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自己身體有哪些部位可以動。
2、能用紙人偶創造性地擺出各種造型。
活動準備:
畫有人體輪廓的大紙六張:關節處用圓釘固定,身體各部分可以動的約人偶,幼兒人手一個;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分組操作。
提問: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動?
幼兒分成五個小組,每組一張人體輪廓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實際運動情況,將身體可以動的部位,用筆標記在人體圖的相應位置上。
2、集體討論。
將五幅圖展示出來,請各個小組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探索的結果。
師生共同討論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動,由老師在空白的人體圖上標出。
3、幼兒自由操作。
幼兒自由操作紙人偶,用它擺出各種的動作造型。
與同伴交流自己所擺的動作,可以互相做一做自己、對方擺的動作。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說等感知活動,激發幼兒對干果的興趣。
2、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營養價值。
3、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核桃、板栗、花生、桂圓、葡萄干、紅棗等,各種果實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放音樂《摘果子》,激起幼兒興趣。
二、認識干果。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籃子,想知道是什么嗎?讓我們一起來倒數5個數吧!"5、4、3、2、1哇!有好多好吃的果實呢!誰來說說都有什么?有板栗、核桃、花生……真多呀!。
2、在生活中你們吃過這些果實嗎?
教師出示ppt,這是什么?核桃。誰來說說核桃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呢?請幼兒來摸一摸。他的`殼怎么樣?吃起來怎么樣?吃起來像蘋果一樣有很多果汁嗎?
幼兒說出,皮很硬,果汁很少。
師總結: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這些都是干果,我們一般吃它的種子。果汁很多的蘋果屬于水果。
出示ppt,幼兒說出板栗、花生、桂圓。幼兒觀察,他們的殼怎么樣?吃的果肉怎么樣?
師總結: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我們一般吃它的種子,這些都是干果。
3、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干果?幼兒討論。
師總結:開心果、瓜子、杏仁、松子等,這些果實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吃它的種子,這些都是干果。
4、出示加工而成干果食品——葡萄干、紅棗,引導幼兒知道這也是干果,是叔叔阿姨經過加工而成的。
瞧!這是什么呀?(葡萄干、紅棗!)它們是水果還是干果,為什么?
小結:葡萄干和紅棗它們都屬于干果,是人們用曬干、烘干等方法把它變成干果,所以他們都屬干果。
三、干果對我們身體的好處。
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干果,那干果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多吃堅果還可以美膚、健腦、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抗衰老等好處,但凡事有度,不可貪吃,避免營養過剩引起發胖。補充微量元素。
四、游戲:《我是誰》
小朋友們今天高興嗎?高興。那我們一起來玩《我是誰》的游戲!我來說一下游戲規則:當搖鈴開始時,大家分2組傳球,當搖鈴音樂停,球就不傳了,球在誰的手里,小朋友就介紹自己是哪種果實!例如:我是蘋果,蘋果是水果!老師發果實的圖片,小朋友貼在胸前。聽搖鈴音樂!玩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系。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鏟子、衛生紙、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盤子、四個紙杯(其中三個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個杯子裝水)、一只量杯。
【活動過程】
幼兒提前兩天到種植園,拔出幾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為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干枯。
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里有死蟲子。
(3)土壤里有蚯蚓、螞蟻。
★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濕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
(2)泥土中有空氣。
說一說,植物為什么會在土壤里生長?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長,是因為土壤里有肥料。
(2)因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將三杯土放在三只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里沒有水。
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
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
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
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注意事項】
1、幼兒取泥土包入衛生紙中時,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選取較濕潤的土。這樣,紙濕的效果較明顯。
2、幼兒向三杯土澆水時,水不宜多,以防水從杯口溢出流到盤中,影響觀察。
【活動拓展】
啟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活動反思:
該活動我能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活動中讓幼兒帶問題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于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并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象,我能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兒了解了土壤對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后和幼兒開展討論,哪里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活動中,我也發現幼兒對于土壤的作用,了解的不是太多,這說明,在課前我還應讓幼兒做好這方面的'知識準備,豐富幼兒的知識面,以利于幼兒在活動中展開熱烈討論,讓幼兒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學會自己找答案,而不是教師的灌注式,以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發現身邊的科學。
小百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初步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對其進行分類。
2.學會用↓記錄沉,用↑記錄浮,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木塊、鐵制湯匙、乒乓球、石頭、海綿、玻璃球、鑰匙等;干抹布若干,裝有清水的透明大盤一個,供幼兒做實驗的實驗盆若干。
【活動過程]
階段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你覺得什么物體是可以在水中浮起來的?什么物體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2.猜猜看,石頭和乒乓球,它們放入水中會怎樣呢?
(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說:“不如我們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好嗎?”)
