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美術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美術教案 1
布置理想的家居
教材分析:本課設置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中所包含的美感產生興趣,探究其中的審美因素,提高學生的生活品位。通過對居室及主題墻面的設計,將學生引導到居室美化這一新知識領域中去,為他們一生在此領域中的探尋和發展打下初步的基礎。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居室美化的平面設計與效果圖制作。A.房間平面尺度與家具一般尺度的基本概念。B.房間使用功能與美化的正確關系。C.房間色彩與情調的營造。D.家居綠化與美化裝飾。E.設計效果圖的制作完成。
(2)隱性內容與目標:A.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B.細致耐心、認真完成制作的學習態度和良好品質。C.對身邊事物觀察、理解的敏銳程度。D.自信、個性培養和傾聽師長同學意見的包容胸懷。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居室的布置設計方案。
(2)設計中創新意識、功能意識和審美意識的完美結合。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讓我們走進不同的房間,看看怎樣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燈)
(1)書房的設計最能體現主人的興趣、愛好和藝術品位
(2)你一定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實用又美觀嗎?
根據學習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劃分居室空間。
3、客廳是家庭成員進行交流的場所,請想一想布置一個理想的客廳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1)體現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調
(2)家具擺放錯落有致、空間利用合理,不過分擁堵
(3)色彩明快,色調和諧而富有變化
(4)合理劃分使用區域,滿足人們的學習、生活、運動、或娛樂等需要
4、家居設計圖中是否可以隨意畫出家具的大小?為什么?
教師出示設計圖。
你能畫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圖嗎?
方法一、用單色線條繪制的居室平面圖:準確、清晰
方法二、用色彩繪制的居室平面圖:直觀、鮮明
方法三、用彩紙拼貼的居室平面圖:裝飾性強
方法四、用紙片拼擺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變換家具擺放的位置
5、主題墻的設計是居室設計的點睛之筆。
6、小結:發揮創造力,按著個人品味、感覺或顏色喜好,隨意自由組合自己的家居布置,設計獨一無二的理想家居,甚至因不同的時間活動及節日,為家居加添色彩和心思,增加生活情趣。
教學反思:由于平時學生一般不會注意房間的大小和家具的尺寸,因此這節課對于這些常規的知識反而是一個難點。上課前可有意讓學生去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或者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家居市場去看一看,對上課是很有好處的,對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也是有幫助的。比例知識的應用也是本課的一個目的。平時數學課中很少有機會像本課一樣實際運用到比例知識,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先計算出比例,再畫圖,不要什么都是近似的,導致最后的比例失調,使設計出來的房間和實際相差太大。
通過本課的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努力的傳播美術文化,而且同樣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和教師的創新能力、人文意識、環境意識。
八年級美術教案 2
教學目標:
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封面設計的基本內容和表 現形式;封面設計布局的基本組織方法:對稱與均衡。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書籍裝幀設計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表現形式,并學習對 稱與均衡的布局方法。
難點:對稱與均衡的布局方法的理解及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教材、相關圖片、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學期伊始,我們又領到了很多新課本,不同的課本封面都 不相同,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美術課本的封面有什么內容; 同學們逛書店的時候會被五彩斑斕的各種封面所吸引,從而 產生閱讀的沖動,甚至會因為對封面的喜愛而買下它… …
二、教授新課
1. 書籍裝幀設計的基本內容:封面、封底和書脊。 封面:是設計的主要內容,是一本書風格、內容的視覺表現,通 過封面我們可以直接了解這本書的最基本信息。 封底:是書籍的最后一面,與封面在風格上相呼應,形成統一的 風格特點。 書脊:是設計中面積最小的一部分,以文字設計為主,便于我們 的收藏和整理,具有強烈的實用性。
2. 封面設計的基本表現形式: 以繪畫為主、以攝影為主、以文字為主和以圖案為主。講解四種基本 表現形式的基本特征。 提醒同學們注意,無論哪種表現形式,文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內容。
3. 封面布局的基本組織方法: 對稱:這是比較簡單的.設計方法,將各種設計元素按照一定的對 稱方法進行安排,使畫面達到穩定平衡的效果。如 軸對稱 點對稱 均衡:均衡和對稱的目的相同,都是使得畫面平衡穩定。均衡是一 種視覺上的平衡,方法更加的靈活多樣,富于變化。舉例講解均衡的 方法,如利用色彩的深淺、距離的遠近、形狀的大小等等。講解以下 兩個作品: 對稱使畫面獲得絕對的平衡,均衡使畫面獲得靈活的視覺平衡。 用對稱的方法設計封面適合于比較穩重、莊重的題材,而用均衡的方 法設計封面更適合于輕松活潑的題材內容。
三.作業 請同學們采用均衡的方法做一個封面設計草圖。 以繪畫作為主要表現 形式,文字可用方塊替代。注意畫面要達到所要求的平衡感。
八年級美術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紙板的切割、折曲,設計制作造型美觀、功能適用的椅子或沙發。初步了解立體構成知識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2、通過椅子的設計,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認識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培養敢于想象,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和立體造型的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
設計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設計,設計的前提是敢于創造。引導學生通過設計椅子,關注生活中的其他設計,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教學難點
設計構思,紙板的聯想。教學材料
工具:剪刀、膠水;
材料:較硬的紙,如卡片紙、廢紙盒、硬包裝紙等。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展示。結合教學重點,理解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可用圖片和實物,展示現代座椅的設計,如造型新穎的沙發、生活用椅、辦公用椅、學生座椅、公共用椅等,并分析其社會功能、造型特點,結合書上的范圖和教師的示范作品,引出紙板的聯想。
(二)設問。
以問題的形式來共同研討。
1、在生活中,你都看到過哪些座椅?擺放在什么環境中?座椅的造型給你怎樣的感覺?
