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必備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尺是一種測量工具,了解“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收集、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尺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到各種各樣的尺,幼兒數學用書《好朋友的身高》。
活動重點:
了解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難點:
有對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過程:
1、認識尺:
教師出示尺,引出有關尺上計量單位的基本知識。
——“你以前見過這樣的尺嗎?它通常有哪些用處?”
“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
幼兒觀察自己收集到的尺,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仔細觀察自己收集到得各種尺,想想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每把尺上都有計量單位,因此可以用來測量距離;知道不同的尺在形狀、長短、材料上的不同。
2、了解尺的測量功能:
教師請兩位身高差不多的幼兒站在集體面前,請大家目測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并且估算各是高多少,矮多少。
師生一起用尺來檢驗目測的結果,得出通過尺的丈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某物體的高度或長度的結論。
3、實踐活動:
幼兒相互之間測量身高,并將測量結果記錄在幼兒數學用書上,然后仔細比較好朋友的身高數據,得出自己的好朋友中間,誰最高、誰最矮、誰和誰一樣高。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手觸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軟和硬、光滑和粗糙等特征。
2、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觸摸和觀察的結果。
3、了解不同的觸覺差異,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摸箱4個,花布2塊
2、獼猴桃16個,蘋果17個,冬棗20個,桔子17個,香蕉6個,其他水果若干。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請幼兒猜一猜桌布的下面是什么,引導幼兒了解可以用小手摸出水果。
出示魔術箱,請幼兒摸摸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
2、猜測魔法箱里的水果,感知獼猴桃的觸覺特征。
幼兒摸一摸,說一說自己摸的感覺,并大膽的猜一猜箱子里是什么水果。
把水果拿出來進一步觀察,引導幼兒感知獼猴桃軟軟的、毛毛的、圓圓的等觸覺特征。
3、摸摸各種不同的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不同觸覺特征。
結合已有經驗,談一談其他水果的觸覺特征。
自選喜歡的'水果,摸一摸、說一說自己的觸覺感受。
歸納小結觸摸感受。
4、游戲《請你把它摸出來》
幼兒根據教師所說的水果,從魔法箱里面把它摸出來。
幼兒自由摸箱內的水果,體驗觸摸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裝在罐子里搖晃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能夠辨別聲音的不同及大小,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小石子、大米、玉米粒分類盛放,勺子、廢舊八寶粥空罐子每人一個);
2、裝有沙子、扣子的罐子各一個、透明空杯2個;
3、分別裝有小石子、大米、玉米粒的罐子各一個;
4、歌曲《數鴨子》。
活動過程
1.會唱歌的小罐子
(1)猜想罐子里的秘密
教師逐一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沙子和扣子的罐子。
“小罐子為什么能發出聲音呢?”
“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個聲音比較大,哪個聲音比較小?”
“大家猜一猜,這兩個小罐子里面會裝著什么東西?”
(2)揭曉答案
教師逐一將罐子里的.物品倒在透明杯里,供幼兒驗證自己的猜測結果,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搖晃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罐子里的歌聲
(1)罐子里的歌聲
教師提出探究任務:試一試哪種材料放在罐子里發出的聲音最大?講清楚操作要求。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操作。
(2)制作響罐
幼兒選擇一種材料裝進罐子里,蓋上蓋子做好響罐。
(3)我的發現
幼兒說己在探究中的發現。
3.我和響罐一起唱
(1)我的響罐: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罐子里的東西,分組站好。
(2)我和響罐一起唱:用響罐做樂器一同演唱《數鴨子》,隨音樂退場。
活動延伸
探索同樣的物體,放入不同材質的容器內,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2、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四、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與綢布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范。
3、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1、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干燥時,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游戲《頭發飛起來》
1、教師示范游戲,將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游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游戲,并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活動反思:
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以幼兒興趣為切入點,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材料,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學習的環境,讓幼兒與各種材料進行互動,從而感知滾動的科學現象,整個活動孩子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目標達成度極高。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題目
怎樣站得穩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怎樣使紙板站得穩的實驗,感知不同物體重心的位置不同,激發參加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培養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
圓形紙板、方形紙板、不規則三角形紙板、多邊形紙板、圖書、粗細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動過程
看一看紙板的形狀。
探究的問題。
(1)用棍子把不同的東西穩穩頂起來的位置一樣嗎?
①頂在方形和圓形紙板的中間,能頂起來。
②頂在三角形和多邊形物體的`不同位置,能頂起來。
(2)用粗細不同的棍子頂相同紙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誰的花片放得多?
①粗的棍子頂得多而且穩。
②細的棍子頂得少還不穩。
記錄實驗結果。
你能讓紙板小動物站起來嗎?
(1)用鐵夾子夾住紙板小動物,就可以立起來。
(2)用橡皮泥包住紙板小動物的下面,小動物就站起來了。
(3)把紙板小動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1.提供積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實物,讓幼兒比一比,同類物品誰搭得高,說一說為什么。
2.讓幼兒利用積木、易拉罐等材料進行搭高樓比賽。在競賽活動中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只有將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優秀的科學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