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第一課初二數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二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二數學教案1
新課指南
1、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代數式及代數式的值的含義;
(2)掌握整式、同類項及合并同類項法則和去括號法則;
(3)培養學生用字母表示數和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規律并用代數式表示規律的過程,學會列簡單的代數式。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同類項的意義及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的必要性,總結合并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并利用它們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整式加減的學習,深入體會代數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它為后面學習方程(組)、不等式及函數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我們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產生來源于實際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務于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
4、重點與難點:重點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式規律,理解整式的意義,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和去括號的法則。難點是探索規律的過程及用代數式表示規律的方法,以及準確識別整式的項、系數等知識。
教材解讀精華要義
數學與生活
如圖15-1所示,用同樣規格的黑、白兩色的正方形瓷磚鋪長方形地面,在第n個圖形中,每一行有塊瓷磚,每一列有塊瓷磚,共有塊瓷磚,其中黑色瓷磚共塊,白色瓷磚共塊。
思考討論由圖15-1可以看到,當n=1時,一橫行有4塊瓷磚,一豎列有3塊瓷磚;當n=2時,一橫行有5塊瓷磚,一豎列有4塊瓷磚;當n=3時,一橫行有6塊瓷磚,一豎列有5塊瓷磚。綜上可以發現:4-1=5-2=6-3=3,3-1=4-2=5-3=2.即:一橫行的瓷磚數等于n加上3,一豎列的瓷磚數等于n加上2.所以,在第n個圖形中,每一橫行共有(n+3)塊瓷磚,每一豎列共有(n+2)塊瓷磚,共有(n+3)(n+2)塊瓷磚,其中白色瓷磚共(n+3-2)(n+2-2)=n(n+1)塊,黑色瓷磚共有[(n+3)(n+2)-n(n+1)]塊。這就是用字母來表示數,即代數式,你還能舉出這樣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嗎?
知識詳解
知識點1代數式
用基本的運算符號(運算包括加、減、乘、除、乘方與開方)把數和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例如:5,a,(a+b),ab,a2-2ab+b2等等。
知識點2列代數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常省略“×”號或用“·”。
如:-2×a=-2a,3×a×b=3·ab,-2×x2=-2x2.
(2)數字通常寫在字母前面。
如:mn×(-5)=-5mn,3×(a+b)=3(a+b)。
(3)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化成假分數。
如:2×ab=ab,切勿錯誤寫成“2ab”。
(4)除法常寫成分數的形式。
如:S÷x=。
初二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別條件,并能進行簡單應用;
2、進一步發展數感,增加對勾股數的直觀體驗,培養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建立數學模型、
3、會通過邊長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會辨析哪些問題應用哪個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敢于面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發展運用數學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身邊熟悉的事物,從多種角度發展數感,會通過邊長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會辨析哪些問題應用哪個結論、
教學難點
會辨析哪些問題應用哪個結論、
課前準備
標有單位長度的.細繩、三角板、量角器、題篇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請學生復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兩邊AB=5,AC=12,則BC=13對嗎?
創設問題情景:由課前準備好的一組學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頁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這樣做得到的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嗎?
提出課題: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嗎
講授新課:
1、如何來判斷?(用直角三角板檢驗)
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是多少?(一份視為1)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就是說,如果三角形的三邊為 , , ,請猜想在什么條件下,以這三邊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當滿足較小兩邊的平方和等于較大邊的平方時)
2、繼續嘗試:下面的三組數分別是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a,b,c:
5,12,13; 6, 8, 10; 8,15,17、
(1)這三組數都滿足a2 +b2=c2嗎?
(2)分別以每組數為三邊長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嗎?
3、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 +b2=c2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滿足a2 +b2=c2的三個正整數,稱為勾股數、
4、例1 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左圖所示,按規定這個零件中 ∠A和∠DBC都應為直角、工人師傅量得這個零件各邊尺寸如右圖所示,這個零件符合要求嗎?
