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天氣狀況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狀況的描述。接著介紹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要求學生說出的區別,“天氣”與“氣候”是日常接觸較多,但有時又不太注意區分的兩個概念,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是正確理解、表述、傳達天氣和氣候信息的前提,這為今后學習本章氣候知識打下了基礎。實際上,什么叫天氣,什么氣候,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識,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教材接著介紹了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給出了常見的天氣符號,電視中常見的衛星云圖和城市天氣圖,重在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天氣預報圖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氣環境監測的閱讀資料,既是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內容。隨著人們對大氣環境質量的關注,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不久將會像天氣變化一樣受到最普遍的重視。
本節教材特色之一是從實踐出發,聯系實際,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⑵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能力目標:
⑴學生通過閱讀P55“天氣”、“氣候”二個框題的內容,提高閱讀材料的能力,只有會讀,才能感知教材、領會教材,抓住重點。
⑵培養學生分析和比較能力。通過閱讀討論,讓學生區分出的不同。天氣是短時段的大氣狀況,氣候是長時段的大氣狀況;天氣是多變的,氣候是相對穩定的。
⑶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是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是該節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學生在知道了的區別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為此,教材還安排了P57練習2加以實踐。在認識了常用的天氣符號后,要求學生學會看天氣預報,看懂簡單的城市天氣圖。
⑷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天氣預報圖和使用天氣預報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⑵通過讓學生記錄天氣預報及空氣質量預報的有關數據,使學生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⑶通過收聽、收看當地電視臺、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和全市空氣質量預報的節目,了解家鄉的天氣及大氣環境,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⑷通過讓學生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的活動,增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⑸通過師生互動,構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
㈢教學重點和關鍵:
從日常生活入手,著重區別“天氣”與“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認識常用的天氣符號,學會看天氣預報。
二、教法闡述:
㈠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地理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法、地理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此法能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認識過程有兩個階段,即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從理性認識回到社會實踐的能動飛躍。這是教學實效性的具體體現。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㈡教學手段及其理論依據。
采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信息處理優勢及其交互性強的特點,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
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設備,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可見,用聲光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于知識的獲得和鞏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教育學指出,多媒體教學應迅速成為教育技術中的主流技術,教育技術飛在迅速走向多媒體化。
三、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利于終身學習。
㈠學生特點分析: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從初一起,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
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一學生剛由小學上來,他們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㈡學習方法和能力培養:
1、讓學生課前從各種不同渠道收集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并做記錄,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搜集、記錄資料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通過此類活動,可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課本以外的資源獲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同時有了充分準備的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競相發布自己從書上、報上、網上、電視上的發現,在課堂上參與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評價。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產生學習樂趣、積極的情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2、“課堂小組討論法”即課堂上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啟動思維,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學習方法,討論把使用智慧,體現自己的機會十分平等地送給每一個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樂。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現代科學研究的社會化趨勢需要群體研究方式,互動能力的培養日益顯得重要。本堂課討論的機會較多有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互動。
3、利用電腦課件,讓學生觀察衛星云圖,了解衛星云圖,初步學會看衛星云圖,培養實踐能力。同時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說明:雖然“衛星云圖”有關知識非課程標準所要求掌握,但由于學生看天氣預報時首先要接觸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師介紹,所以教學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學自制一版階段“學習成果”小報,來交流展示,并自制一個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氣圖(用天氣符號表示),課堂用來互相提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動手中學習地理知識。同時又能使全體同學廣泛參與。
5、布置作業時給學生四個可能就發生在身邊的有關空氣污染的例子,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較感興趣的問題談看法,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談對一些地理問題的看法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㈢學法的理論思考: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和興趣是人的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可見,地理學習動力,包括了地理學習興趣指向和地理學習動機層次。明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四、課堂教學程序:
㈠展示階段“學習成果”(小報一版)在小組內交流(下課后交)
㈡簡明導入后請2——3學生發布收聽、收看并記錄下來的廈門地區近二日天氣情況,并詢問學生從哪里獲得天氣情況的資料?(可從電視、廣播、報紙、氣象網站等途徑獲得)
㈢閱讀P55/1、2框題,討論以下問題:
1、什么是天氣?什么是氣候?(提問層次較低學生)
討論2、的區別(提問層次中或上的學生)
3、P57/練習題(四成語各描述天氣或氣候?)
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有二大天氣氣候
方面區別,并舉例加以說明。短時間多年的、長時間
多變具相對穩定性
通過P57/2練習,要求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㈣請2——3學生發布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后教師也發布三條,請學生判斷分別指的是“天氣”或“氣候”,加以鞏固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㈤天氣對我們很重要(請學生結合實際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
這節課著重學習“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演示課件:
第1屏:天氣預報的意義。
第2屏:衛星云圖(演示如何讀圖)。
第3屏:衛星云圖的來歷。
第4屏:“風云一號”——臺風云圖
第5屏:問題討論——有了衛星云圖,為什么還要城市天氣預報?
第6屏:天氣符號與天氣預報圖。
第7屏:再現中央電視臺播報的某些城市天氣預報。
通過以上學習,要求學生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㈥教師展示自制教具——天氣符號和現實生活結合的簡圖,幫助學生建立生活經驗與形象的圖示和抽象的符號之間的有機聯系。
再熟悉常用天氣符號圖例。
㈦運用電腦“課件”做課堂練習,鞏固新課知識。
1、連線:在衛星云圖上,綠色、藍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請層次較低學生做答)
藍色陸地
綠色海洋
白色云雨區
2、看圖回答問題(課件展示):(請層次中等或較好的學生做答)
a、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是什么天氣?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氣?
c、長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氣?
d、較大范圍的降水云區出現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與圖中人們所進行的活動是否吻合?
