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范例(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于發現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預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看到的現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預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啟發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生變化。
3、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重點:學習擰蓋子。
活動難點: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準備】
1、帶有擰蓋的、大小不同的兩種塑料瓶子若干。
2、可以放進瓶子里的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發興趣,探索嘗試。
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么呀?(出示裝有小玩具的瓶子),老師也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瓶子,讓他用自己的方式擰開蓋子,把小木珠或小玩具放進瓶子。
“寶寶試試能把小木珠放進瓶子里么?”
2、基本部分 教師示范,寶寶練習。
(1)教師選大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
“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2)“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
“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3、結束部分:給音樂伴奏。
寶寶們真能干,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來跳舞吧!(放寶寶熟悉的音樂)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讓幼兒初步接觸光的穿透現象(僅限手電筒的光),知道光穿過不同的物質會產生變化。
活動準備:手電筒,布,毛巾,鏡子,皺紙,手工紙,厚紙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銹鋼杯,瓶,水彩顏料,棉簽,小盆,筐。
活動流程:設置情景 觀察嘗試 交流討論 游戲鞏固 延伸活動
一、設置情景,提出問題
帶幼兒進入比較昏暗的活動室,悄悄將手電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們看,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二、觀察嘗試,操作感知
1、教師操作,幼兒觀察光影:
①.你看見了什么?
②.教師用厚紙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電筒關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過去。)
③.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遮住光,光都穿不過去?
2、幼兒操作:這里有很多不同的東西,小朋友用手電筒試一試看光能不能穿過去。
①.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物質。
②. 幼兒發表意見并當場實驗(我發現光能穿過……光不能穿過……)
③.小結:有些東西光能穿過去,有些東西光穿不過去。
三、交流討論,發現不同
1、教師引導,激發幼兒回憶:剛才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變顏色了”,“光穿過去變淡了”……)
2、教師同幼兒共同檢驗。
3、提問:光穿過這些東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樣嗎?
4、幼兒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實驗光影的變化。
5、小結:穿過不同的東西,光會變得不一樣。
四、游戲鞏固,加深印象
1、結合生活實踐提問:
①、你們見過彩色的燈嗎?(紅綠燈、舞臺燈……)
②、猜猜看它們是怎樣做出來的?(燈泡上蓋上有顏色的東西,燈就變顏色了……)
③、老師這里有一個彩燈,猜猜看這是怎么做出來的?
2、幼兒游戲:用棉簽沾上顏料,溶解在水中,晃動形成彩色的燈。
3、檢驗成果:你的燈會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用手電筒檢驗)
五、遷移活動
1、提問:你們覺得光怎么樣?為什么?
2、再次小結:有些東西光穿不過去,有些光又穿得過去,而且穿過去以后還會變顏色,真好玩。
3、提問:除了光穿過以后會變顏色,你們還發現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嗎?
(根據幼兒的回答遷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本課程讓學生了解植物對環境的適應,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對植物適應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植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定的認識.
學情分析
1.根據對該校學生的了解,應當多舉例說明,適當可以讓學生自己到田野中觀察.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葉片互不遮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常在杯內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會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材料的顯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開展研究活動;
3、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小組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2、對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
知識目標:
1、知道周圍的材料是一復雜的系統;
2、知道周圍的物品是由材料構成的,能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
二、教學準備
材料:銅片、鐵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片、木材、紙片、棉花、泡沫板等。
工具:放大鏡、砂紙、鐵釘、小電路、中性筆、水槽等。
三、教學活動過程
課前交流:上節課我們評選了積極動腦,努于探究的同學為第一批的科學小勇士,今天誰想向他們發出挑戰,成為第二批科學小勇士?
準備好了嗎?挑戰正式開始![上課]
1、活動過程
首先讓我們進入挑戰第一關。請看關鍵詞:材料 [板書]
A、提到“材料”,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木頭、布、塑料、紙、鐵、棉花、纖維)[也可能有的學生會說:衣服是用什么制作的?誰能幫幫他。]
B、大家談到這么多的材料,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挑戰要求:豐富、全面
如果你不確定,可以走到跟前去仔細觀察。把你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1號信封中的表格中。開始!
[各小隊尋找教室里的物品使用的材料,教師巡視指導能不能更全面地觀察到一種物品所使用的材料。]
比比看,哪個組的觀察既豐富又全面。哪個組先來?
[各小組代表輪流將填寫的記錄放放于實物投影儀上,讓全班同學都能看到,共同感受我們的周圍有如此多的材料,物品是由材料組成的。]
看來各組在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都順利地通過了第一關。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說不出來引導:對材料你有沒有一些新認識?]
[材料構成了物品,物品豐富了世界]
[隨機采訪一下,有助于拉近主持人和參賽選手的距離,而且還是選手抒發所獲的'好機會,可能會說出教室里到處都有材料,也可能會說出許多物品是用好幾種不同材料制成的等等,無疑中讓參賽選手用自己的話對本環節的設計意圖進行小結,引導他們說說材料—物品—世界]
2、在第一關中我們了解到了身邊的物品是由許多材料構成的,它們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下面讓我們繼續進入挑戰第二關!準備好了嗎?
