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在運水游戲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兒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3.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充氣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鏟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紙、海綿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水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水嗎?""水是什么樣的?""玩水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濕)
二、通過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運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務。
師:孩子們,我們今天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把這邊的水運到那邊的水箱里去。我們一起用手把水捧過去吧。
(2)幼兒徒手運水。
(滲透教育"水是很珍貴的,別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導幼兒發現把手指閉得更緊,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師小結用手運水情況,鼓勵幼兒尋找更好的運水方法。
師:孩子們,來看看我們的水運得怎么樣了?(引導幼兒在說用手運水的困難時,進一步感受水的流動性。)用手運,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辦法嗎?(用 工具運)
2.活用工具,巧妙運水。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并自由選擇工具運水。(增添教師語言)
(2)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選擇和判斷出適宜且高效的運水工具。
教師參與到運水中,鼓勵孩子們敘述他們做的事,并與孩子們分析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這個水桶好大,可以裝那么多水!""這個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來越少了,觀察幼兒是否會轉換工具運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變得不適用了,觀察幼兒是否用小工具操作。)(開始拿著小工具運水的孩子會發現,此時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來)(用小工具舀起來就運會很累,孩子們會用小工具舀起水裝進大工具中再運)
(4)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用吸水材料運水并用語言說出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師:水只剩一點點了,我們要把水池里的水運得一滴也不剩。看看還有哪些材料我們沒有用過?
("我一壓海綿,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擠,水就流出來了""紙也是這樣""毛巾也可以"……)(孩子們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積累了經驗,現在也知道把水吸進材料里擠在大工具里再運)(有的孩子還是堅持用小工具舀,他們會把充氣水池按住,這樣水會方便舀起來些)
三、師幼互相交流探索結果。
1.請出勤勞的工具。
師:水終于運完了,我們坐下休息一會兒吧!剛才運水,寶貝們用了哪些工具呢?說給大家聽一聽。
(有目的地引導孩子說出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運水;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2.工具寶寶細分類。
師:工具寶寶們幫我們運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們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的家在這里,不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住在這個房子里。請小朋友們把他們送回家。
3.檢查工具是否擺放正確。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們還要想辦法把這些漏水的工具改裝成可以運水的工具。
活動反思:
玩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為幼兒營造了輕松、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著、思考著、表現著。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最大的啟示是:讓孩子們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樂,少一些約束,少一些畏懼。架起一座幼兒嬉戲與學習之間的橋梁,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操作知道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響,軟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輕;
2、能夠使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變輕;
3、在游戲中,對聲音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硬幣,塑料塊,小石頭,毛線球,紙團,棉絮各人手一份
2、小貓杯每人一個
3、餐巾紙,棉絮,布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主題
教師讓幼兒區分小貓杯聲音的輕與響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兩種聲音,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師:這是什么聲音?
師:這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
二、知道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響,軟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輕
(一)介紹材料:棉絮,毛線球,紙團,硬幣,塑料塊,小石頭
1、教師拿出小貓杯說:“小貓剛才跟我說它餓了,那該怎么辦啊?”
(幼兒自由回答)
2、師:那我們一起去給小貓喂食物吧!看看老師都準備了哪些食物?
(二)提出任務:喂小貓時聽聽哪個掉在杯子里的聲音響,哪個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輕,待會兒告訴老師。
(三)幼兒嘗試:喂不同的東西,聽聽聲音的輕與響
(四)老師指導
1、哪個掉在杯子里的聲音響,哪個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輕
2、喂過的東西拿出來放到另一邊
(五)教師小結
1、小貓吃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一樣嗎?哪個掉下去的聲音響,哪個掉下去的聲音輕?
2、教師逐個演示(幫助幼兒回顧)
(六)進行分類(軟、硬各一邊)
1、提出任務:把掉在杯子里發出聲音響的放在一邊,聲音輕的放在另一邊
2、小結:摸一摸感受軟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輕,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響
三、讓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變輕
(一)提出問題:怎么使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變輕?