教師小結
像石頭這樣沉入水底的現象叫沉,像乒乓球這樣漂在水面上的現象叫浮。我要把這個發現用標記記錄下來,石頭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頭表示即↑。
分析與反思
首先借助隨手可見的材料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幼兒的討論、驗證教師小結沉浮概念,為后續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豐富自己的經驗做準備。
階段二:幼兒動手操作
1.實驗
我將一個裝有清水的盆子、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材料(在這里對家長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們的支持表示感謝:-D)、記錄紙、筆等投放到區域中。
沉浮實驗開始了,孩子們經過簡單協商決定由宸宸、蕊蕊、曉軒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進行實驗,淼淼記錄結果。
2.統計
區域活動結束的小結時間里,我請淼淼根據記錄表格介紹實驗結果,請宸宸演示操作,這樣一來,幼兒直觀深刻的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一定會沉(乒乓球)、小的不一定會浮(硬幣),塑料的不一定會浮(班中的塑料螺絲),金屬的不一定會沉(鐵碗)。
分析與反思:
蒙臺梭利曾說過: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見自主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將本環節重點設置為幼兒自由探究物體沉浮特性,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干涉幼兒,只是向幼兒講清活動規則(水濺出來要及時擦干等),鼓勵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并記錄。
階段三:設疑活動,如何將沉的物體浮上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這個區域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
經過探索,孩子們對物體的沉浮特性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于是,我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擴展幼兒經驗:你們能想辦法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嗎?你能想辦法幫助浮的物體沉下去嗎?
問題一出,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并在游戲中進行實驗:
有的說:我把它(紙杯)摁下去不就行了。
有的說:哎,還是不行,你一松手它就起來了。
曉軒:等會等會,你使勁摁倒底,(紙杯)進去水了它就沉到底了。
分析與反思
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孩子們積極性更加高漲,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如:在塑料紙上放東西,這樣塑料紙就會沉下去;把硬幣放在紙杯里,硬幣就會浮起來,等等。
階段四:物品歸類
1.將浮的物品放在↑的盒子中。
2.將沉的物品放入↓的盒子中。
分析與反思
通過分類,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進一步鞏固。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園《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藝術領域也明確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材料開展教學活動,而大班的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蓋子為主材料,設計了《蓋子寶寶旅行記》這一活動,讓幼兒根據蓋子拓印的形狀,大膽的想象,用色彩鮮艷的油性筆,高光筆進行添畫,既讓幼兒體驗到了創作的樂趣,又增強了他們講述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用添加的方法把蓋子變成不同的形象。2、幼兒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想象、創造的樂趣。
重點難點:用拓印的方法和添畫法表現出蓋子不同的形象。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蓋子,黑色的長卷一幅,各種顏色的顏料。2、高光筆,油性筆,幼兒每人各一支。3、《郊游》的音樂,輕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不同形狀的蓋子。師: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森林里旅行,出發吧!(幼兒隨音樂進入教室)師: 咦,我們遇到了誰?蓋子今天躺在這里,沒有人和他一起玩,我們現在和他一起玩一玩好嗎?在玩之前,老師有兩個問題要提出,你的`蓋子和其他的蓋子寶寶有什么不同?如果蓋子可以走路的話可以怎么走?(幼:形狀不同,顏色不同、花紋不一樣、圖案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有的高,有的矮……)
2、 引導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中體驗蓋子拓印的樂趣。師:這些蓋子說:“我天天躺在這里動都不能動,我也好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旅行,你們愿意幫幫我嗎?”(幼:愿意)那我們要怎樣幫幫它呢?但是蓋子想穿很漂亮的衣服,你們看老師在后面準備了什么?(幼:顏料)現在請小朋友挑一個你喜歡的蓋子給她穿上漂亮的衣服,開始行動吧!
3、給蓋子添加五官和肢體。師:我們剛才帶著大大小小的蓋子寶寶到馬路上走一走,但是這些蓋子說,我想要看到更美麗的風景,想要聽到更好聽的聲音,你們愿意幫幫我嗎?(幼:愿意)。那你們要怎樣幫幫我呢?(幼:先給它畫上耳朵,眼睛。)還給他畫上什么呢?(幼:鼻子、嘴巴。)可是蓋子又說了:“我變成蓋子以后,我想和我的好朋友手拉著手一起去旅行”那要怎么辦呢?(幼兒:給他們畫上手。)但是有的好朋友如果很遠很遠的話,我要怎么辦?他要和好朋友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怎么辦?
