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地理《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教案模板
一、教材內容分析
【理解】可持續發展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思考】美國否決實施《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義務,此舉違反了什么原則?
【設計意圖】以美國不參與《京都議定書》為例,反映了“單邊主義”,違背了共同性原則和公平性原則,雖然中國沒有承擔“減排”任務,但我們也會遵循以上原則積極自律。讓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明白地球是屬于全人類的。
【材料分析】
1.貧困村的村干部為了帶領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個致富的好辦法:決定把本村麥田的土賣給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費方式給城市堆放垃圾。這樣他們兩頭進錢,是種麥收入的幾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錢,大家都很高興,衷心感謝他們的致富帶頭人。
2.由于附近金礦生產廢棄物尾礦砂的堆積,孫家村的大溝里十幾年來就吃掉了近百畝土地,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頃。村里和礦上共同商量,共同開發復墾,由礦上出錢,村里出勞力、機械,運來“客土”覆蓋到尾礦填平的溝壑上,形成耕地。十年來,通過這種方式恢復耕地15.335公頃,不僅解決了尾礦污染問題,而且村里耕地由25公頃多增加到40公頃。
【思考】分析以上兩個例子,哪一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什么?
【分析】第二個材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因為材料1用農田堆放垃圾會破壞土地肥力,影響農業生產,又污染環境,危害村民健康。這種行為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沒有考慮長遠發展。材料2既解決了尾礦污染問題,又增加了耕地面積,耕地是可再生資源,利用得當,可為村民提供農產品,解決溫飽同時創造經濟效益,達到良性循環。所以說保護環境就是挽救人類,我們要將這種意識轉化為自身行為,使人地關系走向和諧。
【設計意圖】保護環境就是挽救人類,讓學生深入了解可持續發展內涵,將這種意識轉化為自身行為,使人地關系走向和諧。
第三環節:課堂反饋、小結
【討論】欣賞漫畫“樂在其中”
【思考】漫畫中反映了什么地理問題?它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會有何后果?請提出解決措施?
【總結】我們的選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布置作業】在解決環境問題過程中,我能做什么?
【高一地理《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優秀地理教案04-26
試論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的演變04-27
論管理思想演變中的人的因素04-27
語言的演變教案05-01
西方企業社會責任思想的緣起與演變04-27
近代哲學中心理學思想的演變04-28
教學研究探索區域地理的人地關系結構教學04-30
[高中地理論文]教學研究探索區域地理的人地關系結構教學04-30
[高中地理論文]教學研究探索區域地理的人地關系結構教學04-30
高一地理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