(二)教師演示:杯子里墊上一張紙巾,使聲音變輕
(三)幼兒嘗試也用一張紙巾使聲音變輕
(四)教師拿出材料(棉絮、布)讓幼兒用多種方法使硬的東西掉在杯子里的聲音變輕
四、游戲《聽一聽》,分辨聲音的輕與響
教師放一段音樂,當音樂很響時,幼兒的小手也要拍得響;當聲音很輕時,幼兒的小手也要拍得輕。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了解、認識常見的蔬菜;蔬菜實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說菜——交流分享
1、導入:每天無論是家里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
2、說說我喜歡的蔬菜
3、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蔬菜嗎?喜歡吃什么蔬菜,為什么?(幼兒個別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喜歡它里面的營養。蔬菜的營養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選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師:老師這里有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認識的蔬菜多,誰的本領大?
2、剛才我們介紹了各種蔬菜,那你們知道我們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嗎?(請2—3個幼兒介紹)
有只小熊也愛吃蔬菜,我們一起看看它吃對了嗎?聽故事《熊媽媽收菜》。
重點提問:小熊跟著媽媽去菜園收蔬菜,它們收了哪些蔬菜?(蘿卜、白菜、西紅柿)。你聽了故事知道蘿卜、白菜、西紅柿應該吃什么部位呢?(蘿卜吃根莖、白菜吃葉莖、西紅柿吃果實)
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莖,有的吃它的葉莖,還有的'吃果實。
3、嘗試分類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4個盆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依次介紹根莖、葉莖、花、果實4個盆子)你們動動腦筋,看清你們的盆子上的字,想想應該挑選什么蔬菜。
4、交流統計
三、吃菜——加深對蔬菜的印象
1、重點提問:你們吃過這些蔬菜嗎?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湯、做蔬菜色拉)
小結:蔬菜的營養真好,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個人可以長期不吃葷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準備的蔬菜吃光光,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增進對樹的了解。
2、制作樹的朋友。豐富主題墻面的環境的布置。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做“樹的朋友”的調查。
2、圖片:太陽和樹、雨水和樹、松鼠蹲在樹上吃松果、藤條纏繞在樹上、有鳥窩的樹等。
3、制作用的材料。
4、集體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交流調查表
1、每位幼兒都調查過樹的朋友,知道樹有哪些朋友了嗎?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
3、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上。
二、樹的朋友真正多。
1、根據幼兒的交流,提問:為什么說它們是樹的朋友?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樹與其他事物的`關系。
3、啟發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商量怎么樣分配角色 ,表演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
4、引導幼兒互相欣賞每個小組的表演,說說他們分別演了哪幾件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在樹旁靜靜地開放,一只小松鼠在樹枝間跳來跳去,一頭熊在樹洞里東面,一只啄木鳥在為樹捉蟲等等。
三、豐富“樹的朋友”的主題墻面。
1、引導幼兒觀察“樹朋友的家”的主題墻面,啟發幼兒把“樹的朋友”增加到原來的主題墻面上。
2、幼兒自選內容,制作某一樣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
3、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主題墻面。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找線、玩線等活動,對生活中的各種線條產生興趣。
2、能大膽與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線過程中的發現。
3、積極參與線的造型活動,充分體驗創造想象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孩子們收集的各種長短不一的線繩:塑料繩、毛線繩、彩線、彩帶、皮筋、能彎曲變形的絨線魔術棒,還有家長和孩子一起搓的紙繩等、各種形狀的彩色底板(泡沫板、KT板等)及雙面膠、透明膠、膠水、剪刀、大頭針等材料教學過程:
一、找線活動師:“這幾天,我們小朋友發現線條非常的有趣,那除了這些線條,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趣的線條,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很多小朋友都說不知道,有小朋友建議:“我們可以去找一找呀!”于是,連續幾天大家都積極參與到了找線活動中,每天都有孩子來報告自己的新發現:“老師,這是我找到的包裝線,是在媽媽給我買的新鞋盒子上找到的。”“你們看!這是我找到的尼龍線,我爸爸說可以織漁網的!”一釩帶來的絨線魔術棒更是引發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老師,一釩帶來了一根魔術線,能變圖形的!”……(孩子們找線的興趣有增無減,找來的線繩也越來越多,于是我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組織孩子們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這幾天,大家發現在我們周圍有許多許多的線。小朋友,你們找到了什么樣的線?”