2、座椅的結構你了解么?你看到的椅子都是有幾條腿制成的?它們穩定么?為什么?
3、你能用紙板設計制作椅子造型么?看到這些紙板,你能聯想到多少椅子造型?
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先討論再回答,也可直接回答后由教師或其他學生補充,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及時鼓勵和引導。
二演示
教師即興發揮用紙板以簡單快捷的方法制作一把椅子。因為這種形象的演示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技法研討
(一)講授椅子的功能和結構。
以與學生共同討論的形式,共同總結得出:座椅具有實用、舒適、穩定的特點。座椅的結構一般為腿(支撐點)、面(承重點)、靠背。
(二)分析課本中的范例。
通過書上的范例,分析使用何種形狀的紙制作的?如何剪切的?如何折曲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及時鼓勵。
通過對椅子造型的理解,使學生對立體構成有個初步的認識,并激發學生動手制作椅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學生設計與制作椅子
1、根據情況,每人制作1~2個椅子,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組椅子或沙發。教師應隨時給予指導。
2、紙材應稍硬,造型才能有力度。椅子上可畫或貼些圖案,增加椅子的.色彩效果。
3、可把椅子或沙發設置于一塊硬紙上,形成一個展示臺。
學生在制作椅子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指導。
五學生作品展示與討論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談談自己的創意:椅子的造型特點、最合適的安放環境等等;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聯想:如果真的投產,用何種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創意。
教學反思:
本節課并不單單是單純的手工制作課,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對學生進行課題——紙板的聯想的引導的同時,以最大的可行性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聯想,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樂于發現的習慣,激發學生進行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這節課與我預期的課堂效果稍有偏差。
八年級美術教案 4
教學課題: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教學類別:欣賞課
教學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通過對波提切利的壁畫《春》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質的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作品的重要作用。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關系,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了解相關的文化情境。
此外,讓學生對美術及美術作品自身的一些特點,如作品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形式語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對“文藝復興”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所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開拓視野、積累知識、提高藝術修養素質。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為社會大家庭的成員之一,必須具備一定的普通知識。這些普通知識是一個人的快樂之源,它既是專業知識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普通知識涉及廣泛,美術知識就是其中之一。對經典美術作品的必要理解,是當今社會作為一個公民所應當具備的普通知識。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內容包括三個版面,第一版面為《春》的全圖,采用這樣大的版面旨在讓學生獲得對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觸”,獲得整體的視覺感受和了解。第二、三個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釋和相關背景、作品介紹等方法,讓學生更加深入、具體地理解作品以及相關的文化意境。這三個版面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學習時可以相互結合反復閱讀和欣賞,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的學習方式和與之相應的從綜合到分析再進行綜合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初步了解作品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理解所表達的創作思想。
(2)、在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和多元文化的態度,養成珍惜生命價值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的人文精神。培養豐富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精神的關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難點:了解作品中神話人物的象征與寓意關系。
(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的關系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現出的春的氣息和人物動態表現出的青春活力,并啟發學生找到春所代
表的萬木復蘇、生機昂然與人性的覺醒和復蘇之間的聯系。此外還要具體介紹畫中神話人物不同的象征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五、教學措施:
基本上按課本提供的程序進行。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和通覽課文,并思考怎樣才能真正學好這一課。即先通過視覺整體感受作品的構圖、人物造型組合、場景、色彩等,再進入到主要局部和各個細節進行欣賞和分析。再這一過程中,適時向學生介紹描述畫面中的情節和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介紹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主要精神,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了人于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作品給人的感覺有些抽象,教學時應該就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畫面的各個情節作比較詳細的介紹和講解,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的補充。
教師首先應該從內容、形式上對作品有較深刻的認識,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對寓意與象征要作適當介紹。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的第一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畫: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板書課題)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二)、學習新內容
誰能告訴我作品的主題是什么呢?(見課本第1頁的作品介紹)(板書)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了人于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讓學生首先對作品的主題有所了解)
這是一副蛋彩畫,哪位同學再說說,什么是蛋彩畫好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
(板書)什么是蛋彩畫
學生乙:蛋彩畫是15世紀歐洲油畫正式形成以前的兩種最常用的畫法之一(另一種畫法是“濕畫法”)。因它是用雞蛋黃或雞蛋清調和顏料作畫而得名。歐洲油畫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畫逐漸被油畫所取代。(了解相關繪畫的相關技法)
關于作者你們又知道多少呢?(見課本第3頁的介紹,了解作者)(板書)畫家簡介
學生丙: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風格不僅在當時是獨特的,而且在整個歐洲繪畫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僅賦予詩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獨樹一幟,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歐洲傳統繪畫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時強調表現被描述對象的組織結構,并善于運用剛柔相濟的線條表現被描述對象的美感,追求畫面的裝飾效果。現存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是他的兩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最后一位大師。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當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臘與古羅馬神話題材。(課件顯示“希臘神話”的注釋)
課本中還提到了“文藝復興”的詞匯,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藝復興”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了解相關背景)
(板書)文藝復興
