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精選15篇)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活動方案準備工作,活動方案是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的每個步驟詳細分析,研究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活動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
我校歷史教研組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團結向上,奮發有為的團隊,正式成立。現根據我校歷史教研組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歷史教研組概況
滁州二中歷史教研組現有教師16人(其中高中部10人,初中部6人),承擔全校初、高中共60個班級的歷史教學任務。15人具有本科學歷,1人具有專科學歷,學歷合格率100%。現有中學高級教師5人,中學一級教師4人,中學二級教師7人,4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2/3以上,是一支整體學歷層次較高的、青年教師占主體老中青相結合的、精干的團結的、有戰斗力的教師隊伍。
近年來,我校歷史教研組教師曾經有多人次在省市初高中歷史優質課評比、歷史教學論文評比、課尖評比、骨干教師評比等比賽中獲獎。多人次受到校級以上表彰和獎勵。20xx年至20xx年期間,承擔的滁州市級科研課題“中學歷史學科主體性教學策略實驗研究”已經于20xx年5月順利結題。目前正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xx年度立項課題“構建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林桂平老師還參與了國家級子課題“高中歷史考試評價題型及其功能研究”的研究。
二、基本工作思路
1.堅持“兩個指針”:堅持以學校工作全局和校教導處、教科室的工作部署為基本指針;以新課改理念為基本指針。
2.立足“三個中心”:堅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立足常規教學與課題研究工作有機結合);以教師為中心(調動全組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團結協作精神,力求在教改中著特色,在創新中謀突破,以奮發向上的熱情和競爭創新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實現“四個目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內練素質,外樹形象”);爭取基本完成省級課題“構建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爭創先進教研組;為我校申報“省示范高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教學工作。
(1)每位教師必須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明確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制定適合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在各年級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確定各章節的重難點,并在認真研究之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認真、保質保量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將教學計劃落到實處。
(2)加強各年級組的集體備課。六個年級的歷史備課組認真落實教導處和教科室的要求,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備課組長把關,做到“四統一”(即統一教學目的、統一重難點、統一課時、統一教學進度),做到課前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5分鐘要效益;課后及時反思成敗得失。
(3)全組教師必須苦練教學基本功。本學期將適當增加公開教學的次數,每位教師必須認真發掘“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手段的`優長,鼓勵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最大程度的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合作與探究學習,促進師生互動,使每一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做好初三、高三畢業年級的歷史學科備考工作。
每年的中考和高考牽動千家萬戶。承擔畢業年級歷史教學的教師責任重如泰山。初三年級爭取在本學期結束所有新課,制定下學期復習計劃。高三年級爭取在9月底結束新課,進入第一輪單元復習,以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為目標。要根據《考試大綱》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點進行全面系統復習,深挖教材內容體系,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學科能力,在此基礎上將基礎知識系統化和概括化。高三備課組還要爭取在明年1月結束第一輪單元復習,為第二輪專題復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初、高三歷史教師還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近年來的中考、高考歷史試題,通過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多方了解和收集中考、高考動態,增強復習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做好“師徒結對”工作,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學校教導處和教科室的要求,歷史教研組所有高級教師和部分一級教師必須指導青年教師,做到多聽課、多指導,加強對青年教師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指導,縮短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對青年教師公開課,實行“組內統一安排—個人主動申報—組內聽課評議”的制度,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4.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轉變教學觀念,使每位教師盡早適應課改角色。
我省初、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分別于20xx年和20xx年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歷史教師帶來的沖擊包括教材內容變化、教學方式轉變、學業評價方式的變化都是空前的。為了盡早適應新課程改革,我們要求歷史教研組全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業余時間認真學習有關課程改革的理念、新教材的相關內容,做“學習型教師”和“研究型教師”,切實把新課程理念早日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5.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研活動等。
根據上級安排以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本學期我們將組織教師參加滁州市及省內教研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包括新課程培訓、論文評比、課件或教學案例評比、優質課評比、各類觀摩活動等;鼓勵教師撰寫并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教學科研論文;達到通過各種有效途徑開闊視野和展示教學成果的目的。
6.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0xx年7月至12月是我們承擔的省級課題《構建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的深化總結階段。為了完成本階段的研究任務,做好最后階段的結題以及后期成果推廣工作,根據《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省級課題管理辦法》的要求、《“構建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的《開題報告》及《實施方案》中制定的計劃,結合前期研究任務的完成情況,我們將制定《“構建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深化總結階段及結題工作實施方案》,待學校批準后正式實施。我們要以課題研究工作為基本抓手,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歷史新課程理念,認真執行縣教研室、學校教導處的教學指導和安排,認真學習新課標、加強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和實驗,積極加強集體備課和校本教研,努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加強新形式下歷史中考的學科研究,力爭在即將到來的20XX年學業水平測試中,取得好成績。
二、任務及目標
1、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進行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探討
2、定期參加業務進修,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3、積極組織各備課組,加強集體備課
4、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教學的常規工作
三、教研重點
1、初一初二落實好課堂教學三環節,提高歷史學科成績。
2、初三積極研討中考應對策略,努力提高中考成績。
四、實施措施
1、集體學習中學歷史教學新課標、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教學等相關的教學論文及理論。
2、認真參加縣教研室組織的各項活動,學習先進學校的經驗,尤其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通過具體的課堂實踐,發現不足,取長補短。本學期內,希望教研組全體老師根據學校的教學安排,講好每一節公開課,立足本校實際,創具有個人特色的教風,為教研組和學校創品牌,培養名師及教育教學的后備力量。
4、開展教研課題的'研究,激活教育教學的思維。
5、及時進行教研教學的總結。學期內,應不斷對教研組的工作進行總結,以獲取有效的經驗,為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服務,學期末進行整體工作總結,向學校相關部門,提交教研組工作小結。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3
一、 教研目標:
認真學習和貫徹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推進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研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和課題研究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建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斷拓展政史地教學的空間,促使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實施有效教學,不斷提高政史地學科的教育教學水平,組織好課題研究,為我校新一輪內涵性發展做出貢獻。
二、教學研究、教改課題:
1.“在思想品德、歷史、地理課教學中應用網絡信息資源有效實現該學科的課程目標”;每科組織好一個課題研究,特別是歷史組的《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資料庫的建立,調查報告、與個案分析的撰寫要認真做好。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學科教學和復習的有效性”。
三、本學期主要工作:
