兒打開一些鐘表的后蓋觀察(或教師打開后蓋,讓幼兒觀察鐘表的'內部構造)
4、幼兒講述自己發現的秘密。(把幼兒打開后蓋的鐘放在視頻展示儀上展示給幼兒觀看,知道幼兒鐘里面有電池,是點給了它轉動的能量;有的鐘表是通過上緊發條帶動零件轉動的;還有的光能鐘表,能通過外表的光線提供能量是鐘表轉動的)
5、教師邊總結邊演示相應的鐘表:鐘表的種類很多,盡管它們都有鐘面,但是,在鐘里面藏著各自的秘密。像這些用發條使轉軸帶動鐘表的我們叫它機械表(鐘),靠電池帶動的叫電子表(鐘),靠光線帶動的叫光能表(出示各類鐘表的標記卡)。
四、遷移經驗,操作實踐。(擺弄,對于孩子探究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1、教師:這里有一些鐘表停止不動了,你們有什么辦法讓它們"復習"嗎?(出示電池、發條旋柄等,這個環節也可以放在延伸活動或者區角活動進行)
2、幼兒操作活動,提醒幼兒將拆卸下來的不見放在筐子或盒子里。
五、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習慣。
1、教師:今天我們大家都做了一回鐘表大師,知道了鐘表有座鐘、掛鐘……(教師的手指標記卡片),我們還發現了鐘表肚子里面的秘密,它們有的是機械的,有的……(手指標記卡片)2、教師:關于鐘表,你們還有什么問題?
3、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引導幼兒關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鐘表,如:防水、夜光、指南針……等功能。
4、教師:在很早以前,人們沒有制造出鐘和表,當時的人們是怎么計時的呢?鐘表上這么多數字、短線有什么用呢?我怎么看時間呢?以后,你們還想造出什么樣的鐘表呢?請大家一起幫我尋找答案哦!
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我們班現在正開展“橋?這一家子”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了解了各種橋的外形特征和構造特點,通過學習《彎彎的秘密》《小小的橋洞》等課程,讓幼兒理解了不同形狀的橋所能承受的重量是不同的。新《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生活,為幼兒甘興起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寬幼兒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教師為幼兒多種材料,在通過他們現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學習、探究、嘗試,培養幼兒一定的創造性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合作意識,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來理解一座好橋的意義
2、嘗試制作簡單的橋,并探索加固的各種辦法
3、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想象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難重點
1、重點:理解一座好橋的意義
2、難點:探索加固的各種辦法
四、活動準備
1、紙板、橡皮泥、木棒、積木等材料
2、掛圖《塌陷的橋梁》、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茅以升爺爺的故事》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造橋大王的故事,一起來聽!”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這位造橋大王是誰?你覺得茅以升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成了造橋的`呢?
:茅以升爺爺是個善良,有智慧和責任心的人,因為他對橋產生了興趣,他想讓橋更加的牢固,可以承受更多的力量,造福百姓。
(二)出示掛圖,引導思考
教師展示掛圖《塌陷的橋梁》,提問:你覺得橋為什么會塌?橋塌了之后橋上的人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要是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心里會有什么感受?那會怎么辦呢?
:早一座牢固的好橋非常非常重要,因為他會關系到很多人的生命。
(三)欣賞各種橋的圖片,特別介紹梁氏橋
引題:接下來,我請小朋友來看看各種各樣橋,看看小朋友認識那些橋。突出梁氏橋,:這些橋的設計都很漂亮,沒座橋的橋墩作用非常大,能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承重能力相對來說都比較好,可以讓更多的人,更多的車子在橋上通行。
(四)師幼共同實驗
1、自由造橋
我為每組幼兒了輔助材料以后,出示卡紙條,提問:你能用這張卡紙做橋面,造一座橋嗎?然后,小朋友就進行了嘗試操作活動,我觀察到有些小朋友隨手一彎卡紙,就造成了一座“拱橋”,有的小朋友把卡紙搭在兩塊積木上,造了一座“梁式橋”,而有的小朋友則造成了“支柱橋”。
2、探索加固的各種辦法
提問:接下來,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橋最牢固,可以在橋上放更多的東西。引導幼兒探索嘗試,使他們相處加固橋的各種辦法,例:修成拱橋,固定住兩頭,在中間點上橋墩等。
:橋的中間如果用東西撐住,他的承重能力會增加很多,就像梁氏橋一樣。
六、活動結束
展示幼兒成果:小朋友們真棒,都成了造橋大王了。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為幼兒所了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動目標]
⒈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⒉培養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⒊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⑴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⑵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 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⒉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⑴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⑵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⑶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生的變化。
⑷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⑸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⒊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⒋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游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么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制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制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后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么形狀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4、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么形狀的,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么變化。
2、在紙片上涂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后色彩的變化。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初夏陽光的溫暖,萌發熱愛自然的情感。
2、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3、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并與同伴共享實驗成果。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實驗,學會操作方法,感受陽光帶來的樂趣。
2、難點: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掌握初淺的風、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關知識。
2、物質準備:教具——活動前將太陽能設備圖片張貼在活動室;自制的太陽能熱水箱;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放大鏡、凹面鏡、浸過四氯化碳液體的實驗紙。
四、活動過程:
(一)體驗陽光的溫暖。
1、幼兒熱身運動。
2、幼兒裸著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導幼兒觀察天空,向著太陽呼叫,體驗在太陽光照射下的感覺。
(二)探索陽光轉化為熱能。
1、實驗一:手拿放大鏡在陽光下玩耍。
(1)提示幼兒不要透過放大鏡直視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2)用放大鏡玩一玩,你能發現什么? (發現放大鏡與太陽光的關系)
(3)把一張紙放在白光上,你又會發現什么?在樹蔭下,幼兒席地而坐,自由交談剛才的發現。
2、實驗二:出示簡易的太陽能熱水箱。
(1)幼兒試試水溫。
(2)然后把它放在太陽下,實驗后試試水溫,說出感受。
3、實驗三:將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再用實驗紙放在放大鏡的下面,發現紙會燃燒。
小結:小朋友都發現了在太陽光下用放大鏡會使紙燃燒、箱子里的水變熱了。
(三)交流討論太陽能的.應用。
1、提問:
(1)根據這一原理人們制造了許多太陽能設備,你知道有哪些?
