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字卡、記錄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動目標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
善于發現問題并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能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幻燈片
讓幼兒根據圖片內容猜測是誰的家?
1、提問:這是誰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圖片提問1:"你知道他是誰嗎?"(南瓜爺爺)提問2:"你從哪里知道他是爺爺?"提示幼兒:年紀大了會有什么變化?(胡子、眉毛)教師小結:年紀大了胡子和眉毛、頭發都會有變化
二、請客人
1、猜猜是誰來了(出示圖片的背面)我們來猜猜這些客人可能是誰,你們說的東西在哪里可以買到?
2.數客人師:今天南瓜爺爺的家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請你數一數一共有幾位客人?(圖片背面圍繞南瓜爺爺排成一個圈)
(1)幼兒自由"數客人"師:一圈客人數下來,有好幾種答案。
(2)教師小結:平時我們數東西的時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今天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我們有什么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清楚呢?
(3)教師引導幼兒(以一直繞圈的形式讓幼兒自己發現)找一個標志性物體的物體。
師:幼兒跟隨教師的指引開始數數,教師以一直繞圈的形式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
(4)教師小結:數東西時一定要先找一個容易記住的物品開始數,數過的就不能再數了。
(5)師:南瓜爺爺家來了這么多客人,我們給他們編上號。(教師在每個東西旁邊都編上對應的數字)
3、"找鄰居"
師: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南瓜爺爺家里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們也想想你們家里什么時候會來很多客人呢?(過年)
(1)了解"鄰居"的概念
師:出示圖片,解釋什么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南瓜爺爺找誰做鄰居呢?
師:南瓜爺爺要找蔬菜做鄰居,請幼兒自由討論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讓幼兒把結果進行整理記錄。
(2) 什么是蔬菜?
教師解釋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將蔬菜找出來。并將找出來的蔬菜列出來。
師:所有的蔬菜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幾種蔬菜呢?
三、給鄰居分配房子
師: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間而蔬菜卻有6個,那該怎么辦呢?
出示圖片,讓幼兒思考怎樣分房子合適。
師:那誰和誰擠一起比較好呢?
師:老師放一個,土豆和黃瓜,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這樣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發有很多,除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幼兒有策略、有規劃地解決問題,在規定的材料內,盡可能多的探索不直接用手運球的方法。
2.幼兒嘗試運用簡單符號“√”或“×”填寫記錄卡,培養幼兒有計劃地完成實驗。
3.提高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激發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乒乓球、記錄卡、紙杯、鉛絲、鉛筆、吸管、橡皮泥、報紙。
活動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實驗設想提出問題
1.出示乒乓球,提出問題:怎樣不移動籃子又不直接用手碰到乒乓球,把球從這個籃子運到另一個籃子里呢?想想可以請什么東西來幫忙呢?
幼1:可以用嘴巴咬。
幼2:可以用杯子舀過去。
幼3:可以用勺子。
(評析:導入環節簡單明了,提出問題,并進一步問:可以請什么東西幫忙,引導幼兒在不直接用手的情況下,可以借助工具。喚起了孩子們的已有經驗,他們很自然地想到了除了可以利用身體的其他部分,還可以借助其他輔助工具。)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材料: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你們覺得它們可以用來運球嗎?
幼兒:我覺得有些行,有些不行。
(評析:出示記錄卡的時候,可結合實物一起出示,這樣可給幼兒一個直觀的印象,為后面的操作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3.請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我的猜想”一欄。
教師簡單說明記錄要求:如果你覺得可以,請在材料旁邊一欄打上“√”;如果覺得不行,請打上“×”。
(評析:記錄的形式幫助了幼兒匯總自己的思維方法,這對幼兒科學的素養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于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單獨記錄的形式接觸還較少,因此在記錄前,需要教師作出簡要說明,并作適當示范。)
4.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體交流。
師:你覺得哪些材料可以運球,哪些不可以呢?
幼1:我覺得紙杯行,其余的不行。
幼2:我覺得紙杯、吸管、橡皮泥可以,別的材料不可以。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猜測,可以說,幼兒的經驗各不相同,預想的運球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幼兒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猜想的科學態度盡情發揮。)
(二)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材料,動手實驗操作。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實驗,并在實驗結果一欄記錄。
教師說明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誰的猜想是對的呢?我們只有自己去實驗一下,帶上你們的記錄卡,可以先根據記錄表上的材料去找一找,試一試,如果你找的材料可以運球,請在實驗結果一欄打上“√”;如果不行,就打“×”。
(評析:教師再次提出記錄要求,是對幼兒實驗之前的一個提醒,這樣幼兒就能帶著目標去操作。避免了幼兒的興趣點快速轉移到操作活動上,而將操作記錄遺忘的情況發生。)
2.教師適時指導幼兒實驗,并提醒幼兒:實驗完的材料及時放回原處,再選擇別的材料,并強調不能直接用手碰球。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了自己想要的工具,他們大膽地探索著,手腦并用,小心地嘗試著一個又一個方法運球的方法,思維異常活躍。)
3.實驗結束,幼兒整理實驗材料。
4.交流實驗情況。
(1)幼兒與客人老師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2)集體交流,教師提問:你用了哪些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評析: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話講述自己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并上臺演示操作方法,更加體現了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自主性。)
(3)總結幼兒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請其他幼兒幫助解決。
師:這個小朋友覺得鉛絲不能用來運球,你能來幫助他嗎?
