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七年級地理教案

時間:2022-11-10 10:20:33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理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地理教案(合集15篇)

七年級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后,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后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匯總:(大屏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根據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共有幾個分區?中國位于哪個分區?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引導:其他的分區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七年級地理教案2

  一﹑自學質疑

  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部分:國土遼闊,完成以下問題:

  1、在亞歐大陸的北部,有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這就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俄羅斯。俄羅斯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地形比較平坦,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找出俄羅斯的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

  二、交流展示

  1、讀圖7.45,找出俄羅斯的緯度范圍和經度范圍,并找出俄羅斯周圍的大洋有哪些?

  答:緯度范圍:50°N—70°N;經度范圍:20°E—180°E。

  周圍的海洋:北臨北冰洋、西鄰大西洋、東臨太平洋。

  2、再讀圖7.45“俄羅斯的地形圖”,完成以下幾個小題:

  (1)找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答:俄羅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地勢走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龍__,注入太平洋。

  3、讀圖7.46“俄羅斯氣溫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問題: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羅斯氣溫有什么變化規律?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律?

  (3)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位于五帶中的哪一帶?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

  (4)描述雅庫茨克的氣候特征。

  三、互動探究

  根據以下材料,聯系所學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羅斯海軍的中堅艦艇“庫爾斯克”號多功能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失事沉沒,全世界為之震驚,一年后的9月,俄羅斯開始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打撈工作。

  材料二:亞歐分界的趣聞

  第一個以烏拉爾山脈來劃分歐洲和亞洲的是俄國彼得大帝時期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瓦里塔季謝夫。烏拉爾山脈,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薩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歐亞大陸上縱貫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標。塔季謝夫對烏拉爾山脈進行了長期的考察,發現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個地區的動植物有許多顯著區別。考察發現,發源于烏拉爾山脈的河流往兩個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馬河,另一面流向東方,注入鄂畢河,而且向西面和東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動物群有著極其明顯的區別,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魚,體呈紅色,如娃魚、茴魚。在東面河流中雖然他們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樣,如折樂魚、聶利瑪魚,但魚體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據烏拉爾山脈的位置和特點以及它的東西兩部分地區所在的各種不同特點,塔季謝夫提出,將烏拉爾山脈作為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比較合適的。他的這個看法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1)俄羅斯東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羅斯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內陸國,中國 是面積的鄰國。

  (2)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有3/4位于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部分,但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請說明其原因。

  答: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歐洲,全國的工業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歐洲。

  (3)俄羅斯的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以東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它們以烏拉爾山脈為界。

  四、精講點撥

  1、俄羅斯由于緯度較高,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了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2、地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北部地區為寒帶氣候

七年級地理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巴西經濟發展的歷程,分析現在工農業特征,進一步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2、分析亞馬孫雨林現狀和遭受破壞的原因,找到保護森林的相應措施,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意識。

  3、通過巴西遷都事例的學習,認識到當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及城市化所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巴西經濟發展的歷程,分析現在工農業特征

  難點:認識熱帶雨林的生態作用,找到保護環境的措施。

  教學過程

  巴西面積85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國,人口2億,也是世界第五大國。同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有著豐厚的自然資源,還有優越的自然條件,那么,巴西的經濟發展如何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節巴西

  二、新課講解:

  (一)、發展中的工農業

  1、農業:

  (1)、地形氣候:

  出示PPT,總結巴西的地形氣候特點:

  兩大地形區: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

  相對應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出示PPT,介紹亞馬孫平原:

  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

  總結:

  地形和氣候都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2)農業發展

  出示含動畫的PPT,學生了解巴西農業的發展。

  出示PPT,總結巴西農業的發展:

  耕地面積廣大,約有可耕地3、7億公頃;豐富的水資源。

  盛產咖啡、甘蔗、柑橘、木材、天然橡膠

  巴西農作物大量出口(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3)、咖啡王國

  出示咖啡生產的PPT,總結:

  咖啡王國”——巴西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2、工礦業:

  出示PPT,學生了解巴西自然資源的豐富。礦產口出口量很大。

  學生從書中找出描述工業發展的語句,總結:

  自巴西獨立來,工業發展迅速,現已建立了部門齊全、生產技術水平較高的工業體系,其中鋼鐵、汽車、飛機制造業等工業都居南美洲首位。

  指出,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之一。但是,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和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合稱“金磚國家”。(特點是經濟增長快)。

  3、巴西利亞

  出示PPT,認識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處。該城市以飛機狀的大膽設計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

  雖然是首都,但不是最大城市。最大城市是里約熱內盧。指出,2016年奧運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

  活動:

  P86頁活動。

  (二)、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

  1、亞馬孫河:

  出示PPT,學生認識亞馬孫河

  世界第二長河,流向大西洋。流量是尼羅河的100倍,是世界第一大河。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豐富的原因是什么?

