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結冰的自然現象,感知冰的特性與變化。
2、選擇材料,體驗冰花的制作過程。
【活動準備】
粉筆每人一支,吸管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一、尋找結冰現象,感知冰的特征。
1、帶幼兒到戶外尋找,并說說看到什么地方結冰了,冰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從冰箱里取出自制的`冰塊,每人一塊。
師:昨天我們在瓶蓋上放了一些水,看一看,現在變成什么樣子了?
師:摸一摸,按一按。冰塊摸上去和按上去有什么感覺?
師:把冰塊從容器中取出,透過冰塊看一看,發現了什么?(豐富詞:透明)
師:水為什么會結成冰塊呢?
小結:冰是冷冷的、硬硬的、滑滑的、透明的。氣溫很低的時候,水會結成冰。
二、做小實驗,發現冰的變化。
1、實驗一:冰塊上的洞洞。
請幼兒常識用吸管對準冰塊的某一點連續吹,并說說自己的發現。
啟發幼兒用習慣吹自己的手心,并討論:為什么習慣訥訥感打洞呢?
2、實驗二:冰塊不見了。
用手搓一搓冰塊,發現冰塊不斷變小。看一看,自己手上有什么呢?水是從哪兒來的呢?等冰塊完全融化后,引導幼兒討論:手上的冰塊到哪兒去了?
看看場地上的冰塊融化后遺留的水漬,用粉筆將水漬勾畫出輪廓,說說像什么。
師:冰塊為什么會融化?冰塊融化后變成什么了?
三、自主閱讀步驟圖,制作凍冰花。
閱讀幼兒用書中制作冰花的步驟圖,了解凍冰花的方法。根據幼兒對步驟圖的理解,教師常識做一個冰花,看其理解對不對。幼兒自選喜歡的容器和顏色,在教師幫助下自制漂亮的冰花。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數概念是幼兒在事物間建立兩種關系的總和,其中一種就是順序關系,它是幼兒學數學前的準備階段。我發現幼兒在玩桌面玩具時一小部分幼兒會按照顏色進行簡單的規律排序,但是卻不會表達,也不能理解其中的規律。多數幼兒對規律排序還沒有很明確的意識,但會模仿。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會接觸到許多新鮮的事物,也包括圖形,近期本班幼兒對圖形很感興趣,我發現多數幼兒能夠說出一些簡單圖形的名稱,但不能將名稱和圖形對應。在《綱要》中提到“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嘗試用三種圖形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點說出他們的名稱;
難點:有意識的進行規律排序。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門簾圖片每位小朋友若干;音樂;小兔房子圖片(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組成的房子)、門簾圖片。每位孩子一份排序圖片(有規律但不完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故事導入
小兔新蓋了一座房子,小兔邀請了她的好朋友們一起去他的新房子里玩,也邀請了我們哦,我們一起去吧!(組織幼兒開火車,跟著音樂進入活動室)
二、過程
1、參觀新房子,引出圖形
我們到啦!看呀,有好多動物寶寶都到了,這就是小兔的新房子啦!(拿出小兔家房子圖片)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兔蓋的新房子嗎?
幼:喜歡。
師:那你們知道這么漂亮的新房子是用什么蓋的嗎?
幼:圖形寶寶
2、認識圖形
師:小朋友知道我們這些圖形寶寶叫什么名字嗎?
幼:不知道。
師:那我們來問一問它們吧
引導孩子問一問,老師裝作圖形寶寶說話。
用同樣的方式請出三種圖形。
三角形:大家好,我有三個角和三條邊,我的名字叫三角形。
正方形: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有四條邊和四個角,而且我的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哦!
圓形:我是圓形,我沒有角,我最喜歡滾來滾去啦!
師:小朋友記住他們的名字了嗎?
幼:記住了。
師:小朋友真厲害,可是余老師忘記了呀!你們能告訴余老師他們的名字嗎?
