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16 10:55:5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科學教案 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認識粗細,感知粗細的相對性.準備:1、長度相同,直徑明顯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兩端盡量一樣粗.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徑明顯不同的圓柱體兩個.活動與指導:

  1、教師同時出示兩根木棒,把木棒兩端對齊拿手里或立在講臺上,讓幼兒觀察木棒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引出粗細的概念。

  2、把3根木棒兩兩經較,用目測找出最粗和最細的木棒,特別強調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細節,比最細粗些。從而使幼兒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3、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師生小結粗細的特征,讓幼兒說出,粗些、細些、最粗、最細等詞。

  4、按由細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8、9頁的練習: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目測比較物體或者物體某部分的粗細,分別把最粗,細些,最細的物體某部分的涂色。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么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啟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么多規律,怎么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并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回規律、四季的輪回規律等)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電磁鐵的特性作假設性的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會設計簡單的實驗記錄表和試驗報告。

  2、知道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3、培養學生的制作能力(學會制作電磁鐵的方法)、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4、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態度。

  教學方法:

  1、本課通過課題直接引入新課,以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2、教師在組織制作電磁鐵這一教學環節上,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做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本課教學時,教師可課前組裝好電磁鐵,課上實驗完畢后,讓學生自己拆開電磁鐵,觀察結構,再組裝好。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也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及感受、體會、從而導入新課。

  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出示課前收集的各種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板書通電的線圈)

  2.提問: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說出電磁鐵是否有磁性和兩極)

  二、猜想假設

  學生質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學生討論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實施探究

  1.演示實驗:

  (1)做個電磁鐵,不接電源,用它接近大頭針。

  (2)將電磁鐵連接電源,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3)將電磁鐵電源切斷,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2.談話:

  剛才的`實驗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發現?

  3.討論:

  這個裝置有時有磁性,有時沒有磁性。你認為這與什么有關系?

  4.談話:

  你想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嗎?實驗完畢后,請你拆開這個裝置,看看它的結構是怎樣的?還要把它組裝好。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學生自己動手做個電磁鐵,(分有鐵芯和無鐵芯兩種情況)

  五、展示交流

  小組匯報結果

  (1)有鐵芯的電磁鐵磁力大。(2)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沒有磁性。(板書通電有磁性斷電沒磁性。

  六、拓展創新

  生活中利用電磁鐵來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說一說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知道了電能產生磁,學會了制作電磁鐵,了解了電磁鐵的應用。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了解玩具發聲的各種方法。

  2、初步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各種玩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提問,引起興趣:通過游戲,引出聲音的主題。

  (二)第一次探索:

  1、激發幼兒讓玩具發出聲音的愿望。

  2、幼兒探索電動玩具的發聲方法。

  (三)交流討論: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讓玩具發出聲音的。

  2、引導幼兒說出“開關”,了解開關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

  1、啟發提問,激發幼兒幫助其他的玩具發出聲音。

  2、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讓玩具發出聲音。

  3、引導幼兒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嘗試。

  (五)講評:

  1、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2、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的名稱,如:捏、拉、搖、敲……大家一起做動作。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教案

  教學要點:

  三年級 第一單元 課題1 探索自然 第一課時 盲人火車

  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帶上蒙眼布,且沿著一條自然的路線在教師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聽覺和觸覺變得靈敏。

  2、在活動中培養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1、每小組不超過8人,每人一個蒙眼布或手帕。

  2、課前勘查好場地,并確定要把學生帶到何處,以及想給他們展示什么。可以讓學生穿過一片草地(聽其沙沙聲),或者在樹林附近(讓學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樹葉,觸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糞便、草、樹皮、磚、石頭、粘土塊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區、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學生摔倒的東西。

  4、活動之前每組選一名學生將其訓練為引導員,負責該小組活動。

  教學過程:

  1、引入

  我們都非常依賴我們的眼睛,今天我們將用我們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們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學生分成8人小組。依次把每個小組帶到選好的地方。幫他們帶上蒙眼布并確保孩子們不會看見(告訴他們偷看就無法獲得很多的樂趣)。讓學生們每個人扶著前面人的肩膀組成一列火車的樣子。

  3、活動開始

  老師帶領火車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讓火車保持安靜,讓學生聽聽周圍的聲音。 師:孩子們你們都聽到了什么聲音?

  ……

  師:這些聲音是自然音還是由人或機器等發出的聲音?(如果孩子們聽到的是鳥叫聲的話就讓他們模仿)。

  4、活動結束

  師:孩子們終點站到了,請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線 互相交流。

  師:你是根據什么猜測的?