  結論:

  亞馬孫河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流經赤道地區,赤道地區是全年多雨區,流域內全年降水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極大。亞馬孫河的.河面相當寬廣,流域以內平原廣闊,流域面積大,洪水季節流量極大,河口地區一片汪洋,有“河海”之稱。

  2、熱帶雨林:

  亞馬孫河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在亞馬孫流域也分布著地球上最廣的熱帶雨林。

  亞馬孫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為什么呢?

  出示PPT,學生理解:

  熱帶雨林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氣中補充氧氣。據估計,亞馬孫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以上。因此,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熱帶雨林,除了提供氧氣,還有什么作用呢?學生看書總結:

  3、熱帶雨林遭受破壞:

  巴西熱帶雨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廣大的熱帶雨林,它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森林儲量占森林總儲量的30%以上,植物種類和鳥類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還有2000多種淡水魚,是人類非常珍貴的生物資源寶庫。可惜的是,這個寶庫目前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這個“地球之肺”功能正在減弱,這是怎么回事呢?請看下一個話題——雨林危機

  n原始農業:印第安人,原始的種植方法,砍倒樹木,開墾荒地。不斷的遷移,破壞雨林,但人口少,破壞較小。

  n開辟牧場,發展畜牧業,使得越來越多的雨林消失。

  n發展礦業:巴西熱帶雨林中公路旁的鋁礬土加工廠正冒著滾滾濃煙。

  n開辟農場,種植大豆,向國外出口,獲取高額的經濟利益。

  總結:

  非法采伐是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

  在亞馬遜地區,農業開墾也吞噬著珍貴的原始森林。由于國際市場對大豆和牛肉需求的增長,這片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正在逐漸被大片的大豆種植園和牧場所替代。大豆種植者唆使農民砍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然后大規模種植單一物種的大豆。這些大豆成熟后,又被運往歐洲等地區作為雞、豬等養殖場的飼料。最后,這些動物的肉品被供應快餐店作為食物的原料。

  同樣,牧場的過度開墾也是亞馬遜地區雨林破壞的重要原因。這些大型的牧場也在蠶食著大面積的原始熱帶雨林。

  總的來說,是人極端追求經濟利益,破壞生態環境的結果。在這一點上,我們也需要吸取教訓,調整心態。追求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融合。

  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的破壞。

  熱帶雨林的生態意義,遠大于經濟利益。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不能放棄,轉身追求其它。

七年級地理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了解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工業發展情況和農業特色;

  2、能力目標: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媒體: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是資本主義工業化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還曾經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這個地區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通過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

  三、講授新課

  一.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二.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三.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料了解歐洲各國。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五.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六.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七、雄厚的經濟實力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2、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3、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利用書56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八、繁榮的旅游業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七年級地理教案5

  一、教材內容分析

  第七單元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本單元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將上冊所學的海陸分布,氣候,居民,經濟等知識運用于具體的大洲,同時也為繼續學習地區和國家提供基礎知識和具體方法。本冊教材只安排了一個大洲—亞洲。亞洲這一“案例”引導學生學會從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歸納一個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個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所以本章既是對亞洲的學習,更是對區域研究方法的學習。

  第1課“世界第一大洲”用過讀圖,人物對話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即從半球位置,洲際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讓學生運用地圖說明其他任何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第2課“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從宏觀上把握展現一個大洲氣候特征的樣板,同時設置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歸納:亞洲氣候特點奠定基礎。

  第3課“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講述了亞洲人口的數量,自然增長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描述對亞洲人口的總體印象。

  第4課“經濟發展的差異”運用相關資料說明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說明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二、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熱愛我們居住的大洲亞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據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相關資料,說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歸納氣候的主要特點,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風氣候帶來的.自然災害,環境問題以及對人類的影響。

  6、通過相關統計圖表,了解亞洲人口數量,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

  7,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體驗,說明亞洲人口增長帶來的對環境和發展的壓力。

  8,運用某些典型的數據指標,說明亞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運用某個國家地圖和資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探究該國因地制宜,發展本國優勢的成功經驗。

  三、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系。

  3、根據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相關資料,說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歸納氣候的主要特點,并能分析原因。

  4、通過相關統計圖表,了解亞洲人口數量,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

  5、運用某些典型的數據指標,說明亞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運用某個國家地圖和資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探究該國因地制宜,發展本國優勢的成功經驗。

  四、本單元知識結構

  世界第一大洲東方日出之地

  地形與河流

  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復雜多樣的氣候

  季風氣候與我們的生活

  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的增長與分布

  人口帶來的壓力

  經濟發展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世界第一大洲2

  第二課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1

  第三課人口最多的大洲2

  第四課經濟發展差異1

七年級地理教案6

  教學目的

  1.了解俄羅斯的疆域、位置和簡要歷史,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及自然資源特征。

  2.通過對俄羅斯疆域和自然環境的分析,引導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并做出適當評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了解俄羅斯國家變革的過程,引導學生關心國際時事,并能正確認識當前國際形勢。

  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自然環境特點,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俄羅斯地圖》教學方法講述法和談話法

