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等職業學;瘜W第一章第一節的化學教案
第一章第一節
物質的結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的組成和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及應用!冀虒W重點〗
A1.質量數(A)和ZX的含義,以及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教學難點〗
1.質量數與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理解。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及應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法建議〗
借助課件,組織學生復習初中化學課本中有關原子的內容,以此導入新課,使這些知識成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較為系統地了解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教學內容〗
引言: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在初中化學中,我們已初步認識到物質在不同條件下表現出來的各種性質,都與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微觀結構有關。例如,用來刻畫玻璃的金剛石和用作鉛筆芯的石墨,它們都是由碳組成的,但前者碳原子呈立方體結構,后者碳原子呈鱗片形層狀結構;還有我們平時食用的食鹽——氯化鈉晶體,呈立方體結構等。本章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識,理解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并從氧化、還原的角度認識物質所發生的變化。
新授:
第一章物質的結構及變化
第一節物質的結構
一、原子結構
1.原子的組成
在初中化學中,已經學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電子在核外空間一定范圍內作高速繞核運動。
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子呈電中性,所以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等于核內質子數。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因此,原子作為一個整體不顯電性。
核電荷數(Z)=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由于電子的質量約為質子或中子質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近似為1,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將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做質量數。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例如,知道氯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7,質量數為35,則中子數=35-17=18。
A歸納起來,如以ZX代表一個質量數為A、質子數為Z的原子,那么,原子組
成可表示為:
原子核
A原子(ZX質子Z個中子(A-Z)個
核外電子Z個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在離核較近的區域內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在離核較遠的區域內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這些不同的“區域”稱之為電子層,按從內到外的順序分別用n=1、2、3、4、5、6、7或K、L、M、N、O、P、Q來表示。核外電子總是盡可能地先從內層(能量最低的第1電子層)排起,當第1層排滿后再排第2層,即按由內到外順序依次排列。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1)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是2n2個(如n=1,即K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12=2個)。
(2)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
。3)次外層的電子數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的電子數不超過32個。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的元素種類也在不斷地增加,在這些眾多的元素中是否存在著內在的聯系或是某種規律呢?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該規律是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于1869年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2.元素周期表
把電子層數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成橫行;把不同橫行中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由上而下排成縱列,這樣就得到一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
。1)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共有7個周期。每一周期中元素的電子層數相同,周期的序數就是該周期元素具有的電子層數,即: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第一周期最短,只有兩種元素;第二、三周期各有8種元素,這三個周期所含元素較少,稱為短周期;
第四、五、六周期所含元素較多,分別為18、18、32種,稱為長周期;第七周期還未填滿,稱為不完全周期。
(2)族
元素周期表中有18個縱列,除第8、9、10三個縱列為一族外,其余每個縱列稱為一族,共有16個族,即7個主族、7個副族、1個零族和1個第Ⅷ族。
其中,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主族,分別用ⅠA、ⅡA??
、鰽表示。周期表中,主族的序數就是該主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即: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完全是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叫副族,分別用ⅠB、ⅡB??ⅦB表示。由稀有氣體元素構成的族叫零族,用“0”表示。由第8、9、10三個縱行的元素構成的族叫第Ⅷ族,用“Ⅷ”表示。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金屬性通常用元素的單質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以及形成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強弱,來判斷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非金屬性通常用單質跟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程度,或形成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來判斷元素的非金屬性的強弱。
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因此,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逐漸減弱,如NaOH>Mg(OH)2>Al(OH)3;非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漸增強,如H3PO4<H2SO4<HClO4(高氯酸)。
同一主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著電子層數逐漸增多,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因此,其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逐漸增強,如LiOHH3PO4。
課后作業:
1.在原子的組成中,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有什么關系?質量數與質子數和中子數之間又有什么聯系?
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有哪些規律?
3.何謂元素周期律?簡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中等職業學校化學第一章第一節的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教案-第一章 第一節 空氣05-02
化學教案-第一節空氣05-02
化學教案-初中化學全一冊第一章第一節空氣05-02
化學教案-第一節 鐵的性質05-02
化學教案-第一章 空氣 氧05-02
化學教案-第一節 碳的幾種單質05-02
化學教案-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05-02
化學教案-第二章第一節 分子05-02
化學教案-奇妙的化學05-02
化學教案-第三章 第一節 分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