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科學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科學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
【活動目的】
1、在多次探究驗證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與凸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發現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會與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發現。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小雞出殼》掛圖;
2、雞蛋殼、削好的鉛筆、針筒、裝水的盆、托盤、積木、紙板若干;
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小雞出殼"引發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二)第一次探索:戳雞蛋殼的凸面與凹面,哪個更容易破?
1、與幼兒共同設計實驗方法:
提問:我們來做個實驗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較出誰先啄破蛋殼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做自由落體,分別戳蛋殼的凸面、凹面,并記錄探究的結果。教師關注幼兒探究的過程與困難,鼓勵幼兒多次嘗試驗證。
3、結合幼兒記錄表,交流分享。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為什么蛋殼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設置疑問:雞姐姐不服氣,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么啄不破蛋殼呢?我用的`力氣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師出示針管,介紹操作的方法。
3、幼兒實驗,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流下的情況。
4、交流分享探究的結果。
師:針管里的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了,就像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會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橋承載的重量更大嗎?
1、教師介紹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用紙板搭兩座"橋"(一座平面橋、一座拱橋),然后輕輕地往上面擺放積木,比一比哪座橋承載的積木更多,并以小組記錄的方式記錄結果。
2、幼兒操作探究,教師引導幼兒更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
3、結合記錄表分享交流:
"哪座橋承受的積木多?""有不同意見的嗎?"
(五)引發問題,拓展活動。
師:"拱形的力氣更大嗎?在我們的生活里,人們在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拱形,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帶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活動反思】
《雞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學活動,活動以故事“雞媽媽和她的寶寶”作為引子,讓幼兒產生探索的興趣。了解雞蛋的外形特征和內部構造,愿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本來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說一遍,結果孩子們在講述中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沒有嘴巴,沒有手,是一個怪物!我決定把故事一分為二,讓孩子們先討論,也是對已有經驗的一種表達。我問,這個寶寶是雞媽媽的孩子嗎?孩子回答后,我馬上接著說;雞蛋真神奇,它的里面會鉆出小雞,我們來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動較為自然。
在讓幼兒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時,滑滑的,涼涼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幾個孩子,我沒有及時的引導幼兒用光溜溜,圓圓的,白的,黃的等詞語描述雞蛋的特征。有幾個孩子觀察的很仔細:上面有一個個小的洞洞。通過雞蛋的圖片孩子們認識了蛋白,蛋黃和蛋清,我又給每一組都準備了一個打開的雞蛋,讓他們去觀察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來了,我也給了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的機會,最后我總結了生雞蛋和熟雞蛋的不一樣的地方,雖然并沒有講的很深入但是也讓孩子們有了兩者不同區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注意隨機教育,適當保留一些有難度的內容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索,這點很重要。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欲望。
2、樂于參加科學探究活動,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
3、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游戲的快樂。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投影儀,操作音樂。
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 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
二、尋找屏幕上的影子,激發幼兒對影子的興趣師:孩子們,這兒有我們的`影子,一起來看哪! 師:揮揮手,搖搖頭,我們一起來和影子跳個舞吧! (評:孩子們興奮地在大屏幕前急切地尋找自己和同伴的影 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動,繼而產生了對影子的好奇。)
三.猜一猜手影并欣賞手影錄像,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兒互相討論 師:白色的屏幕上怎么會有影子的呢?
師(小結): 光照在身上, 身體擋住了光線, 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2、師生做手影.猜手影,感受影子的多樣性 師:光照在我的手上,屏幕上就有了手的影子。我來表演幾 個手影,你們來猜猜。 師:看這是誰呢?(師分別用手變出小鳥、大灰狼、孔雀。) 師:你們真厲害,都被你們猜到了。誰也會表演手影來考考 大家?