  教學提綱:俄羅斯

  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1.地處中高緯,三面臨海

  2.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

  3.地跨亞歐兩洲,傳統上的歐洲國家

  二、自然環境1.較平坦的地形2.溫帶大陸性氣候3.主要河流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1.森林資源

  2.水力資源

  3.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礦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學習新教材第一節:疆域和自然環境(板書)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讀圖]指導學生用紅筆描出俄羅斯的陸上疆界,用藍色筆描出海岸線。并在圖上找出它周圍的鄰國。(共12個陸上鄰國與其接壤,與美國隔白令海峽相望。)

  [提問]從圖上分析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俄羅斯大部分處于北緯50°至北緯70°之間,屬中高緯地區。北部、東部面臨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線與黑海、波羅的海相鄰。

  2.地處中高緯,三面臨海(板書)

  [提問]上述地理位置的特點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提示學生從農業發展、海洋運輸等等方面考慮)

  [教師歸納]緯度偏高,熱量不足,對發展農業不利。俄羅斯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大部分臨北冰洋,氣溫低,封凍期長,對發展海洋交通運輸十分不利。

  [讀圖]從圖上找出穿過俄羅斯的一條重要緯線,一條重要經線。 [提問]這兩條經緯線分別說明什么?

  [教師歸納]北極圈從俄羅斯北部穿過,北部屬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東經160°經線從東部穿過,俄羅斯地跨東西兩個半球。從上述俄羅斯所跨經緯度及海陸位置不難看出,國土之廣大,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領土東西長達一萬千米,坐火車穿越全境要一個星期,全部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3.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板書)

  [讀圖]請一位學生到黑板前指圖(《東西半球圖》),說出亞歐兩洲分界線。 [提問]從亞歐兩洲分界線看,俄羅斯屬于哪一個大洲?(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從上述分析可知,俄羅斯的`國土三分之二在亞洲,應屬亞洲國家,但從教科書上看,是做為歐洲的國家介紹給大家的。

  [提問]為什么說俄羅斯是歐洲的國家?(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歐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歐洲部分,而且歷史上這里一直是俄羅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區,所以我們說俄羅斯是地跨亞歐兩洲,傳統上屬于歐洲的國家。那么它與歐洲其它國家相比,自然環境有哪些特點呢?

  4.地跨亞歐兩洲,傳統上的歐洲國家(板書)

  二、自然環境

  [讀圖]指導學生在《俄羅斯地形圖》中找出俄羅斯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及各地形區的分界線,總體看俄羅斯地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歸納]葉尼塞河以西以平原為主,分別為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二者以烏拉爾山脈為界。葉尼塞河以東為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以東為東西伯利亞高地。總的看地形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較平坦的地形(板書)

  俄羅斯的這種地形特點及地理位置特點,對氣候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讀圖]指導學生讀《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

  [提問]俄羅斯氣候有什么特點?(絕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溫0℃以下,氣溫較低,年降水量為500毫米以下,降水較少。)

  [教師補充]俄羅斯氣候總的看大部分地區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提問]俄羅斯氣候為什么有這樣的特點?(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俄羅斯大部分位于北緯50°至70°之間,北極圈從北部穿過,較高的緯度是造成俄羅斯氣溫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羅斯的廣大內陸地區遠離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2.溫帶大陸性氣候(板書)

  但是由于俄羅斯國土遼闊,實際各地氣候并非那么整齊劃一,東西南北有很大差異。

  [讀圖]讀課本“俄羅斯氣候圖”,指出俄羅斯各地氣候有什么差異?為什么存在這些差異?(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俄羅斯北部位于北極圈以北,又臨北冰洋,為極地氣候。東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風影響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陸中、西部雖然都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但表現在氣溫、降水上也有很大差異。

  [讀圖]指導學生讀《世界年降水分布圖》和《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明亞歐大陸西部、中部氣溫、降水有什么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師歸納]西部為東歐平原,地勢低平,受大西洋影響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使得西部廣大地區氣候溫和,降水較多,但中部西伯利亞地區,不僅遠離海洋,又受極地寒冷氣流的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時間很長。

  由此可見,俄羅斯的氣候是較為復雜的,這一點與其國土廣大是分不開的。但分布最廣、最突出的氣候,仍然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提問]這種氣候特點對俄羅斯的河流有什么影響?(大部分河流封凍期長。)

  3.主要河流(板書)

  [讀圖]指導學生在《俄羅斯地形圖》中找出俄羅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問題:從圖中分析這些河流有什么特點?怎么形成的?

  [教師歸納]主要河流分別于流經歐洲的伏爾加河,流經亞洲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這些河流多為世界長河,是俄羅斯遼闊的國土孕育了它。受地勢影響,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羅斯氣溫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卻很豐富,水和熱量的配合有些不盡人意,伏爾加河則因流經東歐平原,成為俄羅斯主要的內河航道。

  過渡俄羅斯遼闊的國土不僅使各地自然環境存在明顯差異,使之趨于復雜,而且也為俄羅斯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礦產等資源最為突出。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板書)1.森林資源2.水力資源3.礦產資源

  [讀圖]在《俄羅斯礦產資源分布圖》上找出俄羅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鐵礦產地。(教師邊講邊在俄羅斯地圖上貼礦產符號)。

七年級地理教案7

  教材分析

  “認識地球”是七年級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的起首章,而本節又是其中的起首章。由此本課設想通過多媒體和充分利用章首頁、設計動手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計討論地球形狀的活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案例

  [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進入地理知識殿堂!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屏幕文字動畫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 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 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 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 你能用數據說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嗎?