4、學生舉自制某城市天氣圖(用符號表示),互相提問,學當天氣預報播音員。
㈧由于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環境的質量。
學生閱P57一段及表。
結合廈門實際,教師詢問:
1、廈門市有無發布“空氣質量預報”?哪些途徑可得到此資料?(廈視二套晚9:30收看或報紙)
2、“污染指數”與“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之間的關系?(演示課件)。
教師給出廈門市幾個區昨晚播報的空氣污染指數,請同學說出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狀況如何?(污染指數在51——71空氣質量良)
㈨課堂小結:
1、的區別,正確使用二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學會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㈩布置作業:
1、寫一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小論文(教師稍做指導:可綜合寫,亦可就某一方面寫)。
2、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污染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3、舉四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選擇一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節課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在最近三日晚9:30看電視(廈視二套)收看并記錄“廈門市空氣質量預報”,看哪個區空氣質量較好?我們所在的湖里區空氣質量如何?(下節課來告訴全班同學)
課堂師生活動過程流程表:
教師導入新課
教師了解信息來源
教師引導,加以舉例說明
教師也發布三條資料趣聞,并請學生判斷分別指的是
“天氣”或“氣候”,加以鞏固概念的區別
教師展示自制教具(天氣符號與現實生活結合的簡圖)
讓學生再熟悉常用天氣符號
教師引入“大氣環境質量”問題
教師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鋒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學生學會運用冷鋒、暖鋒、準靜止鋒與天氣的知識,分析鋒面過境時及過境后的天氣。
3.使學生能聯系當地的天氣變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冷鋒與天氣。
教學難點
鋒面與天氣。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
投影片(世界氣團分布圖——復合片)、板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這一節我們講第五節,天氣與氣候。它是在綜合前四節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并聯系實際說明氣候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是全章的總結。
【板書】第五節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已經記錄了這幾天天氣預報。
【提出問題】我們天天在聽天氣預報,今天天氣和昨天相同嗎?誰來說明最近兩天的天氣情況?什么是天氣?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1.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提出問題】我們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規律的,比較穩定的.,而天氣是瞬息萬變的。
【轉折過渡】那么什么因素影響天氣與氣候呢?
【板書】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介紹氣團的概念。
學生看書,畫在書上。
【出示投影】“世界氣團分布圖”
【提出問題】氣團定義(概念)中的“廣大范圍”有多大?
【指圖講解】看圖,整個北太平洋地區,主要是一個熱帶海洋氣團。
【承轉】這么大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是怎么形成的?
介紹氣團的形成。
【提出問題】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是地面輻射,即對流層大氣的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主要受地面影響。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看投影片在陸地和洋面的交界處有沒有氣團形成?為什么?
如果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在陸地與洋面交界處不可能形成氣團,因為下墊面性質不均一;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不會形成氣團。因為大團空氣要較長時間停留在源地,才能獲得與陸面或洋面一樣的物理性質。因此,形成氣團的條件:
【板書】
例如在熱帶洋面形成暖濕氣團;南極大陸上形成冷而干的氣團。
【承轉】當環流條件發生變化時,氣團要離開源地向其他地區移動,并進行熱量和水汽的交換。(用投影片介紹)
【板書】(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提問、討論】
北京冬季天氣狀況?北京夏季天氣狀況?為什么?受什么氣團的影響?
【引導提問】冬夏影響我國的氣團及天氣狀況?
【概括總結】冬季受形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我國天氣寒冷干燥;夏季受形成于副熱帶太平洋上的熱帶海洋氣團和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的控制,給我國帶來豐沛的水汽,影響降水。
【板書】
介紹氣團對天氣的影響。
【聯系實際】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華北是一片晴空區。
在單一氣團控制下,天氣單調,一般為晴朗天氣。
【小結】氣團是廣大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團是極地大陸氣團、熱帶海洋氣團、赤道氣團,在單一氣團控制時,天氣單調。
【轉折】當原有氣團被新移來氣團代替時,天氣變化了,特別是兩種氣團的交界地區,天氣變化劇烈。冷暖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它們中間的交界面——鋒面。
【板書】2.鋒面
根據鋒面兩側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可把鋒分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板書】(1)冷鋒與天氣
教師畫冷鋒板圖,邊畫邊講。
冷鋒的形成: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提出問題】冷重的冷氣團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在抬升過程中氣溫、降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提問、學生討論】冷鋒過境為什么出現較大的風?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提出問題】冷鋒過境后,什么氣團控制該地區?出現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板書】
【承轉】根據冷氣團的移動速度,可將冷鋒分為兩類。
【板書】
快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很快,迫使暖氣團急劇抬升。
【學生討論】那么暖氣團急劇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如果鋒前的暖氣團較干燥,又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狂風暴雨,出現較大的風、沙暴天氣。
【實際觀察】觀察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中的冷鋒符號,體會冷鋒過境時、過境后天氣?
【老師總結】冷鋒在我國活動范圍廣,例如,快行冷鋒可造成我國北方冬春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慢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較慢,暖氣團被迫沿冷氣團平穩爬升。
【提問】暖氣團平穩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板書】(2)暖鋒與天氣
暖鋒的形成: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
教師畫暖鋒板圖。
【學生討論】暖氣團如何爬升?過境時出現什么天氣?過境后該地受什么氣團控制?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板書】
暖鋒在我國影響范圍小。
【板書】(3)準靜止鋒與天氣
【提問,學生討論】何為準靜止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準靜止鋒的形成: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較長時間在一個地區擺動。
【板書】天氣狀況:持續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介紹影響我國的準靜止鋒。
夏初: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氣。
【引入古詩】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冬半年:昆明準靜止鋒,形成冬半年貴陽陰雨冷濕天氣。
【提出問題】
無論是暖鋒、冷鋒、準靜止鋒,沿鋒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是暖氣團。它在鋒面附近使天氣變化復雜,冷、暖鋒過境后天氣轉好。
【本課小結】
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團和鋒面。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冬季是形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在它影響下,天氣寒冷、干燥;夏季給我國帶來豐沛水汽的是來自于副熱帶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及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我國處在中緯地區,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快行冷鋒造成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大風、沙暴天氣及冬季寒潮,夏初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冬半年貴陽的陰雨天氣是準靜止鋒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五節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2.鋒面
(1)冷鋒與天氣
(2)暖鋒與天氣
(3)準靜止鋒與天氣
天氣狀況:持續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2、通過閱讀地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正確的區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思想觀念,同時樹立人地協調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學會閱讀簡單的衛星云圖和天氣預報圖。
【難點】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生活實例導入。通過提問學生“今天你們覺得外面怎么樣?陰?晴?冷?暖?這些都是描寫哪些方面的知識?”并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說的天氣與氣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它們有區別嗎?”導入新課。
環節二:講授新課
1、天氣和氣候
結合教材,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教師講解補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練一練】下列詞語哪些描述的是天氣,哪些描述的是氣候?