  ……

  5、五官兄弟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動他們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同學們請大家今后用我們的五官兄弟感受我們身邊美好的自然。

  第二課時 一片草地

  教學要點:

  讓孩子們坐在一片草地上,觀察并記錄他們所見的東西。

  教學目標: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動物。

  2、研究技能:使學生描述他們的所見,使觀察變得敏銳。

  3、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敏銳度。

  4、要求學生保持安靜且反應迅速。

  5、討論垃圾問題。

  教學準備:

  白紙、鉛筆。

  教學過程:

  1、引入

  帶孩子們到“研究”區。

  師:看這片草地,你們認為這里有哪些植物和動物呢?今天我們就弄明白這些問題!

  2、指導學生在各自周圍半徑一米的范圍之內,觀察并記錄盡量多的植物和動物。(強調這不是比賽,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種動植物的種類,而是一項觀察游戲)。可將不知道的動植物名字編號,如:小草1、小草2。

  活動開始。

  3、匯報交流

  a、在草地上發現了哪些植物和動物。

  b、將學生在草地中發現的動物和植物的總數合計。

  c、討論交流:非生命物體(基層—泥土、石頭)、植物和動物。

  4、小結

  正如同學們在研究中見到的那樣,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許多植物和動物生活在草叢中,它們的量實際上要比同學們列舉的.多,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動物。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個群落。

  第三課時 觀云

  教學要點:

  讓孩子們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觀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狀。

  教學目標:

  1、了解云(天氣)。

  2、增強觀察力和想象力。

  3、學會放松。

  教學過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時間看云的?今天就讓我們到校園中好好的欣賞一下變化無窮的美妙的云!

  2、觀云

  讓我們抬頭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狀的?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讓孩子們充分地去觀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與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狀在變化嗎?

  你們看見云在動嗎?云是通過什么而動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們總是白的嗎?

  當運遮擋住太陽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你們以前曾經臵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嗎?

  教學目標:

  課題 2 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通過玩旅行棋,觀察并分析圖片以及制做環境問題圖,熟悉一些與環境有關的現象,初步培養環境意識。

  教學準備:

  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準備一個小東西作為棋子,繪制好的校園或社區地圖,每小組一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環保小衛士

  孩子們,大家一定下過很多種棋吧!跳棋、軍棋、象棋…但是有沒有誰下過環保棋呢?今天我們就來比賽下環保棋。

  同學們首先讓我們認真觀察旅行棋盤上每一格是什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下面讓我們拿出我們準備好的材料做一個骰子,小組內做一個骰子就行,老師示范。(把橡皮或肥皂、木塊等切成一個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分別寫上1、2、3、4、5、6幾個數字)。制作是請同學們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游戲吧!開始之前請同學們聽清游戲方法:從起點開始,組內同學輪流擲骰子,骰子朝上的數字是幾,就走幾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畫的是什么,表現不同,會有不同的獎罰。誰最先得到小蝸牛頭上的王冠,就授予誰“環保小衛士”的稱號。

  明白嗎?!好,讓我們開始吧!

  孩子們通過剛才的游戲你開心嗎?

  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開心哦!讓我們來聽聽究竟怎么回事?

  哦,原來如此啊!

  那么,在這些與環境有關的想象中,你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

  匯報交流。

  第二課時 畫環境問題圖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三是充足的氧氣。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4、蚯蚓的選擇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干土、濕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么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境?

  2、學生自由發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并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

  1、過渡:那么,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四、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境?

  2、過渡:跟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3、學生看書11面的圖片,說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4、拓展:當環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

  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課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

  活動導入:

  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

  活動指導:

  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后的時間里堅持進行觀察。

  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現、新問題)

  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

  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葉的分布情況。

  二、我們的思考

  1、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么大部分是綠色的?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么作用?

  2、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1、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

  2、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多數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料。

  4、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容。

  5、師:板書: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6、師:(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養料,還為我們人類和動物制造養料和氧氣。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書設計】:

  4.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科學教案 篇7

  【課前導學】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的內容。

  【課堂講學】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的內容的情況。

  二、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和實質。

  5、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9、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度,以實現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三、歸納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人類的.使命。

  四、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與現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五、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具有的科學態度——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課堂練習】

  問題一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一文選用了哪些材料闡述了什么論點?

  問題二 本文運用了比較論證的方法,請結合文章,說說什么是比較論證,作者是怎樣通過比較來闡述道理的。

  問題三 以具體語段為例,試分析體會本文語言的特點。

科學教案 篇8

  (一)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不同的能量。

  ●能夠區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區別。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開發新能源。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并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了解能源的來源

  師問: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同學們說了這么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并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小結:我們生活或生產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對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后的'想法。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占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并且多開發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耳朵11-09

科學教案四12-16

手的科學教案01-03

幼師科學教案02-19

精品科學教案03-03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