  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的

  過程,是師生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石圓的,引申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同,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同學說的出,有的同學說不出來也沒關系,以后我們是要討論的;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只是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

  問題3:球體,這一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學生獲得的來源不同,盡情敘述,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環球航行,再談談感想,引導他們明白下列道理: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有可能是正確的真理,明天有可能就認為是錯的,要相信科學;追求真理有時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同樣的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地球的大小。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老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

  板書設計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大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七年級地理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公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

  2、使學生理解由于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的夾角、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律、二分二至點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地球公轉示意圖,弄清二分二至點的含義

  教學媒體:

  手電、地球儀、自制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度的夾角模型。

  教學過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轉示意圖

  [講解]:地球上的光熱來自太陽,冷暖的變化也與接受到的太陽光熱密切相關。由于日地距離遙遠,地球比太陽小的多,一般把太陽照射到地球的光線看作一組平行光。

  [板圖]:平行光照身射球體時直射點的圖形特征

  [提問]: 哪兒是直射點?直射點在圖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節]:平行光線延伸過圓(球)心的光線是直射線,和球的交點就是直射點

  [演示] 步驟:

  (1) 地球儀在燈泡的照射下,最亮處就是直射點

  (2) 另一地球儀擺在對面(注意觀察兩者軸的傾斜方向)用教鞭連接兩地球儀的直射點,教鞭恰好通過光源中心,三點成一線。(注意兩個球體的光點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旋轉教鞭一周,所得軌跡就是公轉軌道。

  [學生活動] 由學生充當太陽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請觀察,地球繞日公轉中,直射點的位置有無變化?

  一個學生(個兒稍高)當太陽,在中間,向兩側張開雙臂,表示平行光

  四個學生(個兒差不多)的頭當地球,分別站在P11地球公轉示意圖的四個位置上。

  [演示步驟]:

  1、找齊。 “太陽”張開雙臂旋轉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學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傾斜。 A,B,C,D四個“地球”的頭同時指向北極星方向(A前傾,C后仰,B,D側偏)

  3、觀察。 確定二分二至點。(太陽的直射光分別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轉。 四個“地球”在軌道運行,位置相互替換。辨別新位置(注意保持頭的傾斜方向不變)

  5、自轉加公轉。留一個“地球”,讓他自己旋轉一周的同時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頭的指示方向不變)

  [分小組演示]:教師指導

  [提問]: 哪個時間看不到頭頂?哪個時間看不到下巴?這兩個時間出現的是什么現象?

  讀一讀:極晝極夜

  [小結]:學生用觀察和體驗的結果填入表中

  節氣

  太陽直射緯度

  極晝極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極圈

  南極圈

  板書:

  二。地球的公轉

  1。繞太陽旋轉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一年(356天)

七年級地理教案9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這里居民組成和語言與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的差異。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學難點:

  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根據他對美洲大陸的考察見聞,寫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這個“新大陸”的存在,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這個“新大陸”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稱為“亞美利加州”,簡稱美洲。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美洲。

  二、教授新課

  ㈠新大陸(簡單介紹,以趣味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簡單介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穿過白令海峽的三線,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西印度群島

  強調白令海峽以及巴拿馬運河的地理分界線作用和交通作用

  2、讀圖6-28總結美洲的地理位置

  (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極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東在180°經線以東。

  ⑵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面與南美洲相連,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西在80°15 w以西。

  ⑵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麥哲倫海峽)。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補缺,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學生。最后教師進行綜述。)

  3、介紹拉丁美洲的來源、含義、語言、國家等。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讀地形圖、統計圖表對比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地形的異同之處。

  教育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教學重點::通過對書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總結作業情況。

  二、導入新課

  在黑板上繪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兩個三角形,利用板圖加深學生印象。(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三、教授新課:

  對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運用地形圖6-32 6-38讀圖分析

  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對照板圖回答各地形區的名稱。在板圖中分別標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區的代號:

  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奧里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16指導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勢起伏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

  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勢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山脈,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

  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區,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冰川最廣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山系;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

  四、練習:教材27頁第1、2、3題。

  五、小結:強調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對比。

  課時安排:第3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對書25頁26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6—47、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提出問題,美洲的氣候與我們亞洲有沒有相似之處?