“風和日麗”—天氣、“四季如春”—氣候、“東邊日出西邊雨”—天氣
2、天氣預報和常見天氣符號
【過渡】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多媒體播放收看天氣預報)
【問題】
(1)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
(2)衛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
(3)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
【學生活動】
(1)看衛星云圖。
(2)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
(3)根據天氣符號識別天氣情況。
【教師活動】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學生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
(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教師活動】展示“沙塵暴”、“風”的符號。
【提問】
(1)結合“沙塵暴”的符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為什么經常發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
【學生活動】
(1)干旱、風力大、植被稀疏;防風固沙。
(2)第一,風桿、風尾、風旗。第二,風向的判斷。第三,風級的表示方法。
環節三:鞏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充當播報員,發布天氣預報。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
【作業】
思考問題:氣候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我們和氣候變暖有關系嗎?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4
一、教材分析: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的要求本課將重點安排在對讀圖技能的訓練,以及人地協調觀念的樹立等方面。讀圖技能的訓練主要通過氣溫垂直分布圖完成,無論是了解大氣的組成還是大氣的垂直分布,還是大氣的受熱過程都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從感性知識入手,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分析大氣各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層大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大氣運動狀況、大氣的受熱過程與人類的關系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低層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以及各層大氣的特點;能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的道理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訓練學生閱讀圖表分析問題的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初步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的原理
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所以對知識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可借助教具或電腦模擬演示,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并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首先提問:[導入]探究1:讀P36圖2-2-1回答問題;(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沒有呢?)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
我們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已經布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導入]探究1:讀P36圖2-2-1回答問題;(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沒有呢?)
(板書課題,以及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1、含義:
2、組成:
3、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
組成主要作用
干潔空氣N2
O2
CO2
O3
水汽和固體雜質
4、大氣圈的結構——大氣垂直分層
(教師點撥,學生閱讀課文和圖2-2-2大氣的垂直分層,完成表格。)
依據分層溫度變化大氣運動對人類的影響
學生回答探究1;點評略。
探究2:人造衛星為什么能安全的運行在高空大氣層?
探究3:在“大氣的垂直分層”圖中,氣溫隨高度的變化為什么會呈現出這樣一種豎起的“W”的形狀。(由探究3引導學生理解大氣的溫度變化取決于大氣的受熱狀況。引出下文)
(二)、大氣的受熱過程根據課本圖2-2-4,分析說出
探究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極地區臭氧層空洞的出現,對當地有何影響?
探究5:大氣的受熱過程
探究6:解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探究7:在圖“2-2-4大氣的保溫作用”上,標出長波輻射,解釋保溫作用的道理。
探究8根據活動題2-2-5溫室保溫示意圖,試解釋溫室保溫的原理
集體討論:根據所學的知識解釋自然現象:
1、在晚秋和寒冬,為什么霜凍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2、初春的早晨,為什么農民在田埂上放煙霧驅趕昨夜的寒氣?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那么,大氣受熱后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大氣的運動。這節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熱力環流的成因和不同條件下風的變化。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
九、板書設計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
(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1、含義:
2、組成:
3、大氣圈的結構——大氣垂直分層
4、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
(二)、大氣的受熱過程
1、大氣的受熱過程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探究講解18分鐘,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節17,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5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課程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涉及到天氣和氣候的定義及其區別,天氣預報等知識。通過本節課學習,為后面章節中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等的教學打下基礎。而且氣候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內容是學習以后各章,特別是區域地理知識的基礎之一,而且也是以后學生生活、參與生產的必備知識。
教材以天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為切入點,體現了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中、服務于生活的新理念。教材中以大量形象化的圖片,這些圖片也是來源于生活。圖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學生對某些天氣現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學生理解,且培養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課內活動和課外延伸活動,體現了新教材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當前初一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程。因此,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互動合作,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形成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
學生在小學的自然課、語文課以及日常生活中(如,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由于不同學生的觀察積累素養不同,還有原有的知識淺顯,甚至有所混淆(如類似的天氣符號和風力風向符號的辨別),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通過辨析與操練以落實清楚。
初一學生由于生性活潑,所以課堂形式不宜單調。本節課以競賽為主的教學活動來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做好組織教學,利于他們的協作與探究。鑒于他們的知識基礎,在競賽活動的每一步展開前,要對他們作一定的知識鋪墊,幫他們掃清障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星云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
5.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天氣與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借助多媒體設備應用問題導學法,對比法使學生認識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和聯系。
2.通過組織競賽活動游戲、角色扮演等活動,了解天氣預報,認識衛星云圖,熟悉常用的天氣符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2.通過收聽、收看當地電視臺、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和全市空氣質量預報的節目,了解家鄉的天氣及大氣環境,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重點
1.“天氣”和“氣候”的區別。采用問題導學法、表格比較法、詞句辨析來突破重點。
2.學會閱讀衛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報圖。通過展示形象的`圖片、播放天氣預報視頻,結合課堂上組織游戲、競賽活動,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活動中突破這一重點。
(二)難點
綜合分析天氣形勢圖和天氣預報圖。
解決措施:借助多媒體演示形象的圖片及播放視頻,通過讀圖分析法,讓學生模擬天氣預報員看天氣預報圖并播報城市天氣預報的體驗活動中突破難點的學習。
教學方法:
采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組織競賽活動游戲、小組合作、角色扮演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看一看同學們,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請注意記錄你看到視頻的哪些信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提問:這個視頻是關于什么內容?提到了什么?(師生小結)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天氣和氣候。學生邊看視頻邊記錄看到、聽到的信息,討論后回答。以生活實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生活、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組織競賽聽一聽
⑴學生分成4個小組,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收集小組成員的意見和組織大家答題。
⑵比賽采取積分制,每答對一個問題得50分,必答題答錯扣50分,搶答題不扣分。如部分答對給25分,只要言之有理,就是答不完整,老師也會視情況給分。
⑶比賽要求:必答題教師抽簽決定哪位同學回答,搶答題要先舉手。回答一個問題時,每組只能派一個代表來回答,且其他人不得在下面提示,否則扣分,如果他沒答好,那么這一題就只能讓其他小組來補充了。
⑷怎么獎勵:用積分評出第一名,該小組成員每人加操行分5分,并且課后可到老師處領獎品。分組學習,推組長,明確競賽規則。組織競賽,便于本節教學活動的展開。
比一比1.搶答:
①什么是天氣?