分別請 3-4 個幼兒演示手影)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的影子呢? (幼兒自由討論。) 師:你們真聰明,原來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著幾個任務去看:
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況下找到的)第二個:我們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為什么?(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了解光與影子的關系(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現光和影子的關系)。
四.讓幼兒一起到外面陽光下去找找,有沒有影子呢?一起畫一畫影子。
五.欣賞作品
教學反思:
要上好科學活動,就要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也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更要讓幼兒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提高。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熟悉的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2.懂得關心小動物,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搜集有關冬天里動物生存方式的知識。
2.小動物圖片課件。
3.《冬天里的動物》教學掛圖。
4.《動物過冬方式》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導入。
師:現在是什么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季,天氣很冷)
師:這么冷的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各抒己見)
小結: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氣、開空調;做運動,比如跳繩、跑步、拍球等。表揚小朋友想出的這么多的過冬方法。
(二)過程
1.播放小動物課件,請幼兒介紹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師:人們有這么多好的過冬辦法,那你們知道小動物們在這樣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過冬的嗎?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小動物,你們來介紹一下你認識的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吧。(播放課件,幼兒根據日常觀察和搜集的知識進行自由回答)
2.出示教學掛圖,教師講述故事《動物怎樣過冬》,讓幼兒了解動物們其他的過冬方式。
師:說一說故事中的集中小動物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的?
師:青蛙怎樣過冬?還有誰也采用這種冬眠的方法過冬?小燕子怎樣過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蒼蠅呢?還有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它們一樣?
3.點播教學資源《動物的過冬方式》,總結小動物過冬的方法,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遷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貍、麻雀、烏鴉等。
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蒼蠅等。
4.游戲:小動物過冬。
介紹玩法:把6種過冬方式的圖片貼在6位幼兒身上。幼兒每人挑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然后和貼有相應過冬方式的幼兒拉手,看誰做得又快又對。互換圖片,繼續游戲。
5.結束部分:動物們還有不同的過冬方式嗎?讓我們一起去閱覽室找找吧。(播放《小動物怎樣過冬》音樂,帶幼兒離開)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找到合適的輔助材料,讓紙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穩直立,感受平衡的原理。
2、能完整的表達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和感受。
3、體驗如何讓紙人直立在走鋼絲上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讓紙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穩站立。
難點:能找到適當的材料或方法讓紙人平衡。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平衡游戲
物質準備:圖片、視頻、魚線、鉛筆、小棍、紙板小人、橡皮泥、回形針、積木、夾子、雙面膠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你見過什么樣的平衡?玩過哪些平衡游戲?(通過回憶前期經驗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提出大家要挑戰的任務
“老師這里有一個小人,他也想穩穩當當的站立在木棍上。”出示紙人和木棍。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發現紙人無法站立在木棍上。提出任務:請小朋友想辦法讓小人既能穩穩的立在木棍上保持平衡,又能夠動起來,就像走鋼絲一樣。(通過出示材料引導幼兒發現小人無法直立在木棍上的現象,引出活動任務。)
三、幼兒對任務進行操作嘗試
1、幼兒說一說讓紙人站在木棍上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充分表達,拓展幼兒思路。)
2、幼兒對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鼓勵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
四、分享交流
1、你是怎樣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你有什么發現?(通過幼兒描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幫助幼兒理解使小人保持平衡的關鍵。)
2、一起小結讓小人成功直立的要點:使用輔助材料,兩側一樣重量,重力點要低。(幫助幼兒梳理成功制作平衡小人的經驗。)
五、增加難度:給小人戴上帽子還能直立站好么
1、我們的小人都已經站好了,那給他戴上一頂帽子還能不能成功的站好呢?教師為每名幼兒準備一塊橡皮泥,給小人戴上小帽子。讓大家再次進行探索。(增加難度,引導幼兒發現小人頭重腳輕,就會失去平衡。)
2、大家再次嘗試。(再次操作,發現小人頭部變重后,要給腳上增加重量使小人繼續保持平衡。)
3、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一起小結:小人戴上帽子后變得頭重腳輕就栽了下來,需要再在小人的腿部或腳上再加上重量,底下一定要重。(幫助幼兒梳理操作過程中的發現。)
六、延伸活動:提供坡度不同的魚線,幼兒嘗試讓自己的小人在不同的`魚線上行走,體驗“小人走鋼絲”游戲的樂趣。(通過用自己制作的小人,玩“小人走鋼絲”的游戲,體驗平衡游戲的樂趣。)
活動總結