(幫助幼兒復習,請幼兒看著圖形依次說出他們的名稱)
小結: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正方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圓形,圓溜溜的,沒有角。
3、小兔的新門簾
(1)觀察門簾形狀,復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拿出門簾圖片,請小朋友觀察門簾的形狀)
師:哇!小朋友們看,這是小兔家的新門簾,好漂亮呀!小朋友們看看他們是什么形狀的呢?
幼: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2)觀察發現門簾規律
師:呀!不好啦,剛才一陣大風吹過,把小兔的新門簾吹散了,這可怎么辦呀?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幫助小兔把他的新門簾重新串起來呀!
幼:愿意!
(再次出示門簾圖片,請小朋友觀察門簾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規律)
師:小朋友們看,小兔的門簾都是有規律的,你們發現他們都是怎么排的了嗎?
引導又說說出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然后又是一個三角形······
小結:我們的門簾就是按照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這樣的規律串起來的'
4、幫助小兔串門簾
(1)每位孩子一份門簾排序圖片和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請幼兒用圖形將門簾修補完整。
(2)幼兒操作,老師在一旁觀察指導
(3)教師評價幼兒操作情況
三、結束
小朋友幫助小兔串的門簾可真好看呀,小兔可高興了,跟我們說謝謝呢。小朋友我們累了吧,現在該回家了,我們跟圖形寶寶們還有動物寶寶們說再見吧(引導孩子說再見,再次復習圖形名稱)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相對而言較為成功,幼兒對于圖形名稱掌握較好,能夠根據圖形的特征馬上說出名稱。但排序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平時我發現咱們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夠發現一些簡單的排序,但是卻不能表達出來,在本次活動中一部分孩子依然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在活動中,我主要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學習與理解。
在操作時,多數幼兒能夠自己跟著規律將門簾補充完整,但有小部分幼兒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反思在操作環節,有以下幾點做的不足:
1、對于愛舉手,活潑的幼兒關注較多,對能力稍弱的幼兒沒有做到多加引導;
2、在設計活動的操作環節時沒有考慮到個別幼兒的實際情況。發展的較好的小朋友完成的較快,發展較慢的小朋友完成的較慢;
3、對于操作材料的層次性沒有掌握好,可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進行調整。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避免類似的情況,設計活動時盡量考慮到每一位幼兒,尊重每一位幼兒的發展。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炎熱的夏天,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玩水了,每天放學之前的洗手洗臉都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間,還總有孩子趁老師不注意時在洗手間偷偷玩水。也難怪,我們的童年難道不是充滿玩水的回憶。于是針對孩子們喜歡玩水這個特點,特設計了這節教學活動。在孩子們自由玩水基礎上,增加了幾個難點,連通管和噴泉,讓孩子在開心玩水的同時,發現大氣壓力與水的關系。最后,設計自制小水槍,和孩子們一起打水仗,以及做“運水寶寶回家”游戲,充分讓孩子享受玩水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材料的操作和游戲,讓幼兒發現水的特性。
2、體驗玩水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3、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活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一、水盆四個,自制小水車八個,杯子、漏斗、小船、水球、石塊、釘子、筐子、瓶身扎有小孔灌滿水的瓶子。
二、輔助材料:釘子、石塊、水桶。
三、音樂
(一)熱身運動音樂《gogogo》
(二)游戲音樂《花仙子》
(三)噴泉音樂《鈴兒響叮當》
四、運水游戲場地如圖:幼兒 平衡木 大水桶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熱身,引出游戲活動內容。
二、幼兒分組觀察水的特性:體驗到水是透明流動的,然后洗手洗臉。
三、和水寶寶做游戲。出示輔助材料:水車、漏斗、杯子、小船、水球等,自由活動。
四、教師提出問題:“如何讓盆子里的水,通過連通管流出來?”