②同學們回顧剛看的天氣預報視頻,對天氣狀況我們可以怎么描述?
③根據屏幕上的圖片和標注的時間,請試著總結出天氣的兩個特點?過渡:我們可以說今天的天氣是多云,但能不能說今天的氣候是多云,為什么?
④什么是氣候?
⑤根據氣候的概念總結它的兩個特點?
⑥誰能說出南寧是什么氣候類型?(注:這是以后學習的內容,學生不一定能回答)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
2.課件展示天氣與氣候概念。
3.引導學生分析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及區別。
4.組織學生辨別課件的詞語是描述天氣還是氣候。(必答題)學生結合課本討論后搶答: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風雨、冷熱、陰晴等狀況。不能,氣候指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觀察,交流討論,選派代表答題。(陰晴、降水,風向、風力,氣溫變化)各組同學通過合作討論,選代表或教師抽簽學生回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認識有關天氣與氣候概念的內涵以及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從總體上由抽象到具體掌握天氣預報的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想一想為什么我們每天要收看天氣預報?(舉例說明)天氣與我們人類活動的關系?展示課件的例子。學生自由發言,談談天氣對自己上學、參加活動、生活等方面的影響。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
辨一辨
1.我們可以從哪些途徑了解天氣狀況呢?
2.什么是天氣預報?
3.展示衛星云圖和常用天氣符號圖。引導學生通過分類、形象記憶天氣符號。
①晴、多云、陰這三種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②小、中、大、暴雨(雪),同是雨(雪)天,在符號表示上有什么區別?
③辨析幾種特殊的天氣符號。
④辨析風向和風級符號:風向是指風的來向還是去向?
西風講解風桿和風尾,學生觀察書上的圖回答,風桿中哪一頭表示風向的?風尾表示的是什么怎么表示風力的,1條風尾表示2級風,8級以上怎么表示?學生搶答:電視、上網、看報……識記、在草稿紙上畫符號,辨析與交流相似天氣符號的不同。明確風向含義及風力風向的表示方法后,每小組派1個人辨別課件上的風力風向符號。(必答題)學生組內互考識記準備一分鐘后全班蓋住課本考核。展示課前畫好的天氣符號卡片。(各考2個天氣符號,每個50分用形象化的彩色圖片,增強學生的興趣,也利于學生記憶。構建知識基礎,為下一步的應用作準備。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體現了評價模式的多元化。充分調動學生為主體的積極性。
思一思搶答
①展示課件,有時同一城市有兩個不同的天氣符號,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播報?
②你能說出一天中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的大概時間嗎?明確一天中同一地點天氣可能存在較大變化。判斷與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對最高溫出現時間的體驗。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播一播接下來這一關要求仿照央視氣象員對照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及我國部分城市天氣圖的課件進行播報。每組派一個代表讓老師和其他同學來考核,要能準確的對老師所挑的城市進行播報。(選4個城市)先在小組內討論操練,方式是:一個組員做考生,這組其他人做考官,最后推選一位代表到講臺拿著指揮棒指圖模擬預報員播報參與比賽,并評出班級的最優秀的天氣預報員。所在組加上150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的互動,綜合知識的運用。采用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做一做展示課本第59頁練習題2的圖片及課外拓展題目。進行課堂小結。學生討論完成練習,回顧本節課知識,和老師一起總結。聯系生活常識,讓學生理解地理學科與生活的關系。養成當堂總結學習收獲的習慣。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6
教法指導:
1、讓學生發現問題、師生探究解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2、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報紙、圖書、網絡等查找資料,培養比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過學生播報天氣預報,讓學生體驗做天氣預報員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利用學生了解的當地素材和電視新聞中的實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情景設計:
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星云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
5、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網絡、報紙、圖書等學會調查和分析資料,在欣賞、快樂的氛圍中對所學知識滲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更加關注各種地理現象以及各類經濟活動,使學生逐步樹立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學會閱讀衛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報圖。
教學難點:
綜合分析天氣形式圖和天氣預報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同學們,這個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為帶什么服裝犯了愁,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給我參謀一下?(生答略)。你去過海南嗎?(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帶單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熱帶,氣候四季炎熱。我打算1月1日出發去海南,在去之前,我買好了車票,準備好了必需品,還要關注一下什么?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還要關注天氣預報。
天氣和氣候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探討氣候的變化規律,對人類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與每個人密切有關的天氣和氣候。
板書:天氣和氣候
教師:展示課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轉多云,偏北風四級,最高氣溫14℃,最低氣溫7℃。請同學們注意這則天氣消息傳達了哪些具體內容?你能說說天氣的概念嗎?