結合我們班開展的“有趣的平衡”的科學主題活動,幼兒對“平衡”這一現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對所見所玩的平衡現象和平衡游戲都十分的感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分析本班幼兒發展情況:幼兒個性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大膽嘗試創新,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大部分幼兒能與同伴分享、合作、解決問題,平時活動中有互相學習的意識等特點。基于這些情況,我設計了《平衡小人》這節有趣的活動。
(一)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關注并尊重他們,支持他們在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自己的想法
1、活動中做幼兒的觀察者,活動的支持者
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猜想,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充分思考,大膽想象。活動中幼兒能夠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并能夠大膽的進行嘗試,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合作解決問題,樂于創新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分享過程中能夠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操作的過程,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2、關注幼兒的創意,支持幼兒根據需要調整設計,實現自己的想法
本節活動開放性較強,幼兒的思維也非常的開闊,因此活動中幼兒遇到的問題也是個性化的,這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指導策略和接住幼兒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能夠關注幼兒的創新,支持孩子的探索實驗,并在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支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調整設計,最后使小人能夠平穩的站在平衡木上。教師能夠將活動中有意義、有價值、值得探索的經驗在分享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分享好經驗。在幼兒的思考中、不斷地探索實驗中,最終能夠實現自己的想法,在玩“小人走鋼絲”的游戲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發揮幼兒自主性,支持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綱要》指出,要“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活動中,幼兒通過探索不同材料加在小人身上產生的不同現象,獲得使物體保持平衡的方法。在不斷的提出新的挑戰中更是激發了孩子們的游戲興趣,在充分利用班級材料進行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中,對不同材料進行不同的組合,發現玩具的不同特點和感受平衡的有趣。
(三)支持幼兒間互相學習,促進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進步
在活動中,寬松的探究氛圍豐富幼兒同伴間交往的經驗,提供幼兒同伴間學習交流的機會。在不斷的對材料進行探索中,教師關注幼兒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幼兒在探索、調整、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平衡力,使幼兒在原有平衡經驗上有新的認識和提升。
本次活動我將目標牢記于心,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主動探究。活動很好的完成了目標,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了經驗的發展和提升,再制造平衡玩具的過程中,對“平衡”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更濃了。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鎖,知道一把鑰匙能開一把鎖,有興趣嘗試開鎖方法。
2、幼兒能較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各類鎖、小房子、小動物、掛鎖內部結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鎖激起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你們有沒有見過鎖?在哪兒見過鎖?(見過)
幼兒:見過。在家里的櫥門上有鎖。抽屜上有鎖。家里的門上有鎖。車上有鎖。媽媽的單位有鎖。
教師:媽媽的.單位里什么地方有鎖?
幼兒:單位里的保險箱上有鎖。
教師:為什么要用鎖?
幼兒:如果沒有鎖,小偷就會來偷東西了;如果沒有鎖,我家的錢都要給別人偷走了。
二、嘗試開鎖。
1、教師:你們開過鎖嗎?想不想試一試?
幼兒嘗試開鎖。
(許多幼兒雖然見過鎖,卻未試過開鎖,一開始幼兒拿了鑰匙和鎖以后,反復觀察尋找鑰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鎖眼后,又嘗試著把鑰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試了好幾次后開始旋轉鑰匙,試圖打開鎖。有的幼兒在多次的嘗試后仍未打開鎖,即求助老師或是同伴。教師引導已打開鎖的幼兒再鎖上鎖,反復多開幾次。鼓勵已成功開鎖的幼兒去教有困難的同伴,大約3分鐘后,所有的幼兒都打開了手中的鎖。)
2、師生交流。
教師:你們都打開了嗎?你們是怎么開鎖的?
幼兒:打開了,我拿鑰匙放到洞洞里去。
教師:洞洞應該叫什么?(豐富詞匯:鎖眼)鑰匙是放進鎖眼的嗎?有沒有更合適的詞?(糾正用詞:插入)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團隊成員合作的快樂。
2、感知“錢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能用多種方法進行10以內湊數購物的活動。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湊數購物的活動。
活動難點:
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教具:
各種玩具、價格標簽、人民幣代用券、白色即時貼、地墊2塊
學具: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經驗準備:
幼兒有用替代物進行游戲的經驗。
環境準備:
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集體談話討論“玩具店”。
(1)師:你們有愿望嗎?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師:彭老師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玩具店”。
(3)師: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賣“毛絨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們呢?