請大家想出各種辦法,啟發幼兒動手操作,讓水寶寶流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用嘴巴吸,也可以用注射器抽或推,或把管子放水盆里灌滿水等。
五、制作音樂大噴泉
(一)引導幼兒觀察瓶下部帶孔并灌滿水的瓶子,請幼兒想各種辦法使瓶子里的水通過小孔流出來。
(二)集體做大噴泉。幼兒都把瓶子灌滿水,把蓋子擰緊,然后掛在架子上,一起說“彩色音樂大噴泉”,一起打開蓋子,欣賞自制的音樂大噴泉。
六、請幼兒自制水槍。
(一)自由玩,澆花、地上寫字、畫畫、比賽噴遠、噴高等。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打水仗。
七、送水寶寶回家。分紅綠隊,看哪一隊在規定的時間內運水最多。
八、收拾場地,結束。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蔥是一種常見的蔬菜“佐料”,營養價值很高。但是對于蔥的功用,我班的幼兒并沒有意識到。比如午餐時,經常聽到孩子們喊“老師,我不要吃這個長長的東西(蔥)”;“我不喜歡吃蔥,幫我拿走啊” ……我想,既然幼兒對蔥關注得比較少,不了解蔥的特征和多種用途,為何不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把生活中常見的蔥作為科學探索的材料呢?如果能設計一個有趣的動畫人物“蔥娃娃”,以“尋找蔥娃娃的秘密”貫穿活動始終,相信幼兒會感到好奇和親切,也能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和認識蔥并學會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
為了引發幼兒對蔥的探索興趣,蔥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活動前我多方查找資料,了解蔥的外形特征、種類、營養價值、醫學用途等并收集了相關資料。然后,確定了以“探索蔥管的多種玩法”為活動的重難點,設計了多個有趣的操作環節,力求讓幼兒真正“學中玩、玩中學”,體驗到科學探索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在剝、捏、剪、吹等嘗試中,了解蔥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用途,發現蔥會“唱歌”與蔥管的粗細、厚薄、長短有關。
2.能運用簡單的觀察、比較、預測、驗證等方法探索科學現象,拓展思維,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參與探索“蔥的秘密”活動,體驗發現的喜悅,萌發對蔥的喜愛之情以及關注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笛子的“發聲秘密”。
2. 物質準備:菜籃一個,內裝完整的實物蔥若干;剪好的蔥葉、剪刀、面紙、泡泡水等幼兒人手一份;大、小盤子每桌各一;PPT《送你蔥》、蔥娃娃圖片及其錄音、頭巾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看看、說說,自然地調動對蔥的關注
指1:“老師這兒有一首很好聽的歌,請你聽聽歌里都唱了什么?”
幼兒觀看視頻《送你蔥》,猜猜“唱歌的人是干什么的”。
指2:“這首歌是在菜市場賣菜的那位大媽演唱的(指視頻中的人物),歌名叫《送你蔥》。瞧,石老師現在變成誰了?”
教師扎著頭巾,拎著裝有許多蔥的籃子扮演“賣菜人”,一邊演唱(《送你蔥》的最后四句)一邊給每桌幼兒送一些蔥。
環節自評:幼兒對圖“音”并茂的視頻《送你蔥》很感興趣,我扮演視頻中的“賣菜人”邊唱邊送蔥的情境,大大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成功引發了幼兒對“蔥”的好奇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幼兒剝剝、捏捏,認識蔥的主要外形特征
指1:“你可不能小瞧這些蔥,它的全身都是寶,有很多的秘密呢!現在,每人拿一根蔥,仔細看看、摸摸、說說你手中的蔥是什么樣子的?”