本學期以改進教法、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為主旨,以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為目標,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思想。
(1)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教研組各成員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各科教學的最新動態。認真學習政、史、地學科的新課程標準和課改理念,學習有關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確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創新,讓政史地教學在新的理念指導下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現實,走進生活。
(2)進一步加深對新教材的學習和理解,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正確把握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方向性,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
(3)組織教師學習學科教學建議,以教學建議為指導,全方位、多層次進行評價,充分發揮評價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促進作用。
(二)扎實做好常規教學和教研教改工作
(1)認真學習《學科教學常規》,按照學科常規的有關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并做好自查和互檢工作。
(2)加強集體備課,抓好備課關。各年級的每一單元都要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備課時力求做到備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手段、情感、過程、重難點等。在備課方面,引導教師轉變觀念,將原來的備一節課轉變為對一學期教學的系統設計,由只關注部分轉變為在研究整體的基礎上關注部分。加強團隊協作的能力,實施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課堂教學要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原則,課堂教學中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教師積極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課堂容量,向大容量、快節奏的現代課堂靠近,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重視交流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學期,繼續堅持教研組成員相互間的學習交流,不定期聽課,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通過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教學風氣。
(5)重視教學情況的反饋與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平時對學生要多觀察多檢查,并多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把兩者相結合及時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可以少走彎路,多出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的制卷、閱卷、試卷分析、講評、反饋工作,保證考試的有序有效。
(7)重視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調查報告、個案分析、案例分析與論文,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成為全面發展型教師。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或教學反思力爭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8)抓好畢業班的工作:加大對中考的研究力度,做好中考試卷分析和研討工作,尋找中考試卷與課改工作的切合點,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認真總結以往中考經驗,加大對中考的研究力度,重視有關考試改革的信息采集及交流,準確把握在考試觀念、考試內容及考試辦法等方面的改革動向,開展多樣的專題教研活動。
(10)作業布置與批改:按照學校要求適當布置作業;全批全改和抽改相結合;每次作業均要有適當評講,要給學生可參考的正確答案。
(11)根據學校的安排,配合教務處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的檢查落實。
(三)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
(1)根據學校要求做好“一幫一,一對紅”工作。鼓勵年輕教師多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同時,老教師也應向年輕老師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術。
(2)年輕教師對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步驟清晰,要求明確,為培養扎實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自己的教學更科學更有效。
四、具體活動安排:
第一周:組織學習并制定本組教研工作計劃,商定本教研組教學常規要求。
第二周:學習本組教研計劃;主題討論:本學科學生學習習慣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安排組內公開課具體要求及具體日程。
第三周:聽取各年級組匯報“教學案”的實踐情況,組內公開課聽課評課。
第四周:收看好的課堂實錄并評課,組內公開課聽課評課。
第五周:組內公開課聽課評課,討論:什么樣的課是好課。
第六周:組內公開課聽課評課,討論:我校在課堂教學方面如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模式
第七周:學習集體備課的有關材料,討論:本學科如何進行有效地集體備課?
第八周:交流各自的新課改經驗。
第九周:期中考試。
第十周: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第十一周:分析本學科學困生的現狀并研究轉化其具體的對策。
第十二周: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教研組成員撰寫本學期教研收獲、體會或反思。
第十四周:總結本教研組、各備課組本學期工作并初步構思下學期工作思路。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加強學生人文素養,成立八年級歷史興趣小組。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小組將注重過程管理,淡化結果考核。小組學習以探究、合作等方式為主,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倡導愉快學習,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獲得身心的愉悅,充分體現我校“智慧”教育的理念。
二.活動目的:
1.激發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念,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2.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促進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興趣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4.營造歷史學習氛圍,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三、活動要求
1.小組成員要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參加活動,不得遲到早退;
2.將小組人員劃分為5個學習組,學習組長要組織、督查本組的活動;
3.小組成員要積極參加活動,認真完成指導老師布置的活動任務;
4.小組成員要在平時多閱讀歷史方面的書刊,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活動中獲得更好的效果;
5.小組成員要服從學習組長和指導教師的管理;
6.小組成員如需請假,要嚴格執行學校相關的請假手續。
四、活動形式
1.每周集中活動二次,每周之間的星期一,星期三下午活動課為集中活動時間(若學校活動時間有調整,以學校規定的活動時間為準);
2.平時采取個人活動與學習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自主完成指導老師布置的探究作業。
五、活動的評價
采用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維評價體系來考查興趣小組成員活動情況。自我評價要求學生在學期末寫出自己一學期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感受、收獲、不足等,學生互評是在期末時投票選出優秀小組成員,教師評價包括評定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作業質量等。
六、活動內容
略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5
隨著時光的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到初三的歷史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我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洋思杜郎口教學改革經驗,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中國歷史》第四冊,內容是中國現代史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時期的建設成就與文化。共24個課時。中國史線索繁瑣,所以主要是要將歷史線索向學生講解清楚。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教學內容以應對中考為主。包括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塊;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塊;世界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本屆學生屬于課程改革的年級,使用的是《世界歷史(人教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內容繁多,線索不明晰。新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加側重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另外,八年的學生從道德的養成上來講,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的形成時期,在這一個時期內的教學任務,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層面上來講,是一個培養愛國主義,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完成教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九年級歷史:今年執教面對的是初三兩個班級的學生,初步了解初中老師知道由于在中考中分數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成績不理想。初三學生的心理、生理處于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于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積極性和向學性,需要老師動腦采取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另外,教材所述知識為世界歷史,內容寬泛并有時間的跨度,有有考的任務,所以在動員學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上學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的成績普遍偏低。