隨堂練習:
1、下列幾組數能否作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說說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2、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則此三角形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角、
3、四邊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這個四邊形的面積、
4、習題1、3
課堂小結:
1、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 +b2=c2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滿足a2 +b2=c2的三個正整數,稱為勾股數、勾股數擴大相同倍數后,仍為勾股數、
初二數學教案3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年級(9)、(10)班的數學教學工作, 八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非常重,既要完成新課的教學任務,又要復習初一數學知識。同時要補差補缺,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年級的教學計劃時,一定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同時把握好教學進度。
一、學情分析
通過對上學期幾次檢測分析,發現這一級的學生存在很嚴重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平時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對學習數學興趣濃厚。另一方面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數學已經落下許多知識,部分學生已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指導思想
以《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準繩,繼續深入開展新課程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中考成績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解題答題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完成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任務。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了解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的平分線的感念,理解軸對稱的基本性質;會利用性質解決有關的問題。掌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運算。熟練掌握分式運算。知道樣本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及中位數、眾數。了解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知道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等;。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推理、歸納的能力,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推理認證表達能力,提高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態度情感目標: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六章,第一章《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本章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平行線、三角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圖形的一些性質,主要內容是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的平分線的感念,理解軸對稱的基本性質;會利用性質解決有關的問題。第二章《乘法公式與因式分解》是初一的整式的乘法的一個延續,主要內容有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學好本章的`運算性質是學好本章內容的基礎。本章難點是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的關系和相互的轉化,重點是乘法公式。第三章《分式》是在學習整式的基礎上來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分式運算、分式的化簡,這部分內容對以后的方程、函數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章《樣本與估計》本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及中位數、眾數,為以后學習統計初步打下了基礎。第五章《實數》主要內容是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應用,通過探索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得到勾股定理,同時還介紹了一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紹了勾股定理的應用。重點是勾股定理,難點是勾股定理的應用。這又學習了直角三角形的一個性質,為以后的學習埋下了伏筆。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內容就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這為以后的一次函數和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三者的關系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探究條件。
五、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設置好每個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深入淺出,幫助學生理解各個知識點,突出重點,講透難點。
2、加強對學生課后的輔導,尤其是中等生和后進生的基礎知識的輔導,提高他們的解題作答能力和正確率。
3、精心組織單元測試,認真分析試卷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并對其中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集中進行分析與講解,力求透徹。對于少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組輔導,突破難點。
4、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六、課時安排
全書內容(含各章復習)與課時安排為
第一章 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1--2周
第二章 乘法公式與因式分解------------------------- 34周
第三章 分式--------------------------- -------------------- 5---7周
期中復習與檢測 ------------------------------------ --------- 8周
第四章 樣本與估計----------------------------------- 910周
第五章 實數------------------ -------------------------- 11---13周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4---16周
期末復習 -------------------------------------------------17---18周
期末檢測 ----------------------------------------------------19周
初二數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矩形的定義,知道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2.掌握矩形的性質定理.
3.使學生能應用矩形定義、性質等知識,解決簡單的證明題和計算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4.通過性質的學習,體會矩形的應用美.
二、教法設計
觀察、啟發、總結、提高,類比探討,討論分析,啟發式.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及其推論.
2.教學難點:矩形的本質屬性及性質定理的綜合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一個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投影儀及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具演示、創設情境,觀察猜想,推理論證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它和四邊形有什么區別?
【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因此平行四邊形除具有四邊形的性質外,還有它的特殊性質,同樣對于平行四邊形來說,也有特殊情況即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堂課我們就來研究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制一個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堂上進行演示圖,使學生注意觀察四邊形角的變化,當變到一個角是直角時,指出這時平行四邊形是矩形,使學生明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之處就在于一個角是直角,深刻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
矩形的性質:
既然矩形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就應具有平行四邊形性質,同時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比平行四邊形多了一個角是直角的條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質.
繼續演示教具,當它變成矩形時,學生容易看到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它的對角線也相等(寫出這兩個結論),指出觀察出來的結論不能做為定理,需要證明.引導學生利用平行四邊形角的性質證明得出.
矩形性質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質定理2:矩形對角線相等.
由矩形性質定理2我們可以得到
推論: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這實際上是 △的一個重要性質,即 △斜邊中點到三頂點的距離相等,它在求線段長或線段部分關系時經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圖1 矩形 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 , ,求矩形對角線的長.(按教材的格式)
(強調這種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防止學生離開幾何元素之間的關系,而單純進行代數計算)
【總結、擴展】
1.小結:(用投影打出)
(1)矩形、平行四邊形、四邊形從屬關系如圖.
(2)矩形性質.
1.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2.特有性質:四個角都是直角,對角線相等.
3.思考題:已知如圖, 是矩形 對角線交點, 平分 , ,求 的度數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58中2、5,P195中7.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46中1、2、3、4
初二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頻率分布直方圖的概念,能繪制有關連續型統計量的直方圖;
2、讓學生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整理和表示的過程,掌握繪制頻率分布直方圖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頻率分布直方圖概念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繪制連續統計量的直方圖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問題:我們班準備從63名同學中挑選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學參加比賽,那么這個想法可以實現嗎?應該選擇身高在哪個范圍的學生參加?
63名學生的身高數據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
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
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
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
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
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
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解:(確定組距)最大值為172,最小值為149,他們的差為23
(身高x的變化范圍在23厘米,)
(分組劃記)頻數分布表:
身高(x)劃記頻數(學生人數)
149≤x
152≤x
155≤x
158≤x
161≤
164≤x
167≤x
170≤x
從表中看,身高在155≤x
(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如課本P72圖12.2-3)
探究:上面對數據分組時,組距取3,把數據分成8個組,如果組距取2或4,那么數據應分成幾個組,這樣做能否選出身高比較整齊的'隊員?
分析:如果組距取2,那么分成12組;如果組距取4,那么分成6組。都可以選出身高比較整齊的隊員。
歸納:組距和組數的確定沒有固定的標準,要憑借經驗和研究的具體問題來決定,通常數據越多,分成的組數也越多,當數據在100個以內時,根據數據的多少通常分為5~12個組。
我們還可以用頻數折線圖來描述頻數分布的情況。頻數折線圖可以在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基礎上畫出來。
首先取直方圖中每一個長方形上邊的中草藥點,然后在橫軸上取兩個頻數為0的點,在上方圖的左邊取(147、5,0),在直方圖的右邊取點(174、5,0),將這些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就得到頻數折線圖。
頻數折線圖也可以不通過直方圖直接畫出。
根據表12.2-2,求了各個小組兩個端點的平均數,而這些平均數稱為組中值,用橫軸表示身高(組中值),用縱軸表示頻數,以各小組的組中值為橫坐標,各小組對應的頻數為縱坐標描點,另外再在橫軸上取兩個點,依次連接這些點,就得到頻數分布折線圖如課本P73圖。
II課堂小結:
(1)怎樣制作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數分布折線圖
(2)組距和組數沒有確定標準,當數據在1000個以內時,通常分成5~12組
(3)如果取個長方形上邊的中點,可以得到頻數折線圖
(4)求各小組兩個斷點的平均數,這些平均數叫組中值。
初二數學教案6
一、創設情境
1、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什么,如何簡便地畫出一次函數的圖象?