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蔥的主要外形特征,重點指導幼兒如何剝蔥白外面的皮,引導幼兒捏蔥葉、掐斷蔥葉,發現蔥葉是空心的(見圖1)。在此過程中注意安全教育:剝蔥白時不要揉眼睛。以此引發幼兒對蔥的氣味等特征的關注。
指2:“剛才小朋友們看得很仔細,發現了蔥的不少特點。現在你們瞧,誰來了?”(PPT中出示“蔥娃娃”, 見圖2。)
蔥娃娃:“嗨,大家好!我是蔥娃娃。認識你們真高興。我的身體分為蔥葉、蔥白和蔥根。蔥葉是空心的,長長的、圓圓的,像管子;蔥根像胡須,像卷發,長在地下。我的身上還藏著許多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
環節自評:這一環節是對蔥的初步了解。“蔥”取自自然界,富有鄉土氣息,如此簡單的材料,卻絲毫沒有減弱幼兒的探究欲望。他們被蔥娃娃的形象所吸引,在看、數、捏、剝、摸蔥等一系列動作中,親自操作、比較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幼兒對蔥葉里面是空心的,上下不一樣粗等特征印象深刻,這也為他們接下來探索蔥管會“唱歌”的秘密,積累了必要的經驗。
3.幼兒敲敲、聞聞,了解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游戲“包蔥葉”,引導幼兒發現蔥汁及其刺鼻的味道。
指:“下面讓我們就跟著蔥娃娃去尋找它的秘密吧!看,蔥娃娃準備了什么?有什么秘密呢?”
PPT出示面紙和蔥葉。教師介紹 “包蔥葉”的游戲要求:先把蔥葉放在紙巾里包緊,然后用手使勁在桌上壓一壓、搓一搓,最后打開紙包說說自己的發現(見圖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發現紙變綠了,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蔥娃娃:“小朋友們真聰明,讓紙變綠的是我的汁——蔥汁,它的味道有點難聞,可是放在鍋里烹炒之后,就會散發出香味哦!”
(2)舉例說說生活中有蔥的菜肴,知道蔥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指1:“哇,原來蔥在鍋里炒過以后,刺鼻的味道可以變成香味。誰來說說蔥可以怎么吃?在哪些好吃的菜里見到過?”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蔥的幾種常見吃法,然后結合PPT出示“蔥花蛋”、“小蔥拌豆腐”等常見菜肴圖片,請幼兒猜猜這些菜里的蔥是生的還是熟的。
指2:“生蔥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幫我們增進食欲、增強體質,所以,蔥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蔥娃娃:“你們說得很對,我的蔥葉和蔥白都可以吃,我可是廚房里不可缺少的調料品!很多道菜里都需要我,你們還能在包子、餅干等點心里找到我呢!我的營養價值很高,的身體很,你們一定要多吃哦!” 環節自評:這一環節是對蔥的進一步認識,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而是通過“包蔥葉”游戲,讓幼兒在包、壓、敲、聞的過程中發現綠色的蔥汁及其刺鼻的味道,從而由此引出“怪味”變成“香味”的過程,幼兒感覺很神奇,紛紛迫不及待地說出生活中見到過有蔥的食品,學習和探索的欲望被大大激發。
4.幼兒剪剪、吹吹,認識蔥的新特性——唱歌
(1) 幼兒聽音辨聲,初步進行猜測和探索。
指:“我們都知道多吃蔥有好處,那么蔥還有其他秘密嗎?我們一。”
PPT中播放一段吹蔥管的聲音,讓幼兒說說“聽起來像什么?猜測聲音會是誰發出來的?蔥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2)探索活動:怎樣讓蔥葉“唱歌”?
指1:“蔥到底能不能發出聲音?試了才知道。來,每人拿一根蔥(有蔥尖)吹著試試。”
幼兒試吹,猜測吹不響的理由。
蔥娃娃:“蔥葉里面是空的,小朋友可以在它的中間和兩頭剪一剪,分別剪出不同長度的蔥管,再吹著試試!”
幼兒用蔥、剪刀等工具自主探索,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蔥葉的中間、兩頭分別剪成不同長度的蔥管,強調吹蔥管的技巧——嘴唇貼緊蔥管壁,輕輕吹起,切忌用牙齒咬或將蔥管壓扁(見圖4)。同時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指2:“都吹響了嗎?吹響的是蔥葉的中間還是兩頭?”“長的和短的蔥管,哪種更容易吹響呢?”