對八年、九年的歷史還沒有形成整體的清晰的認識,這對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歷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使所有學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把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并了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系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把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愛好。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為實現人類而奮斗。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歷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歷史上有無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針對初三學生時間較為緊張,學生的時間觀念也很強,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既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以節約時間;又要細致入微,交待清楚,盡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來照顧到學生“先天”不足的問題。
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么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只有采取重點詳講,一般的知識點講的方法。抓重點,帶一般的知識點,從知識結構上選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講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惜花費時間。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使學生能夠學得好。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以確保中考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6
一、教學內容:
這學期的世界史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講述世界近現代史。一共21節課,每節課一個課時。
二、背景分析依據是:
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在全面落實政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在上級領導下,以課程改革為模式,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研究,深化高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和班級狀況分析:
初三的情況是:難動,難說話,死板。雖然大部分同學上課都能把老師的思路轉過去,但還是有同學答的跑調,放出來也拿不回來。今年第三年,尾巴大,尖子生少,中低成績失敗率高。特別是初三(X)班有大量男生學習態度差,習慣差,理解力不足,很難達到100%通過率的目標。一般來說,有很多人不愿意學習,智力低下。所以今年的歷史畢業考試成功的負擔是很重的,所以在教學上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備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和消化功課,爭取每一節課都能取得實效。
四、這學期的要求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1.加深對《歷史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把握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當凝練,概念清晰,組織清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認真落實三個基礎,打好基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做好后進生的個別輔導,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閱讀、思考和訓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3.深入學習和了解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實踐。比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重點是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是掌握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這樣才能順利通過畢業考試。
4.加強教育科研,理論聯系實際,搞好歷史研究。
5.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方式的多樣化,充分利用文化景觀和歷史遺跡,豐富歷史課內容。
6、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使用幻燈片放映、投影、錄音、錄像、電影、模型多媒體、網絡等。
7.認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和繼續教育活動,豐富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具體做法: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初三的歷史內容是世界近代史。梳理各階段的歷史線索,總結各階段的歷史特點,找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這學期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以問題教學為起點,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信息技術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課改的理念作指導,對新教材進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圖多,直觀性強,能力要求高,所以準備好好研究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5.對課型進行研究,認真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并用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7
一、教育進度及內容
1、初一:《我國前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周,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全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編制。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育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初二:《我國前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周,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全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編制。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育計劃和戰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溫習考試。
3、初三:《國際前史》第二冊。期中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中考前完結我國近現代史、國際近現代史的三輪溫習。即分冊系統溫習,重點、難點、熱門專題溫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國際前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全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育計劃和學習戰略。
二、教育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厲開設課程,開足課時。初三年級要根據新授和溫習要求恰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前史教師。兼職前史教師要力求講堂教育規范化,前史學科常識專業化。
3、要建立前史教師的訓練機制,健全前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前史課題研討。
4、要深入學習前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了解,查找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討,為20xx年秋季新教材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講堂教育變革,努力提高教育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揚長避短,不斷提高。前史教師的教育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樣化,重視前史活動課的教育研討,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前史遺跡,積極開發當地校本前史課程。
8、積極推動教育方法和手法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教育。各校在教材征訂時要嚴厲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育材料。
9、注重前史學科與政治、地輿等學科的相互浸透,培育學生綜合運用常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
10、加強畢業年級的`溫習備考作業,發揮團體力量,搞好重點研討。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前史教育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討;市中考考試闡明和市編溫習材料的研討;近年來中考考試形式與內容變革的研討。
三、學科活動的組織
1、組織教師參與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訓練。
2、恰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溫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標準開展講堂教育規劃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前史活動課教育研討。
5、組織教師參與新教材試驗區的教育調查與學習。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8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油田教育中心和學校的工作要點精神,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深入課韙研究,以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教學研討為載體,以課題研究為先導,扎實開展教研工作,以優異的成成績為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1、繼續推進“5x5”新課堂,實現“5x5”新課堂品牌化教學。實現課題制度化、常態化。
