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必備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溫室種植技術可以讓人們吃到不同季節的蔬菜。
2、激發幼兒對蔬菜培植新技術的關注,有興趣嘗試小實驗。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ppt(菜場、溫室的有關資料和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塑料筐(里面有泥土)、細條有機板、保鮮膜等。
【活動過程】
一、菜場里蔬菜真多呀。
引導語:前幾天我們逛過菜場,菜場里蔬菜怎么樣?(又多又新鮮)讓我們用歌聲來唱一唱吧。(ppt菜場圖片、插入音樂)
1、歌曲《菜場》引入:菜場里的蔬菜真多呀!
2、說說:在菜場里還有些什么菜?(幼兒很快地說出各種蔬菜名稱)
(幼兒根據參觀過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
二、張奶奶買菜。
過渡語:我們的菜場可真熱鬧,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蔬菜。可是早上我遇見鄰居家的張奶奶卻空著菜籃子滿臉不高興地回家來。這是怎么回事呢?
1、故事:張奶奶買菜。
原來張奶奶剛從很遠的農村來到這里,她說在他們老家的田里現在就種著蘿卜、白菜、青菜等冬天生長的蔬菜,可是這里的菜場卻和他們老家不一樣。(故事講述前半部分……)
2、討論:張奶奶的想法對嗎?為什么我們的'菜場里會有不同季節的蔬菜呢?讓我們和張奶奶一起去了解了解科學的蔬菜種植技術好嗎?
(幼兒根據自己之前的調查進行交流)
三、溫室種植蔬菜多。
1、介紹溫室栽培的知識(通過ppt圖片,向幼兒簡單介紹溫室栽培的技術)
(農業溫室分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兩種,可以人工調節溫度和濕度。主要用于蔬菜的超季節栽培,使冬春兩季也能生產供應。是一種在室內不加熱的溫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節,也只依靠太陽光來維持室內一定的溫度水平,以滿足蔬菜作物生長的需要。)
2、嘗試制作簡易小暖棚。(小組合作)
3、小結:現在除了在溫室里種蔬菜外,農業科學家們還利用溫暖地區的氣候和山區的立體氣候資源進行農業生產,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溫室種植蔬菜多又多(ppt觀看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
四、張奶奶的菜籃子滿了。
引導語:現在張奶奶知道了原來這些反季節的蔬菜是通過這些科學種植的方法種出來的,一樣新鮮又有營養。讓我們陪著張奶奶再去一次菜場,買菜去咯!再次演唱歌曲《菜場》。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組織幼兒參觀蔬菜大棚,幼兒不但增長了很多知識,還從中懂得種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會有所收獲。并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制作圓柱螺旋彈簧玩具的方法。
2、體驗科技小制作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人一根約30厘米長的細鐵絲,一根食指粗的圓木棍。小兔等彈簧玩具范例幾個。
2、白板紙、約3厘米長的塑料吸管、雙面膠、剪刀、橡皮泥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兔的彈簧玩具,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用力壓一下小兔,請幼兒觀察,發現原來小兔會跳舞。猜猜它為什么會自己跳舞,它是怎么做出來的?
二、打開玩具外面的包裝,請幼兒觀察玩具里面的秘密:原來小兔的身下有彈簧。
1、幼兒運用彈簧,再次進行操作。
(1)我們剛剛發現了有彈簧的玩具就能動。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彈簧,請你玩一玩,說說你是怎么玩的?彈簧有哪些變化?