學生丁:“文藝復興”一詞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藝術在14——16世紀的歐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復興。實際上,這一時期并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藝術簡單的復興,而是由資本主義的產生而引發的一場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對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學世界觀的束縛,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歐洲的科學、文化藝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一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師演示課件,使學生對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教師誘導描述:(簡單描述,讓學生對畫面形成一個初步印象)
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的激發而創作的。畫面上描繪的是,在黎明的橘樹林里,一群仙女來到了人間,給人間帶來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歡樂。
在畫面的右邊,代表著溫暖春風的“西風神”從天而降,試圖擁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羅麗絲,而克羅麗絲極力想擺脫西風神的擁抱。從她口中呼出的溫馨之氣變成了一枝鮮花。(為什么代表溫暖春風的不是東風神,而是西風神呢?原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意大利的春風是西風)。那位全身飾滿鮮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羅麗絲極力想擺脫西風神而變形成的“花神”。
而在畫面的左側占有顯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來于眾神之間的傳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終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長著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樹上的果子,其實,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輕輕一指,驅散冬天的陰云,自然界的萬物仿佛都已經蘇醒了。他在這里是報春的象征,所以又稱“春神”。他在畫面上的位置恰好與右冊的西風神相互呼應。
風神、花神和春神三個形象象征“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萬象爭榮”的季節即
將來臨。
位于畫面正中的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課件顯示局部形象),她是畫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透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她舉著的右手好象控制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
畫面上飛翔著的是蒙著眼睛的小“愛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張弓欲射出象征愛情之箭,誰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會產生如癡如狂的愛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陽光里,正相互攜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繪的富有生氣,使人感受到無限美好的意境。她們象征著“美麗”、“青春”和“歡樂”,她們將給人間帶來勃勃生機和無限歡樂。
由于這一群喚醒春天的眾神的到來,整個橘樹林里洋溢著春天的活力。那掛滿樹枝的紅橘和滿地的齊花異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嗎?這些都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無比向往的心靈寫照。他把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以豐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鋪設在這一幅畫面上。
(三)、課堂小結:
我們要想很好的領會作品,必須對畫面各個局部所描繪的內容作比較詳細的了解和研究。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課后做好復習和預習,下一課時我們將對畫面的各個局部和畫面所表達的內在含義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題、作者和作品所表達的意境,還了解了蛋彩畫、文藝復興等背景資料。今天我們將對作品的各個局部所表達的內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對作者所使用的藝術語言有所認識,從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藝術形式和所表達的主題內涵。
(二)、學習新內容(在描述的基礎上分析作品,由感官優先,引導學生進入思維主導狀態,透過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蘊)
(板書)1、美神維納斯
首先讓我們欣賞作品的中心人物“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在上一節課中我已經對維納斯做了簡單的介紹,課本中也有說明。請哪位同學來朗讀一下好嗎?學生甲:她是位于畫面的中央,是畫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她輕舉著的右手,好象控制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
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畫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滿青春歡樂的天神形象,盡管他們顯得莊重與自信,維納斯的形象卻并不顯得十分歡樂,盡管描繪的是春,但畫面卻透出一絲纖弱和淡淡的憂郁。為什么會這樣呢?波提切利在創作這幅作品之前,曾創作過一幅《維納斯的誕生》。(演示課件)
意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拓荒者是喬托,而100年后誕生在佛羅倫薩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這一藝術形式的先驅者了。
15世紀的佛羅倫薩,不僅工商業日趨繁榮,文化也是意大利最發達的地方。城市的新興力量是市民階級(資產階級的前身),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文藝主顧。當時的教皇和貴族的勢力還很強大,這就必然在文藝上要和新興起來的市民階級發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長的年代,正是佛羅倫薩城市共和政權逐漸被集中在一個銀行豪門——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紀70年代中葉以后,他受到勞倫佐.美第奇家族的寵遇,他的藝術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宮廷貴族文化的氣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侶畫家腓力波.利比的學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現世俗生活的現實主義畫家。后來波提切利又崇拜更為激進的佛羅倫薩左翼畫家安.波拉約羅和委羅基奧的藝術,并當過他們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為佛羅倫薩最后一位大師,他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裝飾勞倫佐的別墅與1485年而作的。據說,畫家是從波利齊安諾的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情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畫面上紛飛的鮮花更加強了詩的意境。畫家在處理這個場面時,舍棄了苑市中一些過于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及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郁地站在象征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之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她仿佛對來到人間不是滿懷信心,反而充滿了惆悵的情緒。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自身在這個時期對現實生活有些不安與惶恐。
古代希臘人的想象中,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生下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把這段神話做了唯心主義的解釋。他說,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波提切利這幅作品中的維納斯形象可以作為這種哲學思想的圖解。維納斯的姿態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只手換了個位置。然而畫面上的形象并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悠閑,給觀眾的印象是萎靡與嬌弱,充滿著對生活的迷茫。這就是畫家對自己對現實的矛盾反映。這樣分析并不是說這幅畫的藝術價值不高,而是說畫面上的維納斯形象有著畫家自己的影子。
從表現技法上看,作者的寫實手法中參雜著一些變形的因素,如維納斯的脖子過長,頭發用線太過分,一縷縷頭發好象是有彈性的物體,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張。這一切似乎是作者為了有意加強形象的精神,并不是著重表達肉體。
八年級美術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賞和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系。
2.并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3.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美術是人類造型文化的載體“這一基本認識。
2.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系。
教具:
幻燈片,教材,白紙,筆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
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是《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我們要來欣賞美術作品帶給我們那些感受?并來分析美術與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生活,社會生產有哪些聯系?