  二、氣候特征(指導學生讀圖、讀書)

  1、根據書25頁圖6-41和圖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氣溫。(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等溫線的分布、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

  2、根據書26頁圖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

  3、根據書26頁圖6-44分析美洲的氣候類型。通過讀圖分析復習影響氣

  17候的各個主要因素。鼓勵學生總結。

  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較齊全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最廣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

  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三、河流(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計圖表。

  課時安排: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美洲的主要國家、語言,政治區劃等。

  ⑵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⑶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

  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⑴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⑵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

  教學難點: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說說美洲的氣候特征。

  二、導入新課:

  簡單介紹。美洲的國家像美國、加拿大是人們非常熟悉的經濟大國,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聞名的國家。

  (以趣味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講授新課:

  人口與經濟

  閱讀美洲政區圖,分別找出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通過指圖辨認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美國——華盛頓、加拿大——渥太華、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1.人種(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這一部分知識。)

  通過書上29頁閱讀材料分析強調北美洲以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為主,黃色人種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譽為“世界人中大熔爐”、說明美國加拿大都是移民國家、

  2、語言

  美國和加拿大通行英語,加拿大東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語。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數國家通行西班牙語,巴西和一些島國使用葡萄牙語。

  介紹拉丁美洲的范圍、名稱來源

  3、經濟

  ①美國是當代實力最為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度發達,加拿大也是發達國家,其余國家都屬于發展中國家

  ②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業為之支柱的工業體系。

  ③墨西哥是與米的原產地,玉米是該國的主要糧食作物

  ④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

  ⑤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農礦產品為主要的出口產品,能源礦產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鐵、銅、鋁土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占絕對優勢,大量出產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數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

七年級地理教案10

  世界的海陸分布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世界海陸分布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陸分布的概況。

  2、區分大陸、島嶼、大洲三個概念,掌握七大洲的名稱、面積大小、地理分布及各洲的分界線。

  3、區分海、洋、海峽三個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名稱、面積大小、分布及各大洋的特征。

  二、能力目標

  1、要求學生將復雜的地圖用幾何簡圖勾勒出來,培養學生處理知識化難易的能力。

  2、通過展開“大洋自述的演講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認識地球的海陸分布,體驗到人類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從中領悟愛護地球的思想。

  2、通過繪制簡圖、拼圖活動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七大洲與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概況。

  教學難點

  1、查找各洲之間的分界線。

  2、理解赤道穿過的.大洲與大陸。

  教學準備

  地球儀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地球儀)同學們看到一個什么物體在轉動?(地球)你發現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藍色的海洋)本節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分布。

  二、課前熱身

  師:原蘇聯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嘆地說:“人類把地球的名字取錯了,應該叫‘水球’。”你能解釋這個說法嗎?

  生: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學本節內容。

  (2)出示地球外貌圖后講述:我們通過觀察地球外貌圖得知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我們能用一個形容海洋與陸地的面積比嗎?(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如果用百分比形容海陸面積比各占多少?(海洋71%,陸地占29%)

  2、四邊互動

  互動1:

  (1)地球上的陸地被系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其中面積較大的塊叫什么?(大陸)

  (2)面積較小的地塊叫什么?(島嶼)

  (3)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什么?(大洲)

  (4)全球共分為幾個大洲?(七個大洲)

  互動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哪兩個大放的大陸連成一塊?把它們合稱什么?(亞、歐兩洲大陸連成一整塊,合稱為亞歐大陸。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魘一塊大陸。)

  互動3:

  誰能上前來拿著大陸的輪廓模型按面積大小排隊?(通過排隊活動讓學生掌握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 互動4:

  提示:出示七大洲分布圖,每四個人為一小組,講座七大洲的分布特征。

  引導:呈南北對稱分布的大洲有哪些?(歐洲與非洲;亞洲與大洋洲;北美洲與南美洲)赤道穿過的大洲與大陸分別有哪些?(前者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后者有非洲、南美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有哪些?(南極洲)

  明確:使學生初步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下,有助于準確識記各洲的位置。

  互動5:

  提示:要求學生四個人為一小組,全作繪制七大洲的幾何簡圖,然后選幾名代表將自己繪制的簡圖展示給其他同學看,檢查是否正確。再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然后要求學生將七大洲名稱填入簡圖中,最后教師提示正確的填法。

  明確:讓學生學會將復雜地圖化難為易,準確識記大洲的分布。

  互動6:

  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圖2-23,圖2-45,圖2-25,查閱各洲的分界線。

  明確: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接爾河、大高加索山脈;亞非: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互動7:

  師:你們發現大洲與大洲之間除了以運河、山脈等作為分界線外,還以什么為分界線?(海洋) 師: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峽?地球上有幾大洋?