[對本輪合作能力的考驗給予提示,讓學生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
關鍵詞:特征[板書]
請打開2號信封,說說我給大家準備了什么?
[學生代表對十種不同的材料進行辨認]
要求:找找看,這些材料有哪些不同特征?
[學生作答,例:紙比較軟,放在水里容易濕。木頭比較結實。鐵片可以彎曲。][板書學生談到的特征,為下一環節指明研究方向。]
[板書:抗彎曲力、抗摩擦力、軟硬、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字跡保留度、導電性……]
小結:在第二關里,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材料的不同特征,那么對于這些不同特征,你有沒有想說的?
2、看來,大家又發現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真是太棒了。祝賀大家,在共同的努力下,闖過了第二關,要繼續嗎?準備好了嗎?
進入挑戰第三關關鍵詞:研究[板書]
看到“研究”你想到了什么?
[可能會想到要確定研究主題、選擇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對象、制定研究計劃……]
你認為這節課的研究對象是什么[給學生暗示。]?
確定的研究主題?[指黑板……]
那么,請打開3號信封,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各小組確定研究主題。寫清主題,并根據需要在選擇研究工具上劃“勾”,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手中的工具。想想看,你們打算如何利用選擇的工具呢?
[學生討論,教師進行分組巡視,對于研究過集中的問題進行復選。簡單地描述研究計劃。]
提示:能說說那你想利用工具怎么做?
[初步指導如何做?]
研究主題、工具、方法都有了,那么讓我們開始觀察吧。別忘記談談重要發現和感受!
各組派代表將你們選擇的研究工具領回,研究過程中注意及時地記錄下對材料特征的發現。
請各組的代表上臺來向大家交流你們組剛才的研究成果。
[小組代表把記錄表放在實物投影展臺上,向大家介紹,主持人對觀察發現予以及時點評。鼓勵有特別發現和感悟的小組。]
小結:看來第三關都難不倒大家,現在我們要提升挑戰的難度了,展開最后的較量,究竟哪一組的綜合實力最強,讓我們試目以待。準備好了嗎?[參賽隊給自己鼓勁。]
4、回歸生活
請聽題:在一關中,我們談到了教室里的物品,它們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材料呢?[出示第一關的記錄表]
[學生口述材料選擇的原因。例如:窗戶選擇塑鋼是因為它堅固、耐用而且防水,美觀。玻璃是透明的。]
在今天的挑戰活動中,每位同學都在自己的努力和小組的合作中,勇敢的闖過了最后一關,可是我沒有準備那么多的勇士標志,大家的出色表現可讓我犯了難,這樣吧,把標志授予各勇士小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仍舊能像今天一樣,個個成為科學小勇士!
5、拓展活動
在生活中,還在許多的物品,它們是如何使用這些材料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需要大家繼續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生活中“挑戰”無處不在。
注:實驗記錄表(略)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與小組同學合作制作簡易的科學探究所需的生態瓶,并對生態瓶中生物關系作出科學解釋。
2、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正確修訂自己的探究方案。
3、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所遇到的現象作出判斷和解釋,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生活水平。
4、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尊重事實、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1、生態瓶(缸)樣本(或相關圖片、課件)。
2、供學生實驗所需的小型水生動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師課前準備小型水生動植物,學生自備容器。農村學校可在教師帶領下到淺水池塘或水溝現場采集水生動植物。
3、清潔砂、水、水槽、毛巾或衛生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探究問題:
1、復習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樣保持生態平衡的?
2、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個簡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選擇水生生物種類?
3、讓學生拿出自備的'容器,如果讓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個小生物瓶,你認為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4、出示生態瓶(缸)樣本,如果將生態瓶放在教室的講臺上,你認為動植物能正常生長嗎?為什么?
二、制訂活動方案
1、學生根據剛才所見的生態瓶樣本,分小組討論制作小生態瓶應該準備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驟進行制作?
2、小組討論,將所需材料名稱填寫在39頁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驟記錄在草稿紙上。
3、小組匯報。閱讀課本39、40頁制作步驟,與自己選用的材料和步驟進行對照,補充遺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學的材料。
4、小組討論課本上提示性語句所反映的問題:為什么生態瓶內要裝沙?為什么要選擇無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學生用自來水做實驗為什么要放置24小時以后才加入生態瓶內?生態瓶中的小動物為什么要選擇小型健康的動物?