2、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全面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增強教科研服務于教學,努力構建一支“雙業”型教師隊伍。
3、注重學科帶頭人建設,培養名師群體,帶動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4、樹立團隊精神,培養敬業又精業的專業教師隊伍,選樹優秀教研組、備課組。
三、工作重點
1、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素質。學習“階梯式”學習法,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
2、繼續研究學習“5x5”新課堂教學,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新的教研模式,使課題能夠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
3、備課組活動重實效,抓實備課組的的集體備課活動,研究5分鐘課堂檢測,晨讀的有關內容。研究預學單的編寫,研究測試題的編寫。
3、發揮中老年教師的骨干力量,搞好傳幫帶作用,結師徒對子,培養和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使之成為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4、抓好教研組聽課、評課和抓實平常課的教學。
5、認直研究中考變化趨勢,明確方向,少走彎路。
四、具體工作
1、整體提升教育的素質,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力度。
強化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敬業和精業精神,積級培養名師和骨干教師。
實施名師工程。通過理論和實踐,進一步加強對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的培養、切實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盡快把他們培養成一批市、中心學科教學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學校骨干教師要做示范課,帶1-2名徒弟,接受吸納年輕教師做課題研究工作,幫助青年教師成長。要求任現課三年以上的教師繼續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習,多聽課評課,積極參加有經驗教師各種教學研究工作,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早日成為名師。要求任課三年以下的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研討活動,積極學習,主動學習,主動提高自身素養,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早日成為合格的教師。把教研組建設成為規范化、精細化、人文化的教研組。
2、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理論水平。
利用專題化的理論學習,培訓,講座和研討,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進一步強化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新課程理念,除了部里集體學習、培訓以外,各教研組安排理論學習,專業技術培訓,要在開學除訂好學習計劃,安排好主持人、主講人,并做好學習筆記。
3、開展“55”新課堂系列教學活動。
(1)要繼續組織教師學習“5x5”新課堂,并把“階梯式”教學法與新課堂相結合,認真寫預學單。并落實到課堂中。把“5x5”新課堂變成常態化。
(2)開展“5x5”新課堂的研討課和匯報課活動。
九月分在初二年級進行一次“5x5”新課堂研討課,在實踐中使實施方案不斷完善。十一月中旬,初中部開展“5x5”新課堂匯報課活動,參與學科共六科。對課改形勢下新的授課模式進行階段性檢驗,從而達到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擴大知名度,創品牌的'目的。
(3)開展以“5x5”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系列化,專題化的理論學習,培訓,講座和研討活動。利用案例分析、教學論壇、座談會等進一步強化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除了部里集體學習、培訓以外,各教研組要在開學除訂好學習計劃,安排好主持人、主講人,并做好學習筆記。
(4)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成果。
在新課堂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期末前教師至少寫一篇教學課例研究,形成課例研究集,分享教學收獲。
4、抓教研組教研活動
(1)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教研、指導作用。
抓好教研組、備課組工作,集體備課工作抓實,不流于形式。通過教研組活動中的聽課、評課,到名校觀摩學習等提高初中部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縞寫預學單提高教師相互合作,共同交流的集體觀念。
(2)本學期要求教研組長聽課30節,備課組長聽課20節,工作三年以上教師聽課15節,新教師聽課30節。互相之間多學習、多聽評課,教研組評課強化一分為二的觀點,對授課者的課進行評價,通過評課活動促進教研、教學工作。教研組長帶頭聽常規課,抓好常規課堂教學管理,做到好課堂從基礎抓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每月檢查一次教研活動記錄、備課組活動記錄、聽課記錄、教案等,并做好檢查記錄及綜合評價意見。
(4)上好示范課、匯報課和平時課
本學期教研組內每位教師至少上一節組內公開課,由教研組長負責,在組內對上課的內容進行共同研討后,在部里公開示范,然后在組內進行評課反思,積累好的典型,對薄弱的課進行整改。
5、完善評價制度,抓好對教學準備情況。
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通過學生最滿意教師問卷調查、家長座談、教師自評、教研組簽定、部里綜合評價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發展性地評價每一位教師,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制度。
6、拓寬教研渠道,加強信息工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開發與應用教研組的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提高課改授課手段,利用活動時間,對電子白板的利用進行培訓。要求全體教師上課充分利用多媒體。構建一套信息技術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系。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略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0
教學目標
掌握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
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事物的能力。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北南雙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本課地位在教材中從其內容和篇幅上講都不重要,其中“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三節中,只有“江南地區的開發”一節是必講內容。
重點分析
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此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是江南經濟發展并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因此重點講解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可以使學生詳細了解南方發展的具體情況。
難點分析
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的分裂和頻繁的戰亂從總體上是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使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會環境,那么,為什么在動蕩的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卻能夠得以發展,學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師詳細講解。
重、難點突破方案
關于“江南地區的開發”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重點講解。建議教師分為三部分學習,即“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其中表現和影響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學習。“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建議學生討論“為什么在動蕩的`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得以開發”,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的分裂和頻繁的戰亂從總體上是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使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會環境,此時期封建經濟仍然得到了發展,就其原因是:
①整體的分裂之中尚有局部的統一;
②整體的動蕩中尚有局部的安定,從地理范圍看此時動蕩多在北方,南方自三國至南朝始終較為安定,為生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統治者自身的重視也促進經濟的發展。
④民族的交往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北方富有生產經驗的農民帶來生產技術和生產資料,為躲避戰亂而南遷,均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和南北經濟差距的縮小。
教法建議
關于“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兩節,雖然是教材中的閱讀內容,但是如果學生不了結這段歷史,就不可能掌握以后所學習的歷史知識。因此,建議教師通過串講使學生弄清這段歷史。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教學難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首先提問:西晉時期統治者對內遷各族實行的奴役和剝削政策都包括哪些內容?推翻西晉王朝的少數民族是誰?在得到學生的正確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由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導致了西晉統治的滅亡。
那么在這個短期統一后中國社會進入到什么階段了?此階段為什么政局雖然動蕩,南方經濟卻能迅速發展?我們不妨讀讀這段歷史,探個究竟。
一、東晉的偏安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東晉的偏安”一節,并出示下列圖表,朝代
建立者
時間
時間
西晉
東晉
進行表格的填寫,進行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學習。同時通過知識的補充,使學生了結當時東晉政治的特點,了解:“王與馬共天下”。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
教師出示以上《南朝更替表》,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和此表,讓學生回答:
①南朝包括幾個朝代?
②他們的都城在哪里?
③從三國到南朝共有幾個國家定都南京(建業、建康)?