  明確:洋又稱大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在20xx米以上,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海的面積比大洋要小得多,海峽是溝通兩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地球上的大洋 共分為四大洋。

  互動8:

  提示:學生說出四大洋的名稱,并在地圖上指出四大洋所在的位置。

  將全班同學生分成四大組,鈄每大組的學生分別改名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然后分組合作進行“自述”的演講活動。

  點撥:太平洋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大西洋“S”形,第二大洋;印度洋屬第三大洋;北冰洋最小最淺,緯度也最高。

  互動9:

  提示:每大組選一名代表領走自己所屬的輪廓模型,并按面積大小排隊。學生排隊后再按順序將自己的名稱寫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把大洋名稱填入勾勒的幾何圖中。

  明確:讓學生掌握大洋的面積大小順序并準確訓記相應的位置。

  四、達標反饋

  選十一名同學分別拿一張模型,拼成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分布圖

  五、歸納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地理分布、各大洲的分界及各大洋的特征。

七年級地理教案11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

  地形和河流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臵和海陸位臵及范圍。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亞洲的位臵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教學準備

  資料圖片,幻燈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臵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臵。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

  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臵。

  完成P3活動一(1)(2)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的位臵還要了解其海陸位臵。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臵和海陸位臵。

  完成P3活動二(1)(2)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臵,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

  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臵、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根據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共有幾個分區?中國位于哪個分區?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引導:其他的分區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除地理位臵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他們的位臵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臵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臵、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板書設計: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

  一、位臵

  緯度位臵: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臵: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歐洲西側、非洲東北側、大洋洲北側、北美洲西南側

  邊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第一節自然環境

  復雜的氣候

  教學目標

七年級地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2、在地圖上正確辨別方向;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據比例尺,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能夠根據地圖的圖幅大小、所示范圍大小,正確選取比例尺。

  3、了解地圖的制作原理和地圖的分類;實例引導讀圖嘗試,學會判定生活中地圖上的方向。

  4、體驗演示判定方向的快樂;領略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系。

  教學方法

  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四四方方一張紙,世界各地都容納,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繪制地圖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學習:

  讀圖1—7和圖1—8,思考:

  (1)、是不是圖中那所學校象圖中的那樣小?畫我們學校的校園平面圖,要用一張象校園那么大的白紙來畫嗎?

  (2)、把校園中的事物象畫美術作品那樣真實地畫在紙上嗎?

  (3)、如何讓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學樓?哪里是運動場?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

  同的地物(圖例),并用文字、數字標明(注記)。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縮小,并用_______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為一幅地圖。

  鳥瞰圖—平面圖—地圖

  學習任務(二)地圖的分類

  1、自主學習:讀第7頁第一段,思考:地圖都有哪些種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齡段人口統計圖》、《山東省河流分布圖》各屬于哪一類

  地圖?

  :一般來講,閱讀地圖時,應先看圖名,知道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接下來是看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表達方式怎樣;閱讀地圖內容時,應該是先整體,后局部,先綜合,后要素。盡量多地發掘地圖內容,達到“圖”盡其用的目的。

  盡管地圖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理事物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圖必須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學習任務(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學習:讀課本第7頁,思考下列問題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圖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圖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側“米”字形示意圖中標出。

  ②指向標地圖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A·

  B·

  右圖中A點在B點的_______方向。

  指向標地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箭頭前方為北,后方為南;箭頭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正北方

  通過實踐明確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圖

  2、指向標太小可放大

  3、為求精確可平移指向標

  學習任務(四)比例尺

  1、自主學習:請大家自主學習第8、9頁,完成下列問題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種形式表示。三種表示方式的轉換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較規則,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較規則)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

  北京市地圖

  中國地圖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大小

  表示內容詳略

  (1)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小?

  (2)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小?

  (3)兩幅圖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實際范圍

  內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簡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詳細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醫院在學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從水電站步行到學校,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大約分鐘可以到達。

  解析:(1)首先要看地圖上有無指向標。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指向標所指的

  北方確定方向,把指向標平移到學校,可判定醫院在學校的東南方。

  (2)先量得水電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為2cm,代入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離/速度(400/50=8)即得出時間。

  答案:(1)東南方(2)8分鐘

  2、下列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說來,在地圖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的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故D符合題意。

  3、完成教材10頁活動題1、2、3、4、5。

  充分用好圖中的比例尺數據,并可提供沒有比例尺但圖幅大小相同但范圍明顯不同的兩幅地圖來對比,以深化認識。

  通過減0后明確1厘米代表的實地范圍,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學會看地圖,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記住并應用比例尺定義、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轉化、大小等,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能力訓練P7基礎鞏固:2、3、4、5綜合運用1、2、4、5

  六、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我們怎樣學地理

  一、學會看地圖

  (一)地圖的制作與分類

  1、制作2、分類

  (二)地圖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表示方法: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2)比例尺大小與內容簡略的關系

  這節課重點在比例尺,與數學知識聯系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稍一粗心就會做錯,所以這節課重在理解,讓學生自己動腦得出結論。

七年級地理教案13

  【教材說明】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后兩個標題內容。本節內容是:體會聚落差異源自環境差異,認識聚落與環境的關系;了解聚落的發展表現,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傳統聚落在消失,在探討傳統聚落價值中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應該以體驗領悟、分析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體驗人地關系的和諧與發展,順應學生心理發展趨勢,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了解地理知識的現實和應用價值,在思想上獲得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產生無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創造力。為其合作學習、多元化學習、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理解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

  (2)通過理解體會傳統聚落的內涵與價值,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聚落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進一步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2)體會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和思想實踐上的智慧高度,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樂于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樂于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運用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推陳出新,創設情境