幼兒:可以先把鉛絲卷一卷,做成勺子的形狀就可以了。
(評析:能力強的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又使幼兒的思維變得更廣。)
(4)引導幼兒發現
A:同一種材料可以有多種操作方法。
B:兩個材料可協作運球。
C: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運球。
(三)觀看圖片,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1.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拓展幼兒思維。
(1) 師:在我們生活中,科學家們發明了許多不直接用手運東西的工具。
(2)依次出示簸箕、推車、鏟車、吊車等圖片。
師:這些工具是怎樣運東西的呢?
幼1:有了簸箕,很容易就把垃圾裝進去了。
幼2:把小寶寶放在車子里,媽媽推著就能帶他出去玩了。
幼3:工人叔叔只要在車里操作按紐,就能挖泥土了。
幼4:大吊車的手能抓起很重的東西。
(評析:從科學小實驗,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幼兒對不直接用手就能運東西的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2.談話,初步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教師:因為有了那么多不直接用手就能運東西的工具,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了,小朋友們只要認真學本領,相信你們長大后會發明更多能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工具。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繼續探索,發現更多的運球方法。(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 陳季梅)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品嘗月餅,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2。知道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全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3。初步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了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月餅的制作方法
2。月餅及切月餅的塑料小刀
3。音樂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1。教師: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這一天人們一般怎樣慶祝?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國過中秋的`習俗。
二、觀察并了解月餅。
1。請幼兒將各自的月餅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月餅是什么形狀的?聞一聞,月餅是什么味道?
2。幼兒自由交流并討論:
你吃過的月餅是什么味道?月餅餡里都放些什么?
3。課件—月餅的制作方法
讓幼兒觀看月餅是怎樣制作的。
三、分享月餅。
1。請每組推選四名幼兒嘗試將月餅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口味的月餅,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
活動延伸
建議家長在中秋節的晚上帶孩子賞月、吃月餅,讓孩子體驗與家人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物體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初步感知物體下落時速度有快有慢。
3、樂意用身體動作模仿物體下落的軌跡。
活動準備:
1、幼兒游戲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師演示用具一套。
活動過程:
1、出示各色紙寶寶,區分紅、黃、綠三色。
2、幼兒探索,觀察各種紙寶寶下落的軌跡。
3、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各種紙下落的軌跡。
4、幼兒探索感知各種紙寶寶落下來時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師設疑:想一想各種紙寶寶落下來時一樣快嗎?
6、幼兒探索感知各種紙落下來有快有慢。
延伸活動:
觀察其他物體下落的'軌跡。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問題。
2、引導幼兒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彈跳、能滾動、在水中會浮起來。
3、體驗活動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場地、一盆水、廢報紙、布、毛巾、木塊、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一、設問導入:,看,這是什么(各種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樣都來猜猜會怎么樣?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球,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去試一下吧。 讓幼兒自由的探索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用球進行了實驗,現在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些什么? (讓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把球寶寶放到水里,它會怎么樣呢?(它就會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寶寶又會怎么樣呢?(會向上彈起來)
現在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進行觀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觀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實心物體比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讓幼兒在地上拍球,球會彈跳起來,感知球有彈性,所以能跳起來,學習名詞“彈性”
(3)、讓幼兒把球放在不同物體上向前滾,比一比哪一個球能滾得更遠?感知球滾動的快慢和地面有關。
3、小結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都開動腦筋和老師一起想!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會向上跳起來,還會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滾動。
活動延伸:
師: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寶寶在水里的時候會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會跳起來,還有球寶寶可以前后左右的滾動,真的是太神奇了,現在我請小朋來幫老師想一想哪一些球寶寶會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寶寶拍拍它會跳起來?還有哪能些球寶寶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滾動?
