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1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 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提出問題:老師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小時候他們發現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學說,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有同學說,我發現下雨過后天空會有彩虹;有同學說,我發現了云在天上不會掉下來。同學們,你們曾經發現過什么?
2、是呀!我們的童年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他是怎樣發現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析賞課文
1下面,我們一起齊讀一遍課文,仔細的.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出示課件)
2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第一段(1—2):講“我”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第二段(3-13)介紹“我”發現這一規律的具體經過。
第三段(14-19)講述“我”因此受到的懲罰,以及“我”由此產生的感受。
3讀了課文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并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A“我”是一個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B“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C“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4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三聯系生活,總結交流
1、總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
2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
四布置作業
1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發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一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并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⑴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
⑴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高興、驚喜、新奇。.。.。.)
⑴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⑴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⑴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⑴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⑴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⑴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個問題套著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
⑴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⑴想象“我”研究以條魚的樣子,朗讀這句話。
⑴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么?會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①“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⑴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么讓你讀著想笑?
⑴舉例說說“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比如: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⑴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②“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⑴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的幽默和機智。
二、聯系生活,向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持。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
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
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有關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科學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滿著強烈的求知欲,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著無數個“為什么”,充滿著神奇的幻想與想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時代不僅如此,還具備著比平常人更可貴的東西(善于探究、找到“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新詞,自學生字詞語。
2、從課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內容?
3、檢查自學情況。
4、理解詞語。
隨心所欲:指隨著自己的心愿,想怎樣就怎樣。
天賦:自然具備,生來就有。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演變。
絞盡腦汁:形容費盡心思。
眉目:事情的頭緒。
困窘:形容為難;感到難辦。本課指“我”面對老師的誤解和同學的嘲笑,不知道怎么辦好。
5、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6、理解課文脈絡。
課文是以倒敘的形式寫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
第二部分(第3—一三自然段)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寫“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么?
⑴讀課文第1、2自然段。
⑴體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著“我”這個發現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現在說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說,“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么呢?(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說“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么當眾受到懲罰?課文這樣開頭有什么作用?(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⑴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于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⑴自由讀第二部分(第3—一三自然段),然后小組內討論。
⑴全班交流。
①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系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一三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⑴小結: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么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癡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于”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⑴歸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⑴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②“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說“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說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說“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里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么?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么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發現和發現過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總伴隨著驅逐和迫害”這個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人類進化方面的資料和一些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課前要同學們搜集有關人類進化的資料或者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并簡單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喜歡的詞語。
2、檢查生字讀音。
3、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文章可以劃分為哪幾部分?依據是什么?各部分主要講了什么意思?哪部分是課文主要內容?
4、學生交流。
5、教師小結: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依據是先概括敘述,然后具體敘述,最后總結。第一部分概括敘述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第二部分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第三部分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三、理解感悟
1、自由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畫出相關語句,仔細讀一讀,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發現分為幾個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夢中飛行——為什么會飛行——人究竟是怎么來的和作者大膽的猜想。)
2、再默讀這部分課文,思考:
(1)作者在這個發現過程中,產生過哪些問題?最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么?畫出有關語句,仔細讀一讀,看看這些問題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為了弄明白這些問題,作者有怎樣的表現和內心活動?畫出有關語句,仔細讀讀,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3、學生交流。
4、教師重點引導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豐富大膽的想象。
5、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
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你從作者的身上學到了什么?
6、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主要從以下方面指導:
(1)作者是個充滿幻想的孩子,如: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兒就能飛到哪兒。”
“哈!我總算弄明白了!……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十個月。”
(2)作者是個愛尋根究底、勇于探索的`人,如:
“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老師……等你們升入高年級,老師課上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嘿!終于想出了眉目。”
(3)作者是個幽默豁達的人,如: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總伴隨著驅逐和迫害。”(這是個重點、難點,要指導學生舉例來理解:比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等為科學事業遭受迫害的故事。)
以上這些句子,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聯系生活,激發熱情
1、你在生活實踐中有過什么發現嗎?說一說。
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今后在學習、生活中會有所改變嗎?會怎樣做呢?
五、拓展練習
搜集科學家童年有趣的故事讀一讀。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的成語。
《童年的發現》作者簡介
費奧多羅夫(1828—1903),曾寫過很多有關俄羅斯國家歷史、宗教、自然界、圖書館事業等方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關人的思想、人的生命價值、人類與周圍世界與無窮宇宙相互關系的科普文章和論述。
他是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一個獨特的哲學體系和人類思想發展史上最大膽的烏托邦的創始人,也是俄國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學問淵博。據說他知道魯緬采夫圖書館(列寧圖書館前身)幾乎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他對哲學、自然科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為“百科全書”。
【童年的發現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關于童年趣事小學生優秀作文07-31
有趣的發現_我的發現作文700字07-21
發現自己作文07-29
意外的發現作文07-19
發現自己的價值07-31
發現愛作文08-12
路上的發現作文08-19
驚奇的發現作文08-19
遲到的發現作文08-24
多彩的童年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