  展示課件中不同聚落的圖片,啟發學生分析:分出鄉村還是城市,人們從事什么樣的勞動生產活動,師生互動得出聚落的本質差異在于勞動生產方式。

  轉承:勞動生產方式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手段,所以必須立足于環境。因而,聚落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課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與環境

  師:探究事物間的關系必須弄清兩個方面:(1)弄清兩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2)理解相互適應表現。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教材中影響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圖,還可以聯系生活,活躍了思維并勇于探索發現和推斷,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師: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學生認同后繼續)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不僅具有鮮明的環境特征,還深刻地體現了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課件中東南__帶雨林區的民居,西__帶沙漠區的民居,學生討論。

  轉承:民居建筑適應于環境,更適用于生活,它體現了環境更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可以說:傳統聚落記錄人類智慧的發展進程,它是濃縮了的歷史,而現代民居則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并在飛速發展中。

  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師: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回望歷史,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態退化出現了;如輝煌的巴比倫古國就是在發展農耕中,生態惡化后過早隕落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污染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在發展與變革中,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權衡利弊,以保證進一步的發展。聚落的發展我們應如何面對呢?(課件演示)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總結聚落發展表現及出現的變化。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引發學生對消失中的傳統聚落的關注,先抑后揚,牽引著學生的心。

  生:總結傳統聚落的價值。

  師: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識到這一點,并已經把在鄉村和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作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

  生:根據生活所見回答。

  師:總結歸納:(1)立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__。(2)圈建保護。(3)異地遷建保護。

  轉承:有些極其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再是某國某地為保護自身特色和歷史的珍寶,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了,那就要把它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

  生:根據課件中圖片回答,了解37處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中有6處屬于傳統聚落類的文化遺產。

  三、開闊視野,遷移拓展

  師:放眼世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聚落還有很多,這里是?(課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師:真棒哦!我們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這里?(課件演示)

  生: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師:我們來談談你們對蘇州的印象。

  生:水鄉,園林,人間天堂,蘇州工業園區。

  師:蘇州是我們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小橋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園林,真可謂是移步易景啊!

  四、曬曬收成,展我風采

  師:展示課件中關于蘇州的組圖。

  生:根據課件所展示的圖片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對蘇州園林的建筑風格與環境的適應,和對蘇州發展的建議,讓學生把本節所得的思想加以應用,實現內化。

  五、歸納總結,收獲累累

  學生總結,教師點撥,強化重點難點。

  六、興趣盎然,走進生活

  師:蘇州在發展,我們家鄉也在發展,請分析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它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到網上查找詳細資料,寫成小論文,相互交流。

七年級地理教案14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概況,知道國界線的劃分情況。

  2、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情況,掌握主要的發達國家。

  3、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

  學習重點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主要內容

  1、國家和地區。

  提問: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小的國家?最大俄羅斯,最小梵蒂岡。據圖找出世界面積前六位的國家,記住他們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輪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國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個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區:格陵蘭島。

  政治制度: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補充:國界線的劃分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有的依據山脈、河流、海洋,經緯線等自然情況劃分,有的根據語言、民族、總結等社會經濟情況劃分。如美國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魯等。世界各國無論大小,貧富,一律平等。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劃分標準: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發達國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

  發展中國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國,印度。

  強調:南北對話就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對話,北代表發達國家,南表示發展中國家。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發展迅速,如亞洲的韓國,印度的計算機軟件產業等。這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掌握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輪廓等特征。

  3、國際合作。

  讀課本,明確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展中國家需要:資金,技術,人才。

  發達國家需要:資源,勞動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盟、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在美國的紐約。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

  補充:掌握世界主要組織的英文縮寫,標志,主要職能等。

  總結:本章主要講述了國際合作和發展的知識,重點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奧林匹克等。

七年級地理教案15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1)了解本區的位置和范圍。

  (2)記住馬達加斯加島、幾內亞灣、索馬里半島(有“非洲之角”稱號)、好望角、剛果盆地、維多利亞湖(最大)、乞立馬扎羅山(最高)、坦噶尼喀湖(最深)、東非大裂谷。

  (3)記住可可、黃金、金剛石與銅的分布及出口國。

  (4)掌握本區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

  (5)了解本區以高原為主的地形與特殊地形區。

  2.智能的培養:

  (1)通過讀圖判斷尼羅河的,剛果河的流向,注入的海洋及流經地區的地形特點,初步學會比較分析兩條河流的流量特征。

  (2)初步學會運用景觀圖片和有關數據,比較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的氣候與景觀特點并分析其在非洲分布的規律性。

  3.思想教育要求

  通過對本區自然環境的學習,使學生明確自然環境和人類生產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

  教學重點:

  非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河流、湖泊,東非裂谷帶,剛果盆地,海岸線平直;

  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礦產及分布區。

  教學難點:熱帶草原氣候成因,東非裂谷帶和剛果河成因。

  教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掛圖。

  教學方法:講解法,練習法,讀圖分析法結合進行。

  教學設計:前兩節我們學習了北非的自然環境、居民和經濟以及主要的國家,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來學習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首先請同學們思考西亞和北非地區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人種特征上有什么明顯的差異?(北非:白;本區:黑人為主,因此本區又有黑非洲之稱)

  本區雖然指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也包括撒哈拉沙漠的一小部分,即在本區的最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邊緣。(邊指圖邊講解)

  下面我們看一下本區的地理位置,13.1圖西臨大西洋,東岸印度洋。

  宣讀課文第一段,了解本區是“黑人的故鄉”。

  二、地形特征:高原,裂谷和盆地。

  1.掛非洲地形圖,對照讀課文地形圖,提問:非洲以什么地形為主,判斷的根據是什么?