(板書)天氣的概念:
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和已經了解的天氣預報的內容請同學們描述天氣的概念。(同位交流)
講解:天氣是短時間的陰晴冷熱風雨等的大氣狀況。是指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可以用陰、晴、冷、熱,風力大、小等來描述。從同學們的回答看,我們不難知道天氣有兩個特點:
學生總結:時間短、變化快。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7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天氣和氣候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及區別,以學生的真實體會為切入點,用身邊的問題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體現課改中學習身邊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之后用一些圖片讓學生掌握常見天氣符號、衛星云圖等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天氣預報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最后教材提供了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大氣環境檢測,引導學生關注大氣環境質量、關注健康,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天氣和氣候的相關知識,但并不系統,并不準確。本節內容要讓學生分辨清楚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學生可能會在它們的特點上遇到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讀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衛星云圖粗略的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4、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教學直觀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是學生關注各種地理現象,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2、學會閱讀衛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報圖。
難點:
綜合分析天氣形勢圖和天氣預報圖。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2、過程與方法:能看懂簡單的天氣預報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天氣與人類活動是息息相關的。
教學重點:
掌握天氣與氣候的概念的區別;識別常有的天氣符號,熟悉天氣預報圖的使用。
教學難點:
天氣預報圖的使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如果元旦我沒一起去北京旅游,該怎樣穿著呢?(學生討論)
你得出結論的依據是什么?(關注天氣和天氣預報)
(教師板書課題:天氣和天氣預報)
二、新課: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活動”,閱讀教材上例舉的天氣預報,完成書上練習,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總結:陰晴、冷熱、風雨等。
2、學生閱讀教材:比較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差異
總結:天氣—時間短、變化快
氣候—時間長、較穩定
練習:完成教材上活動,判斷四句唐詩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掌握天氣與氣候的概念的區別。
3、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
學生自讀教材相關部分,看誰最先總結出來。
總結:探測信息——信息處理——預報系統——氣象服務
同學們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氣預報員嗎?首先必須熟悉常見的天氣符號。
4、引導學生熟悉常見的天氣符號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常見天氣符號圖,識記各種符號代表的意義。教師簡單指導學生:各種雨的符號、雪的符號,特別講解風的符號、風向的識別、風力的識別
5、識讀天氣預報圖
學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動練習,教師抽查學生完成情況。
教師示范:用語言敘述圖中北京市的`天氣預報內容,學生敘述上海、重慶兩地的天氣預報內容,鼓勵學生爭當合格的天氣預報員。
三、總結:
1、天氣、氣候的區別
2、熟記常見的天氣符號
四、作業
1、堅持看中央臺一套節目晚間天氣預報
2、識記常見的天氣符號
五、教學反思
1、教學內容的反思: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過于簡單。
2、教學方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調動不夠,特別是常見天氣符號部分,沒能引導學生當堂記憶。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4、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區別天氣與氣候;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教學用具:
多媒體投影儀。
學法指導:
1、“從生活實際入手,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時一定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化枯燥為有趣,時時處處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戲中學習地理”。天氣預報的符號多而不好記,怎樣才能快速有效地記住呢?同學們之間不妨比一比、試一試,看誰記得快,或者堅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自己也學做天氣預報員,播報天氣預報。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播放不同地區的圖片,展示不同地區的生活環境,說明人類生活的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然后讓學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區的環境差異?(氣候)“那么世界的天氣與氣候是怎樣的呢?這一節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吧。”
投影:
第一節天氣與氣候
師:1、播放“上學路上的四幅圖”,讓同學們思考:這四幅圖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天氣?(晴、雨、大風、雪)感受如何?(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回答天氣變化快還是慢?)引出“天氣”的概念與特點(學生通過讀書來回答)。
投影:一、天氣
1、概念
2、特點
師:“天氣是變化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氣狀況呢?在民間有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我們交流一下,看誰知道得多?”(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投影:關于天氣的諺語。
過渡:“光靠諺語是不能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看天氣預報)
師:“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生:“要靠衛星云圖”。
投影:衛星云圖。
師:講解衛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然后讓學生看圖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鄉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樣的天氣?
設問: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根據天氣符號)
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活動: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
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興趣中獲取地理知識)。
師:結合“沙塵暴”的符號,補充沙塵暴的有關知識,同時讓學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為什么經常發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投影:“風”的符號,設問: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說明:第一,什么是風桿、風尾、風旗。第二,風向的判斷。第三,風級的表示方法。)
投影:“考考你”(測試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過渡:“熟記了“天氣符號”,假如給你一幅城市天氣預報圖,你能當一次預報員嗎?”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發布天氣預報(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對天氣符號的記憶)。
過渡:“人們知道每天的天氣情況,就可以合理安排戶外活動。”
投影:課本第59頁活動2的圖,解答問題。(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然后根據天氣狀況安排戶外活動。
師:讓學生談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特點,引出“氣候”,然后讓學生讀書,掌握氣候的概念與特點。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氣氣候
概念
區別
學生結合表格把問題寫出來(目的是加深對天氣與氣候的理解)。
投影:判斷下列詞語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①風和日麗②暴風驟雨③四季如春④陰轉多云(讓學生判斷,目的是正確區分天氣與氣候)。
閱讀“大氣環境監測”,讓學生知道現在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的質量,列舉一些事實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問:我們能為保護環境做哪些事呢?(學生分組討論)
小結: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課后活動:搜集天氣諺語,并驗證其準確性。
板書設計: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
二、氣候
1、概念、
2、特點
三、天氣預報
1、衛星云圖
2、天氣符號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0
教材分析
1、《天氣與氣候》這章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天氣和氣候。與天氣相關的內容是天氣符號,與氣候相關的內容是氣溫與降水。
2、“天氣與氣候”是地理的核心知識。從學生的發展來看,“天氣與氣候”始終與其生活、學習及其活動息息相關。
學情分析
1、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
2、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知識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從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學特點出發,教師可以采用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指導分析法、探究討論法以及游戲教學法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歸納總結的指導尤其重要。還有就是要有重點教學安排。比如本章重點訓練學生閱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
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星云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
5、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學會使用各種方法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天氣預報播報,激發學生對天氣和氣候現象的關注,了解天氣和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從而進入新課。
二、課前討論
讓學生談談當天的天氣現象,舉例說明天氣對日常生活、生產造成的影響。
三、探究與合作
1、整體感知
(1)觀看災害性天氣(沙塵暴、臺風、寒潮)的錄像,加深對天氣的理解。
(2)觀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錄像,了解天氣預報的基本過程,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
2、雙邊互動
(1)師:有哪些同學喜歡收看《天氣預報》呢?
生:踴躍舉手,熱情很高。
師:為什么要收看《天氣預報》呢?
生: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氣的影響……
師: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氣預報呢?
生:因為每天的天氣都在變。
師:《天氣預報》的內容有哪些?
生:氣溫、降水、風、雪、霧、霜……
師:大家能發布學校所在地當天的天氣信息嗎?(或模擬進行第二天的'天氣預報)
生:踴躍發言,用各自的語言描述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狀況。
明確:通過大家以上的討論及理解,我們便可以給天氣下一個具體的定義,即: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它處在時刻變化中。
師:天氣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生:多變。
(2)師:出示課本P58“衛星云圖”,并告知學生衛星云圖上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天氣含義。(白色表示云雨區,白色的程度愈濃,表示降水量越大。綠色表示陸地,有綠色的地區,說明該地區天氣晴朗。藍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西北地區的沙塵暴現象,在衛星云圖上是用黃顏色表示的)然后設問:我國的東北三省天氣怎樣?青藏高原天氣情況又怎樣?
生:東北三省天氣晴朗,青藏高原天氣為下雨。
師:看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并提問:在天氣預報圖中怎樣識別天氣狀況?