青銅文化
唐代人物畫
建筑文化
服飾文化
新授設計:
一,青銅文化
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思考如下三個問題:
1.為什么稱商周為青銅時代?
2.青銅器是實用品嗎?
3.青銅器帶給我們什么樣的美感?
(設計意圖):
如何來理解“美術是人類造型文化的載體”這句話,讓學生帶著問題從如下幾個方面進入學習。
a司母戊方鼎
商代后期祭祀用的青銅方鼎,因其腹內刻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現藏于國家博物院,是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上豎兩只直耳,發現時已缺損一個,后來根據原有的又補上,耳部外側雕刻著2只相對的猛虎,張著大口銜著人頭,充滿了神秘色彩。
b人面紋銅鉞
這件銅鉞體型巨大,兩面都雕刻著五官都突起,極力夸張猙獰可怕,令人望而生畏,據史書記載,鉞是一種古代兵器,青銅制圓刃或平刃,安裝木柄用來砍殺。
c虎食人卣
食人卣是青銅器珍品,造型取自虎與人相抱的姿態,虎的后腿和虎尾支撐地面,構成卣的三足,虎前抓抱一人,人面朝虎胸蹲坐,虎口大張,齒牙森列,虎身有各種紋飾,以人獸為題材,表現了怪異的,虎是奴隸主的象征,人是奴隸的象征。
d蓮鶴方壺
一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館,壺蓋呈雙層盛開的蓮花形,中間立一展翅欲飛的仙鶴,胡耳是兩只龍型怪獸,通體雕有蟠螭紋,四角各立一小獸,構思新穎,設計巧妙,被譽為時代的象征,壺是古代酒具的一種,也是禮器的重要種類之一,《詩經》中有記載“清酒百壺”,指的就是這類器物。
回到問題:
1、為什么稱其為青銅時代?
公元前八世紀的商代和西周初期,青銅工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顯示冶銅鑄器工藝階段的到來,標志著人類文明歷程的一個新時代。
2、青銅器是實用品嗎?
是,實用美術,顧名思義,一是實用,二是美觀,現在因為年代久遠,成為古董文物。
3、從下面選項中選擇一詞概括青銅器帶給我們什
么樣的美感?
①柔美
②優美
③壯美
④凄美
⑤獰厲美
因為青銅器是生活用品,同時又是兵器或禮器,所以
它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所以他是一種獰厲美。
(設計意圖):
通過對青銅文化的學習,了解這一古老器物的造型特點,造型題材以及它的多種作用,學生對于這一陌生又古老的青銅器物有了更新更準確地理解,同時也了解了商周時期的社會審美,社會發展程度。
二,唐代人物畫
接下來我們進入唐代人物畫階段,同樣的,邊看邊思考:
1、你從唐代的繪畫作品中看到那些信息?
2、唐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3、唐代社會崇尚什么樣的審美觀念?
有一首詩,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婦,宋,張俞)
這里的羅綺者,羅綺人物指的就是:身穿綾羅綢緞的宮廷貴族
a.簪花仕女圖
畫面描繪的是五個宮廷貴婦在庭院中游樂的場景,全卷共分為:采花,賞花,漫步,戲犬
b.搗練圖
這幅畫的名字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練”是一種絲織品,剛織成的時候質地堅硬,需要經過沸煮,漂白,再用杵搗,才會變得柔軟潔白,全卷按照勞動工序分為:搗練,縫制,熨練。
第一幅描繪的是四個人用木杵搗練的場景,第二幅中一個人坐在地氈上線,另一人坐在木凳上縫制,第三幅是幾人熨燙的場景,還有一個頑皮的小女孩,在布下面竄來竄去。畫家采用“散點式”構圖,不僅生動地圖解了這一勞動場景和工序,還注重了細節的刻畫,比如搗練時上挽的衣袖,扯練時為了用力的微微的后傾,幾個小孩的穿插,還有唐朝熨斗的受熱過程,使整個畫面人物與場景都真實生動,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一個是隋代人物造像,一個是唐代人物造像,不同時代的審美標準。
回答問題:
1、你從唐代的繪畫作品中看到那些信息?
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構圖講究,顯示了唐代高超的繪畫藝術水平,同時生動地體現了當時社會高度繁榮發達的政治,經濟,文化,染織技術等,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
2、唐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是我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其影響之大,以至于現在華人在國外居住的地方還叫做“唐人街”
3、唐代社會崇尚什么樣的審美觀念?