(由于每個孩子都認真參與了找線的過程,他們講述興趣很高,講起來有聲有色,很多孩子都把在哪里找到的、和誰一起找到的講得清清楚楚。在交流過程中還反映出,孩子們在找線過程中對一些線的名稱及用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玩線活動(在孩子們找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以后,我發現不僅孩子們相互間的交流沒有終止,而且很多孩子已在進行玩線活動,而且非常的投入。為引導孩子們更好的探索,我就為孩子們提供了這一活動空間與時間。)
師:“今天我們就來玩玩我們找到的線,小朋友可以自己選線玩,玩的時候可以試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它變成有趣的'曲線,再講講它像什么。”
(此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玩線,我允許孩子可以在周圍的操作桌上操作、也可以在活動室地板上自由操作。)其間,我注意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變出有趣的曲線圖,并鼓勵幼兒間的相互觀察講述。如當我發現有的孩子變出有趣的圖形時,我以驚奇的口吻說:“你變出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呀?是怎么變出來的?”“你真能干!讓我也來試試!”“你好朋友看到了嗎,趕快告訴他!看他有沒有你能干!”……(在自由、寬松的空間里玩這些有趣的線,這正是孩子們當前興趣點所在,因而孩子個個活動熱情高漲。他們有的趴在桌前擺弄、有的跪在地板上擺弄……當孩子變化成功時,他們更是顯得非常興奮:“老師,你猜我變的是什么?”“看!我用這根毛線變出了一頂帽子!”“哈哈!煙囪里的煙升起來了!”“這根魔術絨線棒真好玩,我把它彎成了一座山!”……寬松的活動氣氛,使孩子充分體驗了嘗試、探索的樂趣,更促進了孩子相互間的交流與交往。如當有的孩子發現同伴變化出有趣的形狀時,他會積極地詢問是用什么方法變出來的,并自己也去嘗試。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玩線的方法還挺多,有的是直接把線條放在桌上或地板上擺放出形狀、有的是把住線條的一頭左右甩動進行變化、有的是把線條往上拋讓它自然落地成形等等,可見孩子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在幼兒玩線過程中,老師要善于觀察指導,當有的孩子能用兩根線繩進行變化時,要及時表揚、肯定,并鼓勵其他孩子也能多選幾根線繩玩一玩、講一講,或者和好朋友合作玩線、編講。
(此活動時間安排可根據幼兒興趣而定,我這一活動時間較長,因為孩子們一再表示還想多玩一會。其間,孩子們充分地操作想象,有的孩子用幾根線繩變出了花、樹、還有小河,有的還和好朋友合作編講了“小蝸牛爬山”的故事,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合作意識等都得到了充分發展。)
三、線的造型活動(設計安排這一活動是由于我發現孩子們在玩線過程中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如當有的孩子發現毛線繩象蚯蚓時,很多孩子都爭著看,結果“蚯蚓”擠掉了,看到的和沒看到的都很失望,孩子們的想象思維無疑中斷了。這一活動安排將有利于孩子們進一步的創造想象、創造藝術的發展。)
1、師:“這線可真奇妙,能變出這么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你們想不想把這些有趣的圖案留下來,讓大家都來欣賞,都來看一看、想一想、講一講?”
組織幼兒討論: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留下來?
