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平均數的教案設計
篇一:認識平均數教案
教學目標:
1. 經歷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特征的過程,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2. 自主探究移多補少及先合后分的求平均數的方法,會估計平均數的范圍,能靈活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求平均數的實際問題。
3. 體會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運用平均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平均數的意義,對一些簡單事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學,自主學習:
1.創設問題情境:
師: 在光明小學舉行的趣味運動會上,二年級第一小組的男女生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套圈比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比賽情況.(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觀察)
a.問題:觀察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
b.設疑:你認為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
c.說明:要想判斷誰套得準一些,為了體現公平性,就要用到平均數.
2.揭示課題:認識平均數明確學習目標:
a.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b.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3.預習交流:
[小組內簡單交流對平均數含義的理解和求平均數的方法,提出質疑.]
過渡:
回歸課前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去探究有關平均數的問題.
4.自主預學:
a.男生隊套圈總數:6+9+7+6=()個
b.女生隊套圈總數:10+4+7+5+4=()個
思考:
a.比較男女生套圈總數,這樣比,你認為公平嗎?為什么?
b.怎樣比才夠公平?
學情分析:
[能否從男女生參賽人數上的不同去衡量.]
二.小組合作探究:
問題:
1.怎樣求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呢?
2.你認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法指導:
a.明確總數份數和每份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b.根據求每份數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探究展示:
學情預設:
男生:6+9+7+6=28(個)
28÷4=7(個)
女生:10+4+7+5+4=30(個)
30÷5=6(個)
說明:7和6就是男女生套圈個數的平均數,它反映了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并不表示每個人套中的實際個數.
2. 質疑:
分別用套圈的總個數去除以他們的什么?(總人數).
3. 精要點撥:
明確:求平均數,要找準和總數對應的份數.
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過渡:
師:除了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還有其他求平均數的方法嗎?
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方法.
說明:
先合后分和移多補少都是求平均數的方法,在計算時,我們可以選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而移多補少的方法適合于操作時使用.
4. 平均數的范圍:
觀察與思考:
平均數7和6,相比它們所在的一組數據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重難點突破:
明確::在一組數據中,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
四.訓練檢測,總結反思:
小華家1月~5月用水情況統計表
1月2月 3月 4月 5月
13噸 10 噸 11噸 9噸 12噸
(1).小華家平均每月的用水量在( )噸和( )噸之間.
(2).算一算: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
想一想:
1. 怎樣確定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2. 求平均數的方法是什么?你先求的什么?
歸納與總結:
a.最大的數>平均數>最小的數
b.平均數等于總數除以對應的份數
五.綜合實踐與應用:
1.想一想,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簡單說明理由。
①、小明期中考試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的均分是95分,那么他的三門功課一定都是95分.()
②、小馬過河:河的平均水深為130厘米,小馬身高140厘米,小馬過河不會有危險。( )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里交流判斷依據]
重點明確:
根據平均數的意義,并不表示:1.每門的成績都是95分,有的高于95分,有的低于95分.
2.處處水深130厘米,有的低于130厘米,而有的地方比130厘米深的多.
2.知識達標:
同學們收集標本,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麗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標本?
[進一步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3.智能積累:
三年級的8名同學分兩組向災區捐款,一組捐了220元,二組捐了180元。
①、平均每名同學捐款多少元?
②、平均每組同學捐款多少元?
思考:兩道題在解答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重點明確:
相同點:都是先求捐款的總數.
不同點:各自對應的份數不同.
知識延伸:
小力前5次英語測驗的平均分是91分,第6次得了97 分,他6次測驗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六.全課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當堂檢測:
有3條彩帶,長度分別是9厘米,17厘米,10厘米,平均每條彩帶長多少厘米?
板書設計:
認識平均數
(一)1.移多補少
2.先合后分 男生:6+9+7+6=28(個)
28÷4=7(個)
女生:10+4+7+5+4=30(個)
30÷5=6(個)
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二)平均數的特點
最大的數>平均數>最小的數
教學反思:
“平均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統計》里面的內容,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本課教學把重點放在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上,而難點則是運用平均數的意義分析數據,從而體會到平均數的應用價值。
“平均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如何讓學生初步理解它的概念并掌握正確的求平均數方法?我一開始就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熟悉的活動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獲得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自主預學和小組合作探究來解決數學問題,掌握問題解決的多種有效方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中去,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認識平均數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平均數》教案設計(通用10篇)05-26
圓的認識教案設計04-28
《認識自己》教案設計10-19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01-02
《噸的認識》教案設計02-06
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04-01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12-31
《比的認識》教案設計(精選10篇)01-06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設計05-01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5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