以胖為美,代表人物——楊玉環
(設計意圖):
以最典型的唐朝人物畫,引申出畫面表現出的多種文化內涵,比如政治,經濟,繪畫,紡織技術,審美水平等,再聯系學習過的歷史知識,就能夠非常直觀和準確地從畫面上看出整個的唐代社會。從而達到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一主題。
三,建筑文化
不同地域,不同國家體現出的人文內涵也是不同的。
問題:
1.說一說這些建筑是哪個國家的?說一說他們不同的建筑風格。
2.這些建筑體現了什么樣的文化與?強調了什么?
a.白云觀
道教是的本土宗教,道觀更是對佛寺的模仿,以磚木結構為主,建于山林之中,體現了人與自然融合的哲學。白云觀有“全真第一叢林”的美稱,是北京最大的道觀,也是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
b.倫敦圣保羅天主教堂
建于城市,采用的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臘的的立柱和羅馬穹隆頂,高聳的尖頂將人的意識引入導入天國,當你站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陽光透過玻璃窗,投射到你面前的是五彩斑斕的光芒,你會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設計意圖):
通過中西方建筑的對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審美標準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藝術主題表現出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理想形象。
四,服飾文化
郭沫若說:衣裳是文化的象征,是的形象。
請思考:
1、你從服裝的演變中看到什么?
2、服裝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欣賞中提問和解答問題
a.晚清女裝:中式,布料,纏足,反映了當時傳統文化的強烈影響
b.民國女裝:中西式,小皮包,燙發,反映出當時社會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從家庭走向社會
猜一猜哪個時期的照片?
三十年代:剪發盛行,發式多變,旗袍更是進入盛時,稱為女裝的代表
c.時尚女裝:現代社會,生活質量被提到首位,品味和格調使得我們的著裝更加多元化,個性化
從服裝的演變,我們能夠看到社會的大變革
(設計意圖):
服裝體現了一個社會的審美標準,從服裝能看到清末民初,到現在現代社會一路服裝的變革,以及女性所展現出來不同的風貌,都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化影響了服飾,服飾代表了文化。
從青銅文化,唐代人物畫,建筑文化和服裝文化四個部分來分析美術作品通過不同的載體來體現和表達出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信息.
感受與實踐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存世的唯一一幅珍品,被稱為“活化石”,它生動地展現了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描繪了清明時節汴京的繁榮景象,是當年汴京繁榮景象的見證。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昨天對于今天來說,就是今天的歷史,《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幅看得見的歷史,現在請你表現現代都市,你將采用哪些元素?一些提示,街道的景象,建筑,人的面貌……等等
(設計意圖):
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典型直觀的描繪了社會生活的藝術作品,學生會按照清明上河圖的指引,用構思繪畫的方式來表現現在的都市生活,用實踐的方式來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課后:
通過學習,大家是不是了解了“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句話的含義,在人類沒有創造文字之前,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就是通過一些造型實物,比如:雕塑,繪畫,工藝品等,即便是有了文字之后呢,我們仍然需要通過造型實物來給與直觀的印證,所以,一件美術作品不僅具有美學價值和實用性,它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同時向我們了一個地域,一段時期社會的文化及諸多方面。
(設計意圖):
告訴學生美術與人類文化的傳承關系,使學生善于觀察,并且體會不同的造型實物能夠表現不同的文化特征,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力和聯系多學科的思考能力,形成一種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和發現各種關系的綜合思維能力。課后反思:通過對一些作品的欣賞、比較,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系,對《美術作品以他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的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八年級美術教案 6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古今中外美術作品多元化的現象和對現代藝術的欣賞,讓學生了解藝術作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的巨大變化,欣賞不同藝術流派的現代藝術作品和藝術特點,引導學生在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坦誠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發表自我的觀點。
教學重點:
對藝術多元化的認識。
教學難點:
如何對待藝術的多元化。
教學活動:
(一)、導入
1、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安排學生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出示預習提綱并讓學生預習本課內容,搜集有關現代藝術流派資料、圖片等,預習本課內容,做好筆記。
教師先出師不同藝術流派圖片,然后出示思考題:
a.這些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各取決于什么?他們表現的藝術形式是否一樣,為什么?
b.不同時代的美術作品,在藝術創作主張上有沒有發生變化?其變化與社會發展有無關系,為什么?
(二)、觀察、分析、比較
2、學生可根據課本文字或收集的資料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3、學生自由討論,并談感受或觀點通過大量圖片欣賞,分析并回答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認識和了解“藝術是多元的”
(三)、合作學習教師出示學習目標及思考題
a.讓學生自讀課文文字和賞析圖片
b.藝術的多元化:
①概念;
②產生的社會背景;
③發展時期;
④各流派及藝術主張
c.如何看待藝術的多元化?