(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一條直線,畫一次函數圖象時,取兩點即可畫出函數的圖象)。
2、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經過哪一點的直線?
(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經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
3、平面直角坐標系中,x軸、y軸上的點的坐標有什么特征?
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的圖象。我們畫一次函數時,所選取的兩個點有什么特征,通過觀察圖象,你發現這兩個點在坐標系的什么地方?
二、探究歸納
1、在畫函數的圖象時,通過列表,可知我們選取的點是(0,-1)和(2,0),這兩點都在坐標軸上,其中點(0,-1)在y軸上,點(2,0)在x軸上,我們把這兩個點依次叫做直線與y軸與x軸的交點。
2、求直線y=-2x-3與x軸和y軸的交點,并畫出這條直線。
分析x軸上點的縱坐標是0,y軸上點的橫坐標0.由此可求x軸上點的橫坐標值和y軸上點的縱坐標值。
解因為x軸上點的縱坐標是0,y軸上點的橫坐標0,所以當y=0時,x=-1.5,點(-1.5,0)就是直線與x軸的交點;當x=0時,y=-3,點(0,-3)就是直線與y軸的交點。
過點(-1.5,0)和(0,-3)所作的直線就是直線y=-2x-3.
所以一次函數y=kx+b,當x=0時,y=b;當y=0時。所以直線y=kx+b與y軸的交點坐標是(0,b),與x軸的交點坐標是。
三、實踐應用
例1若直線y=-kx+b與直線y=-x平行,且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為-2;求直線的表達式。
分析直線y=-kx+b與直線y=-x平行,可求出k的值,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為-2,可求出b的值。
解因為直線y=-kx+b與直線y=-x平行,所以k=-1,又因為直線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為-2,所以b=-2,因此所求的直線的表達式為y=-x-2.
例2求函數與x軸、y軸的交點坐標,并求這條直線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分析求直線與x軸、y軸的交點坐標,根據x軸、y軸上點的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為0,可求出相應的橫坐標和縱坐標?
初二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以及它與整式乘法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分解因數到分解因式的類比過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培養積極的進取意識,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含義與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感受其作用、
2、難點: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之間的.關系、
3、關鍵:通過分解因數引入到分解因式,并進行類比,加深理解、
教學方法
采用“激趣導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問題牽引】
請同學們探究下面的2個問題:
問題1:720能被哪些數整除?談談你的想法、
問題2:當a=102,b=98時,求a2-b2的值、
二、豐富聯想,展示思維
探索:你會做下面的填空嗎?
1、ma+mb+mc=()();
2、x2-4=()();
3、x2-2xy+y2=()2、
【師生共識】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組活動,共同探究
【問題牽引】
(1)下列各式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否為因式分解:
①(x+1)(x-1)=x2-1;
②a2-1+b2=(a+1)(a-1)+b2;
③7x-7=7(x-1)、
(2)在下列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項,使等式成立、
①9x2(______)+y2=(3x+y)(_______);
②x2-4xy+(_______)=(x-_______)2、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練習、
【探研時空】計算:993-99能被100整除嗎?
五、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學生自己進行小結,教師提出如下綱目: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與整式運算有何區別?
六、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選用補充作業、
板書設計
初二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給定的直角坐標系下,會根據坐標描出點的位置;
2、通過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的問題,能進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畫坐標系、描點、連線、看圖以及由點找坐標等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通過由點確定坐標到根據坐標描點的轉化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豐富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已知的直角坐標系下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
教學難點:在已知的直角坐標系下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導入新課(10分鐘,學生自己繪圖找點)
在上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定義,以及橫軸、縱軸、點的坐標的定義,練習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由點找坐標,還探討了橫坐標或縱坐標相同的點的連線與坐標軸的關系,坐標軸上點的`坐標有什么特點。
練習:指出下列各點以及所在象限或坐標軸:
A(-1,-2.5),B(3,-4),C(x,5),D(3,6),E (-2.3,0),F(0,x ), G(0,0) (抽取學生作答)
由點找坐標是已知點在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根據這點在方格紙上對應的x軸、y軸上的數字寫出它的坐標,反過來,已知坐標,讓你在直角坐標系中找點,你能找到嗎?這就是本節課的內容。
第二環節 分類討論,探索新知。(15分鐘,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方格紙,自己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然后按照我給出的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點,并依次用線段連接起來。
(-9,3),(-9,0),(-3,0),( -3,3)
(學生操作完畢后)
2、(出示投影)還是在這個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出下列各組內的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
(1)(-6,5),(-10,3),(-9,3),(-3,3),(-2,3),(-6,5);
(2)(3.5,9),(2,7),(3,7),(4,7) ,(5,7),(3.5,9);
(3)(3,7),(1,5),(2,5),(5,5),(6,5),(4,7);
(4)(2,5),( 0,3),(3,3),(3,0),(4,0),(4,3),(7,3),(5,5)。
觀察所得的圖形,你覺得它像什么?