明確:通過天氣預報符號識別各地天氣狀況。并對照天氣預報符號概括三個城市的天氣實況。
師:出示天氣符號卡片(正面符號,反面文字),并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各種天氣符號及其特征,尤其注意易混淆的符號)。
師:出示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分組播報城市天氣預報,看哪一組播報最快最準確。
生:積極結合預報圖播報天氣。
師:出示課本P59“天氣圖與天氣符號”,判斷天氣與圖中人們進行的活動是否妥當。
明確:臺風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結構上:本節是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的起始節,對整章內容的學習興趣以及知識基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內容上:以天氣的相關知識為主,同時也將天氣與氣候進行概念上的比較
教育意義上:天氣以及氣候都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會看懂簡單的天氣圖以及天氣符號能為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比分析,能將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含義區分開來;通過讀衛星云圖,能簡單的對衛星云圖所表達的天氣狀況進行描述;能記憶常用的天氣符號并且能做簡單的天氣預報;了解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所含的指數,知道空氣污染指數所含的具體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展示以及天氣預報員等活動,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角色扮演知道天氣影響著人類活動,同時通過課后小組探索知道人類活動對大氣有著很多負面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區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人類活動與大氣之間會相互影響。
教學難點: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區分,人類活動與大氣之間會相互影響。
二、說教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大部分活動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躍課堂氛圍且能讓更多的孩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2、角色扮演情景法:天氣影響不同行業的人;課后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上治理大氣污染
3、讀書指導法:齊讀課本關于天氣與氣候的概念部分內容,學生養成讀書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說學法
1、頭腦風暴法:盡量多的想出獲得天氣預報的方式;快速記憶常用天氣符號
2、比較法:天氣與氣候的概念比較
四、說教學程序
活動一【火眼金睛會分辨】
1.齊讀課本P67關于天氣與氣候的概念部分,并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總結出天氣與氣候各自的特點。
2.區分以下哪些詞匯是形容天氣,哪些詞匯是形容氣候的?
暴風驟雨、四季如春、風和日麗、常年高溫、陰轉多云、電閃雷鳴
活動二【角色扮演我能行】如果我是...,我要注意...天氣,因為...
活動三【天氣預報細細聽】觀看天氣預報視頻并注意其中描述天氣的詞語。
活動四【天氣符號記得牢】快速記憶地圖冊P30常用的天氣符號,自制教具—手繪天氣符號卡片
活動五【我是天氣預報員】請選擇投影儀上部分城市進行天氣預報
課后活動【保護空氣,身邊做起】請閱讀教材P69關于“空氣質量日報的部分”并與你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探究
【我能畫出思維導圖】與小組成員一起畫出思維導圖
五、說板書
以學生白班板書為主,教師只在學生出現知識錯誤或遺漏的地方做精簡的提示。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2
一、說教材
說教材我又把它分為說教材地位與作用、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四個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為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之開篇 ,之所以將其放在本章的第一節學習,是因為天氣與生產建設和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從教材結構看,它是繼續學習氣溫、降水和氣候知識的基礎。從教材內容看,其實踐性很強,安排了很多有關天氣的常識,進一步強調了天氣是人們生活、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過大量與天氣有關的讀圖、課堂活動讓學生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學一開始即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說學情
從心理特征來看,七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中,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
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地理課程標準的規定,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①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②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③理解天氣的變化與日常生產、生活的聯系。
2、能力目標:
①通過閱讀討論,讓學生區分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比較能力。
②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③通過閱讀天氣圖,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地圖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讓學生記錄和播報天氣預報,使學生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學習天氣預報中出現的浮塵、揚沙、沙塵暴和強沙塵暴等天氣符號及課后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認識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規范自身的行為,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其區別,之所以把它作為教學重點,是因為正確區分這兩個術語是學生今后正確表述和學習的基礎。
2、難點:天氣符號的識別,之所以把它定為難點,是因為學生很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天氣符號,而正確辨認這些符號是看懂天氣圖的基礎。
二、說教法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法
2、問題引導教學法
3、閱讀指導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我堅持“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小組合作探究法、問題解決式教學法等。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利于終身學習。
1、課堂小組討論法:課堂上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啟動思維,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學習方法,把體現自我的機會平等地送給每一個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樂。
2、練習法:
課堂練習是檢測教學目標的“晴雨表”,通過檢測能及時反饋信息,所以這種方法一直貫穿課堂始終,尤其在學習重點內容時。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視頻導入播放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我們平時所說的氣候又是什么呢?這兩個概念一樣嗎?它們有什么區別呢?由此來引入今天所要學的天氣和氣候。
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疑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個環節。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知道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和特點。
聯系區別概念氣候天氣在此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
然后完成P69活動
1.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氣”和“氣候”。
2.用問題進行啟發引導:“如果我們想知道明天的天氣可以通過什么途經?”由此讓學生知道要想知道天氣看電視不是唯一的方法。
3.再次播放天氣預報讓學生思考:氣象專家是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的?由此來引入衛星云圖(教師講解衛星云圖上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展示衛星云圖(演示如何讀圖)
(過渡)那么天氣預報圖上怎樣來識別天氣情況呢?由此引入本節課難點的學習――天氣符號。(課件展示天氣符號)天氣符號的識別是本節難點,為了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我采用了對比學習的方法,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氣符號放到一起,讓學生自己找不同,這樣學生印象更深刻。對于一些特殊符號,讓先學生先辨認,然后再解釋,比如:冰雹對人有傷害,所以,用有棱角的三角表示,沙塵暴用“S”表示,是漢字“沙”的第一個字母等。之后,我選用了P70活動3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小例子,讓學生發表見解,再通過學生當“小小天氣預報員,這個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體現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最后補充一些關于沙塵暴的資料,讓學生認識我國大氣環境的現狀,規范自己的行為,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這個環節的學習更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的主導。
(過渡,展示材料:北京霧霾情況,提出問題:
(1)北京霧霾對當地人們生活有什么影響?
(2)分析造成北京霧霾的可能原因?
(3)北京如何治理霧霾?根據給出的材料總結經驗,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認識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三)鞏固練習通過以上的學習,他們急切需要一塊用武之地,于是我帶著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
此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練習。
(四)拓展提升接下來我們進入最后一個環節,設計意圖是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一節天氣和氣候
【教后反思】本節課我從視頻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的去學習知識,自己嘗試做天氣預報員,識記天氣符號,效果很好。天氣和氣候的難點則通過材料和表格明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用詞語加以辨別,讓學生充分理解他們的差異。最后通過練習題來實現課堂學習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創設情景,視頻導入天氣的概念及特點是本節重點之一,為了突破重點,我做了如下安排:
請一些學生發布收聽、收看并記錄下來的本地區近二日天氣情況(上節課已布置),并詢問學生從哪里獲得天氣情況的資料?(可從電視、廣播、報紙、氣象網站等途徑獲得)
然后搞一次課堂調查:平時堅持看天氣預報的同學有哪些?接下來讓學生議一議我精心設計好的三個小問題:
(1)為什么要看天氣預報?