答案: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其六朝是指:吳國、東晉、宋、齊、梁、陳。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提出問題: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特點是局勢動蕩,王朝更迭頻繁,但也正是這一時期,江南的社會經濟卻得到迅速的開發與發展。這是為什么?學生看書、討論,估計學生可能會回答出書中所列表面原因,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使學生從經濟發展的條件如社會條安定、勞動力、勞動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教師作總結:
①江南經濟的開發,是在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
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
④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此為本課重點,教師仍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出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估計學生可以完成下列內容。農業: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圍湖造田;手工業: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
教師直接指出江南地區的開發,有利于江南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城市繁榮。
板書設計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1
一、教學計劃管理
學校按國家教育部頒發的課程標準、課程計劃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教導處于每學期開學前制定出教學工作計劃,排好課程表,發放到班級、教師。開學第一周各教研組、教師上交教研、教學工作計劃。教務處檢查各教研組計劃,教師教學計劃落實情況。
二、教學過程管理
我校按上級要求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了《合肥一六八中學教師業務考核實施方案》,《方案》對整個教學流程提出了明確要求:
1、重視集體備課
學校按年級學科建立了備課組,根據我校具體情況,歷史學科目由各年部集中備課,在集體備課時做到“五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定參加人員,并作好記錄。
教導處于開學初和學期中間、學期末,各檢查一次備課情況,主管校長和主任針對重點問題隨時抽查,并將結果由本人認定,納入考核結果中。
2、加強課堂教學
(1)規范教學行為。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按課表上課,嚴禁隨意缺、漏、停課現象發生。
(2)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人格,嚴禁教師使用不文明語言訓斥、挖苦學生;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得體;嚴禁隨意接打電話、離開教室等行為發生;任課教師要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平安課堂和學生安全。
(3)建立高效課堂。教師要準確地解讀教材與學生,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提煉,形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式靈活,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
講課精煉高效,要求教師合理安排目標導學、預習交流、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達標測評等教學流程。鼓勵并要求任課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加快建立高效課堂。
同時,結合新課改要求,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保證,課堂學生的活動時間不少于10分鐘,參與面不低于二分之一。
(4)建立聽評課制度。按上級要求,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年輕教師都要積極聽課并作好記錄,教師之間聽評課每學期不少于10節。學期末對領導和教師聽評課數量和質量納入考核中。
3、作業布置與批改
學校按上級要求,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間。各備課組制定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具體要求,并按規定進行檢查。在檢查的同時要求學科建立錯題冊,任課教師在階段教學或期中、期末對錯題冊進行剖析指導,從而提高了學生作業的質量,起到很好效果。
4、課后輔導
針對本校教學工作實際,我們建立了學困生、優秀生輔導機制,定期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輔導。學校責成教導處對輔導情況進行跟蹤管理。
三、評價過程管理
學校對上級安排的考試活動嚴格遵照執行,對自行安排的階段性驗收也是科學、合理、適度。既達到檢驗教學效果的目的,又不增加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在考試過程中,嚴密組織,把握監考、閱卷每個環節,尤其注重質量分析過程管理,真正使考試與評價起到作用。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2
為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區政府督導室、區教育局工作安排,為進一步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義務教育關愛行動,促進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和諧,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湖北省縣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方案》要求,督促、指導、協調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A4、A5指標體系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具體工作目標:
1、切實規范辦學行為。開齊開足各類課程;無有償補課、分快慢班、濫訂教輔資料的現象;學生課業負擔控制在合理的范圍。
2、教育質量明顯提升。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3%;建立義務教育質量均衡考核評價機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3、實施義務教育關愛工程。
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機制;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子女資助政策。
二、工作任務
A4、A5兩大指標任務由局基教科、體衛藝站、資助中心負責組織實施。主要任務是督促指導學校落實指標體系中的.具體要求,指導服務學校做好迎檢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三、實施措施
1、實施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工程。
(1)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創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德育基地建設和管理。
(2)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不斷探索小班化教學模式與方法。
(3)全面落實課程計劃,深入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落實大課間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大家唱、大家挑”藝術教育活動。
(4)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5)深化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學校、學生、教師、教學四位一體的評價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習和成長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教師發展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教師發展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檢測評估體系和素質教育導向機制,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2、實施義務教育關愛工程。
(1)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學校要建立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完善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機制。
(2)完善學校接收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辦法,建立殘疾兒童確認、登記和組織入學制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3)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子女資助政策。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四、實施步驟
按照《區督導辦公室關于做好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做好省級督導評估迎檢工作方案》要求,配合全區推進均衡發展與迎檢安排開展工作。同時,結合A4、A5指標具體要求,采取以下實施步驟:
1、對A4、A5兩大指標主任目標分解。將10個C級指標具體實施具體到人,并明確工作職責。
2、自查與檢查。對照《湖北省縣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方案》進行自查并整改提高。接受基教科、體衛藝站、資助中心定期與不定期督導檢查。
3、編制教育教學質量與義務教育關愛指標體系資料參考目錄,指導各學校收集整理相關資料。