蔥娃娃:“你的蔥管‘唱歌’了嗎?能夠吹響的蔥管其實是蔥葉的中間部分,比較薄。如果選了蔥葉的`兩頭部分,一邊厚、另一邊細,是吹不響的。”
環節自評:這個環節是教學難點。我有意識地啟發幼兒逐層深入地探索:從猜測聲音到確定聲音的由來;從試吹完整蔥葉到剪去蔥尖試吹,再到不斷地剪去蔥葉兩頭,直至蔥管“唱歌”。幼兒在剪一剪、捏一捏、剝一剝、壓一壓和吹一吹的過程中,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探索興趣,并快樂大膽地表現自己。這也是一個讓幼兒逐漸累加經驗,經歷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
5.幼兒吹吹、玩玩,在用蔥管吹泡泡的游戲中活動結束。
(1)師幼交流:“你發現蔥有哪些秘密?”
指:“蔥管空心,像管子,可以唱歌,還可以干什么呢?”
幼兒大膽想象、表達,如,“蔥葉里面是空心的,像管子;蔥白的‘外套’可以剝掉;蔥汁可以讓紙變綠,味道比較刺鼻;讓蔥‘唱歌’有很多方法;等等。
(2)幼兒探索用蔥管吹泡泡。
教師幼兒每人一瓶泡泡水和一段蔥管,要求幼兒在正確使用蔥管吹泡泡的同時,注意發現、比較每個泡泡的形狀、大小等不同。
結束語:“小朋友們,,為什么我們剛才吹出來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呢?這又是蔥娃娃的秘密,下次我們再跟著蔥娃娃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環節自評:這一環節的提問是開放性的,我讓幼兒盡情想象,暢所欲言,并鼓勵他們在活動后繼續嘗試。在活動的結尾,我特意獎勵幼兒每人一瓶泡泡水,既是對他們在活動中積極表現的肯定,也是本次探索活動的一種延伸。這一環節以歡快活潑的音樂、五彩斑斕的泡泡將幼兒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他們興奮、喜悅,又發現了蔥管與自己生活的聯系。
活動延伸:
1.在班級區角中成立“科學區”,投放泡泡水和粗細長短不同的蔥管,讓幼兒自主探索泡泡大小與蔥管粗細、長短的關系。還可適當記錄紙等材料輔助幼兒實驗。
2.繼續鼓勵幼兒用蔥管一物多玩,如,用粗細不同的蔥管玩拼接游戲,比比誰拼的長,或進行長度測量活動等。
點評
(點評:唐海燕,江蘇省如東縣教育局教科室 江蘇省學前教育特級教師)
“生活中并不缺少課程,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教師針對大班孩子對蔥的感知不甚全面的現狀,充分挖掘“蔥”這種常見植物的教育資源,設計出一個探索性比較強且適合大班孩子操作的探究性活動。整個科學活動設計精巧、有趣,很好地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首先,活動呈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設計了生活化的導入環節,將蔥與生活中“賣菜人”的角色有機融合為一體,喚醒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經驗,激發了孩子的探究興趣;二是營造了生活化的游戲情境,通過“包蔥葉”等活動,幼兒進一步感知了蔥與人們的關系,知道了蔥所有具有的營養價值,并豐富了對蔥的認識。
其次,活動為幼兒了充分的探究時空。教師能緊扣主題,組織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讓幼兒在與蔥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撥撥、捏捏、敲敲、聞聞、剪剪、吹吹等活動,了解了蔥的營養、食用價值,發現蔥管的“唱歌”、“吹泡泡”等游戲功能,經歷了對事物由外部特征到內部結構的探究過程,發展了觀察、思考等多種能力。從活動過程可見,孩子的探究是充分的、主動的,也是快樂的。
(本教案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幼兒園‘三元融合式’科學教育案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小班幼兒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們總喜歡摸摸這,看看那,我們應該在平時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探索的機會,引發幼兒對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究。于是我就選擇了這節科學活動《滾一滾》。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在探索、觀察各種物體滾動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發現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3、能體驗探索滾動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初步感知發現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
活動難點:
在探索、觀察的過程中對不同物體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會滾動的東西,如皮球,薯片筒,圓柱、圓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狀的積木,瓶子,圓柱形干電池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師:前幾天,魏老師請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材料寶寶,現在請小朋友把材料寶寶拿出來,玩一玩,然后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么?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各自經驗,引導幼兒說出剛才是怎么玩的。
(二)幼兒再次操作,引導幼兒探索滾動的物體。
師:你的材料寶寶能滾動嗎?為什么?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解釋物體滾動的原因:知道圓形的東西都能滾動起來。
師小結:圓形的東西都能滾動起來,方形、三角形的東西不能滾動。(評析: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現不同形狀的物體是否能滾動)
(三)出示圖表記錄,引導幼兒發現滾動的物體,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滾動現象的理解。
師:今天小朋友學會了新的本領,現在請小朋友幫魏老師找一找,哪些物品會滾動?