(2)為什么要天天看?
(3)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二)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對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的重要性及天氣的概念特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結合課本P67歸納:
(1)什么是天氣?(提問程度一般的學生)
(2)天氣有什么特點?(提問程度中或上的學生)
(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
(三)層層深入,突破難點(過渡)天氣狀況跟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每個人都十分關注天氣預報,在天氣預報中,我們常用特定的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天氣現象。
(課件展示天氣符號)天氣符號的識別是本節難點,為了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我采用了對比學習的方法,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氣符號放到一起,讓學生自己找不同,這樣學生印象更深刻。對于一些特殊符號,讓先學生先辨認,然后在解釋,比如:冰雹對人有傷害,所以,用有棱角的三角表示,沙塵暴用“S”表示,是漢字“沙”的第一個字母等。之后,我選了兩個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小例子,讓學生發表見解,這個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體現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最后補充一些關于沙塵暴的資料,讓學生認識我國大氣環境的現狀,規范自己的行為,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這個環節的學習更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的主導。
接著與學生一起回顧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內容播放順序,然后引入衛星云圖的學習(1)展示衛星云圖(演示如何讀圖)。
練習:
(1)讓學生判斷青藏高原和河南的天氣狀況。
(2)根據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以天氣預報員的身份,學當天氣預報播音員,預報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天氣狀況。(播報得好的同學給予肯定)。
(這種講練結合的學習方法,能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檢驗目標完成情況。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基本都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四)對比學習,完善重點氣候的概念特點是本節課的另一重點,我準備開門見山引入,采用閱讀指導法,讓學生閱讀課本P67,引導學生繪出表格比較兩者的概念、特點的不同。鑒于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歸納基礎上,讓同學們通過69頁練習加以鞏固,要求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五)情感教育,結束本課展示兩副空氣狀況不同的照片,問學生:你喜歡什么樣的空氣?引入由于大課本閱讀材料“大氣環境檢測”的學習,目的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增強對環境的保護意識,達到情感教育目標。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天氣和氣候。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教材講述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以及常見的天氣符號,本節課是學習這一章節的基礎。學生學習完本節課內容后,可以對天氣概念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念,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善于表現,課堂上可以設置活動來引導學生從而提升課堂效果。學生初次學習天氣與氣候的相關概念,因此需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區分近似概念,同時設立課堂活動,能夠及時吸引學生興趣,抓住學生課堂注意力。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2.通過閱讀地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正確的區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思想觀念,同時樹立人地協調的理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學會閱讀簡單的'衛星云圖和天氣預報圖。
難點: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地圖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生活實例導入。通過詢問學生對于今天外面的感受是什么,是晴是雨?是冷是暖?根據學生回答順勢提問“這些都是描寫哪方面知識的用詞,有什么特點呢?”根據學生回答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情景導入的方式能夠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同時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理解,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響應了新課標的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天氣和氣候
首先提問學生天氣和氣候的概念是什么,結合生活實際思考二者之間的區別并完成下列表格,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講解。
在此基礎上我會出示四組詞語請學生區分哪些詞是描述天氣的,哪些詞是描述氣候的,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
【設計意圖】表格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區分天氣和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探究的學習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緊密聯系生活能夠便于學生理解二者區別。
2.天氣預報和常見天氣符號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提問學生:如何準確的知道每天的天氣?學生回答天氣預報。在此基礎上繼續提問,你們知道天氣預報中的符號分別代表什么,并在多媒體上呈現衛星云圖,詢問學生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著什么。學生回答代表陸地,大氣,水等不同的要素。緊接著會出示天氣預報的常見符號,提問學生知道哪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學生不知道的符號含義。并且補充沙塵暴,風等符號的相關知識。
接著我會組織一個小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進行你畫我猜,看看哪個小組符號畫的好又能準確說出其含義。通過這樣的活動,既鞏固了學生對于符號的認識理解,又通過活動活躍了課堂氛圍。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設置一個小活動,天氣預報播音員,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城市,并充當天氣播報員發布天氣預報。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也進一步回顧了本節課所學重點內容,做到學以致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利用多媒體呈現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帶領學生復習回顧。這樣做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建立知識的框架。
作業:課后思考并收集相關資料,氣候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我們的活動和氣候變暖有關系嗎?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設計意圖】有助于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提取能力,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七、說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我采用的是綱目式的板書,它能夠體現我的教學意圖、落實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4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點:
天氣與氣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的內容,主要涉及到天氣和氣候定義、特點及區別、衛星云圖、天氣符號和天氣預報、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及成因等要點。
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從天氣對人們生活活動的影響到判讀衛星云圖,以及進行家鄉的天氣預報均反映了天氣情況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理念。
2、教學目標:
依據現有地理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將教學的目標定為:
(認識目標)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學會看簡單的天氣圖,了解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能力目標)通過天氣和氣候的比較,加強判斷、分析的能力。
通過衛星云圖預測未來兩天的天氣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祖國、家鄉天氣情況的查找和預報,加強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能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加強人地協調發展的意識,從此學會關注環境、關注環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3、教學重難點:重點為讀懂衛星云圖和識記天氣符號,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氣候類型;難點是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影響氣候的因素。
二、說教法
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知識為主線、育人為主旨的教學原則,從初一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體的心理學角度的特點出發,本節我采用了電腦網絡互動教學法、探究、討論教學以及游戲教學法。三種方法相輔相承,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在判讀衛星云圖、識記天氣符號時我主要是通過過探究討論的方法極大的激活了學生思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有利于創新意識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相互討論研究,變個體學習為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討論中出現的爭論和辯解,使學生的智力相互激勵,產生智力的群體效應,形成思維高潮。
在識記天氣符號時游戲法的設制又考慮到了初一學生的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在游戲中掌握知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課堂中形成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是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
當前初一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理論思維轉換的過程。因此,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形成邏輯判斷和推力能力;在天氣預報的環節中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總之,通過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發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整節課的內容分為6個環節:課堂引入、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比較、識別天氣符號、氣溫和降水的分布規律,世界氣候類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達到復習目的。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師能否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是順利進入課堂教學的關鍵,在這里我運用了中國神舟五號的發射等錄像及對發射日期的疑問:當時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并沒有決定僅僅設在10月15日發射,而是說在14至17日之間候機發射,為什么要進行候機發射呢?從這里開始誘導學生關注天氣與人們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學生一下進入到了興奮狀態,順利完成了課題的導入。