(2)師幼共同小結:能伸能縮,松手后能恢復原來的樣子。
三、教師示范彈簧的做法,請幼兒嘗試制作玩具彈簧。
1、教師左手拿圓木棍,右手拿細鐵絲,將細鐵絲的一端固定在木棍上,然后開始一圈一圈地往木棍上繞鐵絲。
注意:每圈鐵絲螺旋式上升,每圈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要太密。纏好后,將木棍從中間抽出,彈簧就做好了。
2、請幼兒自己嘗試制作彈簧,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操作。
四、請幼兒將做好的彈簧固定在橡皮泥底座上,制作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1、可以取白紙板,畫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后將其剪下,粘貼到塑料管上。
2、將吸管插到彈簧上,玩具就做好了。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作,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
五、組織幼兒以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制作經驗。
【活動反思】
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彈簧玩具,發現彈簧玩具會自己動。然后又在組織交流各自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集中探索彈簧的特性:能伸能縮,松手后能恢復原來的樣子,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最后,幼兒利用彈簧的性能,用所提供的各種半成品材料自己制作彈簧玩具,是本次活動的高潮,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表現特別興奮,制作非常認真,從他們制作的`過程中看來,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只是由于制作彈簧有些難度,這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所以時間有些費力,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大多數孩子成功的完成作品,臉上的喜悅無以言表,他們玩著自制的彈簧玩具,成就感油然而生。
小百科: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彈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狀。亦作“ 彈簧 ”。一般用彈簧鋼制成。彈簧的種類復雜多樣,按形狀分,主要有螺旋彈簧、渦卷彈簧、板彈簧、異型彈簧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了解根有儲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根)、各種植物的根若干、圖片若干、各類根雕的藝術品,切好的蘿卜片、山芋片等。
嘗試準備:幼兒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試驗,在裝有各色顏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一、 以郵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么禮物呢?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訴老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么東西?
幼:我摸到的東西是毛茸茸的!……有點刺手……摸在手心里有點癢……可能是樹枝……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征。
師:剛才大家猜了這么多,到底猜對了沒有?主我們一起打開禮品盒看看。哦,原來是一個樹根!你們看看樹根是怎么樣的`?
幼:我看到的樹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長的亂七八糟的……
3、提問:你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里?
教師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愛住在泥土里。
二、 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
1、 幼兒動手試著尋找植物的根。
師:(出示種在沙盤中的植物)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植物,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樣的?
2、 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征,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師:(請一名幼兒上前)請你告訴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們根是什么樣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蔥,它的根長在泥土里,拔出來時都是泥,后來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變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細細長長的,像面條,像頭發,像許多線,像老爺爺的胡須……師:剛才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真的很像老爺爺的幫須,誰能用兩個字說出,像胡須一樣的根叫什么根?好,我們就把這種根叫須根。還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須根?
幼兒搶著說:我找到的小麥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須根……師:老師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中間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請舉起來。(師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我們給這種直直的根起個什么名字?
師:還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的不一樣,請你們把它們拿到上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們長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我們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
幼A:紅蘿卜的根紅紅的、胖胖的、圓圓的。
幼B:紅薯的根有一長串,一塊一塊的。
幼C:白蘿卜的根白白的、粗粗的。
師:我們把這些根叫塊根。
(3)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塊根,是貯藏根的一種,但它與肉質直根的來源不同,是由側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條側根中或多條不定根上形成多個塊根。 3、 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三、 給植物的根找家師
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這些須根、直根、塊根送回它們自己的家。
四、 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根的作用。
2、 介紹根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指出根和人類的關系:可食用(請幼兒品嘗蘿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藥,可以制作根制工藝品。