(在討論過程中,有的孩子說可以用膠水粘、有的說可以用透明膠貼、還有的提出用雙面膠,當周海晨說用大頭釘釘時,很多孩子覺得很新鮮,有的則用疑問的眼神望著老師。而老師把小朋友建議的材料都拿了出來,并鼓勵大家說:“我們試用一下就知道了呀!”大家都顯得躍躍欲試。這時有孩子提出:“那我們把有趣的圖案留在哪里呢?”“當然是很漂亮的紙上!”“對!把它做成一幅漂亮的畫!”大家都這么認為。當孩子們看到老師準備好的各種形狀的、顏色鮮艷的底板時,更是想馬上大顯身手了。)
2、簡單介紹材料,提醒幼兒使用剪刀和大頭釘時當心手。
3、幼兒自由創造活動,老師注意鼓勵大家能積極動手動腦,讓線變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圖案來。
(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創造活動,就連班上幾位能力較弱的孩子操作時也顯得很專注、很愉快,甚至有的孩子仍是跪在地板上進行操作也不覺得累。對于用什么材料將圖案固定,孩子們更是進行了一番探索。當有的孩子問我:“老師,我的線怎么用膠水粘不住?”我驚奇地說:“是嗎?讓我來試試!”……結果,他們發現用毛線彩線、紙繩變出的圖案用膠水粘貼比較容易、用塑料繩或皮筋變出的圖案則用透明膠固定比較有用、而用彩帶或包裝帶變出的圖形用大頭針固定既快又好。)
4、鼓勵幼兒相互欣賞、講述,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此環節是本活動的又一次高潮,當作品完成時,孩子們臉上的興奮和愉悅表露無疑:“看!這是我的‘大海里的故事’。”“我變的是我的媽媽在星期天燙了一頭卷頭發。”“我的是蛇寶寶出來曬太陽!”……在相互欣賞和交流中,孩子們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滿足感。我看到屠景江小朋友是用毛線在橢圓形的泡沫底板上彎了兩個圈,“這是什么有趣的東西呀?讓老師猜猜!是蘋果?桔子?太陽?……”孩子微笑著反復搖頭,后來他漲紅著臉告訴我是裝著饅頭的盤子。“呀!真像!老師怎么沒猜著?等一會讓其他小朋友也猜一猜。”當時他眼中流露的神采很使我難忘,我想這對于他將會同樣難忘,以后他也會更加自信。)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9以內的數量,學習用數字、符號作記錄。
2、通過剝豆感知兩組數量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蠶豆莢若干(每個幼兒至少兩結),每個幼兒一張記錄單,黑色水彩筆每人一支,按組分別放置在操作區。大記錄單一張。
2、透明袋每人一個,上面貼好6~9的數字。
3、布置蔬菜批發市場(一個數學區),擺好標有6~9數字的四塊牌子。
活動重點:感知9以內的數量,學習用數字、符號作記錄。
活動難點:感知兩組數量組合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新的數。
活動過程:
一、猜猜豆媽媽肚里的豆寶寶,理解9以內的.數量。
1、第一次剝豆,出示一結豆莢,幼兒觀察猜測,里面躺了幾粒豆寶寶。
2、剝豆驗證,并用相應的符號和數字表示,教師在大記錄單上作記錄。
3、第二次剝豆,請個別幼兒剝豆數數,并作記錄。
4、兩次一共剝了幾粒豆,將兩次剝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在記錄單上寫上數字。
二、幼兒剝豆數數,并用符號和數字記錄。
1、介紹記錄單,請幼兒說說記錄單的每一個格子里寫什么?
