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1-03-15 16:41:12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新課程理念: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下面我就《海陸分布》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作案例來進行分析一下。

  一、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那么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

  學生活動

  1、觀察地球儀和火箭升空的動畫演示,覺得新奇

  2、學習小組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

  3、由學生討論后請學生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

  評析: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二、動手觀察 探究新知,觀察思考,深入自學

  1、師:引導學生旋轉地球儀,開展“擁抱地球”活動,觀察任何半球是陸地大還是海洋大?最后統計學生的擁抱結果,從而得出結論。(海洋比陸地大)

  2、師:這個結果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講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認識海陸分布有沒有那么容易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幾位著名的探險家和他們為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貢獻吧。

  3師: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學生活動

  1、隨機的用雙手擁抱地球,看看他們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還是陸地。

  2、觀看展示

  3、觀察不同的地圖進行分析判斷

  4、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師:無論是哪個半球,海洋面積總是比陸地大,接下來請學生在圖中找出海洋有幾種表示方式?(海、洋、海峽)

  師:看完海洋,我們一起來看我們熟悉的陸地吧。(引導學生區別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學生看圖鞏固陸地和海洋的各種表現形式,并回答問題

  評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變的。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使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學生也體會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

  三、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師指導并和學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布特征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學生活動:

  1、請一位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評析: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范、督促、評價等等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么學”,使學生從愿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教師因勢利導,給學生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結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如能和教師釋疑和諧運轉,學生不僅能學得深刻,而且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主動精神。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類型國家的人口、面積、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3、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重點】: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87文字,結合1999年資料,了解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的情況

  1、目前,全世界______億人,分別居住在________多個國家和地區。

  2、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廣大__________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___________。

  3、中國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國,澳大利亞是一個____________的國家。

  4、從政治體制看,中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美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

  5、背誦課本P87的1999年資料中,面積前10位的國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88文字,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國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些發達國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發展中國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國也是____________。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88-P91,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1、閱讀第一段,思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哪些不同?(課本上劃出)

  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造成的。

  2、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從發展中國家購買來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業品,并銷往到世界各地,獲取__________,因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

  3、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上長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生產品種_______,建設資金_______,生產效率_______,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有些國家還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態。

  4、閱讀“南北關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5、閱讀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填空:

  (1)圖5-3發達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_發展中國家占________。

  (2)圖5-4發展中國家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________,發達國家占___________。

  6、閱讀圖5-5,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

  7、完成活動題的填表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項原則,以求得共同發展與進步。

  二、合作共建

  1、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填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占的比例

  (2)將下列國家同它們所屬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

  (3)根據以上連線并聯系”世界政治地圖“可以知道,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從北半球位置分析,發達國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統總結

  發與一、不同類型的國家(數量、面積、人口、政治體制)

  展發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發達國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達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國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異

  家家三、發展中國家與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差異

  發達國家差異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診斷評價

  1、有關世界上面積居第二位的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廣人稀③屬于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⑤資本主義國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國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C、和平共處,平等互利D、求同存異

  3、發達國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亞洲D、非洲

  4、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歐美發達國家狀況的是()

  A、交通擁擠,人口增長快B、工農業生產發達,生產水平高

  C、市場繁榮,環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質量好

  五、課后反思

  發展中國家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臧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已學的知識,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這句話提出為什么?從而引出秦嶺—淮河一線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一)認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 根據地圖請你說說秦嶺的走向?

  2、 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 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過的省級行政區

  5、判斷下列,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東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復習了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 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并閱讀課文材料

  2、 介紹淮河: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完成下列問題

  A、 黃河奪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后,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復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溫度帶的分布、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濕地區的分布、水資源的分布,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 0℃、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減弱。)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綜上所述: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7)

  三、四大地理區域 (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的分界線。并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 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秦嶺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

  課本P79活動根據課本閱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布

  東南半壁 農耕為主

  牧業為主

  西北半壁 人口眾多

  四、課堂小結及課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大致了解我國農業結構。

  2、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農業發展的成就、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3、培養學生利用圖片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重點】科技興農

  【教學難點】調整農業結構,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教 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兩節的學習,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我國農業生產各部門目前的狀況。這節課,我們把我國農業的整體情況作一個總結。要講發展,首先要知道基礎,要了解我國的農業是在一個什么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的農業很落后,廣大農民辛辛苦苦勞動一年,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得到了巨大發展,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提問)誰能說說我國農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啟發學生討論我國農業方面的成就。

  (講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飽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農產品的產量。

  (課件展示)1999年我國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國糧食總產量的增長、中國農林牧漁業產值的增長圖

  隨著人們的吃飽穿暖,人們還要吃好穿好,這就要不斷地豐富農作物的.品種。

  (提問)請大家說一說你知道的農產品,以及農產品的種類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說一說為什么嗎?