分成4人小組,大家合作在剛才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選出小組中最好的)添畫。各人分工,每人畫一小題。看哪個小組做得最快?
(出示學生的作品)畫出是這樣的嗎?這幅圖畫很美,你們覺得它像什么?
這個圖形像一棟房子旁邊還有一棵大樹。
3、做一做
(出示投影)
在書上已建立的直角坐標系畫,要求每位同學獨立完成。
(學生描點、畫圖)
(拿出一位做對的學生的作品投影)
你們觀察所得的圖形和它是否一樣?若一樣,你能判斷出它像什么呢?
(像貓臉)
第三環節 學有所用。(10分鐘,先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
(補充)1.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下列各點,并將各組內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1)(0,3),(-4,0),(0,-3),(4,0),(0,3);
(2)(0,0),(4,-3),(8,0),(4,3),(0,0);
(3)(2,0)
觀察所得的圖形,你覺得它像什么?(像移動的菱形)
2、在直角坐標系中,設法找到若干個點使得連接各點所得的封閉圖形是如下圖所示的十字。
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討論是否正確。
第四環節 感悟與收獲(5分鐘,學生總結,全班交流)
本節課在復習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進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本內容。
在例題和練習中,我們畫出了不少美麗的圖形,自己設計一些圖形,并把圖形放在直角坐標系下,寫出點的坐標。
第五環節 布置作業
習題5、4
A組(優等生)1、2、3
B組(中等生)1、2
C組(后三分之一生)1、2
初二數學教案9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1)班有學生40人,新轉學來一名女生。上學期末考試及格人數28人,高分人數3人,優秀人數15人,雖然學生成績在年級排名第一,能過鎮中線,但是學生未能發揮出真實水平。優秀臨界生以及及格臨界生的提升潛力較大。
一(7)班有學生38人,上學期末考試及格人數18人,高分人數2人,優秀人數5人,全班優秀學生不多不夠拔尖,成績中層的學生占據大部分。學生好動,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夠高,學生好動,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提升空間較大。
兩班的整體成績均不夠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切合《標準》的課程目標,有以下特點:
1.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筑起點,提供大量數學活動的線索,成為供所有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出發點。
2.向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并展開數學探究。
3.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設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以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
4.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讓學生經歷真正的“做數學”、“用數學”的過程。
5.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第一章:
1.經歷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過程,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發展符號感。
2.經歷探索整式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整式運算的算理,進一步發展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等能力,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3.了解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乘、除運算。
4.會推導乘法公式:(a+b)(a-b)=a2-b2 (a+b)=a2+2ab+b2
第二章:
1.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補角、余角、對頂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對頂角相等。會用三角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用尺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3.經歷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以及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以及平行線的特征。
4.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方面的興趣,體驗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
第三章:
1.能形象地描述百萬分之一等較小的數據,并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它們,進一步發展數感;能借助計算器進行有關科學記數法的計算。
2.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數,體會近似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實例,體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4.能讀懂統計圖并從中獲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運用統計圖描述數據。
第四章:
1.經歷從實際問題和游戲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體會等可能性與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抽象出概率模型,計算概率,解決實際、作出合理決策的過程,體會概率是描述不確定現象的數學模型。
3.能設計符合要求的簡單概率模型。
第五章: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在探索圖形性質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有關概念,了解三邊之間的關系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4.了解圖形的全等,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掌握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能應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在分別給出兩角一夾邊、兩邊一夾角和三邊的條件下,能夠利用尺規作出三角形。
第六章:
1.經歷探索具體情境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符號感和抽象思維。
2.能發現實際情境中的變量及其相互關系,并確定其中的自變量或因變量。
3.能從表格、圖象中分析出某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發展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4.能根據具體問題,選取用表格或關系式來表示某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對變量之間關系的分析,嘗試對變化趨勢進行初步的預測。
第七章:
1.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折疊、剪紙,圖形欣賞與設計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認識軸對稱,探索它的基本性質,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的性質。
3.探索并了解基本圖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
4.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軸對稱后的圖形,探索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并能指出對稱軸。
5.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能利用軸對稱進行一些圖案設計,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豐富的文化價值。
四、教學改革的設想(教學具體措施)
充分體現培優扶困的實施,提高優秀人數和及格人數,減少低分人數,切實做到:
1、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盡量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2、精心設計練習,講究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對作業嚴格要求,及時檢查,認真批改,對作業中的錯誤及時找出原因,要求學生認真改正,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3、認真備課,深入鉆研教材,堅持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有積極性,了解學生裝學習數學的特點,研究教學規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堅持學習,多聽課,多模仿,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5、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多開展數學活動課,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6、開展“一幫一”活動,實行以優帶差點的幫助方法,多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輔導,從基礎知識補起,力求使學生一課一得,力求提高優秀率和及格率。