2、自主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準備出售。
(1)師:在我們的教室周圍也有一些玩具請你們幫我把他找出來放在我們的柜臺上。
(2)師:根據玩具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簽。
二、嘗試參與
1、教師引導小朋友自主分組。
(1)師:在玩游戲之前教師要求小朋友分成兩組。
(2)要求:每組7個人,兩組人數相同;每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組完成后在白線后舉手示意。(幼兒自主分組。)
(3)師:分組完成了嗎?請每組的排頭點一下人數。現在人數都一樣多,你們兩隊在人數上是公平的。
2、初步嘗試湊數購物。
(1)師:我們要玩的游戲叫“湊錢買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代表“錢”的代用券。
(2)游戲規則:聽到我報出“×元錢”以后,能湊出這些錢數的人站到自己組的墊子上,其他隊員站回線后,全隊舉手示意才算確定答案;先舉手且湊數正確的隊才算優勝隊,才能拿走商品
3、師幼共同游戲。
(1)教師任意出示,觀察幼兒的湊數方式,指導幼兒相互檢查別組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依次完成玩具價格為“6元”的玩具。
(2)對于兩隊湊數方法不同、但都正確的情況。
師:現在已經出現兩種正確的湊數方法了,如果哪一隊還能想出第三種方法,就有權利確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師:對于兩隊湊數方法、速度相同的情況。
師:我說“變”以后,如果哪組先變化出另外一種湊數方法,就獲勝。
三、鞏固提升
1、師:現在,還剩下不少商品。接下來,我準備兩件商品一起賣。
規則是:每隊站到墊子上的隊員湊出的錢數要正好能買下兩件商品,其他規則跟前面一樣。
(教師同時報出兩個數字,要求先計算總數再湊數。第一次的要求是:兩件商品的總價為9。幼兒分出勝負后,教師引導。)
師:雖然這組已經贏了,但我要對你們兩隊繼續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沒有別的方法。
師:如果你們兩隊組合起來湊數會怎么樣呢?(將兩塊墊子合在一起,讓幼兒繼續游戲,嘗試9的幾種湊數方法。)
師(小結):你們任何一個人憑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買走我這里的玩具,必須有同伴的幫助。請你們先和自己小組的隊友擁抱一下。同時,我們后來遇到的比較大的數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戲不僅需要本組隊員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請你們和今天的對手擁抱一下。
2、拍賣游戲
(1)準備材料: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2)幼兒在桌子兩邊面對面而坐,中間一側放玩具卡牌,人民幣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鈴擺放在兩人中間。
(3)兩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數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發出口令將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鈴兩側。
(4)迅速觀察骰子上的數字,例如,數字骰子上顯示“6”、物品骰子上顯示“玩具卡車”,則說明只要一方先湊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車”卡牌。
(5)確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鈴。沒有按鈴或后按鈴的一方檢查對方所拿出的代幣是否符合湊數要求。
(6)檢查確認后,最先按鈴的一方獲得一張玩具卡牌。最先獲得4種不同玩具卡的為勝利方。
四、活動延伸:
1、將本節活動延伸至區域活動中繼續開展。
2不斷更新物品調整價格,加強各活動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增加游戲的挑戰性。
活動總結
活動開始時,教師通過環境的創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學習過程。教師沒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標上價格而是讓孩子根據物品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簽。在錢幣的運用上教師沒有把10元、5元、2元、1元錢發給孩子而讓幼兒自主去取,既照顧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使幼兒能夠情緒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中讓孩子在觀察、擺放、思考、調整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符號生活化、游戲化。這說明教師確實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將當前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的興趣點有機結合。此外,多種方式的湊數游戲體現了教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引發了幼兒與材料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兩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發了新的認知沖突,促進了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會及語言領域的多個教育目標。
整個活動中教師將角色游戲與幼兒的學習自然融合,使幼兒自始至終都貫穿在游戲性的操作過程中。游戲情景的創設使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意義及趣味性。教師對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有正確地認識,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數學,而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數學。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活動交談中發現,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欲,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欲望。
活動目標
1、創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發展 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難點:運用安全并科學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動準備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鐵絲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吹泡泡與幼兒進入活動場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二、觀察、討論活動:
1、提問:“誰做過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話題)
2、提問:你是怎樣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請幼兒上來上來嘗試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1、認識制作材料: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
2、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 2 2 4
3、認識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應的數字下面: 1: 2: 2: 4
膠 洗 洗 水
水 手 潔
液 精
5、教師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 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咸,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么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
四、幼兒操作:運用科學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選擇工具來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形狀。(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結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教學反思
活動組織成功與否,與活動中各環節的設計,活動語言的組織,以及對小朋友的反饋的預測等要素有關。因此,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活動過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盡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也不會一次就把活動組織的完美無缺。事實上,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挖掘、發現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小朋友和老師都受益,使活動邁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試上《有趣的泡泡畫》一活動時,發現有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吹泡泡時有倒吸的現象,這就告訴我們在備課時對幼兒可能要發生的現象都要考慮進去,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也告戒我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一個活動,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實驗,也許每次的結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經驗,獲得了提高,這便是最大的收獲!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體內部空氣散發,鼓起的圓形或者半圓、橢圓形的汽泡等等。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放置方法、改變橋面形狀、橋墩多少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數量相同,用于操作與測量)
【活動過程】
一、紙橋有多堅固。
1、介紹紙橋和測量方法,讓幼兒猜猜:紙橋上能放多少雪花片?
