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11 10:02:1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科學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膽想象,愿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

  3、能設計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

  教學準備:

  1、植物與土壤的圖片和資料。

  2、三株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3、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

  4、搜集贊美土壤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學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對植物生長作用的.有關圖文資料。

  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卡。

  1、提出問題: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2、猜想與假設,并做好記錄。

  3、制定方案:小組內進行。

  4、實施探究;

  應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5、匯報討論結果。

  小結學生探究過程與結果。

 。ǘ┗顒佣

  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1、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資料。

  2、組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設計實驗方案,將預測結果記錄下來,并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3、學生試著匯報科學推斷。

  小結:這個實驗需要較長時間來觀察,要堅持不懈。

 。ㄈ┱故窘滩纳系馁Y料卡

  (1)小組討論土壤對植物的意義

  (2)小組展示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土壤對植物的意義

 。ㄋ模┩卣够顒樱豪^續觀察、記錄實驗情況。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喜歡大膽想象;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愿意合作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知道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用耳朵仔細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2、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耳朵。

  二、活動準備。

  教具:寶寶熟悉的各種聲音的`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放錄音。

  師:什么聲音?

 。1)讓寶寶逐一聽汽車、火車的喇叭聲和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

 。2)師:剛才,你們聽到了汽車、火車的聲音,小動物的叫聲,你們是用什么聽到的?

  2、教師引導寶寶認識耳朵。

  師:寶寶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靈,小朋友用它聽聲音。

  3、讓寶寶自由地說一說、學一學。

  師:大家還聽過什么聲音?

  4、請寶寶用雙手捂住耳朵,試一試能否聽到聲音。

  告訴寶寶:耳朵的用處很大,我們要保護它。不沖它大聲叫喊,不挖耳朵。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據;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教學準備】

  準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課前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

  在進行第一個環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提出問題——人的身體從小到大會發生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

  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4、實施探究

  A、探究人的一生身體發展變化特征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發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還準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現什么。

 。2)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3)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美麗青春痘、說話的聲音變粗、喉結突出……

  同學們發現了很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人出生后,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逐漸的衰老,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歷發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衰老期(60歲以后)等4個發展階段。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經歷的過程.

  人的身體特征發育比較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發展階段時間比較長短因人而異。

  B、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

  同學們已經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據你感覺到什么?如果利用這些數據制成表格或圖形,研究起來就會更明顯。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統計表、條形碼統計圖生、折線圖)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察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請寫在下面:

 。1)圖表

 。2)發現

  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青春期是由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衛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我們在青春期應該注意什么?(加強鍛煉、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心理咨詢)寫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6、拓展創新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寫出研究報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專題研究。

  7、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了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點,注重個人保健。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紙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來喝水、而且很輕。創設寬松舒適的環境,引導幼兒直觀感知紙杯的承重,并通過自己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紙杯承重的探究活動,不僅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而且培養幼兒進行分工合作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生變化。

  2.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奮和滿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分工合作的經驗

  物質準備:紙杯、A4 打印紙(約40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幼兒展示力量。

  引導語:這次我們要玩與力量有關的游戲。你有力量嗎?請給大家展示一下。

  2.懸念導入,情境引出“紙杯大力士”。

  提問:鋼琴后面藏著一位小客人,說他能撐起特別重的東西,你相信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引發幼兒猜測及探索興趣。

 。1)對比打印紙和紙杯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如果把這么重的打印紙放在杯子上,紙杯會怎么樣?