7.課前充分備好課,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體現出培扶,分層次教育。
8.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
9.大膽地深度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0.重視基礎知識過關和單元測試過關工作,及時進行單元總結,做好平時的查漏補缺工作,不遺漏知識盲點。
11.注重對作業、練習紙、練習冊、測驗卷的及時批改,并盡量做到全批全改,及時反饋信息。
12.多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生動化。
13.多用實物教學,使數學形象化。
14.實行課課清,日日清,周周清。
15.加強課堂管理,嚴把課堂質量關,提高課堂效率。
16.抓好學生的作業上交完成情況。
17.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培優輔差工作。
五、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六、擬定本學期培優扶養計劃。
培扶措施
對臨界優秀生
在理解題、思維訓練題給予方法指導,并要加強書面的表達能力。做到思路清晰,格式標準。基礎訓練題的過關檢測,對每次測試的成績給予個別指導,多用激勵教育。
對臨界及格生:
首先加強基礎知識的培訓,尤其要在選擇題、填空題多下功夫。在課堂上、課后對他們多加注意,及時糾正錯誤。抓好每次單元過關測試工作,抓好時機,多表揚,樹立信心。
七、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略)
八、作業格式及批改要求:
作業格式:
1.作業本左邊都畫上豎線,留約0.5CM空白。
2.每次作業都要在第一行注明日期和作業的出處,如P42,1即課本42面第1題。
3。每題作業之間要留一行隔開,每次作業之間至少留一行空白,再寫下一次作業。
批改要求:
1.每題作業都要有批改的痕跡,錯的打“×”,對的打“√”,書寫要清晰,明確看出錯對。
2.每次作業必須全批全改,要體現出層次。作業簿要打分數+等級(等級分A、B、C三等,代表學生的書寫成績。)
3、每次的作業要及時更正,更正時統一在每次的作業后面用紅筆更正。
初二數學教案10
一、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有價值的數學就是使學生學習那些既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又是個體發展所必須的,既對學生走向社會適應未來生活有幫助,又對學生的智力訓練有價值的數學。而使不同人在學習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則展現了新課標中承認學生差異、尊重個性發展的理念,也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依據此理念,我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和使用的教學方法都要以學生為本,整個教學過程都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現自己風采的舞臺,發揮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思維訓練的價值。
復習課是我們小學數學課中一種重要的課型,它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整理,也是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設計《比和比例》一節復習課。
二、教學內容的加工與重組
《比和比例》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是將所有小學知識分成六部分進行歸類復習,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復習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以及由此展開的求比值、化簡比、解比例、正反比例和比例尺五小項知識。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瑣碎,概念比較多,內容也比較枯燥,看起來與生活聯系不緊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有用這些知識來表述問題,解決問題的,因此它在小學數學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果按照以前的'復習模式去出現概念-背誦概念-做題鞏固,就又回到了應試教育中的“填鴨式教學法”、“題海戰術”,明顯不符合學生的需求,也嚴重違背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將教學內容進行加工重組,豐富了教學內容,也靈活應用了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加入了一個學習的小助手-圓。用這個幾何圖形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從祖沖之精確圓周率的過程到圓形靶盤上的數字;從兩個賀的種種數量之間的比到李師傅加工的零件;從圓形花園的比例圖到花卉種植的扇形統計圖,最后利用圓的英文單詞展現比和比例的應用。整個過程,以圓為一條暗線,環環相扣,不僅將知識巧妙地串連起來,也使課堂生動活潑,富有朝氣。
三、教學環節設計
1、學生自學,理清思路
學習數學在于提高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力等多方面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的思維清晰性、條理性、邏輯性。因此,在教學伊始,我設計了讓學生通過讀書自學的找出復習的知識點,然后根據知識點間的關系設計出箭頭式結構,圖展示在黑板上。黑板上的內容條理清晰、內容全面,而且有箭頭做導向,指出了知識間的因果關系和遞承關系。起到了統領全課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學中,每接觸到一個知識點就用彩粉筆做上標記,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復習過程,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方法性,對未來學習具有指引性作用。
2、用不同的方法復習不同的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那么我們的教學設計就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在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完成教學目標,掌握所需知識。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將復習的知識分成三部分,依據知識的特點,每個部分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以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升華。
(1)小組合作,復習計算部分
數學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講解和練習為主的方式。現代教學論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應當重視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和勇于創新。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在復習時,我首先讓學生利用靶盤上的數字任意選擇兩個組成一個比,把同學們的作品都展現在黑板上,然后將自己的比進行求比值和化簡。借助求比值和化簡比的過程,引起學生們的數學思考:從求比值和化簡比的過程中,你能找到哪些知識間的聯系?這個問題具有較強的發散性,足以引起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所有知識積累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由于問題是開放的,相對的結論也是不定的。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我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同學們把所想的在小組內進行匯報交流,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傾聽別人想法的機會,也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時間,真正做到集思廣益,將課堂交還于學生。學生的答案也包羅萬象,將許多知識進行了比較和聯系,對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又有了深一層的提高。
從比的知識轉換到比例的知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所寫出的比中哪些能組成比例呢?學生在找的過程中,已經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內在聯系,這不比老師去讓學生強迫記憶好得多嗎?教師再問:哪些同學的比找不到合作伙伴?任意寫出兩個不能組成比例的比,讓學生試試:你能做最小的改動讓他們組成比例嗎?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改寫,體會解比例的用處,這也比機械地做幾道解比例的題更有價值吧!
(2)小組競賽,復習正反比例知識
自主式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也不只是書本知識的獲取,而是一種現實意義的建構。學習的行為要由學習的動機支配,會學的水平取決于愛學的程度。正反比例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抵觸點,單純的練習一定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復習效果。困此在設計這部分內容時,我設計了一個智力大比拼的活動,站學生動起來,互問互答。這樣學生真正成了數學學習的主人,題目自己決定,回答人選自己決定,答案的對錯也由自己判斷。這一下學生掌握了主動權,也都一個個摩拳擦掌,使出渾身解術去“難為”對方。其實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就已經掌握到了這部分知識的精髓,怎么能達不到復習目的呢?