d.看課本、學習建議,及思考討論
(四)、讓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并作指導
1、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看內容、賞析圖片,看思考題
2、教師提示,讓學生根據問題積極動腦思考,認真自學。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力求幫助學生整理自學思路,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對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有:
a.現代藝術多元化的`“多元”、發展時期及各流派藝術主張
(教師可結合課本圖片講解)
b.如何看待藝術的多元化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對疑難問題,教師在講解時可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去理解,如:廣告、動畫、漫畫、工業美術等)
可讓學生分組討論,大膽陳述自己的好觀點使學生認識到藝術的多元并存現象,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變化,引導學生把藝術作品與當時的時代特征聯系起來,這樣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性,鞏固練習
(五)、鞏固練習根據所學內容,布置學生創作
1、設計一張現代藝術的展覽門票,門票背后附有說明
2、寫一篇“觀賞某件藝術作品的小論文”
(六)、展示評價
鼓勵學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導學生評價作品。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學生談自己的設計、構思及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課外延伸:
教師可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藝術類活動,從互聯網、報刊多關注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并建議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親臨類似的展覽參觀學習貼近學生生活,增強學生的趣味性。
八年級美術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色的分類及構成等基本知識,學習色彩靜物繪畫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和應用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啟發討論式導入新課:教師啟發提問
同學們,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色彩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我們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場合見到不同的色彩,請同學們仔細回想,色的三原色是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確實如此,紅黃藍三原色,適用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一切顏色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黑白已經被色彩取代,色彩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它更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強大的社會功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視覺的語言——色彩靜物。(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引導學生看大屏幕。
同學們通過欣賞這些美術作品可以看出,每個做片都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色彩含義。它通過精煉的藝術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與象征性,同時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色彩的`種類
下面同學們思考一下,三月色中間的顏色?和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橙、綠、紫是三間色,一種間色與另一種間色相混得到的顏色叫做復色。
色相、色性、色度是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色性:色彩的冷暖關系;色度:色彩的明亮程度以及飽和度。
那么影響色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
觀看課件,比較色彩三原色與光三原色的區別!學生討論
八年級美術教案 8
教學目標:
1、欣賞各種類型的藏書票了解藏書票的發展史和功能、特點及作用。
2、學習用吹塑紙版制作一枚藏書票。
3、通過欣賞制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的創造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欣賞,討論了解藏書票的功能,特點及作用。
2、學習制作一張吹塑紙版的藏書票,學會反寫字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師:各種類型的藏書票,作業紙、毛筆,水粉顏料。
生:吹塑紙版、抹布、原珠筆、拷貝紙。
教學過程:
一、發現藏書票
教師出示讀書圖片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師小結:這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的一句名言。
我們都喜歡讀書,你最喜歡什么書?我擁有文學、科普、藝術等書籍大約有一千多本吧,你們能估計出家里有多少書嗎?原來你們的家長跟我一樣,不僅愛讀書還有藏書的`愛好。
出示一本書,師打開扉頁:這是我買的書,寫上了名字和購買的時間,作為標記。后來我用印章印在書上做標記。這是我最近購買的書,你們瞧瞧我在書上做了怎樣的記號,讓學生觀察藏書票,這是一張小型版畫,名叫藏書票。
藏書票究竟是什么呢?。
二、了解藏書票
師:藏書票代表藏書主人的標記,是藏書票的附屬物,通常是用木刻石刻等版畫形式,設計各種美術圖案、署上“某藏書”“某某之書”“某某愛書”等字樣,并且刻有國際通用藏書票的標志“EXLIBRIS”。(板書)被喻為“紙上寶石版畫珍珠”。
八年級美術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裝飾畫的藝術價值,感受裝飾畫的藝術特色,初步掌握裝飾畫的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獨特的藝術語言。讓學生完成一張裝飾畫作品,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和藝術品位,為生活增添情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分析裝飾畫與寫實畫的區別,感受裝飾畫的藝術特色。通過具體分析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了解裝飾畫的創作規律,引導學生用環保材料去創作一幅裝飾畫,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環保意識,美化居室環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生態度,增強美化居室的意識,提高藝術素養和生活品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聯系生活,了解裝飾畫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居室裝飾的藝術形式,感受裝飾畫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起來。同時通過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綜合因素進行探究學習,在作業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賞析作品,從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方面進行分析,了解裝飾畫的特點。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一個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居室創作一幅裝飾畫。教學中最關鍵的點,就是幫助學生建立運用自己的理念畫出裝飾畫這個環節,方法的運用和掌握以及繼續畫下去的決心是重要的,要保證作業時間和環境,幫助學生作業。
三、教學策略
1、了解教材的設計編排要求。本節課是室內裝飾品的綜合探索課,結合了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全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美術語言表達情感、扮美生活。教學中要用好教材,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聯系生活,了解裝飾畫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居室裝飾的藝術形式,感受裝飾畫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起來。同時通過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綜合因素進行探究學習,在作業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2、教學方式上可運用啟發、直觀的教學策略,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導學生分別從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方面進行分析,了解裝飾畫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居室創作一幅裝飾畫。同時運用多媒體等各種輔助手段,結合生活中相關的情景,幫助學生更準確、更整體地把握藝術創作的實踐方法與精神內涵。
3、重視學生的創作過程。本課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作業為主,以欣賞為媒介,引導學生進行實際制作,嘗試發現并巧妙利用材料進行創作。
八年級美術教案 10
一、課前準備:
利用互聯網百度搜索,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傳統民居的相關資料。
二、教材簡析:
1、教學目標: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2、教學難點: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多種說明方法。
3、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利用互聯網,用百度在網上搜索各種民居的圖片、有關傳統民居的視頻,幫助學習學習、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學習,了解各地民居的特點,體會中華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民居。
1、談話導入:在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獨特的藝術形式。不僅如此次,個民族的住宅也各具特色,出示課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各具特色的民居。