2、交代操作要求:
(1)可以通過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變橋面形狀。
(2)雪花片可以隨意擺放,但必須要放在橋面上。
(3)聽到教師的口哨聲必須馬上集合。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取放雪花片。
(2)引導幼兒嘗試新的方法。
4、交流。
(1)請成功的幼兒介紹優秀經驗。
(2)對比和評價操作方法相似,結果卻不同的紙橋,分析原因。
(3)讓操作失敗(橋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兒分析失敗的原因。
教師小結,引出第二次操作。
二、誰的紙橋最堅固。
1、提出操作要求:讓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紙橋上就是勝利者。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驗證成功幼兒歸納的優秀經驗。
(2)引導幼兒探索能讓紙橋更堅固的方法。
3、交流。
(1)評出最牢固的紙橋。(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師可以演示橋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請成功的幼兒歸納優秀經驗,并記錄在記錄表上。
A橋面更寬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
B橋面折疊后拱起來能承受更多的力。
C橋面折疊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
D把雪花片放在橋墩上能放更多。
三、我們的長江大橋。
1、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橋墩和紙,要求小組成員合作造出長江大橋,放上所有的雪花片。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創新方法。
(2)引導幼兒相互合作。
3、展示幼兒作品。
4、教師小結:橋墩能起到支撐的作用,改變橋面形狀能增大橋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讓我們的紙橋更堅固。
建筑師們也是根據這些原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橋,如美國的金門大橋和中國的趙州橋。小朋友只要多動腦筋多動手,也能成為偉大的工程師。
【活動反思】
1、實踐活動的要求應該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次活動我只安排了一次總體要求,忽略了學生們在實踐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錯失了層次的把握,應該分階段設計活動內容,指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理解“改變形狀”是承重力不同的關鍵。
2、實踐活動中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并給予客觀的評價。本節課中我用“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記錄單”的'辦法給學生一個評價的平臺,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有評價他人和自我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有利于今后的實踐活動的開展,這個“評價單”會起到一個無形指揮棒的作用,讓合作學習在有序的組織下,和諧的進行,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操作,使我認識到我對綜合實踐學科特點的把握還有不足之處,今后我會嚴謹的學習課程改革的理論,將最新的理念運用到活動設計上,提高自我的設計綜合活動的能力,提升業務素質,做一個踐行綜合實踐改革的教育者。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用處及特性。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養成愛探究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遇事要愛動腦筋。
活動準備:
1、磁鐵每人一塊
2、每組一只小籃子,內有學生尺、橡皮、鉛筆、樹葉、梳子、羽毛、鐵釘、針、曲別針、小刀、鎖等若干。
3、腳下帶鐵片與不帶鐵片的雞寶寶各一只,小房子一間。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們看一看,房子里住著誰呀?(兩只雞寶寶)
雞寶寶可喜歡小朋友啦,我們一起喊雞寶寶出來好嗎?(雞寶寶)
老師用磁鐵把腳下有鐵片的.小雞引出來。
咦,怎么房子里還有一只小雞呀,它為什么不出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看一看,兩只小雞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兩只小雞的腳上不一樣,一只有鐵片,一只沒有鐵片。
請一個小朋友為沒有鐵片的小雞裝上鐵片,并喊小雞出來玩,小雞不動(老師出示"寶貝"--磁鐵,將小雞引出來)。
二、玩磁鐵
1、引導幼兒拿磁鐵吸小籃子內的物品,看一看,磁鐵吸哪些東西,不吸哪些東西。
幼兒得出結論:磁鐵只吸鐵制成的東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鐵碰碰頭,握握手。
幼兒把手中的磁鐵與其他幼兒的放在一起,看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互斥
相吸
結論:磁鐵有兩極,同極相斥,不同極相吸。
3、為磁鐵找朋友
引導幼兒在室內為磁鐵找朋友。
三、活動延伸
1、老師不小心把許多釘子灑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凈的撿起釘子呢。
2、在室外為磁鐵找朋友。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學習簡單的記錄。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3、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習慣,體驗發現的樂趣,產生探究的欲望,萌發愛護蚯蚓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關于蚯蚓的生活習性的介紹)
2、兩、三條蚯蚓放置在大盤中,放大鏡、鑷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關蚯蚓的圖片若干布置在墻面上。
4、記錄用的紙和筆。事先學習觀察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觀察蚯蚓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動物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引起興趣。教師在白板上倒序地畫出蚯蚓、再畫泥土、最后畫泥土上種植的樹。
2、引導幼兒細致觀察、想象、并互相質疑。(它像蛇,但沒有眼睛;它像毛毛蟲,但沒有腳。)
二、通過觀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蚯蚓到底長得什么樣子。請小朋友觀察桌上的蚯蚓你能來說說它長的是什么樣子?請大家把觀察蚯蚓的樣子請小組長在記錄紙上記錄好嗎?