4、配合做好迎檢相關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強學習,明確思路,指標組成成員要認真學習《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熟悉各自負責的指標體系的要求與檢查方法,做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2、強化職責,完成目標,姚強化職責意識,增強責任感,對學校工作指導督促到位,保證順利完成目標任務。
六,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組員:
工作小組組長:
組員: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3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來源為第二單元在思想領域的知識。
本課的主題是“變革的時代,活躍的思想”;本課的重點是了解孔子和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張。本課屬于思想領域的知識,在本單元中處于重要地位。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正處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階段,從心理上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加上思想較為解放,因而他們喜歡表現自己,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好爭辯。
學生在小學課中已學過有關孔子辦學的內容,對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語文課剛剛講完《論語十則》,對孔子思想內涵的了解又有了進一步加深。歷史課又學習了“鐵器牛耕引發社會變革”一課,對春秋戰國時代背景已有相當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知識與能力:掌握孔子思想與教育方面的影響和貢獻、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
過程與方法:在對傳統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聯系實際、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確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敢于表達思想、尊重別人意見的個人素質。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為體現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要以人為本,和學生建立一條良好的溝通渠道,體會他們的心聲,參考他們的意見,使得無論從校內到校外都充滿和諧,老師和學生成為互相信賴的朋友。
為體現教學方式的革新,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式是啟發、引導、補充、歸納、小結。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讓學生閱讀《中華五千年》等有關通俗讀物并印發有關儒、道、法三家學派的有關資料給學生。搜集有關孔子的名言警句,并進行分類。
2、將學生分成儒、道、法三個辯論小組,熟悉各學派的思想觀點,做好辯論準備。
3、制作相關課件、剪輯有關錄像資料。鼓勵學生進行競賽,比比誰的資料搜集得全,加工得好,提高學生準備工作的投入熱情。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先請同學們作個思維拓展,誰能解釋一下老師的“一三五七九”,即一周三分五霸七雄九鼎。那么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哪一個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歸納出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生產力發展即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引發社會變革,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確立,為思想文化的活躍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出現了孔子及諸子百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2、學習新課:
為了便于該堂師生合作活動課的開展,在尊重“內容標準”的基礎上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將課文“百家爭鳴”子目中關于“百家爭鳴”背景的闡述前置于課文開篇。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引發社會變革,為思想文化的活躍提供了自由空間”的闡述同樣適應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產生的時代;再者,原課文開篇就直接提出孔子,顯得突兀。如有背景資料引入,將更能體現歷史“因果關系”的學科特點,同時也便于聯系學過的知識切入新課。
第二,在“孔子”之后,簡略增加“老子”的內容。關于老子只增加“老子是春秋末年與孔子同代齊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即可,不必展開。因為在“百家爭鳴”中,道家是一個重要學派,適當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學內容本源相貫,也使課文結構更具完整性。
第三,在戰國“諸子百家”教材內容中,刪去墨家部分。根據《標準》,刪去墨家內容屬允許范圍,并不會降低《標準》的要求。這樣做的理白是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因為對于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不能很明確地區分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的區別。在這節課中,闡述諸子百家內容的教學,設計為學生辯論活動,墨儒兩家學說對立性不強,容易混淆,不利于辯論的開展,故刪去。
(一)孔子
孔子是本課重點知識,要讓學生從思想和教育兩個領域了解孔子,即“仁”“禮”學說及教育方面的貢獻。通過學生表演課本劇“孔子講學”,再現孔子設壇講學情景,并在學生的提問和質疑中,一起歸納出孔子“仁”“禮”的思想內涵。仁:社會人群要互相敬愛、謙讓、和諧相處。禮:人們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規范。通過“因材施教”課本劇的表演,并結合語文剛剛學完的《論語》內容,歸納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如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再由學生自己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孔子教育思想對現實教與學的積極影響。
(二)百家爭鳴
以圖表形式引導學生歸納出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特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各學派思想主張的積極性和消極性。并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再現百家爭鳴的情境。通過對其思想內容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達思想,尊重他人意見的個人素質。
3、課堂小結: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集諸子百家所形成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源泉。
4、課堂練習:
結合本校實際,或運用儒家思想教育觀點,或運用法家嚴格懲罰觀點,或運用道家自我覺悟觀點,就校風建設提出你的看法。
5、板書設計:第10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生產力發展引發出現孔子
思想活躍思想文化發展
社會變革諸子百家
六、評價
本課較好地落實了《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的規定。《標準》要求雖然簡單,但所涵蓋的教材內容思想理論性強,社會運用性強,知識結構呈開放性,這為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基于以上教學目標和對教材、學生知識、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課型選定為:師生合作型的活動課。教師的活動形式:啟發、引導、補充、歸納、小結;學生的活動形式:分析、質疑、表演、辯論。師生之間建立一條良好的溝通渠道,體會彼此的心聲,參考彼此的意見,本節課取得良好效果。
七、教學自我反思
在導入新課的策劃上,我采用了與眾不同的方式,請學生們作思維拓展,解釋老師的“一三五七九”,即一周三分五霸七雄九鼎,通過設問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自然的導入本課,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又效果很好的引入正題。在本課重點內容“孔子”一目中,我的課件首先出現了大量的孔子圖片,包括掛圖、民國郵票、現代孔子郵票以及今年9月23日孔子誕辰2557年的孔子標準像揭幕儀式等詳細的資料,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孔子。通過5分鐘的影音欣賞,聲情并茂地創設了逼真的歷史情境,其間又播放了如“孔子生平”、“苛政猛于虎”、“杏壇講學”等影音資料。在上課前,我精心編寫了二個課堂短劇的表演劇本,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了“孔子講學”,并歸納出“仁”、“禮”的`思想內涵,積極性一下子提升了起來。又通過“因材施教”課本劇的表演,并結合語文課剛剛學完的《論語十則》,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學生又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很好的暢談了孔子教育思想在他們學習中的積極影響,比如“溫故知新”。以講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的形式,指出老子是道家創始人,其著作是《道德經》,并總結出其樸素的辨證思想。在“百家爭鳴”一目中,首先以諸子猜謎的形式,引入墨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學生很興奮,并以圖片、表格等形式,引導學生歸納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最后由學生進行辯論,再現百家爭鳴的情境。把“結合本學校實際,用儒、道、法三家的觀點就校風建設提出自己的看法”這道‘學以致用’題作為結尾,學生們發言踴躍,有興趣,效果好,既啟發了學生,又拓展了思維,給學生以無限的思考空間,教學效果顯著。
附:課堂短劇孔子講學
學生甲飾孔子眾學生飾弟子
(孔子出場,穩重大方,邊捋胡子)(眾弟子安靜)
眾弟子:孔先生早!