生態瓶制作完成后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因素來保證生態瓶中生物正常生長。
5、分小組展開討論。
6、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訂正、教師小結評講。
7、學生將討論結果記錄在課本40頁空框內。
三、繪制生態瓶制作圖
1、學生根據所學,初步設計繪制小生態瓶設計圖。
2、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小生態瓶設計圖,相互交流經驗。
3、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四、課外參觀實踐
學生參觀水族館、水族箱(生態缸、掌中缸)銷售店,向專家請教,查閱書籍或網絡資料,對自己小組繪制的小生態瓶設計圖進行修改完善,將小生態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制作小生態瓶。
1、學習小組各成員講述參觀實踐活動所見所聞。發表自己修改設計圖的意見。
2、教師展示水族館、水族箱(生態缸、掌中缸)相關圖片或播放錄像(課件)。
3、小組討論修改設計圖。
4、各小組匯報修改小生態瓶設計圖的內容和原因,相互取長補短。
5、各小組有秩序地在講臺前方不同位置領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組按制訂的方案和設計圖有步驟地制作小生態瓶,教師巡回參與制作活動,對有困難的小組適當指導。
二、交流和講評。
1、做好了的小組展示給大家看,大家認為合格者,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在課本上規定地方畫三面小紅旗。評選小生態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小組,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畫四面小紅旗。
2、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三、課外實踐活動安排。
每位同學由家長陪同,在家鄉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體和無污染水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生態瓶,保證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準備“自由研究”課堂教學
對學生“了解池塘水質對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響”、填寫“自由研究”調查表的進度進行抽查,要求學生下一節課將“自由研究”調查表帶來。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認讀本課詞語,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威。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小實驗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
一次,一位科學家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一個叫瑪利亞的小朋友發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那科學家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這個錯誤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討論!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和課文中的漢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認讀生字
3
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1
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
讀后交流
(1)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
(2)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嗎?哪兒奇怪?
(3)指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來。
3
小朋友是怎么議論的呢?
(1)根據小朋友的發言,相機理解搶著說
(2)你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剛才大家都爭著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哪個詞語?議論紛紛。
(3)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
引讀第三段
(1)瑪利亞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又說不出什么道理來。因此,她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課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趕快去找找吧!理解滿腹疑惑
(2)媽媽怎么說?
5
瑪利亞動手實驗,發現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有關的句子。
6
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來做做這個實驗。
(1)
演示實驗。理解水漫出來了
(2)
這樣的結果是瑪利亞根本沒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讀句子:哎呀,水漫出來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瑪利亞這么生氣,是為什么呢?
7
第二天,瑪利亞找到那位科學家,質問他怎么可以提錯誤的問題來騙他們,科學家聽了,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讀科學家說的話。
8
瑪利亞聽了,高興地說哦,我明白了!瑪利亞明白了什么?指導讀第七自然段,讀出高興。
三、總結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類似的事嗎?講一講。
四、作業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先說在請完成書上的最后一題。
板書設計:
不迷信
25
科學家的問題
動手做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利用各種多面體展開圖,制作有變化的多面體。
2. 鞏固做紙工的各種制作符號。
3.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協作。
教學重難點:粘貼邊與邊時要輕,要粘貼平整。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做好的成品。
2. 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提問:今天,我們就來自己制作多面體?
制作六面體:教師拿出六面體的'手工材料。重點講解粘貼最后一條邊時要輕,要粘貼憑證
學學做做:
1. 學生制作有變化的多面體
拿出手工材料,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有變化的六面體或其他多面體。
指導制作時,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體做成后,再將附加物加貼上去的。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壓印都必須在展開圖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開圖折疊成多面體。
2.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3.學習 組織學生自評或互評,從掌握要領,外形美觀,創新三方面對作品進行全面的。
科學教案 篇9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然科學領域的有關知識;
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
3、激發、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篩選信息,勾玄提要
教學過程
導入
自然科學是是基礎科學,科學技術推動著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我們必須了解自然科學的有關知識,這一單元,我們就將閱讀幾篇自然科學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能夠通過勾玄提要從中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好閱讀筆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掌握文章所要傳達的信息,才能逐漸積累我們的科學素養,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
第一課時《數學與文化》
一、簡介數學與文化
簡單介紹數學與文化的定義。
數學: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研究模式與秩序的一門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文化:文化是一個包括人在社會中所習得的知識、信仰、美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與習慣的整體。
二、閱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邊閱讀邊將文章中的`重點語段標注出來。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1、數學文化的幾個特點
2、數學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3、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4、數學中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的關系
四、總結擴展
快速閱讀《論數學(節選)》或《關于數學和科學的隨想》,結合自己學習數學的體會,談談對這一學科的認識。
第二課時《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一、引入“熵”這一名詞
熵
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志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
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
二、閱讀課文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找出作者論述的要點,并作簡要分析。
四、擴展延伸
熵在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三課時
自讀第三、四課,作閱讀筆記,寫出文章的內容提要。
第四課時
教師選取歷年高考科技文閱讀作為訓練題目,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出示閥門式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嘗試回答)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這里主要培養學生的協同分工能力。
4、 小組成員匯報數據,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么規律?(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 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請學生進行大膽推測)
2、 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