 。2)示范紙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導語:紙杯放在干凈的卡紙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個底板防止傾斜。

  (3)教師示范放打印紙,請幼兒大膽預測結果。

  提問:輕輕地放在了紙杯上面,壓塌了沒?這一個紙杯最多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實驗。

 。1)教師提出要求,協助幼兒分工。

  提問:按照課前的分組,你們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兒開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重點提醒分工和操作要點。

  3.師幼共同討論,科學記錄結果。

 。1)討論“放了多少包”的問題。

  (2)幼兒完成記錄表。

  4.增加紙杯數量,探索紙杯數量與承重的關系。

  (1)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兩個紙杯的承重。

  提問:兩個杯子,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記錄第二次實驗結果,發現規律。

  引導語:你從記錄表上發現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動

  1.引發幼兒對3個紙杯承重能力的猜測。

  提問:再加一個紙杯,你覺得能撐起什么?

  2.師幼合作用紙杯撐起小朋友,達到活動高潮。

  引導語:我要把他輕輕的抱起來放上去。小杯子,能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3.邀請成人參與體驗。

  提問:用9個紙杯,可以撐起一位大人嗎?

  4.延伸拓展。

  師:紙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還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現呢?請小朋友回去后,大膽探索,下次我們一起來交流。

  【活動延伸】

  園內延伸:在建構區投放紙杯、紙板,為幼兒提供繼續探索的平臺。

  園外延伸:鼓勵幼兒利用家中材料挑戰紙杯承重的游戲,并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反思】

  “紙杯力量大”比較符合課程游戲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探究游戲的暗示,引導幼兒大膽地、放松地進行活動;顒又幸龑в變捍竽懙丶僭O,再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終發現紙杯的數量與承重之間的關系,感受紙杯的神奇“力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地面上進行的,為幼兒帶來更為舒適、放松的探索環境,而且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工合作,既培養了幼兒的集體意識,也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過程和方法: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難點: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

  重點: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組派一位學生把垃圾帶到學校來進行分類和稱重統計。

  2、收集垃圾堆、垃圾場的圖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圖片。

  3、教師準備彈簧秤。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

  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組派一名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統計工作。(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在家稱量好再把數據帶到學校來進行統計,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和稱重演示。)

  課前布置:

  1、調查走讀生數量

  2、要求將垃圾家庭垃圾帶到學校。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先自學課本第一課,將垃圾在家里分類后進稱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類、稱重和填寫記錄表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師演示垃圾的分類和稱量。

  2、學生分組分類,稱量并填寫“我家一天產生的垃圾統計表”表。(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衛生。)

  三、關于垃圾的討論

  1、請學生說說各種垃圾的。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表格,統計全班所有家庭產生垃圾的總重量。

  3、學生匯報后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北京人均日產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師引導至少提煉以下幾點:

 。1)人們的家庭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2)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商場、學校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丟棄后,會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學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課堂小結

  討論并記錄通過學習懂得的與垃圾相關的知識,也記錄下學習了這節課產生的一些思考。板書設計:

  一天的垃圾教學反思:讓學生將垃圾帶到學校合適嗎?在尊重事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的要求下,如何幫助學生的一天的垃圾。對于以住校生為主體的學生,這確實比較困難。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房屋、橋梁結構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

  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過程與方法

  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并得出合理結論。

  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大膽假設又能在實驗中小心求證。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相同的卡紙粘貼而成),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鐵墊圈、竹片或尺子。

  教師自己準備:有關的建筑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新課

  在三年級時,我們研究過紙承受拉伸和彎曲的性能。說說紙承受彎曲的性能如何?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1)圖片導入了解:房子和橋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撐的。這要通過觀察、比較最簡單的房子和最簡單的橋的結構特點來認識。用板凳來比喻柱和梁,用板凳來比喻房子和橋梁,學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橋梁結構的共同點了,因為它們在結構上都和板凳是類似的。

 。2)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柱子承受的壓力是要把柱子壓短、壓碎,這當然是很不容易的。橫梁承受的壓力要把橫梁壓彎、壓斷,這就比較容易了。所以,研究橫梁抗彎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紙,那么你們在學習中特意去留心紙的特性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紙抗彎曲的能力與什么有關。

  1.、教師提出問題:

  薄的紙連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彎曲了。那厚的紙呢?