介紹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現的類型,是中國建筑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筑物的習慣稱呼,作為住房的民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國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在適應與改造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創造出來的.。由于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各異,生產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萬別,使我國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創造性。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要求如下:
研究內容: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傳統民居的魅力?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傳統民居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2、四人一小組交流整理結果,推選代表演講小組合作的成果。
(三)、集體交流,感受特點。
1、抽小組組代表介紹傳統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2、小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常年居住在“竹”樓里,幢幢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樓,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織成的綠色帷幕中。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年級美術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與過程:(l)通過分析、評述,從不同畫種欣賞再現性美術作品,把握美術作品形象與現實生活形象的區別和聯系。(2)通過師生互相討論研究,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提高對再現性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引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學會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
教學重點:
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方法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再現性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二、導入新課
1.教師向學生講述本課的目的是為了欣賞和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
2.老師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同畫種的再現性美術作品并出示課題。
3.請學生談談感受。
欣賞再現性美術作品,并發表意見。
三、知識要點講解
1.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術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等藝術加工。
2.優秀的再現性美術作品要形神兼備。再現性美術作品不僅要真實生動地表現外部特征,還要表現對象的精神、性格和氣質。
3.再現性美術作品強調“情”的感受和“美”的體現。任何藝術作品都要以情動人,再現性美術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師講述并板書:
1.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形神兼備
3.“情”的感受“美”的體現
欣賞并談感受,使學生主動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和特征,并在一開始就通過討論營造出一種氛圍。
四、分析和討論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特征及藝術效果
1.老師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蔣兆和的《流民圖》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流民圖》是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再現形體、質感,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該作品創作于1942年到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河山,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的苦難激發了畫家創作這幅中國畫長卷。《開國大典》是油畫,以豐富的色彩層次,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2.通過課件展示中國花鳥畫和油畫靜物,讓學生來談體會。
學生可以就課件上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老師共同探討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特征。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獲得新知識。
五、學生討論研究
要求學生把握再現性美術作品和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及再現性美術作品和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
通過重點分析講解使學生加深對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和討論,同學們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藝術家通過對生活素材進行藝術的提煉加工并融入藝術家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思想感情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而成。
說一說自己的觀點。
談一談優秀的再現性美術作品應具備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現性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關系,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之間的關系。
七、課后拓展
請同學們搜集美術作品圖片,注意區別哪些屬于再現性的美術作品,并與同學交流和評述,在教室里開辟作品專欄進行展示。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研究再現性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和區別及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欣賞、理解和討論提高學生對再現性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
八年級美術教案 12
一、教材分析:
《增一分活潑,添一分情趣》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內容,本課內容屬于設計應用領域,作業是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而設置,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利用各種材料,通過看、想、畫、做等方式進行創作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對身邊現有的物質材料進行創造性的開發、設計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創作意識。同時,本課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尋找、發現、利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樂趣,全面體驗藝術創作活動的愉悅。本課在指導學生設計應用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廢棄日用品進行加工再利用。通過自命題創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引導學生將創作主題鎖定在培養個性意識,關注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關注環保,增強學生的主人翁的責任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變廢為寶、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藝術品,可以啟發學生發現材料的美感。
(2)。過程與方法:在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培養手腦結合能力,提高審美認識和審美品味。
(3)。情感態度:能增強環保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品格。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讓學生在制作中體驗發現美、創造美的。樂趣。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的創作性思維,設計制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
四、教學背景:
本節課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豐富,但知識面相對來說不太寬,尤其是這種小科,學生有意識主動查找資料學習的很少,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增大課堂容量,運用多媒體拓展知識面,欣賞大量的作品,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本節的課件就充分發揮了此項優勢,欣賞了大量的作品,充分挖掘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五、教學方法:
1、分層次教學:在教學中為了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所得。
2、引導教學法:教師首先創設一種學習情境,欣賞作品,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分析和發現。
3、談話式教學法:采取談話式教學法可以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也能體現教學的民主性。
六、教學過程:
(一)欣賞作品,導入新課
(展示幾張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藝術品的圖片)問題:
你知道這些小工藝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
你能看出它的制作方法嗎?教師就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
本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活中的工藝品隨處可見的現實。只要做個有心人,我們也能親手制作小擺件或小掛件,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二)直觀演示,講授新課
再欣賞作品并引發學生思考: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工藝品應考慮些什么?教師啟發、補充。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
1、構思
2、根據自己的構思選材、準備工具
3、確定制作方法
4、實施制作
然后師生共同探討:幾種廢舊材料的加工制作工藝品的方法(圖片)設置的問題:
1、看一看這些工藝品是怎樣加工而成的?
2、這些又是怎樣把平面的紙變成立體藝術品的呢?
3、蛋殼都可以怎樣加工成藝術品?
4、易拉罐如何加工成工藝品呢?