1、每組記錄(教師注意巡回觀察,并注意引導、幫助引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的,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講解自己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并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質疑別人的觀點。)
3、將幼兒記錄的表格以視頻形式展示給幼兒。
4、小結: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一節一節的、彎彎曲曲的,頭部有點尖,便于鉆土,最在最前面,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腳。他靠皮膚來感覺,靠“蠕動”來“行走”。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用途。
師: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看讓我們來看一看蚯蚓是怎樣在泥土里生活的。看PPT(圖一),讓幼兒講述。你們知道蚯蚓有一個什么特殊的本領?(松土)蚯蚓有用嗎?觀察PPT(圖二)
(引發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你喜歡蚯蚓嗎?為什么?小結蚯蚓的用處。
四、拓展知識經驗。
1、什么時候會出現許多蚯蚓呢?(下雨過后)。為什么下雨天會有這么多蚯蚓。觀察PPT(圖三)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2、激發幼兒扮演小蚯蚓的興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戲!
【活動延伸】
帶著工具到戶外去挖蚯蚓。
最后讓幼兒看著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圖,再次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今天的科學活動中我的教學掛圖一出示出來,孩子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蛇!快來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對,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挺多的。這個活動不僅使孩子們觀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使他們掌握了蚯蚓的作用,還知道了蚯蚓的一個神奇的本領。
相信孩子們對蚯蚓還只是表面上的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今天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任務,就是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戶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進一步的觀察,并要求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領,希望能得到家長們的配合。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導幼兒發現顏色混合后產生的一些新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3.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分別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瓶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各種顏色的彩帶若干。
2.記錄表、抹布、油畫棒、丙烯顏料、三原色搭配圖片實例圖。
活動重點
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發現顏色混合后產生的一些新變化。
活動難點
幼兒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彩帶,引出主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件神秘的東西,我們把它請出來,看看是什么,好不好?(彩帶啊)孩子們,那這些五顏六色的彩帶可以用來干什么呢?那你們知道這些彩帶上的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嗎?
小結:這些彩帶可以用來裝飾舞臺,舞臺定會絢麗多彩;扎成蝴蝶結裝飾在小女孩的辮子上,也是非常漂亮的了。染料廠的工人叔叔真聰明,像魔術師一樣,能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今天,老師也來當一回魔術師,給大家表演個節目。
二、“變魔術”吸引幼兒注意力,提高幼兒操作的欲望
師:先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杯中的顏色,是哪兩種顏色呢?(紅色和黃色)老師要變魔術了,請孩子們看仔細哦。(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后,把兩色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師:變成什么顏色了?(橙色)原來的紅色、黃色呢?(不見了)
小結:顏色真神奇,紅顏色與黃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來當一回魔術師,變出漂亮的顏色來呢?