(2)太陽能設備用不用燃料,太陽能會不會用完?
(3)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利用太陽能制造什么?
2、延伸活動:
回家向爸爸媽媽了解有關太陽能的用途及知識。
3、活動評析。
五、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我們進行了風、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學,幼兒已初步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及其運用。有了這一基礎,讓大班幼兒了解太陽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陽光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物,如何讓幼兒理解太陽光轉化為熱能源,初步了解太陽能的初淺知識,根據幼兒認識特點,設計了室外科學活動,來幫助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理解。為達到寓教于樂,以“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形式,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追逐太陽、向著太陽呼叫。并通過提供放大鏡、實驗紙、太陽能熱水箱、圖片布置、環境設置等,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玩得愉快,學得輕松。
六、效果分析。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內容生活化,強調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每個環節在做做、玩玩的基礎上加上想想說說,特別是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爭相發言,孩子們把自己的一點一滴發現都說出來與老師、同伴分享。在最后環節中對實驗的經過、發現進行交流討論,將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的、以往積累的種種零亂、模糊的經驗加以組織提升,使其想象創造出更多的太陽能設備,不僅讓幼兒獲得一些環境的知識、懂得環保的道理,也發展了幼兒主動參與改善和保護環境所需要的動機、能力等環境素質。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
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準備
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訓練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全課,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征,了解飛機的種類及其作用。
2、知道飛機是一種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飛機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重點:
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征,了解飛機的種類及其作用。
活動難點:
理解飛機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各種飛機的資料,布置飛機圖片展。
2、《飛機本領大》(飛機結構圖、航空展視頻)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天上飛,不是鳥,前邊翅膀大,后邊翅膀小,喝飽汽油飛得高。——引出飛機。
1、請幼兒說一說:你見過的飛機是什么樣子的?
2、自由參觀飛機圖片展,選擇自己喜歡的飛機仔細觀察,飛機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3、觀看教師資源《飛機本領大》(飛機結構圖)第一部分,了解飛機的外部特征。
教師小結:飛機由機身、機翼、螺旋槳和起落架等部分組成。
二、請幼兒坐到“機艙內”(小椅子上),播放教師教學資源《飛機本領大》(飛機結構圖)第二部分,簡單了解飛機的內部結構。
三、了解飛機的'種類、用途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啟發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說一說,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飛機?他們可以幫助人們干什么?
2、結合教師資源,教師小結。
運輸飛機可以幫助我們將貨物運到比較遠的地方,直升飛機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們。這些都屬于民用飛機,還有許多飛機他們有著特殊的任務,例如民用飛機,可以保衛我們國家的航空領域,攻擊敵人,防止敵人對我們國家的破壞。
四、幼兒觀看航空展視頻,感受空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
五、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可以繼續搜集有關飛機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不同種類的飛機,激發幼兒對飛機的探索興趣。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5、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6、能運用文字、圖畫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設計思路。
教學難點
學會自己設計實驗方案。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2、小組準備: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模擬實驗。
1、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采光問題?
學生猜想:建筑物擋住了光線等。
2、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師生共同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紙箱做建筑物,手電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內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部?為什么會出現影子?
這一環節希望學生能根據模擬實驗,觀察到光傳播的路線,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么?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3、閱讀資料。
(1)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閱讀課文第17頁。
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二、問題解決。
1、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學生應該有使用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經驗,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光的傳播這個問題。提出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就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2、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師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
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色的光。
4、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現?把我們的發現記錄到記錄本上。
三、拓展學習。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象?
在獲得結論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把獲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現象,將本節課學習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反映了我們科學學習的成果。
2、請課后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收集查閱資料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有過程的體驗,更有方法的'習練。
第二課時: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于光傳播的資料?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相信學生巨大的能量,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運用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采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并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表達我們的設計方案。
2、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
很多時候,我們設計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進的,只有相互之間的交流才能促進我們不斷改進;注意傾聽,才可能對別的小組的方案提出建議;注意傾聽,才可能對自己的方案進行反思和改進。
3、自主閱讀P28、P29頁的科學自助餐。
科學教科書為我們提供了拓展性的閱讀資料,教師要利用這些資料幫助我們的教學。閱讀科學自助餐的資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本組的采光方案,結合同學們的建議,對本組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修訂。
4、請各小組根據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請大家課下準備材料,按照我們的方案進行實驗,看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