(四)拓展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能夠滾動的物體。
師:今天我們玩了滾一滾的游戲,知道了圓形的東西能夠滾動,在生活中你發現有什么東西也是滾動的呢?
(五)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為主,且緊密圍繞著“滾動”這個有趣的現象而展開,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自我發現的機會和條件,淡化了“教和學”的'界限,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玩滾動游戲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在玩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2、活動內容有趣,操作性強,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在探索活動中,層層遞進加深了探究難度,但是在教師的適時指點和引導下使得難點迎刃而解,整個活動在輕松愉快、充滿情趣的氣氛中進行,讓幼兒始終保持濃烈的興趣,使教育極富感染力,效果甚為理想,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3、活動環節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活動中以球為切入點,在二次操作的過程當中,逐層遞進、層層加深,教師有層次、有步驟的拋出探索要求,幼兒帶著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每個環節間有著內在的聯系,有助于推進幼兒較深入探究滾動物體的外形特征和它們的不同現象,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發現的樂趣。
4、實效性強,面向全體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使每位幼兒都有參與探索和發現的機會,所有的科學現象都是讓幼兒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的。真正讓每個幼兒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促使幼兒自主地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動有些單一,活動過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體能夠滾動,哪些物體不能夠滾動,其實不同的滾動物體他們的滾動面也的不一樣的,這點應該在活動中也有所體現,讓幼兒有所了解,這樣有助于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想:
我們班的幼兒特別喜歡電動玩具,我設計了“會動的玩具”這節課。讓幼兒初步認識電池,通過“電池的變化”,讓幼兒知道電池能通電,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在實驗中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索科學的`欲望。
活動目標:
1.知道電池能通電,了解電池的用途。
2.讓幼兒學習自己安裝電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
3.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動小汽車人手一只。
2.電池人手兩個。
3.電池充電器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啟動裝有電池的電動汽車,請幼兒觀察。
提問:
(1) 你玩過電動玩具嗎?
(2) 為什么這些玩具會動?
小結:在會動的玩具里有些玩具是靠安裝電池發動。
二、操作活動:安裝電池
1.學習認識電池的“正負”極。
2.請幼兒動手給自己的賽車安裝電池。提出操作要求。
(幼兒操作,師幼共同檢查。)
3.操作小結:你注意到了嗎?電動玩具一邊有彈簧,一邊則沒有,有彈簧這邊對電池的負極“—”。沒有彈簧這邊對電池的正極“+”。
三、游戲:賽車
1.排列賽車,開始游戲。
2.請幼兒觀察為什么有些車落后了?
有些車開到半路停了下來。
小結:電池能通電,當電池里的電用完時,玩具就不會動。
四、把電充回來
1.教師以安慰的口吻說,大家別著急,老師想辦法幫你把電池充滿。
2.教師出示電池充電器,給電池充電。
小結:電是一種能量,它萌讓很多東西發光,也能讓物體動起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操場繼續賽車。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