三、探索活動“三原色變變變”
引導幼兒操作,探索兩種顏色混合后的顏色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就請你們來做魔術師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料,(出示記錄表)這是什么?(記錄表)用你們桌子上的顏料,每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仔細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請在空白的圓圈內用你手中的水彩筆或者油畫棒涂上相應的顏色。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師:在實驗之前我想先請孩子聽清楚操作要求,每個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講話,安安靜靜地動腦認真操作,當聽到老師結束活動的口令后,要及時放下材料,然后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果,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變化。請孩子們在混合顏色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顏料灑在桌子、衣服或者記錄表上,要注意安全和衛生。聽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好,現在就請孩子們把小板凳輕輕地面向小桌子,開始操作吧。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幫助他們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師:好了,孩子們,大部分小朋友已經完成實驗了。通過實驗,你用兩種顏色搭配后發現了什么變化呢?(引導幼兒說一說“*顏色與*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顏色”。)
小結:(出示三原色搭配實例圖)小魔術師們表演得真精彩,紅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紫色,黃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綠色,紅顏色和黃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橙色。
四、探索活動“間色變變變”
引導幼兒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種顏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剛才你們這些小魔術師可真棒啊,變出了那么多顏色,接下來,又增加難度了,請孩子們取出你變出來的`綠色和紅、黃、藍三種顏色混合搭配,仔細觀察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請在記錄表空白的圓圈內用你手中的水彩筆或者油畫棒涂上相應的顏色。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師:在實驗之前我想再請孩子聽清楚操作要求,每個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講話,安安靜靜地動腦認真操作,當聽到老師結束活動的口令后,要及時放下材料,然后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果,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變化。請孩子們在混合顏色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顏料灑在桌子、衣服或者記錄表上,要注意安全和衛生。好,現在就請開始操作吧。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師:好了,孩子們,大部分小朋友已經完成實驗了,通過實驗,你又發現了什么變化呢?(引導幼兒說一說“*顏色與*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顏色”。)
小結:(出示搭配實例圖)小魔術師們表演得真精彩,綠顏色與藍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深綠色,黃顏色與綠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草綠色,紅顏色和綠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赭紅。
五、幼兒根據取得的調色經驗,操作涂色
師:現在每個小魔術師都來動一動手,給這幅美麗的風景畫涂上漂亮的顏色,比一比,誰的本領大。
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活動中取得的調色經驗,給各種風景涂上相應的顏色
活動延伸:
三原色混合搭配出來的橙色和紫色,再和三原色分別搭配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把材料投放在科學區里,孩子們可以在區角活動的時候一起動手試一試,看一看。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么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
“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3
此次活動是大班主題活動《奇妙的水》中的一次常識活動,這個主題對孩子們來說很感興趣,非常喜歡動手操作。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由于溫度的高低,會發生變化的物理現象。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
2、通過實驗驗證水的三態變化,發展探究能力。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實驗。
2、準備一只煤爐、鍋、燒杯。
3、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朗誦散文詩《會變的水》,引導幼兒思考水是否真的會變,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回憶生活經驗和在家做的“水變冰”的小實驗,講述“水是怎樣變成冰的”。
三、幼兒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
1、你們發現水燒熱后有什么變化?
2、你們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氣是從哪里來的?
4、水變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沒有少?
6、水在什么時候變成水蒸氣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1、提問: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汽變成水?
2、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實驗材料進行操作驗證。
五、幫助幼兒梳理有關水的三態變化規律的經驗:當水的溫度在“0”度
以下時,水就變成冰。冰融化了變成水。水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了。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
六、跟讀散文詩《會變的水》,啟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反思:
反思一:創設環境有利于孩子發展。
這次活動是以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水的三態變化,所以我選擇在室外進行活動,讓一部分幼兒坐在兩排臺階上,一部分幼兒圍坐成圓圈,以便能讓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實驗的全過程,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情緒愉快輕松,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隨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出示孩子們自己帶來的冰塊問“水是怎么變成冰”時,由于從冰箱中拿出來有段時間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開始爭論:“冰怎樣變成水了?”“這個冰塊怎么這么小了?那塊還很大呢?”……這是我在教學中沒有設計到的,顯然大家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討論,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小手捂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當提問不利于幼兒活動時,及時引導,加以調整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水可以變成水蒸氣,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氣變成水?”幼兒一時難以回答上來。我就請幼兒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提示在歌曲《云》中這樣唱:“白云白,藍天藍,……不裝魚,不裝蝦,裝的卻是小雨點”。對幼兒講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會變成白云,遇冷后會變成雨水落下來。提問:小朋友在洗熱水澡的時候,有水蒸氣嗎?墻上為什么會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兒思考,我們現在有什么辦法讓水蒸氣變成水。這樣一下子就啟發幼兒想出了好多方法。“找來冰箱里冷的空氣。”“玻璃是冷的,把玻璃蓋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讓它變成水”……
反思四:重視幼兒的探索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在把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當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水蒸氣也會變成水時,小朋友都圍過來試一試。這時我很猶豫,是阻止還是支持呢?結果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在一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等他們都一一親自實驗過,然后與他們一起討論這是為什么。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將引導幼兒回到主題。
存在問題:
1、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于操作觀察的材料,如每組準備一只酒精爐、燒杯,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于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為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
4、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后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于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為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后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鞏固十以內認數的經驗。
2、了解不同的編制能夠出現不同的排列,感受數學世界的奇妙。
3、培養探索電話號碼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編制電話號碼。
用不同的數字編制不同的號碼。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活動前寫好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幼兒用書《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過程:
1、交流電話號碼: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你還知道哪些電話號碼?有什么用處?"