  (掛圖上是褐色,課文上看,大多地方200—1000m以上,故以高原地形為主)。追問:地勢向什么方向傾斜?(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在撒哈拉以南,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比北非地勢高。

  本區東部高原上有一條斷裂深陷的東非裂谷帶,讀東非裂谷帶示意圖,提問:

  裂谷帶起于何處,經過哪里?一直延伸到哪里?[南起贊比西河口南,向北縱貫東非高原——跨過赤道——穿過埃塞俄比亞高原——經紅海啞喀巴灣,延伸到西亞朗死海附近,長達6000km寬50—80km]。

  宣讀課文中有關東非裂谷的一段課文,讀完后提出4個問題,讓同學回憶。

  (1)東非裂谷帶的形態特征[兩岸懸崖壁立,附近有死火山和活火山,裂谷底部湖泊連串,深而狹長,被稱為“地球的傷痕”]

  (2)在地形圖上找出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

  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

  (3)裂谷的成因[地殼斷裂作用形成的`]

  (4)課文P29“想一想”并回答。

  非洲地形雖然以高原為主,但也有地勢較低的盆地——剛果盆地。這個盆地原來是一個面積廣大的內陸湖,后來由于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瀉而形成盆地。

  下面同學們看圖,非洲的海岸線比較平直——原因是高原逼近海岸,由于海岸線平直——使得海灣、半島、島嶼少。

  要求同學找出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非洲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并讀P29“讀一讀”好望角的得名。

  三、炎熱多雨的氣候

  本區有:“熱帶大陸”之稱,為什么?

  同學們看13.5圖,找出赤道,南北回歸線,

  1.看到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按氣候帶劃分,應屬熱帶。

  2.再看一看本區絕大部分年均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在20℃以上應屬熱帶,所以本區有“熱帶大陸”之稱。(教師指導啟發學生回答)

  指導同學讀年降水量圖13—5,從本區南北兩端看起,依次從200mm以下—20000mm以上,那么本區大部分地方降水量為多少?1000mm以上。

  再看非洲氣候帶分布圖,明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有哪幾種氣候?[熱帶沙漠,熱帶草原,熱帶雨林地中海式氣候]

  從圖中我們能看出熱帶雨林氣候帶,南北兩側的氣候帶都是南北對稱分布的。其中熱帶草原氣候也叫薩瓦那氣候,從而我們看出本區以炎熱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和薩瓦那氣候為主,而北非則以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此外大家看圖“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因地勢高,氣溫低]

  講解:從非洲氣候帶分布圖上我們能看出整個非洲的氣候以熱帶草原面積最大,氣候特點,是一年明顯分為干濕兩季。

  濕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豐富。

  干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

  找同學閱讀P31課文。

  指導看13.7,13.8圖

  完成P31“想一想”三個題。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

  根據同學閱讀回答:

  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世界上出產金剛石最多的國家——扎伊爾

  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世界上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贊比亞

  本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尼日利亞

  總結新課,并作練習,宣布下課

  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西臨印、大西洋,陸地輪廊平直。

  二、地形:以高原為主的地形及特殊地形區

  非洲之最:

  乞力馬扎羅山(最高)維多利亞湖(最大)坦噶尼喀湖(最深)

  馬達加斯加島(最大)幾內亞灣(最大)索馬里半島(最大)

  三、氣候:炎熱多雨(熱帶大陸之稱)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儲量,種類豐富):黃金、金剛石的儲量、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南非——黃金金剛石——扎伊爾鋁土——幾內亞銅礦——贊比亞

  板書提綱

  第13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高原、裂谷、盆地。

  高原為主: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

  裂谷: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口南——東非高原——赤道——埃塞俄比亞高原——紅海——西亞死海附近)

  盆地:剛果盆地

  另有乞力馬扎羅山(最高山)維多利亞湖(最大湖)

  坦噶尼喀湖(最深湖)幾內亞灣(最大灣)

  馬達加斯加島(最大島)索馬里半島(最大半島)

  三、炎熱多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面積最大)

  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式氣候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

  黃金(南非)

  金剛石(扎伊爾)

  鋁土(幾內亞)

【七年級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教案10-27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1-26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12-22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1-05

七年級地理地球的教案01-02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02-04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09-26

七年級地理教案(精選15篇)01-07

七年級地理教案精選15篇01-05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