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任意彎折扭扭棒,大膽折出多種造型。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扭扭棒站起來。
活動準備:
1.扭扭棒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
2.積木、彩泥、瓶蓋、泡沫、夾子等。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引導觀察想象。
1.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什么?
2.教師將扭扭棒彎曲成“o”形。
3.師:細細長長的扭扭棒除了變成圓形,還可以變成什么呢?
二、玩一玩,鼓勵創造表現。
1.幼兒自由想象彎曲扭扭棒,教師觀察指導。
2.師:你把扭扭棒變成了什么?
三、做一做,啟發思考探索。
1.師:你能想出什么辦法讓扭扭棒站起來呢?
2.幼兒自由講述讓扭扭棒站起來的方法。
3.出示各種材料,引導幼兒觀察。
4.幼兒嘗試操作,運用不同材料讓扭扭棒造型站立起來,并記錄。
5.幼兒看著記錄表,交流操作情況。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水和油混合時互不相溶的現象,激發探索的興趣。
2、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漬,開拓幼兒的視野。
活動重點:
幼兒動手操作并得出結論:水和油是互不相溶的。
活動難點:
幼兒能在試驗中操作,要發現油和水在杯子會發生什么變化,產生什么現象,并能得出結論。
活動準備:
1、幼兒初步認識了洗滌用品。
2、燒杯、攪棒每人一套;油、水、洗衣粉、洗潔精、蔬果凈、洗手液、肥皂水、雪碧、鹽個四份;每人一塊有油漬的毛巾;連線標記卡。
3、制作課件:《小雞和小鴨洗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提出問題:①教師:小朋友,桌上的杯子里裝的是什么?(水和油)
②教師:那它們有什么用處呢?
2、既然油和水有那么多的用處,那我們來做個好玩的試驗。小朋友想一想,把油和水倒在你們面前的杯子里,會怎么樣呢?(幼兒猜測并做出回答)
3、幼兒動手操作并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可以先倒入水,也可以先倒入油;可以油多一些,也可以水多一些,或者一樣多,看看油和水在杯子里會發生什么變化,產生什么現象)
4、小結:水和油互不相溶,無論用什么方法,總是油在上,水在下。
二、基本部分
1、舉一些常見事例,并播放課件《小雞和小鴨洗澡》,引出生活中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現象,加深幼兒印象。提問:
①小雞和小鴨在水里的時候,它們的羽毛怎么樣了?
②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小鴨的羽毛有一層保護油層,水不能侵入到里面,它們的羽毛一抖,水就從羽毛上滑掉了,所以小鴨洗澡的時候,身上干干的;而小雞羽毛上沒有這種保護油層,小雞一到水里,羽毛就浸濕了,變成了一只落湯雞。)
2、幼兒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漬的物品。
①剛才小朋友說了油的許多好處,可是有時候油也會帶給我們很多麻煩。昨天我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油滴在衣服上了,有什么方法來去掉油漬呢?
②出示準備好的實物,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能和水溶在一起,并能去掉油漬。
③請幼兒清除毛巾上的油漬,得出結論:洗衣粉、清潔精、肥皂水等能去除油漬,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洗滌用品。
三、結束部分
1、提問:小朋友還認識哪些洗滌用品?每種洗滌用品都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它們的.各自的作用嗎?