  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紙的厚度,紙的抗變曲能力會怎樣呢?(小黑板出示)

  2、通過同學的猜想會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加強引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彎曲的因素上

  3、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指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與實施中注意的問題。

 。1) 注意實驗應控制哪些量不變。

 。2) 怎樣表示紙的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4、并根據所得數據制成曲線圖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本課時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得要培養)

  5、最后得出結論:增加厚度可以明顯地加強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還是立放。

  我們發現橋梁的橫截面一般是什么樣子的?觀察橋梁是怎樣安放的,通過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說說這樣安放的理由。并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由。

  四、課堂小結

  提問歸納本節課學習的要點,指名這生回答教師給予更正完善。

  【信息反饋】:

  《抵抗彎曲》是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動。通過在不同厚度的紙上放墊圈,比較不同厚度的紙抗彎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討長方形截面的橫梁平放好還是立放好。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增加紙條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紙條的抗彎曲能力,并用推理的方法認識橫梁立著安放的道理。學生在實驗中逐步學會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和記錄數據,運用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我認為上好這堂課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把握好控制變量。因此,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我就讓學生討論這個實驗怎樣做才能減少誤差。經過討論,學生會知道:紙放在兩個盒子上面做成橋的樣子,兩個盒子之間的架空距離應保持不變;墊圈要放在不同厚度(寬度)紙的相同位置(紙的中間),最好把墊圈疊起來。學生的回答正是解決了控制變量的好辦法(兩個盒子之間的架空距離應保持不變;墊圈放在同一位置),控制量一定了,于是,我讓學生分組實驗。學生用三張不同(寬度)厚度的紙進行實驗,邊實驗邊觀察記錄。實驗結束后,學生對記錄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并交流,不斷追求實驗的科學、嚴謹。最后,學生總結初步發現: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強。

  在科學課上,應該把時間把發言權都交給學生,在他們那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學生會從完全不知道的問題中,慢慢的加劇自己的看法,得到你異想不到的結果。就這個非常的嚴謹,數據非常的明朗,讓我認識了孩子們嶄新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薄殼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安全帽、拱橋、拱形屋頂等,但這樣的知識內容在小學、初中的教材中才會出現,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我們用幼兒身邊常見的雞蛋殼、鉛筆、紙、積木等,通過幼兒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來感知體會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也許不是所有的幼兒實驗都能成功,但如果他們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喜歡探索,這也是我們活動的一個收獲。

  活動目標——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個人操作材料:1/2雞蛋殼4-5個,削好的鉛筆

  2、分組操作材料:針筒、卡紙條、書、積木、裝水的盆、托盤若干,紅色筆一支

  3、有關拱形的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雞出殼”引起幼兒興趣

  二、幼兒探索力作用于雞蛋殼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現象

  1、提問: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你們愿意來做個實驗嗎?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分別戳蛋殼的凹面、凸面。

  3、教師、幼兒共同小結: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殼是雞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雞蛋殼內、殼外做注水實驗,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針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兒做實驗。

  3、幼兒交流實驗的結果。

  4、教師講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針管里的水就象是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當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流掉了,就像是鉛筆上的力大部分沿蛋殼表面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拱形橋面也能承受較大的力;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水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現象

  1、幼兒用卡紙和積木分組合作搭橋,要求是用兩塊積木做橋墩固定,卡紙做橋面,橋面至少要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不會塌掉。(活動中如果幼兒不能想到拱橋,可提醒幼兒想想還有什么形狀的橋。)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積木,提問: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物品?

  2、教師用多媒體圖片做介紹,使幼兒明白物品設計成拱形的原因。

  結束:小朋友們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設計拱形的物品,并把它們畫下來,讓其他人了解這些知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手的科學教案01-03

關于科學教案01-07

昆蟲科學教案01-09

精品科學教案03-03

科學教案模板02-22

幼師科學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