4、幼兒根據蓋子拓印的影像,進行大膽的想象,把蓋子變成不同的形象。師:蓋子終于出來旅行了,他現在可高興了,看這個蓋子它走著走著,遇到了誰?你們覺得它像什么?它又走著走著遇到了誰?蓋子呀,在旅行的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那就看小朋友等一下能不能幫忙把這些還沒有變身的蓋子,變成一些更有意思的東西,你們覺得它像什么,你就把它變成什么。(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展示作品,分享交流。師:蓋子到底在旅行的途中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誰能把你的蓋子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說一說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 首先,是游戲法游戲能調動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活動的開始我就以小朋友去森林里旅行碰到了蓋子寶寶,蓋子寶寶要和小朋友玩一玩的游戲來導入,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其次,我還讓幼兒用蓋子拓印并將蓋子寶寶的五官和肢體,還有蓋子變成的不同的形象,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幼兒體驗創作的樂趣,建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本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幾種顏色,而是為了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所以,設計要注重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認識顏色、使用顏色,同時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
中班幼兒可能會對調色活動本身感興趣,他們的興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設計不僅要為幼兒創設自由探索的機會,還應該組織幼兒討論探索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科學現象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常見物體的顏色。
2.對顏色變化感興趣、喜歡實驗活動。
3.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說明:能夠意識到色彩美是幼兒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觀的,但是,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比認識幾種具體的顏色更為重要。幼兒時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即時認識活動就成了幼兒自身的需要。
2.難點: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說明:啟蒙教育不是為了追求某種即時效果,而是為了給幼兒今后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所以活動應該定位于讓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而不是對實驗結果的興趣。但是對于中班幼兒要通過活動,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難度的。
活動準備
顏料和調色用具。活動室的布置要色彩豐富、協調。
活動過程
1.通過認識顏色的`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1)分散觀察。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人的眼飾、周圍物品中豐富多彩的顏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顏色的名稱。
(2)集體活動。首先讓幼兒回憶觀察的顏色,教師出示相應的色塊,并讓幼兒進行顏色的指認和命名活動。然后讓幼兒談談最喜歡的顏色、什么東西和自己喜歡的顏色是相同的……。
2.通過使用顏色的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顏色,體驗色彩的美,引起對顏色的興趣。
(1)涂色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需要涂色的畫,如樹、水果、花……,讓幼兒涂上相應的顏色,要求與實物本來的顏色相似。
(2)配色活動。讓幼兒在空白的玩具、服裝、樹葉圖上涂色,鼓勵幼兒自己配色。活動后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談談最喜歡哪幅畫的顏色。
3.通過實驗活動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1)調色活動。先讓幼兒自由探索,用顏料進行調色實驗,體驗發現的樂趣。然后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調色的經驗,談談顏色的變化。教師還可進一步操作實驗讓幼兒發現調色的結果是豐富多變的,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制作活動,讓幼兒通過制作和玩耍七彩風輪,引起懸念,產生求知欲。
活動反思
在調色活動中感受顏色的多變,大大地激發了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同時讓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讓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在配色活動中,也讓幼兒對科學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色、配色,幼兒興趣濃,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但是在給幼兒操作調色的活動時,我沒能充分地引導和組織幼兒探討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得幼兒的興趣停留在操作上,沒能達到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做做、玩玩的活動,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揉面團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面食圖片、《大饅頭》音樂,裝有各種小點心的流動小商店
2、面粉、水、盤子、抹布、小勺、水杯、一次性桌布。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面粉
1、教師:小朋友好,今天我們的流動小商店來到了中三班,那小朋友仔細觀察商店里放著什么?你認識這些糕點嗎?它們都用什么原料做的?
2、教師:對的,是面粉,小朋友真聰明,那面粉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去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幼兒通過看、聞、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無味、輕輕的會粘在身上手上。)
3、教師小結:面粉是白色,沒有味道、粉狀的、輕。
(二)、知道面粉的來源和特性
1、教師:你們知道面粉是哪來的嗎?來;自。大;考吧;幼。師網;你只要聽完一首有趣的兒歌就知道了!(音樂《大饅頭》)
2、教師:原來面粉是小麥磨出來的,剛剛小朋友看了我們的小商店里有很多好吃的糕點都是面粉做的,那請你想想還有哪些好吃的東西是用面粉做出來的呢?(幼兒自由回答,如:面條、饅頭、花卷、包子等,然后欣賞面粉制品圖片)
3、教師小結:好吃的東西是用面團做成的。
三、嘗試和面,探索干面粉變面團的方法。
1、師:怎么樣把面粉變成面團呢?(加水)
2、鼓勵幼兒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團呢?
3、教師現場試驗,尋找出合適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提出操作要求:將面粉倒入盤中,用手指挖成井狀,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
要及時揉捏面。
和好的面團要既能成團,又不粘手。
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潔。
四、中華小廚師
1、許多好吃的東西都是用面團做成的`,都是廚師叔叔阿姨們發明的,今天我們也來當個中華小廚師,來發明好吃的東西好嗎?
2、你想把面團變成什么呢?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五、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現在請小朋友把做好的小點心送到我們的小商店吧,用微波爐加熱熟就可以吃了。面粉是一種很有營養的糧食,它可以幫助小朋友長出好身體,小朋友可以常吃。同時,面粉是農民伯伯很辛苦種出來的,小朋友不能浪費。
活動反思:
從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08-19
立夏中班科學教案04-10
中班科學教案:《西瓜》02-28
中班科學教案《沙》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