五、延伸活動:制作根制工藝品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萌發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海”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驗)
2、教師質疑小結: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住:試一次記一次。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現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現?(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現?(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7、教師質疑:剛才你們介紹了你們的發現,老師有了一個疑惑:為什么一號桌只要加3包鹽,葡萄就能浮起來,而2號桌要加4包鹽,3號桌要加5包鹽呢?(觀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們都發現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系嗎?到底是什么關系?(幼兒討論)
9、小結: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拿到的題目是科學領域的中目標: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根據指南中對小班孩子的要求:1、對感興趣的食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2、能戀情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因此我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并根據《指南》中的要求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奇妙的鹽》,本次活動我主要是想通過實驗來了解鹽水能使物體浮起來的現象,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孩子能自主探索發現。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1、激發興趣。2、幼兒實驗。3、幼兒再次實驗(這個是重點部分)驗證鹽水能使物體浮起來的現象。4、拓展延伸。活動結束后我發現了本次活動中的很多不足之處,很多老師也給了我些很好的建議。
1、活動的一開始部分引題中,我設置的一個番茄掉入水里的現象不夠科學,我設計的是兩個番茄同時掉進兩杯水中其中一杯水是鹽水,所以導致其中一顆番茄是浮起來的狀態,但孩子們不知道這是鹽水,老師也沒說,導致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知識以為番茄掉入水中是會浮起來的,應該就簡單設計一個番茄掉入水中沉下去的狀態。
2、 孩子實驗前教師的師范太多,導致孩子沒有了探究欲望,教師已經把實驗結果的相關部分告知了孩子。在孩子實驗前我跟他們說有一個魔術粉可以讓這個番茄浮起來,我就示范把鹽倒入水中出現了番茄浮起來的現象,雖然沒有告訴這是鹽但事后想想已經把實驗結果呈現在孩子面前的,要是這個發現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發現那應該更有意義。可能我是事先課前考慮孩子要是沒有教師的示范可能不會自己操作,所以就變成了教師過多的示范操作。
3、在活動的材料的準備上需要配班和阿姨一起幫忙才能完成,因為我設計的第一個實驗是倒入糖看看會不會浮起來,這個實驗結束后需要阿姨和配班老師一起幫忙把水換掉,再把糖換成鹽,有些費事費時,可以想想在材料的準備上怎樣可以既不用阿姨老師幫忙也能讓孩子自己操作的方式。這還需要我仔細思考。
雖然整個活動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選材上還是比較吸引小班孩子的,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在操作中很喜歡玩,在第二次實驗中當番茄浮起來的時候孩子都特別興奮都特別高興,通過自己的操作讓番茄浮起來了感到特有成功感,同時也發現了鹽水能使物體浮起來的現象。達到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通過本次活動我也認識到科學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設計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而且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發現現象,了解科學現象。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玩中發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吸管、蠟燭、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可要仔細看喲!
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啊?是塊干毛巾。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濕了沒有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現在,老師再來變個魔術,這是(毛巾),這是(杯子),我們也要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噢!看一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沒有濕(你說說看……)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毛巾會濕了呢?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說,什么跑進去了?對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你們變了兩上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好看)
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紅色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誒,我捉了袋空氣,你說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從四周,再用最大的藍袋子從拐角捉)……我在旁邊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想)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袋子,你們都有了嗎?(都有了),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得空氣又多又快?(你真能干!)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們能看得見袋子里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袋子里的空氣有顏色嗎?(沒有顏色)空氣是沒有顏色的。(同樣的方法再來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袋子里面的空氣有氣味嗎?對,空氣是沒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里面的空氣嗎?空氣是摸不著的。我們去到別的地方去捉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呢?(播放背景音樂帶幼兒到各個地方去捉空氣)。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放回來。我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你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是在哪里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捉到了空氣?那小朋友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能摸到嗎?原來,我們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氣,又有什么感覺?這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是流動的。
