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小明從家里走到學校要走一百步,小明的爸爸卻只要六十步,這可能嗎?為什么呢?<指名回答>
2.請小朋友們用你的鉛筆、文具盒,或者手來量一量自己的課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結果告訴我。
3.大家說的都對,但是為什么我們得到的數不一樣呢,難道我們的桌子不是一樣大?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
二、合作探究
1.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今天我們學習用我們的學生尺來量長度,平常大家都會用到尺子,但是你認真觀察過它嗎?現在請你仔細觀察你的尺子,然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你都發現了些什么。<學生先自己觀察,然后跟同桌討論,再集體交流>
2.我們來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也可以寫作cm。
3.在你的尺子上0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拿出你的兩個手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然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指名學生說一說其他的1厘米,再找給同桌看看>
4.找一找,在你的周圍,有沒有1厘米長的物體?<集體討論交流>
5.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刻度幾到刻度幾是2厘米?<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同桌用手指互相比劃一下2厘米大約是多長>
6.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刻度幾到刻度幾是3厘米長?5厘米長?還能找到其他的長度嗎?<四人一小組,輪流找一找,再集體交流>
7.通過在尺子上找這些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8.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減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幾就是幾厘米。
三、鞏固練習
1.書上想想做做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三題,男生測藍線,女生測紅線,再交流,小結:測量結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數,接近整厘米的長度可以用“大約幾厘米”表示。
4.第四題,今天認識了我們的學生尺,那么你能照著書上的樣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長嗎?量完之后我們一起來比一比我們班那個小朋友的手掌最長。
四、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長度單位厘米,回家后,請你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2
教學內容:
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準備:
多媒體、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減小數,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5.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板書設計: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什么是線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
現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
(3)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
說明了:量比較短的東西,可以用厘米做單位。
2、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著“0”,說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兒?
B、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這么長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找一找。
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第1~6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核對。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題。
做題時,可利用已有的各種表象作為參照來估計,估計的長度與實際長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學生的估計。
6、“想想做做”第6題。
讓學生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之間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對方所畫的線段的長。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4
教學內容: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 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老師節就要到了,我們班布置教室掛拉花時發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厘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字和厘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厘米。 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匯報。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發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③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 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目標提出后沒及時將學生的問題歸類。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5
一、活動導課,設置懸念,提出問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你們踏入小學已經快一年了,在這一年中,你覺得自己發生了哪些變化?(長胖了,懂事了,長高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師用手量一量他的身高,然后再請一位同學用手給他量一量,師:同樣是一個人的身高,怎么量的結果不一樣?
:測量時要有一定的標準。你知道在測量長度時經常用什么工具嗎?對,用尺子,用尺子測量,這樣既準確又便于交流。
二、觀察探究,認識厘米。
1、認識尺子: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呢?請你拿出來,仔細觀察。
生答,交流。課件出示尺子:數字(都有哪些數字?最小的是幾?我們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一般從0刻度開始)、刻度線(這些刻度線都一樣長嗎?哪一條最長?)、cm,cm表示的是長度單位厘米,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厘米。(板書課題)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感知1厘米:
(1)1厘米有多長呢?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1厘米的長度,)師: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還能找出1厘米嗎?
: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同學們很聰明,從直尺上找到了厘米,能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的長度嗎?
(3)請同學們從學具中找一找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拿著這個學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課下請小朋友們找一找,與小伙伴們交流一下。
(4)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畫下來?同學們先試著畫一畫,然后師演示畫法。
(5)看到同學們學習的這么帶勁,有位小朋友不服氣了,說是要考考我們,你們愿意接受他的挑戰嗎?請看大屏幕!這是幾厘米?這又是幾厘米?讓生指著說一說怎么數的。
三、估測,測量:
1、老師想測測你的眼力,怎么樣?請你估計這根小棒的長度。究竟是幾厘米呢?請你測量一下。我們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測量,其他同學做老師,一會兒給他點評一下,好嗎?
2、老師的.一扎有多長?實物投影。邊量邊講解量的方法,(我在大拇指尖這個地方點上一個點,再在中指指尖這個地方點上一個點,然后用尺子連接這兩個點,畫出了一條線段,這條線短的長度就是我一扎得長度。)那怎樣來測量這條線短的長度呢?用直尺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一個點,看另一個點指向幾,它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3、你的一扎有多長,想不想測量?同桌兩人合作,量一量,看一看。生匯報測量方法。
4、想不想測量每天陪伴我們的學習用品?如:鉛筆、橡皮、本子等。
先估一估,再測量,同時把估計的結果和實際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看你估計的準確程度如何。
四、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一下這節課自己的表現。
既然我們學會了測量,老師布置一個作業: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身高,每年量一次,做好記錄,裝入自己的成長記錄袋,觀察自己的成長變化,好嗎?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6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掌握已有知識“米和和厘米的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新知,很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
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點評:
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發現了已有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 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一數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
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現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教師點評:
在學生原有對厘米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建立表象,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認識分米。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長?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觀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長度。
師:誰能說說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10厘米。(cm)
師: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勢來表示一下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驗證一下。
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驗證。
師:你來大膽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進行猜想。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觀察米尺,從0刻度起每數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完,看一看一共有幾個記號?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學生進行驗證,匯報驗證結果。
師:板書——1米=10分米(dm)
師:量一量我們數學課本的長度約是幾分米?