活動反思:
球是幼兒在日常活動中經常接觸,喜歡玩的玩具。我在組織幼兒玩球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對于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使孩子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學習,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我們鄉鎮幼兒園的孩子們對田野中蚯蚓、蜜蜂、青蛙等小動物可以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這些小動物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孩子對各種小動物的認識比較的零散,這就需要教師對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梳理和提升,因此我設計了《莊稼媽媽的好幫手》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了解一些對莊稼有益的小動物,知道它們哪些方面對莊稼有益,同時激發孩子保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
設計思路:
活動以一個故事導入,通過故事闡述蜜蜂、蚯蚓、青蛙與莊稼媽媽的關系,將有關小動物的科學知識滲透在這個故事中,并通過相應的視頻將這些科學的知識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幼兒面前,從而加深幼兒對各個小動物的理解,活動還讓幼兒介紹所知道的對莊稼有益的小動物,既梳理也拓展了幼兒的經驗,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對莊稼有益的小動物,知道它們與莊稼之間的關系。
2、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的興趣,萌發保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了解一些小動物與莊稼的關系,知道他們哪些方面對莊稼有益。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對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已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這是誰呀?
2、蚯蚓有什么本領?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以猜猜蚯蚓有什么本領,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自然的導出故事。
二、借助課件,了解蜜蜂、蚯蚓、青蛙與莊稼的關系。
1、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濤濤夢見了誰?
哪些小動物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按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
2、觀看課件,了解它們和莊稼的關系。
小蜜蜂有什么本領?它的這個本領對莊稼媽媽有什么用?
幼兒觀看蜜蜂采蜜的視頻。
小結:蜜蜂采蜜的時候可以幫助莊稼傳播花粉,使莊稼結更多的果實。
蚯蚓有什么本領?它的這個本領對莊稼媽媽有什么好處?
幼兒觀看蚯蚓松土的視頻
小結:蚯蚓可以使泥土變的又松又軟,排出來糞便變成了肥料,這些肥料可以莊稼長的更快更好。
小青蛙有什么本領?它的這個本領可以幫莊稼媽媽什么忙?
幼兒觀看青蛙捕捉害蟲的'視頻
小結:青蛙每天吃掉很多害蟲,使莊稼媽媽不被害蟲吃掉。
三、交流拓展,萌生保護動物的愿望。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蜜蜂、蚯蚓、青蛙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嗎?
1、幼兒相互介紹知道的莊稼媽媽的好幫手。
2、個別幼兒上來說說誰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
師:誰也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它有什么本領?它對莊稼有什么用?
3、萌發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師:這么多小動物都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們?(保護他們)怎么保護他們?
四、拋出問題,延續幼兒的探究興趣。
今天小朋友們了解了很多莊稼媽媽的好幫手,回去還可以再去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是莊稼媽媽的好幫手?找到了跟其他小朋友也說一說。
科學教案 篇7
為活動背景,使幼兒對月亮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讓幼兒了解月缺月圓的變化規律,激發幼兒對月亮圓缺變化現象的好奇心和觀察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了解月亮缺——圓——缺的變化規律,知道月亮圍繞地球轉動一圈就是一個月。
2、激發幼兒對月亮圓缺變化現象的好奇心和觀察興趣。
3、培養幼兒的傾聽、理解能力以及進行簡單記錄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月缺月圓的變化規律。
難點:讓幼兒知道月亮圍繞地球轉動一圈就是一個月。
活動準備
月亮變化周期圖,演示操作教具等。
2、談話:天上的明月。
月亮每天晚上都會出來嗎?出來都是一樣大的嗎?請小朋友說說自己觀察到的月亮的不同樣子。
3、觀看月亮變化周期圖,感知月亮圓缺的周期性變化,同時了解“月亮圍繞地球轉動一圈就是一個月”。
討論:月光是從哪里來的?月亮是怎樣圍繞地球轉動的?月亮繞地球轉動一圈是多長時間?月亮在轉動時會有怎樣的變化?
教師小結:月亮的變化是因為地球自轉和圍繞著太陽公轉的結果。每年陰歷的初一、初二是月亮一個周期變化的開始,最開始的月亮,細細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我們把它叫“新月”。然后,月亮會慢慢變胖,像鐮刀,像小船,到了初七、初八,月亮變成了一個半圓,我們把它叫“上弦月”。到了十五、十六,月亮變成了一個大圓盤,這時候,也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我們叫它“滿月”。然后,月亮又會慢慢地變成半個圓的“下弦月”和月牙形的“殘月”,月亮就是這樣重復著缺——圓——缺這樣一個周期性的變化。
4、請幼兒用手電筒、小皮球、乒乓球作演示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情景,進一步感知月亮周期性的圓缺變化。
活動延伸:
1、故事《嫦娥奔月》,豐富幼兒關于月亮的知識。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并作簡單的記錄。
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為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系(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游戲集鑲嵌游戲與拼圖游戲于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并不簡單,因為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游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秘在于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復把玩。該游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游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于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系。游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7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