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
利用廢舊紙張,用撕、卷、折等方法或用粘貼、繪畫、鏤刻、包裹、粘貼、鐫刻、剪等完成。
之后詳細介紹幾種工藝品制作方法(教師可選擇一兩種詳細講解)
1、易拉罐制作小桌椅。
2、瓦楞紙制作的小豬
3、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綜合制作的挑水的女孩。
此部分簡單的方法由學生觀察發現,復雜的教師根據情況選擇1—2種詳細講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能力和對美的直覺感受能力,培養學生對工藝美術作品的情感交流能力和獨特的審美個性。
(三)合作創作,拓展思維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手中的材料特點,研究商討能夠制作什么樣的小工藝品,并確定每個人的分工。學生進行討論、匯報,這樣有助于形成統一的思想,體驗和分享共同合作獲得的.成功與快樂。
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小工藝品,要求創意新穎、趣味性強,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做完的同學按小組順序把作品貼到展板上,讓大家共同欣賞一下,看哪組同學做的又快又好!學生的創作欲望在此得到盡情展現,開始動手設計制作小工藝品。同時放出輕柔的音樂,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有利于創作。
這一階段是發展階段,引導學生以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習線索,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形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學生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最后得于解決問題,突破難點。這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
性探究學習的體現。
(四)展評作品,鼓勵創新。
學生經過精心的制作,把作品展示出來,讓大家共同欣賞與評價。請小組代表談設計思路及經驗,并評出好的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一環節主要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自評與互評,培養學生客觀評價事物的能力,既使同學間取長補短,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了制作、創造的樂趣及成功的喜悅。最后再做總結,提出希望,使學生在創作的興奮與期待中結束本課。
七、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美術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課件,一步步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挖掘其潛能,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商討、體驗創造、自評互評,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讓學生感到美無處不在,只要運用聰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就能發現美、創造美,大家共同行動起來,就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八年級美術教案 13
教材分析:
美術作品通過視覺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這種作用主要來自美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即內容)。
美術作品的內容是美術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術形式表現出來的,即美術形式是美術內容的存在方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列舉大量圖片實例,幫助學生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和規律,了解裝飾色彩及其在藝術和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并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裝飾色瓷彩作品實例分析,了解裝飾色彩的基本特征。通過應用裝飾色彩進行簡單的色彩設計聯系,來把握這些基本特征。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后分析、解決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分組合作學習。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現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色彩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學會運用色彩的明度與純度,表達內心世界。
引導學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
教學重點:
了解裝飾畫在應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點,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內涵,運用裝飾色彩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
能有創意地運用色彩,表現出裝飾色彩的特點及風格。
教學準備:
教師:PPT課件,輔助音樂,有色卡紙。
學生:鉛筆,勾線筆,油畫棒、水粉或水彩顏料。
教學方法:
討論法、合作學習法、研究性學習法、觀察理解法、分析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二、新授部分:
(一)色彩與聯想(課件展示,學生討論回答)
色彩刺激往往由于接受者的豐富的心理體驗而自然地將其與某種心理感受、情緒甚至概念聯系起來,如紅色系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和熱情、喜慶、積極相聯;藍色系給人以清冷的感覺,和寧靜、理智、高雅相聯等。下面就幾種常用的顏色分別加以說明。
紅色:
具體聯想:太陽、紅旗、火焰、喜。
抽象聯想:熱烈、積極、青春、健康、新鮮、溫暖、革命、憤怒、危險。
黃色:
具體聯想:黃金、沙漠、燈光。
抽象聯想:光明、愉快、富貴、快樂、刺激、警惕。
綠色:
具體聯想:草原、森林、大地。
抽象聯想:自然、健康、新鮮、安靜、清爽、和平、成長。
藍色:
具體聯想:天空、海洋。
抽象聯想:理智、科技、深邃、誠實、寂寞、冷靜。
白色:
具體聯想:雪、云。
抽象聯想:純潔、神圣、清白、明快、空虛。
黑色:
具體聯想:夜晚、黑發。
抽象聯想:沉著、厚重、高級、衰老、絕望。
觸覺感受:厚硬。
(二)繪畫中色彩情感表達
(1)課件展示《幽谷清霞》
師:這件作品給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畫家要給我們傳遞哪些信息?
生:畫家運用中國傳統繪畫的潑墨潑彩技法,營造出一種蒼勁渾厚之美。
生:我明顯感受到畫家心中強烈的表現欲與激情。
(2)課件展示教材中作品對比分析:
師:觀察不同作品中不同的色相、明度、純度和冷暖的對比,談談畫作蘊含了畫家怎樣的感情?
生:《海道的形態》與我們印象中的海毫無關系的紅色,與筆觸單純的黃、紫、藍、白等色塊形成一種簡單和諧的氛圍。
產生色相、明度、純度和冷暖的對比。使觀者感受到畫家洋溢的激情。
(3)課件展示教材中作品《吳家作坊》
師:看到這幅作品,你會聯想到什么?它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生:畫中的不規則的,大大小小的色塊,有一種江南水鄉的感覺,仿佛在訴說著對家鄉的眷戀。
(三)欣賞大師作品(課件展示)
師:看看大師們色彩的運用以及作品所表達的畫家情感。
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星月夜》
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卡》《亞威農少女》
馬蒂斯的作品:《紅色和諧》《剪紙》
蒙克的作品:《吶喊》《絕望》
(四)學生作品展示
課件展示學生優秀作品,學生欣賞、討論。
選一件作品,分析她是怎樣運用色彩來傳達情感的?
三、課堂實踐:
1、運用水粉水彩、彩色紙或布等材料創作一幅色彩命題畫。
2、可以不表現具體物象,而是用色彩大膽表現情感。
四、課堂小結:
色彩不僅僅帶來的是視覺上的感受,人類是情緒化的生物,能感覺到色彩,并且不同色彩帶來的情感體驗完全不同。憤怒的黑色,初生的綠色,冰冷的藍色,還有我們的金色回憶。色彩能喚起我們的回憶,例如橙色的日落和清冷的藍色早晨,綠色象征著生長,紅色則充滿活力。所以,試著用色彩去表達屬于你的世界吧。
【八年級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美術教案02-13
八年級美術教案01-02
八年級美術下冊教案12-16
精選八年級美術教案四篇04-29
八年級美術教案四篇04-23
八年級美術教案六篇05-03
八年級美術教案三篇05-04
【精選】八年級美術教案4篇05-04
精選八年級美術教案三篇04-27
八年級美術教案6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