而且空氣也是很好玩的,我們來和空氣寶寶玩一玩,好不好呢?我們來用吸管吹杯子里面的'水,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當我們輕輕吹和使勁吹發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嗎?來,從你開始一個一個走過來。……好了請小朋友回來!小朋友,你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你們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鼓起來呢?(往氣球里面吹空氣),怎樣讓氣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氣球。(小朋友再吹的時候詢問個別幼兒)好了,氣球寶寶累了,請小朋友把它們回家,小筐是它的家)。哦,空氣寶寶這么好玩,我也想和空氣寶寶玩一玩。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蠟燭),這是什么呢(打火機),現在我要把它點燃,再來點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蠟燭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蠟燭會怎樣,會不會滅?(請你說說……)小朋友仔細看,蠟燭怎么樣了啊(熄滅了),你們想不想來試試呢?請小朋友到后面來,我們每個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蠟燭燙著手了。好的,請小朋友回來!你們看看這支蠟燭滅了嗎?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蠟燭卻熄滅了,那剛才你們沒有沒有注意到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啊?是慢慢的,還是很快的呢?那我們再來看一次,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噢,蠟燭是慢慢地熄滅了。為什么用杯子罩住蠟燭后,蠟燭就會熄滅了呢?(你說說看……)老師告訴你真正的原因:這是因為杯子把蠟燭罩住,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中能夠讓蠟燭燃燒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氣又進不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那你們說說,蠟燭燃燒的時候要不要空氣(要),蠟燭燃燒的時候需要空氣,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呢?你們說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有什么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么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呢?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里面,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空氣了,所以我們就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啊。對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也需要空氣,花草樹木呢?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呢?就會無法生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觀察葉子的特征,知道葉子的構成(葉肉、葉柄、葉脈),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2、學會由整體到部分以及對比的觀察方法。
3、通過枯葉的綠葉的不同,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能相互交流探索的過程。
【活動重點】觀察葉子,感知葉子的特征。
【活動難點】知道葉子的'構成。
【活動準備】實物葉子、葉子小精靈、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景導入——–情景表演,激發興趣。
1、老師扮演葉子小仙子和幼兒在音樂聲中做律動帶入教室,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讓幼兒從葉子小仙子身上取下葉子進行觀察,揭題。師:葉子小仙子為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樹葉,請小朋友們每人摘一片自己喜歡的樹葉看一看葉子有什么小秘密。幼:(認真觀察樹葉,相互交流。)
二、游戲活動準備——–借助課件視頻,感知葉子的結構。
1、感知葉子的結構
(1)教師出示課件,帶領幼兒一起觀看,幼兒以小組觀察、交流,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2)教師結合視頻的實物樹葉展示葉子的各部分結構。小結:葉子是由葉肉、葉柄、葉脈組成的。
2、感知不同的葉子都有相同的結構。
(1)你們還見過哪些葉子,它們都有葉肉、葉脈、葉柄嗎?它們的葉肉、葉脈、葉柄在哪里?
(2)引導幼兒發現每一種不同的葉子都有葉肉、葉脈、葉柄小結:樹葉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形狀,但都有葉肉、葉脈、葉柄。
3、感知葉子都有相同,還有不同
(1)讓幼兒相互走動找找伙伴的樹葉與自己的樹葉不同之處。
(2)出示課件圖片,幼兒相互交流,找出不同。小結:樹葉結構雖然相同,但它們的顏色、形狀、名稱卻又不相同,,小朋友回家還可以去收集許多不一樣的葉子看看是不是都是這樣的。
三、游戲活動過程——音樂游戲“小樹葉找媽媽”。
1、師:許多小樹葉生病了,它們都有離開了媽媽,我們一起來幫樹葉治治病,然后再幫樹葉寶寶找到大樹媽媽好不好?
2、幼:快速找到樹葉,添加葉脈、葉柄,準備音樂游戲。游戲規則:每一個小朋友手拿一片樹葉,把畫正確的樹葉貼在樹媽媽身上,等所有的樹葉貼好后,看誰用時少。
3、在音樂伴奏聲中,幼兒來畫樹葉貼在樹媽媽身上,進行比賽。
4、在比賽結束后,因為樹媽媽的孩子回家了,所以她和所有小朋友開心的跳舞,把游戲達到高潮。
四、游戲活動拓展——–樹葉秀秀秀。
1、師: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其實葉子寶寶也是很熱情的,它們還想給大家在來表演節目,現在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坐位上,讓我們來欣賞葉子的表演吧!
2、出示課件葉子的藝術品,幼兒欣賞。教師小結(德育教育):葉子寶寶的表演可真精彩,樹葉藝術品雖然很漂亮,但我們不能為了作畫而隨意去折樹枝摘樹葉,我們應愛護大樹媽媽,保護環境!
3、葉子寶寶還要表演,讓我們再來看看。(老師把樹葉掰開,在白紙上畫畫,讓幼兒來觀察)
4、告訴幼兒這是葉綠素,它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枯葉和四季長青的葉子?小朋友們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發現葉子的其他秘密。5。結束語:小朋友們,外面還有好多葉子寶寶在等著我們去玩,讓我們去外面玩吧!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04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