孔子:(搖頭,嘆氣)當今世風紛亂,要治理好天下,我認為只有兩個字——“仁”和“禮”!
(一弟子站起,拱手問道)弟子:請問孔子先生,什么叫“仁”和“禮”呢?
孔子:(點頭,微笑)這個問題提得好。“仁”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互相謙讓,和睦相處。“禮”就是人的行為規范要符合社會要求。
另一弟子:弟子不明白。怎么樣才能做到“仁”?
孔子:仁者愛人,不但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愛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息意做的事情,(搖手)千萬不可強加于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仁也。
另一弟子:那請問怎樣才能做到“禮”呢?
孔子:(捋胡子)不同階層的人要加強個人修養。國君要有國君的風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誠,長輩要有長輩的表率,晚輩要有晚輩的順從。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樣人人循規蹈矩,豈不天下太平!
眾弟子:弟子明白了。
因材施教
學生甲飾孔子學生乙飾子路學生丙飾曾參
孔子:(在書書書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書)
子路:(匆匆忙忙地跑進來,停不住腳步撞在書桌上,把桌子上的東西全弄翻了,簡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簡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氣喘吁吁地)孔先生,有一個諸侯國的國王,請學生去當大夫,學生不知去否?
孔子:(嚴肅地看著他,搖了搖頭)請三思而行,考慮清楚再去。
子路:(點了點頭,急急忙忙地沖了出去)
孔子:(捧起剛才未讀完的竹簡,無意中看到曾參在門口躊躇地走著)曾參,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參:(吞吞吐吐地說)我,我有一件事想請教您,有一個諸侯國的國王,想找學生去當大夫,學生不知是去還是不去。
孔子:(毫不猶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誤了時間。
子路:(又沖進書塾)我和曾參的問題一樣,為什么您的答復卻不同?
孔子:(面帶微笑,點了點頭)曾參性子慢,做事諸多猶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錯失了良機。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如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誤了大事。
子路和曾參:(認同地點了點頭)我們明白了。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歷史組的教研活動將以學校教學改革思想為指導,按照學校部署的教研活動,集合全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盡力研討優質的課堂教學方案,循教育教學規律,發揮歷史學科骨干教師的作用,聚焦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師生共同在課堂教學中成長;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和課題研究活動。
二.課程目標
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培養學生有序競爭和團隊協作精神,認識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積極進取、沉著機智的良好品質.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三.教研目標:
1、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提升歷史教研組的學術水平 讓每位歷史組教師具備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使每位組員能勝任新課程教學;使歷史組新教師迅速成長為合格的歷史教師;使全體歷史教師都能把準當今歷史中考的命脈,勝任初三歷史教學,并成為優秀的初三歷史教師;力求使每位組員都成為研究性的歷史教師。
2、各年級歷史教學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教學教研,形成年級教學合力,產生年級學科教學最大效益。
初一重在課堂興趣激發、教學效率提高和學習方法養成教學,為初二階段打好基礎;初二歷史要充分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要注重中考意識培養,按照中考要求展開教學,切實抓好課堂,注意方法;初三狠抓基礎和解題方法培養,全力沖刺中考,力爭比去年能有新的突破。初三任務相對艱巨,備課組需多加研討,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導學習與復習。
3、培養學生學史的高度興趣。
通過歷史教材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習的興趣。
四.具體內容及實施措施:
1.落實教學常規,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2)認真上好每堂課,尋求新的教學策略,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并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找差距。 (3)在教學實踐中將平等、尊重、鼓勵、欣賞、創新的課改觀念帶進課堂。課前多花功夫研究學生;課堂多創造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
(4)重視教學反思,其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實施情況、師生互動情況、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等。
(5)配合教務處常規教學考試做好期中、期末考試及初三畢業考試。
2.加強教研組的理論業務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研組整體水平
(1)、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
(2)、積極參加區、學校組織的各類教研活動,了解課改信息和教改的熱點。
(3)、定期利用組內活動及課余時間學習交流,溝通,力爭形成一個良好的教研氛圍。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 15
一、活動目的與宗旨:
唐太宗曾說:“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歷史作為一門反思之學,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從中總結經驗、汲取營養、獲得啟迪。以前人為鑒,避免重蹈覆轍;以前事為師,努力取其教益。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中學生提高其個性修養和生存質量,優化其認知結構,開闊其思維視野,增添其氣質魅力;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歷史感,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世界的歷史和今天,使之以充分的信心、堅強的毅力、歷史的智慧,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去;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中學生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和國際環境嚴峻復雜的形勢下,在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今天,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進一步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而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做出努力。為了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歷史的教育和社會功能,提高高一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拓寬其學習歷史的視野,豐富其校園生活并培養其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我們舉辦此次歷史知識競賽。本次活動涉及古今中外各個方面的歷史,將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展現出來。希望這次活動在帶給學生歡樂和知識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新的啟示。
二、活動名稱:柳杜中學七年級第一屆歷史知識競賽
三、主辦方:柳杜中學七年級歷史組
四、承辦方:柳杜中學七年級歷史組
五、宣傳時間:10月13日開始籌備宣傳活動
六、活動時間:10月20日——10月24日
七、活動地點:初賽在各班教室,復賽地點在會議室,決賽地點在會議室。
八、活動要求:七年級各個班級務必認真宣傳本次活動,組織籌備,推選參賽人員
九、活動過程與內容:
(一)活動總設計:
1.知識競賽活動分為初賽(筆試)、復賽(必答和搶答)、決賽(必答和搶答)三個階段;
2.競賽知識范圍:歷史組印發的材料和學生學情內的歷史知識。
(二)活動過程與內容規劃:
1.活動前期準備工作:(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0日)
1)根據活動確定的主題和學情著手考慮活動的整體方案,并草擬策劃書;
2)確定大致合理規劃比賽前后期的時間段和大致流程;
3)著手準備活動所需要的材料與試題,并嚴格做好試題保密工作;
4)在歷史教研組教研過程中對活動方案進行初步討論和修改,并確定最終方案;
2.活動前期工作內容:(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0日)
1)根據最后確定的活動方案,由七年級歷史集備組負責擬定活動通知并上送教研室、教務處研究審批,審批后將通知下發七年級各個班級。
2)王虎維和趙衛華負責準備比賽中使用的材料,并確定比賽使用試題和備用試題初稿,經歷史教研組研討后定稿。
3)在歷史教研組教研過程中針對活動的大體方向進行細節化討論,并制定出活動當中的一些具體事項。
4)比賽的前期宣傳工作包括:各個班級認真做好宣傳組織工作。
3.知識競賽初賽工作安排:(20xx年10月20日)
1)參加本次知識競賽的的對象為:七年段學生。
2)每班全員參加初賽。
3)初賽的監考工作由各班班主任負責,看卷工作由歷史組負責。
4)經過初賽,每班選出本班成績前三名的學生進入復賽,以班級為單位分為4組,由七年級歷史教師負責,就復賽相關事宜進行統一說明。
4.知識競賽的復賽:( 20xx年10月22日下午)
1)各個班級參加復賽的隊伍需提前十分鐘到場,各個班級的學生準時到達活動場地觀看,必須服從年段長和班主任的安排。要保持比賽場地安靜,遵守活動規則,凡違反活動規則將扣除本班比賽積分;
2)各個參賽隊伍人員必須遵守比賽規則,違反規則將按照相關規則處理;
3)詳細復賽比賽流程見副表二;
4)復賽結果在比賽結束后當場公布,決定決賽人員,公布班級名次。
十、活動的注意事項:(細節)(待議)
十一、流程概述:
(一)參與人員:
現場主持人(2名);參賽選手(12名);評委(若干名);
記分員(1名);計時員(1名);
(二)比賽具體流程與規則:
1.比賽開始前:
1)主持人介紹前來評委。
2)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
2.知識競賽決賽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的基本分數為100分。主持人在念完題目后喊開始方可舉手搶答。在回答題目的過程中,若答題錯誤,該題作廢。每個環節多準備5至10題。
第一輪:必答題:(時間耗費:10至15分鐘)
主持人向參賽隊伍說明:主持人手上題目卡,每個字對應一組題目。每個漢字后都對應6道選擇題,每個隊伍選擇一名隊員在這4個漢字中選擇一個字后的題目作答,每組隊伍的每位選手輪流作答,同組隊員不得做任何提示。選手需要在主持人念完題目并示意開始后10秒內回答題目(主持人示意開始作答之時計時員開始計時,計時員敲錘時代表時間結束),答對一題加10分,答錯不扣分;
說明:
1)本輪題目共有三種類型,第一種為問答題,第二種為二選一選擇題,第三種為手寫題。
2)選手只需要直接回答題目,由主持人在其答題完畢后進行統一評判和點評,并示意加分情況;
3)在規定時間外作答,即使回答正確,也不能加分;
4)本輪比賽結束后,由主持人對各個隊的分數進行通報;
第二輪:搶答題:(時間耗費:10至15分鐘)
1)搶答題總題量為60道(類型:選擇題),主持人在每完成15道后,對全場各個隊伍分數進行通報;
2)搶答題必須在主持人念完題目并示意開始后,方可搶答,違反規則的隊伍將被取消答本題目的資格;
3)選手搶到題目后可以由同組隊伍的任意成員回答,但必須在10秒內回答完畢,計時方法參照第一輪。
4)搶答題答對一道加10分,答錯或未答扣10分;
說明:
1)每完成15道題,主持人將會穿插2道鄉土題(2種類型:問答題和選擇題),搶答規則同上;
2)選手只需要直接回答,由主持人在其答題完畢后進行統一評判和點評,并示意加分情況;
3)本輪比賽結束后,由主持人對各個隊的分數進行通報;
第三輪:風險題:(時間耗費:10至20分鐘)
1)風險題共有六個類別:每個類別后面對應5道題目(每類題目將根據難度設計分數,共有10分、15分、20分、25分、30分五種分值);
2)步驟一:自選題:每個班級的隊伍可以自選類別及分值,全場最低分的隊伍擁有優先選題權,之后按照分數由低到高選題,不同隊伍不可以選擇同類別同分值的題目。選定題目后主持人主持人念題,在示意開始作答后,答題者(可為隊伍任意成員)需要根據題目要求在30秒內作答,答對加相應的分數,答錯扣相應的分數,如回答不完整,由評委裁定應得分數;
3)步驟二:主持人通報當時全場分數情況,出示A、B、C、D、E、F六道50分值題。按照分數從低到高選題,也可以放棄本次選題機會。若參加選題則視為參加本次作答,不能中途棄權。選定題目后主持人主持。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研活動總結08-22
初中歷史教研的活動計劃(通用19篇)04-02
教研活動方案01-13
教研活動方案01-22
教研活動方案10-23
教研活動展示方案03-11
小學教研活動方案07-30
德育教研活動方案01-13
美術教研活動方案01-13