生:學生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
師:估算一下你身邊的物體的長度,同桌用尺子量進行驗證。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7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作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
教學難點:
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具準備: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學習。
(一)出示主題圖: 這是一條線段,誰能說說你看到的.線段是什么樣的?學生觀察說一說。
(二)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這條線段長多少厘米?測量線段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三)你會畫一條線段嗎?
1.讓學生動手在練習本上畫線段。
2.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3.評判學生所畫的線段,讓學生說說誰畫的好,好在哪?是怎樣畫的?
4.能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嗎?學生試畫,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的?
5.小結:畫線段時,要注意從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厘米就畫到幾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鞏固練習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課后反思:
學生對于線段的理解個別學生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對于當線段斜著放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斷,也就是學生對于線段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在練習課上教師要加強訓練與指導。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發展性目標:通過實踐活動,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產生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的需要,并把"厘米"帶入生活中。
重難點分析
1) 測量工具的產生需要;
2)"1厘米"長度觀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1)學帶:直尺 繩子 文具用品
2)師備:圖片 橡皮擦 積木 火 柴盒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
1)故事梗概:王奶奶的兒子想給王奶奶買新床,他帶了足夠的錢,在商場看中了一張價錢合理,質量也好的床,最后卻沒買成。 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2)引入沒量原來床的長度,所以買不成。(板書:量長度)
二 實踐活動,統一測量工具。
1)學生活動:想辦法,量一量課桌面有多長?(4人小組活動)
2)小組匯報用什么方法量,量的結果怎樣。
3)引導思考: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一樣?
4)就地概括:如果用同樣的工具來量,結果才會一樣。
三 觀察活動,認識測量工具--直尺。
1)引導觀察:觀察你手中的尺子,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觀察并匯報觀察結果。
四 認識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1)師指出從0到1這一段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
2)找一找:你還能從尺中找出1厘米的長度嗎?
3)找一找 比一比,什么東西的長度是1厘米?
4)量一量:你的文具用品的長度。
五 新知鞏固練習。
1)看圖說物品的長度(出示鉛筆 曲別針 釘子圖)
2)先估計以下物品的長度,再量一量。(出示橡皮擦 積木 火柴盒)
3)剪繩子活動(1)剪出1厘米長的繩子;
(2)剪出4厘米長的'繩子;
(3)剪出10厘米長的繩子。
六 發散練習。
下面的兩條線段,先用眼睛看一看哪條長?再用尺子量一量,檢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觀察得對不對?
七 課外活動找一找長度為10厘米以內的物品,并比一比它們誰的長度長。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9
詳細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
3.培養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紙條、小棒、各種尺子、釘子、圖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讓學生們用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釘子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五花八門:有4拃那么長,8根小紙條那么長……)
2.教師談話: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結果卻都不一樣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3.導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課桌到底有多長.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單位和測量的方法.(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4.師: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擴展介紹:厘米在國際上,都用字母cm來表示.板書:cm)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師: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長呀?
師: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問: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什么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徑、指甲蓋的寬度、牙齒的寬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匯報)
問: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1.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3.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嘗試測量同一個學具(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
師:每個同學都有一根小棒,請你用尺子試著量一量這個小棒有多長?
問:測量的結果是多少?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正確的量法與錯誤的量法對比(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兩種量法),使學生鑒別出正確的量法.
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學生活動:先從自己帶來的學具中任選一件,舉給同學們看一看,大概估計一下它的長度有幾厘米.然后實際測量所選物體的長度,看是否與估計的數值相等.
3.師:通過學習,你們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每人拿出一根細繩,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鄰的同學比一比,看有什么發現?
2.發展性練習
問:假如一個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幾個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圖片“磨損的尺子”),你們有什么辦法能就用這把磨損的尺子測量出物體的準確長度嗎?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回家后,以厘米位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 10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作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
教學難點:
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具準備: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學習。
(一)出示主題圖: 這是一條線段,誰能說說你看到的線段是什么樣的'?學生觀察說一說。
(二)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這條線段長多少厘米?測量線段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三)你會畫一條線段嗎?
1.讓學生動手在練習本上畫線段。
2.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3.評判學生所畫的線段,讓學生說說誰畫的好,好在哪?是怎樣畫的?
4.能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嗎?學生試畫,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的?
5.小結:畫線段時,要注意從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厘米就畫到幾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鞏固練習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課后反思:
學生對于線段的理解個別學生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對于當線段斜著放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斷,也就是學生對于線段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在練習課上教師要加強訓練與指導。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03-08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的教案12-16
認識厘米教案01-24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4-16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4-16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認識厘米》的教學反思11-26
《厘米和米的認識》教案01-24
「原創」《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1-25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通用6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