2、講解操作要求:每個幼兒兩結豆莢,把第一結豆莢里的豆子數用圓
圈畫在記錄單的上面一格,并在右邊的格子里用數字表示。第二結豆莢里的豆子數用圓圈畫在記錄單的下面一格,并在右邊的格子里用數字表示。
將兩結豆莢的豆子總數用數字表示寫在左邊的格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將記錄單貼在指定位置,交流評價,糾錯。
三、裝豆子,鞏固對數的感知。
1、蔬菜批發市場需要一些豆子,我們把豆子裝到袋里去送到批發市場吧,請四名家長扮演批發市場的老板。
2、幼兒根據袋子上的數字裝豆送豆,“老板”作產品檢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學會做科學小實驗,體驗操作的樂趣。
二、物質準備: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干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a、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
b、小烏龜說:呀!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c、小螞蟻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里就會給淹死的。
d、小烏龜說:那可怎么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螞蟻在水里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
2、認識沉和浮的標記,并能用身體來表示沉和浮。
師:小烏龜的籃子里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說一說)
師: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沉和浮嗎?
3、出示記錄表,課件演示記錄步驟。
師:小烏龜送了什么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說一說)
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里,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展示幼兒記錄結果,找出有異議的瓶子進行重點講解。
6、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為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游玩,怎么辦呢?
7、幼兒嘗試操作,師小結。
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
8、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反思: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 、大膽嘗試、觀察、 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為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
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便于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魔術技法:“假動作”。
2、激發幼兒對事物的探究興趣,感受魔術帶來的歡樂。
教學準備:
彩色紙若干、背景音樂、教學課件、幼兒觀看過各種魔術表演
活動重難點:撕小兔和探索魔術表演的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法、操作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1、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張紙,看,我把它變成了一只小兔子。我是用什么辦法把它變成兔子的?(撕)
2、 請小朋友們也來撕一撕,把它變成這樣一只兔子。”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適當幫助操作中有困難的小朋友,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撕兔子耳朵的方法。)
師:先撕完的小朋友可以試一試用什么辦法讓小兔子的耳朵動起來。
3、交流與探索。
師:你用了什么辦法使兔子耳朵動起來?(可以吹、用手撥動、跑起來等方法)
小結:你們想了很多辦法,可以用風的力量讓兔耳朵動起來,還可以用手,真動腦筋!
二、變魔術游戲。
1、教師示范變魔術。
師:今天我要用魔術讓小兔子耳朵動起來,(教師假裝從空氣中抓了一根線)你們猜我手里抓了什么?
師:這是一根神奇的透明的線,(穿到兔子耳朵里),現在我要拉動這根線,你們覺得兔子耳朵會動嗎?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提問:小兔子的耳朵動起來啦,我的魔術厲害嗎?請你為我鼓鼓掌。我是怎樣讓兔子耳朵動起來的?
師:你想不想也來試一試這個魔術表演?
2、幼兒初次探索“拉線”,討論操作結果。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做出“引線”的動作,感受表演的`樂趣)
師:為什么你的兔子耳朵動不了呢?
教師展示小兔子的背面:你們發現了什么秘密?除了紙沒有全部撕下來,還有一個什么秘密?(拇指在動)。
3、再次操作,探索讓小兔耳朵動起來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這個魔術的秘密,剛才紙撕掉的可以去換一張紙,看看這一次你的小兔子耳朵能不能動了?
幼兒再次操作,教師觀察幼兒表現,收集問題。
師:我看到有個小朋友的也用手去撥中間的紙片,可是兔子耳朵還是不動,可以討論一下,為什么呢?
小結:原來要往下拉動紙片才能使兔子耳朵動起來。
4、探索控制兔子耳朵的方法。
師:這次我們要讓小兔子聽話,請你試試讓左邊耳朵動一動的方法,右邊耳朵動一動的方法,兩只耳朵一起動。
集體表演:我們學了新魔術,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三、活動延伸。
1、 師:我看到大家都成功了,大家都很棒!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小朋友,為什么老師要說引一根神奇的線呢?
師小結:那個神奇的線是魔術師們經常在變魔術時做的假動作。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一個魔術表演,請小朋友也來火眼金睛,找一找魔術中的假動作。
延伸與小結:大家可以回家以后把這個魔術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08-19
中班科學教案動物11-06
中班科學教案【薦】01-02
中班科學教案【熱門】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