  (討論)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耕地的數量幾乎沒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農業生產不僅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邁進,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已達到富裕水平,這是怎么回事?

  (回答):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改善。

  綜上所述,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擺脫了貧困,這不能不說是舉世公認的奇跡。

  (課件展示)請學生欣賞農業機械化的錄像,加深對中國農業巨大成就的印象。

  (講述)我國農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生產開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也就是說,還沒有實現現代化;這有許多的因素影響,其中最關鍵的是: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地資源,而我國的土地資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鎮發展,工礦業、交通、水利等各項事業都還要繼續占用一部分農業用地。因此,今后我國的農業用地不僅不能增加,還可能減少。

  (課件展示)圖片:中國人均耕地和人均糧食產量的增長。

  指導學生分析:我國農業想通過擴大耕地面積來發展,是不可能的。

  (提問)我國農業今后應如何發展?

  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誰愿意為政府出謀劃策?

  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得出: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講述)什么叫做農業結構呢?我們把不同部門在農業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關系叫做農業結構。

  (課件展示)我國農業產值構成圖。

  圖中所示,我國農業各部門中,種植業占主導地位,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畜牧業只占27%,這與世界發達國家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的狀況差異很大。再看林業和漁業(讓學生讀出所占的比例),它們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業和漁業與我們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

  許多畜、林、水產品的營養價值很高,作為商品的經濟價值也很高,這可以使從事這方面生產的農民脫貧致富,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講述)請大家閱讀教材中的“廣西宜州市楊家屯農民調整農業結構見成效”。

  (講述)從我國農業產值構成圖中可以看出,林業和漁業所占比例太小,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

  (提問)大家想的辦法很好,但如何保證既能提高種植業單位面積產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請學生思考回答(科技興農)。

  (提問)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農業會產生哪些深刻的影響呢?

  (課件展示)農業機械化、噴灌、農業機器人、大棚種植等的圖片及錄像

  請學生閱讀“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閱讀材料

  (講述)科技興農的結果,加快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講述)農業現代化,不只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只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方面,農業現代化是指從育種到農產品推向市場,從生產到組織、管理的全面現代化。到現在為止,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仍在采用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離農業的現代化還相去甚遠。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當地農業生產使用了哪些農具?其中有哪些是現代農業機械?(除了農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討論)。

  (講述)所以,要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業,就必須加快各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講述)目前,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個體分散的經營模式,不能夠適應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提問)閱讀教材中的材料“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我國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好了,我們下面小結一下,我國農業發展在哪些方面有較大的潛力?

  請學生小結。

  (提問)同學們,我們想出這么多辦法,按著這些辦法發展,今后我國農業會怎么樣呢?

  請學生暢想。

  (講述)在耕地有可能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抓緊了糧食生產,以保證人民最基本的糧食需要,同時積極開展多種經營,以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種農產品要力爭高產、優質、高效,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個過程中,農業逐步現代化了,農村會有許多的勞動力富余出來,這怎么辦呢?我們也想想辦法吧。

  請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概括。

  (講述)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超過1.5億人。現在他們主要有兩個出路:涌向城市,成為流動人口;這會產生許多問題。再者,近年來,我國農村鄉鎮企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農村社會化服務的興起,使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有可能轉移到鄉鎮企業和服務行業。這樣,使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就業出路,也使農村的工業、商業、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業得到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已同附近城市沒有什么區別,生活條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還好。

  (閱讀)請學生閱讀教材最后的選學部分內容。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的成就、存在問題和開發的潛力所在,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下面,我們在我國農村現代化蓬勃發展當中結束這節課。

  (課件展示)請學生欣賞圖華西村的圖片,同時教師講解華西村的發展。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農業的發展

  一、農業發展成就

  二、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1.農業結構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

  三、科技興農

  四、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五、農業發展前景

  教后記:

  本節課是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總結,并概括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課堂傳授中較好把握了這一關鍵點,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做了較好的處理,整個設計體現了以下特點:(1)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分析透徹。(2)教法得當,靈活多樣。教案根據本節教材特點,采用啟發、復習、歸納、延伸等多種方法,自始至終以教師啟發貫穿全過程,引導學生動腦、動口,主動參與教學。(2)將多媒體有機地溶于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制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愿意學習地理學科的愿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后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于質疑并勇于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于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先有學生來說,老師最后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復習

  小結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閱讀等溫線分布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特點。

  2.說出1月0C等溫線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4.讀圖說出我國主要的溫度帶及其大致的分布。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我國一、七月平均氣溫分布圖,進一步學會判斷、分析等值線分布圖,初步學會分析形成氣溫特點的原因。

  2.從一月等溫線圖上,找出1月0C等溫線的大致分布。

  3.進一步學會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氣溫及溫度帶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我國疆域遼闊,地區差異大的特點。

  2.通過氣候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的分析,進一步明確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2.我國1月0℃等溫線的分布。

  3.我國溫度帶的分布。

  【教學難點】

  閱讀我國一月、七月氣溫分布圖,分析概括我國冬、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你喜歡旅游嗎?國慶節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現在有什么不同?(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新課)

  【請你當參謀】

  大連的小紅同學也很喜歡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爾濱的奶奶家過春節,你能告訴她需要準備哪些服裝嗎?姑姑說,可能還要帶她去廣州玩,她還要另外做哪些準備?

  【承轉】同是春節,為什么到哈爾濱和廣州穿的衣服差別這么大呢?

  【指導讀圖】我們比較一下哈爾濱和廣州兩地冬季的氣溫。(課件展示哈爾濱和廣州氣溫曲線圖)計算哈爾濱和廣州兩地1月份氣溫相差多少?

  【轉折過渡】兩地1月氣溫相差近35℃,難怪兩地在衣著上相差那樣懸殊。

  要了解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還要看我國的1月平均氣溫圖。初一我們學過世界氣溫分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等溫線?同一條等溫線上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

  【指導讀圖】讀“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上找出秦嶺----淮河,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度?在圖上用筆描繪出來0℃等溫線,說出0℃等溫線的大致分布。

  2.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漠河的氣溫大約是多少度?從秦嶺----淮河往南氣溫變化趨勢如何?海口的氣溫大約是多少度?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約是多少度?

  【概括總結】我國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從此線往北溫度越來越低,漠河的平均氣溫大約是-28℃以下。從此線往南氣溫越來越高,海口的氣溫大約是16℃以上。我國南北之間的溫差約為44℃以上。

  【板書】南北氣溫的差異

  一、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大呢?

  【觀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演示

  【歸納】我國南北跨緯度很大。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陽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了。另外,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

  【結論】因此,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影響。

  【啟發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

  【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讀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

  ①漠河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②海口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相差大約多少攝氏度?

  ③找出我國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指圖總結】

  (1)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

  (2)漠河的7月平均氣溫為16℃以下,海口的7月平均氣溫為28℃以上。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左右,氣溫差別不大。

  (3) 7月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在青藏高原內部,大約在8℃以下。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

  【板書】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啟發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以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原因。

  【承轉】根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

  請同學們看書上“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

  (1)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

  (2)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分別分布在哪些主要的地區?

  (3)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4)我們這個地區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平原、黃河中下游地區、海南島、長江中下游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各屬于哪個溫度帶。

  【板書】三、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

  【啟發提問】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生產和生活有什么影響呢?

  【分小組討論回答】(課件提示)

  (1)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的果樹有什么不同?

  (2)在不同的溫度帶內,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有什么不同?

  (3)南北氣溫的差異在傳統民居的建筑上有什么差異?

  (4)你還能說出哪些不同?

  【練習與小結】(課件)

  板書設計

  南北氣溫的差異

  一、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三、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實例解釋時差現象,并說明再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時,我們通常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那么太陽有可能從西邊出來嗎?(太陽東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律的項目。

  (表1)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么現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周的時間里出現什么現象,說明什么?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1、日本東京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打開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象填在表1。

  [課后想一想]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現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會有季節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象說明什么規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較長?什么季節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變化。這一現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表2)

  節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七篇03-15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10篇03-14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3-12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9篇03-11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七篇04-20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集錦七篇03-16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錦集七篇04-02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6篇04-19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八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