(2)教師有選擇地記錄幼兒提供的電話號碼。
2、研究電話號碼:
(1)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電話號碼,尋找其中的規律:"通常電話號碼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
(2)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所有的電話號碼有0----9)的數字組成。"
3、編制電話號碼:
(1)教師發信號,幼兒記數字編制電話號碼。
例:小兔家的電話號碼的第一個數字是:2添上1的那個數。第二個是3和5中間的那個數。第三個是1至10里面最小的數。
(2)幼兒在規定的時間里,用0------9的數字編制5位數電話號碼,要求每個電話號碼必須不同。
4、閱讀幼兒用書:了解日常生活中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編制密碼時情緒高漲,反應強烈,能積極發言,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悅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豐富孩子的認知。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5
【預定目標】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們通過許多方法處理或再循環利用,懂得垃圾分類擺放的益處。
2、能用自己的行動積極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動準備】
1、請父母幫助幼兒一起收集回收垃圾、處理垃圾的照片或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識。
2、垃圾分類回收箱實物和各種垃圾的圖片。
3、水彩筆和鉛畫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義提問:(出示垃圾)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結:垃圾是指沒有用,準備扔掉的東西稱之為垃圾。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
討論:平時見過哪些垃圾?說說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樣的?能聞到什么氣味嗎?有垃圾的地方給人們感覺怎么樣?垃圾對人類、動物、植物有什么影響嗎?
教師小結:垃圾腐臭時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不僅僅破壞風景,侵占土地,使人們生活的地方越來越小,而且垃圾中還會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蟲,讓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討論:哪些地方會產生垃圾?(工廠、菜場、餐館、辦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了許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兒去了呢?(結合圖片,請幼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再結合幼兒的介紹給幼兒補充,糾正關于垃圾回收,處理的有關知識)教師小結: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環衛工人收集起來運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場,填埋場是專門把垃圾倒入一個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場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環境保護,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爐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時候會排出有害的氣體。
3、出示垃圾箱圖片。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這樣的箱子嗎?這樣的'箱子是用來干什么的呢?引導幼兒區別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志的垃圾箱。
教師:垃圾箱上有什么標志呢?你覺得哪個是可回收的標志?為什么呢?(啟發幼兒找出可回收的標志)教師小結: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為他們是用大自然中寶貴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來后經過加工還可以做成其他的東西。
師: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么?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4、出示垃圾分類的標志?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現在我們準備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樂罐、舊報紙、汽水瓶、橡膠等等這么多垃圾。老師這里還設計了分類標志,我們一起來看看。
金屬:這一類可回收物有可樂瓶、易拉罐、廢鐵等。回收后送工廠可以再生為各種金屬物品。
紙張:利用舊報紙、包裝盒、紙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種餐巾紙、紙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經過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復重復使用。
塑料:橡膠(如:酸奶瓶、廢輪胎等經過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膠制品)教師小結:回收利用廢物可以節約能源,廢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場的垃圾就越來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廢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減少污染。
(三)結束部分
1、出示各種垃圾圖片,請幼兒判斷所出示的垃圾分別應放入哪里。
2、引導幼兒設計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師:出示廢電池,你們可知道這種垃圾是有毒害的,我們為它設計一個專用的垃圾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設計一個有毒的標志吧!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時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到垃圾,你們見到垃圾,應該怎么樣來處理呢?(幼兒互相交流)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討論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02-26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科學探索區》09-25
優秀科學大班教案15篇03-24
【優秀】大班科學教案07-04
(優秀)大班科學教案07-26
大班科學教案(優秀)07-23
(優秀)大班科學教案07-21
大班科學教案[優秀]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