2、天氣與氣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運用這兩個術語才是要學生達成的最終目標。于是,我出示了一組生活中常用到的語句,通過對詞語的選擇讓他們意識到了兩個概念的根本區別,并完成了兩者區別列表,最后讓學生對一系列中國古代詩詞中描寫的天氣或氣候的屬性進行判斷,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的理解。
3、識別天氣符號--比一比
天氣符號的對比識別中,天氣符號較多且難記,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的記憶,我設計了以游戲為主的符號競賽,在歡快的環境中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在識記天氣符號時游戲法的設制考慮到了初一學生的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在游戲中掌握知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課堂中形成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與分布--議一議
因為是復習課,容量大,我設計表格讓學生自主看圖填注。列舉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倡議學生關注天氣、關注氣候、關注空氣質量,進行家鄉生活區的廠礦企業進行調查:這些企業是否有排放廢氣超標的現象,如果有,這對周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并就這個問題在下一次課堂中進行一個口頭演講。進一步強化了人地協調發展的意識和觀念。
本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重難點,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實現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以及心靈世界的有機溝通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確的人地觀,激發學生的愛國家、愛家鄉的情感。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 1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3章第三節“天氣與氣候”的第一課時,我將分以下幾方面對本課時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所學內容,是“第三章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的“第三節天氣與氣候”第一課時;依據的課程標準有兩條: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課時內容包括“辨別天氣與氣候”和“天氣預報”兩部分。
氣候是構成我國自然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上節課已學習了我國氣溫和降水等方面的知識,它們是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學習如何辨別“天氣”與“氣候”,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以及如何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等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氣溫和降水這兩大氣候基本要素的理解,也為第二課時“中國的氣候特征”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能力,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二)教育教學目標的制定
“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這條標準對教學的要求,重點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氣”與“氣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時的天氣或某地的氣候時,分別關注哪些要素以及二者的主要區別,要區別“天氣”與“氣候”,首先應知道“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這條標準對教學的要求,則主要是讓學生在能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易天氣圖、對天氣預報產生濃厚興趣的前提下,再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認識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意義,逐步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安排,從七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生活環境出發,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2.區別描述“天氣”與“氣候”的術語,并能正確描述某時的天氣或某地的氣候,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3.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一些描述天氣和氣候的實例的分析和歸納,學會描述某時的天氣或某地的氣候,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通過角色扮演、小組探究等形式,識別常用天氣符號。
3.通過收看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從而學會運用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將天氣與氣候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認識認識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意義,逐步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2.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三)重點、難點的確定
課程標準對“天氣”和“氣候”的教學要求,重點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氣”與“氣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時的天氣或某地的氣候時,分別關注哪些要素以及二者的主要區別;而對于“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的教學要求,則主要是讓學生能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易天氣圖,認識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意義,逐步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天氣符號多、易混淆,據此,我將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分別確定為:
教學重點:
1.區別“天氣”和“氣候”這兩個術語,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學難點: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二、說學情
(一)知識掌握上:本課時所學內容,學生在小學“科學”等學科中已有所接觸,對于天氣與生活的關系,以及有關天氣預報的知識,學生也有親身的感受和一定的了解,上節課又學習了“氣溫和降水”,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
一定的基礎。
(二)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剛升入初中,還保持著好奇、好表現的特點,我抓住學生特點,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三、說教法
地理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從而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然而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則要求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時內容的特點,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我主要采用了讀圖繪圖、比較分析、講練結合等方法。
四、說學法
本課時所學內容整體難度不大,并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加之七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好表現的特點,據此,在學法指導上,通過展示色彩鮮明的圖片、優美動聽的音樂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列舉描述某時天氣或某地氣候的典型術語,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天氣符號的記憶,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進而達到“看懂簡單的天氣圖”之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從區別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入手,使學生在生活中能正確運用這兩個術語;然后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衛星云圖和識別各種天氣符號,掌握閱讀天氣預報圖的技能。我主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情景,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化枯燥為有趣,并通過讀圖、繪圖、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完成教學任務。
本節課設計的教學流程是: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運用實例,學會辨析——精講多練,突破難點——歸納總結,梳理知識——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二)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通過出示某學校宣傳欄中的一則通知,從學生最關心的影響郊游活動的重要條件入手,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創設快樂的學習情境,激趣法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第一部分“辨別天氣和氣候”的教學
運用實例,學會辨析
首先讓學生讀教材第79頁圖A“不同的天氣”,說出風天、雨天、晴天、陰天這四種常見的天氣狀況對人們的影響。
接著展示并分析材料,啟發學生歸納“天氣”和“氣候”的定義,并分析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描述某時的天氣和某地的氣候。然后出示材料讓學生辨析,從而學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與“氣候”這兩個術語。
最后及時反饋,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學生讀圖入手,先調動學生探究天氣的積極性;接著,通過引導學生對實例材料的分析比較,明確“天氣”和“氣候”兩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學會描述;并通過辨析,學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與“氣候”這兩個術語;最后通過反饋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部分“天氣預報”的教學
精講多練,突破難點
先讓學生說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途徑,我再展示,并說明最普遍的還是通過電視收看天氣預報,同時,播放天氣預報視頻,使學生了解天氣預報的內容。
接著展示和分析衛星云圖,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在衛星云圖上,根據不同的顏色識別各地的天氣,并讓學生閱讀有關臺風的材料,觀察圖c“臺風衛星云圖”,進一步認識衛星云圖的作用。
天氣符號的識別是本課時的重點內容之一,雖然理解上的難度不大,但是因其數量多,易混淆,所以構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突破此難點,我首先通過
【《天氣與氣候》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天氣預報教案設計09-29
看云識天氣的教案設計(精選6篇)01-05
小滿的氣候特點03-04
立冬的氣候特點03-05
全球氣候變暖03-15
樹木·森林·氣候作文11-04
復雜的氣候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