(3)以點到面,復習比例尺
比例尺這部分的復習,我沒有直接出示比例尺的概念,而是將圓進行了又一次的變化,將其變成一個圓形花園的比例圖,它的比例尺是1:100,讓學生說說這個比例尺的含義,從實例中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及主旨。利用比例尺進行了花園實際面積的計算后,我并沒有急于結束這部分的復習,而是再次用到按比例分配,讓學生將圓形花園制成扇形統計圖,這不僅是對比例的再一次應用,同時豐富了課堂的色彩,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找到知識間的鏈接
我們展現給學生的數學知識往往都是孤立存在的,今天學習什么就是什么,造成了學生今天的知識今天會,綜合在一起,就不知所措。針對這個問題,我并沒有回避,而是直接展示。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屬于小學數學知識系統中代數初步知識中的一項內容,它與其他五部分之間有沒有關系呢?誰來找一找!學生回顧復習過程,聯想每一部分中的知識,找到它與數與數的運算、量的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應用題以及簡單的統計間的關系。在前一部分應用時,在這里形成系統的表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不是存在的,它是一個大家族,各兄弟姐妹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4、聯系生活,應用實際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提道:“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因而在教學的最后一部分,我設計了幾組比和比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通過幾組背景資料感受比和比例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我們的學習有了更現實的意義;而老師最后講的比例在設計鍵盤中的應用,不僅體現了學科知識間的整合,更與前面的引入相互呼應,相得益彰。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尊重學生的感受,改變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精心設計課堂環節,全力營造學習氣氛,將復習課上得豐滿、生動。
初二數學教案11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矩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之處就是有一個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質和不同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后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矩形性質的靈活應用。由于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如果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許多關于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常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
1.矩形的知識,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小學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矩形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矩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準備或由學生準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 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5頁圖4-30所示,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輕松些.
4. 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準備后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后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 由于矩形的`性質定理證明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明.
6.在矩形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于理解掌握,教師要注意題目的層次安排。
矩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矩形的定義和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能說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對角線相等的性質;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的性質。
2.能運用以上性質進行簡單的證明和計算。
此外,從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系中,體會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滲透集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引導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4.5-l的圓圈中填上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字樣來說明這種關系:即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又具有一般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
小學里已學過長方形,即矩形。顯然,矩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矩形還具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小學里已學過)等特殊性質,那么,如果在圖4.5-1中再畫一個圈表示矩形,這個圈應畫在哪里?
(讓學生初步感知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從屬關系。)
演示:用四根木條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演示如圖4.5-2,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由銳角變為鈍角的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特殊情況,這時的圖形是什么圖形(矩形)。
問題1:從上面的演示過程,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具備什么條件時,就成了矩形?
說明與建議:教師的演示應充分展現變化過程,從而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短形是無數個平行四邊形中的一個特例,同時,又使學生能正確地給出矩形的定義。
問題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除了有一個角是直角以外,還可能具有哪些平行四邊形所沒有的特殊性質呢?
說明與建議:讓學生分組探索,有必要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研究平行四邊形獲得的經驗,分別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探索矩形的特性,還可提醒學生,這種探索的基礎是矩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矩形的四個角都相等(矩形性質定理1),要學生給以證明(即課本例1后練習第1題)。
學生能探索得出矩形的鄰邊互相垂直的特性,教師可作說明:這與矩形的四個角是直角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以不必另列為一個性質。
學生探索矩形的四條對角線的大小關系時,如有困難,可引導學生測量并比較矩形兩條對角線的長度,然后加以證明,得出性質定理2。
問題3:矩形的一條對角線把矩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對角線既互相平分又相等,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什么重要性質?
說明與建議:(1)讓學生先觀察圖4.5-3,并議論猜想,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一個直角三角形(如Rt△ABC),讓學生自己發現斜邊上的中線BO與斜線AC的大小關系,然后讓學生自己給出如下證明:
證明:在矩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AC=BD(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AO=CO
在Rt△ABC中,BO是斜邊AC上的中線,且 。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例題解析
例1:(即課本例1)
說明:本題難度不大,又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性質定理的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探索解法:
如圖4.5-4,欲求對角線BD的長,由于BAD=90,AB=4cm,則只要再找出Rt△ABD中一條直角邊的長,或一個銳角的度數,再從已知條件AOD=120出發,應用矩形的性質可知,ADB=30,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AOB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課本用了第一種解法,并給出了解幾何計算題書寫格式的示范;第二種解法如下:
∵四邊形ABCD是矩形,
AC=BD(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又 。
OA=BO,△AOB是等腰三角形,
∵AOD=120,AOB=180- 120= 60
AOB是等邊三角形。
BO=AB=4cm,
BD=2BO=244cm=8cm。
例2:(補充例題)
已知:如圖4.5-5四邊形ABCD中,ABC=ADC=90, E是AC的中點,EF平分BED交BD于點F。
(l)猜想:EF與BD具有怎樣的關系?