2、給標記卡連線:每位小朋友椅子下面都有一張連線卡,上面是洗衣粉、洗潔精、洗手液、蔬果凈,想想它們分別用來干什么,然后用直線和下面的水果、衣服、碗、手連起來。
教學理論依據:
水和油是孩子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往往孩子都不在意,幫助孩子從身邊平常的東西中尋找并發現科學內涵,從小培養孩子一雙發現的眼睛。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從實際生活中取材。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出現什么現象,這是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現象,我抓住這一現象,意在通過觀察記錄和實驗操作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對培養他們的科學觀察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非常有利的。
在操作前,我請幼兒先猜測把水和油倒在一起會怎么樣,我原先設計的是請幼兒猜測后要下座位記錄猜測的答案,然后回中間交流,再下座位實踐驗證并記錄,然后再集中交流。后來我覺得這樣會讓幼兒來回走動的次數太多,于是我就改成了集體記錄,然后看看課件《小雞和小鴨洗澡》,知道油和水互不相溶。我和孩子們總結經驗,發現油總是浮在水面上的,最后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動手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漬的物品。
整個活動活動上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還是挺高的,如果把環節設計的更加富有童趣一點,更加新穎一點,這樣或許孩子參與和表達的興趣會進一步提高。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活動找出人體上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
2、能夠通過多種活動體驗、比較人體上各種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3、能夠借助于模型、實物等了解幾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知道有了關節,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
3、認識鉸鏈關節、旋轉關節、鞍狀關節、球狀關節等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關節在人體各種運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2、認識到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并相互適應的;
3、感受人體關節的神奇與巧妙,激發研究人體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關節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一些方便用來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膠帶等物品;
2.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結構特點的某些物品,如鉸鏈關節——鉸鏈、旋轉關節——旋轉式門鎖等;
3.課前去菜場購買部分豬蹄、去肉排骨等作為觀察關節連接的材料;
4.學生課前吃雞、鴨、排骨等的時候注意觀察動物的骨頭與骨頭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投影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的視頻,觀察:機器人行動起來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2.學生交流介紹。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
4.談話:關于關節,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介紹: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內容來于淘-教_案-網()]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所能夠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5.學生交流討論。
6.出示豬蹄、排骨等實物,指導學生觀察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的類型。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分別是這四種常見關節類型。
9.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么作用?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一下,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兩種狀態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小螞蟻,知道小螞蟻的生活習性。
2、喜歡小螞蟻萌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學會觀察、認識小螞蟻。
活動準備:
玻璃瓶里裝有泥土和小螞蟻。
活動過程:
1、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呀?你們知道他們都有什么本領嗎?
觀察小螞蟻在泥土里的活動,知道小螞蟻會鉆洞,造房子。
2、與幼兒交流:
告訴幼兒小螞蟻是用觸角交談的,它們在搬運糧食的時候是集體搬糧食的等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二:
活動名稱:小螞蟻運糧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膝著爬行,增強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重點:
繼續練習手膝地著爬行。
活動準備:
小米袋、獨木橋若干,畫有貓、雞、鴨頭像的小房子三幢。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出示小螞蟻頭飾)我做小螞蟻的媽媽,你們做誰呀?我們小螞蟻聽著音樂,活動一下身體吧!”
幼兒扮演小螞蟻,爬到場地中間。
教師帶領幼兒做小螞蟻模仿操,活動身體。
2、爬的練習:
—“我們小螞蟻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貓、雞、鴨)
爬動著依次向小貓、小雞、小鴨去問好,然后在爬回自己家來。
3、游戲活動:
—“冬天要來了,我們小螞蟻要搬一些食物回家過冬啦!爬過草地和獨木橋,游過小河,河對岸的`草叢里就有許多糧食,看誰最聰明,能找到,把米背回家。”
全體幼兒按照一定的路線尋找米袋,背在背上,可重復數次,視幼兒的身體狀況和情緒而調整。
4、結束活動:
—“螞蟻寶寶背累了,出了很多汗,媽媽給你們洗個澡,沖一沖,抖一抖,搖一搖,螞蟻螞蟻真快活。”
幼兒放松身體,離開場地。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發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 聽聽說說
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么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
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
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
3、師:展示學生畫的作品。
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后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
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
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
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
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
6、師: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了什么?
7、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師:關注學生的匯報)
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師:要知道種子的里面有什么,該怎么辦?
10、生:先預測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開種子看一看。
11、生:繼續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后匯報。
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準備
1、師:本學期,讓我們種植鳳仙花,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
2、師:①準備鳳仙花的種子。②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準備鳳仙花和四季豆的種子。
【板書設計】: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外部:形狀、大小、顏色
植物的種子
內部:胚根、胚芽
【教學反思】: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02-22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賽車》04-07
關于科學教案01-07
昆蟲科學教案01-09
冬天科學教案02-14
科學教案四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