(2)試證明你的猜想。
解:(l)EF垂直平分BD。
(2)證明:∵ABC=90,點E是AC的中點。
(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同理: 。
BE=DE。
又∵EF平分BED。
EFBD,BF=DF。
說明:本例是一道不給出結論,需要學生自己觀察---猜想---討論的幾何命題,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邏輯推理)能力。如果學生不適應,或有困難,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引導,這種訓練,重要的不是猜對了沒有?證明了沒有?而是讓學生經歷這樣一種自己研究圖形性質的過程,順便指出:求解本題的重要基礎是識圖技能----能從復雜圖形中分解出如圖4.5-6所示的三個基本圖形。
課堂練習
1.課本例1后練習題第2題。
2.課本例1后練習題第4題。
小結
1.矩形的定義:
2.歸納總結矩形的性質:
對邊平行且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對角線平行且相等
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4.矩形的一條對角線把矩形分成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兩條對角線把矩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因此,有關矩形的問題往往可化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問題來解決。
作業
l.課本習題4.3A組第2題。
2.課本復習題四A組第6、7題。
初二數學教案12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內角和定理。因為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內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礎知識,對后繼知識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難點:四邊形的概念及四邊形不穩定性的理解和應用。在前面講解三角形的概念時,因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確定一個平面,所以三個頂點總是共面的,也就是說,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圖形,而四邊形就不是這樣,它的四個頂點有不共面的情況,又限于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平面圖形,所以在四邊形的定義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內這個條件,這幾個字的意思學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難點。
2。教法建議
(1)本節的引入最好使用我們提供的多媒體課件,通過這個課件,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四邊形都是常見圖形,研究它們具有實際應用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本節的教學,要以三角形為基礎,可以仿照三角形,通過類比的方法建立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如四邊形的邊、頂點、內角、外角、內角和、外角和、周長等都可同三角形類比,要結合三角形、四邊形的圖形,對比著指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確這些概念。
(3)因為在三角形中沒有對角線,所以四邊形的對角線是一個新概念,它是解決四邊形問題時常用的輔助線,通過它可以把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結合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作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并觀察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幾個三角形?兩條對角線呢?使學生加深對對角線的作用的認識。
(4)本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化歸轉化的思想和類比的思想,教師在講解本節知識時要滲透這兩種思想方法,并且在本節小結中對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白碰到復雜的、未知的問題要轉化為簡單的、已知的問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及四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它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氣象站的實例,培養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能力。
2。通過推導四邊形內角和定理,對學生滲透化歸思想。
3。會根據比較簡單的條件畫出指定的四邊形。
4。講解四邊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時,聯系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對學生滲透類比思想。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四邊形都是常見的,研究他們都有實際應用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四邊形內角和定理數學,滲透統一美,應用美。
二、學法引導
類比、觀察、引導、講解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四邊形及其有關概念;熟練推導四邊形外角和這一結論,并用此結論解決與四邊形內外角有關計算問題。
2。教學難點:理解四邊形的有關概念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四邊形不穩定性的理解和應用。
3。疑點及解決辦法:四邊形的定義中為什么要有在平面內,而三角形的定義中就沒有呢?根據指定條件畫四邊形,關鍵是要分析好作圖的順序,一般先作一個角。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四邊形模型、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入新課,學生觀察圖形,類比三角形知識導出四邊形有關概念;師生共同推導四邊形內角和的定理,學生鞏固內角和定理和應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學生閱讀相關材料。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引入】
在小學里已經對四邊形、長方形、平形四邊形的有關知識有所了解,但還很膚淺,這一
章我們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各種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并運用有關四邊形的知識解決一些新問題。
【引入新課】
用投影儀打出課前畫好的教材中P119的圖。
師問:在上圖中你能把知道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找出來嗎?(啟發學生找上述圖形,最后教師用彩色筆勾出幾個圖形)。
【講解新課】
1。四邊形的有關概念
結合圖形講解四邊形,四邊形的邊、頂點、角,凸四邊形,四邊形的對角線(同時學生在書上畫出上述概念),講解這些概念時:
(1)要結合圖形。
(2)要與三角形類比。
(3)講清定義中的關鍵詞語。如四邊形定義中要說明為什么加上同一平面內而三角形的定義中為什么不加同一平面內(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一定在同一平面內,而四個點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內,如圖42中的點 。我們現在只研究平面圖形,故在定義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內的限制)。
(4)強調四邊形對角線的作用,作為四邊形的一種常用的輔助線,通過它可以把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來解(滲透化歸思想),并觀察圖4—3用對角線分成的這些三角形與原四邊形的關系。
(5)強調四邊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頂點順序書寫四邊形如圖41。
(6)在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凸四邊形時,一定要按照定義的要求把每一邊都延長后再下結論如圖4—4,圖4—5。
2。四邊形內角和定理
教師問:
(1)在圖4—3中對角線AC把四邊形ABCD分成幾個三角形?
(2)在圖4—6中兩條對角線AC和BD把四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
(3)若在四邊形ABCD如圖4—7內任取一點O,從O向四個頂點作連線,把四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
我們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就等于:
①2180=360如圖4
②4180—360=360如圖4—7。
例1 已知:如圖48,直線 于B、 于C。
求證:(1) (2) 。
本例題是四邊形內角和定理的應用,實際上它證明了兩邊相互垂直的兩個角相等或互補的關系,何時用相等,何時用互補,如果需要應用,作兩三步推理就可以證出。
【總結、擴展】
1。四邊形的有關概念。
2。四邊形對角線的作用。
3。四邊形內角和定理。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28中1(1)、2、 3。
九、板書設計
四邊形(一)
四邊形有關概念
四邊形內角和
例1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22中1、2、3。
初二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2.難點: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難點是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利用分式與分數有許多類似之處,從分數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關概念,同時還要講清分式與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本章從實際問題引出分式方程=,給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義:像這樣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屬于分式。不要在列方程時耽誤時間,列方程在這節課里不是重點,也不要求解這個方程。
1.本節進一步提出P4[思考]讓學生自己依次填出:。為下面的[觀察]提供具體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點?它們與分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可以發現,這些式子都像分數一樣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數的分子A與分母B都是整數,而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歸納]順理成章地給出了分式的定義。分式與分數有許多類似之處,研究分式往往要類比分數的有關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了解分式與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希望老師注意:分式比分數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為兩個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數。
2.P5[思考]引發學生思考分式的分母應滿足什么條件,分式才有意義?由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用類比的方法歸納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為零。注意只有滿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這個條件,分式才有意義。即當B≠0時,分式才有意義。
3.P5例1填空是應用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為零,解出字母x的值。還可以利用這道題,不改變分式,只把題目改成“分式無意義”,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關的概念,也為今后求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打下良好的基礎。
4.P12[拓廣探索]中第13題提到了“在什么條件下,分式的值為0?”,下面補充的例2為了學生更全面地體驗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分母不能為零;2分子為零。這兩個條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這一類題目的解。
四、課堂引入
1.讓學生填寫P4[思考],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學生看P3的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實踐,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同學們跟著教師一起設未知數,列方程。
設江水的流速為x千米/時。
初二數學教案14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式的約分和通分法則。掌握分式的四則運算。
2.會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數性質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會運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問題。會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關性質和常用判定方法,并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
5.進一步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會計算極差和方差,理解它們的統計意義,會用它們表示數據的波動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論證的表達能力;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體會化歸思想和函數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數學歸納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和體驗,通過對問題的共同探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通過對知識方法的總結,培養反思的習慣,和理性思維。培養學生面對教學活動中的困難,能通過合作交流解決遇到的困難。
初二數學教案15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重點難點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質及利用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簡.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是本節的主線,學生掌握性質在二次根使得化簡和運算的運用是關鍵,從化簡與運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決定了最簡二次根式化簡的掌握.
教學難點是二次根式的除法與商的算術平方根的關系及應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與乘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強調根式除法結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號.由于分母有理化難度和復雜性大,要讓學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義及計算結果形式.
教法建議:
1. 本節內容是在有積的二次根式性質的基礎后學習,因此可以采取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模式,通過前一節的復習,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再結合積的性質,對比、歸納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質.教師在此過程中給與適當的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節內容可以分為三課時,第一課時討論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并運用這一性質化簡較簡單的二次根式(被開方數的分母可以開得盡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課時討論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則,并運用這一法則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運算,這一課時運算結果不包括根號出現內出現分式或分數的情況;第三課時討論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進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運算,把運算結果分母有理化.這樣安排使內容由淺入深,各部分相互聯系,因此及彼,層層展開.
3. 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索,運用類比、歸納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能利用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2.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
3.使學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決二次根式的化簡及近似計算問題;
4. 培養學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進行化簡與計算的能力;
5. 通過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過程,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6. 通過分母有理化的教學,滲透數學的簡潔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還要使學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進行.
2.難點:二次根式的除法與商的算術平方根的關系及應用.
三、教學方法
從特殊到一般總結歸納的方法以及類比的方法,在學習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礎上本小節
內容可引導學生自學,進行總結對比.
四、教學手段
利用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學生回憶及得算數平方根和性質: (a0,b0)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是由具體例子引出的.)
學生觀察下面的例子,并計算:
由學生總結上面兩個式的關系得:
類似地,每個同學再舉一個例子,然后由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課
商的算術平方根.
一般地,有 (a0,b0)
商的算術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術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術平方根.
讓學生討論這個式子成立的條件是什么?a0,b0,對于為什么b0,要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確,因為b=0時分母為0,沒有意義.
引導學生從運算順序看,等號左邊是將非負數a除以正數b求商,再開方求商的算術平方根,等號右邊是先分別求被除數、除數的算術平方根,然后再求兩個算術平方根的商,根據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可以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例1 化簡:
(1) ; (2) ; (3) ;
解∶(1)
(2)
(3)
說明:如果被開方數是帶分數,在運算時,一般先化成假分數;本節根號下的字母均為正數.
例2 化簡:
(1) ; (2) ;
解:(1)
(2)
讓學生觀察例題中分母的特點,然后提出, 的問題怎樣解決?
再總結:這一小節開始講的二次根式的化簡,只限于所得結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開的盡方的情況, 的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解決.
學生討論本節課所學內容,并進行小結.
(三)小結
1.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注意公式成立的條件)
2.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化簡.
(四)練習
1.化簡:
(1) ; (2) ; (3) .
2.化簡:
(1) ; (2) ; (3)
六、作業
教材P.183習題11.3;A組1.
七、板書設計
【初二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教案」初二數學教案(上、下學期)12-17
數學教案-數學教案09-29
初二!初二!11-20
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4-12
數學教案12-30
數學教案12-17
潤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4-12
懂你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4-12
初二作文:初二學生的“菜譜”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